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乘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乘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2)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体会用 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通过计算说理,初步了解乘法分 配律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中初步学会用猜想、 验证、比较、归纳的数学方法学习知识,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实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 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归纳乘法分配律 难点:抓住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特征和联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师:通过上节课的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上节课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今天我们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课件 出示例题 7)并且直接给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从题中你得到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题中的问 题是什么? 生 1:一共有 25 个组,每组里 4 人负责挖坑、种树,2 人负责抬水、 浇树。 生 2: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师:对于已知条件和问题同学们还有疑问吗?(没有) 那老师有个疑问:“每组里 4 人负责挖坑、种树,2 人负责抬水、浇树”是 什么意思呢?谁能解释一下 生:一个小组里 4 人负责挖坑、种树,2 人负责抬水、浇树。 师:你说的对,实际上 4 人负责挖坑、种树,2 人负责抬水、浇树。 这是做了两件事。 二、解疑合探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间讨论一下,你先求的是什么,再求的是什么 生 1:(4+2)×25,先求每组有多少人,再算出 25 组有多少人。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 2:4×25+2×25,先求出挖坑、种树的总人数,再求抬水、浇水的 总人数,最后求一共的人数。 板书:(4+2)×25 4×25+2×25 师:我们刚才已经计算出结果,他们的结果相同吗? 生:相同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个算式? 生:等号。 师:我们观察这个等式,并结合题意可以发现等式的左边是 25 个 4 加 25 个 2 的和,等式的右边也是 25 个 4 加 25 个 2 的和,所以我们用等号来 连接这两个算式。 师: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类似的算式吗? 三、质疑再探 师:从这些例子中,你能观察到什么?和小组内成员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5 分钟),提示:观察等式左右两边有特点。 生:等式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式的右边是这两个数 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 师:(PPT 出示乘法分配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乘法分配 律。请同学们齐读一遍乘法分配律。(板书:乘法分配律) 师:谁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生:(a+b)×c=a×c+b×c 师:如果将表达式变成 a×(b+c)=? 生:a×(b+c)=a×b+a×c 师:非常好,需要注意的是等式左边括号里是加法,括号外是乘法, 等式右边是两个数相乘,然后在求和。 师:根据我们刚才学到的乘法分配律做下面几道练习题。 四、实践应用 1.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32×48+32×52=32×(48+52) ( ) (5+24)×8=5×24+8×24 ( ) (10×105)×8=10×8+125×8 ( ) 4×(30+25)=4×30+25 ( ) 2.P26 页做一做第 2 题。 3.怎样简便怎样计算。 (40+4)×25 9×37+9×63 (100+2)×45 15×99+15×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