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1 发布 |
- 37.5 KB |
- 8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5
初读感知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5 七律•长征 时代背景 从 1931 年到 1934 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后来,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1935 年 1 月,在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党中央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江西、 福建、 广东等十一个省。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在 1935 年 10 月胜利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1936 年 10 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自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 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 想一想,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 朗读视频 我会读 律 诗 山 崖 大 渡 河 铁 索 lǜ yá dù suǒ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纪 律 ( lù lǜ ) 铁 索 ( suǒ shuǒ ) 易错音 √ √ 运用: 红军战士横渡大 渡 河,飞夺泸定桥,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他们早已把生死置之 度 外。 同音易混字 渡 dù 度 字义: 横过水面。如:渡江 组词: (渡口)(横渡)(渡过难关) 字义: 指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也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如:尺度 组词: (刻度)(尺度)(置之度外)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多音字 . 蒙 mēng méng (蒙骗)(发蒙)(蒙头转向) (启蒙)(蒙蔽)(蒙蒙细雨)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多音字 m ě ng (蒙古族)(内蒙古)(蒙古包) 天下起了蒙( méng )蒙细雨,我们在草原上走得蒙( mēng )头转向,急切地想找到一个蒙( měng )古包休息一会儿。 . . . 读“ mēng ”时,是“欺骗”的意思,如:蒙骗。 读“ méng ”时,是“没有知识,愚昧”的意思,如:蒙昧。 读“ měng ”时,是指我国少数民族,如:蒙古族。 蒙 多音字: 辨析 朗读时总体感情基调是铿锵激昂的,语气是富有变化的。 朗读 指导 这是课后第 1 题哦! 首联“不怕”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语气要坚决;“远征难”要放慢节奏,字字有力量,读出红军长征中困难重重;“只等闲”要放缓慢,读出平淡的语气。读颔联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和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要用平淡的语气读。颈联第一句语气要欢快些,第二句语气要低沉些,读出“暖”与“寒”的对比关系。尾联要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更喜”要读得重一些。 七律 · 长征 红军 / 不怕 / 远征 / 难,万水 / 千山 / 只 / 等闲。 五岭 / 逶迤 / 腾 / 细浪,乌蒙 / 磅礴 / 走 / 泥丸。 金沙 / 水拍 / 云崖 / 暖,大渡 / 桥横 / 铁索 / 寒。 更喜 / 岷山 / 千里 / 雪,三军 / 过后 / 尽 / 开颜。 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 整体感知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我会写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崖 渡 索 律 提示 : 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左右结构 律 上下结构 崖 渡 索 上中下结构 重难点字 “聿”五个横笔 都从竖中线左侧起笔。 律 lǜ 长竖从竖中线上端右侧起笔。 易错提示:横画要长哦! 结构: 左右 组词: 七律 纪律 笔画: 9 部首: 彳 yá 重难点字 两个“土” 上下排列,中间竖分开写。 崖 易错提示: 两笔竖,不要写成一笔 ! “ 山 ” 要扁宽 结构: 上下 组词: 云崖 悬崖 笔画: 11 部首: 山 重难点字 “广”撇要长 “廿”要扁。 渡 dù “ 又 ” 的捺起笔由轻变重 结构: 左右 组词: 大渡河 渡口 笔画: 12 部首: 氵 重难点字 “十”扁小 “冖”横要长,盖住下面的“糸”。 索 suǒ 易错提示:“ 小” 要宽展。 结构: 上中下 组词: 铁索 索道 笔画: 10 部首: 糸 1. 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写一写 3. 对照下面的词语,同桌互批,纠正错字。 七律 山崖 大渡河 铁索 2. 听写生字、词语。 课堂小结 读完诗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红军在面对困难时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让人敬佩 。 初读诗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品读释疑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5 七律•长征 在 熟读课文,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这些有代表性的地点, 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 ,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抓住“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尽开颜”等词语,体会“只等闲”,感受红军不怕艰难困苦、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方法导学 【 长征 】 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突破四道封锁线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越 大雪山 走过水草地 毛泽东 : 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 年 12 月 26 日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 1976 年 9 月 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走近作者 首联 “不怕”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 语气要坚决 ;“远征难”要放慢节奏,字字有力量,读出红军长征中困难重重;“只等闲”要放缓慢, 读出平淡的语气 。读 颔联 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和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要 用平淡的语气读。颈联 第一句语气要欢快些,第二句语气 要低沉些 ,读出“暖”与“寒”的对比关系。 尾联 要 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 ,“更喜”要读得重一些。 这是课后第 1 题 朗读指导: 朗读时总体感情基调是铿锵激昂的,语气是富有变化的。 背诵时要抓住关键词语,边背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红军 / 不怕 / 远征 / 难, 万水 / 千山 / 只 / 等闲。 五岭 / 逶迤 / 腾 / 细浪, 乌蒙 / 磅礴 / 走 / 泥丸。 金沙 / 水拍 / 云崖 / 暖, 大渡 / 桥横 / 铁索 / 寒。 更喜 / 岷山 / 千里 / 雪, 三军 / 过后 / 尽 / 开颜。 七律 · 长征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七律知识知多少?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 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 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 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 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 颜 。 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总领全诗,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意: 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险阻,他们把经历的万水千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不怕 只等闲 红军 不怕 远征难,万水千山 只等闲 。 “不怕”表现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表现出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岭逶迤腾 细浪 ,乌蒙磅礴走 泥丸 。 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诗意: 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诗意: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脚下滚过的小小泥丸。 这是课后第 2 题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把延续不绝的五岭比作“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把高大的乌蒙山比作“脚下滚过的小小泥丸”,想象奇特,夸张至极,是把红军藐视困难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以此衬托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险的高大形象。 攻坚克难 夸张 比喻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共鸣。《七律•长征》中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绵延不断的五岭看作翻腾的细小波浪,把高大险峻的乌蒙山看作滚动的小泥球,从而烘托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 写法借鉴 想一想本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有什么效果? 请你描写一个寒冬的片段,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寒冷”。 冬天到了,寒流来了。水滴一落下来就成了冰。大地都冻裂了缝。风吹在脸上,疼得像刀割似的。风吹在身上,感觉就像被冰块裹住了似的。寒风刮过树梢,树枝上仅剩的几片枯叶立刻粉身碎骨。整个世界成了大冰窖, 空气似乎要凝固起来,周围的一切都冷得颤抖,冻得僵硬。 横 拍 金沙水 拍 云崖暖, 大渡桥 横 铁索寒。 以动写静 高耸入云的山崖。 诗意: 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 课后第二题 ) 金沙江地势险要,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水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毛泽东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 , 佯攻贵阳 , 威逼昆明 , 指挥红军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 , 终于摆脱了 40 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攻坚克难 金沙水拍云崖 暖 ,大渡桥横铁索 寒 。 