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世间惟有情难画情感的传达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写作》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高中语文世间惟有情难画情感的传达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写作》

世间惟有情难画-情感的传达 素材一 【画面描述】 一人手持笔刷在墙壁上信手涂鸦:“墙上严禁涂写,违者罚……”字迹 歪斜,墙上地上污迹斑斑。 【寓意点评】 讽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以错治错、以违法禁违法的现象。也可以理解 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 素材二 徐立平:大国多良材 【颁奖辞】 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 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 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人物事迹】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 7416 厂高级技师。自 1987 年入厂以来,他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 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 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 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 误差不超过 0.2 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 20 多种药 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了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保持一个 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9 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速用示范】 话题一:专注。在航天科技领域里,精准的工作要求不容许一丝一毫的误差,这就十分 考验工作人员的专注能力。徐立平专注的工作态度造就了他精湛的专业技术,药面精度误差 之小,堪称完美。 话题二:默默沉潜、坚定付出。在徐立平的世界里,付出是不求回报的。他潜心科学, 默默付出,发明创造一系列药面整形刀具,就算工作给身体带来了伤害与危险,他也无惧无 悔。这种敬业的精神无愧于“大国工匠”的称号。 话题三:勇气的力量。只要存在几毫米的误差,火药就会发生爆炸,性命难保。“大国 工匠”的背后,是一往无前的气概,是不怕牺牲的勇气。 [走进现场] 空洞的抒情一般不可能使人感动,只有把读者带入感人的情境,才能使人感同身受,才 能使人感动。 阅读文本《琳达又上学了》,回答问题。 1.作者是如何描写班上的同学对琳达的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班上的同学对琳达的爱的举动——全班同学都剃成光 头,特别是细致地描写了有一头美发的、最喜欢各种各样美丽别致的发夹的朱丽亚最先响应。 写了家长对大家剃光头的支持,写了 25 位同学自己动手制作小礼物,老师为每一位同 学买了一件 T 恤衫,并请美工喷上大字:“琳达,我们爱你。”正是这些具体的行动,感动 了琳达,使琳达又上学了。 2.如果班上的同学只是口头表达“琳达,我们爱你”,是否能让琳达重返校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果琳达的同学只是采用“抒情”的方法,一般性地表达对琳达的爱,可能 也不会使琳达重返校园。而全班同学都剃了光头,各自带上富有特色的礼物,兴师动众地一 起到琳达家去,这是琳达万万没有想到的。文中虽然没有具体描写琳达是如何在同学们的感 召下重返校园的,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来,当琳达看到全班 25 个男男女女的光头出现在她 家的时候,她的心灵会受到何等的震撼。任何直接“抒情”的方法都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3.表达爱的不同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从文章写作的角度,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你认为在文章中单纯的抒情能否打动读者?你认为传达情感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琳达又上学了》一文中,“心理医生找过了,校长也去看了她”,琳达 还是“不再来上学”,是因为心理医生和校长采用的方法可能都是“晓之以理”或是一般性 地表示对琳达的关爱。其实,这些道理,作为十年级的学生,琳达应该是知道的;这些关爱, 琳达也是能感受到的,所以产生不了多大的效果。而全班同学剃光头这样一种独特的举动却 深深地感动了琳达,使琳达重返校园了。这就给我们一个有力的启示,要想真正打动人,最 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人(读者)引入具体的情感状态。也就是说,感人最有效的方法是创造感人 的情境。 传达情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描写“情状”。