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总复习 章末质量检测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图版必修1
章末质量检测(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读下图,完成1~2题。 1.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大,图中四城市相对处于不利区位的是( ) A.A B.B C.C D.D 2.受地形、河流等条件影响,B城市地域形态和下列哪一城市最接近( ) A.上海 B.重庆 C.西安 D.兰州 (2012年北京海淀)位于冰岛东南方的格里姆火山灰于2011年5月22日喷发,火山灰在7 000~10 000米左右的高空形成了火山灰云团。读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冰岛火山喷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B.造成北极地区冰盖大面积融化,形成洪水 C.将增强大气的吸收作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D.将使平流层凝结核增加,带来雷、雨等天气变化 4.欧洲受这次火山喷发的影响,损失较大的经济部门是( ) ①鲜切花生产 ②远洋运输业 ③金融服务业 ④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1年6月30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正式通车,该大桥连接青岛与黄岛两地,是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青岛段起点,大桥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兼城市快速路八车道,设计行车时速80公里。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该跨海大桥建设的自然因素为( ) ①海域水深浪大 ②大风袭击,冰冻海域 ③桥墩地基 ④技术难度较大 ⑤沿岸客 货运量需求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6.跨海大桥建设后的主要经济效益为( ) ①缩短青岛与黄岛的运输距离,节约运输时间 ②加强莱州湾地区经济联系,促进区 域经济整合 ③加强青岛与济南的交通联系 ④有利于大青岛城市框架的形成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 ℃~5 ℃,这 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7~8题。 7.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8.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读材料,回答9~12题。 科学家称:目前北极的海冰面积比过去3年同期略微增加了3.9%,仍低于历史平均水 平2.2%。常年性海冰仍在不断减少。 9.造成北极地区常年性海冰减少的原因是( ) ①臭氧层破坏 ②森林大量被砍伐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伴随着北极地区常年性海冰的减少,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北冰洋航线适航期变长 B.北极熊的数量增加 C.北冰洋沿岸地区极昼期变长 D.北冰洋捕鱼量会减少 1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国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 A.1月0 ℃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 B.东北山区河流春季水量比现在大 C.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 D.台湾岛的面积比现在大 12.气候变暖对工业的影响表现为( ) A.高纬度地区能源消耗增加 B.低纬度地区能源消耗减少 C.各种能源、电力的生产都会受到制约 D.煤炭工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下表是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资料,回答13~15题。 日期 平均气温(℃) 气压(百帕) 天气现象 1月1日 12 1 002.5 晴,1~2级偏北风 1月2日 0 1 005.0 中雪,6~8级偏北风 1月3日 -2 1 007.5 阴转晴,2~3级偏北风 13.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的是( ) 14.这次天气系统活动可能带来的灾害是( )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寒潮 15.下列我国哪一地区一般不受这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 A.山东半岛 B.塔里木盆地 C.台湾岛 D.青藏高原 读我国部分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单位:次),完成第16题。 16.成都、贵阳、福州、银川4个城市周边地区出现冻害次数少的共同因素是( ) A.气候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海陆位置 2012年1月2日,据日本共同社报到,2011年樱岛火山喷发996次,连续三年刷新纪录,是发生次数最多的一年。喷发的火山灰遮天避日。有专家据此推测,东南亚地区的降水几率将增加,而中亚地区将更为干旱。据此回答17~18题。 17.火山爆发( ) A.是一种气象灾害 B.可能引起气候异常 C.有害无利 D.仅对附近地区产生影响 18.推测中亚地区持续干旱的理论依据最可能是( ) A.全球热量平衡原理 B.大洋环流规律 C.全球水量平衡原理 D.生物循环规律 (2012年靖安模拟)2012年3月22日是第20个世界水日,其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结合世界用水量增长图及部分城市生活用水价格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水资源分布及使用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 A.降水少的地方水资源缺乏,降水多的地方不存在缺水问题 B.人口少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多,人口多的国家人均水资源缺乏 C.从1900年到2000年,世界工业用水增长最快 D.从1985年到2000年,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用水增长幅度最大 20.从有关城市生活用水价格可以得知( ) A.北京、新德里人均水资源都很丰富 B.发达国家一般通过价格手段控制用水量 C.伦敦、纽约位于海边,淡水来源丰富 D.东京人均水资源最少 2011年12月14日,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在南宁举行,明确“十二五”时期工作重点之一是坚守红线(指18亿亩耕地红线)。目前我国耕地面积约18.26亿亩,保护耕地的压力很大。读我国耕地分布区图,回答21~23题。 21.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自然条件为( ) ①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②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较好 ③气温较高,光照充足 ④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地势平坦 ⑤河流众多,灌溉便利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22.关于我国耕地不足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山地多,平原少 ②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迅速 ③高产、稳产田的面积远小于低产 田面积 ④东部各省区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3.