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三团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三团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2014年01月0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A. 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B. 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C. 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 D. 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B. “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 只有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才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D. 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 B. 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C. 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D. 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只要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说法绝对化。“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错误,由原文“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可知,是“几乎”,而不是“任何”。B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 C项,条件关系不成立。由原文“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可知,“只有……才”句子关系不成立,文章中没有条件关系。C 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D项,“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错误,由原文“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可知,不是“都”能更早地,而是有先后。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路向暖 于艳丽 父亲坐在轮椅上:他垂着头,看不到脸,花白稀疏的头发掩盖不住头皮,一道勒痕从他低垂的后颈处显露出来,红紫色的於血让人触目惊心。 她“啊”地一声站起来,埋头工作的同事抬起头莫名其妙地望了一眼,复又低下头去了。每个人都有忙不完的事,谁有工夫关心她的情绪呢? 此刻正是中午,一天中最暖的时候,明媚的阳光从窗户外铺展到室内,她用手摸索了一下脸,恍惚中做了一个梦!她觉得有必要请假回老家一趟,这个打算已经有了好久了。从去年的秋天开始,她知道父亲的中风更严重了之后,就打算回去。可是,工作实在是太忙了,一个任务套着一个任务,她没有办法停下来。 无论如何必须回去一趟了。这几天,网络里、电视上,轮番轰炸似地播报一个关于保姆弑杀老年雇主的新闻,这让她时不时地做噩梦。 伺候父亲的保姆是自己在中介找到的,五十岁左右,圆脸,有一双与年纪不大相符的清澈的眼睛。她就是看中了她那一双带着笑意的眼睛,凭她在社会上多年历练的经验,那笑不是逢迎的、卑微的,而是从心底里生长出来的善良结成的笑。把一个失语的瘫痪在床的老人交给有着这样善意笑容的人,她觉得自己是能够放心的。可现在,她对自己的判断有了怀疑。电视上那个老女人看起来多憨厚,多无辜,如果不是证据确凿,她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那样的一个人竟然会像掐死一只蚊子一样害人! 终于还是请了假,头也不回地挤进了火车站。她坐在候车室,心神不宁地盯着候车大厅门口那个圆形挂钟上的时针和分针等车。母亲去世后,父亲得了脑中风,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言语,自己又没有能力将他带在身边,只好在老家雇了一个保姆,伺候他的饮食起居。最近两年,新换了工作,压力大,而她似乎也有意识地逃避着那个有亲人却没有温暖的家,直到最近看到那则保姆出事的新闻,她才慌乱起来。她想,应该回去看看了,如果父亲出事了,那冥冥中她也成了杀人者的同谋。 回乡的路曲折漫长,火车爬过一座山又一座山,越过一道河又一道河,可终点似乎遥遥无期,对面一个回乡的小孩问:妈妈,火车爬得这么慢,为什么不站起来跑呢?她在众人的惊叹中,哑然失笑。小时候,她也问过父母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得不到想要的答案,但是父母亲无一例外地慈祥地笑她,抚摸她的头,甚至给她一个奖赏性的拥抱,让她觉得问一些没头没脑的问题虽然没有答案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下了车,神思还在恍惚。有两年多没回来,站前的大楼在新广告牌衬托下,似乎更显破旧,一辆黄色的出租车恰当地停在她的身边。司机师傅按响喇叭,这让她竟然有了手足无措的感觉,就像偶遇一个曾经十分熟悉却又被自己疏远的朋友。车上,她试探性地提起保姆杀人的案子,司机师傅打着哈哈说,现在这世道,什么稀奇事都有。前段日子,这里一个老人死在家里,十几天才被发现,等打开家门,发现人已经臭了。她的胃抽搐了一下,嘴里涌出一股酸水,想吐,却又忍住了。她用一只手扶着头,转脸看向窗外,马路边的老柳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没了,路边被水泥和花砖铺出了停车场,她想起那几棵老柳树,想起曾经在春天的时候,它们早早地把春天的消息捎给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人们! 她拖着行李,走进小区,心脏跟着行李箱的碌碌声,快节奏地跳着。一个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迎面走了过去,一只毛毛狗跟在母女俩的身后摇晃着尾巴。 隔着几十米远,她看到了那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一个圆脸的老妇人在和旁边的人攀谈,老人坐在轮椅上,春天的阳光照着他黢黑又有几分红润的脸,他正看着前方,想必从视线里发现了令他惊喜的事物。他的眼神瞬间明亮了起来,嘴角有一丝微笑慢慢地鲜活,慢慢地鲜活,最后连她都觉得那微笑已经如这三春暖阳一样铺展开,让她的世界也跟着温暖鲜活了起来。 (选自《羊城晚报》2016年4月10日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梦境是对现实的曲折反映。小说开篇对女主人公的一段梦境描写,用意在于表现女主人公听到保姆弑杀老年雇主的新闻后加剧了对父亲安危的牵挂。 B. 女主人公午睡做噩梦,惊心处“啊”的一声站起来,同事望了一眼又埋头工作,可见她所在的城市人情冷漠。 C. 小说中关于保姆的外貌描写,暗示这位保姆真诚、善良,表明女主人公的选择是正确的,也为后文老人被照顾安好做了铺垫。 D. 女主人公没有回乡看望父亲,更多的是因为她在母亲去世、父亲中风失语瘫痪在床后,有意识地逃避那个地方。 5.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对待生病的父亲,她在情感上出现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中间为什么要写在回乡的火车上女主人公看到一个小孩向妈妈提问题这个情节?请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第一问:女主人公是一个有贵任感、孝顺、有进取心、善于识人的城市青年女性。