一般说来,情感不宜作直接的抒发,也不能 直接地告白,而要把情感寄寓到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去,化无形为有形,使人们在具体可感的 形象中去体味人物的情感。例如李清照要表现自己凄苦无依的情感,她不能直接去呼喊“我 孤独啊,我凄惘啊”,她必须借“寻寻觅觅”的具体动作,必须借“冷冷清清”的具体环境, 来表现“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感;她必须借独自谛听“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来展示自己孤独无伴的凄苦心情。再如,岳飞在报国无门的愤懑时刻,也不能直接呼喊“我 愤怒啊,我恼火啊”,他必须展示愤怒、恼火的具象“怒发冲冠”,他必须展示“仰天长啸” 的具体动作来表达“壮怀激烈”的一腔热情。 总之一句话:有效的情感传达,必须要写情感的“状”,写在某种情感状态下人物是如 何表现的。在这方面,中国的古典诗词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我们应该加以认真地 体会、学习。 [活动体验] 一、情境与情感 你对“身临其境”一词是如何理解的?阅读文本中的《谁在天边唱歌(节选)》、《一根藤 蔓在奔跑》两篇文章,你是否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两篇短文分别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情感传达与创造情境的关系。所选的两篇 短文,都不是那种纯粹的“抒情”之作,它们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传达出浓郁的情感韵味。 《谁在天边唱歌(节选)》一篇,把读者引入到清晨辽阔的草原,在空阔无际的背景下, 一个歌者迎着晨光,远远地走来,他放开歌喉,唱起了古老的歌谣。作者创造这样一个情境, 传达了一种空阔、苍凉、悠远、凄美,带着原始的忧郁和伤痛的高古的情感。 《一根藤蔓在奔跑》是一曲春天的颂歌,是一曲劳动和美的颂歌。作者把他的一腔欣喜 之情凝结在一根活灵活现的藤蔓上,藤蔓、少女、村庄,这三个典型的意象,构建出一个朝 气蓬勃的情境,传达出作者发自心灵深处的对新生活的赞美。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如看过的影视、旅游的见闻等),展开想象, 在具体的画面中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如有可能,也可以结合本专题提供的文字材料,观看 有关的风光片,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但教学的重点仍然要落实到如何用语言文字营造 情境,传达情感上来。 二、如何传达情感 阅读《家之恋》,说一说文章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作者是如何传达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活动是引导学生学习在具体描写中传达多层次情感的一些方法。 本文作者用饱含深情而又充满理智的文字,表达了对在病榻上度过十三年生涯且每况愈 下的父亲的深沉的爱。作者没有空洞的抒情,而是首先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父亲的病情,父 亲即使已经病成这样,甚至可以在他手臂上用吸尘器吸尘了,但是,“我喜欢感到父亲仍在 那儿并且伸手可及”。这样的感情非常真实且震撼人心。当父亲变糊涂后,“我和母亲认为 这是件幸事”,初读这句话时,以为是“久病床前无孝子”,希望父亲和家人能早日解脱, 但是,“我”和母亲却是为父亲考虑的,因为这样,“他似乎不再去注意岁月的流逝及其对 他的影响”。读到这里,真为作者的真诚和善良落泪。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同时还用充满理解的笔触写出了对含辛茹苦的母亲的崇敬之情。母 亲和父亲自 1940 年结合以来,曾经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但是,好景不长,不幸就降临 了,但是,母亲并没有嫌弃父亲,而是默默地承担了一切。作者对母亲的心情是充满理解的, 是能够体察的,这就使文章蕴涵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三、在具体情境中传达情感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这样的意思:空洞的抒情是不能感染读者的,你说你痛苦或快乐,别 人并不能体验到这种痛苦或快乐,只有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 传达出这种感情,才能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 读了托尔斯泰的这段话,你对如何有效地传达情感,是否有了一点新的认识?请把它写 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设计本项活动的目的是,在阅读具体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这样的观点: 感人最有效的方法是创造感人的情境。在这项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检视以往的习作, 看一看,有没有空洞抒情、无病呻吟的情况;想一想,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创造情境,可以工笔细描,也可以简笔勾勒;可以状貌写实,也可以传神写意;可以客 观冷静,也可以笔带感情。