人教版7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9马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7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9马

‎29.马 布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 4、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与德育:5、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教学重点:‎ 目标2、3‎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所以也有很多关于“马”的褒义成语,同学们能说出几个吗?‎ 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马、伯乐相马……‎ 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板书课题、作者)‎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剽悍piāo hàn 窥伺kuì sì 羁绊jī bàn 慷慨以赴kāng kǎi yǐ fù ‎ 疮痍chuàng yí 阔绰kuò chuò 观瞻guān yán 项鬣xiàng liè 庇荫pì yin 遒劲qiú jīn 妒忌dù jì 相得益彰xiāng dé yì zhāng 151‎ 觑qù 疆场jiāng chǎng 驯良xún liáng 勇毅yǒng yì 迎合yíng hé 枉然kuáng rán 妍丽yàn lì 旷野kuàng yiě 畸形jī xíng 颚骨è gǔ 先由学生认读,然后一一指正,最后让学生笔记。‎ ‎(二)知人论世 作者及作品:‎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1748年开始写作36卷巨册的《自然史》。‎ ‎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 三、文本学习 ‎(一)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 ‎2、思考:‎ ‎(1)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 (2)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①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 (3)马原本(天然野生的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151‎ ‎ (4)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 (5)全文可分两部分,第1、2节写人类驯养的马,第3、4、5节写天然野生的马。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板书)‎ ‎(二)亮点疑点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2.“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3.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4.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 ‎5.写作方法 ‎①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②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不同生存状况的对比,抒发了对驯马的同情与对野马的赞美。又如将马与驴、狮子、牛、骆驼、犀牛、鹿、象七种动物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马的姿态高贵。‎ 四、课文小结 151‎ ‎ 同学们,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布封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我们要一个做像马一样的人。‎ 板书设计 马 家马(人工驯养的马) 野马(天然的马)‎ 勇毅 驯良 美质 美德 美貌 ‎ 同情 欣赏 教学后记(反思) ‎ 15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