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夜雨寄北》 (2)_苏教版(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夜雨寄北》 (2)_苏教版(2016)

。夜雨寄北李商隐七言绝句 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巴山夜雨涨秋池。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字词解释1、君:2、巴山:3、共剪西窗烛:4、何当:5、却话:你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在西下共剪烛芯。什么时候才能够。重头谈起。 韵译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却话巴山夜雨时。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韵译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人与夫人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故事背景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者简介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李商隐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则李商隐的诗重于象征。 君问归期未有期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自己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一问一答,一扬一抑,写尽愁肠与相思独特的视角,不写自己思念妻子,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离别之苦。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巴山(巴山楚水凄凉地),秋夜(秋愁),雨淋淋(缠绵凄凉)的场景。实景:天上所淋之雨,地下所积之雨。周遭一片黑夜迷茫,雨骤风狂,池水涨满,作者倚窗而望,人事寂寥,倍感孤独、凄凉。推想: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身世之悲、漂泊之感、思念之情,感情波涛注满心池。情景交融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秉烛夜谈,情话绵绵,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何当”一词却又把美景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何时归,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虚实结合 重复近体诗一般要避免字面的重复,“巴山夜雨”却在诗中两次出现。“巴山夜雨”给人的感受是非常复杂深沉的,是最凝炼的景语,又是最深切的情语,既写景,又抒情,是情景交融的诗的意境。在这首诗中如此使用,就非常含蓄,引人联想,别具一格。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en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