“活动体验一”所选的两个片段,前者描写较细,重在写实,后 者简笔勾勒,重在写意,但都是感情充沛,寓情于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浏览以上作品, 深化学生的认识。 四、哪些情感最动人 有人认为,在生活中,有三种情感是特别容易动人的:一是那些人人都能感知、体会的 人之常情;二是那种包含着较强冲突的情感;三是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的情感。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阅读文本中的《爸,你进来吧!》,思考:文中包含着怎样的冲突? 这种冲突是否动人?为什么能够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爸,你进来吧!》一文所表现的主要是第二种情况:包含着冲突的情感。 临近高考,“我”和打工的父亲租借了房子住在校外,劳累过度的父亲得了腰椎病,疼得禁 不住呻吟起来,使“我”不能安睡,于是“我”呵责了父亲。可是,随即自责又涌上了“我” 的心头。这时,“我”的心灵深处充满了多重冲突:这是情与理的冲突,是人性与功名的冲 突,是自我角色中人子与考生的冲突。终于,作为人子的“我”喊出了颇为动人的一声:“爸, 您进来吧!”在这一声呼唤中,浓浓的父子之情突现出来了,心灵深处的人性浮现出来了。 [写作实践] 一、普希金说:“一切过去了的都会成为亲切的回忆。”真实、深厚的情感往往有一个 积累、深化的过程,有些事情往往在事过境迁以后才感觉到其可贵。阅读《母亲的名字》,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直到上了大学以后才想起问母亲叫什么名字?在你的记忆深处,有什么 令你感动的事情?把感动过你的事说给同学听一听,看看同学有什么反应,然后把它写下来。 【思路点拨】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古以来,表现母爱的文章多如牛毛, 反映母子情深的文章也可车载斗量。然而,阅读《母亲的名字》一文,我们仍然被深深地感 动。母亲从“杨瑞蓉”变成了“高杨氏”,她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名字!作者从“母 亲的名字”这一角度切入,暗写了母亲艰难坎坷而又无私奉献的一生,寄寓了对母亲的歉疚 之情和报恩之心。但是,远方的游子,所做的又只能是写一封封母亲也许并不能收到的家信。 这就使得这种对母亲的情感更显得凝重、深切、悲凉。 母亲的名字其实并不是到“我”上大学时才失去的,可为什么“我”到此时才体察到 呢?这正是“走遍天下娘最好”的真实写照啊!只有到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以后,才体 会到母亲的艰辛,体会到如黄河水般雄浑粗厚的母爱。也惟其如此,文章所传达的感情才显 得格外的厚重,格外的动人。 记忆中的感动 太棒了!学校放三天假,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妈妈同意我去外公家度过这三天假期。一 大早,我就来到邮电局前面等车。 马路拐弯处有一个绿色的信箱,在朝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由于接连几天下雨,信箱前 面有一大片水洼。我站在信箱的一边,欣赏着早晨的美景。 太阳渐渐升高了,车还没有来。这时,一位穿着洁白连衣裙的小姑娘,手里拿着一封信, 一蹦一跳地向信箱跑来。小姑娘的后面跟着一位白发老爷爷,老爷爷手里拿着一把剑。看样 子,这爷孙俩是刚刚结束晨练,顺便来寄信的。小姑娘刚刚来到信箱旁边,突然,一辆摩托 车从马路北面行驶过来,恰巧对面又开来一辆大卡车,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匆忙中把车开进了 水洼,一股水浪夹杂着泥点向我这边甩过来。这一切发生得太快、太意外了,我只来得及惊 呼一声,车已经开走了。低头看看,我的鞋上、裤腿上满是泥点。再看看旁边,小姑娘的白 裙子简直变成了黑裙子。连那信箱也未能幸免,变成了一个“大花脸”。 我生气地说了声“真倒霉”,掏出手帕擦起泥点来,还边擦边向小姑娘望去,心想:她 还不哭一鼻子?出乎我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小姑娘看也没看自己的脏裙子,把手中的信放在 已经走到她身边的老爷爷手里,掏出一块洁白的手绢擦起那脏乎乎的邮箱来。她那只拿手绢 的小手忙上忙下,一个小泥点也不放过。那位白发老爷爷在一旁看着她微微笑着。 我呆呆地看着,忘记了自己在干什么。一会儿,小姑娘擦完了,她直起身,看了看被自 己擦得干干净净的信箱,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位老爷爷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块手绢, 递给了小姑娘,说:“来,擦擦裙子。”小姑娘这才低下头擦裙子上的泥点。老爷爷一边把 信投进信箱,一边笑眯眯地对小姑娘说:“小美,裙子脏了,心疼吗?”小姑娘一边擦一边 用甜甜的声音说:“不心疼。裙子脏了可以洗,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事,信箱每天都有人用, 它被弄脏了,这可是关系到许多人的事。”听了这爷孙俩的对话,再想想自己刚才的言行, 我不知不觉地脸红了,惭愧地低下了头。再抬起头来时,我看到那爷孙俩已经有说有笑地走 远了。 “嘀嘀……”,盼了许久的汽车终于来了,我上了车。车启动了,我回过头去看,在金 色阳光的照耀下,那洁净的信箱又在闪闪发光了。在那金色的光芒中,我仿佛看到了小姑娘 那纯真的笑脸…… 【金指一点】 本文截取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通的片断,即在等汽车时见到一位小姑 娘在被摩托车溅了一身泥之后,先擦被弄脏了的公用信箱,后擦自己裙子的事情。