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三素材高考话题作文素材大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高三素材高考话题作文素材大全

话题作文素材大全 ‎1.立   志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在同样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萎靡不振,有的人却能一奋骥足。因为志气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个有坚定信仰和志气的人,他认为人生的全意义就在于为自己的志向作出不懈的努力。一些有志青年在别人叹气、泄气、游荡宴乐的时候,却收获着耕耘的硕果:上海青年潘德明用七年时间徒步环球旅行;炊事员曹家彬当上了空军学院的英语教师。通过刻苦自学而成为发明家、企业家、科学家的又何尝少啊!可谓:“有志者,事竟成。”‎ 艰苦的环境有利于磨练一个人的品格,激励一个人的斗志,增强一个人的能力。立业靠志气,志气是事业的脊梁。所以,每个想为国作出贡献的人,必须有一个坚定的志向。‎ 格言名句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有志者事竟成也。(范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孟郊)‎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程颢) 心志之力,可称为人品行之中心力。(薛瑄)‎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守仁) 青年应立志作大事,不可立志作大官。(孙中山)‎ 没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盼望他们会有杰出的成就。(华罗庚)‎ 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者取决于此。(卡耐基) 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芽。(英格利希) 抱负永远是一种欢乐,是一种如地产一般可靠的财产。(罗伯特·史蒂文生)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半星。(勃朗宁) 壮志与热情是伟业的辅冀。(歌德)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程。(巴斯德)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巴斯德) 要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列宁) 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无目标而生活,犹如没有罗盘而航行。(拉斯金) 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即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拉罗什夫科)‎ ‎“立志”在人间 中国俗语中也有大量歌颂立志的警句,如“有志者事竟成”;“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长”;“人穷不可志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这些自然都是催人奋进的名言隽语,永远值得我们回味,并以之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至于文人骚客,歌颂立志的诗歌更是不可胜数。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陶渊明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李世明的“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白居易的“怜君头早白,其志竟不衰”,杜甫的“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陆游的“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猛犹能作鬼雄”,苏轼的“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夏于将倾”等等,这些诗文为中华民族儿女树立凌支壮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马克思的伟大目标 ‎1835年8月,马克思就要在特利尔中学毕业了。毕业前夕,班里的同学都在谈择业的问题。有的想当官,有的想经商,有的愿意做医生,有的却爱上了神甫。‎ 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中却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他在文章结尾部分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老师为这篇闪耀着伟大思想火光的论文大为惊叹,在毕业证书上写下“思想丰富,理解深刻”的评语。‎ 马克思循着“寻找人类幸福”的伟大指针最终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 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献身革命。他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同学们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他在离家求学前夕改写了日本西乡隆盛的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14年,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期间,全部费用只有169元钱,而且其中三分之一花在订报上,铺盖和衣服则非常简陋单薄。但他从不以此为念,常常和朋友互相勉励说,读书要有理想,要有“以天下为已任”的雄心壮志。他还与朋友们提出“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学习期间不谈男女恋爱问题。他认为,改造国家,改造社会,对学问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为了中中华民族之崛起”‎ 有一年暑假,周恩来到奉天城(今沈阳)东郊一个同学家里去做客。这位同学的祖父是一个很爱国的农村私塾先生,他带周恩来到附近的日俄战场遺址去参观。中国人民受列强歁侮的奇耻大辱,在周恩来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了救国救民的火种。有一次,学校里的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课堂里顿时寂静无声。停了一刻,一个同学毕恭毕敬地站起来回答说:“读书是为了寻求出路!”话音刚落,另一个同学说:“为了荣宗耀祖!”‎ 这时,一个同学霍地从座位中站起。他,浓眉大眼,昂首挺胸,大声回答道:“‎ 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腾飞于世界!”‎ 他,便是周恩来,当时,年12岁。‎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宋代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他两岁便失去父亲,母亲贫困无依,就改嫁到长山一位姓朱的人家。范仲淹稍微懂事之后,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泣别了慈母,到南都学舍不分昼夜地苦读五年中间,竟然没有解开衣服好好地睡过觉。有时困倦已极,便用冷水冲洗一下头脸。他边稠粥都不够吃,所以常常忍饥挨饿熬到下午才吃饭。就这样,他勤奋学习废寝忘食,《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部《六经》之旨,便精通了,从而慷慨激昂地表达了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志向,不仅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换负而且成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岳飞矢志报国 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岳飞,正是在金人入侵的动乱年代里,立下了“还我河山”的壮志,他一生征战沙场,死而后已。当岳飞率兵屡败金兵,建有大功的时候,有人赠送美人以示慰劳岳飞说:“金兵未灭,难道是大将安乐的时候吗?”毅然将美女退了回去。宋高宗要为他建宅第、立家室,以褒奖他的赫赫战功,他又辞谢道:“金兵未灭,可以家为?”岳飞一生矢志不移,终于留下了千古美名。‎ 徐特立断指明志 辛亥革命前夕的一天,徐特立在长沙修业学校向师生员工作时事报告。讲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讲到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不能保护主权和人民,讲到中国的老百姓被歁侮、被屠杀……激昂悲愤之时,他拍案捶胸,声泪俱下。怱然,他猛地一个转身,跑到厨房取来一把菜刀,当、着师生们的面,“砰”的一声砍断了左手一节手指,顿时鲜血淋漓,溅染衣衫。接着,他用断指在白纸上写下八个血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听着徐特立演说的青年,顿时热血沸腾,群情激昂,呼声雷动。徐特立的断指壮举,很快传遍了长沙。‎ 李少石矢志不移 李少石同志在大革命时受到马列主义的影响,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他立下的志向是:“神州遍地见红旗”。为了实现这个志向,他在广、香港、上海等地,艰苦工作,英勇斗争。他入过狱,身患肺病,受尽折磨。但他说:“雪山未阻征人路,霜狱能磨战士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在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陈胜的鸿鹄之志 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里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涉少时,曾受人雇佣,替人耕种,心中并不满于这种处境,在垄上休息时,常感慨怅恨,有一回对同耕者说:“‎ 假如哪一天富贵了,不要忘了拉朋友一把。”同伴嘲笑他,“你现在替人耕种,地位卑微,还说什么富足呢。”陈涉长叹一声:“唉,燕雀怎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陈涉后来在大泽乡和吴广发动起义灭秦,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若无佣耕垄上时埋在心里的一段鸿鹄大志,怎能想象后来的富足荣华?昔日曾嘲笑过陈涉的同伴,属于那一种安于现状不存“非分”之想,得过且过的大多数,若得不到陈涉的帮衬怕只有老死于田野。是什么造成这种天壤之别呢?关键恐怕并非在于两人智慧才能上的差距,而首先在于是否存了一份奋争的心,是否有一种改变现状的强烈欲望。陈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有这样一种虽死不辞的精神及高度的自尊自信,则人在此种心志下激发出来的潜能,又岂是那些连梦都不做一个的瞌睡不醒的人所能比及的?‎ 确立远大理想,意味着事业成功了一半,此话并不过分。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大事业的人胸中没有超乎常人的志向?夫欲之人,不可能激起生活的层层浪花,无志之人不可能享受事业的种种辉煌。‎ 摘取王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一直被视作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两百多年来,有不少科学家试图征服它,并因此耗费了巨大的精力,都没有成功。陈景润上中学时,数学老师把它作为一则趣闻,告诉大家,陈景润听后,暗暗立志摘取这一明珠。他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他拼命地积累知识,奋力地演算难题,草稿纸整麻袋整麻袋地装。最后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意志的合力,移动数学群山,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发明了“陈氏定理”。‎ 朱买臣负薪立志 西汉时期的朱买臣,年幼丧失父母,孤苦伶仃,靠卖柴度日。然而他人穷志不穷。他有志气,有抱负,决心刻苦学习,为民做事。妻子因为家穷以及朱买臣读书“恶习”不改,和他离了婚。朱买臣并不气馁,相反,更集中精力读书。由于他知识广博,汉武帝时,被拜这中大夫,后又出任会稽太守、主爵都尉,直至做到丞相长史,在当官司期间,他廉洁奉公,极负盛名。‎ 王充少年有志,终成大志 我们还可以从东汉王充居贫贱而壮志凌云的故事中,获得很多启发。王充是东汉的大思想家,但他少时家境贫困。当孩子们都去捉鸟、捕蝉和爬树,兴致勃勃地去玩耍之果,王充却不去,而是努力学习认字写字,去学习儒家经典《论语》《尚书》。同时,他又不断修养自己的品德。后来,有机会去京师,拜班彪为师。他虽喜欢博览群书,但因为家境贫寒,无钱买书,便到洛阳卖书的地方去,去读人家所卖的那些书。他虽然穷得没有一亩地可以养身,但心情却比王公大人要舒畅;卑贱得没有一斗一石的俸禄,内心却如同俸禄万钟的人一样富有。后来,他做了官也不欣喜若狂,丢了官也不怅恨不已,安逸快乐之时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贫困潦倒之时,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写出了名垂千古的《论衡》。