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最后一卷(打靶卷)数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最后一卷(打靶卷)数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师附中模拟卷) 数学学科 本试卷共 6 页,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 ,则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简集合 ,按交集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由 ,得 ,所以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间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2.已知复数 z 满足 z(1+2i)=i,则复数 在复平面内对应点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 限 【答案】D 【解析】 【分析】 { }2= | 2 0M x x − < { }2, 1,0,1,2N = − − M N = ∅ { }1 { }0,1 { }1,0,1− M 2 2 0x x− < ( )0,2x∈ { }1M N∩ = z 把已知等式变形,再由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求出 的坐标得答案. 【详解】解:由 ,得 ,所以 复数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在第四象限.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考查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属于基 础题. 3.已知向量 , ,则“m<1”是“ , 夹角为钝角”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结合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知识可得若 , 夹角为钝角,则 且 ,再由 且  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即可得解. 【详解】若 , 夹角为钝角,则 且 , 由 可得 ,解得 且 , 由 且  可得“m<1”是“ , 夹角为钝角”的必要不充分条 件.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解决向量夹角问题,考查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 判断,属于中档题. 4.甲、乙、丙 3 人站到共有 6 级的台阶上,若每级台阶最多站 2 人,同一级台阶上的人不区 分站的位置,则不同的站法总数是( ) A. 90 B. 120 C. 210 D. 216 z (1 2 )z i i+ = (1 2 ) 2 1 1 2 (1 2 )(1 2 ) 5 5 i i iz ii i i −= = = ++ + − 2 1 5 5z i= − ∴ z 2 1,5 5  −   ( ), 2a m= − ( )2,1b = a b a b 1m < 4m ≠ − { 1m m < }4m ≠ − { }1m m < a b cos , 0a b <  cos , 1a b ≠ −  2 2 2cos , 4 5 a b ma b a b m ⋅ −= = + ⋅      2 2 2 2 0 4 5 2 2 1 4 5 m m m m − < + ⋅ − ≠ − + ⋅ 1m < 4m ≠ − { 1m m < }4m ≠ − { }1m m < a b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为两类:第一类,甲、乙、丙各自站在一个台阶上;第二类,有 2 人站在同一 台阶上,剩余 1 人独自站在一个台阶上,算出每类的站法数,然后再利用分类计数原理求解. 【详解】因为甲、乙、丙 3 人站到共有 6 级的台阶上,且每级台阶最多站 2 人, 所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甲、乙、丙各自站在一个台阶上,共有: 种站法; 第二类,有 2 人站在同一台阶上,剩余 1 人独自站在一个台阶上,共有: 种 站法; 所以每级台阶最多站 2 人,同一级台阶上的人不区分站的位置的不同的站法总数是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排列组合的应用以及分类计数原理的应用,还考查了分析求解问题的 能力,属于中档题. 5.已知定义在 上 函数 , , , , 则 , , 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判断函数在 时的单调性,可以判断出函数是奇函数,利用奇函数的性质可以得到 ,比较 三个数的大小,然后根据函数在 时的单调性, 比较出三个数 的大小. 【详解】当 时, ,函数 在 时,是增函数.因为 ,所以函数 是奇函数,所 以有 ,因为 ,函 的 3 3 6 3 120C A = 2 2 2 3 6 2 90C C A = 120 90 210+ = R ( ) 2 xf x x= ⋅ 3(log 5)a f= 3 1(log )2b f= − (ln3)c f= a b c c b a> > b c a> > a b c> > c a b> > 0x > 3(log 2)b f= 3 3log 5,log 2,ln3 0x > , ,a b c 0x > '( ) 2 2 ( ) 2 ln 2 2 0x x x xf x x x f x x= ⋅ = ⋅ ⇒ = + ⋅ ⋅ > ( )f x 0x > ( ) 2 2 ( )x xf x x x f x−− = − ⋅ = − ⋅ = − ( )f x 3 3 3 1 1(log ) ( log ) (log 2)2 2b f f f= − = − = 3 3log 5 loln3 1 g 2 0> > > > 数 在 时,是增函数,所以 ,故本题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函数值大小问题,判断出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 是解题的关键. 6.对 n 个不同的实数 a1,a2,…,an 可得 n!个不同的排列,每个排列为一行写成一个 n! 行的数阵.