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模试卷1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1含解析

‎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某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单选题)‎ ‎1.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蜡炬成灰 D.滴水成冰 ‎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描述了春天晴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下列从微观角度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微粒的体积小、质量轻 B.微粒间有空隙 C.微粒在不断运动 D.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3.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减少的是(  )‎ A.CuSO4溶液 B.H2SO4溶液 C.FeSO4溶液 D.HCl溶液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减小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 ‎5.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焚烧小麦秸杆 B.垃圾分类回收 C.拒绝一次性筷子 D.发展太阳能电池 ‎6.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易失电子 B.‎ 易形成阴离子 C.‎ ‎ 带正电荷 D.‎ 化学性质稳定 ‎7.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肼(X)和双氧水(H2O2),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O2═N2↑+4H2O,据此判断肼的化学式是(  )‎ A.NH3 B.NH2 C.N2H4O D.N2H4‎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C.过滤可以使硬水变软水 D.我国研制出吸附能力超强的“碳海绵”(见图),它很轻、可用于吸附油污 ‎9.下列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Fe+3O22Fe2O3‎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2Fe+3CO2‎ C.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验证质量恒定律:2P+O2P2O5‎ D.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O2+Ca(OH)2═CaCO3↓+H2O ‎10.2013年12月15号,广州建业大厦火灾一场大火烧掉4000万,再次敲响消防安全的警钟.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A.A B.B C.C D.D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B B.50℃时把50g 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方法 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12.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 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 ‎13.农业上常用饱和的食盐水选种.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对此过程的描述,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14.如图所示装置,将X滴加到固体Y中,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则X、Y对应的试剂组是(  )‎ 选项 试剂 A B C D ‎ X H2O H2O H2O H2O ‎ Y NaCl NH4NO3‎ NaOH 浓H2SO4‎ A.A B.B C.C D.D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5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5.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分别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氯化钠的化学式: NaCl ;‎ ‎(2)氮原子: N ;‎ ‎(3)硫酸根离子: SO42﹣ ;‎ ‎(4)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16.实验室用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程为 100 mL的量筒,量取 55.5 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 ‎17.请认真回忆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 原子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离子 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 分子 构成的.‎ ‎(2)根据如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17 ,该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3 周期.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形成 阴 离子(填“阳”、“阴”).‎ ‎18.2013年冬季我国连续出现的灰(雾)霾天气,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作为评价项目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灰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 C C大量增加(填序号);‎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 ‎(2)PM2.5的形成与以下 AD A内容有关(填序号);‎ A、大量燃烧煤和石油制品 B、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入河中 C、在市区街道两旁种植花草树木 D、汽车、摩托车排放尾气不断增多 ‎(3)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石油和 天然气 天等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产生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 酸雨 酸,破坏环境.下列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是 ④  (填序号).‎ ‎①煤 ②乙醇汽油 ③天然气 ④氢气 ‎(4)“可燃冰”被视为21世纪的新型绿色能源.我国南海海底存储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已经查明的储量相当于目前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量总数的三分之一.可燃冰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其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A ;‎ ‎(2)已知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w g.则t℃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  %;‎ ‎(3)打开汽水瓶盖,有气体逸出,原因是: 打开瓶盖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溶解不了的气体逸出.(合理答案均可) .‎ ‎ ‎ 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0.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银离子以及污泥.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银和硫酸亚铁晶体.方案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中:需加入的物质是 铁粉 Fe,分离所得混合物的方法是 过滤 过滤.