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圆的认识 北京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圆的认识 北京版 (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教材首先讲圆的认识,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它们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然后讲圆的画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通过对圆的认识,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本节内容,不仅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圆,而且为学生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理解和掌握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心的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教学课件、大小不相等的各种圆。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探求新知:师:在一次寻宝游戏中,老师告诉张美丽同学,宝物就在以她的左脚为中心,距离左脚3米的地方。你能猜出宝物在什么范围之内吗?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是一左脚为圆心的一个圆内。师: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了哪些平面上的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师:上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围成的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师:很好,这是以前你们都学过的,那么圆是什么线围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曲线。师:对,现在我们来研究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教师出示一组圆的图形。板书课题:圆二、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圆:1、表象认识。师:你们以前初步认识过圆,请同学们说一说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生:硬币、钟面、圆形桌面、瓶盖等。出示: 2、动手操作,认识圆心。师:同学们把你所剪下来的圆片对折,打开,换一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学生操作)师: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些什么?生:折痕相交一点,交点在圆的中心,每条折痕一样长,交点把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师:你们有这么多的发现很好,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O表示。(板书)3、动手操作,认识半径。师:你们发现圆心把每条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这是凭眼睛估计的,是否真的相等,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并记下你所量的长度。(学生操作)生1:相等,都是2.3厘米。     生2:相等,都是2.4厘米。生3:相等,都是2.5厘米。     生4:相等,都是2.8厘米。师:你们的结论,教师不否定。请在你们的圆上任取一点,量一量圆心到这点的长度,多做几次,并记下所量的长度。(学生操作)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所量的数据。生1: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生2: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生3: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生4: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师:观察你们所量的数据,从你们所量的数据中,有没有规律?若有,这个规律是什么?生:有,相等。师:相等说明了什么? 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师:你们所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用字母r表示。(老师板书)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它们都相等吗?生:有无数条,都相等。师:回答非常正确。(板书)                        点评:让学生回味知识,强化结论,有助于学生对结论的掌握。4、动手操作,认识直径。师:请同学们沿着对折的一条折痕画出一条线段来,观察后回答,画出的线段两端在什么地方?通过圆心吗?生:两端在圆上,通过圆心。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板书)                         师: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吗?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回答,并说出道理。 生: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无数条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所以说,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直径是由两条半径组成的,同一个圆的所有半径相等,所以,同一个圆的所有直径都相等。师:很好。(板书)点评:学生有了这种推理能力,难能可贵。5、回顾讨论,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师:请同学们讨论回答直径与半径存在着什么关系?并说出你是怎样找到这种关系的?生1: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我们是通过量来的。生2: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1/2。我们是这样想出来的:圆心把直径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每一部分是半径,所以说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1/2。师:你们回答都对。(板书:d=2r或r=d/2)。但找到关系的路子不一样,同学们,哪一个同学回答的好一些?生:后一位同学回答的好一些,后一位同学是推理出来的,能力高一些。6、课堂练习7、尝试练习:课本58页做一做:1题、2题。8、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贯彻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中由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自己分析总结,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