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两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两套)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单元内容总述 ‎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练习写作。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 白鹭 ‎1.本课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白鹭的美。重点是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式体现白鹭的美。‎ ‎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借助图片体会白鹭不同形态的美。‎ ‎2 落花生 ‎ 本课采用种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评花生的顺序,讲述了平凡的花生的不平凡,从而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重点是通过花生的平凡去品味不平凡的人生哲理。‎ ‎2课时 ‎ 抓住人物的语言,并理解其含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多元识字。‎ ‎3 桂花雨 本文回忆了童年故乡的桂花,着重描写了“摇桂花”。重点是能通过回忆故乡的桂花,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2课时 ‎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 * 珍珠鸟 ‎ 本文讲述了小珍珠鸟由远离人到亲近人再到喜爱人的过程。重点是能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小珍珠鸟的不同表现。‎ ‎1课时 ‎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受到启发。‎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以“制定班级公约”‎ ‎1课时 ‎ ‎ 381‎ 为内容。重点是能听取他人意见,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并通过口述,清楚地把公约表达出来。‎ 习作 会写题为“我的心爱之物”的文章。重点是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1课时 ‎ 首先确定描写对象,然后详细地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 语文园地 ‎1.利用多种方式增加积累,提高对词句段的运用。‎ ‎2.把握句子重点词语的含义及语气,并能灵活运用。‎ ‎1课时 ‎ 通过朗读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的含义,运用朗读、背诵等增加积累。‎ ‎1 白鹭 课题 白鹭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 等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 重点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鹭、嫌”8个生字,会写“素、宜” 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白鹭的图片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381‎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 ‎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 ‎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 ‎ 清晨望哨图 ‎ 黄昏低飞图。 ‎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 ‎ 381‎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课堂小结。‎ ‎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复习生字,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 ‎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明白作者的情感。‎ ‎3.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白鹭)‎ ‎2.听写词语,订正。(出示课件12)‎ 精巧 色素 配合 身段 生硬 寻常 常见 ‎ 忘却 流线型 结构 青色 清晨 安稳 悠然 黄昏 恩惠 美中不足 散文诗 ‎ ‎3.抽查背诵。‎ 新课 教学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 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重点句子解析。‎ ① 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精巧的诗 ② 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③ 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 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出示课件14)‎ 381‎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⑤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出示课件15)‎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出示课件18-20)‎ 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 ‎(板书:图画美)‎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 ‎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 ‎(板书:悠然美)‎ ‎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板书:清澄美)‎ 师生共同总结:‎ 背景---黄昏 状态----低飞 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三、 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 ‎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381‎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22)‎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 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 外形美 ‎ 白鹭(精巧的诗) 身段美:流线型结构、‎ ‎ 长喙、脚 (韵在骨子里的散 ‎ 图画美---清田独钓图 文诗)---喜爱 ‎ ‎ 悠然美---清晨望哨图 赞美 清澄美---黄昏低飞图 教学反思 ‎ ‎ ‎2 落花生 381‎ 课题 落花生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 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 重点 ‎ ‎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 ‎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 ‎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 ‎ 381‎ 新课 教学 ‎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出示课件4)‎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 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 ‎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四、布置作业 ‎1.会写课后10个生字。‎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设计 复备 381‎ 导入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新课 教学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出示课件8)‎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9)‎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课件10)‎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 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板书: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 师:‎ 381‎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  (出示课件13)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用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出示课件14)‎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出示课件15)‎ 种花生→()→()→()‎ ‎(板书:收花生 品花生 评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来写 381‎ ‎,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 ‎ 板书 内容 ‎ 收花生 ‎ 落花生 品花生 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 评花生——对比(桃子、石榴等)‎ 教学反思 ‎ ‎ ‎3 桂花雨 课题 桂花雨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81‎ 教学 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8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 ‎(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 ‎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 ‎2.