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件6 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件6 人教版必修4

苏 轼 第 5 课 苏轼词两首 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 ( 今四川眉山 ) 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 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嘉祐二年进士 , 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他既反对王安石的改革 , 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 , 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 , 仕途十分坎坷。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 ; 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 , 召至京师 , 任中枢舍人。后出知杭州。又因哲宗亲政启用新党 , 被贬到海南 , 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 , 苏轼北返时在常州病逝。高宗当朝 , 被赐太师 , 谥文忠。 走近作者 苏轼的词内容丰富 , 风格多样 , 而以豪放为主 , 笔力纵横 , 穷极变幻 ,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 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词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 在我国词史上拥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 , 扩大到词的领域 , 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 , 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 , 扩大了词的题材 , 丰富了词的意境 , 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 , 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 《 念奴娇 》《 水调歌头 》 等 , 开豪放词派的先河 ,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文章方面 ,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开创“尚意”书风 , 其 《 黄州寒食帖 》 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 在绘画方面擅画枯木竹石 , 为其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同属“唐宋八大家” , 合称“三苏”。在父子三人中 , 苏轼的成就最高。清人敬称说 :“ 一门父子三词客 , 千古文章四大家。” 写作背景 (1)《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北宋元丰五年七月 , 苏轼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他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州城西的赤鼻矶 , 创作了这首词。赤鼻矶被称为黄冈赤壁 , 并非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所在地。苏轼面对江山胜迹 , 触景生情 , 兴起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 并借此抒发功业未成、人生无常的感慨。 (2)《 定风波 》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 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的几年里 , 苏轼的内心还是愤懑和痛苦的 , 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他打算在黄州附近的沙湖买田养老 , 元丰五年三月七日 , 作者去沙湖看田 , 归途中遇雨 , 即作此词。这首 《 定风波 》 就从这一件小事上体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文学常识 (1) 豪放派 豪放派与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 , 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豪放派 , 作品气势豪放 , 意境雄浑 , 词中充满豪情壮志 , 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 代表作家为苏轼、辛弃疾 ,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和辛弃疾的 《 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 》 。 (2)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 , 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 , 关了四个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 《 湖州谢上表 》 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 , 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 , 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 , 后在御史台狱审理。所谓“乌台” , 即御史台 , 因官署内遍植柏树 , 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 , 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结构图解 1.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的上片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 ? 呈现了什么特点 ? 答案 : 画面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特点 :“ 乱” —— 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 “ 穿” —— 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 “ 惊” —— 写出了使人惊悚的江涛的汹涌澎湃 ; “ 拍” —— 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 “ 卷” —— 显示了波涛力量之巨大。 重点突破 2. 这首词的下片写“小乔初嫁”与刻画周瑜的形象有何关系 ? 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周瑜 ? 答案 : (1) 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意义在于 : 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 , 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 , 年纪很轻 , 才华横溢 , 很有作为 ; 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 , 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 (2) 作者这样称颂周瑜 ,① 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②同时从“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 , 早生华发”几句中可看出 , 这里边寓含词人 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 , 词人振兴王朝的愿望、报国的壮怀同黑暗的政治现实、横遭贬谪的坎坷处境大相抵触 , 这与风华正茂即建立盖世功业的周公瑾恰成鲜明的对照。 3. 试赏析“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妙处。 答案 : “ 回首”三句再叙心中事 , 含蕴深邃。“向来” , 即“刚才”的意思。“回首向来萧瑟处” , 既是指回望刚才的遇雨之处 , 也是对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词人反思的结果是“归去”。陶渊明的退隐躬耕 , 是词人所仰慕的 , 但终其一生 , 词人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退隐。换言之 , 他所追求的并 非外在的“身”的退隐 , 而是内在的“心”的退隐 ; 所欲归之处 , 也并非家乡眉州 , 也不是准备买田终老的黄州沙湖 , 而是一个能使他敏感复杂的灵魂得以安宁的精神家园。也正因如此 , 词人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 , 精警深刻 , 耐人寻味。 有人说“人生如梦 , 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 , 是这样吗 ? 