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7课赏析示例将进酒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7课赏析示例将进酒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1 - 第 7 课 赏析示例 将进酒 记一记 1.字音 (1)将.进酒( ) (2)烹.羊( ) (3)岑.夫子( ) (4)饯.别( ) (5)馔.玉( ) (6)金樽.( ) (7)恣.意( ) (8)欢谑.( ) (9)沽.取( ) (10)对君酌.( ) (11)千金裘.( ) (12)销.万古愁( ) 答案:(1)qiāng (2)pēnɡ (3)cén (4)jiàn (5)zhuàn (6)zūn (7)zì (8)xuè (9)gū (10)zhuó (11)qiú (12)xiāo 2.词义 (1)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 (2)与君歌.一曲 歌: (3)钟鼓馔.玉不足贵 馔: (4)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 (5)斗酒十千恣.欢谑 恣: (6)径须沽.取对君酌 沽: (7)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 (8)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 答案:(1)暂且 (2)唱 (3)吃喝 (4)这里是被世人冷落的意思 (5)放纵,不拘束 (6) 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7)语助词,表示动作的进行 (8)消除 - 2 - 辨一辨 1.一词多义 (1)复 ①千金散尽还复.来( )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 )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 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2)为 ①请君为.我倾耳听( ) ②主人何为.言少钱( ) ③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 ) ④竟为.秦所灭( ) (3)将 ①将.进酒,杯莫停( )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④公子遂将.晋鄙军( ) 答案:(1)①副词,再 ②形容词,繁复、重复 ③动词,返回 ④动词,恢复 (2)①介词,给 ②介词,因为 ③介词,替,给 ④可译作“被” (3)①动词,请 ②动词,拿 ③动词,搀扶,扶助 ④动词,率领,统率 2.词类活用 (1)钟鼓..馔玉不足贵: (2)陈王昔时宴.平乐: (3)朝.如青丝暮.成雪: 答案:(1)名词活用作动词,鸣钟鼓 (2)名词活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3)名词活用作状语,朝:在早上;暮:在晚上 填一填 1.作者简介 李白(701 年~762 年),字 ,号青莲居士,又号“ ”,是唐代伟大的 - 3 - 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 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 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 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 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多为醉时所写,代表作有《 》 《 》《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 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 为崇高的地位。 答案:太白 谪仙人 浪漫主义 杜甫 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 2.写作背景 本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也就是李白被唐玄宗“ ”后约八九年。当时 唐玄宗沉溺于女色,不理朝政,奸臣当道,社会一片黑暗,作者对国事有热烈的感情、远大 的理想,但在那样的封建社会里,常常遭排挤,受打击,于是在与好友相聚宴饮之时,借酒 兴抒发 。 答案:赐金放还 郁积胸中的块垒 3.文化常识 【古体诗】 古体诗是古代诗歌体裁。又叫古风,古风有 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 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 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 》、陶渊 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五古最 早产生于汉代。由南朝萧统选录编入《文选》的《 》都是五言古诗。南北朝时 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 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杂言诗也 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 以七言为主。李白的《将进酒》是在 中杂三、五言。 答案:“歌”“行”“吟” 观沧海 古诗十九首 七言 理一理 1.思路归纳 一愁 高堂明镜悲白发 - 4 - 朝如青丝暮成雪 借酒消愁 二愁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三愁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陈王失意 答案: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2.主题提炼 全诗围绕一个“ ”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 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 ”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 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 的情感。 答案:酒 愁 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 想一想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解析:D 项,烹羊宰牛/且/为乐。 答案:D 2.补写出句中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 , ”。 (2) 《 将 进 酒 》 中 用 比 兴 手 法 显 示 黄 河 的 宏 伟 气 魄 和 浩 大 声 势 的 诗 句 是 “ , ”。 (3)李白在《将进酒》中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极言人生短暂、韶华易逝的诗句是 “ , ”。 (4) 李 白 《 将 进 酒 》 中 突 出 表 现 作 者 对 富 贵 奢 华 生 活 的 鄙 弃 的 诗 句 是 “ , ”。 (5) 《 将 进 酒 》 中 , 李 白 劝 人 痛 饮 狂 欢 的 两 句 诗 是 “ , ”。 (6)《 将 进 酒 》 中 , 李 白 化 用 有 关 曹 植 的 典 故 来 抒 发 自 己 心 中 块 垒 的 两 句 诗 是 - 5 - “ , ”。 答案:(1)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4)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5)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6)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文本细读】 一、整体感知 1.