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雨霖铃学案5 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雨霖铃学案5 人教版必修4

柳永词两首——雨霖铃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2.仔细品味词的语言。‎ ‎3.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 ‎【导学过程】‎ ‎1.词调简介 ‎“雨霖铃”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我们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 ‎2.写作背景 ‎ 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于是与恋人痛别。本词正是他当时心境的体现。‎ ‎【预习案】‎ ‎1.朗读指导:‎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2.这首词的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3.概括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探究案】‎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4‎ ‎2.思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时应有千言万语,为何却无言了呢?‎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训练案】‎ 连绵不断的愁包围着词人,词人日后的生活将是“此去经年,应试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历来被评为“余恨无穷,余味不尽”,你有没有体会到这不尽的余味?请谈谈你的感受。‎ ‎(1)作者设想了以后什么样的情景?‎ ‎(2)为什么会是这样一幅图景呢?‎ 4‎ ‎【参考答案】‎ ‎【预习案】‎ ‎1.低沉、哀婉、悲伤、凄清。‎ ‎2.上片写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分别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像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 ‎【探究案】‎ ‎1.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副秋雨黄昏送别图。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鸣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这句词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当登舟分别之际,两个人手拉着手儿,含泪相视着,大约是想把心上人的面容身影再最后一次深深地印进记忆中去吧。此时此地,他们心里该有多少话啊,然而却只是默默相对,谁也说不出一个字来,而他们相互真挚深沉的爱和内心极度的痛苦却正是通过这彼此极力抑制着的无言的哽噎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一个“竟”字,突出地强调了这种极为矛盾复杂的感情表达方式。“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古往今来恋人离别都是一样的。有人说这两句“当属离别之情的高潮”。这里通过“兰舟催发”这个场景,抒发了作者不舍之情。‎ ‎3.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相同写法的还有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全句写景,又写情,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 ‎4.“杨柳”和别情有关,“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似乎已成为具有必然的联系了。“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凉,难以忍受。古时要赶远程的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也常常在这个时候送别。如温庭筠《菩萨蛮》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就是把别情与这时候的景象联系在一起来说的。 ‎ ‎ “酒醒”后的惆怅(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无异于“愁醒”‎ 4‎ ‎。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无法排遣了)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岸上的杨柳,晓风吹拂,残月微明)交融在一起,这情景确实凄凉难耐。可见,这两句中词人集中了许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入词,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训练案】‎ ‎(1)推想到离别之后惨不成欢的情景。‎ ‎(2)因为词人深沉地感到即使有良辰好景值得欣赏流连,可也等于“虚设”,而千种情、万种意又能向谁倾诉呢?以孤寂落寞之情收束全诗,既突出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