‎ 左思立志,坚忍不拔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子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宏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移。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并广泛查询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徐霞客“踏遍青山成大道”‎ 明代旅游家徐霞客,幼年便勤奋好学,博览图地志。由于明末政治黑暗,他不去做官,立志旅行,从22岁开始出游,前后经过32年,足迹北至燕晋,南达云贵和两广,名山大川几乎没有不到过的。在游历之时,他尝尽了千辛万苦,星月寒星之下,他露宿过;严格酷暑,他都未间断过;忍饥挨饿的境况,他常碰到。他常常拿着一根几尺长的铁棍,去登山,去探寻险境。城墙边,枯树下,点燃一堆柴草,借着火光就写他的游记。终于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夙抱壮志,漫游世界 ‎20世纪30年代,上海青年潘德明,徙步(小部分靠自行车)环球派行,历时七年。‎ 潘德明出生在浙江湖州一个成衣匠家庭,他从小酷爱体育,“夙抱壮志,欲作世界漫游”。因此,他潜心钻研外语,阅读世界地理和旅游书籍,为环游世界作准备。‎ ‎1930年6月18日,《申报》报道:“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消息,潘德明闻讯后即报名参加,开始步行团有8人,及至越南,只剩他一人。旅行途中他历尽艰险,他曾三次遇虎,1932年初,他穿越1380里沙漠去利雅得时,因缺水而昏迷,幸遇一支骆驼队才获救。1937年7月,潘德明战胜艰难险阻,环游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终于回到了祖国的云南省西双版纳。‎ 惩罚”实现了 布特列洛夫(俄国著名化学家,1928-1986)少年时代在学校读书时,就对化学特别爱好,经常私自在宿舍里动手做实验。在一次,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生爆炸,严厉的学监把他关进了禁闭室,还在他胸前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伟大的化学家”‎ ‎。讥讽和惩罚丝毫动摇不了布特列洛夫从事化学研究的伟大志向。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他终于在33岁的时候,提出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的创见,被人们誉为“伟大的化学家”。他默地说:“这个称号在20年前是对我的惩罚,现在却实现了。”‎ 化学家李比希实现诺言 著名化学家李比希小学时,有一天,校长问他:“你将来打算干什么呢?”他响亮地回答说:“我想当一个化学家。”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然而,就是这个被人取笑的孩子,坚持不懈地向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终于成了著名的化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航海家鲍迪奇 美国数学家纳撒尔·鲍迪奇,从10岁起就到图书馆去刻苦攻读,博览群书,因而大器早成,14岁就成了一名精通航海和天文的学者。他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航海事业,自学了50多种语言,发现了当时航海权威穆尔的《航海实践》中80多条错误。经过多年实践,终于创造了“鲍迪奇航海法-依靠星体定位导航”。‎ 心理暗示的实验 立志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性,还可以从人的主观能动性,即精神因素的强大作用上得以透析。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事先告知一组被判死刑的囚犯,他们将不执行枪决,而是被刺破静脉,让血从体内流尽而死。然后将死囚蒙上眼睛,绑上双手,带入一个特定的房间坐定,拿针在他们的手腕上比划着轻刺一下(并非真正刺破血管),然后轻轻地拧开一旁的水笼头,让水一滴一滴往下滴。十几小时后,那一组囚犯先后停止了跳动。这样,囚犯在肌肉没有遭受任何损伤的情况下死去。‎ 这个实验说明了心理暗示能够对人的肌体产生何等巨大的作用。当然这是消极的作用。然而我们已经可以由此及彼,由反得正了。‎ ‎2.奉 献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活着为自己还是活着为他人?这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曲《爱的奉献》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奉献与索取是一对矛盾,一心索取的人,贪欲永远得不到满足,再者,没有别人的奉献,自己又能索取什么?‎ 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是“有一分热放一分光”,是“我为人人”。奉献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热情,是一中无私的爱心,甚至是无价的生命。因为有人奉献,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会不断增加,人类才会不断前进。奉献者收获的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与爱戴,是自己生命的延长。‎ 格言警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鲁讯)‎ 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制定。(向警予)‎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着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是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艾青)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毛泽东)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希望你们年轻一代,刀能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法拉第)‎ 凡是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的,或是为捍卫一个伟大真理而忍受穷苦的人们,才是英雄。(荷马·马蒂)‎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达到自身的完美。(马克思)‎ 一个只顾自已的人不足以成大器。(罗斯金)‎ 鲁讯——牛 鲁讯先生曾说过:“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他又在一首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法拉第——烛 物理学家万克尔·法拉第一生勤奋,对实用电学的三大分支都作了贡献,并在晚年写成《电学的实验研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科学遗产。他希望自己:“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居里夫人——蝉 ‎“镭的母亲”居里夫人献身科学,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她很赞赏蚕的精神:“那些蚕细心地工作着,不懈不怠,令我大受感动;我看着它们,觉得我跟它们是异物同类……”‎ 诺贝尔的永恒奉献 诺贝尔是安全炸药和无烟火药的发明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研制炸药上。研制成功后,赢得了大量专利权,积累了许多财富。1896年,诺贝尔逝世前决定把3300万克朗作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奖给世界上杰出人物,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在遗嘱中说:“这奖金不论国籍、人种和语言,只发给确实对人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 诺贝尔为科学奉献了一生,诺贝尔奖则永远地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达尔文心系造福事人类 达尔亠的后半生体弱多病,仍然坚持实验和著书。他曾说:“对于科学的热心使我忘却,或者赶走了我日常的不适。”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病逝。他在自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曾不断地追随科学,并且把我的一生,献给了科学,我相信我这样倚靠 是正确的,所以不会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遗憾的是:我没有使人类得到直接的好处。”这些话充分表现了达尔文造福人类的伟大抱负。‎ 把一生献给科学 镭的发明者、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居里夫人一生忠于科学,厌恶金钱和荣誉,她把所得的奖金绝大部分用于科学实验及赠送给贫穷的学生和需要帮助的朋友。她把研究的结果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而不接受当时可谋取巨富的专利权。在社会授予她的荣誉面前,居里夫人只有一句话:“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而不应该注意人。”‎ 居里夫人长期接触镭,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两手被镭射线烧得伤痕累累,并得了臻命的血液病。众劝她休息治疗,她谢绝了,她说:“我的生活是离不开实验室的。”在晚年10多年里,她带病写出30种科学报告,好几种高深的科学理论书籍,每天仍然工作14小时,直到1934年闭上了她那双智慧的眼睛 两弹元勋——邓稼先 ‎18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祖国张开温暖的双臂迎接这位“娃娃博士”,邓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欢乐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历史风云变幻,祖国面临核大国的威胁。邓稼先毅然接受开拓祖国核事业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大戈壁。从此,他从物理学界的讲台上消失了。20多个春秋过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沙粒的邓稼先回来了,“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邓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普通人的中间。此时,他的妻子已年过花甲,而癌魔却早注入他的肌体,他光辉的生命已燃烧到了尽头。他临终前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而无憾!”‎ 从陶朱公到李嘉诚 古代的陶朱公,在19年间数致千金,但每次,他都把它们“分散与贫交疏昆弟”,他曾用钱资助过勾践,也资助过田成子,现在,他把它分散给那些需要资助的人,对他来说,赚钱不是最终目的,他只想利用赚来的钱有所作为。现代的李嘉诚,大巨富之后,时刻关注着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从不吝啬解囊。1980年起,他又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汕头大学的创办中,不惜花费5.7亿港元的巨资,要为潮汕地区兴建第一座学府,并立志要把它建设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知名的高等学府。为此,他亲力亲为,殚精竭虑,从最初的图纸设计到后来的师资配备,无不一一过问。他曾说:“‎ 汕大在我心目中的位置,甚于其它一切事业。”对于曾经因贫困而不得不中断学业并走上经商之道的李嘉诚来说,汕大的创立,不啻是圆了他当日求学的一个梦。而当他积毕生的心血以报效桑梓,当他智慧地运用他的成功之果服务于华夏的子孙后代的时候,众不难从这一系列的壮举中窥析他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和生命意义。‎ 无私捐赠 徐悲鸿逝世前捐赠毕生珍藏的文物。‎ 郑振铎捐赠毕生珍藏的7万多册善本典籍。‎ 巴金色捐款数万元并献出他珍藏的现代文学史料充实现代文学馆。‎ 范曾将在日本举行书画展览所得的120万人民币全部捐献给国家,作为建设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大楼之用。‎ 纺织女士杜芸芸,将本该归她所有的10多万遗产交给国家,支援建设。‎ 上述捐赠,表现了他们“富贵于我如浮云”,一心为国为人民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德。‎ 茅盾为文学捐稿费 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日常生活简朴,他把稿费省下来,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解放前他曾以稿费支援过贫病交加的进步作家。1957年,桐乡县创办《桐乡文艺》,因缺少经费,他立刻捐款300元;1958年,故乡创办一所民办中学,他闻讯后资助500元。