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5文学类小说阅读之人物环境讲含解析
专题 05 文学类小说阅读之人物环境 精讲目标 1.回顾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人物环境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熟练掌握并运用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人物环境类试题答题技巧。 精讲考向 考向一: 人物形象 【真题典例】 1.【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题。(25 分)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 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肴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 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 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 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 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 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 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 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 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 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 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 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 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 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 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 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 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 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 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 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 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 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 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 “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 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报失。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 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 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答案】答 E 给 3 分,答 C 给 2 分,答 D 给 1 分,答 A.B 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 不给分。 【解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赏析作品的内涵,领 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 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 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 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 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 5 选 2 的题目, 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 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 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 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2)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 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 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每答出一点得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小说中人物设置及其作用的分析鉴赏能力。题目问到“我”的作用,可 根据第一人称的写法对小说所起的一般性作用,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一般来说,小说利用第一人称,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再加上这篇小说中“我” 是事件的参与者,事件的发展变化是由“我”提议而产生的,所以“我”起了推动情节 的作用。而且 “我”主张索赔,小说主人公王有福则放弃索赔,因而这样安排又使“我” 起到了衬托人物的作用。 (3)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要鞠躬,说话谦和;②胆小怕事,有点 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怀疑 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每答出一点得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从小说中王有福说话谦和、见了晚辈也要鞠躬等行为可知他性情谦卑,甚至有 点窝囊的性格;从小说中他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这些是可以看出他 胆小怕事、有点狡黠的性格;从小说中他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 等行为可看出他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的性格。 (4)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观点。(8 分) 【答案】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 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理由不够正 当充分;③王有福害怕受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②王有福 放弃索赔是担心上当受骗,说明他缺乏法律常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③王有福式的 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5 分,答出三点给 8 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 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答案并不唯一的探究性题目,答案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而且,这 道题还暗中考查了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法律常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这是一道颇有综 合考查性质的试题,出得很好。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名师点睛】考生如果采取认同王有福的立场,可从揣摩王有福的心理出发,根据小说中 的有关内容,结合相关法律为酒店方面寻找理由;考生如果采取认同“我”的立场, 可从揣摩“我”的心理出发,根据小说中的有关内容结合相关法律为王有福寻找理由。 2.