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知识梳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知识梳理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知识梳理 ‎ ‎ 一、词语(包括熟语)梳理 ‎(一)理解下列词语 ‎1.《窦娥冤》‎ 顺水推船: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前合后偃:身体前后俯仰晃动,站立不稳的样子。‎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举案齐眉:汉代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托盘举得和眼眉一样高,以表示尊敬,后用来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苌弘化碧:苌弘是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他的血被蜀人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碧玉。碧,青绿色的美玉。‎ 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相传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啼,直到吐血。‎ 飞霜六月:表示冤狱。‎ ‎2.《哈姆莱特》‎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不用感到惭愧。‎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名:说出)。也作莫明其妙。‎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3.《拿来主义》‎ 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4.《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5.《廉颇蔺相如列传》‎ 完璧归赵: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璧去换城。相如到秦国献了壁,见秦王没有诚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设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赵国。后借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负荆请罪:战国时,廉颇和蔺相如同在赵国做官。蔺相如因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想侮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处处退让。后来廉颇知道了,感到很惭愧,就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向商相如请罪,请他责罚。后来用“负荆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刎(wěn)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怒发冲冠: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6.《苏武传》‎ 啮雪吞毡:指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 肝脑涂地:原指在战乱中惨死,后指牺牲生命。‎ 斧钺汤镬:指各种酷刑。斧钺,古代军中刑戮;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 雁足留书:大雁能传递书信。‎ ‎7.“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成语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形容历史悠久。‎ 声名鹊起:鹊起,如鹊惊起。形容声名迅速提高。‎ 逃之夭夭:《诗·周南·桃夭》有“桃之夭夭”一句,“桃”“逃”同音,借来说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落井下石:见人落到井里,不但不救,反而往下扔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夸父逐日:形容人们征服自然的决心,也比喻不自量力。‎ ‎(二)对接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②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③奥巴马救经济的措施还是可圈可点的,但其外交成绩单难言及格。奥巴马顾内难以靖外,厚此薄彼亦符合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④在这个新时代里,一切惯例都可能会被打破,一切新规都要重新学习,直到习以为常。‎ ‎⑤政府要让群众知情,让群众理解。许多事情没有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独树一帜往往会适得其反。‎ ‎⑥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恶劣,五风十雨,需要有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实现持久的增长。‎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③⑥‎ ‎【答案】B【解析】③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可改为“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⑤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应为“自行其是”,意思是独自去做他认为是对的事情,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一味固执己见。⑥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不能形容环境恶劣,此处望文生义。①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②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④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②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文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③就在不久前,中国广场舞大妈首当其冲地“攻占”了纽约公园、卢浮宫和莫斯科红场。中国大叔和大妈带着兴之所致的娱乐精神登上“世界舞台”,引起一片嘘唏和争议。‎ ‎④4月14日起高铁二等座首次纳入打折范围,意味着高铁打折正在进行新的尝试,未来或有更多的旅客群体享受优惠折扣好整以暇,享受度假的乐趣。‎ ‎⑤2014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但是,调查发现,大学生们并不是别无长物,而是所学难以与所用结合起来,这一现状成为大学生们就业的“拦路虎”。‎ ‎⑥百多号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彼此尽管不十分了解,但只要有音乐老师的统一指挥,大家就能唱出行云流水般美妙的歌声。‎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⑥‎ ‎【答案】D【解析】③“首当其冲”是最先受到攻击或打击的意思。这里应为“势不可挡”。④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设置陷阱为望文生义。⑤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不能用来指没有才能和本领。此处望文生义。①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②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⑥行云流水: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9月25日,深圳机场女清洁工梁丽“捡”黄金案尘埃落定,检方最终将之定性为“侵占”而非“盗窃”,并作出不起诉决定。‎ ‎②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③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食品加工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合作,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双管齐下,把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④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了预定目标,中国经济在主动调控的背景下取得了增长,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 ‎⑤近日,一则消息被炒得沸反盈天:著名品牌赛百味、星巴克出售的食物,含有名为“偶氮甲酰胺”的食品添加剂,这种添加剂也被用于制作瑜伽垫和鞋底。‎ ‎⑥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言:心之何如,犹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望尘莫及。‎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⑤⑥‎ ‎【答案】B【解析】③双管齐下: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与句意矛盾。⑤沸反盈天:意思是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此处用错对象。⑥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不合语境,可用“爱莫能助”。①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②等闲视之:当作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④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由巽门进入青云塔内,一眼就看见石壁上刻着“青云直上”四个大字,似乎是在祝愿登塔人步步高升。这巧妙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②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异,或追求平易,又是一个高峰。‎ ‎③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④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推崇古风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⑤近年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做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⑥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⑥‎ ‎【答案】D【解析】③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④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⑤“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难,句中误把它当成了事先做好准备,应改为“未雨绸缪”。①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②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⑥胼手胝足:手掌脚底因劳动过度,皮肤久受摩擦而产生厚茧。形容极为辛劳。‎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省委领导在调研民营经济及台资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问题时指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对所有市场主体________的发展大环境。‎ ‎②在欧洲历史上,体育、艺术界和上流社会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足球和艺术成为可以________的文化现象。‎ ‎③C罗表示现在的球队与两年前欧洲杯上的已经不可________,他虽然尚未恢复百分之百的状态,但是仍然会尽力帮助球队取胜。‎ A.一视同仁  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B.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C.等量齐观  一视同仁  同日而语 D.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一视同仁 ‎【答案】B【解析】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等量齐观”只指对事物不能指对待人或其他动物。“一视同仁”主要是指对待人或其他动物,但也能指对其他“事”“物”。“同日而语”指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比较,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篇小说看起来________,可实际上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 ‎②近日美国五角大楼指责我工程师窃取其军事机密,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此种说辞纯粹是________。‎ ‎③日本安倍政权不顾历史事实,发出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这一________的论调,实在是可笑之极。‎ A.荒诞不经  荒谬绝伦  荒诞无稽 B.荒诞不经  荒诞无稽  荒谬绝伦 C.荒谬绝伦  荒诞无稽  荒诞不经 D.荒诞无稽  荒谬绝伦  荒诞不经 ‎【答案】B【解析】荒诞不经:荒唐离奇,不合情理。荒诞无稽:形容十分荒唐,不可凭信。荒谬绝伦:形容荒唐、错误到了极点。①句,根据后面的“可实际上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可知,此处应该指小说内容不合情理,选“荒诞不经”;②句,根据“指出此种说辞纯粹是”可知,此处应该指说辞不可凭信,选“荒诞无稽”;③句,根据后面的“可笑之极”可知,此处应该指这一论调错误到了极点,选“荒谬绝伦”。