……1981年3月,茅盾的病情恶化,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即让孩子笔录口述遗书二则。其中一则写道:“为了繁衍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胡耀邦同志在致茅盾同志悼词中称赞: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始终没有放下自己手中的笔为人民服务。‎ 叶圣陶三易遗嘱 叶圣陶老人的遗嘱,全文不过130字,然而却写了三次。第一次写于老人重病之时的1979年12月11日,老人嘱咐家人丧事从俭,只“在《人民日报》自费登个广告,告别相识的人,说我跟他们永别了”。第二次是1980年12月21日,老人补写遗嘱,写道:“非但不要开追悼会,别的什么会他不要开。像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为我开无论什么会都是不适宜的。”第三次是在1984年2月12日,老人再次补写遗嘱,表示要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北京医院按照老人的遗愿将老人的遗体作了解剖)。短短遗嘱,数年而成,两次增补,发人深思。‎ 邓拓万金救古画 ‎1961年的一天,邓拓在荣宝斋看到一幅潇湘竹石图卷,画末题有“轼为莘老作”‎ 五字。这幅画是一位四川老人的祖传珍宝,说出自苏东坡的手笔。可经有关专家鉴定,认为不是东坡的真迹,因此,国家收藏部门没有收藏。‎ 为了不使国家文物流失,邓拓同志把自己若干幅藏画卖给店里,凑足上万元,把那幅古画买了下来。他从故宫藏画的记录中,查出了这幅画的有关记载,逐字逐句与画面核对,经过半年的精心研究,他终于作出结论:潇湘竹石图确实是苏东坡的真迹,而不是伪作。一幅将近千年的珍贵作品,辗转流传,终于被邓拓抢救保存下来。‎ ‎1964年,邓拓将个人所收藏的最好古画154件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包括他花万元巨资收购、积半年辛劳鉴定的这幅古画。‎ 举债创办“育才小学”‎ 张震1964年出生在定远。定远是陕甘宁蒙交界处一个贫瘠的县城,百姓一年收入三四百元。张震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后,学习英语,是校报记者,多次在写作比赛中获奖。快毕业时,他舍弃了成功率很大的考研和记者生涯,带着妻子韩雅婷回到家乡,举债办起了一所小学。‎ ‎1992年8月,他们把自家的房子拆了,借钱买砖木,盖起最初的四间教室,名曰“育才小学”。学生来自田野,来自其它学校赶出来的差生。学费减免,其它费用低于国家标准,开设英语。几年下来,学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绩,学生人数逐渐增加,可张震他们欠债已达11万元。‎ 猫耳洞精神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越边界的一场战争中,我军战士为坚守阵地,修挖了防炮洞,他们形象地称之为“猫耳洞”。地处热带山林丛林地区的“猫儿洞”,外边爆炸着敌人打来的炮弹,里边是摄氏三四十度的闷气,雨天满洞是水,日夜蚊子横飞。战士们觜干唇裂,衣衫浸透了汗水,身上被蚊子咬起一个个大包。在如此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为维护祖国的尊严,保卫人民的利益,艰苦备尝,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英勇顽强地夺取了战斗的胜利。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向全国人民奉献了可歌可泣的“猫耳洞精神”——“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比鲜血更宝贵 ‎1997年10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大会上,张金泉、宋安琳夫妻双双荣获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的金杯。‎ 张金泉是北京地铁总公司的一名普通干部,到1997年10月止,他共计无偿献19次、3800毫升,义务献血15次、3000毫升。宋字安琳是北京拖拉机公司医务室大夫,目前她已无偿献血26次、5200毫升,义务献血13次、2600毫升。‎ 说起丈夫何以“落后”,宋安琳解释道:“那是1990年12月16日深夜,他在回家途中被劫匪打伤了头部,做了两次开颅手术,植入一块有机玻璃,过了一段时间才彻底痊愈。”‎ 夫妻每次献完血后,好好地休息一下午,第二天什么事也没有,照常上班。无偿献血,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信 念 信念支持着人生。不可想象,人能够没有信念而活着。信念是呼吸的空气,信念是沙漠中旅人的饮水,信念是我们心中的太阳。信念坚定的人,为了它无怨无悔地工作,尽心尽力地奋斗,甚至甘愿洒下最后一滴鲜血。[‎ 世上没有任何力量能拆散由信念粘合在一起的团体。共同的信念铸成的铜墙铁壁,可以抵挡各种打南击和侵袭;共同的信念结成的长链,可以攀上峻山险峰。‎ 当然,信念也有正确和错误、伟大和渺小之分。青少年一代应以全人类的发展进步,以祖国的繁荣昌盛为自己的信念,认真刻苦地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促使信念变为现实。‎ 格言名句 人活着,总得有个坚定的信仰,不光是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还要对社会有所贡献。(张志新)‎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念。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方志敏)‎ 信念对支撑一个人是至关重要的。即便是寿命的长短也往往取决于信念。(赵鑫珊)‎ 以利益为主的阵营老是会动摇的,但以信念为主的是分化不了的。(巴尔扎克)‎ 你的信念应当成为你的甲胄,它驱使你勇往直前,不遇难而退。(安格尔)‎ 只有信念使快乐真实。(蒙田) 信念,这强烈的精神搜索之光,照亮了道路,虽然凶险的环境在阴影中潜行,我却丝毫畏惧地走向“魔林”(海伦·凯勒)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 信念是储蓄在自己家里的私人资本。(歌德)‎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能适应。(丁玲) 我坚守自己的信念,沉默而顽强地走自己认为应该走的路。毁誉无动于衷,荣辱在所不计。(李泽厚) 假如我的信念随着我的心脏的跳动而动摇,那是可悲的。(席勒)‎ 信念之所以宝贵,只是因为它是现实的,而决不是因为它是我们的。(别林斯基)‎ ‎“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唯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止渴?”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怎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道:“世道如此,管它谁的梨呢?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 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孙中山的崇高信仰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四十手年如一日,全心全意地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耗费了毕生精力,但他自己别无家产,仅有书籍、衣物、一所华侨捐献给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动务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宋庆龄实现宿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早在1958年就正式提出了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党考虑到革命事业的需要,将她暂时留在党外。1981年5月上旬,她在重病中又提出了入党要求。当看望她的彭真同志说到“党一直把你当做一位党的领导同志看待”时,她热泪夺眶而出。后来邓颖超同志去看望望她,叫她“宋副委员长”时,她深切地说:“别叫我‘副委员长’,叫我‘宋庆龄同志’!”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开会一致同意接收她入党,她实现了宿愿。‎ 朱德入党 出身贫苦的朱德,青年时代,目睹民不聊生、列强凌辱的现实,立志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寄希望于辛亥革命、护国战争,但这以后的中国又陷入了无休止的军阀混战,他失望了。1922年,他抛弃了少将旅长的高官和月薪1000银元的厚禄,拒绝了四川军阀委派的师长官衔,去上海寻找共产党。但是十分遗憾,陈独秀拒绝接收一位旧军队的将军。同年,他又到了柏林,找到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负责人、比他年轻10岁的周恩来。36岁的朱德,恭恭敬敬地站在这个年轻人面前,迫不及待地阐述了自己的夙愿。不久,旅欧支部接收了他。从此,朱德开始了崭新的政治生命。‎ ‎“我信仰共产主义”‎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夏明翰用热血谱写的无产阶级战歌。1928年,夏明翰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仍旗帜鲜明地进行斗争。敌人审问他:“有没有宗教信仰?”他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共产党人不信神,不信鬼,不象你们的蒋总司令,又当基督教徒,又当杀人刽子手!”敌人企图使他回答没有宗教信仰,以便宣布他放弃了自己的信仰。他识破敌人的险恶用心,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信信仰共产主义!”当他赴刑场时,执行官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讲没有,他大声地说:“有,给我纸和笔!”于是饱蘸浓墨,在纸上飞快地写下了上面这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然后,将笔往地一丢。夏明翰高大的英姿,使第一个行刑者两手颤抖,许久扳不枪机,反动派不得不另换人……‎ 不图富贵要真理 方志敏烈士被捕后,敌人用高官厚引诱他,用严刑拷打折磨他,但他毫不动摇。他说:“‎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了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却愿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适柔软的钢丝床,宁愿住在猪窝狗巢似的住所!不希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的劳苦!不希罕富裕,宁愿困穷!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屈辱、痛苦,一切难以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的,能更加磨练我的意志!”‎ 生死为真理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每天坚持练操,一个上了年纪的难友不解地问:“你打官司时,骂国民党,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豁出一条命,真够条好汉;可是坐在牢里,还天天练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若飞笑答:“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要损害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命保护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强壮的身体,都能更有力地护卫我们的真理,我生为真理而生,死为真理而死,除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刑场上的婚礼 ‎1928年3月,在广州红花冈畔的刑场上,广州起义行动委员会负责人之一周文雍和中共两广区委妇女委员陈铁军面对敌人的枪口,从容地举行结婚典礼。‎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们接受党的指示假扮夫妻进行革命斗争,为了革命事业,他们顾不上去谈个人的爱情。被捕后,他们受尽酷刑,从不屈服。周文雍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一首不朽的诗篇:“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临刑前,他们豪迈地宣告:“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 杨靖宇的胃 革命先烈杨靖宇同志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他率领部队与日冠作战,在被包围数月、粮尽弹绝的情况下,凭借着无产阶级的浩然正气、坚定信仰,为着“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英勇奋斗,壮烈牺牲。日寇为了了解他何能够这样顽强,曾残酷地解剖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肠、胃里只有树皮、草根、棉絮。‎ 遭遇不幸,信念不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毅等同志在一次战斗中突围出来,急需一个熟悉情况的向导。这时来了一个手拄树枝、蓬头乱发的赤脚人。见到陈毅,他边哭边叫着:“首长!首长!”