【2016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母亲 何家槐 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 “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 “是的,阿南婶!” “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这 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 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豆非常干燥, 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 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这些本来需要男 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 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 下了工作,忘情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 “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 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 上,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 人很多。 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旁,如果要去火车站,一有人过 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 “看见了没有?” “自然看见了,阿南婶!” “象蛇一样的长吗?” “有点儿象。”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 “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 “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 “我自己?” 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象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然没有谁阻止。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的给钉在家 里,象钉子一样。 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她对火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那悠长的,古怪的汽 笛,尤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 另一个世界。不论什么时候一听到那种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着天外传来的呼唤。 完全失神一样地,喂猪她会马上放下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刷,在煮饭的时候,她 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把饭煮得半生不熟, 就是烧焦了半锅。 “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 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 “是的,阿南婶!” “火车跑得很快吗?” “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还在杭州,现在却在这儿跟你说话了。” “那末比航船还快?” “自然自然。” “它是怎么跑的呢?” “那可说不上来。” “哦,真奇怪——”她感叹着说:“一天跑一千多里路,如果用脚走,脚胫也要走断了。 这究竟是怎样东西,跑得这样快,又叫得这样响!” “……” 跟她讲话的人唯恐她噜苏,急急想走开,可是母亲又拉住问: “你想我能坐着火车去拜省城隍吗?” “自然可以的,阿南婶,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她举起木槌,紧紧地捏住一束豌豆,很 想一槌打下去,可是一转念她却深深地叹息了。 (原载《文学》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第二卷第一号) 11.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两个词概括母亲劳作的特点。(2 分) 【答案】①忙碌②辛苦 【解析】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 价 D。 【技巧点拨】本题做法即通读画线句子,把握与母亲劳作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母亲的生活 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 握作者的态度与评价等。筛选归纳母亲劳作的特点。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 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劳作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 题时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特征的事例。如“忙着”“母亲只穿着 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亲自挑上楼去”然后分条概括为辛苦、 忙碌等。 12.简析“催,催,催,催;催,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3 分) 【答案】①透露了母亲内心的急迫。②表现了母亲劳作的忙碌。③反映了母亲对家庭的责任 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催,催,催,催;催,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 结构上作答,内容上写出了母亲内心的急迫。表现了母亲劳作的忙碌。结构上为下文写 母亲对火车的好奇和一直没有亲自去看过做铺垫,反映了母亲对家庭的责任感。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 价 D。 【技巧点拨】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 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 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 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等,注意答出手 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本题“催,催,催,催;催,催,……”对表现 人物的作用,内容上写出了母亲内心的急迫。表现了母亲劳作的忙碌。结构上为下文写 母亲对火车的好奇和一直没有亲自去看过做铺垫,反映了母亲对家庭的责任感。 13.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4 分) 【答案】①同样写看火车,内容有变化,在结构上起贯穿全文的作用。②反映了母亲向往又 犹疑的复杂心理。③询问的不厌其烦与回答的不胜其烦形式对照,丰富了母亲的形象。 【解析】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 价 D。 【技巧点拨】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 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应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分析时小说主要从反映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有 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 旨。分析情节的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 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 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如本题在结构上起贯穿全文 的作用。反映了母亲向往又犹疑的复杂心理。询问的不厌其烦与回答的不胜其烦形式对 照,丰富了母亲的形象。 14.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5 分) 【答案】①通过比喻、排比,渲染了火车的神奇与母亲对火车的痴迷。②通过神态、动作等 细节,细腻描写了母亲好奇、陶醉和渴望的心理。③叙事上有过渡、舒缓节奏等作用。 【解析】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把语句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 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 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前者 主要是以此引出下文,后者主要是呼应开头,总结上文。