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4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件2 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 “词至东坡,清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词之有苏轼,犹诗之有李白。”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 背诵 《 江城子 · 猎词 》 ,齐读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 2 . 背诵 《 记承天寺夜游 》 ,齐读 《 定风波 》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东 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 《 词苑萃编 》 引 《 吹剑录 》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范读 诵读指导 词人中年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作此诗。词上阙绘长江,咏赤壁;下阙怀周瑜,伤己身。全词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壮阔,气魄宏大,格调雄浑,最能代表苏轼豪放词风格,是宋词中精品。 鉴赏点拨 大江 :长江。 纶巾 :青丝帛的头巾。 尊 :通“樽”,酒杯。 华 :指(头发)黑白混杂。华发,白发。 酹 :祭奠。 重点字词 解题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勾画美景 缅怀古人 文本探究 词的上片主要写赤壁景色,请问写了哪些景物? 大江 故垒 乱石 惊涛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拍:惊涛力度之大 卷:波涛气势之大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 渲染磅礴 宏伟的气势 “ 雄奇 ” 突破重点 —— 借景抒情 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深沉的感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技巧探究 活动在大江奇景里的英雄人物是谁?他的形象在词作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周瑜 儒雅、风流倜傥 指挥若定泰然自若 前线总指挥,儒将 形象。赤壁之 战时迎娶 小乔已有十年。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1. 以美人衬托英雄。 2. 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 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 周瑜 年龄: 34 婚姻:美女相伴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 47 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怀古 自伤 作者怎样抒写人生如梦的感慨的?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1)—— 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他看来是怀才不遇,遭人陷害,并使他壮志难酬。“人生如梦”两句,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 (2)——“ 人生如梦”两句是诗人由江山人物的推移和自己“早生华发”的对比中发出的。长江依旧,英雄已逝;幼时壮志犹在,而今年近“知命”,“早生华发”,就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暂与万事皆休的悲凉。这是一种人之常情,怎能说是消极的呢? (3 )—— 这种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这种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诵读 总结 “ 豪放”风格在本词中具体表现: 一方面表现在景物描写上 —— 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 另一方面表现在人生态度上 —— 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 定风波 “词至东坡,其境益大,其体始尊,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 刘熙载 《 艺概 》 1. 读出 节奏 2/2/3 2. 读 准字音 同行 xíng 吟啸 xiào 芒 máng 鞋 料峭 qiào 一蓑 suō 烟雨 萧瑟 sè 3. 释 词 ⑴ 芒鞋:草鞋。 ⑵ 吟啸:吟唱长啸,表现泰然自若的情态 ⑶ 料峭:形容微寒。 范读 诵读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 ,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 《 定风波 》 就借“道中遇难雨”一事来表现作者“泰然处之”的心境。 整体鉴赏 表 —— 里 时间 : 1082 年 3 月 7 日 地点 : 人物 : 感觉 : 事件 : 词前小序云: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沙湖道中 同行、余 狼狈、不觉 遇雨 已而遂晴 赏析上片 莫听 —— 何妨 —— 轻胜马 —— 谁怕? 写风雨中的情景和心境 :踏 歌吟啸、怡然自乐 解词释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莫听”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这两句似乎是说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胜过骑马,风雨有什么可怕的呢 ? 实际上是以“竹杖芒鞋”喻指闲散江湖,以“马”喻指奔波官场,通过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远离宦海险恶反觉一身轻松。穿着草鞋走泥泞之路是不可能轻松的,故而它的实质用意只能是“无官一身轻”。 34 一 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因为“雨具先去”,当时并无蓑衣,而“烟雨”则是江湖上烟波浩渺、斜风细雨的景象,故而这一句是表达了苏拭想退隐江湖、自在地度过一生的心愿。“任”字含放任自由之意。 序言“雨具先去”又何来“蓑”?从“任”字里我们能读出什么? 赏析下片 微冷 —— 相迎 —— 回首 写风雨后的情景和心境 :蓦然 回首、云淡风轻 解词释句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三句写雨过天晴、寒风吹拂、斜阳晚照的眼前景象,但也隐隐地透露出作者在这几年的劫后余生中,余悸尚未完全消尽、政治风雨令人更加清醒、晚境或尚有望等既达观而又复杂的心情。 讨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三句表面上似乎是说,回到住处,再看路经 之 地 ,既不是风雨交加,也不是朗朗晴空;实际上,“萧瑟处”隐喻宦途风雨,“归去”是用陶渊明的“归隐”之意,而“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说,有了归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晴天了。显然,这里的主要心态是旷达,主要意向是隐逸。 小结 全词通过一些带有较强主观色彩的词语对自然界的客观物事进行评点和判断,表明自己不为外物所扰的主观情思,于日常小事中生发哲理。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可以发现一连串的打击、挫折与不幸,没有使他意志消沉颓废,他总是以豪爽乐观的性格和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把自己从苦闷和失意中解救出来。苏公的学识、胸襟和人生态度的确令人钦佩。 概括人生哲理(结合自身谈谈) 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 。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探究解释苏轼的思想体系 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 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 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外 儒 内 道 艺术特色 总体说来,这首词的艺术表现特点是:写眼前景,想心中事,情景交融,隐喻寄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从苏轼的诗词文赋里可看其人生思想,让我们走近苏轼与其对话。阅读苏轼其他作品,以“东坡先生,我对您说”或“从苏词看人生”为题,写一篇 500 字以上的文章。 作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