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玉,石之美者。玉是大自然的精华,蕴含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山川之秀美。名著《红楼梦》与中华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开篇即以通灵宝玉为引,之后又贯穿故事始终,故事主要人物也以玉为名。玉文化渗透在《红楼梦》的字里行间,集中表现了玉的审美价值、审美标准、文化价值等。‎ ‎②《红楼梦》里满是玉饰品。贾府中生活用的玉器皿有琥珀杯、玛瑙碗、玉杯、缠丝白玛瑙碟子和翡翠盆等。曹雪芹《自题画石诗》道:“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结合书中的意蕴,可以看出,曹雪芹更侧重于对玉天生丽质的认同和欣赏,而反对刻意雕琢和纹饰。他所赞赏的是那种“挺自有之天资,抱未来之纯素,不假修饰,自成奇珍”的璞玉。‎ ‎③《红楼梦》中大量运用以玉组成的词语来描写和比喻各种美好的事物,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颂扬了玉的高洁、质朴、风骨与精神,充分展示了玉的各种美德。如宝玉的“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悉多焉得玉无痕”等。‎ ‎④《红楼梦》本名《石头记》,顾名思义,是譬石头所记之事。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是以家门口的一块大元宝巨石生发想象,塑造出贾宝玉这一人物。一块美玉贯穿全书,从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到第一百二十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展示了经石——玉——人(玉)——‎ - 20 -‎ 石的全部发展过程。一块顽石,吸纳了天地之精、日月之华而成为一块美玉,并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簇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走了一遭,以玉为主线,演绎尽了人间荣辱兴衰、悲欢离合。最终,贾宝玉了却尘缘,出家为僧,跟一僧一道出走,而通灵宝玉在游历完人间之后,回到青埂峰变回了女娲补天遗留的那块大石头。‎ ‎⑤曹雪芹借玉石来塑造了宝玉和众多冰清玉洁的女儿形象。《红楼梦》里与玉有关的人名有贾宝玉、林黛玉、妙玉、蒋玉菡、甄宝玉、林红玉、玉钏、玉柱儿、玉官等。宝玉曾经自号“绛洞花主”,宝玉是花主,其余的女子都是花。两位女主角,宝钗黛玉,各占了他名字一半。一个拥有宝玉“木石前盟”的爱情,一个占了“金玉良缘”的婚姻。两人才情不分伯仲,丽质天生。一有咏絮之才,一有停机之德,一个似娇花照水弱柳扶风,一个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而曹雪芹把“玉”字给了“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的林妹妹,可见对黛玉的钟爱。唯有“玉”字,方能喻其至真至诚、至纯至洁、至贞至痴。唯有“玉”者,才能彰显宝玉黛玉二人的灵魂契合,思想对等,矢志不渝。‎ ‎(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红楼有梦玉为伴》‎ ‎2019年1月25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红楼梦》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其中主要人物的名字,都与中华玉文化有关。‎ B.曹雪芹虽然倾心于玉,但他不是对任何品性的玉都喜爱,而只是注重那种天生丽质的璞玉。‎ C.曹雪芹之所以给小说命名为《石头记》,就是因为他有感于家门口的一块巨石而生的想象。‎ D.虽有“金玉良缘”,但作者却更倾向于“木石前盟”,因唯有“玉”才可喻至真至诚的爱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说《红楼梦》体现了玉的各种价值,然后从多角度论证。‎ B.文章第二段引用《自题画石诗》是为了证明《红楼梦》中很多器物都和“玉”有关这一观点。‎ C.文章第三段先总的概括了《红楼梦》中写玉的手法,然后又采用例证法进行了论述证明。‎ D.文章第四、五两段是并列关系,它们分别叙写了“玉”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上的主要体现。‎ - 20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蕴含中华玉文化,那么《红楼梦》就一定不会成为经典。‎ B.《红楼梦》中器物、主要人物名字都和玉有关,这也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都非常钟爱玉。‎ C.《红楼梦》以“石”开始,又由“玉”收束的全部发展过程,显现了曹雪芹独特的匠心。‎ D.《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通过本文作者的分析,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得些许玉的知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好望角 连俊超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 - 20 -‎ 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的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茂密的芦苇、飞翔的水鸟、清澈的河水、明净的天空、灿烂的夕阳为老人的故事提供了环境和背景。‎ B.起初“河上无风”“芦苇挺立”,后来起风了,“芦苇沙沙地响”,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故事的发展。‎ - 20 -‎ C.谈到儿子,“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折射出人物内心的平静。‎ D.老人矫健、硬朗的身手,诉说自己坎坷经历时的平静,夕阳下的人物特写,无不显示他的坚毅、质朴。‎ ‎5.去看“好望角”,是老船夫一生的追求。请概括他人生各阶段有关这一追求的具体内容。(6分)‎ ‎6.你认为这篇小说表现了怎样的主题?