‎ ‎(2)步骤③中:需加入的物质是 稀硫酸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H2SO4═FeSO4+H2↑ ‎ ‎(3)某同学认为经过步骤②后所得固体就是纯净的银,不需要进行步骤③,你认为是否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理由是 使Ag+完全置换出来,必须加入过量的铁 使Ag+完全置换出来,必须加入过量的铁.‎ ‎(4)步骤④的操作是 蒸发结晶 蒸发结晶,溶液2和溶液3为什么要混合? 两种滤液中都含有硫酸亚铁,可得到更多的硫酸亚铁,综合利用  两种滤液中都含有硫酸亚铁,可得到更多的硫酸亚铁,综合利用.‎ ‎21.如图:A、B、C、D、E、F、H、I、M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有如下转化关系;已知A、B含有相同的元素,A、B、E、G、H、M为氧化物,C是空气主要成分的气体单质,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为密度最小的气体单质,E、M、I为黑色固体,I为非金属单质,F为红色固体金属单质,H是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请回答:‎ ‎(1)M的化学式为 MnO2 ;M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A的化学式为 H2O2 ;D的化学式为 H2 ;‎ ‎(2)C气体的一种用途是 供给呼吸 .‎ ‎(3)写出①、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2H2O22H2O+O2↑ ,④ CO+CuOCu+CO2 .‎ ‎ ‎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15分)‎ ‎22.实验室需要配制4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步骤如下:‎ ‎(1)计算.所需硝酸钾的质量为 4g ,所需蒸馏水的体积为 36mL  (水的密度近似看做1g/mL).‎ ‎(2)称量.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 A  (填字母).‎ A.先移动游码到所需位置,再添加硝酸钾直到天平平衡 B.先添加所需的硝酸钾,再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3)量取.量取所需蒸馏水要用到的仪器是 BC (填字母).‎ ‎(4)溶解.将称量好的硝酸钾和蒸馏水混合,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 ‎23.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图1为歼﹣15飞机在辽宁舰上起飞.‎ ‎(1)铝合金用于制造飞机的外壳,铝合金材质的主要优点是 硬度大、密度小 .‎ ‎(2)改装前的辽宁舰舰身锈迹斑斑,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 氧气与水蒸气 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的成分主要是 Fe2O3 (填化学式).‎ ‎(3)为了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2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一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所用酸的种类不同 ‎ ‎②实验二中,若出现 铁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 现象,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 ‎(4)辽宁舰的建造耗费了大量的钢材.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图3所示装置模拟炼铁的化学原理,并测定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CO2被充分吸收,氧化铁反应完全且赤铁矿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称重赤铁矿样品的质量为Wg).‎ ‎①装置A中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装置C的作用是 将CO燃烧防止其污染空气 ‎ ‎②要测定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装置A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或 装置B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 ‎③设计实验证明锌、铁、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分别取少量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将铁丝分别浸入两溶液中,观察现象 ‎ ‎ 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浸入硫酸锌溶液的铁丝无明显变化 ‎ ‎ 金属活动性顺序:‎ Zn>Fe>Cu ‎ ‎ ‎ 五、计算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15分)‎ ‎24.时下有些“非主流”的青年喜欢染发,但其并不知道染发时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对身体伤害很大.学习了化学知识的你,还打算染发吗?已知“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回答下列问题:‎ ‎(1)对苯二胺中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8 .‎ ‎(2)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18:2:7 .‎ ‎(3)多少质量的“对苯二胺”中含14.4克碳元素?答: 21.6 克.‎ ‎25.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粗锌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 组别 药品 甲 乙 丙 稀硫酸/g ‎200‎ ‎200‎ ‎300‎ 粗锌样品/g ‎40‎ ‎30‎ ‎30‎ 生成气体/g ‎0.8‎ ‎0.8‎ ‎0.8‎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回答下列问题(每组反应均充分):‎ ‎(1)乙 乙 组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粗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 ‎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某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单选题)‎ ‎1.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蜡炬成灰 D.滴水成冰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 ‎【分析】可以根据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木已成舟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花香四溢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蜡炬成灰,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D、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时主要是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 ‎ ‎ ‎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描述了春天晴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下列从微观角度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微粒的体积小、质量轻 B.微粒间有空隙 C.微粒在不断运动 D.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知骤暖说明气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进行解答.‎ ‎【解答】解: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知骤暖说明气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所以“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会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3.