第二问:情感变化:①一开始由于工作压力面对脑中风的父亲,在情感上刻意疏远;②在听到保姆弑杀雇主的新闻后,对父亲的安危感到忧心忡忡;③在火车上看到小孩向母亲提问的场景后激发起内心对父亲的依恋,产生了愧疚之情;④在听到的士司机的话后加深了父亲的关切。 6. ①内容上,这一情节使她联想起小时候自己问父母稚气问题,父母无一例外慈祥地笑她,奖赏性地拥抱她,给她带来了幸福感,表现她的内心有了触动,重新感受到父母对她的深爱;②手法上,间接体现了父母对她深沉的爱,与上文写她在母亲去世父亲中风后,有意识地逃避那个有亲人却没有温暖的家的行为形成对比,体现她的愧疚之情;③结构上,与上文写她请假迫不及待地回家相呼应,体现了她对父母的依恋和牵挂。(或:与下文写她听到的士大哥的话后忧虑更深做了铺垫,向读者交代了她牵挂父亲安危的原因)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尖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项“长期以来”错,女主人公是在听到保姆弑杀老年雇主的新闻后才加剧了对父亲安危的牵挂。B项“她所在的城市人情冷漠”错,小说只体现了女主人公单位工作的繁忙。D项,女主人公没有回乡看望父亲,更多的是因为她在母亲去世、父亲中风失语瘫痪在床后,有意识地逃避那个有亲人却没有温暖的家。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是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能力。从文中“从去年的秋天开始,她知道父亲的中风更严重了之后,就打算回去。可是,工作实在是太忙了,一个任务套着一个任务,她没有办法停下来”看出文中她具有责任感;“这几天,网络里、电视上,轮番轰炸似地播报一个关于保姆弑杀老年雇主的新闻,这让她时不时地做噩梦”说明她孝顺;“她就是看中了她那一双带着笑意的眼睛,凭她在社会上多年历练的经验,那笑不是逢迎的、卑微的,而是从心底里生长出来的善良结成的笑。把一个失语的瘫痪在床的老人交给有着这样善意笑容的人,她觉得自己是能够放心的”“她看到了那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一个圆脸的老妇人在和旁边的人攀谈,老人坐在轮椅上,春天的阳光照着他黧黑又有几分红润的脸”说明她善于识人;“从去年的秋天开始,她知道父亲的中风更严重了之后,就打算回去。可是,工作实在是太忙了,一个任务套着一个任务,她没有办法停下来”说明她有进取心。第二问:对待生病的父亲,她在情感上出现了哪些变化。回答时抓住“疏远”、“回避” “愧疚”、“悔恨” “担心”“忧虑”来回答。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小说中间为什么要写在回乡的火车上女主人公看到一个小孩向妈妈提问题这个情节?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学生把握文中情节作用能力。解答此类题,根据情节所写的具体内容,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考虑其作用。比如本文写在回乡的火车上女主人公看到一个小孩向妈妈提问题这个情节,使她联想起小时候自己问父母稚气问题,父母无一例外慈祥地笑她,奖赏性地拥抱她,给她带来了幸福感,表现她的内心有了触动,重新感受到父母对她的深爱; 与上文写她在母亲去世父亲中风后,有意识地逃避那个有亲人却没有温暖的家的行为形成对比,体现她的愧疚之情;同时还与上文写她请假迫不及待地回家相呼应,体现了她对父母的依恋和牵挂。(或:与下文写她听到的士大哥的话后忧虑更深做了铺垫,向读者交代了她牵挂父亲安危的原因)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 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 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E.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9. 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答案】7. A 8. AD 9. 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篡改文意,“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错误,由原文“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可知,原文是说“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而不是“这些企业”。A错误。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A项,正确。 B项,“不在技术上”错误,由原文“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可知,是“应该说不完全”,而不是“不在”。B错误。 C项,曲解文意。“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错误,由原文“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可知,文章并没有说“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只是“考验着中国制造”,“考验”并不代表着达不到。C错误。 D项,正确。 E项,说法过于绝对。“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错误,“只要……就”说法绝对。E错误。 故选A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可知,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是技术上有差距;由原文“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可知,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是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由原文“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可知,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是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由原文“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可知,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是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0.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荆轲顾笑武阳 顾:照顾。 B. 诸郎中执兵 兵:兵器 C. 秦王还柱而走 走:逃跑。 D. 轲自知事不就 就:完成 11. 下列对原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在古时指书写礼单和泛指修好通聘问的书札礼单和礼品. B. 乃朝服,设九宾 :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C. 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D. 必得契以报太子也:太子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长子继承制,女性没有继承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节选部分叙述了荆轲借献图之机行刺秦王、失利被杀的过程。 B. 