《将进酒》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答案:《将进酒》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诗人一身才华,又 有报国之志,却怀才不遇,仕途失意。诗人不羡慕达官贵人的奢靡生活,也不愿卑躬屈膝。 这一联既表达了对豪门权贵的蔑视与否定,也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无奈与悲慨。 2.《将进酒》围绕一个“酒”字展开,而其中又蕴含一个“愁”字,从全诗看,作者因 何而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慨人生易老,怀才不遇;②“天生 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感慨青春不再,壮志未酬;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 者留其名”,感慨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二、 细节探究 3.《将进酒》首句从“黄河”写起,有什么好处? 答: - 6 - 答案:①比兴手法。以流水喻年华易逝,一去不返;又以黄河的雄伟起兴,引起对生命 渺小短暂的慨叹。②结构上,前后呼应。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开篇,以“万古愁”收篇, 突出了千百年来士子怀才不遇的悲情。 4.李白诗情豪放,诗歌极有力量与气势,其中一个原因是“夸张”手法的娴熟运用。试 从《将进酒》找出一例,并做简要分析。 答: 答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三百杯”,数字的 夸张突出了豪饮,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也为结尾“呼儿将出换美酒,与 尔同销万古愁”一联展现李白旷达的胸襟做了铺垫,同时又照应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 长醉不愿醒”一联,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5.《将进酒》中用到陈王曹植的典故的诗句是哪句?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诗句“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用到陈王曹植的典故。三国时期的陈 王曹植才华横溢,却因为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以泪度日,最后 英年早逝。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无法实现为国效力的志向。 诗人借曹植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气。 三、思维发散 6.《将进酒》展现了李白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答: 答案:看法一,李白有着傲岸的性格、崇高的精神追求,他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想要 建立丰功伟业又不愿与权贵妥协。在这种矛盾的痛苦中,它豪饮狂歌,借酒排遣内心的苦闷, 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酒只是引子,狂放不羁才是脊梁。所以,李白嗜酒如命是 - 7 - 理想与现实猛烈碰撞的巨响,是不羁灵魂的悲歌。 看法二,李白嗜酒如命,更多的是人生不得志的体现。诗人以酒寄托情怀,反抗险恶的 现实社会。这种做法虽然可以理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一种消极的反抗行为。 【技法指导】 一、技法讲解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必考考点之一,主要考查对古代诗歌所用表现手法的 把握能力。一般会直接设题,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象征、渲染、用典等。 注意,在实际做题中,当题目问及表现手法时,往往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也纳入其中。 (一)常考的表现手法类举 类型 说明 作用 典例 1 对比 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 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 方面进行比较,突出各 自的特点。 揭示矛盾,对比鲜明, 反差强烈,震撼人心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 惟有鹧鸪飞。(李白《越 中览古》)上句写昔日 的繁盛,下句写今日的 冷落凄凉,强烈的对比 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 历史思考。 2 衬托 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 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 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 表现的事物。衬托有正 衬、反衬两类。 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显 得更加突出、形象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 幽。(王籍《入若耶溪》) 通过蝉噪、鸟鸣写山林 的幽静,以动衬静,是 “反衬”。 3 象征 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 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 或抽象事理 使诗歌立意高远,含蓄 深刻;化抽象为具体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 千遭绕郡城。(李德裕 《登崖州城作》)青山 环绕,层峦叠嶂,郡城 处于严密封锁、重重阻 隔之中。诗人以此象征 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 况,抒发思归不得的忧 伤。 4 渲染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 创造气氛,突出形象,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 - 8 - 烘托 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 写。烘托是指从侧面着 意描写 增强艺术效果 沙白鸟飞回。(杜甫《登 高》) 杜诗一连出现六个特 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 的特点。 5 用典 用典分用事和引用(化 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指借用历史故事 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立 场和态度等。 使词句更形象、含蓄与 典雅,加深意境,引人 联想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用刘裕北伐事赞美刘 裕,讽刺南宋朝廷主和 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 径,表现出坚决抗金的 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 心。 6 比兴 比,以彼物比此物;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辞。 婉转曲折,耐人寻味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 徘徊。”(《孔雀东南 飞》)运用比兴,形象 生动。用孔雀恋偶徘徊 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 和兰芝不忍分离又不 得不分离的故事。 7 联想 想象 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 乙事物,它属于“记 忆”的范畴。