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角的度量 ︳青岛版 (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角的度量 ︳青岛版 (3)

1 / 5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知道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知道 量角器是用来量角的,但对于实际测量没有体验,对具体角的大小概念没有建立。这节课是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其学习过程的最大特点是明晰相应的才做流程。教材注重让学生操作、 探究、对操作步骤的归纳提炼,积累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为后面学习角的分 类和画角打基础。 【学情分析】 我们在备课之前给学生做了前测和访谈。前测的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知道需要用到量 角器量角,但是不知道度量角的单位。部分学生不知道量角器的名字但是知道是这个工具。 画工具时,大部分学生只关注到了形状、外圈刻度,不了解量角器的构成要件和工作原理。 【教学特色】 从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引入新课,沟通知识的联系,体现类比的思想。借助纸量角器 画角,准确把握学生的起点,让学生从最熟悉的90°角画起,初步建立量角的方法,为后面 学习如何用量角器量角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 1°角的表象。 2.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3. 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4.经历量角操作步骤的整理归纳过程,感受操作技能学习的特点,积累相关的数学活动 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量角器的工作原理,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策略】 2 / 5 我们通过迁移——初识——理解——再识——找角——量角,借助纸量角器画角,建立 量角的方法,准确地归纳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教学准备】 PPT、量角器、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通过用尺子度量三角形一条边的长度,复习测量的方法,再用三角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引出 1°角产生的需要,从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旧知迁移,引导学生从一维空间向二元思维过渡,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初识量角器 1.自学课本 学生汇报 2.理解原理,建立 1°角的表象。 人们将一个圆平均分成 360 份,取其中的 1 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定为 1 度,记作 1°作为度 量角的单位。(板书:用 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记做 1° 。) 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板书) 3.再识量角器 师生互动,熟悉量角器的构成要件。特别关注“0°刻度线”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初识、理解、再识,加深对量角器原理的理解和认识,为使用量角器量 角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再纸量角器上画角 1.找角 在量角器上找一个 90°角. 3 / 5 2. 在纸量角器上画一个 90°角。 (1)学生汇报:画角的方法。 (2)规范画角的方法。 (3)质疑:方向不同为什么都是 90°? 【设计意图】借助纸量角器画角,准确把握学生的起点,让学生从最熟悉的 90°角画起, 初步建立量角的方法。通过质疑让学生感悟 90°就是包含了 90 个 1°的本质内涵。 3.在纸量角器上画一个 60°的角。 (1)学生汇报:画角的方法。 (2)追问:为什么要看内圈刻度?(小组讨论) (3)出示方向不同的 60°角,质疑:这个 60°角是看哪一圈的刻度?为什么? (4)小结看刻度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讨论,掌握在量角器上画角时看刻度的方法。 4.正确选择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学会看 45°角和钝角的大小。 (三)量角 1.完成练习纸第 2 题。并小组交流量角的步骤。 (1)学生汇报:怎样量角。 (2)小结:量角的步骤。(板书) 2.回应引入。(板书:角的度量) 3.看书质疑。 (四)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4 / 5 三、全课总结 学生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 44 页第 2、3 题 五、板书设计: 5 / 5 个人简介 姓名 最高学历 专业 职称 教龄 是否专职 是 教 学 特 色 、 教 学 风 格 在教学过程中,用详细的语言给学生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条理清楚,层层 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 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讲授,不仅学到知识,也受到思维的训 练,还受到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熏陶和感染。对于学生没有理解的地方,重复讲 解,力求做到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个 人 研 训 成 果 (曾 获 奖 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