事情虽小, 但有头有尾,情景真切,在作者的铺排渲染中,突出赞扬了小姑娘不计小事和先人后己的风 格,以自己的“不知不觉地脸红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作结,呼吁社会良好的社会风尚,值 得称道。 二、《写给将要偷看日记的妈妈》表现的是母女二人内心深处细微曲折的摩擦。一个是 “心细如丝”的母亲,一个是更加“心细如丝”的女儿,双方都是怀着最大的善意,一直在 互相观察、互相留心;双方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打破什么,又都是欲罢不能,欲说还休。她 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她们为什么不能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呢?这种书面交流的方式与 直接的语言交流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呢?你一定也有过类似的情感体验,那么,请给你的老师、 长辈或同学、朋友写一封信,或发一个 Email,把你当面不好意思说的话写出来,与对方作 一次心灵的沟通。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是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把埋藏在心里的想说的话说出来, 把不便于当面交流、口头表达的情感通过书面的方式传达出来。在进行写作之前,可以引导 学生重温《修辞立其诚》中的有关内容。 给语文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老师: 您好! 现在,我正坐在考场中,手握钢笔,把一年来您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打捞的成果一 一展现在试卷上。看着一道道陌生而又熟悉的试题,过去对您的不解甚至抵触情绪不禁烟消 云散。 您还记得吗?那一次,您来了个突然袭击,要求我们把课本附录中的 10 首古诗全部默 写下来。贪玩的我一下子呆住了,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诗句就像泥鳅一般逃得不知所终。一 天后,看到作业本上四处绽放的红红的“×”,我没有反思自己,反而埋怨您事先不打招呼, 害得我出丑。您要求我们将每个错字改正后,用红笔抄写 10 遍,还说下次再错就要成倍地 抄,我们敢怒而不敢言,私底下骂您是冷血动物、虐待狂。在您的督促下,我加倍努力学习 应该背诵的古诗词。如今,试卷上那些古诗填空题,我一气呵成。试想,要不是您当初的突 然袭击外加罚写,那些古诗词怎么会在我的大脑里安家落户,随时听候差遣呢? 还有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您全部让我们自己去注音、解释,还逼着我们对课文提出三个 以上不同类型的问题,并要求我们自己写出答案,弄得我们苦不堪言。当我们刚停下来喘口 气时,您又想出一些新花样来“整”我们,还说什么懒老师才能带出勤学生,当我们被那些 “刁钻古怪”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时,您不但不帮忙,反而在一旁“幸灾乐祸”。有好几回, 我们都发誓不做您的那些怪问题,可大家谁也不愿意向您低头认输,我是第一个。 看到作文题,我不由想起了那次周记,懒惰的我找出上小学时买的一本作文选,抄了一 篇关于养兔的作文交差。谁知,过了几天,您讲评周记时,把我的那篇“克隆作文”狠狠“表 扬”了一番,还让我给全班同学“介绍经验”。老师,您不知道当时我的脸有多烫,手中的 作文本就像一堆火。台上那短短几分钟,真比台下一年还难挨啊!当时,我真是恨死您了。 打那以后,您布置的周记打死我也不敢去抄什么“优秀作文”了,要躲过您那双“火眼金 睛”可太难了。后来,我又被您请到讲台上介绍过几次经验,那几次,我可是昂首挺胸走上 去的。渐渐地,我爱上了作文,而且还成了您麾下的一名写作高手!此刻,笔在作文稿纸上 跳着欢快的舞蹈,倾泻出我的感受: 老师,谢谢您!您对我的教诲与帮助,是我今生最宝贵的财富。 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您的学生:小海 2012 年 6 月 26 日 【金指一点】 本文运用反衬的手法,先极力描写对语文老师的某些做法的不理解甚至 抵触情绪,在“背古诗”、“默生词”、“抄作文”三件典型事件中,作者一开始均有强烈 的抵触情绪,但后来“试卷上那些古诗填空题,我一气呵成”、“大家谁也不愿意向您低头 认输,我是第一个”、“成了您麾下的一名写作高手!此刻,笔在作文稿纸上跳着欢快的舞 蹈”,最后倾泻出我的感受“老师,谢谢您!您对我的教诲与帮助,是我今生最宝贵的财富” 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和尊重之情,感染力极强。另外本文除感情浓烈、主旨突出、语言流畅、 感染力强等优点外,还有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合乎写作规范,即一是格式正确,称呼、问候、 正文、结语、署名、日期六个部分一应俱全;二是段意单一、内容完整、长短适宜,这些是 书信类作文的基本要求。 抒情方法与情感传达 一、抒情方法 从情感的表达方式上讲,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指情动于心而发于外的一种直接抒发,也就是作者不借 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倾吐胸中的感情。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这是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 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如“好美啊”、“真 想你呀”。