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1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衢州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高考模拟高考数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1.设,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化简集合A,再求. 【详解】由 得: ,所以 ,因此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化简和运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计算推理能力. 2.一场考试需要2小时,在这场考试中钟表的时针转过的弧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因为时针经过2小时相当于转了一圈的,且按顺时针转所形成的角为负角,综合以上即可得到本题答案. 【详解】因为时针旋转一周为12小时,转过的角度为,按顺时针转所形成的角为负角,所以经过2小时,时针所转过的弧度数为.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负角的定义以及弧度制,属于基础题. 3.已知复数z满足(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复数z虚部是( ) A. B. 1 C. D. i 【答案】A 【解析】 【分析】 - 24 - 由虚数单位i的运算性质可得,则答案可求. 【详解】解:∵, ∴,, 则化为, ∴z的虚部为.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虚数单位i的运算性质、复数的概念,属于基础题. 4.已知直线,,则“”是“”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得出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根据小范围可推导出大范围,可得到答案. 【详解】直线,,的充要条件是,当a=2时,化简后发现两直线是重合的,故舍去,最终a=-1.因此得到“”是“”的充分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C. 【点睛】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是:①若p⇒q为真命题且q⇒p为假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若p⇒q为假命题且q⇒p为真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p⇒q为真命题且q⇒p为真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充要条件;④若p⇒q为假命题且q⇒p为假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⑤判断命题p与命题q所表示的范围,再根据“谁大谁必要,谁小谁充分”的原则,判断命题p与命题q的关系. 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 24 - A. B. 3 C.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首先把三视图转换为几何体,该几何体为由一个三棱柱体,切去一个三棱锥体,由柱体、椎体的体积公式进一步求出几何体的体积. 【详解】解: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转换为几何体为: 该几何体为由一个三棱柱体,切去一个三棱锥体, 如图所示: 故:.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需熟记柱体、椎体的体积公式,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属于基础题. 6.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它的解析式可能是( ) - 24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定义域排除,求出的值,可以排除,考虑排除. 【详解】根据函数图象得定义域为,所以不合题意; 选项,计算,不符合函数图象; 对于选项, 与函数图象不一致; 选项符合函数图象特征.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函数图象选择合适的解析式,主要利用函数性质分析,常见方法为排除法. 7.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对于任意,满足,则(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数列的递推关系式判断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求解数列的和,判断选项的正误即可. 【详解】当时,. - 24 - 所以数列从第2项起为等差数列,, 所以,,. ,, .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数列的递推关系式的应用、数列求和以及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是中档题. 8.已知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点关于双曲线渐近线的对称点满足(为坐标原点),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利用对称得,根据可得,由几何性质可得,即,从而解得渐近线方程. 【详解】如图所示: 由对称性可得:为的中点,且, 所以, 因为,所以, - 24 - 故而由几何性质可得,即, 故渐近线方程为,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关于直线对称点的知识,考查了双曲线渐近线方程,由题意得出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9.已知平面向量,满足且,若对每一个确定的向量,记的最小值为,则当变化时,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令.为中点.由即可求得点的轨迹方程.将变形,结合及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三点共线.由圆切线的性质可知的最小值即为到直线的距离最小值,且当与圆相切时,有最大值.利用圆的切线性质及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即可求得直线方程,进而求得原点到直线的距离,即为的最大值. 【详解】根据题意,设, 则 由代入可得 即点的轨迹方程为 又因为,变形可得,即,且 所以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三点共线,如下图所示: - 24 - 所以的最小值即为到直线的距离最小值 根据圆的切线性质可知,当与圆相切时,有最大值 设切线的方程为,化简可得 由切线性质及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可得,化简可得 即 所以切线方程为或 所以当变化时, 到直线的最大值为 即的最大值为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坐标应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 圆的轨迹方程问题,圆的切线性质及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应用,综合性强,属于难题. 10.