‎ 二、文化知识 ‎(一)教材内容 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九宾: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郎: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 单于:匈奴的最高首领。‎ 丈人:古时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亲戚: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以称“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亲”。“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使用频率极低。汉代以后,“亲”主要表内亲,“戚”表外亲。“亲”与“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包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 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后土:相对皇天而言,指地神。‎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二)对接训练 ‎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入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答案】C【解析】“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答案】A【解析】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农历四月十五日。‎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答案】C【解析】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答案】A【解析】“左迁”必是降职。‎ ‎5.下列名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答案】D【解析】皇帝的庙号。‎ ‎6.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如“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答案】B【解析】“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7.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答案】A【解析】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日中、日正、中午等指上午11时至下午1时。‎ ‎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答案】A【解析】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业年间”。‎ ‎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答案】B【解析】吏部:主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兵部:主管中央及地方武官的选用、考查,以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务;礼部:职掌典礼、科举、学校、祭祀、宴飨等事务。‎ ‎10.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答案】C【解析】②晦日是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指夏历——也叫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⑥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7时至上午9时。十二时辰制:即子时,23时至01时;丑时,01时至03时;寅时,03时至05时;卯时,05时至07时;辰时,07时至09时;巳时,09时至11时;午时,11时至13时;未时,13时至15时;申时,15时至17时;酉时,17时至19时;戌时,19时至21时;亥时,21时至23时。‎ 三、古文阅读 ‎(一)通假字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解释。‎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通“否”,用在疑问句尾表示询问。‎ ‎2.拜送书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____________‎ ‎【答案】缪,通“穆”,古代君主死后常用的谥号之一。‎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___________‎ ‎【答案】孰,通“熟”,仔细。‎ ‎《苏武传》‎ ‎6.不顾恩义,畔主背亲_______________‎ ‎【答案】畔,通“叛”,背叛。‎ ‎7.与旃毛并咽之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去,通“弆”(jǔ),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亡,通“无”,没有。‎ ‎10.信义安所见乎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通“现”,显现。‎ ‎11.法令亡常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亡,通“无”,没有。‎ ‎12.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辞别。‎ ‎13.前以降及物故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通“已”,已经。‎ ‎《张衡传》‎ ‎14.员径八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员,通“圆”,圆周。‎ ‎15.一时收禽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禽,通“擒”,逮捕。‎ ‎16.形似酒尊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尊,通“樽”,酒杯。‎ ‎17.傍行八道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傍,通“旁”,旁边,侧边。‎ ‎(二)实词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杂少量虚词例句供辨析)。‎ ‎1.负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_________‎ ‎②秦贪,负其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___________‎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__________________‎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使……承担,使……担负。②凭借,依仗。③违背。④辜负,对不起。⑤背着。‎ ‎2.引 ‎  ①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相如引车避匿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虞常果引张胜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引佩刀自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延请。②牵、拉。③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车头)。④牵攀、招供。⑤拔。‎ ‎3.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_________________‎ ‎④舍相如广成传舍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一种文体。②传递。③传扬。④招待宾客的馆舍。‎ ‎4.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白白地。②只、不过。‎ ‎5.幸 ‎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_____________‎ ‎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宠幸。②侥幸。③幸好,幸而。‎ ‎6.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回头。②不过,只是。③探望,拜访。④考虑,注意。‎ ‎7.发 ‎①方欲发使送武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____________‎ ‎④及还,须发尽白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打发,派遣。②起事。③揭露、暴露。④头发。‎ ‎8.当 ‎①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_______________‎ ‎②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____________‎ ‎③副有罪,当相坐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读dàng,抵押。②判处。③应当。‎ ‎9.语 ‎①以状语武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惠语以让单于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告诉。②说的话。‎ ‎10.食 ‎①绝不饮食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廪食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给其衣食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食物。②吃。③粮食。④食物。‎ ‎11.见 ‎①见犯乃死,重负国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以汝为见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信义安所见乎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介词,被。②见面。③同“现”,表现。‎ ‎12.亡 ‎①空自苦亡人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同“无”,没有。②逃跑。③死亡。‎ ‎13.属 ‎①衡少善属文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名属教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吾属今为之虏矣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连缀。②通“嘱”,嘱咐。③劝人喝酒。④属于。⑤辈。⑥类。‎ ‎14.善 ‎①衡少善属文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帝雅闻衡善术学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_________‎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不如因善遇之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善于。②擅长。③善行。④友善、交好。⑤好好地。‎ ‎15.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征召。②应验。‎ ‎(三)虚词 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因 ‎①因入京师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以讽谏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副词,随之,因而。②副词,用。③介词,通过、经由。‎ ‎2.乃 ‎  ①十年乃成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遂乃研核阴阳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副词,才。②副词,就。‎ ‎3.而 ‎①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_________________‎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_____________‎ ‎③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连词,表转折,然而,可是,但。②连词,表假设,如果。③连词,表并列。④连词,表承接。‎ ‎4.之 ‎①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________________‎ ‎②均之二策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代词,他们(它们)。句中指“齐”。②代词,这。③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其 ‎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置煴火,覆武其上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_______________‎ ‎④其冬,丁令盗武牛羊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代词,他的。②代词,代“煴火”。③代词,那,那个。④代词,那,那年。‎ ‎6.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何以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___________________‎ ‎⑤以精铜铸成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介词,凭借。②介词,拿,用。③介词,依据,凭。④介词,因为。⑤介词,用。⑥介词,用。‎ ‎(四)古今异义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兄弟。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请指示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指给……看。今: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3.