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4 比例 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2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共19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4 比例 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2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共19张PPT)

比例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复习导入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0.8:0.4和3.2:1.6=2=20.8:0.4=3.2:1.6不能组成比例。 新课探究(教科书第41页)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2.4:1.6=60:40例如:外项内项2.41.66040项 2.4:1.6=60:40我们可以将上面的比例写成分数形式。2.4和40依然是外项。1.6和60依然是内项。2.41.66040 1(教科书第41页例1)计算下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1)2.4:1.6=60:40外项内项外项积:内项积:3×15=455×9=452.4×40=961.6×60=9631559内项外项 你能举一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吗?我发现外项的积与内项的积相等!举例:80:4=100:580:20=24:680×5=4×10080×6=20×2410×14=7×20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性质吗? 思考:比与比例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区别联系比比例意义项数形式基本性质2项表示两个数相除比是一个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是比例4项表示两个比相等比是一个等式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思路点拨: 随堂练习(教科书第41页做一做)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1)6:3和8:5(2)0.2:2.5和4:506×5=303×8=246×5≠3×8不能组成比例。0.2×50=102.5×4=100.2×50=2.5×4能组成比例。0.2:2.5=4:50 能组成比例。不能组成比例。1.2×5=6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填空题。(1)在3:2=6:4中,外项是()和(),它们的积是();内项是()和(),它们的积是()。(2)已知3:x=y:8,那么xy的值是()。(3)若4a=7b,则a:b=():()。341226124074 培优训练1.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和是37,差是13,其中一个内项是50,写出这个比例。(37+13)÷2=2537−25=1225×12÷50=6这个比例是25:50=6:12。(答案不唯一) 2.如下图,三角形中AB的长是x,对应的高是y;AC的长是m,对应的高是n。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写出哪些比例?(至少两个)nxABCmyxy=mnx:m=n:yx:n=m:y(答案不唯一) 课堂小结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如:或2.4:1.6=60:40外项内项外项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它是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课后作业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