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减少的是(  )‎ A.CuSO4溶液 B.H2SO4溶液 C.FeSO4溶液 D.HCl溶液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和,若溶液中有沉淀或气体生成时会使溶液的质量减小,若反应前和反应后有固体,可根据其质量差来判断.‎ ‎【解答】解:‎ A、Fe跟CuSO4溶液的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消耗56份质量的铁,生成64份质量的铜,因此溶液的质量减少;‎ B、Fe跟稀H2SO4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消耗56份质量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因此溶液的质量增加;‎ C、Fe与FeSO4溶液不反应,因此溶液的质量不变;‎ D、Fe与稀HCl反应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消耗56份质量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因此溶液的质量增加.‎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溶液反应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溶液质量变化的分析,属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题.‎ ‎ ‎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减小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解答】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如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低温时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高温时的不饱和溶液溶解的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D、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特征、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乳化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5.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焚烧小麦秸杆 B.垃圾分类回收 C.拒绝一次性筷子 D.发展太阳能电池 ‎【考点】绿色化学.‎ ‎【分析】根据绿色化学就是从源头上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分析解题.‎ ‎【解答】解:A、焚烧小麦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污染空气,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A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B不符合题意;‎ C、拒绝一次性筷子不仅节省能源,而且避免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C不符合题意;‎ D、太阳能是无污染的能源,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日常生活中要时刻重视绿色化学的理念,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防止环境污染人人有责.‎ ‎ ‎ ‎6.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易失电子 B.‎ 易形成阴离子 C.‎ ‎ 带正电荷 D.‎ 化学性质稳定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粒子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7.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肼(X)和双氧水(H2O2),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O2═N2↑+4H2O,据此判断肼的化学式是(  )‎ A.NH3 B.NH2 C.N2H4O D.N2H4‎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2H2O2═N2↑+4H2O,推断反应中反应物X的分子构成,然后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2H2O2═N2↑+4H2O,可知:‎ ‎ 反应前 反应后 H原子 4 8‎ O原子 4 4‎ N原子 0 2‎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物质X的分子由2个N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N2H4;‎ 故选D.‎ ‎【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 ‎ ‎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C.过滤可以使硬水变软水 D.我国研制出吸附能力超强的“碳海绵”(见图),它很轻、可用于吸附油污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防范爆炸的措施.‎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燃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要谨慎处理.‎ C、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D、根据题意,碳海绵的吸附能力超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燃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等易发生爆炸,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除去水中的可燃性钙镁化合物,不能使硬水变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碳海绵的吸附能力超强,它很轻、可用于吸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防止爆炸的措施、过滤的原理、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9.下列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Fe+3O22Fe2O3‎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2Fe+3CO2‎ C.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验证质量恒定律:2P+O2P2O5‎ D.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O2+Ca(OH)2═CaCO3↓+H2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3Fe+2O2Fe3O4.‎ B、该化学方程式缺乏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C、该化学方程式配平不正确,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2P2O5.‎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 ‎ ‎10.2013年12月15号,广州建业大厦火灾一场大火烧掉4000万,再次敲响消防安全的警钟.