于是相如前进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上前进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 ‎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扬言。今:(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5.左右欲刃相如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侍从。今:左边和右边。‎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遵守约定。今: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嫔妃。今:美貌的女子。‎ ‎8.明年复攻赵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第二年。今: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9.且相如素贱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卑贱的人。今:下贱的人(骂人的话)。‎ ‎10.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栽培,提拔。今:事业上的成绩。‎ ‎11.我丈人行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对老者和长辈的尊称。今:岳父。‎ ‎12.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年纪。今:春季和秋季,常用来指整个一年,泛指岁月。‎ ‎13.武等实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确实存在。今:诚实,不虚假。‎ ‎14.不好交接俗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结交。今: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 ‎15.举孝廉不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 ‎16.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为人或事件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17.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方向。今:相对的或并列的人或事物中的一方或一部分叫一个方面。‎ ‎18.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 ‎(五)词类活用 ‎1.指出下列句子中使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完:使……完好无缺。‎ ‎②秦王恐其破璧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归:使……回去。‎ ‎⑤欲因此时降武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降:使……投降。‎ ‎⑥空以身膏草野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膏:使……肥沃。‎ ‎⑦反欲斗两主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斗:使……争斗。‎ ‎⑧尽归汉使路充国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归:使……回去。‎ ‎⑨屈节辱命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屈:使……受屈;辱:使……辜负。‎ ‎2.指出下列句子中意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且庸人尚羞之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③单于壮其节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壮:认为……壮。‎ ‎④诚甘乐之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乐:以……为乐。‎ ‎⑤大将军邓骘奇其才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奇:认为……与众不同。‎ ‎3.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而相如廷斥之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间: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西:向西。‎ ‎④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向上。‎ ‎⑤得夜见汉使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夜:在夜间。‎ ‎⑥时天下承平日久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时:当时。‎ ‎4.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蔺相如前曰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走上前。‎ ‎②臣乃敢上璧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献上。‎ ‎③武能网纺缴,檠弓弩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网:结网;檠:用檠矫正。‎ ‎5.指出下列句子中动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____________‎ ‎【答案】诈:欺骗的手段。‎ ‎②绝不饮食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饮食:饮用的水,吃的东西。‎ ‎6.指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曲:理亏之责。‎ ‎②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亲近:亲近之臣。‎ ‎③妙尽璇机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正:道理。‎ ‎7.指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大王必欲急臣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急:逼迫。‎ ‎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严:尊重。‎ ‎(六)文言句式 ‎1.请将下列文言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 ‎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子卿尚复谁为乎 ‎④为降虏于蛮夷 ‎⑤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⑥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⑦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⑧求人可使报秦者 ‎⑨举孝廉不行 ‎⑩连辟公府不就 ‎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⑫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⑬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⑭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判断句:__________‎ 被动句:__________‎ 宾语前置:__________‎ 定语后置:__________‎ 介宾短语后置:__________‎ ‎【答案】①⑥ ②⑦⑨⑩ ③⑪ ⑤⑧ ④⑫⑬⑭‎ ‎2.补充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传(之)以(之)示(于)美人及左右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③不如因厚遇之,使归赵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④不若也________________‎ ‎【答案】(廉将军)不若(秦王)也 ‎(七)对接训练Ⅰ ‎1.对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奉璧奏秦王 奏:进献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谢:道歉 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偷偷地 D.臣请就汤镬  就:接受 ‎【答案】C【解析】间:从小路。‎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欲刃相如  刃:杀 B.赵王鼓瑟  鼓:击鼓 C.顾召赵御史  顾:回头 D.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 ‎【答案】B【解析】鼓:弹奏。‎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B.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C.召有司案图 D.拜送书于庭 ‎【答案】B【解析】A项,“质”同“锧”,砧板。C项,“案”同“按”,审查、察看。D项,“庭”同“廷”,朝廷。‎ ‎4.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白白地 B.臣等不肖,请辞去  不肖:没有才能 C.独畏廉将军哉  独:难道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最终 ‎【答案】A【解析】徒:只,不过。‎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左右欲刃相如 ‎⑤相如廷叱之 ⑥秦王恐其破璧 ‎⑦庸人尚羞之 ⑧宁许以负秦曲 ‎ A.①⑤/②④/③/⑥⑧/⑦‎ ‎ B.①②④/⑤/③⑦/⑥⑧‎ ‎ C.①②④⑤/③⑥⑦/⑧‎ ‎ D.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答案】A【解析】①⑤名词作状语/②④名词作动词/③形容词作动词/⑥⑧动词的使动用法/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6.下面加点词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C【解析】C项,“所以”意义是“用来……的”;其他三项“所以”的意义是“……的原因”。‎ ‎7.下列句子加点的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使不辱于诸侯 ‎②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③使舍人怀而逃之 ‎④遣一介之使至赵 ‎⑤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④⑤‎ ‎【答案】B【解析】①动词,出使;②③动词,派遣;④名词,使臣;⑤连词,假使。‎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D.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答案】D【解析】A项,古义,侍从;今义,左边和右边。B项,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C项,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D项,古今同义,“冒犯”或“使人不快”。‎ ‎9.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都是代词,但意义不同,分别为“这”和“我”。C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音节助词。D项,代词“他”/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0.下列各句加点的“以”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亦不以城予赵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⑤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⑧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 ‎ B.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 ‎ D.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答案】D【解析】①“把”;②⑤“凭”;③④⑦⑧表目的的连词“来”;⑥⑨介词“因为”。‎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后十余辈 辈:批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行辈 C.因厚赂单于  赂:贿赂 D.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辞:审讯 ‎【答案】C【解析】C项,赂:赠送礼物。‎ ‎1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何以女为见?‎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答案】C【解析】A项,女:通“汝”,你。B项,畔:通“叛”,背叛。D项,县:通“悬”,悬挂。‎ ‎1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攀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  候:拜访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答案】D【解析】阴:暗地里。‎ ‎1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答案】D【解析】①“会”,适逢、正赶上。②“会”,从会合中引申为共同、一起。③“生”,活着,作状语。④“生”,活着,动词,作谓语。‎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空以身膏野草 A.欲因此时降武 B.单于壮其节 C.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D.臣乃敢上璧 ‎【答案】A【解析】例句中“膏”,名词作使动用法,使……肥沃。A项,“降”,使……投降。用法与“膏”相同。B项,“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项,“壁”,名词作动词。