想象是依 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 出新的艺术形象。 丰富内容,充满神奇, 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 空间。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 征衣。终日自临水,应 知已息机。”(梅尧臣 《送何遁山人归蜀》) 作者想象友人归蜀喜 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 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 愉悦的心情。尾联想象 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 的生活,寄托了真诚的 祝福,也暗含诗人对自 由生活的向往。 - 9 - (二)典例引领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诉衷情① 魏承班 银汉云晴玉漏长,蛩声②悄画堂。筠簟③冷,碧窗凉,红蜡泪飘香。 皓月泻寒光④,割人肠。那堪独自步池塘,对鸳鸯。 注:①这首词的主题是写相思之苦。②蛩声:蟋蟀声。③筠簟:竹席子。④泻寒光:洒 下清冷的光。 “蛩声悄画堂”一句,与姚合《闲居》“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满宅 是蝉声。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中的“过门无马迹,满宅 是蝉声”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说说其表现手法。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点出诗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 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概括其作用、效果。“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一句,没有马迹过门, 就是表明来访者稀少,为官很清闲。蝉声聒噪,充满庭院,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 写的满耳声音,却暗透一个“静”字。这是衬托的手法。而本诗“蛩声悄画堂”,意思是蟋 蟀的鸣叫,使画堂更显得宁静。这也是以充满庭院的蝉的鸣声来衬托环境的清静,“过门无 马迹,满宅是蝉声”和“蛩声悄画堂”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以动写静”的特点。 答案:衬托(或以动衬静、以动写静)。①用蟋蟀的鸣叫衬托画堂的宁静,从而使画堂更 显得宁静。②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环境的清静,以闹衬静更显其静。 2.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 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 - 10 - 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 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 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方法技巧 1.解题思路 (1)注意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表达技巧,狭义的表现手 法常常指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用典等,做题时要灵活把握。 (2)积累和准确运用鉴赏术语。鉴赏术语包括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名称,还包括其 表达效果和作用的一些固定说法。 (3)关注表达效果。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这些手法的表 达效果以及揭示的诗歌的思想情感。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明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第三步:阐明此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2 题。 [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 张可久 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①。伴赤松②归欤子房,赋 寒梅瘦却何郎③。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注:①沧浪:这里代指避世隐居。②赤松:指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③何郎:何逊, 南朝梁的文学家,喜爱梅花,日夕吟咏其下。 1.下面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风波”,本指江河湖海上的风浪,这里指作者经历过的人世间的是非纠葛。 B.“急”字和“顿”字,形象地表现出作者想摆脱利锁名缰的急迫心情。 C.曲子的后三句写作者终于回到了自己隐居的故乡,描绘出一种清幽沉醉之意。 D.古代诗歌以“山中”为题的大多写隐居生活或托以归隐之思,本曲亦如此。 解析:C 项,“终于回到了自己隐居的故乡”说法错误,这三句是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想象, 并非实写。 答案:C - 11 - 2.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结合全曲分析。 答: 答案:①想象。曲中多处借想象描绘隐居情景,如“故居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表 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渴望。②用典。曲中多处运用前人事例,如“伴赤松”与“赋寒梅” 两句,进一步表明自己对避世隐居生活的向往。③以景结情。末尾三句,描绘了一种清幽之 境,收束全曲,意境深远。 语言应用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 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 ,甚至 被社会遗忘,直到 2003 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 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 了生机。( ),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 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 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 禁也”即弹琴是为了 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 的工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边缘化:使靠近边缘; 使处于不重要的地位。私人化:使变为个人的、私有的。根据后文“被社会遗忘”,可知是 - 12 - 逐渐处于不重要的地位,应选用“边缘化”;第二处,获得:取得;得到(多用于抽象事物)。 焕发:(精神、生机等)光彩四射;振作。此处修饰“生机”,应搭配“焕发”。第三处,制 约,限制约束。约束:限制使不越出范围。由前文“琴者,禁也”可知,应选用“约束”。 第四处,放松身心:对身体和心灵的注意或控制由紧变松。修身养性: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 修养,陶冶本性,修养心性。根据前文“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 三五‘知音’互相欣赏”,可知语境是强调琴是“修身养性”的工具。故选 D 项。 