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15)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知都昌县,分户九等以定役,设仓水次,便收敛,民甚赖之。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镛慰劳振恤,俾复故业,道路渐通,县治遂复。都御史叶盛征广西,以镛从。诸将妄杀者,镛辄力争,所全活甚众。成化元年,擢高州知府。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 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考中进士。任都昌知县,分户口为九等来决定劳役,在水边建立粮仓,便于收赋税,百姓很依赖他。改任连山知县,瑶僮出没于邻境,县中百姓都逃窜了。孔镛前往招抚,老百姓被他吓跑了。孔镛在民舍里面烧火做饭,留下钱抵偿其价值后才离开。百姓于是渐渐了解亲近孔镛,相继而回。孔镛慰问赈济百姓,使他们恢复原来的生产,道路也渐渐地修通了,县政于是恢复清明安定。都御使叶盛征讨广西,让孔镛跟随。对于胡乱杀戮的各位将领,孔镛总是极力劝阻,所保全存活的人很多。成化元年,被提升为高州知府。前任知府因瑶人的警情,关闭城门自保,对躲避瑶人袭击的乡民都不接纳,这些人返回后都被瑶人杀害。孔镛到后,打开城门接纳来者,流亡在外的百姓逐渐回来。 时贼魁冯晓屯化州,邓公长屯茅峒,屡招不就。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镛徐下马,入坐庭中,公长率其徒弛甲罗拜。镛谕曰:“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汝,我子也。信我,则送我归,赉汝粟帛。不信,则杀我,即大军至,无遗种矣。”公长犹豫,其党皆感悟泣下。镛曰:“馁矣,当食我。”公长为跪上酒馔。既食,曰:“日且暮,当止宿。”夜解衣酣寝,贼相顾骇服。再宿而返。公长遣数十骑拥还。镛止骑城外,独与羸卒入,取谷帛,使载归。公长益感激,遂焚其巢,率党数千人来降。 当时贼人的首领冯晓屯居在化州,邓公长屯居在茅峒,屡次招抚而不降。一天,孔镛骑着马只带两个随从来到茅峒。茅峒距离县城十里左右,他们在路上遇到了贼人,孔镛让他们回去禀告:“我就是新来的太守。”邓公长突然听说新太守来了,急忙招呼其党羽穿上铠甲迎接。等到看见孔镛坦率平易,也没有带骑马的侍从,暗中就有点泄气。孔镛缓缓下马,进到庭院中坐下,邓公长率领他的党羽解甲罗列而拜。孔镛晓谕他们说:“ 你们本是善良百姓,做盗贼也是逼迫于挨冻受饿而已。前任太守打算加兵于你们,我现在奉命做你们的父母官。你们,就是我的儿子。信任我,就送我回去,我会赠送你们粮食布帛。不信任我,就杀了我,大军很快就会来到,就没有活下来的人了。”邓公长犹豫,其党羽都为之感悟而流泪。孔镛说:“我饿了,该给我饭吃。”邓公长跪着为他献上酒菜。吃完后孔镛说:“天要黑了,我要休息睡觉。”晚上脱衣酣睡。贼人相视惊服。(孔镛)住了两晚才回去。邓公长派几十个骑兵护送孔镛回去。孔镛让那些跟来的人停在城外,只让几个老弱的士兵跟着他进城,取来了粮食和衣服,让他们装载而回。邓公长更加感激,就焚烧了他的贼巢,率同伙数千人来归降。 公长既降,惟晓恃险不服。镛选壮士二百人,乘夜抵化州。晓仓皇走匿,获其妻子以归,抚恤甚厚,晓亦降。治绩闻,赐诰命旌异。遭丧,服除,改广西。瑶僮闻镛至,悉远循。旋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清平部苗阿溪者,桀骜多智,守臣皆纳溪赂,骄不可制。镛至,询得溪所昵者二人。遂以计擒溪,磔之。镛居官廉,历仕三十余年,皆在边陲,触瘴成疾。乞骸骨,不许。弘治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道卒,年六十三。 邓公长已投降,只有冯晓凭借险要的地势不降服。孔镛挑选二百壮士,乘夜抵达化州。冯晓仓皇逃跑藏匿,孔镛俘获了他的妻儿而回,(孔镛)对他们抚恤丰厚,冯晓也投降了。(孔镛)治理的政绩闻名于朝廷,皇上赐诰命褒奖。家有丧事,服丧完毕后,改到广西任职。瑶人听说孔镛来了,都远远地躲避。不久(孔镛)以右副都御史身份巡视贵州。清平部酋人阿溪性情倔强不驯顺,而且很狡猾,守御大臣都收受阿溪的贿赂,阿溪更加骄横不可制服。孔镛到任,询问得知阿溪所亲近的两人。于是用计擒住阿溪,对他处以磔刑。孔镛居官廉洁,任职三十余年,都在边陲,接触瘴气成病。乞求退休,皇上没有应准。弘治二年被召为工部右侍郎,在赴任的路上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节选自《明史·孔镛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 B.