‎ 陈毅同志定神一看,原来他是被王明错误路线罢官撤职的一个老部下。这位同志没有因为遭受残酷斗争而对革命失去信心、采取旁观的态度,他把自己的不幸遭遇置之度外,决心寻找自己的部队。北上撤退时,他听说陈毅同志留下了,便一路讨饭来找他。陈毅同志对他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同,你也不用怪了。”他回答:“我还怪什么,革命已经受了这么大的挫折,个人还有什么可怪的。”这位同志当向导,经过无数周折,带着陈毅等同志转移了出去。后来,他又当了县委书记,在艰苦的环境里坚持游击战争,不幸被叛徒出卖,严刑之下,他威武不屈,被敌人用铁丝穿透鼻孔,拉着游街,最后含笑步上刑场。‎ ‎“坚持真理,永不放弃”‎ 张志新同志是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的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她逐渐认识到有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张志新就愤而严肃地对有的同志说:“现在毛主席身边那几个人可靠吗?对江青、叶群这些人……”“对林彪可信赖吗?”“江青不是什么‘文艺旗手’,而是破坏祖国文化艺术的罪魁祸首!”‎ 一起駭人听闻的奇冤大案,由此而起。但是无论是在看守所里或在监狱中,张志新从未低头,从不认罪,她怀着极大的义愤,一次又一次地向邪恶开战。她知道这样做会遭到更大的灾难,说:“如果痛苦换来的是认识真理,坚持真理,我应该自觉地欣然承受,那时,也只有那时,痛苦都能转化为幸福!”“你们(指四人帮)不认错,将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坚持真理,永不放弃”。‎ 真金不怕火 ‎1953年10月27日,瑞士日内瓦刑场上火光冲天。著名的西班牙生理学家塞尔维特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年仅42岁。塞尔维特所著的、刚印出的《基督教的复兴》一书,也被扔进火堆、烧成灰烬。塞尔维特为什么会被活活烧死呢?因为他大胆地指出了盖仑著作中的错误。盖仑认为,血液是肝脏制造出来的,它通过血管流向全身,被身体各部分吸收,再也不会返回。塞尔维特用事实揭露了盖仑的谬误,首创了血液肺循还理论,并把这一理论写进了一本宗教著作《基督教的复兴》中。然而盖仑是古希腊医学“权威”,他的医学理论统治医学界达1000年之久。塞尔维特被教会指责为“冒犯神明”。塞尔维特为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学说像黄金一样是烈火所烧不毁的,他的斗争精神在烈火中永生。‎ 追求真理,不避艰险 孙治方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光辉典范。‎ ‎1956年,他发表了题为“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著名论文,被指责为“宣传修正主义观点”。他没有退缩,而是更刻苦地钻研、调查,着手《社会主义经济》这一世著的写作。1964年的“四清”运动中,他被撤去职务,遣送下乡劳动。“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又成为“重点斗争对象”。他对此早有准备,他说:“名誉毁掉,人毁掉,但观点绝不改变,我要坚持到底。”‎ ‎1968年4月5日,康生亲自下令,把孙治方投入监狱,在7年的囚禁生活中里,他以特殊的方式构思着《社会主义经济论》的提纲。他说:“我要为真理活下去,要在死之前把自己的见解留下来,让人民去作公正的判决。”‎ 千秋胜负在于理 ‎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冲破地球中心论的观念,提出了太阳中心说,使人类在认识宇宙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由于他的新学识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因此受到教会势力的反对,宣布他的学说是“邪说”,他的书是“禁书”,他本人为“疯子”。在如此重压下,哥白尼还是坚持真理、毕生不悔。他的《天体运行》一书,以他给教皇的一封信开头,他在信中说:“假使有一知半解的人,并无数学知识,而根据《圣经》这一段或那一段妄肆批评或者驳斥我的著作,我不但不预备答复他们,而且还要轻视这样无知的见解。”表达了哥白尼坚持真理、向宗教挑战的决心。‎ 在烈火中永生 乔尔丹诺·布鲁诺(1548-1600),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思想家。他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他说:“太阳周围,有六颗行星围绕它运转……太阳并非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心有无数和绕着自己的太阳运转的地球……”这些思想与天主教义截然相反,所以死亡常常笼罩着他。布鲁诺只得到处流亡。21世纪后,布鲁诺终于被黑暗的宗教裁判所送上刑场遭受火刑。在广场中央,希鲁诺被缚在高高的十字架上。他的脸色是苍白的,眼睛凝望着遥远的天空。烈火熊熊燃烧起来了,誓死不屈的“殉道者”吐出了最后的誓言:“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 让青蛙做证人 伊凡·谢切诺夫是俄国生理学家。1862年,他通过对青蛙的解剖实验,发表了《蛙对脊髓神经的抑制》等文章,同时又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为神经生理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可是,沙俄政府竟然把宣传科学真理看作是一种罪过,把谢切诺夫逮捕了起来,对他进行审讯。在法庭上,法官对谢切诺夫说:“你可以给自己找个辩护证人。”谢切诺夫平静地说回答:“让青蛙做我的证人吧!”在敌人的淫威面前,这位科学家神色自若,因为他知道,真理在自己一边。‎ ‎“我不需要钱”‎ 诺尔曼·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为了支援我国的抗日战争,他率领一支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我国。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抢救、医治了很多八路军伤病员。‎ 他在晋察冀创建“模范医院”时,1938年8月11日,毛泽东电告晋察冀军区发给他每月100元津贴费。第二天,他立即给毛主席回电:“谢绝每月百元津贴,我不需要钱,因为衣食一切均可供给。”‎ 他还对聂荣臻司令员说:“我知道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津贴都很少,八路军官兵每天只有几分钱菜金,我愿过中国革命军队普通一兵的生活。我是来支援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我要钱做什么?我要吃好穿好,就在加拿大不来了。”‎ 最后一片叶子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女画家琼西因患肺炎,危在旦夕,用医生的话说:“他的病只有十分之一的恢复希望,这一分希望就是他想活下去的念头。”已是深秋的时分了,琼西开始数窗外一棵老极了的长青藤上的叶片。她确信,当最后一片叶子脱落的时候,自己就该去了。可是,藤条上剩下的最后一片叶子却任凭风吹雨打,总也肯脱落。琼西因此受到了鼓舞,病势一天天好起来,最后,她终于感到“想死是有罪过的”,在医生的治疗下,身体奇迹般地痊愈了。‎ 失去生活信心的君子 北京城区一家副食店的售货员君子,刚刚年过20,多才多艺,心地善良,嫉恶如仇,她曾把文明高洁作为追求的目标。但生活并不是万事如意的,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使她参军的美好理想破灭了。一次帐目上的误会,她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价格遭到侮辱,她悲观失望,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于是轻率地熄灭了生命之火。‎ 失去理想则堕落 厦门大学生物系有个学生,他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5岁考入大学,到大学以后,生活之路如何走?他觉得为祖国、为人民、为共产主义而学习太渺茫了,他说:“共产主义实现还早呢,像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现在还是实际一点好,至于为祖国、为人民,目标太大了,还是为自己实惠。”于是他拼命追求个人私欲的满足:向敌特机关要钱,生活腐化,盗窃行骗……最终堕落为罪犯而被开除学籍、劳动教养。‎ 爱 国 ‎“爱国”二字是神圣的。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是一个民族精神财富中最珍贵的,它具有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爱国的感情在一切感情之上,它是一种纽带,一种号令。没爱有国,国家也就不存在了;不讲爱国,国家将是一盘散沙;没有爱国主义,就不可能抵御外侮,一击就破。‎ 爱国,就意味着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就意味着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召唤。当我们在巨大的个人利益诱惑面前,当我们通过自身努力学有所成之时,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时,我们千万别忘了我们的国家。我们要用生命和汗水捍卫我们国家的尊严。如果因为一已私利而损害了国家利益,其人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永远遭人唾弃。‎ 格言名句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爱国如饥渴(班固)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忠也。(曹操)‎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则。(顾炎武)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吴玉章) 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 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个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对于人和国民来说,最伟大最神圣的东西是自己的祖国。(哈里斯) 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普希金) 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是什么呢!(车尔尼雪夫斯基) 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和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杜勃罗留波夫)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屠格涅夫) 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连祖国都不爱的人,是什么也不会爱的。(拜伦)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爱国高于一切。(肖邦) 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而活着。(柏拉图)‎ 自沉汨罗的忠魂 屈原名平,战国时期楚国人。年轻时的屈原深受楚王信任,他想通过楚怀王来实现他革新政治、强盛祖国的理想。但是,以子兰、靳尚为首的贵族保守势力处处打击屈原,他们多次在楚王面前谗陷屈原,最终使昏庸的怀王“怒而疏平”,后将他流放到汉北。但忠于怀王、热爱祖国的屈原并没有被这沉重的打击屈服,继续与保守势力作坚决的斗争,不久楚怀王受骗囚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子兰、靳尚受到重用,他们对屈原的打击的迫害更甚,终于楚顷襄王“怒而迁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随后,楚国被秦灭亡,流放中的屈原怀着未实现理想的悲愤与痛苦,自沉汨罗,以死来表明自己忠于祖国的心迹。‎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西汉时,匈奴贵族常出兵袭扰边疆地区,边疆人民生活不得安宁。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将军霍去病率800精骑,直冲敌营,杀得匈奴人仰马翻。公元胶121年,他又两次率军西征,阵斩敌酋数名。公元前119年,他又率兵北征,长驱敌区2000里,对匈奴进行了大清剿。霍去病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边疆战场上,马不卸鞍、衣不解甲地度过了戎马一生。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绩,曾亲自下令为他建造一座豪华府第,但是直到建造完工,霍去病连看也没去看一眼,气概豪迈地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为纪念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汉武帝在他墓前树起一尊“马踏匈奴“的石刻,象片他为国建勋的精神。‎ ‎ 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苏武在刀剑下昴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李陵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也没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为伴。