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发展中来探讨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就好像一道九曲黄河,永不停息的滚滚奔流着。它是既多曲折又割不断的一道长流。新的地理形势促使黄河转了弯,新的历史条件推动“五四”以来诗歌的革新。如果循流溯源,那当然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当然还是继承与发展着殷周以至明清的诗歌传统。只是自此而下,黄河便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现代诗歌,已经突破“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而直接汇入“世界文学”的汪洋了。  ‎ 人所公知,胡适是新诗最早的开拓者,从1915—1916年就着手于白话诗的试验,一开始就朝着打破旧诗词最顽固的语言形式桎梏的方向冲击。假如说,首创“诗体的大解放”的胡适和他的《尝试集》,只可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碑;那么,堪称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的,则历史性地留给了稍后出现的郭沫若和他的《女神》。这就奠定了以创造为宗旨的新诗传统的基础,战斗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新诗传统的基础。‎ 中国新诗是带着两大革命胎记诞生的:首先是在科学与民主以至社会主义的新思潮推动下,扫除了旧体诗词唱滥了的那套封建主义的审美情趣,确立了富有现代社会色彩和生活情调的诗歌境界;其次是力图摒弃僵死的文言词语,而以口语入诗,作所谓白话诗,以利于反映现实表现真情。从而走上了“诗体的大解放”的道路,其主要成就便是自由诗的诞生。在音律形式上它自然也曾对外国诗歌有所借鉴,但主要都加以融化,在中国现代口语基础上提炼出诗的语言来,而形成为中国的自由体新诗。它是“五四”以来新诗运动对于旧传统的突破,属于创造性的新发展。放在中国诗歌流变史的长河中来看,如商周四言,楚汉骚赋,汉魏乐府,晋宋五言,隋唐律绝,宋词,元明曲令,都是递嬗升降,各自打着时代烙印,那么“五四”以来便是自由诗。‎ - 20 -‎ 自由诗并不是不要韵律,而是“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这是诗人戴望舒《论诗零札》中指出的。它如同行云流水,临风作态,随物赋形,虽然变化莫测,但并非没有理路可寻。讥讽自由诗是“分行写的散文”,无非是僵化了的审美偏见而已。‎ ‎1. 下列不属于新诗形式特征的一项是( )‎ A. 诗歌的境界富有现代社会色彩和生活情调。‎ B. 力图排除僵死的文言词语,将口语入诗。‎ C. 借鉴并融化了外国诗歌的音律形式。‎ D. 从汉语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文学语言,形成自由体新诗。‎ ‎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胡适是新诗最早的开拓者,郭沫若和他的《女神》奠定了新诗传统的主要基础。‎ B. 新诗不断接受外国诗歌的影响并适当融化在自己的风格中,逐渐趋同于世界文学。‎ C. “五四”以来的自由体新诗如同楚汉骚赋,汉魏乐府,晋宋五言等一样,有自己的时代烙印。‎ D. 新诗打破旧传统,在民歌的基础之上有了创造性的发展,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特点。‎ ‎3. 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诗歌在形成的过程中,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融入了外来的东西,增加了它世界文学的色彩,当然,它也将发展自己的民族传统。‎ B. 郭沫若和他的代表作《女神》奠定了战斗的现实主义的新诗传统的基础,从此以后,中国文人始终以笔作刀枪,创作战斗的诗篇。‎ C. 扫除了旧体诗那套封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使作品更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情调,走向了新的诗歌境界。‎ D. 自由诗也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毕竟于古诗不同,而注重内在情绪的变化,自有一定的理路可寻,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A是属于新诗在审美情趣或内容上的要求,不是形式上的特征。特征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D说新诗 - 20 -‎ ‎“在民歌的基础之上有了创造性的新发展,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特点”是错误的。新诗是在“中国现代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新诗中并不都是现实主义的,如《女神》就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B原文是这样表述的:“这就奠定了以创造为宗旨的新诗传统的基础,战斗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新诗传统的基础。”‎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15年,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该航道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桥粱,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对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式。“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填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二:‎ 日本《每日新闻》23日评论称,港珠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湾区经济圈将超过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提到,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例如相异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中国内地的资本账户仍相对封闭,而香港和澳门是自由港,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且没有资本管控。报道还特意关注一个问题:在香港和澳门,机动车都靠左行驶,而在中国内地则是靠右通行,如何解决?‎ 英国广播公司23日载文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但需要吗?