这两句诗概括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事 ? 你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什么精神? 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件事,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攻坚克难 怎样理解诗中的“ 暖 ”和“ 寒 ”? “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 “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 红军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 课后第二题 ) 更喜 岷山千里雪, 三军 过后尽开颜。 红军队伍 诗意: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三军过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这是 对首联的回应 。红军的长征就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体现了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三军”,在这里 指红军队伍。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欢欣鼓舞 课文结构 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主旨 这首短短的七言律诗,浓缩了长征过程中的艰险、曲折与悲壮,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我们领略了中国工农红军豪情万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体会到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克服困难,长大后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独特感悟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表现了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的哪几幅“征难图” ? 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 (核心问题) 课堂小结 翻越五岭 翻越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品读释疑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5 七律•长征 在 熟读课文,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这些有代表性的地点, 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 ,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抓住“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尽开颜”等词语,体会“只等闲”,感受红军不怕艰难困苦、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方法导学 【 长征 】 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突破四道封锁线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越 大雪山 走过水草地 毛泽东 : 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 年 12 月 26 日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 1976 年 9 月 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走近作者 首联 “不怕”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 语气要坚决 ;“远征难”要放慢节奏,字字有力量,读出红军长征中困难重重;“只等闲”要放缓慢, 读出平淡的语气 。读 颔联 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和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要 用平淡的语气读。颈联 第一句语气要欢快些,第二句语气 要低沉些 ,读出“暖”与“寒”的对比关系。 尾联 要 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 ,“更喜”要读得重一些。 这是课后第 1 题 朗读指导: 朗读时总体感情基调是铿锵激昂的,语气是富有变化的。 背诵时要抓住关键词语,边背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红军 / 不怕 / 远征 / 难, 万水 / 千山 / 只 / 等闲。 五岭 / 逶迤 / 腾 / 细浪, 乌蒙 / 磅礴 / 走 / 泥丸。 金沙 / 水拍 / 云崖 / 暖, 大渡 / 桥横 / 铁索 / 寒。 更喜 / 岷山 / 千里 / 雪, 三军 / 过后 / 尽 / 开颜。 七律 · 长征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七律知识知多少?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 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 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 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 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 颜 。 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总领全诗,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意: 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险阻,他们把经历的万水千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不怕 只等闲 红军 不怕 远征难,万水千山 只等闲 。 “不怕”表现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表现出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岭逶迤腾 细浪 ,乌蒙磅礴走 泥丸 。 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诗意: 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诗意: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脚下滚过的小小泥丸。 这是课后第 2 题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把延续不绝的五岭比作“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把高大的乌蒙山比作“脚下滚过的小小泥丸”,想象奇特,夸张至极,是把红军藐视困难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以此衬托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险的高大形象。 攻坚克难 夸张 比喻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共鸣。《七律•长征》中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绵延不断的五岭看作翻腾的细小波浪,把高大险峻的乌蒙山看作滚动的小泥球,从而烘托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 写法借鉴 想一想本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有什么效果? 请你描写一个寒冬的片段,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寒冷”。 冬天到了,寒流来了。水滴一落下来就成了冰。大地都冻裂了缝。风吹在脸上,疼得像刀割似的。风吹在身上,感觉就像被冰块裹住了似的。寒风刮过树梢,树枝上仅剩的几片枯叶立刻粉身碎骨。整个世界成了大冰窖, 空气似乎要凝固起来,周围的一切都冷得颤抖,冻得僵硬。 横 拍 金沙水 拍 云崖暖, 大渡桥 横 铁索寒。 以动写静 高耸入云的山崖。 诗意: 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 课后第二题 ) 金沙江地势险要,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水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毛泽东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 , 佯攻贵阳 , 威逼昆明 , 指挥红军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 , 终于摆脱了 40 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攻坚克难 金沙水拍云崖 暖 ,大渡桥横铁索 寒 。 这两句诗概括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事 ? 你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什么精神? 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件事,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攻坚克难 怎样理解诗中的“ 暖 ”和“ 寒 ”? “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 “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 红军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 课后第二题 ) 更喜 岷山千里雪, 三军 过后尽开颜。 红军队伍 诗意: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三军过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这是 对首联的回应 。红军的长征就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体现了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三军”,在这里 指红军队伍。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欢欣鼓舞 课文结构 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主旨 这首短短的七言律诗,浓缩了长征过程中的艰险、曲折与悲壮,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我们领略了中国工农红军豪情万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体会到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克服困难,长大后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独特感悟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表现了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的哪几幅“征难图” ? 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 (核心问题) 课堂小结 翻越五岭 翻越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