对第 i 行 ai1,ai2,…,ain,记 bi=-ai1+2ai2-3ai3+…+(-1)nnain,i=1,2,3…, n!.例如用 1,2,3 可得数阵如图,对于此数阵中每一列各数之和都是 12,所以 bl+b2+…b6= -12+2×12-3×12=-24.那么,在用 1,2,3,4,5 形成的数阵中,b1+b2+…b120 等于( ) A. -3600 B. -1800 C. -1080 D. -72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用 1,2,3,4,5 形成的数阵和每个排列为一行写成一个 n!行的数阵,得到数阵中行 数,然后求得每一列各数字之和,再代入公式求解. 【详解】由题意可知:数阵中行数为: , 在用 1,2,3,4,5 形成的数阵中, 每一列各数字之和都是: ,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应用,还考查了分析求解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7.已知 中, , , , 为 所在平面上一点,且满足 .设 ,则 的值为( ) A. 2 B. 1 C. D. 【答案】C 【解析】 ( )f x 0x > c a b> > 5! 120= ( )5! 5 1 2 3 4 5 360÷ × + + + + = ( ) ( )1 2 120... 360 1 2 3 4 5 360 3 1080b b b+ + + = × − + − + − = × − = − ABC∆ 60A = ° 6AB = 4AC = O ABC∆ OA OB OC= = AO AB ACλ µ= +   λ µ+ 11 18 7 11 分析】 由由 ,得:点 是 的外心,由向量的投影的概念可得: , 再代入运算 ,即可 【详解】解:由 ,得:点 是 的外心, 又外心是中垂线的交点,则有: , 即 , 又 , , , 所以 ,解得: , 即 , 故选: . 【点睛】本题考查了外心是中垂线的交点,投影的概念,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属中档题. 8.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BC,AB=BC=BB1=1,M 是 AC 的中点,则三棱锥 B1- ABM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找到三棱锥 B1-ABM 的外接球球心为 中点,即可求出其半径,则可求出其表面 积. 【详解】如图所示: 【 OA OB OC= = O ABC∆ · 18 · 8 AO AB AO AC  =  =     6 2 3 3 4 2 λ µ λ µ + =  + = OA OB OC= = O ABC∆ · 18 · 8 AO AB AO AC  =  =     ( )· 18 ( )· 8 AB AC AB AB AC AC λ µ λ µ  + =  + =       6AB = 4AC = 12AB AC =   6 2 3 3 4 2 λ µ λ µ + =  + = 4 9 1 6 λ µ  =  = 4 1 11 9 6 18 λ µ+ = + = C 3 2 π 2π 5 4 π 9 8 π 1AB 取 中点为 , 中点为 .并连接 , 则 平面 , 所以 所以三棱锥 B1-ABM 的外接球球心为 中点 . 所以 , 所以三棱锥 B1-ABM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三棱锥的外接球表面积,属于基础题.解本题的关键在于画出三棱柱,找到 三棱锥的外接球球心.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部分选对的得 3 分,有选错的 得 0 分. 9.Keep 是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健身 APP,致力于提供健身教学、跑步、骑行、交友及健身 饮食指导、装备购买等一站式运动解决方案.Keep 可以让你随时随地进行锻炼,记录你每天 的训练进程.不仅如此,它还可以根据不同人的体质,制定不同的健身计划.小明根据 Keep 记录的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1 月期间每月跑步的里程(单位:十公里)数据整理并绘制了 下面的折线图.根据该折线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1AB O AB D DM OD ⊥ ABM DA DB DM= = 1OA OB OM OB= = = 1AB O 1 2 2 2 ABR = = 24 2S Rπ π= = A. 月跑步里程最小值出现在 2 月 B. 月跑步里程逐月增加 C. 月跑步里程的中位数为 5 月份对应的里程数 D. 1 月至 5 月的月跑步里程相对于 6 月至 11 月波动性更小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根据折线图,依次分析月跑步里程的最小值,中位数,变化趋势,波动性即得解 【详解】由折线图可知,月跑步里程的最小值出现在 2 月,故 A 正确; 月跑步平均里程不是逐月增加的,故 B 不正确; 月跑步里程数从小到大排列分别是:2 月,8 月,3 月,4 月,1 月,5 月,7 月,6 月,11 月,9 月,10 月,故 5 月份对应的里程数为中位数,故 C 正确; 1 月到 5 月的月跑步平均里程相对于 6 月至 11 月波动性更小,变化比较平稳,故 D 正确. 故选:ACD 【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图表折线图的应用,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数形结合,数据处理能 力,属于基础题 10.已知函数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函数图像关于 对称 B. 函数在 上单调递增 C. 若 ,则 ( ) sin cos sin cosf x x x x x= + + − 4x π= ,4 4 π π −   1 2( ) ( ) 4f x f x+ = 1 2 2 ( )2x x k k Z π π+ = + ∈ D. 函数 f(x)的最小值为-2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去绝对值号,将函数变为分段函数,分段求值域,在化为分段函数时应求出每一段的定义域, 由三角函数的性质求之. 【详解】解:由题意可得: , 函数图象如下所示 故对称轴为 , ,故 A 正确; 显然函数在 上单调递增, 上单调递减,故 B 错误; 当 , 时函数取得最小值 ,故 D 错误; 要使 ,则 ,则 或 , 或 , 所以 或 , ,故 C 错误. 