文中塑造了一个沉着冷静、勇敢无畏、舍生忘死的荆轲形象。 C. 侍医夏无且想用自己随身的药囊捉住荆轲,解救秦王。 D. 文中描写了秦王遇刺时惊惶失措、事后惊魂未定的情状。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2)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以厚礼赠送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得分点币:礼品,遗:赠送) (2)用匣子装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将它送出去,派遣使者把这些告诉大王。(得分点:函:用盒子装、闻:使、、、闻)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 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 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顾”,结合前后内容“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前为谢”等分析可知,应该译为回头看。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D项,“长子继承制”错误,应该是嫡长子继承制。继承人的原则是:“立嫡立长”,也就是说,继承顺序是以嫡子优先、年长优先。嫡子(正妻所生之子)中,最年长者为第一继承人,如没有嫡子,则由庶子(非嫡所生之子)中年长者为继承人。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C项,“提”解释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分析可知,应该是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赶忙用他捧着的药袋朝荆轲掷去,“提”应该译为掷、砸等。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如本题,需要注意“提”的意思,联系上文内容“无以”分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固定人名字保留,“币”译为礼品,“遗”译为赠送。(2)“函”译为用盒子装,“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句),第一个“使”译为派遣,“闻”译为使……知道(使动用法)。 参考译文: 到了秦国以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重重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好话道:“燕王实在害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动军队来抵抗大王,愿意让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和其他诸侯并列,像秦国的郡县一样交纳贡品和赋税,守住祖先留下的国士。燕王惶恐畏惧,不敢亲自前来陈说,谨斩下樊於期的头,并献出燕国督亢的地图,装在匣子里封好,燕王在朝廷上举行过大礼,派使臣前来向大王禀告。一切听从大王的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这番话,非常高兴,便穿上上朝的礼服,设置九宾大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两个人按次序进人。走到台阶前,秦武阳脸色突然变了,害怕起来,秦国的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冲武阳笑,上前替(他)谢罪说:“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宽恕,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把秦武阳拿的地图送上来。” 荆轲把地图取来献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了。(荆轲)乘势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用右手拿起匕首向秦王刺去。还没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大惊,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秦王拔剑,剑太长,只抓住剑鞘。一时惊慌得厉害,剑又插得紧,因此未能马上拔出来。 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大臣们惊慌发呆,事情发生得突然,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按照秦国的法律制度,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不能携带任何武器;许多侍卫虽然手持兵器,但都守候在大殿之下,没有大王的命令他们是不能上殿的。秦王正在危急之中,来不及召唤殿下的侍卫,因此荆轲能追逐秦王,大臣们仓猝间又惊慌又着急,没有武器来攻击荆轲,便用空手共同和荆轲搏斗。 正在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赶忙用他捧着的药袋朝荆轲掷去。秦王正绕着柱子跑,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左右的人喊道:“大王把剑推到背后拔!大王把剑推到背后拔!” 于是(秦王)拔出剑迎战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于是举起手中的匕首向秦王掷去,没有击中,中在柱子上了。秦王又砍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荆轲自己知道任务无法完成了,便靠在柱子上笑,(他)两腿张开坐着傲视着对方骂道:“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要活捉你,强迫你订立一个条约来报答燕国的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了荆轲。秦王(吓得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误落尘网中”一句,道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恶的心情,用激情之语排斥官场,表明诗人无奈归隐的悲愤与乐观放答的心境. B. 诗的九至十六句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远近错落、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的田园风光图. C. “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 诗人以常见普通农村生活入诗,和他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交融,构成一个完美诗境,使普通景物具有美感. E. 诗中用白描的手法,简练的勾画事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15. “尘网、樊笼” 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AC 15. “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厌弃。“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 A 项,“用激情之语排斥官场”错误,诗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并非“激情之语”,而是很含蓄、委婉。A错误。 