已知函数()的最小值为0,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 24 - 【分析】 设,计算可得,再结合图像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设,则, 则, 由于函数的最小值为0,作出函数的大致图像, 结合图像,,得, 所以.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段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考查转化思想,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 11.若,则=______,=______. 【答案】 (1). 1 (2). 0 【解析】 【分析】 ①根据换底公式计算即可得解; ②根据同底对数加法法则,结合①的结果即可求解. - 24 - 【详解】①由题:, 则; ②由①可得:. 故答案为:①1,②0 【点睛】此题考查对数的基本运算,涉及换底公式和同底对数加法运算,属于基础题目. 12.《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名著,其中《方田》一章给出了弧田面积的计算公式.如图所示,弧田是由圆弧AB和其所对弦AB围成的图形,若弧田的弧AB长为4π,弧所在的圆的半径为6,则弧田的弦AB长是__________,弧田的面积是__________. 【答案】 (1). 6 (2). 12π﹣9 【解析】 【分析】 过作,交于,先求得圆心角的弧度数,然后解解三角形求得的长.利用扇形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求得弧田的面积. 【详解】∵如图,弧田的弧AB长为4π,弧所在的圆的半径为6,过作,交于,根据圆的几何性质可知,垂直平分. ∴α=∠AOB==,可得∠AOD=,OA=6, ∴AB=2AD=2OAsin=2×=6, ∴弧田的面积S=S扇形OAB﹣S△OAB=4π×6﹣=12π﹣9. 故答案为:6,12π﹣9. - 24 -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弓形弦长和弓形面积的计算,考查中国古代数学文化,属于中档题. 13.已知实数、满足,且可行域表示的区域为三角形,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______,若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为-1,则实数等于______. 【答案】 (1). (2). 【解析】 【分析】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结合目标函数的最小值,利用数形结合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作出可行域如图, 则要为三角形需满足在直线下方,即,; 目标函数可视为,则为斜率为1的直线纵截距的相反数, 该直线截距最大在过点时,此时, 直线:,与:的交点为, 该点也直线:上,故,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结合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属于基础题. - 24 - 14.有2名老师和3名同学,将他们随机地排成一行,用表示两名老师之间的学生人数,则对应的排法有______种; ______; 【答案】 (1). 36 (2). ;1. 【解析】 【分析】 的可能取值为0,1,2,3,对应的排法有:.分别求出,,,,由此能求出. 【详解】解:有2名老师和3名同学,将他们随机地排成一行,用表示两名老师之间的学生人数, 则的可能取值为0,1,2,3, 对应的排法有:. ∴对应的排法有36种; , , , , ∴ 故答案为:36;1. 【点睛】本题考查了排列、组合的应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以及数学期望,属于中档题. 15.已知函数,且,,使得,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 24 -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转化为函数在上的值域是函数在上的值域的子集;分别求值域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依题意,, 即函数在上的值域是函数在上的值域的子集. 因为在上的值域为()或(), 在上的值域为, 故或, 解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段函数的值域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属于中档题. 16.已知实数a,b,c满足,则的最小值是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分离出,应用基本不等式转化为关于c的二次函数,进而求出最小值. 【详解】解:若取最小值,则异号,, 根据题意得:, 又由,即有, 则, 即的最小值为, - 24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本不等式以及二次函数配方求最值,属于中档题. 17.若四棱锥的侧面内有一动点Q,已知Q到底面的距离与Q到点P的距离之比为正常数k,且动点Q的轨迹是抛物线,则当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为时,k的值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二面角平面角为,点Q到底面的距离为,点Q到定直线得距离为d,则.再由点Q到底面的距离与到点P的距离之比为正常数k,可得,由此可得,则由可求k值. 详解】解:如图, 设二面角平面角为,点Q到底面的距离为, 点Q到定直线的距离为d,则,即. ∵点Q到底面的距离与到点P的距离之比为正常数k, ∴,则, ∵动点Q的轨迹是抛物线, ∴,即则.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解得:(). - 24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四棱锥的结构特征,由四棱锥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求参数值,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 18.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是,已知. (1)求的值; (2)若,求的面积.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由,利用余弦定理可得,结合可得结果; (2)由正弦定理,,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结果. 