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4 藏戏》教案
4*藏戏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积累“奇葩、 安然无恙、 和睦” 等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 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学习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的说明方 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准备 1. 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 2. 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初识民居。 1. 出示民居邮票一组, 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2. 介绍民居: 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 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 建筑物的习惯称呼, 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 位置。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 在适应与 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 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 各地区的自然地理 条件不同, 56 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 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 建筑材料千差万 别, 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 富有创造性。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做到正确、 流利, 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 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 再同桌交流。 3. 再读课文, 把读不通顺、 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 默读课文, 思考: 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 初步交流阅读感受, 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 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7 三、 自主研读, 小组合作梳理。 1. 将全班同学分为甲、 乙两大组, 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研读要 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 建筑材料、 形状结构、 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 客家民居为什 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 从建筑成因、 建筑材料、 形状结构、 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 傣家竹楼与众 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 边读边思; 读后整理, 可以采用列表格、 在文中划主要词句、 标感受、 列提纲等方法。 2. 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 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 傣家民居。 四、 集体交流, 感受民居特色。 1. 交流“客家民居” 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 的特点, 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 甲组成员答疑。 2. 交流“傣家竹楼” 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 的特点, 其他组员补充。 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 乙组成员答疑。 3. 总结: 古人说: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从这个意义上说, 生活在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 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 楼里, 幢幢造型独特, 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 飘浮在袅袅 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 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 斑 斓多姿的傣族寨子, 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 与自然和为一体。 而圆形土楼真 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 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 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土楼格局的恢宏, 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客家人世代相传, 朝夕相处, 团结友爱, 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淳朴敦厚, 和善好客, 刻苦耐劳的民风 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 五、 体会说明方法 1. 默读课文, 思考: 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 集体交流, 要求: 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 “……夯筑起墙厚 1 米、 高 15 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 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 布 局均匀, 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 “按照传统习俗, 先要选好地方, 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 “比如, 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 ‘承前祖德勤和 俭, 启后子孙读与耕’, 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的愿望”(真 实可信) 3. 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 课外拓展, 迁移练写。 1. 出示课后“资料袋” 一组邮票, 介绍来历: 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 十二 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 二十五日, 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 即普二十三、 普 二十五、 普二十六、 普二十七, 共发行二十一枚, 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 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 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 由北京邮票厂印制, 这 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 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 图发展的历史 记录, 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 也是屹立在中华大 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 票面上的民族建筑, 造型生动, 图案漂亮, 这 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 有人夜憩竹楼, 有 人水上为家, 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 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 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 2. 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 拓展阅读。 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 哈萨克族、 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 居住的帐篷, 一般为园形, 古代称“穹庐”“毡帐”。 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 外侧包羊毛毡, 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 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 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 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 在两个园形 7 住宅之间, 联以土墙, 成为并列的 3 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 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 石村丰富, 民居一 般用石砌墙、 高 2-3 米, 称为碉房。 碉房以木材做梁、 柱和椽子。 平屋顶, 有 的设外廊。 木梁、 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 窗上装玻璃, 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 足的阳光。 在广大牧区草原, 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 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 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 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 农牧业生产、 信仰喇嘛教、 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 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 的房屋, 在山墙开山, 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 故称马架房(见邮 票下方, 以及左图)。 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 极似蒙古包, 保持了蒙 古族的民族习惯。 马架房全部用泥壁, 不做基础, 四面皆土坯墙围绕, 当阴雨 连绵之际, 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 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 北京民居──四合院。 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 历史是为久远的 住宅形式。 大多坐北朝南, 面南为正房, 北面为偏房, 两侧为厢房, 阳光充足, 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 俗称“四合院”。 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 正房(上房) 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 坐北朝南, 开间、 进深、 高度和装饰等 都央全宅之首。 院子两侧的厢房、 陪衬着正房。 院子是交通、 采光、 通风的枢 纽, 并配以绿化, 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 房子。 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 以 里弄“石库门” 房子最具代表性。 因为上海繁华, 人口稠密, 住宅大都成排组 成, 相互毗连。 户内建筑布局紧凑, 高 2-3 层, 青瓦坡屋顶, 并有小型晒台, 在建筑正面和墙头、 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 楼上楼下, 小巧玲珑, 青瓦覆 盖, 阁楼晒台, 绿树掩映, 十分幽雅。 陕北民居──窑洞。 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 黄河上游地区, 少雨地带 的民居。 窑洞一般宽 3 米、 深 5-20 米, 在 3-5 米深的黄土覆盖下, 夏季室温比 室外低约 10 度, 冬季比室外约高 15 度。 温温度比较稳定, 可谓冬暖夏凉。 窑 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 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 窑洞三种。 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 其采光好、 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 7 的影响少。 台湾民居──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 四合院。 屋顶前后坡落水。 农家多用三合院, 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 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 合院, 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 秘密性较高。 浙江民居──浙江民居-黄岩天长街住宅。 该住宅面街背河、 附有店面, 临 街设店面, 内部兼作起居室, 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 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 第二层空间仅有 2. 2 米高。 以顶阁楼三面凸出, 窗台做得较低, 三面都开窗, 阁楼窗子开得合宜, 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 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 有遍有 低, 轮廓线不单调。 3. 布置作业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 上网查询有关资料, 了解民居的成因、 建 筑特色、 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 写一篇说明短文。 板书设计 藏戏 独具魅力 教学反思 1. 由于戏曲离学生的生活相对较远, 教学时采用了“听戏曲、 看视频、 设悬 念” 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以“藏戏的特色、 藏戏的形成及表达上的特点” 作为本课的重点, 采用自 主学习、 小组研读、 合作交流的方式, 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有效地突破了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7 7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