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 C.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 D.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 【答案】 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殿试及第者,进士科一甲三人,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B.服除指守丧期满后脱掉孝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其中大功服穿一年,小功服穿六个月。 C.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明代封赠一品至五品官员时授以诰命。 D.工部是我国古代官署名,属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 【答案】 B(大功服穿九个月,小功服穿五个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镛仁厚爱民,治理有方。任县令时,他把粮仓建在水边,方便百姓交税;任知府时,他大开城门,接纳躲避灾祸的民众;恢复生产,修建道路,赢得百姓爱戴。 B.孔镛守信有义,以德服人。做太守时,深入盗贼地盘,留宿两晚后安全返回,并信守承诺送给他们粮食布匹;善待匪首冯晓妻儿,最终感化冯晓率领部下投降。 C.孔镛有勇有谋,处置果断。贵州苗人阿溪桀骜不驯,又狡猾异常,通过贿赂买通了当地官员,因此更加气焰嚣张;孔镛到任后,巧用计谋活捉阿溪并处死了他。 D.孔镛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他为官清正廉洁,三十多年里一直在边疆地区为官任职,贡献卓著。后因接触瘴气染病,他提出退休请求但未被批准,最终死于边陲。 【答案】 D(弘治二年被召为工部右侍郎,孔镛在赴任的路上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将妄杀者,镛辄力争,所全活甚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于胡乱杀戮的各位将领,孔镛总是极力劝阻,所保全存活的人很多。 (2)你们本是善良百姓,做盗贼也是逼迫于挨冻受饿而已。前任太守打算加兵于你们,我现在奉命做你们的父母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遁石先生传 翁姓王氏,讳与准,字公度,浙之余姚人。父彦达,有隐操。祖广东参议性常,以忠死难。朝廷旌录彦达,而彦达痛父之死,终身不仕。悉取其先世所遗书付翁曰:“ 但毋废先业而已,不以仕进望尔也。”翁闭门力学,尽读所遗书。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因去从四明赵先生学《易》。赵先生奇其志节,妻以族妹而劝之仕。翁曰:“昨闻先生‘遁世无闷’之诲,与准请终身事斯语矣。”赵先生愧谢之。 先世尝得筮书于异人,翁暇试取而究其术,为人筮,无不奇中。远近辐辏,县令亦遣人来邀筮。后益数数,日或二三至。翁厌苦之,取其书对使者焚之曰:“王与准不能为术士,终日奔走公门,谈祸福。”令大衔之。翁因逃入四明山石室中,不归者年余。时朝廷督有司访求遗逸甚严。部使者至县,欲起翁。令因言曰:“王与准以其先世尝死忠,朝廷待之薄,遂父子誓不出仕,有怨望之心。”使者怒,拘翁三子,使人督押,入山求之。翁闻益深遁,坠崖伤足。求者得之以出。部使见翁创甚,且视其言貌坦直无他。翁亦备言其焚书逃遁之故。使者悟,始释翁。见翁次子世杰之贤,因谓翁曰:“足下不仕,终恐及罪,宁能以子代行乎?”不得已,遂补世杰邑庠弟子员。而翁竟以足疾得免。翁谓人曰:“吾非恶富贵而乐贫贱;顾吾命甚薄,且先人之志,不忍渝也。”又曰:“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因自号遁石翁云。 翁伟貌修髯,精究《礼》《易》,著《易微》数千言。尝筮居秘图湖阴,遇《大有》之《震》,谓其子曰:“吾先世盛极而衰,今衰极当复矣。然必吾后再世而始兴乎?兴必盛且久。”至是翁没且十年,而世杰以名儒宿学膺贡,来游南雍。大司成陈公一见,待以友礼,使毋就弟子列;命六堂之士咸师资之。俨忝与同舍,受世杰教益为最多,而相知为最深,因得备闻翁之隐德,乃私为志之若此。 (选自《王阳明全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先生愧谢之 谢:道歉 B.令大衔之 衔:接受 C.有怨望之心 望:怨恨 D.