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可能性 北京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可能性 北京版 (1)

可能性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相关知识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四年级第一次涉及到概率知识,对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它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是可能性教学的初始课。目的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了解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还要明白影响可能性大小的因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生活中对可能性有直接的感知,但是没从数学角度想问题,不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学生平时数学实验较少,速度可能会慢一些。归纳提炼的水平较弱。‎ ‎3、能够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三、教学目标 :从三个维度阐述:‎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编的生活常见的事情,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联系生活实际,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填空,从而了解生活中事件发生结果。‎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球实验,涂色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发现——交流”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现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2)充分给予关注,引导积极参与,创设交流平台,及时肯定表扬。‎ ‎(3)利用按按按这一新型反馈交流,激发学生兴趣,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同伴合作,交流分享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和实验,能判断简单的可能现象,了解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正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讲故事中师生互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亲自实践体验。‎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份、按点设备、黑袋子和彩球、彩笔、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融入新知识点。‎ ‎(一)感受事情的可能性。(可能、不可能、一定)‎ 师:同学们,冬天到了,是滑雪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滑雪吗?小明也很喜欢,他这个周末想让父母带他去滑雪,可是妈妈说生意太忙,不同意。小明商量着说:“那咱们明天抽签决定吧。课件:一个签写“去”,一个签写“不去””妈妈同意了。你们想一想明天小明抽签的结果是确定事件吗?(指名回答:不是确定事件,板书“不确定”因为两张纸条,一张是去一张是不去,所以可能抽到去也可能抽到不去。引导突出“可能”,板书“可能”)‎ ‎ 师: 尽管事情是不确定的,但是你们是不是都希望小明是幸运的,抽中去的那个纸条吧。可是他妈妈把两个签都写上“不去”了课件:不去、不去同学们,明天小明抽签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按点1选择可能去、一定不去、可能不去)师:选择一定不去的人最多或全部,指名说说为什么选这个答案?。(预设:因为两张纸条都是不去,所以任意抽一张,一定是不去。(板书:一定)追问:可能是去吗?(板书:不可能)师:一定、不可能说明这是一个确定事件。(板书确定) 刚才还是不确定事件,可能抽到“去”也可能抽到“不”去现在变成了确定事件“不去”。‎ ‎【设计意图:课一开始,我首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抽签滑雪的故事,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导入新课,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孩子。通过听、想,参与故事情节讨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不仅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初步感知,而且能领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探索的需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师:那么小明最后抽签的结果是什么呢,咱们在这里留一个悬念,一会儿揭晓。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确定的,有一些事情是不确定的,“可能”“不可能”“一定”是判断事情发生可能性的三种情况。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事情,你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填空吗? (出示课件,第四题填空后引出小知识)‎ ‎(二)感受等可能性和可能性的大小 ‎1、理解可能性一样 师:你们填空题做得很好,还能做一道判断题吗?(出示课件)将红、蓝、黄三个球放进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的结果,是确定事件吗?(不是确定事件。因为盒子里有三个球,可能摸出红球可能摸出蓝球还可能摸出黄球。摸出哪个球的可能性都有,是不确定的。)追问:任意摸一球,有几种可能呢?(有三种颜色的球,所以任意摸出一个,可能是红、可能是蓝、可能是黄,有三种可能)追问:摸到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预设(一样,因为每种球的数量是一样的,所以摸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相同的(板书一样)师:我们也称为“等可能性”‎ 有 ‎2、理解可能性大小不一样 ‎(1))课件出示2红4蓝1黄: 现在球的数量发生变化了,快看看有什么变化?将这些球放进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有几种可能呢? 按点2选择(1,2,,3,4)根据选择指名回答为什么。预设生(这一盒里既有蓝球又有红球还黄球,所以任意摸出一个球,可能是蓝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有三种可能) 如果任意摸三次球会是怎样的情况呢?你们想亲自动手实验吗?‎ 如果任意摸出三次球会是怎样的结果呢?你们想亲自动手实验吗?‎ ‎(2)出示实验要求,仔细读懂要求,开始实验。(师用西沃拍照上传三个小组的记录表,让小组同学指记录表说发现,交流不同想法。‎ ‎(预设生:我可能摸到蓝球、红球、黄球,不可能抽到。。。。抽到蓝球的次数多、可能性大,抽到红球、黄球的可能性小。)‎ ‎(3)观察三个小组的数据,得出什么结论?(摸出蓝球的次数多)‎ 师:你们想想,为什么摸到蓝球的次数多?(预设:蓝球数量最多,所以摸出的次数多,我们就说蓝球摸出的可能性大)(板书大)摸出蓝球的可能性大,相反摸出黄色球的可能性小(板书小)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追问:物体可能性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可能性的大小跟物体的数量的多少有关系。) ‎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指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自己动手体验,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所以,我就设计了这个实验环节,让学生自己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二、巩固练习 ‎1、师:通过实验,你们对可能性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们能利用这个知识,帮老师设计游戏吗?‎ 下面有3个袋子,每个袋子有6个小球,每个袋子任意抽取一个,会是什么颜色?请按每个袋子的要求涂色。(西沃拍照比较答案不同,但符合题目要求)‎ 一定是蓝色可能是蓝色不可能是蓝色 ‎【设计意图:根据袋子的要求涂色,答案不唯一,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图画,自己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自我体验中加深理解】‎ ‎2、有9张卡片,分别写有数字1—9从中任意抽取一张,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按点3 A、抽到5和抽到6的可能性大小一样。 B、抽到单数与抽到双数的可能性大小一样。 C、如果第一次抽到数字1,放回去再次抽取,抽到1的可能性不变。‎ ‎3、思考之后做决定:‎ 有一个正方体,六个面分别写上3,5,5,8,8,8,任意掷出后,朝上的数字有 ( )种可能性 思考之后选择:有一个正方体,六个面分别写上3,5,5,8,8,8,将这个正方体掷出后,各个数字朝上的可能性是()‎ ‎(按点4)‎ ‎(1)、数字3的可能性小。(2)、数字5的可能性大。‎ ‎(3)、数字8的可能性大。(4)、数字3,5,8的可能性相等 拓展延伸 盒子里有6个白棋子和6个黑棋子,假如你在黑暗中摸摸棋子,至少摸()个 棋子,才能确定摸到了两种颜色的棋子。‎ ‎1、6个2、7个3、10个4、12个 三、小结 师:这节课马上结束了,咱们还有一个悬念没解决呢。你们还在为小明担心吧?爸爸也替他担心,但是爸爸怕妈妈,只能悄悄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小明,小明当时没说什么。第二天抽签时,小明迅速抽出一张纸条撕得粉碎,等到妈妈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了。小明得意地说:“妈妈,现在只要看剩下的签写得什么就行了。”小明把剩下的纸条拿出来,果然是“不去”。他高兴地跳起来:“我抽到的肯定是去。”妈妈无奈地答应了小明去滑雪的请求。小明这两天经历了从“可能去、可能不去”到“一定不去”最后到“肯定去”的过程,他用智慧赢得了滑雪的机会。你们这节课表现的很有智慧,谁来谈谈你的收获。(引导归纳:1、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的是确定事件,有的不是确定事件。2.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3.可能性大小与物体的数量有密切关系。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等【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教材知识,深化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使得新知识具有更大的迁移价值,为后继的学习和运用它们奠定基础。‎ 拓展延伸 盒子里有6个白棋子和6个黑棋子,假如你在黑暗中摸摸棋子,至少摸()个 棋子,才能确定摸到了两种颜色的棋子。‎ ‎1、6个2、7个3、10个4、12个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