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3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3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4

1 第 5 课 苏轼词两首 一、基础达标 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羽扇伦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解析 A 项“浪涛尽”应为“浪淘尽”;B 项“羽扇伦巾”应为“羽扇纶巾”;D 项“无情” 应为“无晴”。 答案 C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浪淘..(冲刷)尽,千古风流..(有功业)人物。 B.谈笑间,樯橹..(桅杆和摇船的工具)灰飞烟灭。 C.料峭..(十分寒冷)春风吹酒醒。 D.回首向来萧瑟..(凄凉)处。 解析 B 项应是代指曹操水军;C 项应是微冷;D 项应是风吹雨落的声音。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B.远芳侵古道. 道.狭草木长 C.风雨不动安如.山 天阶夜色凉如.水 D.一任.群芳妒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解析 A 项分别为形容词,旧的;名词,原因。B 项均为名词,道路;C 项均为动词,好像; D 项均为副词,任凭。 答案 A 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 A.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B.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不出,火且.尽 解析 例句和 B 项都是连词,一面……一面。A 项为副词,尚且,还;C 项为副词,将,将 2 近;D 项为副词,将要。 答案 B 5.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B 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答案 B 6.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 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 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 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 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 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 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 的豪情。 解析 D 项的评价,不足以全部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 也错误。“把酒祭江”有两个含义: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 古代英雄的仰慕。 答案 D 7.对《定风波》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 物不足萦怀之意。 B.“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 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C.“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 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要尽 情享受人生。 D.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 3 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解析 C 项“要尽情享受人生”错误,词人的意思是: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 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答案 C 8.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 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 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 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 90 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 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 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解析 李煜是南唐后主,应属婉约词人。 答案 D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 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 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周瑜 的英气勃发。 (4)《定风波》词中写词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定风波》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谈笑间 樯橹灰飞 烟灭 (4)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5)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 行 二、类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① 苏 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 4 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 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 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 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 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 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 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D.作者善于把意和境浑然凝结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 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 解析 B 项“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是借喻,不是借代。 答案 B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 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③叠 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 “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 美。 11.【考点链接】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 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 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 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 梅花,难寄相思。 【注】 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周 5 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②方回:贺铸的字。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 清和萧瑟的景象。 B.“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 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C.下阕前三句阔大而凄清的景象与上阕中“叠鼓清笳”的欢快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 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D.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委婉地表达了词 人复杂难言的思想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 项,“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 清和萧瑟的景象”分析不当,词人描绘出的是郊野送行的壮阔场面。 答案 A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设想友人远去北国燕山雪飘的冰天 雪地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远去的不舍。②“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不仅包含了年老力 衰、无人念及的伤感,还有国家沦亡的伤痛。③“东风渐绿西湖岸”至结尾,借对江南早春 之景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仕元的不满。 三、语言表达 1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对词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人无疑是苏轼。在苏轼之前,填词时,__①__。苏轼第一次使 词从重视音乐的框框中摆脱出来,与音乐初步分离,进而重视文学因素,首先使词成为一种 文学体裁。苏轼在词中自由畅达地表现人生中各种各样的生活情趣、生活感慨,不仅把本来 属于诗歌的“言志”内容写到词中,而且把诗里已经出现的形式技巧也用在词里,__②__, 也使词的形式技巧发生了变化。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语段是围绕苏轼对词的贡献展开的。①空后面一句说苏轼开始注重文学因素,①空 6 前面限定是苏轼填词之前,所以应和后面苏轼的做法相反,即“更重视音乐”。②空,分析 前面的内容,共两点:一是苏轼把诗歌“言志”的内容写到词中,二是苏轼把写诗的技巧用 在词里。②空后提到苏轼使词的形式技巧发生变化,对应前文,②空应概括苏轼对词内容上 的影响,即“使词的内容更丰富”。 答案 ①音乐因素重于文学因素(更重视音乐) ②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__①__。 但他失意时能达观自解,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欲有所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渗透在他的词 作中,__②__。坎坷经历使苏轼的人生阅历非常丰富,创作出许多潇洒超脱的词。纵观他的 一生,多次被贬,频遭陷害,甚至含冤被捕入狱。但他不论贬谪天涯,还是任职朝中,都能 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逆境中寻得闲适之趣,随缘自适、超然物外,不为得失、生死所扰, __③__,显示出超乎常人的人格魅力。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他的思想常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②成为旷达词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③处处表现 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