小组交流、讨论。‎ ‎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7)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 ‎ ‎ 381‎ ‎(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 ‎2.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 生答,师总结 板书:‎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 充满欢乐 思桂花——杭州赏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又现故乡桂花情 ‎ 深埋心中 ‎ ‎ 四、作业布置。‎ ‎1.听写本课生字。‎ ‎2.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 ‎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复习导入 ‎ 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听写生字词。‎ 桂花 木兰花 台风 糕饼 至少 完整 茶叶 箩筐 婆婆 浸入 尤其 缠着 ‎ (请小组长看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报。)‎ ‎ ‎ 381‎ 新课 教学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出示课件12)‎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13)‎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 “总是”。‎ ‎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 生答,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的状态。这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随机指导)‎ 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四、对比阅读,反复体会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  生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 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 ‎ ‎ ‎ 381‎ 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答,师总结:‎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5、 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令我们感动。‎ 六、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并抄下来。‎ ‎2.写一写,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录下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 摇桂花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充满欢乐 ‎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点点桂花雨 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 杭州赏桂花 ‎ 思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深埋心中 ‎ 又现故乡桂花情 教学反思 ‎ ‎ 381‎ ‎4 珍珠鸟 课题 珍珠鸟 ‎ 课型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蔓、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蔓、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一、激趣导入。 ‎ 哪些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 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出示课件1)小小的珍珠鸟可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珍珠鸟》。 (板书:珍珠鸟)‎ ‎ ‎ 381‎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4)‎ ‎1.学生默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正确认读10个生字。 ‎ ‎2.浏览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 三、品读课文,尝试回答前面3个问题。 (出示课件5)‎ ‎1.读课文,说一说: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珍珠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 ‎2.找出文中重点句子,深入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 四、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6)‎ ‎1.教师提出参考方向,学生们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某一方面,解决文中的难点、疑点。 ‎ ‎(1)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 ‎(2)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 ‎(3)为什么写小珍珠鸟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这有何用意? ‎ ‎(4)珍珠鸟开始怕人后来不怕人,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回答其他组提问,全班讨论。 ‎ 师总结:珍珠鸟对人的情感经历了怕——喜——近——亲——爱这个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珍珠鸟对人的情感变化, 而这一变化来自于 “信赖”。‎ ‎(板书:怕——喜——近——亲——爱)‎ 五、回顾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语言特色。 ‎ 六、联系生活实际,再次理解课文重点句。 (出示课件8)‎ 板书:“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师生交流。‎ ‎ ‎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作业布置 (出示课件9)‎ 结合生活实际,把你对“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的理解写下来。‎ ‎ ‎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珍珠鸟 怕 喜 近 亲 爱 ‎ ‎ 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教学反思 ‎ ‎ 381‎ 口语交际 制定班级公约 课题 制定班级公约 ‎ 课型 口语交际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2. 引导学生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3. 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学 重点 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学设计 ‎ 复备 导入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为了把我们班建设成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温馨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制定一个班级公约,让大家一起遵守,让我们班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板书:制定班级公约)‎ 新课 教学 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我们分小组活动制定班级公约。(板书设计:针对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全班讨论班级想要达到的目标。‎ ‎1.班级公约要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2.制定的公约要切实可行,不能好高骛远。‎ ‎3.每个同学先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公约内容,然后再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制定一份,进行全班交流。‎ ‎4.选择最合适的班级公约,大家共同遵守。‎ 三、小组汇报,形成公约。‎ 现在,每个小组把自己制定的公约向大家展示,注意发言要控制时间,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出来。大家做好笔记,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记下来。最后大家讨论,既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也说明不同意见。‎ 四、大家总结,形成公约。‎ 381‎ 现在,我们班的公约已经形成,希望大家共同遵守,让我们班成为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现在老师把班级公约公布如下:‎ ‎(板书设计:学习方面):‎ ‎1. 按时上学,不迟到。‎ ‎2.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 ‎3.课间休息做有益的游戏,不追逐,不打闹。‎ ‎4. 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 ‎(板书设计:纪律方面):(出示课件7)‎ ‎5. 放学按时回家,少看电视,不玩无益的电脑游戏。 ‎ ‎6.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教室和包干区的整洁。‎ ‎7.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8.保持教室安静。自习课或老师不在的时候,要保持教室安静,讨论问题要小点声,不能打扰到别人。‎ ‎(板书设计:卫生方面):(出示课件8)‎ ‎9.值日生每天早晨和中午打扫卫生,保持教室清洁干净。‎ ‎10.