19年后,归国时已是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了,苏武忠贞不屈的精神永垂青史。‎ 陆游临死不忘恢复中原 忧国忧民的南宋诗人陆游,生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他一生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一腔爱国热情倾注笔下,几度“铁马冰河入梦来”。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报国之情至老不衰。逝世前,还创作了绝笔诗《示儿》寄托自己的爱国之情:“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岳飞精忠报国 南宋时期的爱国将领岳飞是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公元1125年,金兵大举进攻中原,年轻的岳飞报着“精忠报国”的决心,应征从军,多次打败金兵。但是昏庸的南宋统治者,偏安东南一隅。以宰相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一再向金兵求和,反对抗战。岳飞为此多次上书,斥责投降派的卑劣行径。秦桧等人对岳飞恨之入骨,视他为“议和”的最大障碍。公元1141年,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投入牢狱,严刑拷打。次年,年仅39岁的岳飞被杀于风波亭。岳飞死后,人民群众为了纪念他的行为,把他葬在西湖畔,而秦桧等卖国贼,却被人铸成铁像,反剪双手,长跪英雄墓前,千世万代受人唾骂。正如精忠园两侧对联的:“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怜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要900万元、需7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程博士学位,并请他去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一条铁路物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邓世昌壮烈殉国 ‎1894年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9月17日中午,舰队在黄海海面进行激战。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在炮弹发尽后,邓世昌命令以步枪射击。经过近1小时的海战,致远舰受伤多处,势必沉没,日军主力舰“吉野”咬住不放。邓世昌怒火中烧,登上舰桥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致远’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决定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邓世昌亲自掌住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去,不幸恰在此时,一枚日军鱼雷击中“致远”,顿时锅炉爆炸,邓世昌和全舰将士壮烈牺牲。‎ 谭嗣同“以血荐轩辕”‎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戊戌六君子”之一。他个性爽直,立志高远,是当时有名的才子。1898年,被破格提拔为四品卿衔军机章京。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列强瓜分中国的野蛮,他义愤填膺,积极追随梁启超待开展维新变法来寻求救国之道。不料“九月政变”由于袁世凯的出卖而功败垂成,维新派相继入狱。面对险境,日本友人苦劝谭嗣同东渡日本避祸讲学。但谭嗣同泰然自若地说:“西方各国的变法,都是因为有人以身殉道而成功,现在中国还没有因为变法而流血的人,这是国家所以不昌盛的原因。我愿成为第一个为变法强国而牺牲的人。”终于在1898年9月9日被杀于北京南城菜市口。虽然谭嗣同的观点过于表面化,但他为国富民强甘愿献身的一腔热血将彪炳史册。‎ 陈天华万里寄血书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天华,1903年留学日本。当时沙俄军队侵占满州,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又谋划同俄国政府私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消息传来,陈天华悲愤欲绝,不禁张开双臂,大声呼喊:“拯救祖国!四万万同胞,起来拯救祖国呀!”他咬破手指,拿出一叠纸,用血指写到:“救国!”随后,手不停画,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号召同胞起来斗争……他一连写了几十遍,因流血过多而晕倒,晕倒时还高呼:“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劝他休息,他不肯,挣扎着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日本寄回国内学校。那一幅幅血书像为炬,点燃了同胞的爱国热情;那一个个血字像号角,召唤同胞奔赴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前线!‎ 富贵不淫男儿志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留他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腔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该回去!”‎ ‎1919年,23岁的茅以升成产美国匹兹堡加里基工学院第一个工科博士,于是荣誉、金钱、地位等接连而来,但他不为所动,怀着为祖国桥梁事业献身的满腔热情回到了祖国。‎ 贫贱难移赤子恋 著名数学家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祖国掌握科学,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吃饱,而当时日本的帝国大学还答应他保留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打电报,请他前去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威武不屈壮士心 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早年在法国研究原子理论。1948年,他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都再三劝说,挽留。国民政府驻华大使,恶狠狠地威协说:“看他能上得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清楚: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暗下毒手。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度外,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钱伟长的两次“NO”‎ ‎1939年7月,钱伟长在昆明考取公费留英,当时由于英德宣战,改去加拿大。1940年1月钱伟长手续办齐后登上英轮,发现护照上竟有日本领事馆的签字,因当时日本正发动侵华战争,而般经神户港,没有日本领事馆的签字会有麻烦。“NO,我们不去了!”钱伟长等留学生一起20几本护照扔给了那人英国人。半年后,他们重办护照再登程。‎ ‎1943年钱伟长获多伦多大学博士,旋去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喷气推进研究所任工程师,不仅又当上了领导600多人的“洋官”。抗战胜利后,他甘愿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国,他拖家带口在北平的几所大学兼课勉强糊口。1947年美国的那个研究所又邀请他去,表格上有一句话:“一旦美中宣战,本人绝对效忠美国。”他当即写下了大的“NO”。‎ ‎“我要回国,不要美金”‎ ‎1948年,李四光接受国际地质学会的邀请来到美国,发表了《新华夏海的诞生,轰动了欧州。一天清晨,李四光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12月2日沈阳解放,……”‎ 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的梦想就要成真了,新中国就诞生了!在剑桥大学中国留学生举行的年会上,他激动地说:“我虽然6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到祖国去,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新中国!”但是此举触怒了国民党当局。国民党驻英国大使馆秘书找到李四光,掏出了一张五千美金的支票,说:“你向世界发表个公开声明,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威胁说:“你如果不肯,我将采取必要措施,将你扣留在国外》。”李四光听罢气愤至极,当即严厉斥责,:“我归国之心能用金钱收买吗?我要回国,不要美金!”经历了千辛万苦,李四光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实现了他为中国效力的愿望。‎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 远在1950年,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已是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和实验中心主任。他配备有世界第一流搞科研的技术设备,享有非常优裕的生活条件。如果从追求个人的科研成果来说,那真是“得天独厚”。但他毅然冲破美国的种阻挠,回到祖国,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人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誓言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 麻类纤维专家酆云鹤不卖专利 我国著名麻类纤维专家酆云鹤,8岁时就给人家当佣人,16岁时懂得一些救国道理,便立志学习救国本领。她以惊人的毅力,3年学完了6年的小学课程,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济南女子初师和北京女子高师。学习期间她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大学二年级时,她又考取了官费留学,到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学习化学工程,并获得了这所大学第一个她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决心到德国学习爆炸学,希望学习用草类纤维造廉价炸药技术,以打击侵略者。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他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草类纤维制造出人造丝的发明家。莱比锡大学闻讯后立即提出以高职称换取她的论文,日本资本家也提出用高价和总工程师的条件换取她的发明专利。酆云鹤说:“不卖,我要留给我的祖国。”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1941年12月2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的租界也沦为日寇的占领地。暨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夹着讲义急匆匆进了教室。坐得满满的教室鸦雀无声。郑振铎先生热泪盈眶:“……大家知道,今天我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是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讲课开始了,一分一秒都显得格外沉静。不幸的时刻终于来临当时指针指向10点30分时,太阳旗插进了校园。“ 现在下课!”郑先生挺直了身体,作了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唰”的一下站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的泣声……‎ 郑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所表现出的崇高爱国之情,感染了千百个后来者。‎ 吉鸿昌说“我是中国人”‎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剌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招待中国人,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到:“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了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1932年,吉鸿昌回到祖国,率领抗日同盟军,转战长城内外,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后来不幸被敌人诱捕,就义前他挥笔写下了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崇高的心灵 ‎1979年,化学家欧阳本伟,万里迢迢从美国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他说:“祖国就像我的母亲,不管她怎么穷,总是我的母亲。总不能等祖国富强了,条件好了再回来。”