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数学 第1章 点、直线、面的位置关系8 线面垂直的综合运用学案 苏教版必修2
线面垂直的综合运用 一、考点突破 知识点 课标要求 题型 说明 线面垂直的综合应用 1. 熟记、理解线面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定理; 2. 解题中规范使用数学语言,严格证题过程; 3. 重视转化思想的应用,解题中要以寻找线线垂直作为突破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1. 考查垂直关系的命题的判定; 2. 考查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 3. 考查平行和垂直的综合问题; 4. 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转化思想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线面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的应用。 难点:求点到面的距离,线面角及有关垂直的几何证明。 考点:直线与平面的垂直 1.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l⊥α 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a∥b 【要点诠释】 注意判定定理中相交条件很重要,判定定理的特征是:垂直垂直;性质定理的特征是:垂直平行。 2. 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 ①定义法。 ②利用判定定理: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和此平面垂直,简述为“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③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这个平面。 3.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 5 ①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垂直于平面内任意直线,即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②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4. 点到平面的距离 从平面外一点引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5. 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距离。 6.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其范围是。 例题1 (与定理有关的几何证明)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与异面直线AC、A1D都垂直相交。 求证:EF∥BD1。 思路分析:先证明BD1⊥平面AB1C,再证明EF⊥平面AB1C,最后说明EF∥BD1。 答案:如图所示,连接AB1、B1D1、B1C、BD, ∵DD1⊥平面ABCD, AC⊂平面ABCD, ∴DD1⊥AC. 又AC⊥BD,DD1∩BD=D, ∴AC⊥平面BDD1B1, 又BD1⊂平面BDD1B1,∴AC⊥BD1, 同理可证BD1⊥B1C, 又AC∩B1C=C,∴BD1⊥平面AB1C, ∵EF⊥A1D,A1D∥B1C,∴EF⊥B1C, 又∵EF⊥AC, ∴EF⊥平面AB1C.∴EF∥BD1。 技巧点拨: 1. 题目要求 5 证平行关系,而条件中多为垂直关系时,常考虑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从垂直向平行进行转化。 2. 平行与垂直的转化关系: 例题2 (求点到面的距离或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已知P为△ABC外一点,PA、PB、PC两两垂直,PA=PB=PC=a,求P点到平面ABC的距离。 思路分析:利用垂直找到射影,然后再求垂线段长度。 答案:取AB中点D,连接PD、DC, ∵PA=PB,∴AB⊥PD, 又∵PC⊥PA,PC⊥PB, ∴PC⊥平面ABP,AB⊂面ABP, ∴AB⊥PC, ∵PD∩PC=P,∴AB⊥平面PCD, 在平面PCD内,过P作PH⊥DC于H,则AB⊥PH, ∴PH⊥平面ABC, ∴PH即为P点到平面ABC的距离, ∵PD⊂平面ABP, ∴PC⊥PD, ∵PA=PB=PC=a,∴PD=a, CD=a,∴PH=, 故P点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技巧点拨:可以利用以下方法寻找点在平面内的射影。 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O为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 (1)若P到△ABC三边距离相等,且O在△ABC的内部,则O是△ABC的内心; (2)若PA⊥BC,PB⊥AC,则O是△ABC的垂心; (3)若PA,PB,PC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则O是△ABC的外心; (4)若PA=PB=PC,则O是△ABC的外心。 例题3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 5 (1)求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 (2)证明AE⊥平面PCD; 思路分析:先找出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对于线面角的定义要能灵活运用; 答案:在四棱锥P—ABCD中, 因PA⊥底面ABCD,AB⊂平面ABCD, 故PA⊥AB.又AB⊥AD,PA∩AD=A, 从而AB⊥平面PAD, 故PB在平面PAD内的射影为PA, 从而∠APB为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 在Rt△PAB中,AB=PA,故∠APB=45°, 所以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 (2)证明:在四棱锥P—ABCD中, 因PA⊥底面ABCD,CD⊂平面ABCD, 故CD⊥PA,由条件CD⊥AC,PA∩AC=A, ∴CD⊥平面PAC, 又AE⊂平面PAC,∴AE⊥CD, 由PA=AB=BC,∠ABC=60°,可得AC=PA, ∵E是PC的中点,∴AE⊥PC, 又PC∩CD=C,综上得AE⊥平面PCD。 技巧点拨: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一般步骤: ①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即通过找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来完成; ②计算,要把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 立体几何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满分训练】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BC=a(a>0),PA⊥平面ABCD,且PA=1,问BC边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PQ⊥QD,并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把题目中的关系转化到矩形ABCD中来研究。 答案:假设存在点Q,使得PQ⊥QD,连接AQ, 由已知PA⊥平面ABCD,且DQ⊂平面ABCD, 5 ∴PA⊥DQ, 又∵PQ⊥DQ,且PQ∩PA=P,PQ,PA⊂平面PAQ, ∴DQ⊥平面PAQ, ∵AQ⊂平面PAQ,∴AQ⊥DQ. 设BQ=x,则CQ=a-x,AQ2=x2+1,DQ2=(a-x)2+1, ∵AQ2+DQ2=AD2,∴x2+1+(a-x)2+1=a2, 即x2-ax+1=0(*), 方程(*)的判别式Δ=a2-4, ∵a>0, ∴当Δ<0,即00,即a>2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设两个实根分别为x1,x2,由于x1+x2=a>0,x1x2=1>0, 则这两个实根均为正数, 因此,当02时,BC边上存在不同的两点Q,使PQ⊥QD。 技巧点拨:注意这种立体几何向平面几何转化,几何向代数转化的思想的运用,并且运用了分类讨论思想。 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