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A.A B.B C.C D.D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解:A、用水灭火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故A错误;‎ B、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能降低温度并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灭火,故B正确;‎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能隔绝空气或氧气灭火,故C正确;‎ D、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的目的则是利用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的原理灭火,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 ‎ ‎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B B.50℃时把50g 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方法 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A、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据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解: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错误;‎ B、50℃时A的溶解度是50g,所以50℃时把50g A放入100g水中能恰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0g:100g=1:2,正确;‎ 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降温其溶解度变大,不会析出晶体,故错误;‎ D、A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且饱和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100%,即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AB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C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而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50℃时C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依据所学知识灵活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 ‎ ‎12.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 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A、根据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B、根据溶剂质量相同而丁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进行解答;‎ C、根据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进行解答;‎ D、根据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都为50g进行解答.‎ ‎【解答】解:A、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溶剂质量相同而丁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所以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B错误;‎ C、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所以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故C正确;‎ 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都为50g,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饱和溶液的判断,应注意条件的变化来分析解答.‎ ‎ ‎ ‎13.农业上常用饱和的食盐水选种.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对此过程的描述,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室温下饱和食盐水蒸发溶剂会析出溶质,剩余溶液仍为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同一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解答】解:A、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故A选项错误.‎ B、在相同温度下,饱和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选项正确.‎ C、水分蒸发导致饱和食盐水中析出食盐,由于溶剂与溶质都减少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选项错误.‎ D、水分蒸发导致饱和食盐水中析出食盐,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饱和溶液有关问题的探讨,涉及到恒温蒸发的知识要点,只要抓住析出晶体后溶液仍是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即可.‎ ‎ ‎ ‎14.如图所示装置,将X滴加到固体Y中,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则X、Y对应的试剂组是(  )‎ 选项 试剂 A B C D ‎ X H2O H2O H2O H2O ‎ Y NaCl NH4NO3‎ NaOH 浓H2SO4‎ A.A B.B C.C D.D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分析】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说明与U型管相连的广口瓶内气体体积在加入一定量物质时气体体积缩小,也可能是反应吸收了大量热量,使得试剂瓶中气体的体积收缩导致,据此分析.‎ ‎【解答】解:A、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U型管内液面无变化,故A错误;‎ B、固体硝酸铵溶于水要吸收大量热量,会使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右侧下降,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后和水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会使U型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故C错误;‎ D、浓硫酸溶于水会放热,瓶内气体遇热膨胀,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记住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放入水中都会放出大量的热,固体硝酸铵溶于水要吸收大量的热,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只有掌握了物质的这些性质,才能顺利解题;‎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5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5.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分别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氯化钠的化学式: NaCl ;‎ ‎(2)氮原子: N ;‎ ‎(3)硫酸根离子: SO42﹣ ;‎ ‎(4)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氯化钠中钠显+1价,氯显﹣1价,其化学式是NaCl;‎ ‎(2)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氮原子表示为:N; ‎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硫酸根离子表示为:SO42﹣;‎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1)NaCl;(2)N;(3)SO42﹣;(4)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 ‎ ‎16.实验室用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程为 100 mL的量筒,量取 55.5 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利用m=ρV、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设需要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x 由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则1.84g/cm3×98%×x=500g×20%‎ ‎ x≈55.5cm3=55.5mL.‎ 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量取55.5mL浓硫酸,应选用100mL的量筒.‎ 故答案为:100;55.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量筒的使用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7.