此前,他们更是在网站刊长文列出一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 - 20 -‎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23日报道,又一个将香港拉入中国内地怀抱的项目完成,该项目将曾作为欧洲前哨的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联结起来。这个项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它将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可与美国硅谷抗衡的高科技中心。‎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30分钟的车程。通车前,如果陆路往来三地,只能绕道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3小时左右;水路乘高速客也要1个小时。‎ 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而言,大桥的通车将提升珠海等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加深香港与珠江西岸的联系,为香港与珠江西岸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提供交通便利,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腹地空间,并由此促进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也就是说,港珠澳大桥对于港珠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乃至“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会为区内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1000多亿元港币的投资,因此他对大桥收回成本很有信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的路段受海域、空域条件的限制,不能建设悬索桥梁,隧道成为必须的可行性方案。‎ B. 英国广播公司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 C. 美国彭博新闻社对建成的港珠澳大桥不仅关注到它在科技方面的影响,而且更多地关注到可能带来的政治效应。‎ D. 港珠澳大桥投资大,建设时间长,但孟凡超认为成本回收不是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经济效益持乐观态度。‎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我国首例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成的港珠澳大桥,解决了大量实际难题,体现出我国桥梁建设的进步。‎ B. 由材料二可见,各国媒体高度关注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深远意义,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 - 20 -‎ C.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三地之间通行方式更加多样化,人员物资流动加快,产业合作更加便利。‎ D.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通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6. 《人民日报》《华尔街日报》《光明日报》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 ‎【答案】4. B 5. B ‎ ‎6. ①《人民日报》报道侧重港珠澳大桥以隧道为主的技术创新。②《华尔街日报》报道侧重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③《光明日报》报道侧重大桥建设通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项,“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分析不正确,由材料二原文第二段“英国广播公司……是在网站刊长文列出一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可知,“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是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英国广播公司虽然列出了这些“争议”,但没有明确信息说这是他们否定修建港珠澳大桥的理由,也不能说明这就是他们否定修建港珠澳大桥的理由。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说法不正确。材料二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提到的问题是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故选B。‎ ‎【6题详解】‎ - 20 -‎ 本题考核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题目所给的每则材料,根据每则材料中的关键句进行概括。本题,材料一有两段内容,第一段第一句话是总述,“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接下来分析修建的要求,指出“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第二段则重点说了铺设隧道过程中的“超级创新”;《华尔街日报》的内容在材料二第二段,主要写的是大桥建成后,“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材料三的关键句是第一句话“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生把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堂号 袁炳发 听母亲讲,我们家从山东东平闯关东落户黑龙江时,发生过一件事。‎ 当时父辈兄弟三人奔扑同乡至黑龙江苇子沟,立足未稳,即遭遇水灾,全镇子人陷入困顿,几乎家家缺吃少穿。‎ 一天深夜,我家邻居、造纸厂的会计张爷,突然被鸡叫声惊醒,以为黄鼠狼又来吃鸡,便手拎棍棒冲出门。‎ 月色之下定睛一看,哪是什么黄鼠狼,是一窃贼在鸡窝行窃。此时窃贼也听见门外的动静,慌乱中弃物而逃。张爷将其所遗之物拿进屋中,亮灯一瞅,是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张爷家两只芦花母鸡。‎ 张爷把母鸡放出之后,凑近灯下细看布袋子,发现上面印着三个大字“敦本堂”。张爷想起,前些日子我大伯去他家借一斗玉米,正是用的这个袋子!‎ - 20 -‎ 听母亲讲这件事时,我还小,对“敦本堂”三个字不甚明白。上小学一年级后,父亲告诉我,“敦本堂”是我们这一支袁氏的堂号。