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 北京版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 北京版 (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两位数乘三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对比,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积的定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最近李叔叔要到北京出差,他所在的城市交通便捷,他可以选择坐客车去,客车每小时行48千米,那么他从该城市到达北京需要36小时(课件显示)。请同学们列一列表示两地距离的算式。‎ 生:48×36‎ 师:那你能解释一下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吗?‎ 生:这个算式表示客车每小时行驶48千米,开了36个小时后所走的路程。‎ 师:回答的非常正确。大家一起先来看第一个算式,这个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该怎么列竖式计算呢?请你们动手来算一算(请学生上来板演)。‎ 师:请这位同学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的末尾应与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师:回答的非常完整。如果李叔叔要赶时间还可以选择搭火车去,火车每小时行驶145千米,到达北京需要12个小时(出示课件)。同样的也请一位同学来列出算式并说一说式子所表示的意思。‎ 生:145×12,这个式子表示火车每小时行驶145千米,开了12个小时后所走的路程。‎ 3‎ 师:很不错。大家再来观察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二个式子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对,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 师:大家能不能先来估算145×12的积大概是多少呢?‎ 生:我估计大约有1500千米,我是将145估成150,12估成10。‎ 师:对,那么为了计算出精确的值,我们常用列竖式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师:如果现在就让你们直接列竖式计算,你们有把握吗?(有)那请你们先试一试,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请学生板演)‎ 师:大家看一看这位同学列的正确吗?那就请这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个竖式是如何计算的?‎ 生:先用2去乘145,再用1去乘145‎ 师:同学们你们都听清楚了吗,谁能再来详细地说一说计算过程。‎ 生:先用第二个乘个位上的2去乘145,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145,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师:老师这还有一个疑问,145×1为什么不同个位对齐,而同十位对齐?‎ 生:因为1在十位上,表示一个十,145×1表示145个十。‎ 师:解释的真棒,那么现在你们再来观察这两个竖式,它们有什么异同呢?‎ 生:它们的计算方法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比两位数乘两位数每次都多乘一位。‎ 师:说的很有道理。同学们,现在你们能不能试着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归纳出来呢?可以和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的末尾应与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师:出示课件,生齐读。‎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谁能做的又对又快。‎ 3‎ ‎ 1 3 4 1 7 6 4 2 5‎ ‎× 1 2 × 4 7 × 3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计算反馈。‎ ‎2、火眼金睛。‎ ‎ 1 3 4 2 5 6‎ ‎ × 1 6 × 1 3‎ ‎  ̄ ̄ ̄ ̄ ̄ ̄ ̄  ̄ ̄ ̄ ̄ ̄ ̄ ̄‎ ‎ 8 0 4 7 5 8‎ ‎ 1 3 4 2 5 6‎ ‎  ̄ ̄ ̄ ̄ ̄ ̄ ̄  ̄ ̄ ̄ ̄ ̄ ̄ ̄‎ ‎ 9 3 8 3 3 1 8‎ ‎ 生计算反馈。‎ ‎3、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从这个题目中你们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 一个长方形试验田的宽为36米,长比宽多80米,问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请你们列式计算(练习反馈)。‎ 四、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 教材P49 1,2‎ 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