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30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1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专题训练一
2011《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专题训练一 一、解答题 1、求证: 2、设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数列定义如下:对于正整数,是使得不等式≥成立的所有中的最小值. (I)若,求; (Ⅱ)若=2,=-1,求数列的前2m项和的公式; (Ⅲ)是否存在和,使得?如果存在,求和的取值范围;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是它的前项和. (1)求证:数列{}不是等比数列; (2)数列{}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 4、已知:>0,>0,+=1.求证: 5、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且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求证: 6、已知三个方程:,其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7、在数列中, ( I)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Ⅱ)求数列的前n项和; (Ⅲ)证明不等式。对任意皆成立. 8、已知是正数组成的数列,=1,且点 在函数的图象上. (I)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满足求证: 9、已知△ABC的三边长是,且为正数,求证: 10、已知数列和满足: ,其中A为实数,为正整数. (I)证明:对任意实数,数列不是等比数列; (Ⅱ)证明:当≠-18时,数列是等比数列; (Ⅲ)设为数列的前项和.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对任意正整数,都有> -12?若存在,求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1、首项为正数的数列满足 (1)证明:若为奇数,则对一切n≥2,都是奇数; (2)若对一切都有>,求的取值范围. 12、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n为正整数). (1)令,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令,试比较与的大小,并予以证明. 13、已知数列满足:=0.求证: (1) -l<<0; (2) > 对一切都成立; (3)数列{}为递增数列. 14、已知数列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中,证明: 15、设函数数列满足 (1)证明:函数在区间(0,1)上是增函数; (2)证明: (3)设 (,1),整数证明:>. 16、已知数列 记: 求证:当时, 17、设数列满足,其中为实数. (1)证明:∈[0,1]对任意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0,1]; (2)设.证明: (3)设,证明: 18、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通项(其中>0且≠1.记是数列的前n项和,试比较与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19、已知集合= {,,…,},其中 由中的元素构成两个相应的集合: .其中()是有序数对,集合和中的元素个数分别为和.若对于任意的,总有,则称集合具有性质. (1)检验集合{0,1,2,3}与{-1,2,3}是否具有性质,并对其中具有性质的集合,写出相应的集合和; (2)对任何具有性质的集合,证明: (3)判断和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以下是答案 一、解答题 1、解析 当时,等式左边=2,右边=2,故等式成立; 假设当=时等式成立,即 那么当时,左边= 这就是说当时等式也成立.综上可知原等式对于任意正整数都成立. 2、解析(1)由题意,得,解,得 使得成立的所有中的最小正整数为7,即=7. (Ⅱ)由题意,得=2-1, 对正整数,由≥,得 根据的定义可知 当 时, () ;当 时, (). (Ⅲ)假设存在和满足条件,由不等式及>0得 ,根据的定义可知,对于任意的正整数都有 ,即对任意的正整数都成立. 当)时,得 这与上述结论矛盾, 当,即时,得,解得(经检验符合题意)存在和,使得 ().和的取值范围分别是 3、解析(1)假设数列是等比数列,则,即,因为 ,所以,即=0,这与公比≠O矛盾,所以数列不是等比数列. (2)当=l时,是等差数列;当≠1时.不是等差数列.否则,即,得=0,这与公比矛盾. 4、解析 要证只需证 由已知知, 故只需证,只需证 只需证,故原不等式成立. 5、解析 要证原式,只需证,即 即只需证,而 从而原式得证. 6、解析 若三个方程都无实根,则.解得,故当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时,实数的取值范围为或}. 7、解析(I)由题设,得,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1,且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Ⅱ)由(I)可知,于是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所以数列的前项和 (Ⅲ)对任意的, 所以不等式。对任意皆成立. 8、解析(I)由已知得,则,又,所以数列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 (Ⅱ)由(I)知,,从而. 因为 所以 9、解析 观察所需证明的不等式,发现其每一项都有共同的结构,联想到函数 具有单调性,构造单调函数O,).证明过程如下: 构造单调函数 因为为(0,+)上的增函数, 而 又因为,所以 因此 10、解析(I)假设存在一个实数,使是等比数列,则有,即 ,矛盾不是等比数列. 由上式知 故当≠- 18时,数列{}是以- (+18)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Ⅲ)当≠- 18时,由(Ⅱ)得,于是 当= -18时,=0,从而=0,>-12恒成立. 要使对任意正整数,都有> -12. 即 令,则当为正奇数时,当为正偶数时, 的最大值为于是可得 综上所述,存在实数使得对任意正整数,都有> -12,的取值范围为(-,-6). 11、解析(1)已知是奇数,假设是奇数,其中为正整数, 则由递推关系得是奇数. 根据数学归纳法可知,对一切, 都是奇数. (2)方法一 由知,当且仅当<1 或>3时,. 另一方面,若O< <1,则;若>3,则> 根据数学归纳法可知,对一切;对一切 综上所述,对一切,都有>的充要条件是O<<1或>3. 方法二 由,得,于是0<<1或>3. 因为,所以所有的均大于0,因此与 同号, 根据数学归纳法可知,对一切与同号. 因此,对一切,都有的充要条件是0<<1或>3. 12、解析(1)在中,令,可得 ,即 当≥2时, ,即 ,即当≥2时, 又,数列是首项和公差均为l的等差数列. 于是 (2)由(1)得 ,① 由①一②得 于是确定与的大小关系等价于比较与的大小, 由+1:…, 可猜想当≥3时,>,证明如下: ①当=3时,已证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 (≥3)时,不等式成立,即> 2 +1. 那么当=+l时, 当=+l时,猜想也成立, 综合①②可知,对一切≥3的正整数,都有 综上所述,当=l,2时,;当n3时, 13、解析 已知条件可化为,即 (1)①当=l时结论已成立; ②假设当=(≥1且∈N*)时结论成立,即-1<<0, 那么当=+l时, 内为增函数, ,则-1<<0 当时结论成立. 由①②知,对一切均有-1 <<0. (2)①当时,成立; ②假设当=(≥1且)时结论成立,即, 即同上法可得, 当时结论成立, 由①②知对一切均有成立, ,则 两式相减得 若把上式中的换成, 则 数列为递增数列. 14、解析(1)因为 所以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所以 即的通项公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时,因为 所以<≤,结论成立; ()假设当=(≥1且)时,结论成立,即 即 当=+1时, 所以 也就是说,当=+1时,结论成立. 根据()和()知. 15、解析(1)当0<<1时, 所以函数在区间(0,1)上是增函数. (2)当O<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