D项,“上”,名词作动词。‎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与……交往 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  徙:调动官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 ‎【答案】D【解析】“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17.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 D.宁许以负秦曲 ‎【答案】C【解析】C项,“羞”与例句用法相同,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8.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 ‎【答案】C【解析】C项,宾语前置,而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1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均为“用”。A项,前者表比较,后者表范围、在……方面。C项,前者为召,动词,后者为验证。D项,前者表顺承,后者译为根据。‎ ‎(八)断 句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君臣父子上下长幼贵贱亲疏皆得其分曰理爱得分曰仁施得分曰义虑得分曰智动得分曰适言得分曰信皆得分而后为成人(《尸子》)‎ ‎【答案】君臣/父子/上下/长幼/贵贱/亲疏/皆得其分曰理/爱得分曰仁/施得分曰义/虑得分曰智/动得分曰适/言得分曰信/皆得分而后为成人 ‎〖参考译文〗‎ 君王和臣子,父亲和儿子,位上和位下,年长和年幼,高贵和低贱,亲近和疏远,把这些关系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就叫懂道理。爱得恰到好处就叫仁德,施予得恰到好处就叫义气,思虑得恰到好处就叫智慧,行动得恰到好处就叫适合,话说得恰到好处就叫诚信,(这些)都做得恰到好处之后就叫成人了。‎ ‎(九)对接训练Ⅱ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节选自《管宁割席》)‎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参考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刨地种菜,看见地里有一片金片子,管宁挥动锄头,和看到残砖破瓦无异,华歆却捡起来扔到一边。两人又曾同坐一席读书,有一个人坐着华贵的车,穿着官服从门口经过,管宁读书如常,华歆放下书本出去观看。管宁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答案】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参考译文〗‎ 有个郢都(楚国首都)人给燕国宰相写信,夜晚写信,烛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举烛。”因此在信上误写“举烛”两个字。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意。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宰相告诉燕王,燕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参考译文〗‎ 杨朱路过宋国东边的旅店。店老板有两个妾,长得丑的地位高,长得美的地位低。杨子问这其中的原因,店老板回答说:“漂亮的人自认为漂亮,我并不觉得她漂亮;丑的人自认为丑,我并不觉得她丑。”杨子对学生说:“做贤德之事但不认为自己很贤德,哪儿有做不好的呢!”‎ ‎4.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 ‎(节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 ‎【答案】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 ‎〖参考译文〗‎ 史官评论道:司马迁和班固父子,他们的史书著作,大义要旨都是十分清楚的。评论的人都称二人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司马迁文辞直率而叙事准确,班固文辞华美而叙事详尽。像班固叙事,文辞华美却不妄加抑扬,叙事详尽又能注重体例,使读的人百读不厌,相信是这样,他们才成名成家的啊!‎ ‎5.请用“/”给文言文断句。‎ 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 ‎(节选自《新唐书·朱敬则列传》)‎ ‎【答案】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 ‎〖参考译文〗‎ 我听说李斯做秦国丞相的时候,实行申不害、商鞅的法令,重视法家学说;限制私人势力,扩张公家权势;取消没有实效的花费,减少并不急需的官职;珍惜时间讲究功效,积极备战致力农耕。‎ ‎(十)句子翻译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想把璧给秦国,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受骗;想不给,则担忧秦国军队到来。‎ ‎2.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如预料秦王虽然斋戒了,必定违背约定,不把城池给赵国,于是派他的一个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着那块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3.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秦王侍从要杀相如,相如瞪着眼怒斥他们,他们都退却了。‎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武帝)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趁机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 ‎5.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单于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6.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是汉朝的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我要见你干什么?‎ ‎7.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张衡善于机器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升迁为太史令。‎ ‎(十一)对接训练Ⅲ]‎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想找个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子卿尚复谁为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还又为谁守节呢?‎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地动仪)。‎ ‎5.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事实来检验,(彼此)符合,(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 ‎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翻译句子。‎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 ④〔调〕协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6.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技术已经全交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7.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8.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 ‎【参考译文】‎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不久就和王子期驾车赛马,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引导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 ‎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翻译句子。‎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②,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③,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④,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节选自《唐太宗论弓矢》)‎ ‎【注】①〔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 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 ③〔务〕事务。 ④〔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ò),屡次。‎ ‎9.自谓无以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 ‎10.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班休息,经常召见,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国家政事的得失。‎ ‎【参考译文】‎ 皇上对太子小时的老师萧瑀说:“朕小时候喜好弓箭,得到十几把好弓,自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朕问他原因。工匠说‘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弓虽有力但射出的箭不直。’朕才想到熟悉的东西也不能精确地分辨出好坏。朕靠着弓箭平定四方统一全国,认识它还不能完全,更何况天下的事务,哪能够全都知道呢?”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班休息,经常召见,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国家政事的得失。‎ ‎ ‎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翻译句子。‎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①。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②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③。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节选自《聊斋志异·狼》)‎ ‎【注】①〔伏焉〕躲藏在那里。 ②〔顾〕然而,可是。 ③〔以吹豕之法吹之〕用吹猪的办法吹它。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这里是活吹。‎ ‎11.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劲吹,过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太动了,这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 ‎1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假如不是屠夫,哪里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晚上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夜晚耕田的农夫留下的地窝棚,他就躲藏在那里。狼从苫房中伸进爪子。屠夫急忙抓住它,不让它抽出去。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用劲吹,过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太动了,这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得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大嘴无法闭上,就把它背回去了。假如不是屠夫,哪里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 ‎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翻译句子。‎ 与四弟书①‎ 澄弟左右:‎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②,后辈失之骄③,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④,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注】①〔《与四弟书》〕这是曾国藩写给他四弟的家书。在读书,做人,持家等各方面,曾氏对其弟弟和子女们都要求很严。在这封家书中,他诚恳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要想福泽绵延,“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 ②〔老辈〕长辈。〔奢〕奢侈。 ③〔骄〕骄横,放纵。 ④〔泽〕恩泽。 ⑤〔勤〕勘勉,勤劳。‎ ‎13.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总担心长辈会失之奢侈,后辈会失之骄纵,未曾有钱多而子孙不骄纵的。‎ ‎14.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将来恐怕难以扭转,弟应对此时常留心。‎ ‎【参考译文】‎ 澄弟左右:‎ 我不想多往家里寄银钱物资了,总担心长辈会失之奢侈,后辈会失之骄纵,未曾有钱多而子孙不骄纵的。我等兄弟想为祖先保留些恩泽,为后人珍惜一些福分,除了“勤俭”二字,没有别的做法。弟与沅弟都能勤勉却不能节俭;我稍微有点节俭而又不是很节俭;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将来恐怕难以挽回,弟应对此时常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十二)对接训练Ⅳ——整体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载范雎入秦。