故选:BCD. 32cos (2 ,2 )2cos sin cos 4 4( ) sin cos sin cos 2sin sin cos 52sin [2 ,2 ]4 4 x x k kx x xf x x x x x x x x x x k k π ππ π π ππ π  ∈ − +< = + + − = =    ∈ + + 4x k π π= + ( )k Z∈ ,04 π −   0, 4      π 5 24x k π π= + ( )k Z∈ ( )min 2f x = − 1 2( ) ( ) 4f x f x+ = 1 2( ) ( ) 2f x f x= = 1 12 πx k= 1 122x k π π= + 2 22x k π= 2 222x k π π= + ( )1 2,k k Z∈ 2 1 22x x k π π+ = + 2 1x x kπ+ = ( )k Z∈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的性质的应用,表达式中含有绝对值,故应先去绝对值号, 变为分段函数,再分段求值域,属于中档题. 11.已知正方体 棱长为 ,如图, 为 上的动点, 平面 .下 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范围为 B. 点 与点 重合时,平面 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其面积越大,周长就越大 C. 点 为 的中点时,若平面 经过点 ,则平面 截正方体所得截面图形是等腰梯 形 D. 己知 为 中点,当 的和最小时, 为 的中点 【答案】AC 【解析】 【分析】 以点 为坐标原点, 、 、 所在直线分别为 、 、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利用空间向量法可判断 A 选项的正误;证明出 平面 ,分别取棱 、 、 、 、 、 的中点 、 、 、 、 、 ,比较 和六边形 的周长和面积的大小,可判断 B 选项的正误;利用空间向量法找出平 面 与棱 、 的交点 、 ,判断四边形 的形状可判断 C 选项的正误;将 矩 形 与 矩 形 延 展 为 一 个 平 面 , 利 用 、 、 三 点 共 线 得 知 1 1 1 1ABCD A B C D− 2 M 1CC AM ⊥ α AB α 3 2,3 2       M 1C α M 1CC α B α N 1DD AM MN+ M 1CC D DA DC 1DD x y z D xyz− 1AC ⊥ 1A BD 1 1A D 1 1A B 1BB BC CD 1DD E F Q N G H 1A BD EFQNGH α 1 1A D 1 1A B E F BDEF 1 1ACC A 1 1CC D D A M N 最短,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求得 ,可判断 D 选项的正误. 【详解】对于 A 选项,以点 为坐标原点, 、 、 所在直线分别为 、 、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点 、 、设点 , 平面 ,则 为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且 , , , 所以,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范围为 ,A 选项正确; 对于 B 选项,当 与 重合时,连接 、 、 、 , 在正方体 中, 平面 , 平面 , , 四边形 是正方形,则 , , 平面 , 平面 , ,同理可证 , , 平面 , 易知 是边长为 的等边三角形,其面积为 ,周长 为 . AM MN+ MC D DA DC 1DD x y z D xyz− ( )2,0,0A ( )2,2,0B ( )( )0,2, 0 2M a a≤ ≤ AM ⊥ α AM α ( )2,2,AM a= − ( )0,2,0AB = 2 2 4 2 3 2cos , ,3 22 8 8 AB AM AB AM AB AM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AB α 3 2,3 2       M 1CC 1A D BD 1A B AC 1 1 1 1ABCD A B C D− 1CC ⊥ ABCD BD ⊂ ABCD 1BD CC∴ ⊥  ABCD BD AC⊥ 1CC AC C=  BD∴ ⊥ 1ACC 1AC ⊂ 1ACC 1AC BD∴ ⊥ 1 1AC A D⊥ 1A D BD D ∩ = 1AC∴ ⊥ 1A BD 1A BD 2 2 ( )1 23 2 2 2 34A BDS = × =△ 2 2 3 6 2× = 设 、 、 、 、 、 分别为棱 、 、 、 、 、 的中点, 易知六边形 是边长为 的正六边形,且平面 平面 , 正六边形 的周长为 ,面积为 , 则 的面积小于正六边形 的面积,它们的周长相等,B 选项错误; 对于 C 选项,设平面 交棱 于点 ,点 , , 平面 , 平面 , ,即 ,得 , , 所以,点 为棱 的中点,同理可知,点 为棱 的中点,则 , , E F Q N G H 1 1A D 1 1A B 1BB BC CD 1DD EFQNGH 2 //EFQNGH 1A BD EFQNGH 6 2 ( )236 2 3 34 × × = 1A BD EFQNGH α 1 1A D ( ),0,2E b ( )0,2,1M ( )2,2,1AM = − AM ⊥ α DE ⊂ α AM DE∴ ⊥ 2 2 0AM DE b⋅ = − + =  1b = ( )1,0,2E∴ E 1 1A D F 1 1A B ( )2,1,2F ( )1,1,0EF = 而 , , 且 , 由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 , , , 所以,四边形 为等腰梯形,C 选项正确; 对于 D 选项,将矩形 与矩形 延展为一个平面,如下图所示: 若 最短,则 、 、 三点共线, , , ,所以,点 不是棱 的中点,D 选项错误. 故选:AC.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角正弦值的取值范围,同时也考查了平面截正方体的截面问题以及折 线段长的最小值问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难题. 12.函数 f(x)=ex+asinx,x∈(-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 a=1 时,f(x)在(0,f(0))处的切线方程为 2x-y+1=0 B. 当 a=1 时,f(x)存在唯一极小值点 x0 且-1<f(x0)<0 C. 对任意 a>0,f(x)在(-π,+∞)上均存在零点 D. 