(6分)‎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今日上午,联合国驻华系统与北京市环保局、通州区政府联合在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举办了主题为“人与自然,相联相生”的世界环境日庆祝活动。‎ ‎1972年,联合国将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要求联合国系统和世界各国政府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各种宣传、纪念活动,以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1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人与自然,相联相生”,旨在呼吁和鼓励大家走进自然,欣赏它的美丽并了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而以行动保护自然。‎ ‎(摘编自2017.06.05人民网《人与自然,相联相生 ‎201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材料二 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十三五”期间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重点任务 - 20 -‎ ‎(摘编自2017.01.13《人民日报》文章《我国出台 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材料四 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2017年环境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先后修订了《环境保护法》,出台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系统的环保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连续开展环保法实施年活动,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取得了积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但从整体上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地方仍然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质量与民众期盼差距较大。‎ 这位负责人说,改善环境质量,补齐生态环保短板,必须坚持“‎ - 20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7年中国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联合国环境署在确定6月5日为环境日主题之后,要求联合国系统和世界各国政府开展各种宣传、纪念活动。‎ B.材料显示,我国要在十三年内,改善恢复农业生态功能,其中包括天然草原的改良和人工种草面积要达到的目标。‎ C.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整体上仍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 D.只有改善环境质量,补齐生态环保短板,才能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9.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认识上,我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7分)‎ - 20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 20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5分)‎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 ‎[注] 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 - 20 -‎ 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云“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15.唐代诗人崔涂在《春夕》中写道“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贾谊在《过秦论》中曾指出秦始皇北筑长城、击退匈奴,发挥了重要的威慑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搭讪(shàn) 惫懒(bèi)‎ ‎ 犄角(jī) 玷污(zhān)‎ B.榫头(shǔn) 剽悍(piāo)‎ ‎ 筵席(yán) 钟馗(kuí)‎ C.翠幄(wò) 两靥(yàn)‎ ‎ 朱拓(tà) 正月(zhēnɡ)‎ - 20 -‎ D.瘦削(xuē) 宸翰(chén)‎ ‎ 门槛(kǎn) 龌龊(wò)‎ ‎18.下列对通假字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1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都有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⑤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⑧外连衡而斗诸侯 ‎⑨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⑩不耻相师 A.①⑥⑧/②③⑤/④⑦/⑨/⑩‎ B.①⑩/②③⑤/④⑦/⑥⑧⑨‎ C.①②③⑤/④⑦/⑥⑧/⑨/⑩‎ D.①②⑤/③④⑦/⑥⑧⑨/⑩‎ ‎2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20 -‎ A.韩愈是提倡从师学习的始作俑者,他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 B.你们俩考试一个偷看别人答案,一个携带小抄,都是作弊,何必五十步笑百步?‎ C.汽车的安全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可同年而语,那些在科幻影片中出现的镜头一一得到实现。