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 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 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如本题“闭上眼睛”“喂猪她会马上放下 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刷”“在煮饭的时候,她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 了添柴,有时却尽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把饭煮得半生不熟,就是烧焦了半锅”等, 通过比喻、排比,渲染了火车的神奇与母亲对火车的痴迷。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细 腻描写了母亲好奇、陶醉和渴望的心理。 15.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6 分) 【答案】①母亲是朴实、坚忍、勤勉持家的传统女性。②母亲受到新事物的感召,具有尝试 新生活的内在倾向。③母亲受传统和现实的羁绊,缺乏将希望变为行动的自觉和勇气。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母亲的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 并加以概括。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 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应该紧紧围绕“母亲”这一中心问题,即她个人 具有的内在、外在的特点特征,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 特征的事例。如本题“而且亲自挑上楼去。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她 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的给钉在家里,象钉子一样”可知,母亲是朴实、坚忍、勤勉 持家的传统女性。“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可知母亲 受到新事物的感召,具有尝试新生活的内在倾向。“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 没有谁阻止。……可是一转念她却深深地叹息了”“母亲一直也没有亲自去看过”可知 母亲受传统和现实的羁绊,缺乏将希望变为行动的自觉和勇气。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技巧点拨】要分析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语言、动作、 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特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其次, 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 生活事件,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 的本质,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 影响人物的性格,第三,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 中,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注意结合手法分析。如本题“而且亲自挑上楼去。 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的给钉在家里, 象钉子一样”可知,母亲是朴实、坚忍、勤勉持家的传统女性。“一有人过去,她总要 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可知母亲受到新事物的感召,具有尝试新生活的内 在倾向。 【考点直击】 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目,有单独命题的情况,也有与鉴赏句子,分析主 旨、手法等考点结合起来综合命题的情形。一般涉及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出小说对 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 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题型有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2018 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技巧揭秘】 1.熟悉高考,掌握规律。 历年高考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 年的高考题)的研究,可以了解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类试题常见题型、命题规律及选材范 围,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2.多读勤练,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小说来读,了解各类小说中的各类 人物形象特点,掌握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并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对小说中人 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 3.掌握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类试题的答题方法: (一)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在情节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 东西来。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分析小说的情节是我们分析 人物的一把钥匙。 (2)从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中分析 ①肖像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 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 刻画。 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心理描 写,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 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 表现其他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 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渲染时代气氛、 地方特色。 ⑥塑造次要人物(侧面描写):小说中有一个人物自始至终出现在故事中,是故事的见 证者。 作用:①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②对比反衬以突出主要人物。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 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 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 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主题是小说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我 们要在阅读中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和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二)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 A.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类 (1)解题思路: 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 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答案组织模式: ①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型 ②单句下定义型:xx 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③分点概括(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 B.小说人物形象作用分析类 (1)解题思路 ①人物作用类考题:往往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 ②分析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描写手法的作用类:首先要总结这些描写的内 容,分析它们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然后依次考虑对情节、对主题的作用。 ③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类: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 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④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类:主要是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 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训练提分】 1.【2018 届湖北省高三 4 月调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美丽的姑娘 蓝 月 兵经常会做梦,梦见炮火纷飞,梦见恶狼哀嚎,但是梦得最多的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姑 娘梳着乌黑的发辫,身材玲珑,脸如满月,一双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兵觉得姑娘是他这辈 子看见的最美丽的姑娘。 姑娘不仅美丽,还非常的善良。这位善良的姑娘救了兵的命。 那还是兵当兵时候的事情。 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飞雪漫天,兵在山间急急穿行,为了能在天黑前赶回部队,兵 走了一条山里的近道。猛然间,兵的本能感到了危险的气息,是狼的气息。果然,兵看到了 两双阴冷凶残的狼眼紧盯着他……兵有枪,但枪膛里只剩一颗子弹,这是最后的保命屏障。 兵被迫改变了方向,一个多小时过去,天已经暗下来,狼开始步步紧逼,缩小包围圈。 兵的衣衫已经被冷汗湿透,彻骨的寒冷和饥饿让兵腿脚发软,他知道,狼就等着他倒下。 突然,有闪闪烁烁的微弱灯光从树丛缝隙透过来,有灯光就说明有人!兵心里顿时升起 了希望,拼出最后的力气,举枪瞄准,随着一声爆响,一头健硕的灰狼中弹倒地,兵迅速扑 向灯光的方向。 一幢石头小屋出现在兵的视线里。 有人吗?开开门,有狼追我!兵拼命捶打木门。门吱嘎开了,伸出一只手,把兵拽进了 屋里。接着,门死死地拴上了。 兵一松劲,只觉得眼前一黑,就软倒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暖烘烘的炕上。 屋里炉火劈啪作响,兵不敢乱动,眼睛看向炉火的地方,他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姑娘梳 着乌黑的发辫,身材玲珑,脸如满月,一双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令兵一下子想到了家乡的 栀子花,洁白、丰盈、清香……这位像栀子花一样的姑娘正在烤着兵身上的衣服,是姑娘救 了兵一命。 兵临走时,回头看了看姑娘,姑娘也正望着他。姑娘泪光一闪,问,你还会回来吗?兵 说如果我能活着回来,我就来找你。兵头也不回地走了,他听到背后姑娘喊,你一定活着回 来,我等你。 兵没敢应,兵的部队马上就要上前线,上前线,生死未卜,不能耽误了姑娘。 战场上,兵很勇猛,姑娘的那声喊就像护声符一直伴随着他,虽然负伤累累,最终凯旋 而归。 兵真想立马飞去姑娘那,可是……兵看着自己的残腿犹豫了,兵在战争中失去一腿。犹 豫再三,兵默默流下了眼泪,对不起,你一定会找到比我更好更适合的人。 兵咬咬牙回到了家乡,在父母的操持下,结了婚。兵对自己的女人履行着做丈夫的责任, 但是女人却看不到丈夫的快乐。兵的女人在临终前终于知道了丈夫心中隐藏的秘密。女人苦 笑着说,我伴了你一生,你却伴了她一生。女人说,你去找她吧,哪怕当面谢一谢当年的救 命之恩。 女人的话就像一柄重锤,狠狠敲打着兵的心。 兵再次去了那个小山村,但石头小屋已经不在了。几经周折,找到了当年小山村的村人, 村人告知,兵说的那位姑娘不知什么原因终身未嫁,一直守在石头小屋里。直到石头小屋拆 除,才去了养老院。 兵顿时傻掉了,懊悔得死的心都有了,姑娘救了自己一命,自己却害了姑娘一生!自己 有勇气面对敌人,却没有勇气面对自己,这回说什么也不能再怯弱了。 兵找到了养老院,接待他的是一位胖乎乎的老太太,老太太听了兵的叙述,被感动得眼 泪哗哗的,老太太说,你等下,我去去就来。 兵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不知道等了多久,老太太终于出来了,却一脸歉意,说,不好意思,没有你要找的人。 兵说,如果见不到她,我是不会走的。兵的语气坚定,神情坚毅。 一天,两天,第三天的时候,养老院的门卫大叔看着不忍心了,说进屋坐坐吧。兵说, 不坐,我一定要等到她。兵一边说一边抻脖踮脚往里望,兵的眼睛一亮,他看见了那位胖乎 乎的老太太,老太太匆匆走出来递给了兵一张纸条。 兵颤抖着手打开了纸条,上面写着:其实你已经伴了我一生,如果我也伴随了你一生, 那是我的幸运。守住那份青春的美好,不是更好吗?一切是命,请回吧。 兵怔怔地看着,眼睛越来越模糊…… 老太太叹了口气,转身往里去。 请等等。兵叫住了老太太,掏出一支笔,在纸条的反面写了一行字,说,请您一定交给 她。 老太太看了一眼纸条背面的字,笑了,她说,请跟我进来吧。 兵也笑了,他知道他终于等来了春天。 兵的纸条是这样写的:既然老天安排我们再次相逢,我不会再错失你! 兵更知道,接待他的老太太就是他要找的人。 (取材于《山东文学》2016 年 11 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兵”经常梦见的内容,为下文作了铺垫,并且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 读者的兴趣。 B.小说第 4 段中,“两双阴冷凶残的狼眼”和“枪膛里只剩一颗子弹”构成了一对矛 盾,让气氛紧张了起来。 C.小说中写姑娘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姑娘的 美丽、善良,形象鲜明。 D.“兵”离开时,“头也不回地走了”,说明他是一位忠于职守的战士,牢记着自己 的任务,完全没有儿女私情。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 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 项考核开头,BD 项考核内容,C 项考核手法,其中 D 项,小说中的“兵”“头也不回”正是因为他对姑娘产生了感情, 离别时有深深的不舍,不是没有感情。 (2)小说中的“兵”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①忠于职守。在大雪寒冬里,因为急着赶回部队,才遇上了狼;在战场上作战勇敢。 ②重感情。始终不忘姑娘,后来执着地去寻找姑娘。③对人有责任心。觉得自己上战场 生死未卜,不愿耽误了姑娘。残疾以后不愿去找姑娘,希望姑娘找到更好的人。结婚后 虽不快乐,但对自己的女人履行丈夫的责任。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人物性格的题目,要求分析小说中的“兵”的形象特点,答题 时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进行概括,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在大雪寒冬里,因为急着 赶回部队,才遇上了狼;在战场上作战勇敢”“始终不忘姑娘,后来执着地去寻找姑 娘”“觉得自己上战场生死未卜,不愿耽误了姑娘。残疾以后不愿去找姑娘,希望姑娘 找到更好的人。结婚后虽不快乐,但对自己的女人履行丈夫的责任”等情节概括“忠于 职守”“重感情”“对人有责任心”等形象特征。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 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 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3)请根据小说内容赏析结尾段的妙处。 【答案】①情节上,结束全文,说明“兵”已经认出了“老太太”就是“姑娘”,给了前文 “兵”锲而不舍、写纸条等情节合情合理的解释。②人物形象上,表明了“姑娘”给 “兵”的印象之深,“兵”的感情终有归宿,说明了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③主题上, 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有情人终于在一起了,歌颂了人间真情。④表达效果上,让读者 的心理期待可以得到满足,使小说自然和谐。 2.【2018 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执着 李冬 要不是我家的下水道堵了,我绝不会认识老谢的。那天,一位朋友把他叫到我家,是来 疏通下水道的。第一回见到他,觉得他太落魄了,虽说那时他是物业公司员工,看他那一身 行头,简直就像个外地捡荒人或者收废品的。上身穿着不黄不绿,黑不溜的褂子,袖口早就 破了。下身的大裤衩子也是皱皱巴巴,满是尘土。脚上的凉鞋脏兮兮的,后跟也开了胶。现 如今,我们通州城里,还有这样贫困的人吗?我实在不敢相信。 看他干活,却很让我开了眼,对他刮目相看了。且不说三五分钟,下水道就疏通了,还 修好了我家的水管子,长时间没修好的灶具,冰箱的毛病,他也“三下五除二”顺手就修好 了。干杂活,他可真是个多面手。我又对他赞美有加了!这以后,家里有什么活儿,叫他就 来,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熟了,我才知道,他是很乐观的人。好交朋友,好看书。 我还经常讲讲新闻,说些笑话。我送他几本《运河》杂志,他特高兴:“太好了,我文化不 高,就是喜欢看书”从这以后,家里有活儿就找他,我们就渐渐地成了好友。无话不聊啦。 有一天,我听说他唯一的独女丢了,我就向他求证。他竟然显出漫不经心的神色说:“那 时,她刚上班,21 岁,就要和一个外地小子结婚,,我和老伴不同意,她就和那小子跑了。” 他的语气平淡,好像此事与他无关。我问:“你们没有联系啦?找找她呀!”他说:“我怎 么找?公安局也用心找了几年,也没消息。这可真是怪事。都成年了,能出什么事呢?”老 谢不以为然地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让她去吧,闺女早晚要嫁人,我们两口子,过得 挺好就行啦!“ 老谢就是一个大松心的人,可他一旦认准的事,他也真跟老牛一样的犯拧。一天.