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2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语文五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第一课时 课题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过程与方法: 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 2、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 预设教法、学法: 教法:1、创设情境。2、结合资料理解重点词句。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2、预习课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设目标 课堂生成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 1、导入: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01年,党中央作出了指示: 2、读“阅读提示”,提炼问题。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1、学生齐读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学生读阅读提示,提炼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 二、直击重点,自学探究。 (一) 自主学习。(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自读课文,勾出课文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 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同桌、小组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二)合作探究。 1、同桌交流。 2、小组交流。把你自学的成果跟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互相取长补短,教师参与其中。 (三)全班交流。 1、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补充。 1、研读“困难1” (1)了解困难:“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2)体验困难: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②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3)克服困难: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道里实地考察,发现冰岩温度的变化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①体验情感: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②补充资料,深化认识:课件《生命禁区的早晨》。 (4)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当我们体会到这些,你会怎样读这段话?(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师:所以,面对困难,谁不知道──“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研读“困难2” (1)了解困难;“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2)体验困难:把对你触动最大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并联系实 各自阅读所得。 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际或结合资料进行想象。 (3)克服困难: ①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②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4)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天气恶劣,繁重危险,多么特别,多么凶险的施工!当我们体会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段话呢?(读第8.9自然段) 师:所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三、师生共同小结。 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 生齐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使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四、应用知识: 联系生活,激发豪情。 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 生动笔写。 使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习作•口语交际(一)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预设教法、学法: 联系生活实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准备: 自己“手拉手”详细方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设目标 课堂生成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大中华》。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师补充叙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和骄傲! 3、口述一些山区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的情景。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认真倾听,谈感受。 为下面学习做铺垫。 二、出谋划策,建立联系。 1、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方式:网络 报刊杂志 各类书籍 电视栏目…… 明确手拉手方式。 2、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三、集思广益,开展活动。 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1、 学生分小组商量。 2、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1)你们的策划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板书:支助活动 书信往来 情况介绍 联谊活动 网上交流……) (2)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蕴涵着同学们的想法和思想。但是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有其可行性,请你就自己活动设计的可行性方面来谈一谈。(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具体实施方式。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事呢?(学生自由交流。)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出示联系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回民小学六年级 黎明 (《小艺术家》)重庆市垫江县第四中学初一(3)班 王加佳 (《创新作文》初中版) 重庆市九龙坡区铁马小学五(2)班 刘易 (我的好友的女儿)深圳市南头小学四二班 何晔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校园网页)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师范学校附小六一班 学生自选“手拉手”对象。 学以致用。 第三课时、四课时 课题 习作•口语交际(一) 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2、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1、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2、在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预设教法、学法: 教法:联系生活实际。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整理好口语交际的内容。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设目标 课堂生成 一、 回忆格式,明确写法。 1、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2、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 3、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介绍自己;说出想法 ;提出建议) 4、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作出精心的策划,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须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 回忆写法。 激发学生写作愿望。 二、尝试习作,发表见解。 教师稍作巡视。 学生自己写信。 为下文做好铺垫。 三、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1、教师根据巡视式的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互评互改。 2、教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请学生作出评价,并与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结合评改中的出现的典型问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学生评价方向: (1) 叙述清楚且有条理。 (2) 提出的建议具有可行性。 (3)语句准确,想法合理。 (4)学生个体的进步。 (5)书信的格式正确。 明确习作主题,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四、学写信封,鸿雁往来。 1、同学们不仅精心策划了“手拉手”的活动,还认真写出书信。大家想结识远方小伙伴的真情溢于言表。那我们就一定要把这些信寄给远方的小伙伴。 2、学生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初步感知信封的写法。 3、出示信封格式图,具体了解如何写信封。 学生运用。 学会写信封。 五、欣赏佳作,誊抄。 选择3-4位学生习作片断,进行欣赏。 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使学生取长补短,自我和互相修改。 六、总结 古时候,人们把朋友见互通书信称之为鸿雁往来。看,这一封封信就像一只只鸿雁,它们将把你们的心愿带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论相隔多么遥远,我们和远方小伙伴一定会在“心连心,手拉手”的活动中不断成长,收获美好幸福的明天!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课题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过程与方法: 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预设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朗读法。 学法: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 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设目标 课堂生成 一、交流平台。 (一) 内容回顾,资料交流。 (二)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可以利用展示台)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引导: 西部的过去、现在、未来 。 西部的建设与发展。 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丰富自己的习作方法。 2、小组交流:(1)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2)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分别说一说。(如:场面描写 人物对话的描写 借物喻人(借赞扬白杨树来赞扬西部建设者) 景色描写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 3、全班交流、点评。 西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西部的旅游与开发。 西部的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 西部的教育,西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然后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请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古诗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互相激励和启发。 3、建议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4、安排时间让学生把喜欢的古诗或诗句摘抄到好词佳句本上。 学生交流、欣赏,互相激励和启发。 三、趣味语文。 1、阅读趣味语文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故事的趣在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它有趣在什么地方? 读故事,说感受。 从中明白故事中的道理,感受故事中的乐趣。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学生推荐的趣味语文故事。 5、师生共同推荐课前搜集的诗词名篇。喜欢的学生可诵读或者吟唱。 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