那时候,家族堂号是一个标识或者说符号,更是一个家族自我建设的动力,也就是家风和对外立身的信誉。‎ 翌日一早,张爷拿着空袋子来到我们家,也不说话,将空袋子掷于地上,瞥我大伯一眼,鼻子哼了一声,扭头走了。‎ 我大伯见状,傻眼了,马上让我父亲去看下自家的布袋子在不在。‎ 当我父亲告诉大伯,我们家的布袋子的确不在了时,我大伯当时就哭了,说,这人丢不起呀!‎ 我父亲说,丢什么人,又不是我们干的,袋子是让人偷走了。‎ 我大伯说,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呀?咱们百口难辩!‎ 我大伯哭得很伤心,感觉对不起老祖宗,没有保护好家族名声。说着,就安排我父亲和叔叔收拾东西,回山东老家东平去,不在此处丢人现眼了。‎ 我父亲急了:我们是敦厚本分之家,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受冤屈。父亲掉头出去了。‎ 父亲要把这件事调查明白!‎ 事件发生时,正是阴历九月初,早晚有霜冻。夜间野兽出洞都会留下足迹,人畜如果晚间出来,踩出的痕迹也会像石膏一样凝住。我父亲在路上仔细查看,循着一趟可疑的足迹追出镇子,一追就是十几里地,追到了另一个屯子。那天半夜时分,我父亲带着两个人回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三人直奔张爷家。‎ 原来,偷鸡的是那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中年人是他的父亲,一起过来赔罪来了。‎ 这件事的结果不言而喻,我们家和张爷家的嫌隙弥合了。这件事的发生,非但没有给我们家族抹黑,反而赢得了许多好名声,苇子沟的人一下子就接受了我们家。‎ 我们家以敦厚本分立家,赢得了远近邻居的信任。这件事之后,张爷在造纸厂的厂长面前,极力举荐大伯哥仨到纸厂上班。‎ 哥仨到纸厂上班后,专选苦脏累给钱多的活干,两三年间,就挣得一份不错的家业。而且,当时从山东来时,只有大伯一人娶亲,经过几年打拼,我父亲和叔叔都娶到了一位好姑娘。就这样,我们家不仅没有退回到老家山东,倒是深深扎根在黑龙江了。‎ 扎根之后,大伯在正堂的一张桌子上,把祖辈牌位供上,并把堂号“敦本堂”三个字的横幅挂于牌位上方的墙上。其后,虽然历经世事沧桑沉浮,堂号始终静默地守候在那里。‎ 直到后来,我们家的牌位、堂号被一群人强行掷于火堆,焚烧一尽。为了保护堂号,大伯的一条腿也被他们打伤致残。‎ - 20 -‎ 而后,大伯每天都郁郁不乐。又几个月后,大伯去了趟县城,家里人不知他去干什么,问他也不作答,只是从他舒坦的面容上,猜测他可能是到县城做了一件大事。‎ 这个谜,直到大伯去世时才解开。‎ 那天,病中的大伯奄奄一息,大伯母给大伯换寿衣,当大伯母除去大伯身上的旧衣时,我们袁氏家族的大人小孩,都在他的前胸看到了刺上去的三个字——敦本堂。‎ 大伯母急忙问大伯:那次你去县城就是刺字去了吗?‎ 大伯吃力地点点头之后,长嘘一口气,就咽气了。‎ ‎……‎ 时隔多年,回想自己为官多年,竟一尘不染,这才猛然惊觉——其实,大伯前胸上的那三个字,早已扎在我心里的最深处了。‎ ‎(选自《安徽文学》2017年第6期)‎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交代遭遇水灾,全镇困顿的状况推动了后文“偷鸡事件”情节的发展。‎ B. 张爷因误会而对“我们家”失望,误会消除后又极力帮助“我们家”,爱憎分明。‎ C. 作者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 父辈们坚守与保护,才使得“我们家”优良家风得以传承,并深入人心。‎ ‎8. “大伯”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9. “敦本堂”这个堂号是怎样一步步深入“我们家”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贫困而有闯劲,勤劳能干。②爱惜家族声誉。③敦厚本分。④执着坚守,知耻而勇。⑤是个闯关东的家族长者。 ‎ ‎9. ①印在布袋子上,随着兄弟三人走东闯西。 ②挂在祖宗牌位的上方,为保护它伯父残废了一条腿。③刺在伯父胸口,在伯父临终前被发现。④扎在我心里最深处,为官多年,一尘不染。⑤父亲践行敦厚本分的家风,坚持要找出偷鸡“真凶”。‎ ‎【解析】‎ ‎【7题详解】‎ 本体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C项,“外貌描写”错。文中有语言、动作等描写,如“我大伯当时就哭了,说,这人丢不起呀”“大伯在正堂的一张桌子上,把祖辈牌位供上,并把堂号‘敦本堂’三个字的横幅挂于牌位上方的墙上”,但是文中没有“外貌”描写。‎ 故选C。‎ - 20 -‎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结合“当时父辈兄弟三人奔扑同乡至黑龙江苇子沟”,后来到纸厂后“哥仨到纸厂上班后,专选苦脏累给钱多的活干,两三年间,就挣得一份不错的家业”,可概括出“贫困而有闯劲,勤劳能干”;‎ 结合“当我父亲告诉大伯,我们家的布袋子的确不在了时,我大伯当时就哭了,说,这人丢不起呀”“我大伯哭得很伤心,感觉对不起老祖宗,没有保护好家族名声。说着,就安排我父亲和叔叔收拾东西,回山东老家东平去,不在此处丢人现眼了”,可概括出“爱惜家族声誉”;‎ 结合“‘敦本堂’是我们这一支袁氏的堂号。那时候,家族堂号是一个标识或者说符号,更是一个家族自我建设的动力,也就是家风和对外立身的信誉”“我们家以敦厚本分立家,赢得了远近邻居的信任”,可见这是整个家族的家风,而大伯在被张爷误解后说“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呀?咱们百口难辩”,甚至要收拾东西回老家,可概括出“敦厚本分”;‎ 结合“”哥仨到纸厂上班后,专选苦脏累给钱多的活干,两三年间,就挣得一份不错的家业。而且,当时从山东来时,只有大伯一人娶亲,经过几年打拼,我父亲和叔叔都娶到了一位好姑娘。就这样,我们家不仅没有退回到老家山东,倒是深深扎根在黑龙江了”“病中的大伯奄奄一息,大伯母给大伯换寿衣,当大伯母除去大伯身上的旧衣时,我们袁氏家族的大人小孩,都在他的前胸看到了刺上去的三个字——敦本堂”,可概括出“执着坚守,知耻而勇”;‎ 结合“扎根之后,大伯在正堂的一张桌子上,把祖辈牌位供上,并把堂号‘敦本堂’三个字的横幅挂于牌位上方的墙上”可以看出大伯“是个闯关东的家族长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结构,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 要想梳理出“敦本堂”这个堂号是怎样一步步深入“我们家”的,需要找出与“敦本堂”有关的信息,加以概括。‎ 最初,张爷是通过印有“敦本堂”三个字的布袋子误会我们家偷鸡的,再加上父亲的解释“‘敦本堂’是我们这一支袁氏的堂号。那时候,家族堂号是一个标识或者说符号,更是一个家族自我建设的动力,也就是家风和对外立身的信誉”,可见最初“敦本堂”印在布袋子上,随着兄弟三人走东闯西。‎ - 20 -‎ 接着为了澄清误会,“父亲要把这件事调查明白”“我父亲在路上仔细查看,循着一趟可疑的足迹追出镇子,一追就是十几里地,追到了另一个屯子”“原来,偷鸡的是那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中年人是他的父亲,一起过来赔罪来了”,父亲践行敦厚本分的家风,坚持要找出偷鸡“真凶”。‎ 扎根之后,“大伯在正堂的一张桌子上,把祖辈牌位供上,并把堂号‘敦本堂’三个字的横幅挂于牌位上方的墙上。其后,虽然历经世事沧桑沉浮,堂号始终静默地守候在那里”,“直到后来,我们家的牌位、堂号被一群人强行掷于火堆,焚烧一尽。