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角的度量|冀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角的度量|冀教版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已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自已的探索、实践、总 结出量角器量有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能联系操作结果,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使学生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运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建立1。角的表象,能分辨量角器内、处圈刻度,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两张练习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引入课题。‎ ‎1孩子们我们学习了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认识,那老师想考一考大家,这是什么?(‎ ‎2、如果要知道这条线段有多长,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呢?‎ ‎3、那怎么样来测量呢?(小组互说)‎ ‎4、是的,这是一个角,如果我要知道这个角的大小,那我们应采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呢?(可采用量角器)‎ ‎5、那应该怎样测量,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运用趣味性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创造性地对教材加工,使学生怀着一份愉悦而又好奇的心理不知不觉地走进数学的殿堂。】‎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量角器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好量角器,并且观察,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 ‎(2)还有没什么别的发现?‎ ‎(3)对,量角器的右边一条0刻度线,而且左边也有一条0刻度线,我们仔细看看0分别在里面还是在外面?‎ ‎(4)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同桌两人一组,把量角器的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用手指一指高告诉你的同桌?‎ ‎【让学生通过课前观察作业初步了解认识量角器,再通过课上汇报和同桌之间的交流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二)认识1°的角和计量单位“度”‎ 我们初步认识了解量角器,那么关于量角器还有什么疑问?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 生:我想知道用量角器怎样量角?里面为什么有两圈刻度?为什么刻度是0-180?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小组讨论)‎ 小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0来表示。而且人们规定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板书1度=1°‎ ‎1、观察1°的大小 ‎(1)1°到底有多大呢?(课件出示1°的角,并说明这就是的1°角)1°的角很小。‎ ‎(2)同学们还能在量角器中找到1°的角吗?‎ ‎(3)那么量角器中有多少个1°的角?‎ ‎(三)交流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步骤 ‎1、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学生小组合作,试着测量这两个角的度数)‎ ‎2、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测得这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3、你是怎么测量的?‎ ‎【小组学习、交流、讨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沟通情感,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 ‎4、师生一起总结量角的步骤 ‎ a、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的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b、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并板书:①点点重合;②线边重合;③分清内外,读准度数。)‎ ‎【放手让学生直面课本,留给学生充裕的学习空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四)巩固练习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1页做一做第3题(同桌两人一组一边量角,一边说一说你是怎么测量角的)‎ ‎2、课本第41页做一做第2题,量出两个角的度数,并比较他们的大小,看看两个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用量角器分别测量一幅三角尺各个角的度数,跟同桌说一说 ‎(1)你是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和步骤。(2)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总结反思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反思)‎ 四、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 ‎ 量角器 中心 0°刻度线 ‎ (重合) (重合)‎ 角 顶点 一条边 另一条边(读准度数)‎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 角的度量这一课,要求学生能达到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的目标。重点是学生会用用量角器量角,难点是因为量角器中有两圈数字,且顺序相反,学生往往分不清该读哪圈,往哪边数。‎ 一、本节课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突出重点:‎ 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认识量角器。来充分认识量角器的两条“0°”刻度线、中心、内圈刻度、外圈刻度、两圈0—180°,认识1度的角。‎ 其次,掌握量角器中认读角的方法。角的顶点与量角器中心重合,教的一条边与0度刻度线重合,如果角的一边与右面的0度刻度线的重合就读外圈刻度,如果和左边的零刻度线重合就读外面的刻度。‎ 最后学生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在很容易总结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二、本节课我用直尺量线段长度的方法入手,回忆直尺上的“0”刻度的意义,渗透迁移到量角器“0°刻度线的意义”也表示起点和开始,让学生明白量线段和量角都是要从“0刻度线”起,而且明白量角器中的左右两个0度刻度线分别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的起点,来突破分清内外圈这一难点。‎ 三、活动的层次性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三个活动都是以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但体现了目标达成过程中从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阶梯性。要让学生正确度量,必须建立刻度增加的动态表象,而动态的表象又有赖于直观的感受,因此从最直观的肢体语言到半抽象的角、最后到完全几何化的角,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起来自然轻松、清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