‎ D.近日,上海铁路运输法院成功执结一起棘手案件,通过执行法官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为农民工讨回40万元欠款。‎ ‎2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对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垃圾围城的现象日益普遍,生活垃圾难以得到合理利用,缘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垃圾资源化要从垃圾分类做起。广大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是因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居民真正把垃圾分类做好,就可以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①生活水平提高并非垃圾难以合理利用的原因。‎ ‎②                            ③                                                                      。‎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糖果。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小男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 这则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 20 -‎ 答案 ‎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于文无据,原文中是“以家门口的一块大元宝巨石生发想象,塑造出贾宝玉这一人物”与书名《石头记》无关。‎ ‎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B项,“文章第二段引用《自题画石诗》是为了证明《红楼梦》中很多器物都和‘玉’有关这一观点”错误,这一引用是为了证明曹雪芹对玉“天生丽质”的自然之美的认同与欣赏,对刻意雕琢的反对。‎ ‎3.答案 D - 20 -‎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那么《红楼梦》就一定不会成为经典”表述过于绝对,由原文可以推知作者对“玉”文化的青睐,但不能推出“玉”是决定此书成为经典的决定性因素;B项,“这也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都非常钟爱玉”以偏概全,不能说“都非常钟爱玉”,《红楼梦》主要描写的是封建贵族家庭的生活,不能代表当时所有人的喜好和品位;C项,“又由‘玉’收束”表述错误,小说的结尾是由“石”收束,原文有“展示了经石——玉——人(玉)——石的全部发展过程”。‎ ‎4.答案 C 解析 “折射出人物内心的平静”错。谈到儿子,老人骄傲的背后是深深的痛,内心深处的疼痛化成外在的“微微颤动”“深深吸”和“缓缓呼”,这都是内心极度痛苦的一种掩饰行为,表面的平静折射的是人物内心的不平静。‎ ‎5.答案 ①小时候初识“好望角”,想去看看,但战争使他梦想破灭;②努力学习,希望出国,但政治运动使他梦想破灭;③儿子在非洲工作,想接他出去,但儿子被绑使他梦想破灭;④最后他发现家门口的河岸就是“好望角”。(两点3分,三点4分,四点6分。意思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情节概括的能力。通读小说,老人的人生故事阶段分为“小时候”“解放后”“儿子在非洲时”和“妻死后”四个阶段,从中梳理出关于他去看“好望角”的追求的内容,并加以提炼概括。‎ ‎6.答案 ①歌颂老船夫身上彰显出的刚毅、坚韧的人格美。②当理想追求无法实现时,要以豁达与超然的心境走出困境。③幸福就在身边,要正视现实,珍惜当前。(每点3分,答出两点得6分)‎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准确把握作品所表达的主题。从塑造的人物形象出发,可以发现作者对老人持以肯定的态度,即肯定其刚毅、韧性的品格;从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的关系出发,可以发现作者对老人“豁达”“珍惜当下”的人生态度的肯定。‎ ‎ ‎ ‎7.答案 B 解析 B项,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旨在呼吁和鼓励大家走进自然,欣赏它的美丽并了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而以行动保护自然”,主题宗旨应为走进自然,了解价值,重在落实。‎ ‎8.答案 C - 20 -‎ 解析 A项,“要求联合国系统和世界各国政府开展各种宣传、纪念活动”不确切,应在“开展”前面加“在每年的这一天”;“联合国环境署”也不对,应为“联合国”。B项,“十三年内”错,应该是“五年内”或“‘十三五’期间”。D项,“只有……才……”所带的条件与结果颠倒,“改善环境质量,补齐生态环保短板”与“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应调换位置。‎ ‎9.答案 ①最初只重视发展经济,过度开发索取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②当经济发展和环境恶化的矛盾逐渐凸显,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是发展的根本,应该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时抓起来。③现在意识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环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二者是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每点2分,如果语言通顺流畅,加一分。本题共7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筛选和概括的能力。作答时要先从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本题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二中:“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揺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这里“绿水青山”指环境,“金山银山”指经济。