他很 认真地跟我说:“黎老弟,求你个事?”听这口气,看来他遇见难事了。就问:“你尽管说 吧,我尽力帮忙。”他说:“我在家里搞了一个像章展览室,求你找一位书法家,给我写个 牌子,让更多人到我家来参观,”我听了,很奇怪地问:“什么像章?”他认真滴说“就是 文革时期的最火的毛主席像章呀!我已经收藏 5000 多个了。有空你看看去,指点一下。” 我说:“好的,我去。” 过了几天,我带着写好了的字,就到他家里去了。老谢住的还是原先的职工宿舍。两间 小屋,外屋就是展览室,一进屋,就看到,满墙的像章。按着大小,一个个排列整齐,全都 镶在玻璃镜框里。真的好壮观啊。我鼓励他说:“你干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让人们不忘那 段历史。”他笑着点点头,又补充一句:“应该建个‘像章博物馆’,让人别忘了毛主席呀!” “毛主席像章展览室”通州区吕先生的书法,果然遒劲,飘逸。老谢见了挺高兴。就很 麻利地放进镜框里,我帮着他,挂到了门口。牌子挂出来了,屋里也布置也像模像样的。我 相信们会有好多人来参观的。 可是,我没想到,就在一个月后,我偶然见到他,就问:“来家参观的人很多吧!”他 显出特别失望和无奈的神色说,:“唉!现在的人,忘本,没有人去看呀!” 好久未见,我顺路去看看他。一进屋,我就觉得冷冷清清的。原来老谢病了,是让骗子 气的,看来病的不轻。小屋里,老谢正躺着,老伴用小勺给他喂药、老伴说:“那天,几个 骗子,把他的几个像章骗走了,他就一病不起了。我让他去医院,他死活不去,他不放心屋 里的这些宝贝呀!” 我攥着老谢的手说:“怎回事呀?”老谢吃力地说:“他们说是大运河艺术馆的,要挑 集美像章展览三天,还留了张借条,你看看!”我拿过来一看,上面写着:‘借像章五枚, 三天归还。落款是:大运河艺术馆 武士水···看到这儿,我就知道老谢是被骗了。一是 通州没有这个艺术馆,二是落款的“武士水”分明是:‘我是谁’是意思。我劝老谢:“别 急,先看病,我帮你报案,公安局会给你找回来的。行吗?”他使劲睁开眼说:“找不到了, 那么好的像章哪儿去找?你知道,那可是瓷的,少见呀·····” 我劝不了,只好去医院找来大夫,费了好多唇舌,老谢终于去医院了,我每天都去看他。 他的病却不见好。而且越来越瘦了。大夫对我说:“他是心病,药物不好治了!” 果然,不到三个月,老谢带着遗憾走了,给他送葬那天,我心里难受,想说一句,一路 走好,可是我早已哭成个泪人了,什么也说不出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采用外貌描写的手法,用笔细致,让老谢寒酸落魄的形象跃然纸上,与后 文老谢的能干和执着形成了对比。 B.老谢是一个认真负责、乐观友善的人,踏实能干是个多面手,朴实热情好交朋友, 虽然文化不高,却很喜欢看书。 C.文中写老谢积极筹建博物馆,却因无人去参观而失望与无奈,实则是为了表现出老 谢 对人们淡忘过去的失望与不解。 D.本文语言质朴,故事情节生动,作者主要采用外貌、语言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 执着的平凡人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答案】A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 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A 项,“与后文老谢的能 干形成了对比”分析有误,作者开篇写老谢其貌不扬主要是为了表现老谢的执着精神。 衣着寒酸与否和是否能干并无逻辑关系,故而不能构成对比。 (2)老谢的“执着”在文中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老谢干活很执着,把自己力所能及的都修理好才作罢;②老谢对女儿婚姻以及女 儿出走的态度也是一种执着;③老谢收藏 5000 余枚毛主席像章,追忆那个年代,这也 是一种执着;④老谢在家筹办 “毛主席像章展览室”把像章分门别类排列的整整齐齐, 也是一种执着;⑤老谢对珍贵像章被骗耿耿于怀以至于生病去世,也是执着的体现。 【解析】题干是“老谢的‘执着’在文中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本题考查欣 赏作品的人物形象。 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 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 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 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 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 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 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 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 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 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 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 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 分析)。比如本题,可以抓住老谢的表现来分析其特点。 (3)小说设置这样的结局,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答案】①老谢因为执着于像章被骗而生病致死是情节发展的必然,使得故事情节略有波澜, 形成了小说的高潮;②这样的结局符合老谢执着的人物形象,使得老谢这一形象更具典 型性;③这样的结局升华了小说的主题,促使读者反思“执着”的意义。 【解析】题干是“小说设置这样的结局,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分 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点睛: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 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 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 进一步分析。小说阅读结尾题出题格式: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 的妙处。2.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 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小说结尾分析答题角:1.情节角度, 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 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 贯/ 基调一致。2.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3.手 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1)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 (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 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考向二: 环境描写 【真题典例】 1.【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 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 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 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 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 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 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 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 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 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 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 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 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 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 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 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 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 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 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 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 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 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 B.