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指作者不是直接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记叙、描写和议论中渗透 出自己的强烈感情,或者借人、事、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间接抒情主要有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寓情于物四种方式。寓情于景,是把 情感寓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以情染景,情景交融;寓情于事,是把感情蕴含在叙事的字里行 间;寓情于理,是把情感融于议论之中,既是议论也是抒情,情理交融;寓情于物,是把感 情寄寓在描述的具体事物之中。 (1)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是指让感情依附于一定的景物,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写作时须把感 情倾注、融会在描写之中,使描写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 互相交融,达到物境与我情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 (2)寓情于事 寓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使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去感染读者,其特点是用充满感情的笔调进行叙述。 用叙述作为抒情的工具时,与一般的叙述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叙述,要用作者心理上的 感受与变动作灵魂,要在客观叙述的基础上加上主观的感情色彩。这种叙述只给人以粗略的 印象,其浓郁的感情,用简约平淡的文笔表现出来,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渗透 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真诚、可亲。 (3)寓情于理 寓情于理,这是一种附情于理的抒情方法,可称为议论性抒情。运用这种抒情方法,应 注意它与一般议论有所不同,这里的议论只是抒情的手段,是为抒情服务的。在写作时,不 需要交代论据,也不必进行论证,只要用饱蘸浓郁感情的语言来议论人物、事物和景物,就 可达到通过议论进行抒情的目的。 藏情于理,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和广度,又可以使理念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 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 (4)寓情于物 寓情于物,指通过写物来抒发感情。即在描绘动态和静态的物体时,不只反映事物的状 态特点,而且也把内心世界的爱憎、好恶的感情交融于物体中表露出来。 3.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运用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抒情文中又是如何运用的呢?一般来说,直接抒情多与写人、记 事、写景、状物结合运用,在这些写作的基础上,用抒情去画龙点睛或是点明题意。直接抒 情还经常用于作者感受最深刻、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以精练的语言表达浓郁的感情和强烈的 感染力。间接抒情因其表现手法的多样和含蓄,比直接抒情运用得要广泛。但在大多数情况 下,两者是结合使用的,在间接抒情的基础上,以直接抒情点题或是升华情感,效果往往不 错。 二、情感传达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文章是难以打动 读者的。所以考场作文要想拿到高分,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写得感人,让动人的情感去 感动、感染阅卷老师。真挚的感情就是“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它发自内心,真实而真 诚,不是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它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扬善惩恶,表达对社会和人民 的良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 感受。 1.感情基调真、善、美 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别人。无病呻吟的感慨,虚假空洞的口号,是不会引起他人的 共鸣,所以感情真挚的前提是“真”。但是“真”而不“善”,“真”而不“美”,却是写 作的大忌。一个小偷,强烈地想偷别人的东西,把这种感情写入文中,感情是真实了,但太 丑恶,令人厌恶。情感也有高尚与卑劣之分,美好与丑恶之别,应该唯有以高尚的、健康的、 积极的、美好的感情去引发读者共鸣的。如果是卑俗的情感、低级趣味的心理,写得越真实, 除了越能引起别人的厌恶之外,与“动人”的效果就越远。 2.素材选择贴近生活 从选择的对象来看,第一,我们要选取真实的材料。