【详解】(1)由题意,得. ∵. ∴, - 24 - ∵ ,∴ . (2)∵, 由正弦定理,可得. ∵a>b,∴,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属于中档题.对余弦定理一定要熟记两种形式:(1);(2),同时还要熟练掌握运用两种形式的条件.另外,在解与三角形、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时,还需要记住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便在解题中直接应用. 19.已知等腰梯形中(如图1),,,为线段的中点,、为线段上的点,,现将四边形沿折起(如图2) (1)求证:平面; (2)在图2中,若,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1)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 24 - (1)先连接,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结论成立; (2)在图2中,过点作,垂足为,连接,,证明平面平面,得到点在底面上的投影必落在直线上,记为点在底面上的投影,连接,,得出即是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再由题中数据求解,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1)连接,因为等腰梯形中(如图1),,, 所以与平行且相等,即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又为线段的中点,为中点,易得:四边形也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将四边形沿折起后,平行关系没有变化,仍有:,且, 所以翻折后四边形也为平行四边形;故;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在图2中,过点作,垂足为,连接,, 因为,,翻折前梯形的高为, 所以,则,; 所以; 又,, 所以,即,所以; 又,且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因此,平面平面; 所以点在底面上的投影必落在直线上; 记为点在底面上的投影,连接,, 则平面; 所以即是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 24 - 因为,所以, 因此,, 故; 因为, 所以, 因此,故, 所以. 即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证明线面平行,以及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熟记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线面角的求法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20.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为数列的前项和.求证:. 【答案】(1)(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 24 - (1)利用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2)先将缩小即,由此结合裂项求和法、放缩法,证得不等式成立. 【详解】(1)∵,令,得. 又,两式相减,得. ∴. (2)∵ . 又∵,,∴. ∴ . ∴.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已知求,考查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考查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属于中档题. 21.已知椭圆E:()的离心率为,且短轴的一个端点B与两焦点A,C组成的三角形面积为. (Ⅰ)求椭圆E的方程; (Ⅱ)若点P为椭圆E上的一点,过点P作椭圆E的切线交圆O:于不同的两点M - 24 - ,N(其中M在N的右侧),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Ⅰ);(Ⅱ)4. 【解析】 【分析】 (Ⅰ) 结合已知可得,求出a,b的值,即可得椭圆方程; (Ⅱ)由题意可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出直线方程,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利用判别式等于0可得,联立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得,利用弦长公式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得到,整理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详解】解:(Ⅰ)可得,结合, 解得,,,得椭圆方程; (Ⅱ)易知直线的斜率k存在,设:, 由,得, 由,得, ∵, 设点O到直线:的距离为d, , , 由,得, - 24 - ,, ∴ ∴, ∴ 而,,易知,∴,则, 四边形的面积 当且仅当,即时取“”. ∴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为4.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综合性比较强,属于难题. 22.已知函数有两个零点. (1)求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实数, 对于符合题意的任意,当 时均有? - 24 - 若存在,求出所有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对求导,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根据函数单调性即可求得. (2)先根据,得,再根据零点解得,转化不等式得,令,化简得,因此 ,,最后根据导数研究对应函数单调性,确定对应函数最值,即得取值集合. 【详解】(1), 当时,对恒成立,与题意不符, 当,, ∴时, 即函数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 ∵和时均有, ∴,解得:, 综上可知:的取值范围; (2)由(1)可知,则, 由的任意性及知,,且, ∴, - 24 - 故, 又∵,令, 则,且恒成立, 令,而, ∴时,时, ∴, 令, 若,则时,,即函数在单调递减, ∴,与不符; 若,则时,,即函数在单调递减, ∴,与式不符; 若,解得,此时恒成立,, 即函数在单调递增,又, ∴时,;时,符合式, 综上,存在唯一实数符合题意. 【点睛】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恒成立或存在型问题,首先要构造函数,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出最值,进而得出相应的含参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也可分离变量,构造函数,直接把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 24 - - 24 - - 2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