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小,下列有关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减小灾毁耕地的数量 B.注意培肥等,提高耕地质量,防治土地退化 C.大规模开垦荒地 D. 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间作、套种),提高粮食单产 日本的能源严重依赖进口,除应用核能等新能源外,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的出路就是 开发生物能源和石油替代产品。生物能源主要指利用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 物秸秆等)加工成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制氢等,直接作为动力。据此回答 24~25题。 24.生物能源与石油( ) A.本质来源相同 B.均属清洁能源 C.均属可再生能源 D.分布地区一致 25.在我国大规模发展生物能源的前景比较广阔,这主要取决于( ) A.交通四通八达 B.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C.原料来源丰富 D.试点企业遍及全国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下图为“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该地区A、B两城市之间建有两条公路,分别是国道和地方性公路,据公路建设一 般原则判断:公路一是________,公路二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5分) (2)该地区计划在A城市和C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现有三个方案,你认 为________较合理。三个方案的优缺点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你认为要完善该地区公路网,在________和________城市之间应建设一条公路。(2[来源:学*科*网] 分) (4)该地区有两个天然水系——青义河和楚林河,两河均可通航。为了充分发挥水运的 潜力,可以建设________________来形成本地区的统一内河运输网。(1分) 2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的海滨城市德班开幕。 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生产和消费的碳排放量示意图。 (1)有关材料一中甲国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2分) A.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小于生产的碳排放总量 B.消费本国的碳排放量小于消费他国的碳排放量 C.消费他国的碳排放量是由进口产品所产生的 D.生产的碳排放量有大部分通过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掉 (2)简述德班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4分) (3)目前,生产的碳排放量居世界前两位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来源:学科网] ________。(3分) (4)试分析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方面采取的可行性措施。(4分) 28.读中国小麦及柑橘冻害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小麦和柑橘冻害的北界分别和我国哪些重要的地理界线大体一致(不包括新疆)?(3 分) (2)指出图示区域小麦、柑橘冻害分布的共同特点。(3分) (3)四川、重庆是我国柑橘的重要产区,但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无冻害。其原因是什么? (3分) (4)说明北疆地区成为小麦严重冻害分布区的原因。(3分 )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截止到2011年12月底,内蒙古的并网风电装机规模已经达到1350万千瓦,同比增幅高达17.6%,占全国的35%,稳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位。 材料二 下图为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分布示意图及某地景观图。 材料三 《经济参考报》的一则报道中写到,飞机就要降落呼伦贝尔机场,记者看到绿油油的草原上不规则地露出黄色沙面,犹如一块块疮疤,令人心痛。 (1) 材料三中所述现象体现的环境问题为________________。(1分) (2) 分析产生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4分) (3)图中某地的居民正在为“输煤”还是“输电”而苦恼,请你帮其作出选择并说明理 由。(2分) (4)该地煤炭外运主要通过____________(填运输方式),该方式的主要优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分析内蒙古大力开发风电的原因。(4分) 答案 1-2解析:第1题,从河流因素看,城市一般位于河流下游及干支流交汇处,A处于山谷 谷口的位置,易发生洪涝等灾害,因此A城市相对处于不利区位。第2题,重庆处于 长江干支流交汇处。 答案:1.A 2.B 3解析:准确的识记板块边界的类型是前提;火山灰对全球气候影响大。 答案:A 4解析:火山喷发对欧洲影响最为明显,火山灰影响光照条件,鲜切花生产受影响,也 影响航空运输,进而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答案:C 5-6解析:第5题,影响跨海大桥建设的自然因素应考虑海域条件,如海水腐蚀、海水深 度、潮流等,同时考虑气象条件,如风浪、冰冻等。第6题,重点分析对本省经济效 益的影响,如节约时间,提高效益等;同时考虑对该地区经济的影响,如加强经济联 系,促进经济整合等。 答案:5.A 6.A 7-8解析:第7题,全球变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全 球降水状况发生改变等,但同时热带降水有变多的地区也有变少的地区。第8题,此 题目重在“公众参与”“抑制全球变暖”,而节水措施与多种水稻、自备购物袋都与 抑制全球变暖无关;利用太阳能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 公众可以做到的。 答案:7.B 8.A 9-12解析:第9题,北极地区常年性海冰减少既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导致的 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又与大量森林被砍伐,使其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有关。第10题, 北极地区常年性海冰减少,会使以海冰作为栖息和捕食场所的北极熊数量减少;北冰 洋地区适合捕鱼的时间增长,捕鱼量增加;北冰洋沿岸地区极昼期与地球自转和公转 有关,与北极地区常年性海冰减少无关。第11题,由于温室效应,较高纬度地区的降 水可能增加,河流的径流量可能增加,我国1月0 ℃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北, 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上移,台湾岛的面积比现在小。第12题,全球气 候变暖,气温升高,煤炭消费量减少,煤炭工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答案:9.B 10.A 11.B 12.D 13-15解析:由平均气温、气压和天气现象的变化可知本地区经历了一次冷锋活动。开始的1 月1日,该气象站位于冷锋锋前,气温相对较高。冷锋后气温会下降,可能带来寒潮 灾害。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一般不受冷锋的影响。 