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上说过:“能 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只能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 虚假的感觉,根本不可能使人感动。近年来发现考生编造情节的现象较普遍,一些考生为博 同情得高分,不惜编造,如家里父母“离婚”、“死亡”之类的假情节,很明显看出是编的, 编造的东西是难以写出真情的。第二,忌舍近求远,要善于从生活中找素材。 选择那些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如父子情、母女情、兄弟情、同学 情等等。身边的人和事、现实的生活、现实的世界,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高考作文正是考 查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所以高三的学生千万 别忘了关注生活、关注时代、重视人生体验,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可贵之处,用自己的 笔去抒写自我的真实感受。 3.情感表达多样灵活 要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仅仅有真切而深刻的情感是不够的,还要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 式和技巧。比如:情景交融,情和景的结合往往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项脊轩志》中有 这么一段有情之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在这里以枇 杷树之繁茂写出妻死室坏的寂寥黯淡。在高考作文中,考生若也能这样饱蘸深情地描绘出一 种境界,将阅卷老师带入有情之境,自然能博得高分。 4.情节安排曲折有致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中设置一些悬念、误会、情感冲突,不仅有利于增加文章的可读 性,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因为悬念、误会、冲突等是最易揪住读者之心,撩拨 读者之情的,他们在寻求悬念的真相、误会的冰释、冲突的化解的阅读中,自然使得文章要 表达的感情得到逐步的强化,从而在心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记。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尺水 兴波,方显抒情之本色。 [真题展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 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 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 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 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 800 字。 【金指一点】 这个材料关键词是探险者,中心物品是蜡烛。对人来说,蜡烛是照亮大 家前进的灯火。但对于蝴蝶来说,蜡烛却是干扰它生存的物品。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到,小小 的蜡烛是人们前进的符号,可人们没有想到这对于蝴蝶的生存来说是个危害。探险者点蜡烛 是不良之举,探险者也应从中得到另一个宝贵启示:人和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在生存发展 的同时不要忘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材料基本内涵就是这样,写作可以从这方面去发散思维。 该作文的写作主要维度在于以下三点:一是人文大爱,关爱自然,哪怕是一群微小的蝴 蝶,人类都得给他们让路。二是生态情怀,蝴蝶迁徙,微弱的翅膀煽动着生态的不安与无奈。 不知道这柔弱的翅膀能否煽醒人类越来越物质化的大脑,人类还能不能从蝴蝶的迁徙中真正 醒悟过来,被破坏的生态留给了人类,人类要不要停滞贪婪的脚步?能不能维修这失衡的生 态?三是人文与生态的交织,生态的维修离不开人文情怀,蝴蝶是见证者,见证着代表良知 依存一族的人类反思自身对于自然的破坏。 选择议论文体,运用信息提取法与彩线穿珠法,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主题组织材料, 文章比较容易写充实;以人文为视角,立足当下,从生态情怀的高度观照社会开发与发展, 一定能写出深度。 [满分示例] 安然相对不惊飞 江苏考生 面对人类一往无前的探索,自然如同洞壁上栖息的美丽的蝴蝶,向纵深之处隐匿而去。 我们,或许早该意识到,是时候了,对环境应留下一段敬畏又适当的距离。 美国有一首流传已久的诗:“在田纳西放一只坛子,原野上的一切将绕此重新展开。” 这,无疑是将人的影响置于了世界的中心。人,在所向披靡的征途中为自己加上了无上的尊 冕。的确,天地有大美,壮阔无垠,可天地又是如此的脆弱,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其造成 无法逆转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注定会成为人们想要承担却又无法承担的重任。对此,我们 可以做的并不很多,只有在一开始便小心翼翼,不误闯入自然不容侵犯的领地。 对自然环境保有一定的距离,实在也是出于一种对人自身的保护。自然脆弱,人实则更 为脆弱。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无往不胜的,而作为个体,又何其渺小。