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 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 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 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答案】B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B 项“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错误。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 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通读全文,关注细节。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小说刻画人物的个 性特点与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分析主人公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 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结合小说主旨和艺术技巧作出准确判断。 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 分) 【答案】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2 分)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 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3 分) 【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作用题采用三位一体分析法:人物、情节、主题的作用。 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 行分析。(6 分) 【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 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解析】本题是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先明确结尾的形式,再从结尾本身的作用、情节上的 作用、情感上的作用、主旨上的作用等几个角度答题。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结尾的作用,结尾的类别,读者的作用。 2.【2014 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 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 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 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 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 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靜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 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 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 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 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 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 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呦,一个老高中生,灵 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 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 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 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 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 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靜。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 的女儿回来。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 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 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 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答〉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 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 一直在翻书,皮匠的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⑪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⑫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 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 掀起了一股宜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靜的古城人一下子变 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 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⒀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 相关的评 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 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⑭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有刪改) 14.怎样理解文中“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 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这句话的含意?(2 分) 【答案】(1)陈皮匠聪明灵巧有文化,志向却与众不同; (2)古城人不理解陈皮匠的选择。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5.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 (5 分) 【答案】(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蘊。 (2)为陈皮旺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这是一篇小说,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 象服务的。第一个问,根据第②段文本的表述,“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即“具有传统 文明的古奥”。“化石一样的小城里”充满了唐宋、明清气息,“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 生息”都表面古城的历史悠久,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第二问,围绕环境描写的一 般作用来回答。这些传统文化与丰厚底蕴,正是陈皮匠成长的文化土壤,这也为后文 描写这个与众不同的皮匠作了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6.陈皮匠的藏书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本予以说明。(4 分) 【答案】(1)内容与古城文化、家族历史紧密相关,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充史志》 《保宁府志》《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等。 (2)数量多:陈皮匠用大半生的时间收集老书,教授及其助手在书房忙活六小时时,陈皮 匠用十多天才把书整理完。 (3) 具有研究价值: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筛选与概括能力。文章⑤——⒀段具体介绍了皮匠喜欢藏书和 藏书情况。从文中列出的书目可知藏书内容与古城文化和家族历史有关;从皮匠每天下 午都是买书、教授和皮匠父女在藏书室整整待了六个小时以及皮匠“歇了十多天业,把 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可以推知皮匠的藏书丰富、数量多;“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 有的一切”说明皮匠的藏书完全可供教授研究之用,即藏书极具研究价值。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7.陈皮匠为什么要把自己费了不少心血得来的藏书送给牟汉达教授?(5 分) 【答案】(1) 陈皮匠藏书不只是爱好,其心愿更是在于彰显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家族的历史 荣光; (2) 他并非专家,难以深究藏书的学术价值和丰厚内涵; (3) 他认真阅读了牟教授的论文和相关评论,认定牟教授是能进一步挖掘藏书价值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人物行为及其蕴含的意义。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题,分析人物行动 描写所表现的含意。皮匠赠送藏书的行为,简单理解就是宝马赠英雄,皮匠虽然在古城 人看了有文化,但毕竟他只是一个收藏者,而不是研究者。牟汉达教授的研究成果引起 的轰动效应足以是皮匠认为,要让他收藏的书籍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送给牟汉达教授。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8.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是什么,请予探讨。(7 分) 【答案】(1)评价:①作品表现了陈皮匠面对商机冲击时恬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对传统文化 的守护,他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的无奈,显示了守护者的孤独; ②其他古城人更多 关注的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业价值,这种对待古文化遗产的态度有失偏颇。 (2)探讨: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社会现象,表达 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 文章通过描写古城因一篇学术论文引起的轰动效应,引发的宣传开发古城的热潮,引出的商 机、人们的疯狂以及皮匠的担心、皮匠的赠书、仍然过着原来一样平淡的生活等等,比 较明确地表达了作者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社会 现象,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考点直击】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本考点 可单独设题,也可与鉴赏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结构、分析写作手法等考点结合起 来考查,呈现一种综合命题趋势。环境描写类题目命题的重心有两点:一是环境描写的方法; 二是环境描写的作用。题型有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2018 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技巧揭秘】 1.熟悉高考,掌握规律。 历年高考分析鉴赏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 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可以了解高考分析鉴赏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可以发现一些命题 规律、考查热点,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2.多读勤练,提高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鉴赏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小说来读,了解各类小说中环境描 写的常见作用,环境描写的常用方法,并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对小说中环境描写部分的分析 鉴赏能力。 3.掌握小说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也就是交代背景;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品质;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暗示、揭示或者深化小说主题; (6)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 (7)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4.掌握鉴赏分析鉴赏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命题规律及答题方法: (1)解题思路: ①三个注意: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②思路定位: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按如下 定向定位思路。 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 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2)组织语言表达: ……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 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3)续写类题目: 对于要求“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一定要明确写作对像或主体, 充分利用写作技巧,力争语言生动形象,要符合小说整体的氛围特点。 【训练提分】 1.【2018 届山西省运城康杰中学高考模拟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蝴 蝶 盾 毕淑敏 江南,雨雪迷蒙的早春。傍晚,小城,远远的红灯。灯火下飘着一些斑驳的影子,如彩 色的巨蚊,翩翩翻转,又不曾片刻飞离。 近了,看到一个细弱的小伙子,蹲在灯下,用剪刀劈开粉色的绸带,三缠两绕的,一朵 小小的莲花,就在指尖亭亭玉立地绽开了。 再看蚊形巨影,不禁哑然失笑。那是小伙子用各色绸带编织的小物件,翡翠色的螳螂, 巧克力色的蚂蚱,橘红色的龟,冰蓝色的玫瑰……一律以丝线穿了,吊在灯下的铁丝上。这 些美丽的幌子,随每一阵微风,幽灵般起舞。 我说:“卖的吗?” 他抬起头,一双被夜熬红的眼。“卖的啊。买一只吧。多好看啊。除了挂着的这些,我 还会编好多别样的。”他望着我,很快地说。手不停操作,如盲人按摩师一般娴熟。 我想了想说:“编一只凤凰吧。” 不知为什么,他却踌躇了。好在只是片刻间的犹豫,马上接着问:“什么色呢?” “红的吧。” “红的不好看,像烧鸡。”他很坚决地否定,并不怕因此而驱走了顾客。“青色吧。青 鸟,很吉祥的。”他做出权威的决定。不待我表态,十指翻飞地操作起来。 十分钟后,一只蟹青色凤凰诞生了。骨架很魁梧,尾羽却不够丰满,嶙峋模样,令人忆 起乌鸦。我付了钱,然后说:“小伙子,可惜没我想象的好。” 他收拾着残屑很镇定地说:“那你再买一只别的吧。凤凰不容易讨好,世上本没有的东 西,每人心底想的都不一样。实实在在的,比较好办。” 我说:“那好,这回我改要蝴蝶。” 他突然愣了,问:“你是从外地来的吧?” 我说:“是啊。” 他说:“本地人都知道,我是不编蝴蝶的。” 我纳闷,说:“蝴蝶很难编吗?” 他接着问:“你是马上就要离开吗?” 我说:“明天,大早。” 他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破一次例,卖你一只蝴蝶吧。” 他也不再征询我对颜色的意见,思索着,径自操作起来。绸带卷沙沙滚动着,用料之多 之杂,几乎够编一头斑斓猛虎。他边编边说,家乡多棕榈,人人都会用棕榈叶编些好玩的东 西。后来到外闯荡,现代人如今喜欢手工制品,他走南闯北,生意不错。 小伙子结束谈话的同时,完成的蝴蝶也递到我手里。这是我生平所见最为精致的编制物, 身肢纤巧,我失声道:“这么艳的蝴蝶,能抵十只凤凰!”我定下心,又问:“那你为什么 不多编些蝴蝶?” 他说:“多了,就不值钱了。三个月前,我刚到这里,记得也是这时分,来了一个男人 买我的货。两天后,他再买我的货,他劈头问:‘你能编多少种蝴蝶?’我说:‘没算过, 有几十种吧。’他说:‘我用大价钱收你的蝴蝶。条件是,蝴蝶不得重样,不许给别人编, 每日一只,一共百天。’ “我就在这儿住下了。除了摆摊,就是每天早上供应那男人一只蝴蝶。刚开始并不难, 照我以前编过的花样,做给他就可交差。一个月之后,渐渐有些吃力了。日日都要设计出新 图谱,夜里想得脑仁开锅。终于有一天,我对他说:‘老板,我不想再给你一个人编蝴蝶了, 我要走了。’男人落下泪来,说他在苦苦追求一个女孩,每天都给她送花。女孩刚开始连看 都不看就把花抛掉。后来他偶然附了一只从我这里买的蝴蝶,没想到那女孩就收下了花。 “女孩一直同他交往,并说如果能集到一百只不重样的蝴蝶,就答应嫁给他。所以我又 留下来了。到今天为止,共编了八十九只蝴蝶,还有十一只就满百数之约。每当我呕心沥血 编出一只前所未有的蝴蝶时,总在想,那个得到这只蝴蝶的女孩,究竟是谁?长什么样? “我想问她,她爱的究竟是人还是蝴蝶。