存在 a<0,f(x)在(-π,+∞)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逐一验证选项,选项 A,通过切点求切线,再通过点斜式写出切线方程,选项 B 通过导数 求出函数极值并判断极值范围,选项 C、D,通过构造函数,将零点问题转化判断函数与直 ( )2,2,0DB = 1 2EF DB∴ =  //EF DB∴ EF DB≠ 2 2 22 0 1 5DE = + + = ( ) ( ) ( )2 2 22 2 1 2 2 0 5BF = − + − + − = DE BF∴ = BDEF 1 1ACC A 1 1CC D D AM MN+ A M N 1 1//CC DD 2 2 2 2 2 2 2 MC AC DN AD ∴ = = = − + 1 12 2 2MC CC= − ≠ M 1CC 线 y=a 的交点问题. 【详解】选项 A,当 时, , , 所以 ,故切点为 , , 所以切线斜率 , 故直线方程为: ,即切线方程为: , 选项 A 正确. 选项 B,当 时, , , 恒成立,所以 单调递增, 又 , ,所以 ,即 ,所以 所以存在 ,使得 ,即 则在 上, ,在 上, , 所以在 上, 单调递减,在 上, 单调递增. 所以 存在唯一的极小值点 . ,则 , ,所以 B 正确. 对于选项 C、D, , 令 ,即 ,所以 , 则令 , ,令 ,得 1a = ( ) sinxf x e x= + ( ),x π∈ − +∞ ( )0 1f = ( )0,1 ( ) cosxf x e x′ = + ( )0 2k f= ′ = ( )1 2 0y x− = − 2 1y x= + 1a = ( ) sinxf x e x= + ( ),x π∈ − +∞ ( ) cosxf x e x′ = + ( ) sin 0xf x e x′′ = − > ( )f x′ 2 02f π ′ − = >   3 4 3 4 3 3 1cos4 4 2 2f e e π π π π−   ′ − = + − =     −   23 3 4 2 2e e e π π  = >   >  3 4 2e π > 3 4 1 2 2e π < 3 04f π ′ − <   0 3 ,4 2x π π ∈ − −   ( )0 0f x′ = 0 0cos 0xe x+ = ( )0,xπ− ( ) 0f x′ < ( )0x + ∞, ( ) 0f x′ > ( )0,xπ− ( )f x ( )0x + ∞, ( )f x ( )f x 0x ( ) 0 0 0 0 0 0sin sin cos 2 sin 4 xf x e x x x x π = + = − = −   0 3 ,4 2x π π ∈ − −   0 3,4 4x π ππ − ∈ − −   ( )02 sin 1,04x π − ∈ −   ( ) sinxf x e a x= + ( ),x π∈ − +∞ ( ) 0f x = sin 0xe a x+ = 1 sin x x a e − = ( ) sin x xF x e = ( ),x π∈ − +∞ ( ) 2 sincos sin 4 x x xx xF x e e π − − −  ′ = = ( ) 0F x′ = , 1,4x k k k Z ππ= + ≥ − ∈ 由函数 的图像性质可知: 时, , 单调递减. 时, , 单调递增. 所以 时, 取得极小值, 即当 时 取得极小值, 又 ,即 又因为在 上 单调递减,所以 所以 时, 取得极小值, 即当 时 取得极大值, 又 ,即 所以 当 时, 所以当 ,即 时,f(x)在(-π,+∞)上无零点,所以 C 不正确. 当 ,即 时, 与 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 即存在 a<0,f(x)在(-π,+∞)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故 D 正确. 故选:ABD . 2 sin 4y x π = −   52 ,2 +4 4x k k π ππ π ∈ +   2 sin 04x π − >   ( )F x 5 2 ,2 + +24 4x k k π ππ π π ∈ +   2 sin 04x π − <   ( )F x 52 , , 14x k k Z k ππ= + ∈ ≥ − ( )F x 3 5, ,4 4x π π= −  ( )F x 3 5 4 4 3 5sin sin4 4 e e π π π π −    −      < < 3 5 4 4F F π π   − < <        3, 4 ππ − −   ( )F x ( ) 3 43 2 4 2F x F e ππ ≥ − = −   2 , , 04x k k Z k ππ= + ∈ ≥ ( )F x 9, ,4 4x π π=  ( )F x 9 4 4 9sin sin4 4 e e π π π π         < < 9 4 4F F π π   > >        ( ) 4 2 4 2 F x F e π π ≤ =   ( ),x π∈ − +∞ ( )3 4 4 2 2 2 2 e F x e π π− ≤ ≤ 3 41 2 2 ea π − < − 3 4 2a e π> 4 1 2 2a e π− = 42a e π = − 1= −y a ( ) sin x xF x e =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切线、极值、零点问题,含参数问题的处理,考查数学运算,逻辑 推理等学科素养的体现,属于难题题. 三、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 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字作答) 【答案】240 【解析】 【分析】 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中,令 的幂指数等于 0,求出 的值,即可求得常数项. 【详解】解: 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 , 令 ,求得 ,可得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 故答案为:24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展开式中某项的系数,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14.一个不透明的箱中原来装有形状、大小相同的 1 个绿球和 3 个红球.