为了保护堂号,大伯的一条腿也被他们打伤致残”,“敦本堂”挂在祖宗牌位的上方,为保护它伯父残废了一条腿。‎ 牌位被烧之后,“大伯去了趟县城,家里人不知他去干什么,问他也不作答,只是从他舒坦的面容上,猜测他可能是到县城做了一件大事”,直到大伯临死前,“大伯母给大伯换寿衣,当大伯母除去大伯身上的旧衣时,我们袁氏家族的大人小孩,都在他的前胸看到了刺上去的三个字——敦本堂”,“敦本堂”刺在伯父胸口,在伯父临终前被发现。‎ 最后,是“敦本堂”对“我”的影响,“时隔多年,回想自己为官多年,竟一尘不染,这才猛然惊觉——其实,大伯前胸上的那三个字,早已扎在我心里的最深处了”,“敦本堂”扎在我心里最深处,为官多年,一尘不染。‎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20 -‎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固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0. 对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素善留侯张良 善:交好 B.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下来 C.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结婚 D.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爵位共有五等:公、侯、伯、子、男。张良运筹帷幄,佐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乃因其封地为留地。‎ B. 古代宴会上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者座。“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C.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刘邦和项羽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 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 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可看出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 刘邦借项伯之口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20 -‎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10. C 11. D 12. D ‎ ‎13. (1)用匣子装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将它送出去,派遣使者把这些告诉大王。‎ ‎(2)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啊。‎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C项,“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是说“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婚姻:亲家。‎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错误,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叔为老三,季排最小。“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四叔。‎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D项,“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错误,从文中来看,这是刘邦的权宜之计,并非“由衷地”对项羽尊敬、恭顺,这只是假象,因为此时他的实力不足以抵挡项羽的进攻。‎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 ‎(1)“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拜送于庭”是状语后置句;“使使”,派遣使者;“以(之)闻大王”是省略句;“闻”,使……闻。‎ ‎(2)“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是判断句。‎ ‎【点睛】‎ - 20 -‎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对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谁替大王作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和你的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随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百姓,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之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是因为防备其它盗贼进入和发生意外的变故。我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趁机对项羽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 20 -‎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狠心。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请让我用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三、诗歌鉴赏 ‎(二)古代诗歌阅读 镜 湖 女 陆 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①。‎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注释】此句指女子头上顶着荷叶作伞遮阳。‎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事舟楫”写湖中的居民居于水边,都擅长划船,“作生业”写家家户户以船谋生。‎ B. “花样红”使用拟人手法写湖中的花朵鲜艳夺目,给人以特别的美感。‎ C. “乱荷叶”写女子坐在小船上摆动伞把荷叶上下翻动。‎ D. “月色新”写日暮景色,暗示时间转换。“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E. “月色新”是视觉感受,而“菱歌飘渺”是听觉感受,视听结合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活情趣。