答案:D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 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从语境看,作者不认为古琴音量小是缺点,只有 D 选项符合这一点,而且 D 项“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一句放后边,与下文“我认为 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一句在内容和句式上衔接最紧密。故选 D 项。 答案:D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存在的语病是:滥用介词“因为”造成 主语缺少,“因为”和“使得”连用造成句式杂糅。“使得”和“是”不能搭配一起用。据 此排除 A、B、D 三项。C 项对应修改正确。故选 C 项。 答案:C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文字仅是① ,它很难把人们在说话时丰富多变的语气、情态完全表现出来,也 未必能够把一句话的真实含义揭示出来。而朗诵则可以弥补文字这些方面的不足。当然它 ② ,而是要赋予文字所应该承载的信息和情感。因此朗诵者在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 言的过程中,不仅要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作者真实的创作意图,还要③ ,运 用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才能使作品产生情文并茂的审美效果。所以说朗诵不是简单地念字, 而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创作活动。 ① - 13 - ② ③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先整体阅读,明确主要内容,然后结合上下 文分析判断补写内容。本文段说的是朗诵的作用,①处,上文有“仅是”,下文则是说文字 不能把说话时的语气情态完全表现出来,然后接着强调朗诵的重要作用,据此可知①处应填 “记录人类有声语言的工具”;②处,上文说朗诵能弥补文字的不足,下文说“而是要赋予 文字所应该承载的信息和情感”,可知此处应填过渡性的句子“不是简单地把文字变成声 音”;③处,上文说朗诵不仅要理解作品和作者,下文说要运用表达技巧,可知③处应填“调 动自己的情感”。最后要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①记录人类有声语言的工具 ②不是简单地把文字变成声音 ③调动自己的情感 5.提取下面这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5 分)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为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现在可以将大量碎片化的基础 数据整合,实现实时观测、分析和对比,解决了扶贫对象不精准、资金投放不精准等诸多问 题。运用大数据推进脱贫工作由粗放转为精准,扶贫的方式变化将有利于农村贫困人口实现 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关键词: 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为提取关键词题型。解答时,先要整体阅读,准确理 解文段的内容,然后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最后用最简洁的词语或短语加以概括。文段首先 介绍,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重要性,可提取关键词“大数据”。接着介绍,对大量数据的整 合、分析及处理,可以解决眼下一些工作上的难题。最后归纳总结,运用大数据可以使扶贫 工作更精准,帮助更多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可提取关键词“扶贫”“精准”“脱贫”。 答案:大数据 精准 扶贫 脱贫 文本巩固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将进酒》,完成 6~7 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 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6.对《将进酒》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 14 - A.这首诗的主旨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以劝酒为名浇 诗人胸中块垒。 B.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C.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 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D.诗的开头两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渲染了一种阔大的境界,读来很有声势, 又富有慷慨悲壮的韵味。 解析:“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说法错误。这里是用“比兴”手法。 答案:D 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联为大众所喜爱,请分析其中表达了诗人什 么样的思想情感。(6 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解答时,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意象、关 键字词,结合全诗主旨分析即可。 答案: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用“必”修饰“有用”,非常自信,体 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态度。“千金散尽还复来” 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写出了一种深藏在骨子里的豪情。 二、课外探究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南轩松 李 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句用一“孤”字表现了松树孤独无依的形象。 B.诗中“清风”烘托了松树的苍劲,为下文蓄势。 C.“阴生古苔绿”突出了松树的高大和年岁长久。 D.“色染秋烟碧”描写了松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 项,“孤独无依”说法错 误,应是突出了松树不同凡俗的高洁形象。“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运用铺叙的手法, 描绘出一幅松树苍劲挺拔、松树枝叶稠密昂首天外的景致。诗开头用“孤松”一词,突出了 - 15 - 它的不同凡俗。故选 A 项。 答案:A 9.“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一联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应从三方面入手: 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内容上,“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意 思是何时才能枝叶参天长到云霄外面,直上千尺巍然挺立。手法和作用上,以夸张的手法极 言其高,抒写诗人见“孤松”而生的感叹,是一种因不满足于眼前之景而萌生的期盼之情。 托物言志,体现出诗人不满足于“孤松”的潇洒自得,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 答案:①松树何时才能直上千尺巍然挺立,高耸入云,成为参天大树。②托物言志,表 现了作者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0~11 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李 白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0.