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新时代NT抗疫爱心卷2020届高三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新时代NT抗疫爱心卷(Ⅲ) 文科数学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4.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计算,再计算交集得到答案. 【详解】,,.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交集的运算,属于简单题. 2.已知为虚数单位,,则复数的虚部为( ) A. B. C. 2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复数的除法运算求出,进而得出,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因为,所以,所以虚部为.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运算,熟记运算法则即可,属于基础题型. - 20 - 3.函数的图象( ) A. 关于原点对称 B. 关于点对称 C 关于直线对称 D. 关于点对称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令,解得,得到答案. 【详解】函数中,令,解得; 令得,所以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D正确. 代入验证知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切函数的对称中心,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4.根据党中央关于“精准”脱贫的要求,某市农业经济部门派三位专家对、、三个县区进行调研,每个县区派一位专家,则甲专家恰好派遣至县区的概率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列出所有情况共有6种,满足条件的有两种情况,得到概率. 【详解】某市农业经济部门派三位专家对、、三个县区进行调研,每个县区派一位专家,故调研的情况的基本事件总数为,,,,,,六种情况, 甲专家恰好派遣至县区的情况为,,两种情况, - 20 - 则甲专家恰好派遣至县区的概率为:.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概率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5.已知向量,满足,,,则在上的投影为( ) A. 1 B. C. 2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计算,再根据投影公式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向量,满足,∴,可得, 则在上的投影为.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向量的投影,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于投影概念的理解.. 6.已知椭圆与双曲线的焦点相同,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得到,得到,得到离心率 【详解】椭圆的半焦距, - 20 - 双曲线的半焦距, 由题意可得,即, ∴椭圆的离心率为.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离心率,双曲线焦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转化能力. 7.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几何体是如图所示的三棱锥,计算体积得到答案. 【详解】根据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如图所示的三棱锥, 结合图中数据,计算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三视图求体积,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 - 20 - 8.已知,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最大值为( ) A. 2 B. C. D. 13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画出可行域,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是区域内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由已知得到可行域如图: 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是区域内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 由图得知,是距离原点最远的点,由得到, 所以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性规划问题,将目标函数转化为点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 9.《周易》历来被人们视作儒家群经之首,它表现了古代中华民族对万事万物的深刻而又朴素的认识,是中华人文文化的基础,它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二进制计数的思想方法.我们用近代术语解释为:把阳爻“”当作数字“1”,把阴爻“”当作数字“0”,则八卦所代表的数表示如下: - 20 - 卦名 符号 表示的二进制数 表示的十进制数 坤 000 0 震 001 1 坎 010 2 兑 011 3 依此类推,则六十四卦中的“井”卦,符号“”表示的十进制数是( ) A. 11 B. 18 C. 22 D. 2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井卦表示二进制数的010110,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六十四卦中符号“”表示二进制数的010110, 转化为十进制数的计算为.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进制,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10.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依次为,,,则输出的为( ) - 20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程序框图知:、、中最大的数用表示后输出,比较大小得到答案. 【详解】由题意可知、、中最大的数用表示后输出, 若输入的,,依次为, 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可得,,故最大的数为,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程序框图,理解程序框图表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1.已知函数,若函数恰有2个零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函数在原点处的切线斜率为,函数在原点处的切线斜率为 - 20 - ,根据图像得到答案. 【详解】函数恰有2个零点,即函数与的图象有2个交点, 可知直线过原点,函数的导数是, 可知函数在原点处的切线斜率为, 函数的导数是,可知函数在原点处的切线斜率为, 由图象可知,直线的斜率时有2个零点.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零点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画出函数图像是解题的关键. 12.已知动点到点的距离与到轴距离之和为3,动点在直线上,则两点距离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 20 - 根据定义知动点的轨迹方程为抛物线,计算,根据二次函数性质得到最值. 【详解】设动点, 当时,到轴距离与到直线的距离之和为3, 由抛物线定义得:动点满足:, 同理,当时,到轴与到直线的距离之和为3, 由抛物线定理得:动点满足:, 当到直线距离最小时,, 到的距离:, 当时,取最小值.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轨迹方程,距离的最值,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转化能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计2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13.cos 75°-cos 15°的值等于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原式=cos(45°+30°)-cos(45°-30°) =cos 45°cos 30°-sin 45°sin 30°-(cos 45°cos 30°+sin 45°sin 30°) =-2sin 45°sin 30°=-. 14.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且的图象与 - 20 - 的图象有四个交点,则这四个交点的横纵坐标之和等于___________. 【答案】8 【解析】 【分析】 确定的图象关于点对称,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得到答案. 【详解】,故,即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又函数满足,则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所以四个交点的横纵坐标之和为8. 故答案为:8.