秦相穰侯①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昭王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 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③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稿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日益以不怿。‎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 ②〔莝(cuò)〕铡碎的草。 ③〔黥徒〕受过墨刑的人,引申为囚徒、罪犯。黥刑,就是在犯罪人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罪犯的标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B.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C.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D.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答案】D【解析】原文为“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者”,官名,春秋、战国时期置,为国君掌管传达、接待宾客及赞礼的工作。‎ B.“万世之后”,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关外”,地理区域名,指山海关以东地区,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D.“睚眦”,发怒时瞪眼睛;睚眦必报是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嫌怨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答案】C【解析】战国时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称为关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假死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 C.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他受到秦王的亲近,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 ‎【答案】D【解析】白起不是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而是因与范雎有隔阂,范雎向秦王进言而被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国家罢了!(2)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料豆子,又命令两个受过黥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 ‎〖参考译文〗‎ 范雎,是魏国人。侍奉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跟从前去。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人赐给范雎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须贾大怒,以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告诉了齐国,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魏齐叫门人鞭打范雎,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范雎装死,门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丢在厕所里。当时,魏齐正在宴客,宾客们喝醉了酒,轮番在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范雎最后得以逃出来。后来魏齐后悔了,又派人寻找他。魏国人郑安平听说此事,就带了范雎逃走,躲藏起来,把他的姓名改为张禄。‎ 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到魏国,郑安平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王稽知道范雎的贤明,载着范雎进入秦国。秦国宰相穰侯的车马从西边来。范雎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讨厌接纳诸侯的说客,我不如暂时躲在车子里。”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对王稽说:“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国家罢了!”随即告别离开。范雎说:“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只是他看问题慢,刚才怀疑车中有人,却忘记搜查一下。”于是范雎下车行走。走了十多里,穰侯果然派骑兵回来搜查车子,没有说客,才作罢。王稽于是与范雎进了咸阳。昭王任命范雎为客卿,谋划军事。最后听从了范雎的谋略,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 范雎日益亲近昭王,就趁昭王闲暇时进言说:“我住在山东时,听说秦国有穰侯,没听说秦国有秦王。既然这样大权怎能不倾覆,政令怎能由大王发出呢?我暗自替您担忧,您去世以后,拥有秦国的怕不是您的子孙了。”‎ 昭王听了这番话,大感惊惧,于是把穰侯驱逐出关外,任命范雎为相国。秦昭王把应地封给范雎,封号是应侯。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 须贾向范雎辞行,范雎大摆宴席,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料豆子,又命令两个受过黥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范雎责备他道:“替我告诉魏王,赶快拿魏齐的头来!不然的话,我就要血洗大梁(魏国都城)。”须贾回到魏国,把情况告诉了魏齐,魏齐十分害怕,逃到了赵国。范雎已经当了秦相宰国,进宫告诉昭王说:“如果没有王稽的忠诚,就不能在函谷关接纳我;现在我的官位已至宰相,但是王稽的官位还只是个谒者,这不是他接纳我的本意啊。”昭王召见王稽,封他做河东太守。范雎又举荐郑安平,昭王便任命郑安平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发家里的财物,用来报答所有那些因为他的事遭受困苦的人。一顿饭的恩惠他也必定报答,瞪过眼的怨仇他也必定报复。秦昭王一定要替范雎报此仇,赵王最终取下魏齐的头颅送到秦国。五年后,昭王采取应侯的策略,在长平城大败赵军。不久,范雎和武安君白起有了隔阂,就在昭王面前进谗言,杀了白起。又推荐郑安平,让他率领军队攻打赵国。郑安平被赵军包围,他带领二万人投了赵国。应侯跪在草垫上请求惩处治罪。二年后,王稽做河东太守,与诸侯勾结,犯法被处死。为此,应侯一天比一天不愉快。‎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②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 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②〔踦〕同“崎岖”。‎ ‎5.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答案】C【解析】做此题时一是要注意文句的连贯性,不割裂文意,保持句子的整体性。二要注意每句表达时的主语。“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答案】A【解析】“前倨后恭”的意思是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应该改为“傲慢无礼”。‎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答案】B【解析】B项,“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系无中生有。‎ ‎8.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采分点:弃反、捐、以、且) (2)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采分点:中国、王、使、遽,句意)‎ ‎〖参考译文〗‎ 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号称能言善辩之士,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平定了南越,于是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赐给尉佗印,让尉佗担任南越王。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一撮椎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他。陆贾就此向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内,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你。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离乱,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应当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你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你祖先的坟墓,诛灭你的宗族,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你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于是尉佗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太失去礼节了。”接着,他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贤德呢?”陆贾说道:“你似乎更贤德。”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谁更贤德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天下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功绩,统理整个中原。中原的人口用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现在你的人数不过几十万,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居住在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你怎么竟同汉王相比呢!”尉佗听了大笑说:“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于是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几个月。尉佗说:“南越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的道理。”陆贾授予尉佗南越王的封号,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当时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召来龙川令赵佗。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尉的职务。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四、古诗阅读 ‎(一)教材内容 ‎《望海潮》‎ ‎1.《望海潮》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图景?‎ ‎【答案】描写了一幅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分别是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和百姓生活描写杭州的。抒发了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雨霖铃》‎ ‎1.“念”字在全词中起何作用?‎ ‎【答案】在结构上,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而一气贯通;在内容上,“念”是眼前景与别后情的分水岭,它把实与虚巧妙地结合起来。‎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 ‎【答案】诗人远离爱人,内心哀伤,借酒浇愁,想象酒醒之处的景象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寓意离别,晓风残月映衬出了诗人的愁苦之情。这幅凄凉的画面特别能烘托内心的凄苦和惆怅,是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典型例子。‎ ‎《念奴娇》‎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突出高耸。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 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骇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轻有为英气不凡?‎ ‎【答案】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已47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 ‎《定风波》‎ ‎1.你对《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怎样理解?‎ ‎【答案】这两句是说,虽然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自己却像平时披着蓑衣在雨中行走一样坦然,一样毫无畏惧。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没有什么差别。结合当时政治处境来讲,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面对人生的风雨坎坷,他泰然处之,潇洒从容,这也是苏轼最为人称道之处。‎ ‎2.“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斜阳给他带来的雨后无限喜悦之情。‎ ‎《水龙吟》‎ ‎1.“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绪,能说说这两个形体语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吗?‎ ‎【答案】“把吴钩看了”,借吴钩闲置身旁,烘托出词人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形象地表现出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心情。