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 重叠问题 北京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 重叠问题 北京版 (1)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课题:《重叠问题》 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上册 104-105 页例 1 及相关练习。 教材解读:“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是北京 2011 课标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新增设的一个内容。“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 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容易理 解的题材,初步体会集合思想方法。集合是一种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 想方法。而教材例 1 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 列出参加跳绳比赛和踢毽的学生名单,这与实际参加这两项比赛的总人数不 相符合,从而使学生学会利用集合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解 决此类问题的计算方法及含义。 教 学 目 标 1、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感受生活中集合思想。 2、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 考的习惯。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在合作、交流中感受集合思想。 教学难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重叠问题。 教学 准备 学生:问题生成单、小组合作记录单。 教师:课件。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一、独立自学 独立完成问题生成 单,初步学习新课。 认真解读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目标以及重难点, 结合学情,设计教学案。 二、互动交流,探索新知。 (一)感知重复 1、猜一猜 2、倾听、感知重叠。 (二)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1、观察表格。 2、口答。 3、合作学习。 4、汇报结果。 5、理解韦恩图 (1)口答各部 分名称。 (2)倾听了解 韦恩图的来历。 (3)口答各部分 (一)激趣引入,感知重复 1、脑筋急转弯:今天老师带了一道脑筋急转弯!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起合影,可是照 片上只有 3 个人。这是为什么? 2、认识重叠,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所说的爸爸有两个身份,既是爷爷的儿子 又是儿子的爸爸。(板书:既…又…)这样的情况在数 学中我们称之为重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数学广角,一 起来研究这个重叠问题。板书:重叠问题 (二)探究新知,理解集合:生成单二 1、出示表格: 这是去年艺术节二(3)班参加书法比赛和绘画比 赛的人员名单(课件) 2、组织口答: (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验证人数:请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同学起立。 3、小组合作: 内容:(1)为什么数出的人数与算出的人数不一样? (2)求“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同学一共有多少 人?”你是怎样解答的? 要求:组内交流解答方法,记录员把不同的解答方 法记录下来。 4、组织汇报解答方法。(可能:数、画、算) 5、介绍韦恩图: (1)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韦恩图上标出各部分的 名称; (2)你们知道吗,这个图是一个名叫韦恩的英国 数学家创造出来的。所以叫韦恩图(集合图) (3)各部分的意义。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 算式: 表示的意义。 6、尝试解决问题。 (1)独立计算. (2)汇报 在红色圈里这些同学表示什么?在黄色圈里这些 同学呢?中间部分表示什么(突出既…又…,只…, 只…) 6、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1)独立计算 根据韦恩图,你能计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同学 一共有多少人吗? (2)汇报交流。( 整理并理解算式的意思)。 三、总结评价,梳理知识。 1、自由畅谈。 2、质疑互释。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四、运用拓展(课件) 参加书法远比赛的学 参加绘画比赛的学生 两项都参加的学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