俨忝与同舍 忝:愧,有愧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及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讳,旧时指对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也用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面。作者在王与准的名字前加“讳”,以表示对他的尊敬。 B.筮书,古代记载占卜方法的书。王与准从异人那里得到筮书,并利用空闲时间加以研究,替人占卜,连县令也多次派人请他去占卜。 C.邑庠,文中是县学的代称。部使想任用王与准做官,王与准逃到山的更深处,坠崖伤足,部使于是补录他的次子王世杰为县学的弟子员。 D.弟子,文中指门徒、学生。王世杰凭借他的名望和才学被举为贡生,他到南雍游学,大司成陈公把他当成朋友,而没有把他放在学生之列。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 译文: (2)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 译文: 4.请简要概括王与准“遁世”的原因。(4分) 答: 1.答案 B 衔:怀恨。 2.答案 B 从异人那里得到筮书的是王与准的先辈。 3.答案 (1)乡里的后辈有人想来跟从他学习,(与准先生)总是推辞说:“我没有得到老师的传承,不足以教授你们。” (2)我如果不是被石头碰伤,将不能实现避世隐居的想法,石头对我有恩德,(我)不敢忘记啊。 解析 注意关键字的翻译。(1)“或”“辄”“相”,(2)“非”“遂”“栖遁”。 4.答案 ①父亲的影响;②赵先生的教诲;③应酬之苦;④信奉《易经》之说。 解析 这是由果溯因的题目,读懂之后找准答题区间。①②两个要点在第一段,根据“而彦达痛父之死,终身不仕”“昨闻先生‘遁世无闷’之诲,与准请终身事斯语矣”等可知。③④两个要点通过第二、三段的情节得出:焚书、“谈祸福”“逃入四明山石室中”;“精究《礼》《易》”,信奉《易经》,对家族荣辱有准确预估。 [参考译文] 老先生姓王,名与准,字公度,浙江余姚人。他的父亲王彦达,有高洁的情操。祖父王性常任广东参议,因为忠诚为国殉难。朝廷嘉奖祖父的功德,录用彦达为官,而彦达为父亲之死悲痛,终身不入仕途。取出祖先留下的全部书籍交付给王与准说:“只是希望不要废弃了祖先家业罢了,并不希望你出去做官。”王与准闭门努力学习,读完了祖先留下的书籍。乡里后辈有人想来跟他学习,(与准先生)总是推辞说:“我没有得到老师的传承,不足以教授你们。” 于是去跟从四明的赵先生学习《易经》。赵先生惊奇于他的志向和节操,把同族的妹妹嫁给他为妻,并且鼓励他走上仕途。王与准说:“以前听了先生‘遁世无闷’的教诲,与准请求终身实践这一教诲。”赵先生惭愧地向他道歉。 与准祖先曾经从异人那里获得筮书,与准空闲的时候拿来研究占卜的方法,为别人占卜竟然没有不符合的。远近人们纷纷前来请他算卦,县令也派人来邀请他去占卜。后来次数越来越多,有时每天会有两三回。与准对此厌烦痛苦,取出筮书当使者面焚毁了它说:“王与准不能当术士,终日在官府奔走,谈论祸福。”县令对此怀恨在心。与准于是逃入四明山石室中,一年多不敢回家。当时朝廷督查有司访求朝廷遗漏的英才十分紧迫。部使者到县衙想起用与准。县令趁此进言说:“王与准因为他的祖父曾经为尽忠而死,朝廷待他们凉薄,于是父子立誓不出山做官,(对朝廷)有怨恨之心。”使者发怒,拘捕了与准的三个儿子,派人督促押解,进山寻找与准。与准听说后逃往深山,坠下山崖摔伤了脚。寻找的人抓住了他带出了大山。部使见与准受伤很严重,并且看他的言谈举止坦荡率直没有其他意图。与准也详尽地谈了他焚毁筮书逃遁的原因。使者明白了这些,才释放了与准。部使看到与准的次子世杰很贤良,于是对与准说:“您不入仕途,最终恐怕要涉及犯罪,是不是能用儿子代您前行呢?”不得已,于是补录世杰为县学的弟子员。而王与准最终凭脚病免去出仕。王与准对别人说:“我不是厌恶富贵而喜欢贫贱;只是我的命运很浅薄,况且祖宗的志向,也不忍心改变啊。”又说:“我如果不是被石头所伤,将不能实现避世隐居的想法,石头对我有恩德,(我)不敢忘记它。”于是自号遁石翁。 王与准体貌魁伟,长髯潇洒,精心研究《礼》《易》,著有数千言的《易微》。曾经居住在秘图湖南,遇《大有卦》之《震卦》,对他的儿子说:“我们祖先兴盛到了极点就衰败了,现在衰败到了极点就应该复兴了。然而一定要我日后再世才兴盛吗?复兴必定旺盛且持久。”在与准去世将近十年的时候,王世杰凭名儒宿学的身份荣膺贡生,来南雍游学。大司成陈公一看见他,以朋友的礼节接待他,没有将他放在学生的行列里;命国子监的贡生都把他当老师对待。我愧与世杰同居一门,受世杰教益是最多的,而相知是最深的,于是能详尽地了解老先生谦虚的品德,于是我写下这篇文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