请认真回忆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 原子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离子 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 分子 构成的.‎ ‎(2)根据如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17 ,该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3 周期.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形成 阴 离子(填“阳”、“阴”).‎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1)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1)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17,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7;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故答案为:(1)原子;离子;分子;(2)17;3;阴.‎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8.2013年冬季我国连续出现的灰(雾)霾天气,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作为评价项目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灰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 C C大量增加(填序号);‎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 ‎(2)PM2.5的形成与以下 AD A内容有关(填序号);‎ A、大量燃烧煤和石油制品 B、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入河中 C、在市区街道两旁种植花草树木 D、汽车、摩托车排放尾气不断增多 ‎(3)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石油和 天然气 天等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产生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 酸雨 酸,破坏环境.下列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是 ④  (填序号).‎ ‎①煤 ②乙醇汽油 ③天然气 ④氢气 ‎(4)“可燃冰”被视为21世纪的新型绿色能源.我国南海海底存储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已经查明的储量相当于目前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量总数的三分之一.可燃冰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书写化学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分析】(1)雾霾天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大量增加;‎ ‎(2)大量燃烧煤和石油制品以及汽车、摩托车排放的尾气会使颗粒物大量增加;‎ ‎(3)根据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物和酸雨的形成原因来考虑,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 ‎(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雾霾天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大量增加,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 ‎(2)大量燃烧煤和石油制品以及汽车、摩托车排放的尾气会使颗粒物大量增加;‎ ‎(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氢气燃烧烧产物是水,清洁无污染,是最清洁的燃料;‎ ‎(4)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答案为:(1)C;‎ ‎(2)AD;‎ ‎(3)天然气;酸雨;④;‎ ‎(4)CH4+2O2CO2+2H2O.‎ ‎【点评】此题所考查知识虽然简单但都是很重点的知识点,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与应用与生活的基本理念,是一道不错的题目.‎ ‎ ‎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其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A ;‎ ‎(2)已知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w g.则t℃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  %;‎ ‎(3)打开汽水瓶盖,有气体逸出,原因是: 打开瓶盖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溶解不了的气体逸出.(合理答案均可)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情况;‎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 ‎(3)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解答】解:(1)由图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A受温度的影响更大;‎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w g.则t℃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100%=%;‎ ‎(3)打开汽水瓶盖,有气体逸出,原因是:打开瓶盖压强减少,气体溶解度减少,溶解不了的气体逸出;‎ 故答案为:(1)增大; A; (2);‎ ‎(3)打开瓶盖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溶解不了的气体逸出.(合理答案均可).‎ ‎【点评】掌握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即可结合题意正确解答.‎ ‎ ‎ 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0.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银离子以及污泥.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银和硫酸亚铁晶体.方案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中:需加入的物质是 铁粉 Fe,分离所得混合物的方法是 过滤 过滤.‎ ‎(2)步骤③中:需加入的物质是 稀硫酸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H2SO4═FeSO4+H2↑ ‎ ‎(3)某同学认为经过步骤②后所得固体就是纯净的银,不需要进行步骤③,你认为是否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理由是 使Ag+完全置换出来,必须加入过量的铁 使Ag+完全置换出来,必须加入过量的铁.‎ ‎(4)步骤④的操作是 蒸发结晶 蒸发结晶,溶液2和溶液3为什么要混合? 两种滤液中都含有硫酸亚铁,可得到更多的硫酸亚铁,综合利用  两种滤液中都含有硫酸亚铁,可得到更多的硫酸亚铁,综合利用.‎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结合实验意图分析实验流程图,根据对流程的分析,判断流程中所需要加入的物质及所采取的实验操作,并对某些实验操作进行解释和评价.‎ ‎【解答】解:(1)步骤②为了回收银且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应向废水中加入铁粉置换出废液中的银离子;把反应后剩余固体与反应后的溶液分离,应进行过滤操作;‎ 故答案为:铁粉;过滤;‎ ‎(2)步骤③为把固体银中的过量铁粉除去且用所得溶液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因此应选择加入稀硫酸与铁粉反应,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故答案为:稀硫酸;Fe+H2SO4═FeSO4+H2↑;‎ ‎(3)步骤②为把废水中的银离子完全置换,需要加入过量的铁粉,因此所得到的固体并不是纯净的银,需要步骤③的处理过程;‎ 故答案为:不合理;使Ag+完全置换出来,必须加入过量的铁;‎ ‎(4)步骤④的操作是蒸发结晶,溶液2为除去银离子的溶液,主要为硫酸亚铁溶液;溶液3为除去银中铁粉所得到的溶液,主要为硫酸亚铁溶液;所以把两份溶液混合后可更充分地回收硫酸亚铁晶体;‎ 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两种滤液中都含有硫酸亚铁,可得到更多的硫酸亚铁,综合利用.