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

‎《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设计 ‎ ‎ ‎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地化简比、求比值和解比例。‎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于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 1.这段时间我们一直进行计算练习,下面检验一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0.8:4=x:8 5.2:20= ‎ ‎1.25:2.5= =‎ ‎15÷ = : =‎ ‎2÷8= 2100÷300=‎ ‎ 2.这节课我们复习比和比例,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把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了复习,请你结合复习内容将这些算式分一分,并到小组内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以及相关知识。‎ ‎3.学生分类、汇报。‎ 预设(1) ①5.2:20= 1.25:2.5= : =‎ ②0.8:4=x:8 =‎ ①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比:‎ 比例:‎ ③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化简比的依据)‎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解比例的依据)‎ ④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基本性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把你想到的和小褚同学交流一下。‎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并梳理知识点。‎ 预设(2) ①5.2:20= 1.25:2.5= 15÷ = ‎ ‎ : = 2÷8= 2100÷300=‎ ②0.8:4=x:8 =‎ 区别: 比是两个量一件的关系。‎ 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是一种数。‎ 4. 同学们复习的很全面,现在想一想这样的问题我们是依据什么解决的。‎ ‎8:( )=( )÷10=0.4=‎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比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们都是“同一回事”,只是说法不一样。‎ 二、 易错提醒 同学们对比和比例的相关概念已经很清楚了,但是实际应用中难免出现差错,下面进行错误分析。‎ ‎1.5千米:7千米的比值是千米 。‎ ‎2.求比值24:0.8=(24×10):(0.8×10) =240:8 =(240÷8):(8÷8) =30:1‎ ‎3.把3克糖彷如12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 1:4 ) 4.7A=8B,那么A:B=( 7:8 )‎ 三、学以致用 整理典型错题,分析错题原因,形成正确认识,这是复习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自主学习。接下来我们做一组综合练习。‎ ‎1.填空 ‎(1)小明身高160 cm,小东身高也是160 cm,两人身高之比为           。‎ ‎(2)小丽的身高是125厘米,她的体重是35千克,小丽的身高和体重的数量之比为           。‎ ‎(3)如果3a=5b(a,b不为0),那么a:b=          。‎ ‎(4)一幅地图,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5 cm,表示实际距离是15 k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5)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按照3:1的比例放大,放大后的图形面积是     。 ‎ ‎2. 解决问题 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质量比化合而成的。5.4千克的水含氢和氨各多少千克?‎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 ‎ ‎《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反思 ‎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课堂练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措施,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时机。‎ ‎《比和比例总复习》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当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同学们讲了很多,把这些知识随意地板书在黑板上,感到这些知识点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因此建构比和比例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在课堂上完成。‎ ‎ 复习课不能等同于练习课。不能只通过题海战术,枯燥、机械的让学生接受知识,从而对复习课感到厌烦。我个人认为,复习课既要帮助学生系统整理过去的知识,也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结合相关的实际应用,达到加深理解、巩固旧知、灵活运用的最佳效果。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因此我觉得建构比和比例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从 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终生受益。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