为什么女人总想用某种东西考验男人?还要把 自己一生的幸福,寄托在一个没头脑的死物件上呢?即使那样东西再宝贵,再难寻找,某个 男人费尽心机为你找到了它,就是爱情了吗?要知道,你不是同蝴蝶过日子,而是要和一个 活人,相伴走过一生啊。 “也许,我会在编满一百只蝴蝶之前,突然逃离这里。我还有十天的时间,可以来琢磨 这事。如果那女孩真的爱他,即使攒不到百只蝴蝶,也会欢喜地嫁他吧?蝴蝶一旦没有了, 女孩醒了,重新考虑自己的决定,是不是更好?我给了她一个妥善脱身的借口。” 我把手中纤巧的编制物,很仔细地包好,对他说:“放心吧。在我离开小城之前,不会 有人看到蝴蝶。” 道了别,缓缓离开。很远了,稀薄的空气里还充满着淡淡的红光,从背后的方向绕过我 的衣角,涌进无边的雾丝。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 年第 15 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开头寥寥几句环境描写,既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还间接刻画了小伙子形 象,并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女孩用某种东西考验男人,甚至把自己一生的幸福寄托于一个物件,让人联想到在 追求爱情的路上过于看重物质背景的人。 C.作品结尾的动作描写,展示了“我”的心理:离开小城之前,要不要让人欣赏最精 致的蝴蝶和给想逃离的小伙子提提建议。 D.作品通过人物语言推动情节发展,刻画形象。前半部分以对话为主,使情节不板滞; 后半部分以独白为主,使表述更连贯。 【答案】C 【解析】A 项“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应为“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C 项“从 而深化了作者关于爱情与物质无关只与精神有关的主题”没有依据。D 项两个心理矛盾 无中生有。 (2)“蝴蝶”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①“蝴蝶”是小说的行文线索。作品的主要情节都是围绕“蝴蝶”展开的,这样写 可以使结构严加严谨。②“蝴蝶”蕴含着作品的主题。小伙子在小城只给男人编蝴蝶, “放心吧。在我离开小城之前,不会有人看到蝴蝶”,体现着信守承诺的主题。③“蝴 蝶”象征着男人与女孩儿的爱情,给人以意境美。 (3)作品中的编制物蝴蝶作为一种“盾”,守护着哪些无形的东西?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答案】①小伙子对买蝴蝶男人的诚信。②买蝴蝶男人对其心仪女子的爱情的渴望。③接受 蝴蝶的女子对爱情的信念。④“我”对编蝴蝶小伙子的承诺。⑤小伙子巧夺天工精湛的 手艺与一百件不重样的精巧的设计构思。 【解析】本题主要赏析小说的语言,题干要求对“倒数第二节”进行语言分析,“很仔细地 包好”, 郑重包好蝴蝶,表明对于编制物的喜爱珍惜,是对小伙子劳动、技艺的欣赏 和尊重。 “放心吧。在我离开小城之前,不会有人看到蝴蝶”,说的话重申了决不破 坏约定的郑重承诺,还有对小伙子的支持。 【技巧点拨】小说语言,以丰富的象外之象,与给定话语互相铺垫,含蓄地表现文外之旨。 赏析含蓄凝练的小说语言,需要读懂人物性格。学会前挂后连地去分析人物、体悟主旨, 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又提高了一大步。品味小说的语言,也可从以下角度入手解读。修 辞的角度,人物情感的角度,叙述语法的角度,怀疑否定的角度,作家精神的角度等。 如本题郑重包好蝴蝶,表明对于编制物的喜爱珍惜,是对小伙子劳动、技艺的欣赏和尊 重。 2.【2018 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隧道 符浩勇 铁路通了,火车叫了,筑路工又要转场了。王山忽然想到,应该去看看黄草崖。 黄草崖在西南边陲,山势陡峭,原本没有什么名气,却随着隧道开凿,扬名天下。 雨后的山野,一片朦胧;远方,如黛的群山,更显出深邃和险峻。 王山坐在轮椅上,支开推车人,面对黄草崖隧道里深深远去的铁轨,心海泛潮…… 一年前,他作为工程技术专家率领勘探队查看地形,就发现此处地形结构复杂,打通隧 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果不其然,在半年前深入掘进中,就遇上了钻挖隧道最忌讳的断层。 由于石质偏软,漏水涌泥,各种凶险情况层出不穷。在一次高难度引爆软脆围岩时,他当仁 不让,亲临现场操作,却被意外的塌方压残了双腿。 昨天,通车的庆典刚刚开过,洞口边,还残留着燃放鞭炮的纸屑以及装过鲜花的草篓。 他听说,筑路工忘情地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他们呐喊、欢呼、拥抱,汗珠和泪水在每个人 的脸上流下,喜悦和哭声交织在一起,在空旷的大山里和蔚蓝的天空中回响…… 忽然,一个小男孩童稚的声音冲进他的耳膜:“妈,那叔叔怎么坐那种车?” “那是叔叔的腿不能走路。” “他为什么不能走路?” “叔叔的腿伤残了。” “那是怎么伤的?” 不知什么时候,路边不远处泊了一辆色泽光亮的奔驰轿车。他循着传过来的声音转过身 去,看见一位打扮时尚、颇具姿色的少妇正与一个瘦弱的小男孩比画着交谈。小男孩满脸稚 气,阳光打在他脸上,像一个可爱的小天使。 “是为了山野里响起第一声火车穿行的笛声,是为了大山回响阳光一般灿烂的笑声,为 了你还有你妈妈……就是凿挖隧道,引爆软脆围岩而伤残的……”王山在心里大声回答。 “那是叔叔小时候……不听他妈妈的话,像张阿姨家的小毛,乱闯马路,给车撞的——” 少妇故作嗔怪地回答了小男孩的问话。 看见小男孩一脸的惊慌,王山的心一下子沉入了谷底。他在心里大声地叫冤:我没有不 听妈妈的话,我没有乱闯过马路。 王山小时候生活在寂寞的大山里,家里十分穷苦,但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他们村 里第一个大学生。他之所以报考桥梁工程,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山里人的命运。 他的假腿不能使劲地跺地了,幸存的手攥成了一团。他向着少妇盯了一眼,少妇没有注 意,挪到车边打电话去了。小男孩怯生生地走了过来,他这才松开了拳头。 小男孩问:“叔叔,你的腿不能走路?” 他没有回答,一脸茫然。 小男孩又问:“你的腿不是还好吗?” 他只轻轻一声:“那是假的。” “小时候,你怎么不好好听妈妈的话呢?……”小男孩满脸遗憾。 他的鼻子一酸:“哦,不……” “小圆,走,我们走……”少妇打完手机,向小男孩招手。 小男孩清朗地应了一声:“哎一”就蹦蹦跳跳地走了。 倏然,王山的双眸模糊了。 黑暗的隧道无言地伸向远方。洞口边,鞭炮响过了,留下的是碎纸屑;鲜花谢去了,遗 落的是空空的草篓…… (选自 2018 年 3 期《小说选刊》,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通过生活中的一个小小误会,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世态人 情,举重若轻,发人深思。 B.小说情节曲折,环环相扣。犹如一出戏剧,尺水兴波,展现了“王山”和“少妇” 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C.小说中“他听说他们呐喊、欢呼、拥抱”和接下来“他在心里大声’回答”,貌似 平淡的叙述,其实是在为下文做必要的蓄势和铺垫。 D.面对小孩的询问,王山“没有回答,一脸茫然。”反映了王山此时内心痛苦万分, 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并不是因生气而不愿理睬。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 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 项考核手法,BC 项考核结构,D 项考核内容,其中 B 项,“小说情节曲折,环环相扣”错误,“王山”和“少妇”之间 并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2)小说两次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请结合文本分别分析其作用。 【答案】第一处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表现了通车庆典的喜悦热闹,体现了王山为了隧道 通车而残疾了双腿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处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重在表现庆典过后的寂寥残败,与前文形成一种对比,暗示 出王山内心的落寞与悲哀。小说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空间。 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 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 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 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3)你认为小说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小说反应了社会中人们对英雄人物缺少应有是尊重、理解和关爱,体现了英雄不被 认可和理解的落寞与悲哀。依托文本进行分析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小说的主旨的题目,注意先概括情节,在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最后 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小说反应了社会中人们对英雄人物缺少应有是尊重、理解和关 爱,体现了英雄不被认可和理解的落寞与悲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