‎ 一位美国记者对光学专家蔡祖泉说:“你在国外,可以成为百万富翁。”蔡祖泉说:“百万富翁,我想也没想过,因为我们造灯是为了建设祖国,不是为了做百万富翁。”‎ 画家韩美林在纽约等城市展出自己的作品时,有些朋友挽留她在美国从事创作。他谢绝说:“我是祖国的儿子,祖国是我的母亲。她也许暂时缺奶,也许打过我,但她是我的妈妈,我舍不得离开她,我爱她,爱她呀!”‎ 海外华侨的“乡井土”‎ ‎18~19世纪,在闽奥沿海港口可以常常见到一艘艘用白粉髹腹,用朱砂油头,头部两旁画上两个鱼眼睛似的小圈的红头船,乘着信风,它把一批批中国人——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破产的农民送到海外各地。在他们去海外谋生的时候,都习惯从井中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他们把这撮呢土叫“乡井土”。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在这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感情啊!‎ 港奥同胞的爱国心 ‎1991年华东水灾,港奥同胞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合计捐款7亿多港元。长江实业公司董事长李嘉诚先生带头捐款500万港元;有位姓高的女士一时凑不到钱,毅然把自己的房间向银行作抵押借钱捐了一车皮面粉;有一位澳门乞丐也把他一天乞讨来的钱全部投进了捐款箱。真是同胞情深,血浓于水。‎ 老人的赤子心 为了祖国的崛起,祖国的一切忠诚儿女把满腔的爱国之情注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为祖国争光。‎ ‎1981年的一天,一位老人到储蓄柜前,将500元现金连同1500元定期存折,请银行汇给国务院办公室。经办同志知道他是将私人储蓄献给国家,深表钦佩,就询问他的身份。他不肯说,汇款单上也不写地址、姓名,只写了16个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杯水车薪,赤子之心。”经查证,老人原在地质部第一物探队工作。十年动乱期间,因家庭历史问题,被遣送回原籍。1979年10月落实政策,被发了一笔钱,仅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其余全部存入银行。当他从报上得知国家财政有赤字时,便毅然决定,把全部积攒献给国家。‎ 一位旅美画家的遗嘱 ‎1973年,侨居美国近半个世纪的中国旅美画家杨令弗,已是87岁了,她深深地思念着祖国,一连写了两封信,托章行严先生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转交给我国领导人,流露出对故土故国的无限深情。她立下遗嘱,希望骨灰埋葬在故乡——无锡太湖之滨;把她历经艰辛带到美国的一批文物——书画和玉器,悉数送回祖国,交给人民政府,以报答祖国大地哺育之恩。‎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830年11月初,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夕,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满装着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忘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民族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不安定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它象征着肖邦对祖国的热烈的爱。‎ 巴斯德拍案而起 巴斯德(1822—1895)是杰出的法国科学家,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爱国者。他有一句名言:科学没有国界,但学者却是有自己的祖国。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德军侵占了法国大片土地,巴斯德闻讯后拍案而起,报名参军,抗敌卫国,结果因体残未能入伍。他决定将德国波恩大学授予他的名誉医学博士证书退回。‎ 卖国秦桧臭万年 南宋秦桧,窃居要职,对皇上甜言蜜语:“桧荷国恩,甚惭无极。”实则卖国求荣,竭力破坏抗金,谋杀了民族英雄岳飞,遭世世代代人民唾骂。人们还铸成他的铁像跪在岳飞坟前。他的墓碑是地块无字碑,意为“秽德丑行不屑书也”。人们把秦桧的墓地称为“狗葬村”,把油条叫着“油炸桧”,以表达对他的愤慨之情。‎ 气节 气节是一种人生准则,一种道德修养,体现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和人生的各个方面。‎ 守节者,诚信无欺,见利思义,将节操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更不要说生命之外的金钱、财富与虚名了。“富贵不淫,贫賤不移,威武不出”是守节者的行为标准。‎ 有一种人,见利忘义,先已后人,凡事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得失,考虑的是生命的保全。只要生命不受危害,只要个人能捞取好处,灵魂就可以出卖,至于气节,他们往往看得很淡很轻,这种人我们称之为失节者。‎ 普通的时候,平常的日子,也许不易区分出气节的高下,然而在逆境中,在危难中,在权钱的诱惑面前,一个人的气节就高低分明了。刘胡兰宁可死在敌人的铡刀下,也不背革命,也不出卖同志,受到世人永远的景仰;汪精卫卖国求荣,甘心做日本人的走狗、汉奸,则,受到世人永远的唾弃。‎ 格言名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 良将不怯死以荀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志》‎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坚心如铁石,不谄亦欺。 ————孟郊 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 ————房玄龄 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 ————苏轼 在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頣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海瑞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 ————老舍 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 ————古希腊谚语 在命运的颠中,最可以看出人伞兵气节。 ————莎士比亚 丧失人格的诗人比没有诗才而硬要写诗的人更可鄙,更低劣,更有罪。————雨果 节操颂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节操的诗句,仅明代以来,就有于谦的诗句:“在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谒先师顾洞阳公祠》);“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无题》;“壮怀不逐秋容变,一任潇潇雨满帘”(《静夜思》);“珍重晚来风景好,黄花老圃殿高秋”(《遣怀》);“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北风吹》);“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咏石灰》)……冯梦龙的诗句:“不共春风斗百芳,自甘篱落傲秋霜”(《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瞿式耜的诗句:“冰炭凉转瞚换,但期长保凌寒节”(《园中见雪援笔志感》);“迎风桃李颜难驻,耐雪松篁味转长”(《咏梅呈牧师》);“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庚寅十一月初五日》诗之三)……这些诗句虽然都构成了歌颂节操的基本音调,但毕竟不是完整的诗篇,当然,完整的诗篇也不是没有的,比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乌江》诗说:‎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的主题是:活着的时候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之后也要做鬼中的英雄,项羽不肯忍辱偷生、自刎而死的壮举,是项羽高尚情操的表现。‎ 再比如清代郑燮(板桥)的《竹石》诗说:‎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食嗟来食 春秋时齐国连年灾。有个姓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 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辞 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 鲁仲连功而不取 战国时鲁仲连是一个十分注重节操的人,他所注重的是为社会服务,为人排忧解难。公元前284年,燕将东毅率五国联军攻打鲁仲连的祖国齐国,半年内攻下70余城。五年后,齐将田单以 ‎ 墨为根据地想收复这些城市。田单派人请人来了鲁仲 连,鲁仲连听取了有关战况后,提笔给燕将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入城中。燕将读罢鲁仲连的信,恸哭三天三夜,拔剑自刎,燕军不战而溃,聊城被齐国收复。田单建议齐王为鲁仲连加官封爵,他坚辞不受。后来,他又为平原君解邯郸之围,平原君想加封他,他谢绝了。又用千金为他祝 ,鲁仲连淡然一笑说:“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史记·鲁仲连列传》)‎ 子罕辞宝不失节 春秋时宋国有人获得一块美玉,奉献给大夫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这块玉拿给玉匠鉴定过,认为是宝贝,所以才进献给您。”子罕说:“你把玉作为宝贝,我把不贪物作为宝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接受了你的玉,我们两人就各自都丧失了自已的宝贝。不如各人保有自已的宝贝吧。”献玉的人说:“我怀藏美玉,一定传统被盗贼杀害,不能回到家乡,把美玉献给你是为了我免于一死。”子罕听后,便将他的美玉交给玉匠雕琢,卖了很多钱给了献玉者,然后送他回家乡。‎ 披裘公讽季札 春秋时代,延陵(今江苏常州)名贤季札,有一天到南郊游玩,看到一位身披老 皮的老翁,背着柴禾很吃力地慢慢走着,就在老翁的脚旁,有一块被人遗留的金子,闪闪发光。老翁没有瞧见,只管走路。季札站在高处,处看得明白,招呼老翁说;“喂!老人家,你的脚旁有一块金子,拾了吧。”老翁停下来,眼睛乜着季札,答道:“你这个人虽然站得高,却看不远,表面上似乎像个君子,你想要你就拾了吧。不要以为我穷得夏天还披老羊皮,就会不劳而获拾这金子!”季札十分惭愧,问他尊姓大名,老人头也不回地走了。‎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 魏晋名士嵇康不与贪官污吏合作,表现出高贵的节操。‎ 嵇康曾在魏朝担任过一个小官,但他由于看不惯司马集团的所作所为,便到乡不隐居起来。他的好友山涛给他写来一信,劝他不要与司马氏集团顶撞,要克服自己的恃才自傲,自命清高的脾气,好继续去做官。‎ 嵇康读完信后,立即提笔写了一封回信,这就是有名的《与山巨源(涛)绝交书》。在信中,他主张君子百行,循性而动,各附所安,论述了自己入山林而不返的理由。‎ 嵇康采取庄子拒辞楚王之相的作法,表现出对贪官污吏批判的态度。所以,他写完信后,让好友阮籍看,阮籍竟双手颤抖,泪光莹莹,哽咽着对他说:“我从你身上看到了真正的人的骨气,你真是一个与邪恶势力格斗的勇士!我即使不能像你这样疾恶如仇,也可以在醉乡沉睡不醒。而山涛,可惜我们尊他为兄长,想不到竟会为了官位而背叛自己的气节。后来,嵇康被司马昭以“‎ 轻时傲世、乱群惑众”的罪名加以杀害,被害前,他还在刑上弹了一曲绝世之作《广陵散》,琴声不乱,音调激越,回荡在杀人刑场的上空,表现着他高尚的情操。 ‎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泽做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迎来送往。‎ ‎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的五斗米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坐下来写了辞职书,辞 官回家。 ‎ 一方砚台,二人忠心 ‎ 宋代抗金英雄岳飞有一方砚,背刻着这样一句座右铭:“坚持守白,不磷不溜。”意思是要保持玉石一般坚硬、洁白的本质,决不让黑色所玷污,象征了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后来,这一方砚又转到另一位民族英雄文天祥手国,他在上面也刻了一 座右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费失道自全。”‎ 黄道周节义千秋 黄道周在南明福王政权中,官至礼部尚书。他在衢州抵抗清兵时,战败被俘。他坚决不投降清军,临到就义的那天早晨,两名已经降清的南明官员按礼仪进来拜见,黄道 周痛斥他们对朝廷的背叛,两人灰溜溜地出去了。‎ 黄道周乘车赴弄场,另外随之就刑的七个人吓得面无人色,黄道周笑着对他们说:“害怕了吧?再忍一会就可成就千秋之业了。”跟随的七个人振奋了精神,说:“对!”车到了西华门,黄道周忽然从车上掉下来,清军以为他是害怕掉下来的,忙过来把他扶起来,安慰他不要害怕。黄道周见清军这样小看他,瞪大眼睛怒斥这个清军指挥:“你说的什么话?黄道周难道是怕死的人吗?你不知道这路是皇帝的辇车走的,我怎么能坐在车上走过这里呢?我只是由于连日绝食脚下没劲,下车时才摔在这儿的,我什么时候会害怕呢?”清军指挥赔礼后说:“这里有成千上万的人瞻仰您的风 ,您也很疲惫了,就在这里成全大事好吗?”黄道周就地设席,向南行礼,一个老人上前请他留下绝命书,他撕破衣襟,咬破手指写下“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16个大字。