‎ ‎15. 结合全诗,概括镜湖女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答案】14. BC 15. 形象特点:镜湖女年轻美丽(外貌)、活泼可爱(性格)、热爱生活(态度)。‎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拟人”应为比喻,写的是镜湖女。C - 20 -‎ 项,“摆动伞把荷叶上下翻动”错误,“乱荷叶”写镜湖中的女子很多,她们粉面如花,头顶荷叶做成的小伞在镜湖中忙碌着。‎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赏析诗中的形象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活动分析,此题注意分析诗中的“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更约西邻女”“看赛神”等描写分析镜湖女年轻美丽、活泼可爱、热爱生活的形象特征。‎ ‎【点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 四、默写题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仁;_________________,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那软泥上的青荇 (4).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5). 因人之力而敝之 (6). 失其所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携”“峥嵘”“荇”“敝”“与”。‎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语言表达 ‎17.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 20 -‎ A. 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B. “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C.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 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否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结构混乱,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人们”,最后一个分句出现了“被”字,反客为主,主语被偷换成了“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 去掉“被”,应是“人们对训练忽视”;B项,“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并列不当;C项,表意不明,“性格开朗外向……”到底是生活中的他还是银幕上的他,不明确。所以选D。‎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选择类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四种为结构类语病,后两种为语意类语病。考生平时要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学会从主干方面梳理句子,然后再在枝叶上做文章,由面到点,逐步筛选语病。‎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登上泰山,同学们一会儿俯瞰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眺望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B. 唐山市的领导如数家珍般,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各个展馆、展区的布置情况。‎ C. 正是由于有敢说真话的人,被隐瞒的矿难才会图穷匕见,官矿勾结的不法行为才会被叫停。‎ D. 在夏天的夜里,我们或坐在大树下谈笑自若,或立在小桥上对月凝思,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中的成语的运用。 ‎ 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望文生义。‎ 如数家珍: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叙述的事物十分熟悉。‎ - 20 -‎ ‎ 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不合语境。应改为“真相大白”。‎ 谈笑自若: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用在紧急或危险的情况下,应该用“谈天说地”。‎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有人拜访一位朋友,两人游湖赏月,唱诗高谈,夜深才归,临别时对朋友说:“请代向令尊令堂大人问好!”‎ B. 张老师,没想到在这遇见您了。久仰久仰,从母校毕业这么多年我一直惦记着您,您身体还好吧?‎ C. 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演讲,感到万分荣幸;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谢谢您们的聆听。‎ D. 同事们都说你那个在乡间的农家小院不错,大家都想去看看,那这周末我们聚会就约定在舍下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A项,“令尊令堂”,“令尊”指对方的父亲,“令堂”指对方的母亲。都是尊称,使用正确。‎ B项,“久仰”是对初次见面的人说的客套话,而句中的“张老师”是自己的老师,并非是初次见面的人,故不当。‎ C项,“聆听”,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因此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等。不用于让别人听自己的演讲,使用错误。‎ D项,“舍下”是谦称自己的家,句子里说的是对方的家,故不当。‎ 故选A。‎ ‎20.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保健品或许可以补充体力不足,抵抗疲劳,但也能破坏人体调节能力。有人天天补钙,突然不吃钙片就抽筋。这是因为身体产生了对外来钙质的依赖,钙调节失衡。可见,饮食保健品定会惯坏人的身体。另外,体弱不等于有病,保健品不能治病,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只能使身体更弱。实际上,只要调节能力正常,即使体能、力量、柔韧性以及耐力差一点,人也一定不会得病。‎ ‎①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惯坏人的身体。