作答时根据筛选好的信息进行整合,分点概括即可。‎ ‎10.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选文,把握大意。其次,细读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其内容和句式特点,据此断句。“闻于郡中”中的“于郡中”是状语后置,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项;“吴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召置门下”为省略句,“置”后省略“于”,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项。故选C项。‎ ‎11.答案 A - 20 -‎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错在“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应该是“儒、道、法”三家,而不是“道、法、农”三家。‎ ‎1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顺序错乱,“于是任命……,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表述不当。原文为:“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显然,文帝是在夸赞完贾谊“今不及也”之后,“居顷之”,才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的。‎ ‎13.答案 (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本题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关键词:(1)“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诋毁,说人的坏话。“初学”,学识肤浅。“擅”,独揽。“纷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纷乱诸事”即“使诸事纷乱”,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2)“数”,屡次,多次。“或”,有的。“连”,接连。“稍”,逐渐。‎ 参考译文 - 20 -‎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太守时,听说贾谊才能优异,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非常喜爱(他)。汉文帝刚刚即位时,听说河南太守吴公政绩是天下第一,以前还和李斯是同乡,并曾向李斯学习且侍奉过他,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于是就(向文帝推荐贾谊,)说贾谊年纪虽轻,却精通诸子百家的典籍。汉文帝就征召贾谊为博士。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当诏令交下来讨论时,各位老先生都说不出什么,贾谊却能一一对答,人人都觉得他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博士们于是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贾谊。汉文帝非常喜欢他,越级提拔,(贾谊)一年之内就做到了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朝建立到汉文帝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和平融洽,就应该改正历法,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制定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一一详细起草准备了上述各项仪式法度的草案,色彩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都改变了秦朝的旧制。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礼让,没来得及实行。各项法令修改审定,列侯都住到自己的封国去,这些主张都是由贾谊提出来的。于是天子提议让贾谊担任公卿的职位。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恨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因此天子后来也疏远了他,不采纳他的提议,就让贾谊做长沙王太傅。贾谊辞别前往长沙,等到渡湘水的时候,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贾谊任长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以后,贾谊被皇帝召见。汉文帝正在接受神的赐福,坐在宣室接见贾谊。文帝因为对鬼神的事有所感触,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因此详细说明了这里面的道理。一直谈到半夜时分,文帝(听得很入神,)在座席上不知不觉移近了贾谊。问完之后,文帝说:“我很久没有见到贾谊了,自以为超过了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喜欢读书,所以让贾谊做他的老师。汉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做了列侯。贾谊进谏,认为国家的祸患从此兴起了。贾谊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汉文帝没有听从。过了几年,梁怀王骑马,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感伤自己做太傅不称职,哭了一年多,也死了。‎ ‎14.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应该是“暖”和“悲”形成对比。‎ ‎15.