跟随就义的七个人也写下一幅血书:“师存与存,师亡与亡。”黄道 周挺起瘦弱的身躯,昂首就刑。大义凛然。刽子手的手颤抖了,一刀没砍死他,刽子手大惊,跪下请黄道周坐下就刑。鲜血淋漓的黄道 周坐在地上,从容就义。(《归田琐记》)‎ 明月照人 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明朝灭亡后,他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他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笔纸都要靠朋友周济。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在他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这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已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下一副对联,以表自已的情操:‎ ‎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清是清廷,明是明朝,王夫之就这样借这副对子表现了晚节的大忠。这正像宋韩琦所 说,“保初节易,保晚节难”,“莫差老圃秋容淡,要看黄花晚节香”。(《古今药石》)‎ 曹雪芹戏谑权贵 清末著名文学家曹雪芹晚年生活很清苦,但他却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据说有个都统老爷过生日,下帖摊派送礼。曹雪芹请人挑上两酒坛清水,自已拿着一副对联画轴送去。正当都统老爷喝着清水,心里犯嘀咕的时候,曹雪芹把对联挂了过来,上联是“朋友 之交”,下联是“淡淡如水”,把这位都统老爷戏谑 难言。‎ 洒血捐躯慨而慷 ‎1907年7月6日,革命党决定提前起义。徐锡麟(1873~1907)向巡抚恩铭呈送名册时,突然民出暴动暗号,大声说:“回大帅,今日革命党起事。”一个战友向恩铭扔了一颗炸弹,不料没有爆炸,徐锡麟立即拔出两支手枪,左右开弓,弹药,激战中他不 被俘。 ‎ 敌人对徐锡麟进行了残酷的审讯,徐傲然挺立,坚决不下跪。敌人用剖心肝来威胁他时,他说:“恩铭死,我志偿!我志既偿,即碎我身为千万片,亦所不惜,区区心肝,何屑顾及!”当晚,威武不屈的徐锡麟被押上刑场,无所畏惧地倒在敌人屠刀下,他的心,被清朝官吏挖了出来,他的肝,被恩铭卫队掏去炒食。徐锡麟的肢体虽然破碎了,但他英勇捐 躯 ‎ 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叶挺的《囚歌》‎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敌人软硬兼施,企图制服他。但叶挺威武不屈,坚持斗争,表现了一革命者的崇高品质。他在狱中还写下了大义凛然的《办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哪能从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记生!‎ 徐悲鸿拒绝给蒋介石画像 ‎1935年,名声鼎盛的大画家徐悲鸿从巴黎刚回来,蒋介石就特意差张道藩来请徐悲鸿给他画一张半身像。张道藩尽管说了许多好话,可是都被徐悲鸿断然拒绝了。徐悲鸿说:“我是画家,对你们季员长丝毫没有兴趣。你还是另请高明吧!”张道藩非常吃惊地说:“对委员长你没有兴趣,你对什么有兴趣?”徐悲鸿冷冷地笑了笑说:“我对人民大众感兴趣。”张道藩说:“这么说肯定不愿给蒋委员长画像了?”徐悲鸿说:“是的,是这样。”张道藩急。“徐先生,你是才华横益的艺术家,我奉劝你还是不要做这样愚蠢的事,免得后悔。”徐悲鸿看了张道藩一眼说:“我永远不后悔。”‎ 齐白石愤然拒日寇之求 ‎40年然,齐白石在北平艺专任教。由于齐白石在字画上的成就,许多人都以得到一幅他的字画而感到自豪。芦沟桥事变后,当地日本驻军和汉奸也附庸风雅,仗势向徐徐石老人索要字画,遭到拒绝。后来,为了摆脱这些人的纠缠,齐白石愤而辞去教授职务,闭门谢客,还在门上贴着“自己已死”的条子,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 宁死不从敌命 抗战时期,有一天日本特务机关命令北平梨园公益会出面组织京剧界捐献飞机的义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当即拒绝:“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 公益会的人很害怕:“以程先生在戏曲界的地位,如果坚决不答应,同仁受影响是小事,恐怕于您更不利呀!”‎ ‎“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决不能让大家受连累。”程砚秋气愤地喊起来。然而,他又想到公益会的人也是为自己好,再说日本侵略者也确实凶残。于是他的语气缓和了,说:“献机义演,我程某人宁死在枪下也不从命,请转告日本人,不要找梨园同业的麻烦,有什么让他们直接找我说话就行了。”‎ 由于程砚秋宁死不从敌命,献机义演只好吹了。‎ 不改一个字 ‎1941年,重庆的“国立编译馆”约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写一部《明史》,书稿送去后,不久就被退了回来,并附言说:“‘红军’之起,拟改为‘民军’之起,以下一律照改。”吴晗接信后非常愤怒,坚决予以拒绝。‎ 朋友们问吴晗为什么要做得这样绝?吴晗说:“第一,是国民党怕共产党颔导的红军;第二‘民军’在当时是地主武装,是专和‘红军’作对的军队。如果把‘红军’改为民军,那就恰好把两个作对的军队颠倒过来了。使‘红军’变成了反动的军队,真是岂有此理!我宁可不出书,也不能改这个字!”‎ ‎“卑微”者的崇高 洛阳民工王凤去年三月在黄河小浪底工地做工时,发现外籍工长偷工减料,危及工程质量,他愤而制止,并作举报,消除了一起重大的工程质量隐患。‎ 王凤兴举报后,有人对举报产生疑问。王凤兴说:“我用生命作担保!”并表示:“你们要是不查彻底,我就躺在这里,让你们将我一块儿埋进去。”一名外籍管理人员责怪王凤兴没有事先跟他讲,给他们承包造成了很大损失。王凤兴回答是:“你光说你们的损失,我们中国的损失就不大吗?你们只管十年内的问题,二十年、三十年、一百年后出了问题谁来管?”这就是王凤兴,挺直腰杆的硬汉子。 ‎ 不跪的人 ‎1995年3月7日下午3点,头天晚上加班到两点的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盼到10分钟的工休时间,工人们太累了,一名身体染病的女工实在不能支撑,伏在工作台上打起了盹。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韩国女老板金珍仙顺手操起一块线路板朝这位女工猛砸过去……紧接着大发雷霆,吼叫着要各生产线管理人员直身站立举起双手作投降状,然后要车间工人统统跪下。人群中有一个人直直地站着,愤怒地望着这个外国女人。女老板吼叫着:“你为什么不跪?”这个人说:“我是不会给你跪下的!”这个中国青年员工的名字叫孙天帅。‎ ‎ 孙天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气概,更是中国人不畏强暴,毅然捍卫自身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鲜明写照。‎ 朱自清的骨气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作家、诗人。抗日战争时期,他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8年6月,为了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北京的著名教授联名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当时朱自清害了严重胃病。由于物价飞涨,薪水仅够买3 袋面粉,连全家12口人的吃饭都维持不了,根本无钱病治。负责联系签名的吴晗看见朱自清太贫困了,不忍心让朱自清签名。朱自清看了一眼签名单,使用颤抖的手在宣言上一丝不苟地签上了自已的名字,并严正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吴晗走后,朱自清在日记中写道:“此事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已身做起。”这年8月12日,朱自清终因贫病交加在北京病逝。临终前他还嘱咐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表现了朱自清高尚的民族气节。‎ 只有嘴,没有手 有一次,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把画家戈雅找去,说:“你是我国最好的画家,只有你才配给王室胄画像。今天找你来,是请你给我全家画一幅像。如果画得好,我一定重重赏你。”‎ ‎“谢谢国王的信任,我一定画好。”‎ ‎ 过后,戈雅把画送给国王。国王一看,脸就拉长了,因为画中他们全家14人,很多人没有手。“你怎么只画6只手呢?”国王气冲冲地说,“你把这些人的手补上!”戈雅摇摇头,不吭一声。‎ 国王只好把弋雅轰走了,后来,别人问戈雅不画手的原因,他说:“那些王子王孙都是白吃饭的人,只有嘴,没有手,这是事实,我怎么能不顾这个事实呢?”‎ 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有一天,几个侵略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发现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就要求给他们演奏。贝多芬拒绝了,可是,李希若夫斯基公爵为了逢迎这些侵略者,竟强迫贝多芬演奏,贝多芬愤怒到极点,他一脚踢开大门,回到住处,立即把公爵送给他的胸像摔在地板上,然后留下一封信:‎ ‎“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已。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草间偷活 一钱不值 秦桧卖国,虽已历千载,人犹骂之;周作人附敌,虽一代文学大家,也难抵消公众所不齿的污点。二毛子、皇协军、黑狗子等败类,也无一不被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明末清初的才子吴梅村,先仕明,后仕清,做了贰臣后,不敢愿谅自己,悔恨交加,诗风也一变而为苍凉凄楚。其绝命诗中有云:“追往昔,倍凄咽,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呤不断,草间偷活……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称自己为一钱不值。这是失节者在民族气节之旗下的战栗。‎ 她丧失了人格国格 据《瞭望》杂志1994年6期文章报道:“在某地一家‘三资’企业,外商到属下的工厂检查,看到几个青年女工在聊天。他很快走到一位正在说话的女工面前,二话没说就扇了她一个耳光。事后有人告诉这位老板,今天机器大修,工人本可以不上班,那几位女工留在工厂,是想看看有什么帮忙的。第二天,外商把挨耳光的女工叫到办公室,也不说话,递给她一封信便让她出去,女工见到400元人民币,心头窃喜。女工的姐妹对外商也没有义愤,反而羡慕被扇耳光的女工,认为她捡了便宜。”这种丧失人格国格的现象令人作呕。‎ 勇敢 勇敢意味着付出,有时是金钱,有时是地位,有时是名誉,有时甚至是生命。这付出是深思熟虑后的决断和义无反顾,因为勇敢的基础是胆识,先有识,对人对事对前途对命运的独特的见解,然后产生“胆”‎ ‎。太胆小是懦弱,太胆大是鲁莽,勇敢是适得其中。勇敢不同于激情中的不顾一切,它是根植在心中的稳定持恒的人生品质,如经冬不凋的松树,四季常青。勇敢无所谓大小,凡是追求进步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行为都是勇敢的行为。这种人也即是勇敢者。在战场 上冲锋陷阵奋不顾身的战士是勇敢者,在事业中开拓进取与困难作不懈斗争的人是勇敢者,在成长里与自己的阻碍进步的观念欲望进行坚决斗争的人是勇敢者。流星也许稍纵即逝,但它能划破夜空,给人类带来光明。愿我们勇敢地面对人生,奏出人生的最强音。‎ 格言名句 勇敢是与深思和决断为伍的。(俞吾金) 勇敢不在臂上,而在智慧上。(中国谚语)‎ 我们应该不仅把那对敌人取得胜利的人看作是勇敢的人,而且也把那对自己的欲望取得胜利的人看作是勇敢的人。(德谟克利特)‎ 太胆小是懦弱,太胆大是鲁莽,勇敢是适得其中。(塞万提斯)‎ 出于虚荣心,好奇心,或者贪心去冒生命危险的人,不是勇敢的人。(列夫·托尔斯泰)‎ 勇气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奥斯特洛夫斯基) 英勇精神是向往崇高目标的人的财产。(福尔多乌西)‎ 如果一个人的激情,无论在快乐还是苦恼中,都保持不忘理智所教给的关于什么应当惧怕、什么不应当 惧怕的信条,那么我们就因他的激情部分而称每个这样的人为勇敢的人。(柏拉图)‎ 尽管无所畏惧的狂妄乃是无知愚昧的产儿,但是却总能迷惑并左右许多愚人。甚至这种狂妄的盲勇有时还能吓住许多智者——当他们意志不够坚强的时候。(弗·培根)‎ 勇敢,是金钱买不到的。(拿破仑一世)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红楼梦》)‎ 尚勇的美德 中国人民对勇琥强悍的崇尚,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就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勇士。《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赵云,《水浒传》中的林冲、武松、李逵,都是从古至今中国人所喜爱的英雄人物。更值得惊喜的是,在《太平广记》一书中,竟辑录了几十位骁勇之士,有“一身都是胆”的赵云,有“不探琥穴,安得虎子”、“呵叱而前,当不能禁”的吕蒙,有“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的杨大眼,有“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于万众之中,人马俱倒”的秦琼,也有“着白衣,握戟橐鞬张弓大呼,所向披靡“的薛仁贵……”这些骁勇之士,也都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英雄。‎ 孔子论勇的真义 中国人并不欣赏那种匹夫之勇,那种鲁莽之勇,那种蛮横之勇,而是赞赏智、仁、勇相结合的勇。