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 极强。 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D 项,“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 说法错误,设想的是自己等待友人归来。故选 D。 答案:D 11.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 分) 答: - 16 -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分析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时,注意文中对其言行的描写,从诗 中的“多材雄”“惟道三数公”可知其有雄才大略;从“绣衣貂裘”“银鞍”可知其器宇不 凡;从“飞书走檄如飘风”可知其富有才华;从“天外飞霜”“下葱海”可知其勇敢无畏。 据此分条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①雄才大略:通过安西幕府才雄很多,且都称道友人,侧面衬托出友人的雄才大 略;②器宇非凡:身穿闪亮的绣衣貂裘,且出“紫宫”,马配“银鞍”表现友人身份高贵不 凡、器宇非凡;③富有才华:通过“飞书走檄如飘风”动作描写,说他善写檄文,很有才华; ④勇敢无畏:“天外飞霜”的恶劣条件下,他义无反顾“下葱海”看出勇敢;旗帜如火、战 马如云看出军队仪仗盛大,也衬托出友人的英武气概。(答出三条即可)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13 题。 赠李白① 杜 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②愧葛洪③。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①天宝四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同游齐赵。这年秋天,杜 甫与李白在鲁郡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②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 延年益寿。李白好神仙之学,曾入道炼丹。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 炼丹。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句用借代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首句还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诗人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 C.“愧”字照应了“未就”,说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D.此诗简洁、概括,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A 项,“借代手法”说法错误,首句 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作喻,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 处境。故选 A 项。 答案:A 13.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相同 之处?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6 分) 答: - 17 -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两首诗都塑造出漫游漂泊者的形象:杜诗 的“秋来相顾尚飘蓬”,以“尚飘蓬”概括出李白到处漫游漂泊的形象;李白《梦游天姥吟 留别》中“惟觉时之枕席”“别君去兮”塑造了向往天姥山的梦中游兴,梦醒后的别离漂泊 者形象。两首诗都塑造出寻道求仙者的形象:杜诗的“未就丹砂愧葛洪”,没有去求仙,真 是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借“丹砂”“葛洪”表现出李白的热心求道和喜欢炼丹;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洞天石扉”“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仙之人兮列如麻”也都表现 出李白对求仙问道的喜爱与向往。两首诗都塑造出愤世嫉俗者的形象:杜诗的“痛饮狂 歌”“飞扬跋扈”都表现出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在佯狂状态下空空度日;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别》则直接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明对于权贵的抗争,表现出自己 的愤世嫉俗。 答案:①漫游漂泊者。杜诗中以“尚飘蓬”一语概括李白漫游漂泊的形象,与《梦》诗 中向往天姥山的梦中漫游、梦醒后的别离漂泊形象是一致的。②寻道求仙者。由杜诗中“未 就丹砂愧葛洪”,可见其热心求道、喜欢炼丹的形象,与《梦》诗中梦游仙境、访仙名山的 形象相同。③愤世嫉俗者。杜诗中描写了李白因怀才不遇而“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的佯 狂状态中消磨志气、空空度日的愤世嫉俗者形象,与《梦》诗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的愤世嫉俗的自我形象十分相似。 备考提升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在遭遇短暂的冷遇和漠视之后,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 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 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 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 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 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 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 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 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 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 - 18 - 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 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这些在唐诗里也 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 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 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 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 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 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 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 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 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 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4.