‎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一句,景物描写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远山比作玉簪和螺髻,写出山的多姿。借景抒情,借“献愁供恨”的远山抒发作者的忧愁和怨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词的上片写了孙权和刘裕的事迹,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答案】表达了词人对他们的敬仰和向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2.请结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谈谈你对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理解。‎ ‎【答案】结句运用典故,是说武将廉颇被免职后,到了年老时,赵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前去探视。看到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作者由此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作者在这里是以廉颇自况,表达了想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门的悲痛、愤慨。这一句集中体现了全词的主旨。‎ ‎《醉花阴》.‎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词人何种情感?‎ ‎【答案】写了秋日的沉雾、浓云和静静焚烧的瑞脑香。抒发了词人在深秋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和闺中寂寞无助的忧伤。‎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请分析一下这个比喻的妙处。‎ ‎【答案】菊花不仅外形上淡雅、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很好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作者摒绝浮花浪蕊,而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也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逸韵。‎ ‎《声声慢》‎ ‎1.《声声慢》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答案】词眼是“愁”。‎ ‎2.全词主要选取了哪几个意象?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答案】主要选取了酒、雁、黄花、梧桐、细雨等典型意象,描绘了秋寒风急图、雁过心伤图、满地黄花图、梧桐细雨图四幅画面,层层烘托出词人的无尽愁情。‎ ‎(二)诗歌赏析 ‎1.《望海潮》赏析 名句: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 ‎“三秋”从时间着眼,点出是桂子飘香的季节。“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种植之广。“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描写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最美景致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雨霖铃》赏析 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层层加码,极言时值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词,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3.《声声慢》赏析 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首句写神态。她茫然四顾,到处寻觅,想要找到已经失落的美好事物,找到一点精神慰藉。可寻找的结果是一无所获,依旧是斗室独处,形单影只。“冷冷清清”写的是感受,既指环境的寂静,也指处境的孤单。第三句进而写心情:凄苦,悲惨,忧伤。这七对入声叠字往返复沓,由表及里,有深浅、有层次地渲染了环境、气氛和作者难以名状的孤独、愁苦的情怀,抒情性和感染力极强。入声叠字的短促、轻细、凄清的音节,不但适于表达词人悲愁欲绝的心境,而且有明显的音乐美,大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4.《夜雪》赏析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赏析】‎ 这首五绝作于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夜间忽觉被窝里有点冷,继而看见窗户发亮,原来是下雪了;时时听见竹子被压折的声音,方知雪下得很大。觉衾寒窗明,而知有雪,闻折竹之声,而知雪重,写来曲折有致,构思巧妙,别具一格。就景写景,又景中寓情,“冷”“夜雪”和“折竹声”,委婉表达出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冷清之状和无限感慨。‎ ‎5.《浣溪沙》赏析 浣溪沙 ‎[宋]朱敦儒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赏析】‎ 上片一、二句写景,早春时节,细雨纷纷,香火残留;桥下溪水碧绿,桥外春燕衔泥,寒气逼人。细雨、残留的香火、燕泥寒,一“残”一“寒”,既写实景,也抒写诗人内心的悲苦。借景抒情,为映衬 ‎。下片一、二句也是写景,刚脱去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美好的江南景象给谁赏看呢?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乐景衬悲情,为反衬。‎ ‎6.《送灵澈上人》赏析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赏析】‎ 精美如画是本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幅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凭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勒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诗人怀才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三)对接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本词蕴含丰富的情感,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惜春之情。作者在上阕描摹了杏花凋零、柳絮飘飞的暮春之景,寄寓了面对春归的伤逝之情。‎ B.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情。春天将逝,但美景未必难觅,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寄托了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旷达之情。‎ C.爱恋少女之情。墙院里女子的笑声渐渐地消失了,而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后却心绪难平。这正反映了“多情”对少女的爱恋之情。‎ D.多情不被理解的惆怅。下阕的“佳人”不知“墙外行人”谛听自己笑声的深情,行人的“多情”却遇到佳人的“无情”,这正反映了作者不被理解的惆怅。‎ E.旷达豪放之情。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诗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也代表了他词作豪放的一面。‎ ‎【答案】C E【解析】C.这里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而没有爱恋少女之情。E.代表了他词作清新婉约的一面。‎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开阔;末句虽言不起眼的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这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3~4题。‎ 登鹳雀楼 ‎[唐]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答案】B E【解析】B项,“真实客观”错误,畅当的这首五言绝句运用了“想象夸张”的表达技巧。E项,无端拔高了诗人赞美雄伟景观的主旨,属于对诗歌的主旨内容分析不当。‎ ‎4.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案】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5~6题。‎ 江楼旧感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答案】B E【解析】B项,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E项,表达了作者在江边一处楼台旧地重游时,怀念友人的孤独惆怅之情。‎ ‎6.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案】体裁上: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内容上: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写法上: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移居(其二)‎ ‎[唐]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 ②〔纪〕经营。‎ ‎7.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答案】D E【解析】A项,全诗并未生动描写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而是以描写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主,最后四句以议论作结。B项,这句中的“斟酌”应为“倒酒、喝酒”之意,并非“斟酌诗句”。C项,“披衣起彷徨”错误,应为披上衣服起来谈笑。‎ ‎8.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9~10题。‎ 雨雪曲 ‎[南朝]江总①‎ ‎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9.下面的诗(词)句与“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所用的艺术手法不同的两项是 A.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B.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C.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E.无情最是台柳城,依旧烟笼十里堤。‎ ‎【答案】B D【解析】B、D两项为直接抒情。题干及A、C、E三项都是融情于景。‎ ‎10.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1~12题。‎ 好事近[注]‎ ‎[宋]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东归途中。‎ ‎1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1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漂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五、名句默写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人生短暂,洒酒于江以祭奠古代英雄。‎ ‎【答案】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答案】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历史影射现实,描绘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4.《定风波》中表现作者轻视风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5.《醉花阴》中暗写菊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6.柳永《雨霖铃》中刻画分别时痛苦的细节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7.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8.钱塘江风景优美,柳永在《望海潮》中运用比喻描写杭州城内美丽风光,描写茂密如云的树林、浪涛汹涌的海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9.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写远望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10.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运用桓温北伐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六、现代文阅读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周萍 (怒)你混账!‎ 周朴园 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 开除了!?‎ 周冲 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 (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 周冲愤然由中门下。‎ 鲁大海 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 你胡说!‎ 鲁侍萍 (至大海前)走吧,别说了。‎ 鲁大海 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 (厉声)下去!‎ 仆人们 (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 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萍 (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 大海还手,被仆人们拉住。‎ 周萍 打他!‎ 鲁大海 (向周萍)你!‎ 仆人们一齐打大海。大海流了血。