‎ ‎【点评】本实验中在选择所加入物质时,时时要注意到最终要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因此所加入的物质不能引入其它物质而致使所得的硫酸亚铁不纯净.‎ ‎ ‎ ‎21.如图:A、B、C、D、E、F、H、I、M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有如下转化关系;已知A、B含有相同的元素,A、B、E、G、H、M为氧化物,C是空气主要成分的气体单质,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为密度最小的气体单质,E、M、I为黑色固体,I为非金属单质,F为红色固体金属单质,H是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请回答:‎ ‎(1)M的化学式为 MnO2 ;M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A的化学式为 H2O2 ;D的化学式为 H2 ;‎ ‎(2)C气体的一种用途是 供给呼吸 .‎ ‎(3)写出①、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2H2O22H2O+O2↑ ,④ CO+CuOCu+CO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C是空气主要成分的气体单质,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C是氧气;D为密度最小的气体单质,故D是氢气,B是水;黑色固体I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氧化物G,则I是碳,G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黑色固体E反应生成红色金属单质F,同时生成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H,故H是二氧化碳,黑色固体E是氧化铜,F是铜;A在M的作用下能生成氧气和水,故A是过氧化氢,M对此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是黑色固体,故可以是二氧化锰,据此解答.‎ ‎【解答】解:C是空气主要成分的气体单质,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C是氧气;D为密度最小的气体单质,故D是氢气,B是水;黑色固体I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氧化物G,则I是碳,G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黑色固体E反应生成红色金属单质F,同时生成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H,故H是二氧化碳,黑色固体E是氧化铜,F是铜;A在M的作用下能生成氧气和水,故A是过氧化氢,M对此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是黑色固体,故可以是二氧化锰,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M是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其催化作用,A是过氧化氢,D是氢气,故填:MnO2,催化作用,H2O2,H2;‎ ‎(2)C是氧气,具有帮助呼吸和支持燃烧的作用,故填:供给呼吸;‎ ‎(3)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生成水和氧气,故填:2H2O22H2O+O2↑;‎ ‎ ④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填:CO+CuOCu+CO2.‎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关键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进行推断即可.‎ ‎ ‎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15分)‎ ‎22.实验室需要配制4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步骤如下:‎ ‎(1)计算.所需硝酸钾的质量为 4g ,所需蒸馏水的体积为 36mL  (水的密度近似看做1g/mL).‎ ‎(2)称量.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 A  (填字母).‎ A.先移动游码到所需位置,再添加硝酸钾直到天平平衡 B.先添加所需的硝酸钾,再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3)量取.量取所需蒸馏水要用到的仪器是 BC (填字母).‎ ‎(4)溶解.将称量好的硝酸钾和蒸馏水混合,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体积;‎ ‎(2)根据利用天平称量一定量物质的质量的步骤分析判断;‎ ‎(3)量取液体的体积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 ‎【解答】解:(1)配制4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所需硝酸钾质量为40g×10%=4g,需要水的质量40g﹣4g=36g,由于水的密度是1g/mL,所以需要蒸馏水的体积是36mL;‎ ‎(2)要称量4g的硝酸钾,应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防止药品沾在托盘上,调节平衡后,先移动游码到所需位置,再添加硝酸钾直到天平平衡;‎ ‎(3)量取所需蒸馏水要用到的仪器是量筒和定容用的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1)4g; 36mL;‎ ‎(2)A;‎ ‎(3)BC.‎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比较简单,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才能结合选项依据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和解答.‎ ‎ ‎ ‎23.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图1为歼﹣15飞机在辽宁舰上起飞.‎ ‎(1)铝合金用于制造飞机的外壳,铝合金材质的主要优点是 硬度大、密度小 .‎ ‎(2)改装前的辽宁舰舰身锈迹斑斑,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 氧气与水蒸气 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的成分主要是 Fe2O3 (填化学式).‎ ‎(3)为了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2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一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所用酸的种类不同 ‎ ‎②实验二中,若出现 铁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 现象,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 ‎(4)辽宁舰的建造耗费了大量的钢材.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图3所示装置模拟炼铁的化学原理,并测定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CO2被充分吸收,氧化铁反应完全且赤铁矿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称重赤铁矿样品的质量为Wg).