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交点问题,确定函数关于点对称是解题的关键. 15.已知球的直径,,是该球球面上的两点,,,则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设圆心为,连结,,由是球的直径,得到,证明平面,计算体积得到答案. 【详解】设圆心为,连结,,由是球的直径,得到, ∵,∴,∴平面, ∴棱锥的体积为: . 故答案为:. - 20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棱锥的体积,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6.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则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正弦定理得到,再根据余弦定理和均值不等式得到,得到面积最值. 【详解】因为, 由正弦定理可得,, 即,所以, 因为,所以, 由余弦定理可得,, 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所以, 所以,即面积的最大值.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计70分. - 20 - 17.在公差大于1的等差数列中,,且,,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通项公式; (2)令,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直接根据等差数列公式和等比中项计算得到答案. (2),根据裂项求和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1)设数列的公差为, ∵,且,,成等比数列,∴, 解得:,则,∴; (2), ∴.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裂项求和,意在考查学生对于数列公式方法的综合应用. 18.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矩形,平面,且,,点为线段的中点. (1)求证:; (2)求三棱锥的体积. 【答案】(1)见解析;(2)1 - 20 - 【解析】 【分析】 (1)证明,,得到平面,得到证明. (2)根据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1)证明:∵平面,∴,又在矩形中,, ∴平面,∵平面,∴, 又∵,为中点,∴,∴平面,∴; (2)∵点为线段的中点. ∴. 【点睛】本题考查线线垂直,三棱锥体积,意在考查学生计算能力,推断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19.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某中学积极探索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的新途径及新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调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加文体活动是否有关,学校对20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列联表如下: 参加文体活动 不参加文体活动 合计 学习积极性高 80 学习积极性不高 60 合计 200 已知在全部200人中随机抽取1人,抽到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的概率为. (1)请将上面的列联表补充完整; (2)是否有99.9%的把握认为学习积极性高与参加文体活动有关?请说明你的理由; (3)若从不参加文体活动的同学中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5人,再从所选出的5人中随机选取2人,求至少有1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概率. 附: - 20 -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其中. 【答案】(1)表格见解析;(2)有99.9%的把握认为学习积极性高与参加文体活动有关,理由见解析;(3) 【解析】 【分析】 (1)计算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有人,完善列联表得到答案. (2),对比临界值表得到答案. (3)有2人学习积极性高,设为、,有3人学习积极性不高,设为、、,列出所有情况,统计满足条件的情况,得到概率. 【详解】(1)根据题意,全部200人中随机抽取1人,抽到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的概率为, 则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有人, 据此可得:列联表如下: 参加文体活动 不参加文体活动 合计 学习积极性高 80 40 120 学习积极性不高 20 60 80 合计 100 100 200 - 20 - (2)根据题意,由列联表可得:; 故有99.9%的把握认为学习积极性高与参加文体活动有关; (3)根据题意,从不参加文体活动的同学中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5人,有2人学习积极性高,设为、,有3人学习积极性不高,设为、、,从中选取2人, 有、、、、、、、、、,共10种情况, 其中至少有1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有、、、、、、、、,共9种情况, 至少有1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概率.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联表,独立性检验,概率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20.已知椭圆,点、、在椭圆上,直线与直线的斜率之积.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已知直线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是,求证:过点,的直线恒过定点. 【答案】(1);(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计算,根据得到,得到椭圆方程. (2)直线为,计算得到的坐标,,得到,得到答案. 【详解】(1)椭圆,点,,、 - 20 - 在椭圆上,直线与直线的斜率之积, 得,由,联立得,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证明:由(1)直线为,设的坐标为, 则,解得, 故, 取点,显然,所以,,三点共线, 即直线恒过定点. 【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定点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1.已知函数. (1)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当时,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求导得到,讨论和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得到答案. (2)时, ,令,求函数的最小值为,得到答案. 【详解】(1)函数的定义域为,, - 20 - 若,则,所以在上单调递增; 若,令,则, 当)时,,单调递减; 当时,,单调递增; 综上所述,,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2)当时,,即, 令,则, 令,则, 当时,单调递增,, 所以当时,单调递减,当时,,单调递增, 故,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单调性,恒成立问题,将恒成立问题通过参数分离转化为最值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22.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1)求,的普通方程; (2)设点在曲线上,且对应的,点是曲线上的点,求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2) 【解析】 - 20 - 【分析】 (1)直接根据参数方程,极坐标公式转化得到答案. (2),设,则,,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1)曲线的方程为(为参数).转换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转换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2)点在曲线上,且对应的,故,则转换为极坐标为, 设,则, 则, 当时,. 【点睛】本题考查了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三角形面积的最值,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转化能力. 23.已知函数. (1)当时,求不等式的解集; (2)若不等式在上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或;(2) 【解析】 【分析】 (1)讨论,,三种情况,分别计算得到答案. (2)题目转化为恒成立,解得答案. - 20 - 【详解】(1)当时,, 由,可得或或, 即为或或, 则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2)函数的解析式可得当时,,即, 即,可得,即在恒成立, 由,可得且,可得.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 - 20 - - 2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