‎ 周朴园 (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 (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 ‎1.下面是对名著《雷雨》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雷雨》深刻地揭露了反动资产阶级虚伪、奸诈、残忍的罪恶本质,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揭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B.《雷雨》采用了渐次展开剧情的结构方法,入情入理,既合乎生活逻辑,又合乎人物性格逻辑。最高潮的出现,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 C.《雷雨》中,周朴园给了鲁侍萍一张五千元支票“作为补偿”,表现他急于想用金钱来解除鲁侍萍对他的名望地位造成威胁的那种紧张、恐惧心理。‎ D.《雷雨》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集中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这完全体现了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 E.在鲁大海被仆人打时,周朴园厉声高叫“不要打人”,是因为他认为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在矿上带领矿工闹罢工,也于心不忍,显示自己的宽容大度。‎ ‎【答案】B E【解析】B项,错在“渐次展开剧情的结构方法”。E项,周朴园实际上是害怕事态闹大而揭穿其血缘关系。‎ ‎2.周朴园对周萍、周冲两个儿子分别说“不许多说话”“你少多嘴”,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对周萍说“不许多说话”是害怕周萍吃亏,对周冲说“你少多嘴”是阻止周冲长他人志气;生怕儿子们坏自己的事。‎ ‎3.鲁侍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一句的语言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怎样的感情?‎ ‎【答案】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谐音的手法,表现了鲁侍萍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的痛苦和对大儿子周萍极度失望的复杂心情。‎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下列对于原文第8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孱头”对文化遗产采取犹豫主义的态度,想继承又不敢继承。‎ B.“昏蛋”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强,而故意毁灭遗产,对文化遗产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C.“废物”对文化遗产投降主义的态度,全盘继承。‎ D.“‘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占有、挑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答案】A【解析】A项,理解错误,“孱头”是对文化遗产缺乏占有的态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中,“运用脑髓”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应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放出眼光”是指要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自己来拿”是指要自己主动去拿,不能坐等人家送来。‎ B.对文中有关文化遗产的比喻,“大宅子”比喻整个文化遗产;“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C.文章最后一句话,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产生新人与创立新文艺的重要性。‎ D.第7、8、9三段文字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方法。‎ ‎【答案】B【解析】B项,理解错误,说法太绝对,“鸦片”有毒,这毋庸置疑,原文中有“看见鸦片……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可见片面说“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是错误的,由文意可知,“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既有用又有害的东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2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目的是引出“拿来主义”。‎ B.“抛给”与“抛来”有着本质的不同:“抛给”是没有目的的,不会有附加条件;而“抛来”是有目的的,定会有附加条件。‎ C. “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的原因,正是那些洋货“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 D.第1-7段着重揭露“送去”的本质和“送来”的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观点。‎ ‎【答案】B【解析】B项,理解错误,“抛来”是没有目的的,不会有附加条件;而“抛给”是有目的的,定会有附加条件。‎ ‎ ‎ 六、作文素材梳理 课文 内容素材 精警语录 ‎《窦娥冤》‎ 无论是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还是我们的“文革”时代,都用无数泣血的冤案,活生生地展示了法治缺失的事实。巴格达冤狱墙上政治犯们带血的留言,窦娥在法场上为控诉世道黑暗所发的“三桩誓愿”,张志新被割断的喉管丝丝冒出的血沫,残酷地证实了没有法治的社会是何等黑暗!‎ 话题专辑——法治 ‎1.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 ‎2.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商君书》‎ ‎3.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重的表现。——罗伯斯庇尔 ‎4.道德当身,不以物惑。——管仲 ‎5.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嵇康 ‎6.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章炳麟 ‎《雷雨》‎ 话题专辑——忍耐 ‎1.忍耐是一帖利于所有痛苦的膏药。——塞万提斯 ‎2.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终会结出甘甜而柔软的果实。——辛姆洛克 ‎3.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马南邨 ‎4.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5.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 生活中有爆发,也有忍耐。福楼拜说:“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雷雨》中的鲁侍萍三十年来忍辱负重,带着孩子四处谋生,生活痛苦不堪,但面对周朴园开出的支票,侍萍没有接受,而是满含悲愤地撕掉,活出了一个人的尊严;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懦弱与承认失败,而是为了生存和最终战胜对手;为李陵辩护而受到宫刑的司马迁,蒙受这样的奇耻大辱后还强忍着最终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生活中的忍耐多种多样,有的用于磨炼意志,有的用于消除误会,有的用于化解痛苦,有的用于抗争命运。忍耐不仅是一种机智,也是一种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它调动了生命最大的承受能力,像海洋一样可以负载万物,像高山一样可以屹立永久。有压力必有爆发,有忍耐必有反击;压力越大,忍耐越久,爆发越强。‎ ‎《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选择一直困扰着哈姆莱特,也时常摆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活着就要让生命释放出五光十色的绚丽,活着就要有意义。贝多芬在苦难中努力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著名的音乐家;著名微生物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从事写作,通过自己顽强的奋斗,成为了国人的骄傲。翻开长长的历史画卷,我们清楚地看到,陈胜的“鸿鹄之志”,燃起了大泽乡熊熊烈火;岳飞的“精忠报国”,震破了侵略者的贼胆;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用笔作刀,无情地刺向腐朽罪恶的封建社会,最终成为了令后人仰之弥高的“现代中国第一圣人”。所以说,真正的生命,它的意义在奋斗,在付出,在执着理想,知难而进。生命是短暂的,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珍惜,学会充分利用生命的价值,活得充实,活出自我。感受生命,珍爱生命,为生命而奋斗,让生命之花盛放出永不凋谢的花朵!‎ 话题专辑——生命 ‎1.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2.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伏契克 ‎3.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肖伯纳 ‎4.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5.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鲁迅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杭州拥有《望海潮》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般繁华美丽、大气磅礴的市区、钱塘潮涌和西湖美景;庐山既有诸如《望庐山瀑布》中云海胜境之下誉满天下的匡庐瀑布,又有绝美的日出晚霞,还有香醇的高山云雾茶;被誉为“北方明珠”的大连,有怪石林立的海岸奇观,数不清的城市广场,东北最HIGH的主题乐园。这些南北兼具特色的城市无不依山傍水、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汇聚着各种时尚与浪漫,释放着最闪耀的魅力。展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太平盛世安乐生活的美好。‎ ‎ ‎ 话题专辑——自然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 ‎2.大自然充满了一种使人心平气和的美与力。——列夫·托尔斯泰 ‎3.大自然蕴藏着尚未被我们利用的丰富的能量,没有比大自然和人们的意志与智慧所创造的现实更大更全的大学了。——高尔基 ‎4.最伟大的药方就是大自然。自然界里蕴藏着治疗一切疾病的秘诀。——欧文·斯通 ‎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 ‎《雨霖铃》‎ 离别,是诗词吟诵的永恒主题。古往今来,多少名句,因悲秋而吟,由离别而生。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殷勤惜别、低回留连;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慷慨悲歌、豪放健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用内心的悲伤书写着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一曲《雨霖铃》,绘尽秋之凄凉,凄婉至深,催人泪下。一曲《雨霖铃》,诉尽惜别之苦,情真意切,淋漓尽致。感动了多少人,占据了多少人的心扉。道尽了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那一腔离恨。‎ 话题专辑——离别 ‎1.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 ‎2.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 ‎3.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 ‎4.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北岛 ‎5.幸好,人生有离别。可以因缘离散,对处在苦难中的人,有时候正是生命的期待与盼望。——林清玄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樽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奋勇向前的心。‎ 话题专辑——乐观 ‎1.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雨果 ‎2.永远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拓展自己和身外的世界。——曾宪梓 ‎3.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爱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布雷默 ‎4.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华盛顿 ‎5.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是真正的乐观。——威尔科克斯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挫折是人生的常态,遭遇挫折不应一味放大痛苦让其充塞心灵,应学会调适心弦,坦然面对。晚年遭受贬谪的苏轼面对人生的挫折,平和地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洗炼了东坡的豪放词风。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已逝宗族,他的挫折足可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却突然身受重疾折磨的史蒂芬·霍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用平和的心境与理智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宇宙,与那“黑洞”“夸克”一同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可见遭遇挫折时以一颗平和的心正视以减轻痛苦,不但不会使人生阴晦,而更能在践志后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并为社会为历史作出自己的贡献。