‎ ‎①装置A中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装置C的作用是 将CO燃烧防止其污染空气 ‎ ‎②要测定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装置A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或 装置B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 ‎③设计实验证明锌、铁、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分别取少量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将铁丝分别浸入两溶液中,观察现象 ‎ ‎ 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浸入硫酸锌溶液的铁丝无明显变化 ‎ ‎ 金属活动性顺序:‎ Zn>Fe>Cu ‎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铝合金的性质分析;‎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及锈的主要成分分析回答;‎ ‎(3)①从控制变量的角度进行分析;‎ ‎②根据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分析回答;‎ ‎(4)①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一氧化碳能污染空气分析装置C的作用;‎ ‎②由于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只要测出反应后装置A中药品的质量,就可计算出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化铁中氧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氧化铁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或测出反应前后装置B增加的质量,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再计算出氧化铁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③根据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为锌>铁>铜,要比较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的大小,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铁丝分别放入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铜溶液,铁丝不能与硫酸锌溶液发生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不如锌强;铁丝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解答】解:(1)因铝合金材质强度大、密度小,所以铝合金可用于制造飞机的外壳;故填:硬度大、密度小;‎ ‎(2)钢铁的锈蚀,实际上是铁跟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故填:氧气与水蒸气;Fe2O3;‎ ‎(3)①从图可以看出选取的酸的种类不同,因此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不够合理;故填:所用酸的种类不同;‎ ‎②实验二中,若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填:铁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Fe+CuSO4═FeSO4+Cu;‎ ‎(4)①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由于一氧化碳能污染空气,所以装置C的作用是:将CO燃烧防止其污染空气.故填:Fe2O3+3CO2Fe+3CO2;将CO燃烧防止其污染空气;‎ ‎②由于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只要测出反应后装置A中药品的质量,就可计算出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化铁中氧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氧化铁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或测出反应前后装置B增加的质量,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再计算出氧化铁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所以,要测定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需要测量的数据是装置A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或装置B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故填:装置A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装置B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③由于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为锌>铁>铜,要比较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常采用“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两根光亮的铁丝,然后分别放入盛有硫酸锌和硫酸铜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放入硫酸锌溶液的铁丝无明显变化,说明铁的活动性不如锌强;放入硫酸铜溶液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可以得出活动性由强到弱为锌>铁>铜.故填:‎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将铁丝分别浸入两溶液中,观察现象.‎ 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浸入硫酸锌溶液的铁丝无明显变化.‎ 金属活动性顺序:‎ Zn>Fe>Cu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掌握常见合金的优点、钢铁锈蚀的原理和除锈原理以及根据实验分析、解决问题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 ‎ 五、计算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15分)‎ ‎24.时下有些“非主流”的青年喜欢染发,但其并不知道染发时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对身体伤害很大.学习了化学知识的你,还打算染发吗?已知“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回答下列问题:‎ ‎(1)对苯二胺中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8 .‎ ‎(2)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18:2:7 .‎ ‎(3)多少质量的“对苯二胺”中含14.4克碳元素?答: 21.6 克.‎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4×2=108.‎ ‎(2)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4×2)=18:2:7.‎ ‎(3)所需“对苯二胺”的质量为14.4g÷(×100%)=21.6g.‎ 故答案为:(1)108; (2)18:2:7;(3)21.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5.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粗锌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 组别 药品 甲 乙 丙 稀硫酸/g ‎200‎ ‎200‎ ‎300‎ 粗锌样品/g ‎40‎ ‎30‎ ‎30‎ 生成气体/g ‎0.8‎ ‎0.8‎ ‎0.8‎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回答下列问题(每组反应均充分):‎ ‎(1)乙 乙 组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粗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乙组实验中,200g稀硫酸和30g粗锌反应生成0.8g氢气,当粗锌质量增大到40g时,生成的氢气仍然是0.8g,说明稀硫酸已经完全反应,当稀硫酸质量增大到300g时,生成的氢气仍然是0.8g,说明锌已经完全反应,即乙组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粗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锌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实验数据控制,乙组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粗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设乙组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8g x=26g,‎ 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0%=86.7%,‎ 答案:‎ ‎(1)乙;‎ ‎(2)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86.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