答案 (1)相同点: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1分)‎ ‎(2)不同点:①崔诗主要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的白发,表达了韶华易逝的愁苦。(2分)②李诗主要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当家人问起何时能归时,就写封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的悲伤。(3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情感与思想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据此分析情感。(1)两者都具有一种浓厚的思乡情怀,突出内心的一种强烈的惆怅情绪。(2)不同的是,《客游》一诗中“悲满千里心”,表明客居在外,“旅歌屡弹铗”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崔诗中,诗人看到“华发”“满镜生”,但是常年不能归家,表达的主要是韶华易逝的愁苦。‎ - 20 -‎ 白话诗歌 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悲愁充满了客游千里的羁旅之心。‎ 没有机会进入京城到承明庐值守,却只能长久地淹留在赵国的旧地。‎ 自己已经离乡三年了,一年四季都没有机会去祭拜自己的祖宗。‎ 我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每次思归都未能如愿,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回家的心情。‎ ‎16.(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 ‎17.答案 D 解析 A.“玷”应读“diàn”;B.“榫”应读“sǔn”;C.“靥”应读“yè”。‎ ‎18.答案 A 解析 A.“无”通“毋”,不要。‎ ‎19.答案 D 解析 D.都是结构助词,的。A.连词,来/介词,拿。B.用来……的、……的凭借/……的原因。C.连词,尚且,还/副词,将要。‎ ‎20.答案 C 解析 ①②③⑤名词作状语;④⑦名词活用作动词;⑥⑧使动用法;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⑩意动用法。‎ ‎21.答案 A 解析 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感情色彩不当。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使用正确。同年而语:把不同的两个人或两件事物放在同一时间,不加区别地相提并论。使用正确。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使用正确。‎ ‎22.②习惯养成的艰难并非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的原因。③居民把垃圾分类做好不一定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写出一处给2分,写出两处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 23. 作文 ‎[写作指导] 这道题的材料是一个小故事,可以考虑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审题。‎ - 20 -‎ 由材料自然可以引出“怀疑与信任”的话题,这也是本材料中最核心的立意方向。顺着这个立意方向继续追问:为什么小男孩会怀疑,而小女孩却充满信任?因为小男孩有私心,或者说很有“心计”,小女孩却保持着淳朴的童真,这又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心计与童真”。这则材料还可以这样追问:交换中明明是小男孩占了便宜,小女孩吃了亏,可得到的结果却恰恰相反,这样我们又可以把它和“得到与失去”这一话题联系起来。以上立意无论是哪一方面,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都需要与复杂的人性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佳作展台] ‎ 良知的叩问 在普世价值观中,所有的交换都是等价的,那些付出最多的人,也理应得到最好的回报,但现实却往往与之相悖。因为个人私心恣意地在世间胡作非为,个人利益又不可一世地在世间横行霸道,所以只有世人的良知踽踽独行。‎ 有一则这样的小故事:小女孩用自己所有的糖果与小男孩所有的石头交换,但小男孩却偷偷藏起了最大、最好看的石头,而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小男孩却彻夜难眠。小女孩的真挚和善良让她的小世界单纯快乐,而小男孩说了谎还要因自己的怀疑内心煎熬,这都是因为他没有良知。我想我更愿意相信这则故事是这样的:小男孩因为私藏石头内疚而彻夜难眠,结尾是小男孩在第二天一早便找到了小女孩,将他私藏的石头悉数送给她,并向她诚恳地道歉。究竟是什么让小男孩前后的行为有了差别呢?是良知。‎ 世人惶惶,唯恐自己便是下一个直接或间接的受害者,毕竟生活不是童话,现实中没有一位安徒生为每一个恶都加上一个完美的结局。很多的恶都是终于良知的,良知的叩问已是当今社会完成自我救赎的最佳手段。强奸杀人犯王书金现已归案,他潜逃了十多年,内心不安,无以成眠,而在之后的庭审过程中,更是坚持认罪。由此可见,在某些时候良知的作用甚至大于法律,没有人能够逃过良知的叩问。曾经在市场上泛滥的“毒奶粉”“毒豆芽”等毒物必有一日会踪迹全无,那些出卖良知的人必会受到内心的折磨和无尽的谴责。‎ 社会弊端层见迭出,尘世间有罪恶和鲜血,有悲悯和血泪,有无数的潘多拉魔盒等待开启抑或永世封闭。我们用一己之力似乎难以驱退黑暗,但是我们的良知却如同火炬,薪火相传,可以汇聚成太阳一般的光亮。我们需要良知,正像生命需要太阳。‎ 良知来自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造物主的天才在于每个人的人性都是完整的。没有一个人可以彻底摆脱良知,在迈上通向万劫不复的独木桥时,良知必将是能使他悬崖勒马的最有力的缰绳。‎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狄更斯预言的这个时代里,我们应该庆幸,还有良知与我们同行于纷繁复杂的尘世间。‎ ‎[名师点评] 作文层次清晰,结构分明。事例与观点融合,具有说服力。文章中的事例点面结合,既有“王书金”这样的“点”的事例,也有“毒奶粉”“毒豆芽”等毒物这样的“面”的事例,并且正反对比鲜明,论证有力。‎ - 20 -‎ - 2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