‎ 话题专辑——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莎士比亚 ‎2.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乃高雅之极致。——琼吉内特 ‎3.困难和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契诃夫 ‎4.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 ‎5.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卢梭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在鹧鸪山中,断鸿声里,你把流水叹尽,青山望断;在寂寞楼头,烟柳断肠处,你剑鸣镝中,四顾茫然;在斜阳危楼,日暮江天里,你把兴亡看尽,把栏杆拍遍,却无人会,登临意!为了抵抗侵略,你于疆场厮杀;为了收复失地,你在朝堂疾呼。在一段被失望充斥的历史中,你让一个民族看到了希望的星光。在风雨飘摇的南宋,你从不顺风而倒。迁,你兢兢业业;谪,你献计献策。历史尘封了一把利剑,却造就了一支神笔。你以血泪为墨,继续书写你的责任。民仇国恨炼诗魂,马蹄金戈壮词魄。‎ 话题专辑——责任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做的事有一种爱。——歌德 ‎3.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4.你对责任的态度,就是你生命的境遇。——梁启超 ‎5.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托尔斯泰 ‎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曹操作为诗人,是不服老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话题专辑——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奋斗)‎ ‎1.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罗贯中 ‎2.建功立业当盛日。——‎ 曹操的不服老,是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王勃是不服老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不服老,越是困难越要坚强,永远不放弃心中的理想。‎ 苏轼同样是不服老的,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叹道:“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他一方面盛赞周瑜的从容闲雅,指挥若定,功勋卓著,另一方面慨叹自己的美人迟暮,壮志未酬。苏轼的不服老,其实是心里难却建功立业之心。‎ 辛弃疾也不服老,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廉颇之典,一发感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明年纪虽大,但还不忘为国效力,恢复中原。‎ 中国知识分子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总有一种期待,这就是建功立业,实现兴国救民的抱负与理想。‎ 欧阳修 ‎3.生活就是一段坚持不懈的奋斗史。——柯罗连科 ‎4.人要想建功立业,就必须拥有牢固的事业根基,因为,这个世界是看实力说话的。——王瑞涛 ‎5.社会生活就好比是一条小船,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提前做好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李清照词两首》‎ 唯有她是真正氤氲在水墨之间的婉约女子,柔情似水,盈盈一掬。但是,她那看似浅浅的豪气也在柔弱中发酵壮大,令世人更增一分敬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雨,不肯过江东。”巾帼不让须眉,外表柔弱的她在精神上永远都是强者。她把个人的小悲情融入到国家的大悲情之中。她因此也更加动人。‎ 话题专辑——女性 ‎1.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 ‎2.古之女性,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3.一个能思想的女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4.艰苦奋斗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文人,总比生长在温暖逸乐的环境中的人,要坚强伟大。——郁达夫 ‎5.女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拿来主义》‎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稳固了传统文化的不朽根基。于丹的论语“心得”,将孔子的思想精华用美丽易碎的语言编织成现代人心灵的摇篮;易中天以幽默调侃的话语演绎了一部部超现代的《史记》《三国》。他们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贡献却是难以估量的。孔子不是于丹一个人的圣人,而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守望者;“三国”也不是易中天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传统文化的迷失与复活,将见证我们古老民族的崛起与复兴。一个民族的立足根本便是他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深深融于我们每个人血液中的精髓,是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盛世歌者萧条人,怅望千秋一掬泪”,让我们守望心灵的文化净土,驾起历史的罡风,仰天长啸,看巨龙腾飞!‎ 话题专辑——传统文化 ‎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2.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约翰·赫尔达 ‎3.文化有一个伟大的激情,追求和美与光明的激情。——马大·安诺德 ‎4.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品性的影响。除非文化能使品性变为高尚、有力。文化的作用在于裨益人生,它的目标不是美,而是善。——毛姆 ‎5.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毛泽东 ‎6.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我们只有把握了理智与情感的平衡点,才能既不荒唐,又不死板无味地生活。英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生命的天平秤上,一边没有‘理智’的秤盘平衡另一边‘情欲’的秤盘,那么我们身上下流的欲念就会把我们引导到荒唐透顶的结局。”莎士比亚的理智需要情感来调味。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说:“人类如要完全信任理智,则人生趣味剥削无余……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朱光潜的情感也应由理智制约。像莫言那样能够把握二者之间微妙的关系,既能剑指现实的黑暗,又能寄托奇妙的愿望,这样大概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平凡的能力。‎ 话题专辑——理智与情感 ‎1.人的情感,人的理智,这两重灵性的发达与天赋,不一定是平均的。有些人,是理智胜于情感,有些人是情感溢于理智。——郁达夫 ‎2.逻辑只是理智,感情往往是良心;前者是从人类本身来的,后者是从天上来的。——雨果 ‎3.感情的长处在于会使我们迷失方向,而科学的长处就在于它是不动感情的。——王尔德 ‎4.良心是灵魂之声,感情是肉体之声。——卢棱 ‎5.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狄德罗 ‎6.能进行客观思考的能力就是理智,以理智为基础的感情是谦恭。我们只有摆脱了童年时代妄图得到全知全能的幻想,才能有客观性和运用自己的理智。——弗洛姆 ‎《短文三篇》‎ 人是会思考之芦苇,因其草木,所以孱弱,而唯有思考,令其强大。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思考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曾说:“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思考是人类从必然王国通向自由王国的绝对桥梁——因为,人类一切伟大的创造和毁灭都源于思考:牛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个落地的苹果,结果300年后把人类送上了月球和太空;希特勒久久注目那张欧洲新秩序版图,结果导致了影响整个20世纪的战争和灾难;而长征途中遵义城下的伟大思考,直接挽救的是占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一个民族!我们必须要学会独立思考,常常思考,才能让自己在有限的人生里实现自我的增值与超越,更加清楚地接近宇宙的本质,更加自如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话题专辑——思考 ‎1.学而不思则罔。——孔子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3.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4.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 ‎5.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斯宾诺莎 ‎6.人最重要的是发现自我。因此,你必须常常孤独和沉默地思索。——南森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话题专辑——位卑未敢忘忧国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5.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 蔺相如虽只是宦者令缪贤的舍人,一个普通门客,但当国家有难,需要他效力的时候,他义无反顾,慷慨陈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绝不推脱。后来,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他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朱自清,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却始终高昂着头,挺直脊梁,宁肯饿死,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以自己的博大胸怀和崇高气节,书写了一首“清芬正气”的颂歌。八年抗战,多少壮士在枪林弹雨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多少战士面对敌人的残忍视死如归。他们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祖国捐躯,为民族殉节,他们以鲜血染红了中华大地,以铮铮铁骨托起了新中国的太阳!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虽身不居高位,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和聪明才智推进着祖国的现代化进程。千百年来,人民的忠诚演化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激励着亿万华夏子孙,以艰苦卓绝的辛勤劳动和忠贞不渝的献身热情,为民族的生存、发展、振兴,前仆后继、奋斗不息。‎ 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 ‎ ‎ ‎ ‎ ‎ ‎ ‎ ‎ ‎ ‎《苏武传》‎ 苏武被困匈奴十多载,身处苦寒之地,渴饮雪,饥吞毡,匈奴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宁死不屈地坚守着民族的气节;“忠而见疑,信而被谤”的三闾大夫屈原,怀石自沉,九死不悔,这是一名士大夫对报国之志的坚守;在病榻上辗转的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坚守了华夏民族的骨气和尊严;鲁迅以如椽大笔,横扫一切反动势力,这是一位文化旗手对救国救民之志的坚守。时间没有磨灭他们的气节,孤独没有打败他们的信念。他们用几千个日日夜夜铸造了一段段不朽,他们用心中对信念的坚守激励了无数后人。‎ 话题专辑——坚守信念 ‎1.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 ‎2.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温塞特 ‎3.伟大的作品不只是靠力量完成,更是靠坚定不移的信念。——塞缪尔·约翰逊 ‎4.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标志。——茨威格 ‎5.一个人如果有一个顽强的信念,只要坚守着这个信念,不管做什么事一定会成功的!——余秋雨 ‎《张衡传》‎ 话题专辑——专才与通才 ‎1.学莫大于博,行莫于约。——马总 ‎2.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程颢 ‎3.博取广收,取精用弘。——郑振铎 ‎4.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 胡适曾经说过:“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博大的方面,是它的旁证博览;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东汉张衡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通才”,他研究过地理学,计算过圆周率,是写赋名手,是有影响的画家,也是施政有方的政治家。但他更是一个“术业有专攻”的伟大的科学家。他制造的浑天仪,打破了传统天体说;他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钱学森是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可以说是非常专门的科学专家,但他文理兼通,更喜欢音乐,能弹奏钢琴,可称得上是科学艺术双擅。乔布斯“专”在于科技,“通”在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也就这样,使他创先的产品适合人们的选择和要求,以至于“i”系列全球火热。通是专的基础,专是通的升华,只有在博学的基础上,才能成为拔尖的专才,好比只有在宽广、厚实的地基上,才可能建筑起高楼大厦。“专才”与“通才”结合,更能创造出奇迹。‎ 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他独尊。——胡适 ‎5.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于约。——梁启超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