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北京版 (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北京版 (5)

‎《一亿有多大》‎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借助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利用可想象的素材感知1亿的大小,发展数感。‎ ‎2、使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和对比”的过程,了解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猜想,实验验证,推理和对比的过程,借助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知1亿有多大。‎ 教学难点:‎ 感知1亿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课件、纸张、直尺、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播放信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大数的认识”,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大数,老师又收集了一些,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 在茫茫宇宙中,银河系约有2000多亿颗恒星,我们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至少可以看到10亿颗星。地球是宇宙中一个年轻的星球,她的年龄大约是46亿岁。在地球上,生活着近70亿人,而我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有13亿人。其中在校小学生约1亿人,如果让这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师:你们发现视频中出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点?‎ 生:这些数据都是用“亿”作单位的,都是亿以上的数。‎ 师:你找得真准,看来“亿”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那1亿到底有多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感受一亿有多大。【板书:1亿有多大】‎ 二、确定方案,实验验证。‎ ‎(一)、提出问题:‎ 为了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一亿的大小,我们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这是生活中常见的打印纸,老师就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呢?【板书:问题】‎ 就这个问题用具体数量大胆地猜一下,谁来说说你的猜想?【板书:猜想】‎ 生1:我猜1亿张纸有……‎ 师:嗯,这是你的猜想,(板书)谁再来猜一猜?‎ ‎(数据差异大,可以用语气的轻和重来对比两个数据。)‎ ‎“哪个更准确呢,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验证。【板书:验证】‎ ‎(二)、确定实验方案。‎ 师:(1)、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必须要拿1亿张纸摞起来测量他们的高度吗?‎ ‎(2)、你们有什么简便可行的办法吗?(稍作停顿)请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 预设:‎ 生:我们准备先测量100张纸有多高,然后再推算出1亿张纸有多高。【板书:100】‎ 师:追问,测出100张纸的厚度后,怎样推算1亿张纸的厚度?‎ 生1:看1亿里面有多少个100?‎ ‎100000000除以100=1000000,那么1亿张纸的厚度就有1000000个100张纸的厚度。‎ 师:大家觉得这组的方案怎样? ‎ 生:很好。师:测量的数据选择的好不好?为什么?(好测量、便于计算)。‎ 师:1张纸不是更好计算吗?‎ 生: 因为1张纸太薄了,我们用直尺不方便测出准确的厚度。‎ 师:一般不选择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 出示10张纸摞起来的,引导学生发现不方便测量。‎ 还有不同的选择吗?‎ ‎50张纸:方便我们验证吗?(不方便计算)‎ ‎1000张:方便我们操作吗?数量太多,准备那么多纸不方便。‎ 总结:方便测量,方便计算。‎ 我们在测量时,都会产生误差。测量的数量大一些,推算时误差要小一些。测量数量小,推算后误差就更大了。所以综合来看选择数量100的最好。‎ ‎(三)、动手操作,实施方案 师:明确了方案,我们就可以做实验了。请同学们小组分工合作,注意以下要求:【课件展示】选取材料,完成活动记录单,最后推荐代表,准备汇报。‎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评价,获得结论。‎ 刚才大家积极动手操作验证,得出了结论。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师:这是第*小组完成的活动记录,现在有请第*组的代表上台汇报。‎ 生:大家好!下面由我代表第1组进行汇报。我们组研究的问题是1亿张纸有多高。我们先测量出了100张纸的高度是1厘米。然后进行推算,1000张纸就是1分米;10000张纸就1米;照这样推算下去,100000000就是1万米。我们的结论是1亿张纸有10000米!‎ 师:好,刚才这组同学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同学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觉得他们组的推算很清楚,结果进行了转换,一目了然,就是说话的声音小了点。‎ 其他小组:或者:先测量出了100张纸的高度是1厘米。‎ ‎100000000除以100=1000000‎ ‎1000000乘1=1000000厘米=10000米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小组推算的过程?(讲解板书过程,推算一词写出来)‎ 师:你真善于学习,既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又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谢谢你!‎ 请大家根据汇报结果把小组内的记录单进行修改。‎ 师:为了方便测量和计算,我们选取了100张纸进行测量,测量的数据是最终的结果吗?都只是1亿里面小小的一部分。【板书:部分】‎ 师:先计算一部分然后再推算到1亿,也就是整体。【板书:部分 整体】从部分推算到整体是数学中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数学中化繁为简的思想。‎ 师: 10000米究竟有多高啦?走进生活一起来看看:这是我们熟悉的德阳电视塔,它的高度是218米。远远看去,高高耸立在德阳这座城市的上空。‎ 师:1亿张纸10000米,大约有多少个电视塔那么高。通过我们估算,大约50个电视塔那么高,真是高得难以想象。‎ 师: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吗?这就是世界最髙峰珠穆朗玛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844.43米,1亿张纸摞起竟然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1000多米。‎ 小结:薄薄的一张纸,有的只是不起眼的厚度,但是1亿张纸紧紧摞在一起,却比珠峰还高,一亿这个数据竟然如此强大。‎ 刚才我们用部分到整体的方法推算除了1亿张纸的有多高的问题?‎ 你们还想用这个方法研究关于一亿的什么问题了?学生积极说。(板书问题)‎ 引出想探究一亿粒米有多重。猜一猜,会有多重了?‎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班的学生也进行了实验验证, 呈现几张活动图片。‎ 大家能猜出来他们大致是怎么研究的吗?‎ 有谁能够看懂他们的研究方法。(呈现活动记录单,两张不同的,一是测量100粒和1000粒)‎ 请学生上来看到实验单进行讲解。‎ 师:老师推算的1亿粒米是2000千克,你们知道这些大米,老师要吃多久才能吃完吗?请看,如果我一天吃400克,那么大约要14年才能吃完1亿粒大米。‎ 小结: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粒米,可我们每天都在浪费粮食,如果我们每人都浪费一粒粮食,可就是13亿粒,可供一个人可以吃13个14年。老师还收集了一些信息,请接着看。谈谈你的想法?为此,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获得了新的结论,这些结论与之前的猜想相差那么大,充分说明了1亿这个数据是那么的巨大。【板书:巨大】‎ 今天学习从部分到整体的推算方法得出一亿个物品的大小,你们能够利用这个方法进行探究学习吗?请看刚才提出的问题,该怎么操作验证了?‎ 孩子们真棒,生活中人们也利用了这个方法进行研究了1亿元人民币的大小,1亿元究竟有多大啊?大家想看看嘛?‎ 播放完毕后。一亿元多吗?‎ 三、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师:确实,我们没有想到这薄薄的纸、小小的米、百元人民币,当它们积少成多达到1亿时,竟显得如此的巨大。这样不禁让我想起了荀子《劝学》的一段话。(播放课件)‎ 结束下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