对于唐诗的理解,下列各项不符合文意的是(3 分)(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 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 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 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 见一斑。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D 项,“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 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第一段:“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 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从这句话中不能得出李白的诗歌晚 唐就不再流行了。故选 D 项。 答案:D 15.文本对流行歌词和唐诗进行了比较,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 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 歌唱。 - 19 -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 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 为出色。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A 项,张冠李戴。相关信息在原文第二 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句中的 “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值得欣喜”的不是将唐 诗为宋词元曲取代与流行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B 项,曲解文意。“感动在心”的是人的 生活、经历而不是“流行歌词”。相关信息在原文第二段:“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 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D 项,“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 显得更为出色”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第二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 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故选 C 项。 答案:C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 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 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 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 推崇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B 项,选项说法存在张冠李戴和强加因 果的错误。相关信息在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 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故选 B 项。 答案: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19 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们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部署、持续推 进。2016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 2030 年我国主要 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79 岁。2017 年 10 月,十九大报告提出,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平可 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被纳入保障 - 20 - 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点工作。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 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二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理 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三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 会参与,突出解决好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四要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 康信息化服务体系,扩大健康国际交流合作。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8 年 10 月 13 日刊文) 材料二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虽然仪器 不会检测出病症,但人体却会有各种不适感,这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所承受的日 益增大的压力,以及普遍拥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现代社会亚健康群体增多,糖尿病、心 脑血管疾病、“三高”等问题日趋泛滥。 随着各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带来的隐患日益严重,一种富有全局性的健康理念 ——“大健康”应运而生。它倡导人们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过渡到呵护健康、预防 疾病的新健康模式,树立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接收科学的健康指导,让人们“生得优、活 得长、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质量、走得安”。“大健康”在保证身体健康的 同时,也追求精神上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健康。当今医学界,单因单病的生物医 学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因多病的“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大健康模式转变。