‎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 ‎【答案】 (1). ①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使身体更弱 (2). ②调节能力正常并不一定保证身体不得病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特别注意文段中表述过于绝对化的句子,如“饮食保健品定会惯坏人的身体”,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惯坏人的身体;如“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只能使身体更弱”,“……只能……”过于绝对,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使身体更弱。“只要调节能力正常,即使体能、力量、柔韧性以及耐力差一点,人也一定不会得病”,“……一定不会……”表述过于绝对,调节能力正常并不一定保证身体不得病。‎ 六、材料作文 ‎2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新网邯郸11月10日电(肖光明 李晓伟)学生每天上课前要向老师鞠躬行礼,弯腰90度,停10秒以上,老师回礼弯腰不得小于45度;每周家庭作业,学生必须向父母长辈鞠躬说声“您辛苦了”,为老人洗脚一次不 有的网友支持,说是在发扬尊师孝亲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在搞形式主义,更有人表示对学生来说考好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对此,你怎么看,试结合材料和自己的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倡导孝德,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倡导孝德,关键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这就需要老师的教诲和家长的率先垂范。须知,倡导和践行孝德,重要的就是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和他人,就是感恩祖国。须知,孝德于人,不仅是付出,更是收获。恪守孝亲敬老时得到真诚赞美,帮助别人后收获的由衷致谢……其所收获的那些心理的满足、个人的实现,那些被需要、被重视的感受,都是幸福感的源泉。“德福一致”的溢出效应,弥足珍贵。‎ 一是举办关于宣扬孝道的展览和演出的形式,是弘扬中国民族优秀传统孝文化的亮点,喜闻乐见,易记易传颂,让视觉和听觉得到享受。“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宋·欧阳修)。耳熟能详,对理解和传播孝道大有好处。‎ - 20 -‎ 二是倡导孝德,要找到了体现“育人为本”的契入点。孝道的几句名言是:“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百行孝为首”。就是说,世上的善、德、行的根儿就是孝。以孝为契入点从“跟儿上”育人,对于孩子做善事好事、道德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效用事半功倍。‎ 三是“德育为先”从娃娃抓起。人无德不立。如今培养人和用人重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学前期和上小学的孩子,是道德培养和良好习惯养成的黄金期,从这个时候先抓和抓好孝德,将会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四是找到开发德育的富矿资源。在学生的德、智、体、美中,德是统领的因素,他是孩子的方向标、动力源和支撑柱。而孝德是各种道德的根和总部。由此生发开来,会发掘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道德资源。‎ 五是倡导孝德,也就等于在为道德給力和撑腰。对违背道德的言行的挞伐或是惩恶,固然是给力道德并为之撑腰的一种方式,而通过宣扬孝道的“扬善”,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样也是在给道德撑腰,给力道德建设,也是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讲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尚书中学的特殊的礼仪校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观点认为是在发扬尊师孝亲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在搞形式主义,更有人表示对学生来说考好成绩才是最重要的。结合材料分析,明确自己的观点,结合观点立意。可以赞同这一特殊的礼仪校规。立人先立德,要培养孩子高尚的品格;学校推行礼仪校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校通过校规的方式,在学生中培养礼仪的观念;学校通过抓德育进而抓学习,只有激发出学生爱国的热情、报效祖国、回报父母的理想,自然而然也就有动力学习;要想孩子成才,要让他先学会做人,现在家长不应该只是看孩子成绩,更应该希望孩子能够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等。可以持中立的观点。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感恩提示,但更要内化于心,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值青春期,还不能充分地理解和体会父母和老师的慈爱和不易,因此确实需要各种形式的感恩提醒和提示。但礼仪更多地是涉及个人的事,具体采取哪种形式可以不做硬性规定,学校要做的应该是将礼的观念和意识内化于学生心中;认为作为尚书中学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只要当事的老师、学生及家长认为礼仪校规好,那它就是一种很好的校园文化和教育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将这种形式推广,不同的学校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也可以持反对观点,所有学生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特点,遏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每天都要想着完成这些任务,加重学生的负担等,言之有理即可。‎ - 20 -‎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注意立意的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这四种角度显然有优劣之分。我们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着力引导学生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 2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