甲、乙两人从箱中轮 流摸球,每次摸取一个球,规则如下:若摸到绿球,则将此球放回箱中可继续再摸;若摸到 红球,则将此球放回箱中改由对方摸球,甲先摸球,则在前四次摸球中,甲恰好摸到两次绿 球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 定 义 事 件 , , , , 从 而 得 到 事 件 “ 甲 恰 好 摸 到 两 次 绿 球 的 情 况 为 事 件 ,利用事件的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设“甲摸到绿球”的事件为 ,则 , “甲摸到红球”的事件为 ,则 , 设“乙摸到绿球”的事件为 ,则 , 6 2 1(2 )x x − x r 6 2 1(2 )x x − 6 6 3 1 6 2 ( 1)r r r r rT C x− − + = −   6 3 0r− = 2r = 2 4 6 2 240C = 15 128 A A B B ( ), ,AAA B B AABA ABAA+ A 1( ) 4P A = A 3( ) 4P A = B 1( ) 4P B = “乙摸到红球”的事件为 ,则 , 在前四次摸球中,甲恰好摸到两次绿球的情况是 , 所以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求解 的关键是准确定义相关事件。 15.己知 a,b 为正实数,直线 y=x-a 与曲线 y=ln(x+b)相切于点(x0,y0),则 的最小 值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4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的运算可得 、 ,进而可得 ,再 利用 ,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得解. 【详解】对 求导得 , 因为直线 y=x-a 与曲线 y=ln(x+b)相切于点(x0,y0), 所以 即 , 所以 ,所以切点为 , 由切点 在切线 y=x-a 上可得 即 , 所以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B 3( ) 4P B = ( ), ,AAA B B AABA ABAA+ 1 1 3 1 3 3 114 4 4 4 4 4 4P = × × × + × × × + 3 3 1 1 15 4 4 4 4 128 × × × = 15 128 1 1 a b + 0 1x b= − 0 0y = 1b a+ = ( )1 1 1 1 a ba b a b  + = + +   ( )lny x b= + 1y x b ′ = + 0 1 1x b =+ 0 1x b= − ( ) ( )0 0ln ln 1 0y x b b b= + = − + = ( )1 ,0b− ( )1 ,0b− 1 0b a− − = 1b a+ = ( )1 1 1 1 2 2 2 4b a b aa ba b a b a b a b  + = + + = + + ≥ +  ⋅ =  1 2b a= = 所以 的最小值是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导数的运算、导数几何意义的应用,考查了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应用及 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6.已知双曲线 ,F1,F2 是双曲线的左右两个焦点,P 在双曲线上且在第一象限, 圆 M 是△F1PF2 的内切圆.则 M 的横坐标为_________,若 F1 到圆 M 上点的最大距离为 ,则△F1PF2 的面积为___________. 【答案】 (1). 1 (2). 【解析】 【分析】 利用双曲线的定义以及内切圆的性质,求得 的横坐标.由 F1 到圆 M 上点的最大距离,求 得圆 的半径,求得直线 的方程,由此求得 点的坐标,从而求得 ,进而 求得△F1PF2 的面积. 【详解】双曲线的方程为 ,则 . 设圆 分别与 相切于 ,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知 ,根据内切圆的性质可知 ①, 而 ②. 由①②得: ,所以 , 所以直线 的方程为 ,即 的横坐标为 . 设 的坐标为 ,则 到圆 M 上点的最大距离为 , 即 ,解得 . 设直线 的方程为 ,即 . 1 1 a b + 4 4 2 2 18 yx − = 4 3 24 3 M M 1PF P 1 2,PF PF 2 2 18 yx − = 1, 2 2, 1 8 3a b c= = = + = M 1 2 1 2, ,PF PF F F , ,B C A 1 2 2PF PF− = ( )1 2 1 2 1 2 1 2 2PF PF PB F B PC F C F B F C F A F A− = + − + = − = − = 1 2 1 2 6F A F A F F+ = = 1 24, 2F A F A= = ( )1,0A MA 1x = M 1 M ( )( )1, 0M r r > 1F 1 4 3MF r+ = 2 24 4 3r r+ + = 4 3 3r = 1PF ( )( )3 0y k x k= + > 3 0kx y k− + = 到直线 的距离为 ,解得 . 所以线 的方程为 . 由 且 在第一象限,解得 . 所以 , . 所以△F1PF2 的面积为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定义,考查圆的几何性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考查数 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属于中档题. 四、解答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 骤. 17.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为 ,且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设 ,数列 的前 项和 ,且 对任意 恒成立,求 范 M 1PF 2 4 3 33 4 3 31 k k k − + = + 3k = 1PF ( )3 3y x= + ( ) 2 2 3 3 18 y x yx  = + − = P ( )5,8 3P ( ) ( )22 1 5 3 8 3 16PF = + + = 2 1 2 14PF PF a= − = ( )1 2 1 2 1 2 PF PF F F r× + + ⋅ ( )1 4 316 14 62 3 = × + + × 24 3= 1 24 3 { }na n nS ( )*2 1n nS a n N= − ∈ { }na 1 n n n n ab S S + = ⋅ { }nb n nT nT m≥ *n N∈ m 围. 【答案】(1) ;(2) . 