C项,“‘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错误,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所以“暧暧”是修饰村落模糊不清的,而“依依”是修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两词互换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所以不能互换。C错误。 故选A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写出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所以“尘网”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樊笼”,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被束缚的鸟。池鱼:水池里养的鱼。故渊:指鱼儿原先生活的水潭。这两句是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山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这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比喻女主人公年轻时的花容月貌和被抛弃后的体弱色减。 (2)《离骚》中,表明屈原不在意他人不理解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苏轼面对月下美景,心情舒畅,于是与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并因此有了如同乘风飞行、羽化升仙感受。 【答案】 (1). 其叶沃若 (2). 其黄而陨 (3). 不吾知其亦已兮 (4). 纵一苇之所如 (5). 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陨”“苇”“凌”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王锋火海救人,到最美教师支月英扎根乡村36年,再到好医生梁益建帮助困难病人,各行各业从善如流的故事无一不深深感动着国人。 B. 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该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C. 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D. 整顿文风的一个要求是要用平易近人的文字传播真理。语言晦涩难懂,空话套话连篇,形式单一僵硬,是宣传思想工作之大忌,是没有效果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从善如流: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句中用为“做善事”,错误;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不必要的事发生。这个句子中“问题出现之时”与未雨绸缪意思不一致。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句中误以为看见高山而觉得自己很渺小。 18.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 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B. “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C.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 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否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结构混乱,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人们”,最后一个分句出现了“被”字,反客为主,主语被偷换成了“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 去掉“被”,应是“人们对训练忽视”;B项,“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并列不当;C项,表意不明,“性格开朗外向……”到底是生活中的他还是银幕上的他,不明确。所以选D。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选择类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四种为结构类语病,后两种为语意类语病。考生平时要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学会从主干方面梳理句子,然后再在枝叶上做文章,由面到点,逐步筛选语病。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答案】A 【解析】 这是一道关于语言得体的试题。“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 具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做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B项,“献丑”是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于“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这个语境。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 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A项“舍弟”,用于自己的弟弟,使用正确。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① 。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莱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② ,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幕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采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③ ,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答案】 (1). “蒸”这种烹调方法更值得推崇 (2). 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 (3). 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连贯即句与句的组合衔接恰当,要兼顾话题,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解答此题,通读全语段,掌握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思考,第一空格处,前半部分讲到“烹调方法多种多样”由“但-”进入语意转折,而空格后则讲到“蒸”这一方法,可判断,空格处要体现“蒸”这一中心意;第二空格后有“无幕不蒸”一词,再读后一句,可判断,空格处是一过渡语,语意要体现后者的意思; 第三空格处,前为一完整句,可结合后面的意思辨析,由”比如“后的意思来辨析,三个例子都是讲得”以大变小“,可依此组织语言。