大健康模式研 究的不是病因,而是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其核心是通过个人健康管理,科学地排除或减少 健康危险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摘编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材料三 2013~2018 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2018 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分析报告 ——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材料四 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润导致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从鸿茅药酒到权健事 件,暴露出的是整个保健品行业普遍性的问题——不少保健品生产企业打着“高科技”“祖 传秘方”等旗号,制假售假,甚至把产品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诱导消费者上当。 一些保健品在销售过程中,与消费者大套近乎、嘘寒问暖,“专家免费会诊”“免费体 - 21 - 检”“免费旅游”,套路重重……种种乱象,坑害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 针对保健品市场乱象,必须加速完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的专项条例 及配套实施细则,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强保健品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可控;要建立从原料到生产再到市场流通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明晰相关部门审批、监督和处 罚职责,建立常态化长效监管机制;出现问题,要露头就打、一查到底,坚决打击违法违规 生产经营行为、取缔违规企业;同时进行警示教育,要让公众客观认识保健品的“疗效”, 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正确的消费引导。 (摘编自“新华网” 2019 年 1 月 10 日)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把人民身体健康当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和民族 昌盛、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B.快节奏的生活,日益增大的压力,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亚健康,糖尿病、心脑血管 疾病、“三高”等问题频发。 C.材料三显示,近五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说明人民健康保健意识增强, 保健品市场需求旺盛。 D.目前我国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主要包括制假售假、虚假宣传、欺骗性营销等,严重 扰乱了行业市场的正常秩序。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 项,“导致……”说法错误,强加因果, “导致”错。文本内容是“虽然仪器不会检测出病症,但人体却会有各种不适感,这与现代 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所承受的日益增大的压力,以及普遍拥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现 代社会亚健康群体增多,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等问题日趋泛滥”,原文是说“与 之有关”。故选 B 项。 答案:B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提出了 到 2030 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应达到的水平。 B.“大健康”关注身体、精神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健康问题,该理念顺应 时代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 C.鸿茅药酒和权健事件暴露了整个保健品行业都存在的违规生产和虚假销售的问题,尤 其是用“疗效”欺骗消费者。 D.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原因是企业为了追求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润而违规生产 经营,与相关部门权责不清、监管不力也有关。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 项,“整个保健品行业都……”说法错误, 以偏概全,原文只是说“暴露出的是整个保健品行业普遍性的问题”,不是说整个保健品行 - 22 - 业都这样;“尤其是用‘疗效’欺骗消费者”无中生有。故选 C 项。 答案:C 19.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请结合材料分角度概括说明。 (6 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问题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整体阅读, 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文体特征;二是思路结构;三是中心句。本题可从政府政策、宣传理 念、规范市场三方面概括分析。 答案:①政府(政策):政策导引,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完善服务体系。②理念:宣传 “大健康”理念,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③行业(市场):对保健品行业要加强保健品国 家标准体系建设,规范保健品企业主体行为,坚决打击保健品市场乱象。 写作训练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大象幼年时被驯象人用铁链绑在柱子上,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摆脱;随着时间 的推移,小象逐渐把顺从当作习惯,虽然长大后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束缚,但它早已失去了 拥抱自然的意愿。 材料二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写一故事:苏轼看到王安石一首咏菊诗,中有“西风昨 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句。苏轼以为菊花最能耐寒、耐久,哪有被吹落得满地皆是? 于是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轼看到黄州的菊花,重阳过 后,纷纷落瓣,满地铺金,才知自己错了。 材料三 安徽小岗村村民迈开“分田到户”的第一步,深圳蛇口工业区成为对外开放的 第一块前沿阵地,河北雄安新区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读了上面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内容 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是说,拴住大象的并不是铁链,而是长久以来的惯 性思维。材料二是说,任何事物都有特殊性,我们不能凭自己主观的、已有的知识去习惯性 地妄加评判。材料三告诉我们之所以这三个地方成为改革的前沿、典型,就在于他们勇于改 革、勇于创新,打破了原有的模式。由此可知,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关于惯性思维的问题。 写作时,围绕“打破惯性思维”“敢为人先”“创新”等进行立意即可。 - 23 - 参考立意:①惯性思维:打破格式化,莫被套路化;以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问题,勿陷“惯性思维”泥潭;不要以片面、静止的视角看问题等。②习惯:习惯可助力成 长,也可画地成牢等。③“已知”与“未知”:妨碍人们创新的最大障碍,可能是已知的东 西;“惯例”不都是玉律,“经验”未必为圭臬等。④创新:不为传统所拘、不为经验所缚, 敢为人先;从实际出发,换羽振翅,破茧成长等。(如有其他立意,言之成理亦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