观点争鸣 思路提示一 :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表现了词人复杂矛盾的思想。词人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 ( 如 : 穷则独善其身 , 达则兼济天下 ; 清静无为 ; 四大皆空 ) 影响 , 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 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壮丽江山、英雄业绩 , 既激起了他的豪迈奋发之情 , 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 , 使他产生了“人生如 梦”的感慨。“人生如梦”是词人在遭遇贬谪、心情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 , 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 , 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也不过是要向“江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 思路提示二 : 如果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写到“人生如梦”即戛然而止 , 则流露的是感叹和哀伤 , 但是加了“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则多少可以看出作者旷达的一面 : 人生如梦般既美丽又短暂 , 我不能改变这现实了 , 别想那么多了 , 斟杯酒敬明月 , 让它代我向周公表达敬意。或者这样理解 : 我是不能像周瑜那样年少得志了 , 可是我知道人生像梦一般短暂 , 何必为自己的不得志而耿耿于怀 , 郁郁寡欢呢 ? 斟杯酒 , 邀月共 饮吧。邀月共饮其实就是寄情山水 , 排解苦闷。寄情山水 , 借月消愁是作者摆脱现实困扰、获得心灵安慰的重要途径。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1. 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词的上片 , 写长江和赤壁的雄伟景色 , 并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大江东去”三句 , 因景起兴 , 以磅礴的气势直接切入怀古 ;“ 乱石穿空”三句 , 从山和水两方面具体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观。“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祖国江山和古代英雄豪杰的赞叹 , 又收束了上片内容 , 引出下片赤壁之战的英雄周瑜。下片集中缅怀周瑜 , 并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写作借鉴 这首词融写景、咏史、议论、抒情于一体 , 气势奔放 , 境界宏大 , 格调雄放 , 气势磅礴 , 情感跌宕 , 语言精妙 , 不愧为词中绝品。 2. 使用衬托手法表达主旨 这首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 , 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 , 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到周瑜一人身上 , 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 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这首词的映衬有两种。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的相互映衬 , 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地势 , 是作者亲眼所见 ; 虚景则是火烧曹营 , 是作者的想象。二者相互衬托 , 所谓虚实相济。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 《 定风波 》 1. 写眼前景 , 想心中事 , 异质而同构 在 《 定风波 》 中 , 沙湖道上的风风雨雨 , 与苏轼仕途上的政治遭遇是异质同构关系 ; 苏轼在道中遇雨时的感受 , 与他遭贬后的心境也是异质同构关系。而词的全部意理情致 , 也都蕴含在这一系列的异质同构关系中。 2. 以小寓大 , 言外无穷 《 定风波 》 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雨 , 并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 , 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 , 这都是即景生情、以小见大。表现出苏轼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 , 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 , 在痛苦中旷达自解 , 在醒悟中心仪归隐等一系列复杂而深微的情绪 , 而且渗滤出放开眼界、洞达事理、自我调节、旷达洒脱等一系列人生哲理。写眼前景有限 , 想心中事无限 , 这就是隐喻寄托所追求的艺术效果 , 也体现了这首 《 定风波 》 的成功之处。 3. 语意双关 , 风趣幽默 这首词风趣幽默的笔调 , 主要表现在语意双关。如“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轻”字并非仅指行走之轻快 , 也指心情的轻松 , 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 , 也指人生危难处。“风雨”和“晴”从表面上看 , 说的是天气的变化 , 实际上指的是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愁。这些一语双关的手法 , 以曲笔直抒胸臆 , 把作者那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课内阅读 ( 一 ) 阅读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1. 作者正面描写赤壁景色有什么作用 ? 解析 : 写景是为了抒情或写人 , 根据词的内容 , 可以想到写景对人物或事件的衬托作用。 答案 : 写赤壁雄奇之景 , 在于衬托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 , 而这又是为了衬托英雄人物。 2. 这首词里的写景 , 用词洗练生动 , 着墨不多 , 却能表现出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 , 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 ? 好在哪里 ? 解析 : 好的写景句子,往往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句,若选“大江东去”或“江山如画”句分析,言之成理也可。 答案 :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这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 : 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 , 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 , 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着笔而又诉诸不同感觉的生动描写 , 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 , 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 , 使人心胸为之开阔 , 精神为之振奋 ! 其中 ,“ 穿”字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 卷”字写出了浪花的汹涌 , 显示了波涛力量之巨大。 ( 二 ) 阅读 《 定风波 》 3. 这首词中 , 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解析 : 在这首词中 , 有一些语句直接塑造了词人豁达、乐观、从容镇定的形象。结合词句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 : 词人是一个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吟啸徐行 , 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智者形象。 4. 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 , 请联系全词 ,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 : 作者能从生活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 并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 , 是解答此题应紧扣的要点。 答案 : 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 , 描写了“春风” “山头斜照”等自然之景 , 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 , 只要坦然面对 , 一切苦难都将过去的人生哲理。所以“于简朴中见深意”的评语十分恰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