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先认真阅读语段,了解大意,然后再理解上下句的意思,最后要使语段的意思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注意字数限制。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保健品或许可以补充体力不足,抵抗疲劳,但也能破坏人体调节能力。有人天天补钙,突然不吃钙片就抽筋。这是因为身体产生了对外来钙质的依赖,钙调节失衡。可见,饮食保健品定会惯坏人的身体。另外,体弱不等于有病,保健品不能治病,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只能使身体更弱。实际上,只要调节能力正常,即使体能、力量、柔韧性以及耐力差一点,人也一定不会得病。 ①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惯坏人的身体。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使身体更弱 (2). ②调节能力正常并不一定保证身体不得病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特别注意文段中表述过于绝对化的句子,如“饮食保健品定会惯坏人的身体”,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惯坏人的身体;如“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只能使身体更弱”,“……只能……”过于绝对,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使身体更弱。“只要调节能力正常,即使体能、力量、柔韧性以及耐力差一点,人也一定不会得病”,“……一定不会……”表述过于绝对,调节能力正常并不一定保证身体不得病。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新网邯郸11月10日电(肖光明 李晓伟)学生每天上课前要向老师鞠躬行礼,弯腰90度,停10秒以上,老师回礼弯腰不得小于45度;每周家庭作业,学生必须向父母长辈鞠躬说声“您辛苦了”,为老人洗脚一次不得少于3分钟……近日,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尚书中学因为这项特殊的礼仪校规“火”了。 有的网友支持,说是在发扬尊师孝亲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在搞形式主义,更有人表示对学生来说考好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对此,你怎么看,试结合材料和自己的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倡导孝德,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倡导孝德,关键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这就需要老师的教诲和家长的率先垂范。须知,倡导和践行孝德,重要的就是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和他人,就是感恩祖国。须知,孝德于人,不仅是付出,更是收获。恪守孝亲敬老时得到真诚赞美,帮助别人后收获的由衷致谢……其所收获的那些心理的满足、个人的实现,那些被需要、被重视的感受,都是幸福感的源泉。“德福一致”的溢出效应,弥足珍贵。 一是举办关于宣扬孝道的展览和演出的形式,是弘扬中国民族优秀传统孝文化的亮点,喜闻乐见,易记易传颂,让视觉和听觉得到享受。“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宋·欧阳修)。耳熟能详,对理解和传播孝道大有好处。 二是倡导孝德,要找到了体现“育人为本”的契入点。孝道的几句名言是:“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百行孝为首”。就是说,世上的善、德、行的根儿就是孝。以孝为契入点从“跟儿上”育人,对于孩子做善事好事、道德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效用事半功倍。 三是“德育为先”从娃娃抓起。人无德不立。如今培养人和用人重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学前期和上小学的孩子,是道德培养和良好习惯养成的黄金期,从这个时候先抓和抓好孝德,将会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四是找到开发德育的富矿资源。在学生的德、智、体、美中,德是统领的因素,他是孩子的方向标、动力源和支撑柱。而孝德是各种道德的根和总部。由此生发开来,会发掘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道德资源。 五是倡导孝德,也就等于在为道德給力和撑腰。对违背道德的言行的挞伐或是惩恶,固然是给力道德并为之撑腰的一种方式,而通过宣扬孝道的“扬善”,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样也是在给道德撑腰,给力道德建设,也是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讲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尚书中学的特殊的礼仪校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观点认为是在发扬尊师孝亲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在搞形式主义,更有人表示对学生来说考好成绩才是最重要的。结合材料分析,明确自己的观点,结合观点立意。可以赞同这一特殊的礼仪校规。立人先立德,要培养孩子高尚的品格;学校推行礼仪校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校通过校规的方式,在学生中培养礼仪的观念;学校通过抓德育进而抓学习,只有激发出学生爱国的热情、报效祖国、回报父母的理想,自然而然也就有动力学习;要想孩子成才,要让他先学会做人, 现在家长不应该只是看孩子成绩,更应该希望孩子能够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等。可以持中立的观点。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感恩提示,但更要内化于心,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值青春期,还不能充分地理解和体会父母和老师的慈爱和不易,因此确实需要各种形式的感恩提醒和提示。但礼仪更多地是涉及个人的事,具体采取哪种形式可以不做硬性规定,学校要做的应该是将礼的观念和意识内化于学生心中;认为作为尚书中学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只要当事的老师、学生及家长认为礼仪校规好,那它就是一种很好的校园文化和教育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将这种形式推广,不同的学校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也可以持反对观点,所有学生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特点,遏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每天都要想着完成这些任务,加重学生的负担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注意立意的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这四种角度显然有优劣之分。我们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着力引导学生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