【解析】 【分析】 (1)因为 ,所以 ,两式相减,整理得 ,令 , 求出 ,进而得解; (2)求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通过裂项相消法进行求和,将 与 0 比较,判断出 的单调性,求出 的最小值,从而得解. 【详解】(1)因为 ① 所以 ② 由①式 ②式得 ,即 , 又当 时, ,解得 , 所以 是以 1 为首项,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 . (2) , , , 所以 单调递增, 所以 , 所以 . 12n na -= 1 3m ≤ 2 1n nS a= − 1 12 1n nS a− −= − 12n na a −= 1n = 1a { }nb 1n nT T+ − nT nT ( )*2 1n nS a n N= − ∈ ( )1 12 1 2n nS a n− −= − ≥ − ( )12 2 2n n na a a n−= − ≥ ( )12 2n na a n−= ≥ 1n = 1 12 1a a= − 1 1a = { }na 12n na -= .1 2 2 11 2 n n nS −= = −− ( )( ) 1 11 1 2 1 1 1( )2 2 1 2 12 1 2 1 n n n n nn n n n ab S S − ++ + = = = −⋅ − −− − 1 2 2 3 1 1 1 1 1 1 1 1 1 1 112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2 1n n n 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2 1 1 1( ) 02 2 1 2 1n n n nT T+ + +− = − >− − nT ( ) 1min 1 3nT T= = 1 3m ≤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的递推公式的应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及确定数列中的最大(小)项, 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当数列出现前后项差的时候,可考 虑裂项相消求和法.使用裂项法求和时,要注意正负项相消时,消去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 项,切不可漏写未被消去的项,未被消去的项有前后对称的特点. 18.平面四边形 ABCD 中,边 BC 上有一点 E,∠ADC=120°,AD=3, , , (1)求 AE 的长: (2)己知∠ABC=60°求△ABE 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在 中利用正弦定理可得 ,根据边角关系可得 ,进而可得 ,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2)先利用余弦定理算出 ,再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1)在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 即 , 因为 , 所以 是锐角, 2sin 3ECD∠ = 3DE = 3 3 4CE = AE 2 3= 3 3 CED sin CDE∠ CDE∠ 90ADE∠ = ° 12AB BE⋅ ≤ CED sin sin DE CE ECD CDE =∠ ∠ 3 3 3 4 2 sin 3 CDE = ∠ 1sin ,2CDE∴ ∠ = CE DE< CDE∠ 故 ,又∠ADC=120° ,在直角三角形 中, ; (2)在 中, ,由余弦定理可得: , 因为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从而, . 所以△ABE 面积的最大值为 . 【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考查面积公式的应用,是中档题. 19.在直角梯形 ABCD 中,AD∥BC,AB⊥BC,BD⊥DC,点 E 是 BC 的中点.将△ABD 沿 BD 折起,使 AB⊥AC,连接 AE,AC,DE,得到三棱锥 A-BCD. (1)求证:平面 ABD⊥平面 BCD (2)若 AD=1,二面角 C-AB-D 的余弦值为 ,求二面角 B-AD-E 的正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 【解析】 【分析】 (1)由 AB⊥AC 和 AB⊥AD,可得AB⊥平面 ADC,所以AB⊥CD,而BD⊥DC,所以CD⊥ 30∠ = °CDE 90ADE∴∠ = ° ADE 2 2 2 23 3 12, 2 3AE AD DE AE= + = + = = ABE△ 2 3, 60AE ABC= ∠ = ° 2 2 2 2 22 cos60 ,12AE AB BE AB BE AB BE AB BE= + − ⋅ ° = + − ⋅ 2 2 2 , 12 2 ,AB BE AB BE AB BE AB BE+ ≥ ⋅ ∴ ⋅ + ≥ ⋅ 12AB BE∴ ⋅ ≤ 2 3AB BE= = 1 3sin 60 3 32 4ABES AB BE AB BE= ⋅ ° = ⋅ ≤  3 3 7 7 3 .2 平面 ADB,从而可证得平面 ABD⊥平面 BCD; (2)由 AB⊥平面 ADC,可知二面角 C-AB-D 平面角为∠CAD,由二面角 C-AB-D 的余弦值为 ,解出 AB,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求出平面ABD 的法向量,平面 AED 的法向量,即可得二面角 B-AD-E 的正弦值 【详解】(1)证明:因为直角梯形 ABCD 中,AD∥BC,AB⊥BC, 所以 AB⊥AD, 因为 AB⊥AC, ,所以 AB⊥平面 ADC, 所以 AB⊥CD, 因为 BD⊥DC, , 所以 CD⊥平面 ADB, 因为 CD 在平面 BCD 内, 所以平面 ABD⊥平面 BCD (2)由(1)知 AB⊥平面 ADC, 所以二面角 C-AB-D 的平面角为∠CAD, 因为 CD⊥平面 ADB,所以 AD⊥CD, 所以 ,得 ,所以 , 设 ,则 , 由题意可知 ,所以 ,即 ,解得 , 所以 ,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则 , 所以 , 因为 CD⊥平面 ADB,所以令平面 ADB 的法向量为 , 的 7 7 AC AD A= AB BD B= 1 7cos 7 ADCAD AC AC ∠ = = = 7AC = 6CD = AB x= 2 1BD x= + ABD △ DCB AB AD CD BD = 2 1 6 1 x x = + 2x = 3, 3BD BC= = 3 6 3 6(0,0,0), ( 3,0,0), (0, 6,0), ( ,0, ), ( , ,0)3 3 2 2D B C A E 3 6 3 6( ,0, ), ( , ,0)3 3 2 2DA DE= =  (0,1,0)m = 设平面 AED 的法向量为 ,则 ,即 , 取 ,则 , 设二面角 B-AD-E 的平面角为 , 则 , 所以 , 所以二面角 B-AD-E 的正弦值为 , 【点睛】 此题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考查二面角的正弦值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 位置关系等知识,属于中档题. 