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4、 少年闰土》教案
24、 少年闰土 设计说明: 《少年闰土》 一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 课文通过‚我‛ 的回忆描述了 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 聪明能干的农家少年形象, 反映了‚我‛ 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 表达了 热爱劳动人民 的思想感情。 全文以‚忆——盼——见——佩——思‛ 为线索分为五 段, 其中第四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本课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 (1) 采用倒叙的手法: (2) 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 较好 地表达了 作者的感情; (3) 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 【教学目 标】 1. 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 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 个生字。 2. 过程与方法: 能够正确理解‚碧绿、 郑重、 允许、 先前、 稀奇、 无穷无尽‛ 等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 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 聪明能干、 活泼 可爱、 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研究少年闰土的童年生活。 2.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因为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 学生容易产生共鸣, 但由于课 文时代较远, 有些句子还深奥难懂,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片面的理 解, 对人物感情也不一定能准确把握。 所以我先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拉近与课文的距离, 然后采用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背景材料, 并采用 联想法、 谈话法将学生带入文章情境, 从而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8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 标】 1. 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 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 2. 能够正确理解‚碧绿、 郑重、 允许、 先前、 稀奇、 无穷无尽‛ 等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 有这样一位少年, 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 不仅健康、 天真、 活泼, 而且勇敢、 聪明、 有本领、 见识广。 大家想不想认识他? (板 书课题: 少年闰土) 二、 课前预习, 了 解背景。 (引导学生梳理课外书及网络获得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了 解时 代背景, 课上交流。) 1. 鲁迅个人简介。 2. 《少年闰土》 节选自鲁迅 1921 年写的短片小说《故乡 》。 小说 是用第一人称写的, 里面‚我‛ 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了 鲁迅的思想 感情, 但这是文学作品, 经过虚构、 想象, 所以不能说‚我‛ 就是鲁 迅。 三、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师:‚闰土‛ 是谁, 他和‚我‛ 是什么关系? (快速默读课文, 找出依据。 ——‚我‛ 是少爷, 闰土是给‚我‛ 家做工的忙月 的儿子。 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2. 想想‚我‛ 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他们之间发生了 哪些事情? 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3. 检查阅读情况。 开火车式朗读课文, 读后评议。 8 四、 了 解外貌描写手法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 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 画出有关句子。) (1) 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 (2) 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 2. 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教师随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 项圈 3. 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 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 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 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 拿铅笔 将‚圆脸‛ 的‚圆‛,‚小毡帽‛ 的‚小‛ 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 项圈‛ 一句话轻轻划掉, 进行对比阅读。 (2)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 再做一个练习: 用铅笔将‚紫色的‛ 划掉, 换上‚苍白的‛‚蜡黄的‛ 一类词语, 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板书: 年少 健康 天真 活泼 (3) 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 体会闰土具有年 少、 健康、 天真、 活泼的特点。 4. 随文练笔, 进行仿写 先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 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 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再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最后 一位学生读, 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教师相机点评) 五、 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师: 闰土和‚我‚在一起, 给‚我‛ 讲了 哪些事? 1. 四人小组学习,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3. 师生评论, 调整板书: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沙地观鱼 第二课时 8 【课时目 标】 了 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 聪明能干、 活泼可爱、 见多识广的农家 少年。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衔接过度 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已经了 解了 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 农村少年。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少年闰土, 进一步来了 解 鲁迅对少年闰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 二、 研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 同学们都认为闰土是个可爱的农村少年, 课文中的‚我‛ 也 很喜欢他, 是因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 找找原因。 学生读课文, 指名答: 文中的‚我‛ 喜欢闰土是因为‚闰土的心 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师: ‚我‛ 往常的朋友是哪些人啊? 生: 是和我一样的少爷。 师: 是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课文中闰土向 ‚我‛ 讲的这几件希奇事中, 你对哪件最感兴趣? 为什么? 请有声有 色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 读出你的感悟。(小组内读, 相互评价; 推 荐读) 三、 重点探究, 读中悟情。 以小组学习的形式, 围绕课文中所写的四件事展开阅读, 把自己 印象最深的、 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 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 人物的对话(语言)、 外貌、 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小组汇报、 师生交流: 1. 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1) 从捕鸟场景描写的动词, 扫、 支、 撒、 拉等, 体会少年闰土 的聪明能干。 8 (2) 从‚稻鸡、 角鸡、 鹁鸪、 蓝背……‛ 中, 体会少年闰土的知 识丰富。 2. 海边拾贝——见多识广 由闰土能描绘出那许多贝壳的样子, 感受他的见多识广。 3. 看瓜刺猹——机智勇敢 (1) 作者写得生动,‚月 亮地下, 啦啦地响了 , 猹在咬瓜了 ‛ 给 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突出了 闰土勇敢、 聪明、 能干的特点. (2) 结合课文第一段, 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就跃然纸上了 。 引 导学生边读边想象, 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少年闰土在月 亮地里勇敢刺猹 的画面。(突出感受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 4. 沙地观鱼——见多识广 5. 感悟两个少年生活的不同。 师: 是啊, 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 是说也不完, 做 也不完的。 他就是这样一个聪明能干、 机智勇敢、 见多识广的农村少 年。 因此, 少年鲁迅才会对少年闰土如此佩服。 试着填一填: 闰土在(海边) 时,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 的天空, 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 闰土在(雪地捕鸟) 时,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 四角的天空, 不知道(大雪天是可以捕鸟的, 而且可以捕到这么多的 鸟)。 闰土在(看瓜刺猹) 时,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 四角的天空, 不知道(猹是一件什么东西, 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 经历)。 闰土在( ) 时,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 四角的天空, 不知道( )。 …… 正因为这样, 所以鲁迅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 虽然他 8 才相聚了 一个月 , 却建立了 深厚、 真挚的友谊。 分别时是多么地难舍 难分啊! 四、 教师总结, 拓展延伸 师: 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 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 你们想知道 三十年后鲁迅和闰土见面的情景吗? 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 小说《故乡 》。 【板书设计】 记忆——瓜地少年——怀念 相识——结识原因——盼望 紫色圆脸 相见 头戴毡帽 欢喜 知识丰富 少年闰土 颈套项圈 聪明勇敢 雪地捕鸟 活泼可爱 相处 海边拾贝 钦佩 看瓜刺猹 沙地观鱼 相别 不肯出门 难过 托带礼物 【课后反思】 《少年闰土》 是写人的文章。 人物的外貌、 语言、 动作是表现人 物的基本方法, 作品抓住了 这些特点, 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 课文 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 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 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 聪明、 能干、 活泼可爱的特点, 同时体 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 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少年闰土》 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 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 描写的示范点, 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 教学中, 我注重放手于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 领会人物特 点。 如讲解四件趣事环节, 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如何‚捕鸟‛ , 8 如何‚看瓜刺猹‛ , 如何‚拾贝壳‛‚看跳鱼儿‛ 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 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 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 。 此外, 为了 让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 只看见院 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句话, 我采用了 对比的方法, 让学生进 行完形填空, 放飞孩子们的思维。‚当闰土看瓜刺猹、 雪地捕鸟、 海 边拾贝、 看跳鱼儿时, ‚我‛ 在干什么? 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 有 的说‚我‛ 可能在烤火、 有的说‚我‛ 可能在读四书五经, 还有的说 ‚我‛ 可能在背古诗……再对比一下闰土和‚我‛ 的生活, 学生就自 然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说自己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 了 。 本课的遗憾之处是学生自由读, 结合体会读比较多, 但感情朗读 指导被忽略了 。 学生在发言过程中思维火花的瞬间迸发教师没有及时 抓住。 8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