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由于他们塑造出“奋不顾身,拔刀相助“‎ 的武侠。这些武侠人物,对贪官污吏、对不鸽理的黑暗现象进行奋力反抗,不承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去主持正义,讲义气,重感情,为朋友可以牺牲生命。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智、仁、勇的统一体。‎ 不同的是,一般百姓仅凭自己的直观感觉去欣赏英雄,而思想家们,则从理性的高度去思考“勇”,从理论上去总结什么是真正的勇。‎ 孔子把勇作为高尚完美的君子所应该具备的三种品质之一。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经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在他看来,智、仁、勇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有仁德之人是乐观通达而没有忧虑的,聪明而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迷惑的,勇敢的人是无所畏惧的。三者之中,仁是核心,知(智)是知仁,勇是行仁,因此,“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因为真正的勇敢是从仁义之心产生出来的,因此,有仁议之心的人肯定勇敢,而仅勇敢的人却不一定有仁义之心。勇是仁者之勇,是智者之勇,而绝非匹夫之勇。‎ 荀子析勇 对勇进行与更为细致分析的,是战国时儒 家另一位著名学者荀子。他首先提出了“上勇”、“中勇”、“下勇”三个概念,并具体分析说:上勇、中勇、下勇,是三个层次不同的“勇”。天下有正道,有治理社会的准则,为了捍卫这种原则,敢于挺身而出;先王有治世之道,敢于按先王的意旨而去实行;对上不因循于乱世之君,对下不随从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之分;仁之所亡,无富贵之别;天下人了解他,便与天下人同苦乐;天下人不了解他,则岿然独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所畏惧;这样的人,就是上勇。这样的上勇,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智、仁、勇的统一。‎ 礼貌恭顺,心意谦逊,重视信誉而轻视货财,对于贤人敢于把他推举上去重用,对于不肖之人,敢于把他撤下来去其职,这样的人,就是中勇。‎ 轻视人身而重视货财,安于在祸患,而不管他人死活,也不管是非和对不对的实际情况,只是希望取胜别人,这样的人,就是下勇。‎ 荀子在另外的地方,又提出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士君子之勇。争夺饮食不知廉耻,不知是非,不躲避死伤,不畏惧众强,贪得无厌,两眼只看到饮食,这是猪免狗之勇。做事只为获利,争夺货财,不知辞让,果敢而凶狠,凶猛贪婪而暴戾,贪得无厌,两眼只盯着利,这是商人盗戝之勇。不怕死而凶暴,是小人之勇。这三种勇同,实际上也就是上文所说的“下勇”。为了捍卫仁义即社会公德,不屈服于权势,不顾及自己的私利,举国一致反对,他也不改变观点,虽然爱惜生命,但坚持正义而不屈不挠,这是士君子之勇。这样的勇,也就是“上勇”。荀子崇尚的是“上勇”,反对的是“下勇”,因为下勇的人虽然智慧通达,但不符合社会的法令制度;虽然明察善辨,但行为放肆邪僻;虽然勇敢而果断,,但不按社会礼义去做,所以是“君子之所憎恶”的勇。‎ 荀巨伯见义勇为 东汉时期有一位叫荀巨伯的人,到远方 去探望一位朋友,那位朋友当时正患病。可正巧遇到胡人要攻打这位朋友居住的郡城,于是朋友对他说:“我是快要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这里吧!”荀巨回答说:“我们大军打到这里,全城百姓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汉子,竟敢独自在这里停留?”荀巨伯大义凛然地说:“我的这位朋友有病,我远道来看他,决不忍心把他丢下,宁愿以自己的身体替换朋友的先例。”胡人听了这番话,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仁义道德的人,来到了文明的礼仪之邦!”于是,便把军队撤回,这一郡的生命财产便得以保全。(《世说新语》)显然,这是一种大勇。‎ 勇于认错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提到,有一位教官出了一道《周易》经义的题目:“乾为金,坤为金,这是什么道理?”学生们怀中藏着《周易》的国子监刻本,到都老师面前请教说:“我们对题目有疑问,所以请教一下。”教官听后严肃地说:“还要求解释经义吗?”学生们说:“如果是正式考试,我们当然不敢问,但是今天是一般测难验,所以我们就来 问了!”在学生的要求之下,老师讲了题目所要求的大概情况。学生们慢慢从怀里取出国子监本《周易》,说:“老师,恐怕您是看了麻沙本的版本《周易》,国子监本上是‘坤为釜’。”这时老师感到惊慌不安,赶尽忙向学生道歉,说:“我应当受处罚。”不但立即认错,而且改了考题,结束了这件事。‎ 陆光祖勇伸正义 明代,浙江平湖人陆光祖,官做到吏部尚书。在他做县令的时候,该地有一位有钱人受冤枉被判重罪,因为他有钱,没人敢为他辩白。陆光祖接任县令,查清了该案,当天就打开枷锁放他出狱。泚事被御史知道了,认为此人有富的名声,不该释放他。陆光祖说:“应看他是不是受冤枉,而不是看他是否有钱。要是不冤枉,即使伯夷、叔齐这样的贫寒之士,也没有理由让他活着。要是冤枉,即使陶朱公范蠡那样的巨富,也没有该判死刑的法律。”后来,陆光祖得以升迁,进吏部做了官员,在贬黜和提拔官员上,都是自己作决定,不向主管检查工作的御史台和尚书省汇报,于是吏部尚书孙丕扬以专权的罪名弹劾陆光祖,陆光祖因此被罢了官,离开了朝廷。‎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时, 班超以汉朝特使身份出使西域诸国。到鄯善后,鄯善王对其态度由恭敬变得冷淡起来,班超探明是匈奴使者到来的原因后,召集随员共36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今之计同,只能是夜间火攻匈奴人,使他们不知道我们人数的多少,把他们全部歼灭。这样,鄯善人胆破,大功就可告成。”众人说:“这件事应当和从事闻商量一下。”班超不禁发怒说:“成败就在今晚。“从事是文官,听见这件事情一定惊恐,事情如果泄露出去,我们岂不白白送死!”商量已定,半夜的时候,班超率侌领部下飞奔匈奴营地。经过激战,匈奴被吓得头称罪,表示服从汉朝,以后决不二心。‎ 知耻近乎勇 南北朝时期的宋代,有个叫卜天生的小伙子,从小向往参军,入伍后和几个伙伴编为一个小队。一天,10人比赛跳大坑,9个伙伴都跳了过去,惟独他没跳过去,掉进坑里。在众人的笑声中,卜天生感到羞怯耻,一声不吭地找了些苦竹,把两端削尖,插进坑里,又招呼大家再跳。众人不敢,卜天生大声说:“这一次我再跳不过去,非死即伤,可我不怕,男子汉当兵打仗,连个坑也跳不过去,还有脸活着吗?说完他飞跑纵身,一跃而过,又连续来回跳了十几次,直到气喘吁吁为止。伙伴们佩服地说:”卜天生有志气,真是大丈夫。‎ 鲁讯舍身悼亡友 ‎1933年6月,蒋介石指使特务在上海公然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会长兼总干事杨杏佛杀害了。鲁讯和其他民权保障同盟的的主要成员宋庆龄、蔡元培都收到了特务的恐吓信,在黑名单上,也有鲁讯的名字。‎ 鲁讯置生死于度外,毅然前去参加杨杏佛的葬礼,并且破例出门不带钥匙,表示有去无回。他说:“怕什么,杀死一个杨杏佛,会有更多的杨杏佛;杀死一个鲁讯,会有更多的鲁讯。”‎ 鲁讯的出现使特务们惊慌失措。他身上透出一股无形的力量,尤其是那双锐利的眼睛似乎能够看透五脏六腑。特务们慑于鲁讯在国内外的崇高威望,没敢下手。送殓回来,鲁记挥笔写下了《悼杨铨》一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1952年10月20日,黄继光所在部队 正战斗在上甘岭上。这时志愿军已夺下了敌人三个阵地,只剩下最后一个了。突然发现敌人的一个暗火力点,几次冲锋都失败了。部队伤亡很大,黄继光和两个战友接受了摧毁火力点的任务。可是在半路上,一个战友牺牲了,一个战友受了重伤,黄继光的左臂也受了伤。他坚强地爬到暗堡前,扔出手雷,这时他胸前又中了三颗子弹,昏了过去。敌人的机枪声把他从昏迷中惊醒,他身边没有武器了,但他仍拖着左腿爬到暗堡侧面,用力撑起右腿,斜着身子猛地往火力口扑去,敌人的机枪变成了“哑吧”。‎ 黄继光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他还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金星奖章。‎ 安珂奋勇斗歹徒 ‎1983年3月8日傍晚,当安珂见到歹徒盗窃行凶,同伴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他怒火中烧,赤手空拳扑向持刀行凶的歹徒,并把歹徒紧紧地抱住。另外两个歹徒从背后和侧面袭来,面对三个恶狼般的亡命之徒,安珂面无惧色,极力奋战,虽然他身上一连被刺中几刀,但没有退却。面对沾着鲜血的匕首,安珂怒目圆睁,纵身跃起飞起一脚,狠狠地踢倒了一个歹徒,但终于因为身中11刀,流血过多,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刘胡兰式的英雄 潘星兰,是湖北省投江县董市镇信用社桂花分社的会计。1989年12月25日,她和炊事员杨大兰两人值夜班。凌晨,两名蒙面歹徒翻墙入室,持刀抢劫。潘、杨二人为了保护信用社的财物,赤手空拳与犯罪分子展开殊死搏斗。杨大兰被歹徒从背后猛刺一刀,又被连砍9刀,以身殉职。潘星兰在被歹徒割下了左耳、刺伤了十几刀的情况下,宁死不向歹徒交出保险柜的钥匙和密码。她苏醒后,虽然生命垂危,仍以惊人的毅力呼喊报案,协助公安部门迅速缉拿罪犯。杨大兰、潘星兰两位同志被誉为“刘胡兰式英雄”、“80年代巾帼英雄”、“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 勇斗歹徒洒热血 ‎1997年11月9日上午,武警战士8734部队82分队班长王庆新,乘一辆公共汽车到湖南耒阳市因公办事。途中,有4名歹徒手持明晃晃的匕首,肆无忌惮地上车搜抢乘客的钱物。这时,王庆新大吼一声:“住手!”为首的歹徒满不在乎地说:“当兵的,少管闲事,否则没有你的好果子吃!”王庆新果断地说:‘军人连死都 不怕,还怕这个不成!“说完,奋力向一名歹徒猛扑过去,将其扑倒在座椅上。这时,为首的歹徒向王庆新冲过来,在他的背部猛刺两刀,鲜血如注。4名歹徒见势不妙,仓皇下车逃窜(后被当地公安部门逮捕)。‎ 当地群众得知英雄救群众的消息后,不到8小时就有420人到医院为英雄无偿献血达12600毫升。‎ 生死30秒 ‎1997年11月11日夜晚,湖北襄樊市志达出租汽车公司司机吕建生和妻子翟秀兰驾驶的“富康”轿车,在行驶途中,突遭三名歹徒的抢劫。在夫妇俩头部被后座的三名歹徒用钢丝套住并威胁停车的情况下,吕建生临危不惧,大喊一声“秀兰,注意!”猛地向左一拧方向盘,“一起死吧!”老吕怒吼着,热血翻涌,汽车以120公里的速度冲出公路。“嗵!嗵!”在这猛烈的撞击声中,三名歹徒当场毙命,而吕建 生娴熟地驾驶技术使他们夫妇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仅受了轻伤。吕建生的这种紧急避险、勇斗歹徒的勇敢行为值得大大褒扬。‎ 勇者得胜 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初到浙江抗倭前线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官军畏敌如虎,见倭寇冲过来,吓得转身就跑。这样的军队怎能打胜仗呢?在一次遭遇战中,士兵又要逃跑,戚继光 大曷一声,跳上一块大石头,面对成群的敌人连发三箭,射中敌酋,然后命令士兵随自己冲杀。士兵见主将如此英勇,也壮了胆,呐喊着反扑上去。这一回吓跑的是倭寇了。同一支军队,为什么前后表现如此不同?显然就在有勇和无勇上。‎ 朱可夫临危不慌 朱可夫是二次大战期间苏联红军的主帅,莫斯 科保卫战打得正激一天,朱可夫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德军伞兵已在苏军指挥部不到100米处降落,人数很少的苏军指挥部顿时一片混乱,正在地图上沉思的朱可夫得知这一情况后,连头都没有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给我拿枝冲锋枪来。”主帅的神情和勇气使苏军士气大增,上下一心共同歼灭了这股伞兵。这个例子说明,在突发事件面前,一定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勇猛的抗争精神,要有勇气和胆识。‎ 关羽刮骨疗毒 关羽与庞德激战时,手臂中了庞德放的冷箭,由于箭头有毒,等拔出箭头,毒已进到骨头上。神医华佗决定为他刮骨疗毒。关羽一面与马良下棋,一面将手臂伸给化佗。华佗用一把尖刀割开皮肉,露出骨头后,华佗用刀在发黑处来回用劲地刮,远处都能听到响声,军帐中的人个个吓得变了脸色。关羽继续与马良下棋,神情自然,没有半点痛苦的样子。一会儿,盆里的血流满了。骨头上的毒刮完后,华佗用药敷上,又用针线将切开处缝合。关羽大笑着站起来,对大家说:“我的手臂伸展自如,一点不痛,华佗真不愧是神医啊!”‎ 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1916年,在丰都激战中,年仅24岁的刘  伯承右眼负伤。为了不影响脑神 经,他要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直接把料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以便摘除坏死的眼球。手术台上,一向镇定从容的德国军医活克双手却有些颤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邦他擦了一次又一次。刘伯承躺在病床上,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汗如雨下,青盘筋暴起。他越来越使戏,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手术完毕,脸色苍白的刘伯承告诉活克:“我刚才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活克吓了一大跳:“我割了多少刀?”“72刀。”活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