答案:13.A 14.D 15.D 16解析:成都、银川、福州都是因为受山地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小,冻害的出现次 数少;贵阳位于云贵高原,由于其纬度较低且海拔高,受冬季风的影响小,冻害的出 现次数少。 答案:C 17-18解析:第17题,火山爆发属于地质灾害,其对全球自然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 响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第18题,干旱灾害主要与水量平衡有关,而与 热量平衡、大洋环流、生物循环等无关。 答案:17.B 18.C 19-20解析:第19题,水资源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但水资源还与人口数量、经流状况、水污 染、用水结构等很多因素有关。第20题,水价不仅与水资源多少直接相关,还与人为 因素有关,为了节药用水,可以通过水价的杠杆来控制。 答案:19.C 20.B 21解析: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图示东北地区 常受低温影响,而四川盆地光照量也较小。①不属于自然条件。 答案:D 22解析:我国耕地不足的自然原因是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积所占比重小,人均耕地 少,且后备土地资源少;人为原因是人口增加和城市、交通等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迅 速。 答案:B 23解析:大规模开垦荒地,可能引起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答案:C 24解析:生物能与石油一样,归根结底都是太阳能。 答案:A 25解析:生物能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可行途径。我国幅员辽阔,生物能丰富,有着得 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答案:C 26解析:第(1)题,国道是国家的干线公路,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 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行时间,由此可判断公路一为国道。省道 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路车站、码头等,以此判断公路二为地方性公路。第(2)题,在连接A、C两城市的公 路方案中,三条线各有优缺点。根据公路建设原则,山谷中道路应避开陡坡和沼泽地, 故Ⅰ方案较合理。第(3)题,从该地区公路的布局看,A、B之间,A、C之间,A、D 之间,C、D之间都有公路干线连接,若想完善该地区公路网,应在B与C两城市间 建一条公路。第(4)题,该地区河流较多,水运条件好,为了充分发挥水运的潜力,可 以通过建设人工运河连接天然航道来形成统一内河运输网。 答案:(1)国道 地方性公路 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 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行时间;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 为主,可通过当地一些较小的居民点 (2)Ⅰ方案 Ⅰ方案沿线地形平坦,并连接了F居民点,但线路稍长 Ⅱ方案线路最短, 但沿线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Ⅲ方案连接了E居民点,但沿线通过沼泽地,工程投资 大 (3)B C (4)人工运河 27解析:(1)材料一中甲国是美国,结合材料二可知,在其消费的碳排放量中,大部分是 消费本国的碳排放量,但也有一部分是通过进口产品消费他国的碳排放量。(2)由德班 的位置可知德班位于非洲东部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 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3)由材料二可知,美国、中国生产的碳排放量高居世界前两位,主要原因是两国生产 规模大,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消费量大。(4)从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节约能源(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节能意识)等方面分析。 答案:(1)C (2)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气压 带控制。 (3)美国 中国 常规能源消费量大 (4)①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能效工业; ②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③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 率;④加大资源回收利用的力度,倡导循环经济;⑤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28解析:冻害在我国分布基本规律为自北向南依次减弱,同时,还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 响,如四川盆地,由于是盆地地形,又受青藏高原阻挡,冷空气难以到达,受冻害影 响较弱。 答案:(1)小麦冻害北界与经过长城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一致;柑橘冻害北界大 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 (2)冻害程度随纬度增高而加重,第三级阶梯是主要的冻害分布区。(3)四川、重庆受周 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4)纬度高;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准噶尔盆地西部多山 口,风力大。 29解析:第(1)题,从草原“露出黄色沙面”可以判断该现象体现的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 化。第(2)题,结合材料一及材料二图片可以判断该地荒漠化主要是大规模开矿导致的, 而治理措施要结合其产生的原因来考虑。第(3)题,分析输电和输煤各自的优、缺点即 可。第(4)题,结合煤炭的特征及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去考虑。第(5)题,资源的开发利 用,要从资源本身的特点、开发利用难度及成本和需求状况等方面分析。 答案:(1)土地荒漠化 (2)主要原因:大规模开矿对植被造成破坏,如露天开采毁坏地表土层和植被,矿山废 弃物随意堆放产生污染等。治理措施:健全立法,规范开矿方式;有计划地存放表土, 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投入资金和技术,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等。(两 点即可) (3)选择一:输煤。理由:对当地的污染相对较小,有利于保护当地环境。选择二:输 电。理由:交通运输压力小,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输电的成本相对较低而电价较高, 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铁路运输 运量(较)大,运费(较)低,速度(较)快 (5)接近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冬季)风能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开阔,人烟稀少,土 地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建设风电站;风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有利于当地的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可减少对生物能的使用,保护植被,有利于荒漠化的防治。(任答4 点即可) [来源:学科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