试想,当我们大呼 “山登绝顶我为峰”时,背后又隐藏着多少对于高山的畏惧与不安。而面对后退的蝴蝶以及 更多逝去的美丽,我们追随的脚步里又还凝聚着多少无奈与担忧。我相信频发的灾难是自然 备受重压后愤怒的呐喊。人会不会有一天像古龙所描述的盖世英雄,“登上了山顶,却发觉 自己已一无所有。”那样的人类会不会感到万分的孤独与惶恐? 其实,人完全可以与自然一同诗意地栖居,其关键在于不互相侵扰,不事征服。古人也 寻幽探险,也流连于“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但他们的态度是如此 的虔诚而小心。他们只是竹杖草鞋,手攀足踏,也适可而止。我以为,这样的探险,才是真 正触摸了自然的心跳,却不将其惊扰的方式。如此,既将人的环境诗化,也使万物自然的环 境留得一份清静。我们可以自在地欣赏环境所赠予的天光云影,花柳水月,却切不可去探求、 征辟自然的禁地。古人所谓“天人合一”,我宁愿将其理解为是人在天地之间安详地栖息, 而让心神畅游于世界。 很喜欢陆放翁一句词:“沙鸥相对不惊飞。”这固然是说人要少机心,但人若能对环境 毫无机心,不事窥看,自然想必也可与人安然相对不惊飞了。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立意高远,构思严谨,语言优美。文章由“美 丽的蝴蝶,向纵深之处隐匿而去”开篇,引出人们早就意识到“对环境应留下一段敬畏又适 当的距离”之观点,引用美国的一首流传已久的诗,说明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大自然造成 无法逆转的影响。进一步说明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观点,指出人与大自然诗意地 栖居的关键在于不互相侵扰,不事征服,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写作演练] 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 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 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 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 “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 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因 为,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愤世嫉俗的人。我们不妨提醒他们:“擦亮你的窗子。” 而我们每个人也应常常自问一句:“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 以“擦亮你的窗子”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阅读材料,我们会找到一个关键的句子:“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 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擦亮你心灵的窗子,你会发现更 真实更精彩的东西在闪闪发光,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不是可以直视的,要用心去发现。眼睛是 心灵的窗户,擦亮窗户就是擦亮眼睛,擦亮心灵。擦亮心灵的窗户,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 都是你没看过的。 这是一个比喻型题目,写这样的话题作文,我们应善于从喻体中发现本体,然后通过联 想类比,这样才能打开思路。这里的窗子并非只是实指的窗子,而有更深层面 的意义,是 非物质化的心灵、认识、修养类的窗子。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会很不分明,很不清楚; 隔着心灵上的窗子更会让心迷失方向。这个话题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 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 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 因此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而不要 一味地怪罪别人。文章需要从这个层面展开,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 说的。你心目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 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请以“心中的水仙花”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个比喻型的材料,这个话题中的“水仙花”就是一种隐喻,指的 是“心灵和精神追求”。因此,这个题目要从呼唤精神文明,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人 性的光辉的角度进行写作。可以联想到抗“非典”英雄两院院士钟南山的一句话:人不只生 活在现实中,还生活在理想中,21 世纪科学技术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但如果在科学技 术不断发展的同时,道德却在进一步堕落,审美情趣进一步下滑,那将是人类的灾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