20.从 年底开始,非洲东部的肯尼亚等国家爆发出了一场严重的蝗虫灾情.目前,蝗虫 已抵达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并向西亚和南亚等地区蔓延.蝗虫危害大,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 能对农作物造成严重伤害,每只蝗虫的平均产卵数 和平均温度 有关,现收集了以往某地 的 组数据,得到下面的散点图及一些统计量的值. 平均温度 ( , , )n x y z= 0 0 n DA n DE  ⋅ =  ⋅ =   3 6 03 3 3 6 02 2 x z x y  + =  + = 1y = 2, 1x z= − = θ 1 1 21 2 1 1 m ncos m n θ ⋅= = = × + +     21 3sin 1 ( )2 2 θ = − = 3 2 2019 y x 7 /x C 21 23 25 27 29 32 35 平均产卵数 个 表中 , . (1)根据散点图判断, 与 (其中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哪一 个更适宜作为平均产卵数 关于平均温度 的回归方程类型?(给出判断即可,不必说明理 由)并由判断结果及表中数据,求出 关于 的回归方程.(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2)根据以往统计,该地每年平均温度达到 以上时蝗虫会造成严重伤害,需要人工 防治,其他情况均不需要人工防治,记该地每年平均温度达到 以上的概率为 . ①记该地今后 年中,恰好需要 次人工防治的概率为 ,求 取 得最大值时相应的概率 ; ②根据①中的结论,当 取最大值时,记该地今后 年中,需要人工防治的次数为 , 求 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y 7 11 21 24 66 115 325 x y z ( )( ) 1 n i i x x z z = − −∑ ( )2 1 n i i x x = −∑ 27.429 81.286 3.612 40.182 147.714 lni iz y= 7 1 1 7 i i z z = = ∑ y a bx= + dxy ce= e 2.718=  y x y x 28 C 28 C ( )0 1p p< < ( )3,n n n N ∗≥ ∈ 2 ( )f p ( )f p 0p ( )f p 6 X X 附:对于一组数据 、 、 、 ,其回归直线 的斜率和截距 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分别为: , . 【 答 案 】(1 ) 更 适 宜 ; ; ( 2 ) ① ; ② , . 【解析】 【分析】 (1)利用图象可得出 更适宜作为平均产卵数 关于平均温度 的回归类型,对 ,两边取自然对数,求出 关于 的回归方程,进而可得出 关于 的回归方程; (2)①对函数 求导数,利用导数判断该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函数取最值时对应的 的值; ②由 取最大值时对应 的值,得出 ,由二项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公 式可得出 、 的值. 【详解】(1)由散点图可以判断, 更适宜作为平均产卵数 关于平均温度 的回归 类型, 对 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令 , , ,则 . 因为 , , 所以, 关于 的回归方程为 , 所以, 关于 的回归方程为 ; 的 ( )1 1,x z ( )2 2,x z  ( )7 7,x z z a bx= + ( )( ) ( ) 7 1 7 2 1 i i i i i x x z z b x x = = − − = − ∑ ∑ a z bx= − dxy ce= 0.272 3.849xy e ∧ −= 0 2p n = ( ) 2E X = ( ) 4 3D X = dxy ce= y x dxy ce= z x y x ( )f p p ( )f p p ( ),X B n p∼ ( )E X ( )D X dxy ce= y x dxy ce= ln lny c dx= + lnz y= lna c= b d= z a bx= + ( )( ) ( ) 7 1 7 2 1 40.182 0.272147.714 i i i i i x x z z b x x = = − − = = ≈ − ∑ ∑ 3.612 0.272 27.429 3.849a z bx= − = − × = − z x 0.272 3.849z x= − y x  0.272 3.849xy e −= (2)①由 , , 且 ,当 时, ;当 时, . 所以,函数 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 所以,函数 在 处取得极大值,亦即最大值, ; ②由①可知,当 时, 取最大值, 又 ,则 ,由题意可知 , , . 【点睛】本题考查非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考查了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同时也考查了利 用二项分布求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21.已知椭圆 E: 经过点 ,且焦距为 . (1)求椭圆 的方程; (2)设 为椭圆 的左顶点,过点 的直线 交椭圆 于 , 两点,记直线 、 的斜率分别为 , ,若 ,求直线 的方程. 【答案】(1) ;(2) . 【解析】 【分析】 (1)由焦距为 可得 ,,再将点 代入椭圆方程与 联立即可求出椭圆 的方程; (2)由题意知,直线 的斜率不存在,不符合要求,故可设直线 方程为 ,设 ,将直线与椭圆的方程联立,消去 利用根与系数关系可求出 , ( ) ( ) 22 2 1 n nf p C p p −= ⋅ ⋅ − ( ) ( ) ( ) ( ) ( ) ( ) ( )2 3 32 2 2 22 1 2 1 1 2 1 2n n n n n nf p C p p n C p p C p p p n p−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1 2n nC p p np−= ⋅ − ⋅ − 3n ≥ n ∗∈N 20 p n < < ( ) 0f p′ > 2 1pn < < ( ) 0f p′ < ( )f p 20, n      2 ,1n      ( )f p 2p n = 0 2p n ∴ = 2p n = ( )f p 6n = 1 3p = 16, 3X  ∼    ( ) 16 23E X∴ = × = ( ) 1 2 46 3 3 3D X = × ×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3( 1, )2 − 2 E A E 2F l E P Q AP AQ 1k 2k 1 2 1 2k k+ = − l 2 2 14 3 x y+ = 2 2 0x y− − = 2 1c = 3( 1, )2 − 2 2 1a b− = E l l ( 1)y k x= − 1 1 2 2( , ), ( , )P x y Q x y y 1 2x x+ 代入 化简即可求出 . 【详解】(1)由条件 ,又 ,联立解得 椭圆 的方程: . (2)由条件得 , , 若 斜率不存在,由对称性知 ,不符合要求; 若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 的斜率为 ,则直线 方程为 , 联立 ,得 设 ,则 所以 , 所以 ,所以 , 所以直线 的方程为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直线与椭圆相交问题的处理方法,直线的 斜率公式,属于中档题. 22.已知函数 , . (Ⅰ)若曲线 与曲线 在公共点处有共同的切线,求实数 的值; (Ⅱ)在(Ⅰ)的条件下,试问函数 是否有零点?如果有,求出该 的 1 2x x 1 2 1 2k k+ = − k 2 2 2 1c a b= − = 2 2 1 9 14a b + = 2, 3a b= = E 2 2 14 3 x y+ = ( 2,0)A − 2 (1,0)F l 1 2 0k k+ = l l k l ( 1)y k x= − 2 2 ( 1) 14 3 y k x x y = − + = 2 2 2 2(4 3) 8 4 12 0k x k x k+ − + − = 1 1 2 2( , ), ( , )P x y Q x y 2 2 1 2 1 22 2 8 4 12,4 3 4 3 k kx x x xk k −+ = =+ + 1 2 1 2 1 22 2 y yk k x x + = ++ + 1 2 1 2 ( 1) ( 1) 2 2 k x k x x x − −= ++ + 1 2 3 3(1 1 )2 2k x x = − + −+ + 1 2 1 2 3( 4)[2 ]( 2)( 2) x xk x x + += − + + 2 2 2 2 2 2 83( 4)4 3[2 ]4 12 82 44 3 4 3 k kk k k k k ++= − − + × ++ + 2 2 2 1 1(2 )kk k k += − = − 1 1 2k − = − 2k = l 2 2 0x y− − = ( ) lnf x a x= a R∈ ( )y f x= ( )g x x= a 1 ( ) ( ) 12 xxeF x xf x − = − + 零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答案】(I) ;(II)无零点. 【解析】 试 题 分 析 : ( Ⅰ ) 设 曲 线 与 曲 线 公 共 点 为 则 由 , ,即可求 的值; (Ⅱ)函数 是否有零点,转化为函数 与 函数 在区间 是否有交点,求导根据函数单调性可知 最小 值为 , 最大值为 ,从而无零点 试题解析: (Ⅰ)函数 的定义域为 , , 设曲线 与曲线 公共点为 由于在公共点处有共同的切线,所以 ,解得 , . 由 可得 . 联立 解得 . (Ⅱ)函数 是否有零点, 转化为函数 与函数 在区间 是否有交 点, ,可得 , 2 ea = ( )y f x= ( )g x x= ( )0 0,x y ( ) ( )0 0f x g x=′ ′ ( ) ( )0 0f x g x= a ( ) ( ) 1 12 xxeF x xf x − = − + ( ) ( ) ln2 eH x xf x x x= = ( ) 1 12 xxeG x − = − ( )0,x∈ +∞ ( )H x 1 1 2H e   = −   ( )G x ( ) 11 2G = − ( ) lnf x a x= ( )0,+∞ ( ) af x x ′ = ( ) 1 2 g x x ′ = ( )y f x= ( )g x x= ( )0 0,x y 0 0 1 2 a x x = 2 0 4x a= 0a > ( ) ( )0 0f x g x= 0 0lna x x= 2 0 0 0 4 , , x a alnx x  = = 2 ea = ( ) ( ) 1 12 xxeF x xf x − = − + ( ) ( ) ln2 eH x xf x x x= = ( ) 1 12 xxeG x − = − ( )0,x∈ +∞ ( ) ( ) ln2 eH x xf x x x= = ( ) ( )ln 1 ln2 2 2 e e eH x x x= +′ + = 令 ,解得 ,此时函数 单调递增; 令 ,解得 ,此时函数 单调递减. ∴当 时,函数 取得极小值即最小值, . 可得 , 令 ,解得 ,此时函数 单调递增; 令 ,解得 ,此时函数 单调递减. ∴当 时,函数 取得极大值即最大值, . 因此两个函数无交点.即函数 无零点. 点睛:本题中涉及根据函数零点个数求参数取值,是高考经常涉及的重点问题,(1)利用零 点存在的判定定理构建不等式求解;(2)分离参数后转化为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求解, 如果涉及由几个零点时,还需考虑函数的图象与参数的交点个数;(3)转化为两熟悉的函 数图象的上、下关系问题,从而构建不等式求解. ( ) 0H x′ > 1 ,x e  ∈ +∞   ( )H x ( ) 0H x′ < 10,x e  ∈   ( )H x 1x e = ( )H x 1 1 2H e   = −   ( ) 1 12 xxeG x − = − ( ) ( ) 11 12 xG x x e −= −′ ( ) 0G x′ > 0 1x< < ( )G x ( ) 0G x′ < 1x > ( )G x 1x = ( )G x ( ) 11 2G = − ( ) ( ) 1 12 xxeF x xf x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