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 ‎ 总结:‎ ‎ 师:我们齐心协力制定了班级公约,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把我们班变成一个文明、干净、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 习作 我的心爱之物 课题 我的心爱之物 ‎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去写习作。‎ ‎2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分享交流。‎ 教学 重点 能写清楚心爱之物的外形,得到心爱之物的过程,以及成为自己心爱之物的原因。‎ 教学 难点 能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去写习作。‎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381‎ 导入 一、创设情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呢?是生日时爸爸送的玩具熊,还是妈妈送的小白兔?是爷爷奖励你的旱冰鞋,还是妈妈在寒冷的冬夜为你赶织的毛衣?……‎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心爱之物”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的心爱之物”吧。‎ 新课 教学 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2)‎ ‎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板书:心爱之物)‎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 ‎(板书:心爱之物的外形 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 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 三、组织材料。(出示课件3,4)‎ ‎1.想想什么是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它产生这样的感情。按要求准备。‎ 要求:‎ ‎(1)说一说它是什么。‎ ‎(2)说一说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样子的,你和它之间发生过怎样动人的故事。‎ ‎ 2.汇报自己的选材。‎ ‎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出示课件5)‎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的章重点是写清心爱之物的样子、得到的过程以及你和它之间发生的故事。怎样把这些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 教师总结:描写心爱之物样子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它的外形特点进行描写;简要介绍得到它的过程;详细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设计: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略写)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详写))‎ 五、动笔练习(出示课件6)‎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 ‎ 381‎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六、 小结:(出示课件7)‎ ‎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我的心爱之物”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心爱之物的时候,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 ‎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 心爱之物的外形 我的心爱之物 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略写)‎ ‎ 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详写)‎ 教学反思 ‎ ‎ ‎ ‎ 语文园地一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3.积累古诗词。‎ 教学 重点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积累古诗词。‎ 教学 难点 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教学设计 复备 381‎ 导入 一、情境导入 ‎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一,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新课 教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板书设计:完成填空)。‎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________的,文章或蕴含着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就像________(作者)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的回忆,还寄托了她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让人深受感动;《落花生》中,用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白鹭》一文让人在体会白鹭美的同时,明白了美就蕴含在____________的事物中,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珍珠鸟》则体现出___________的快乐与美好。‎ ‎(事物 琦君 思乡 朴实无华 用处很多 平常 信任)‎ ‎2.词句段运用 ‎ (1)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 b.思考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它们写法上的相似之处的。‎ ‎ c.运用这种写法,你也写一段话吧。‎ 生总结句子的写法 ‎ 师:同学们说得对,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对比,体现出花生的朴实无华;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对比,体现出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对比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法,这种写法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并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板书设计:对比的写作手法)‎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a.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b.理解“温和”的不同含义,并造句。‎ c.把你知道的不同语境中有时意思不同的词语写出一个。‎ 师: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开辟:在第一句中是“开垦荒地”的意思,指“我们”一家人把荒着的土地开垦出来中花生;在第二句中的意思为“创立、创设”,指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姿态: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是“物体呈现的样子”,指梅树枝条特殊的样子;在第二句中是“风格,气度”,指人们所呈现出来的精神。‎ 温和 (形容气候)这里常年气候温和,很少有恶劣天气。‎ ‎ ‎ ‎ ‎ 381‎ ‎ (形容性格)他性格温和,对人很好。 ‎ 例:精神一词,有时指“活跃,有生气”。例句:这孩子真精神。‎ 精神一词还有“宗旨、主要的意义”的意思。例句: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师总结:通过练习,我们发现,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准确。‎ ‎(板书设计: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3.日积月累。‎ ‎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多为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3) 写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板书设计: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游历期间的作品,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5)学生读读背背 ‎(6)测试学生背诵情况,并设情境练习。‎ ‎(出示课件10)‎ 381‎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种写作方法,明白了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 ‎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 完成填空 语文园地一 对比的写作手法 ‎ 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教学反思 ‎ ‎ 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主题编排的。主要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有两个。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学习本单元用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用事件来体现人物特点,能使人物特点更鲜明。如《将相和》一文中,通过“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件事,体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搭石》则通过搭石,赞美了朴素的民风。《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则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突出了这些事物“快”的特点。‎ 381‎ ‎(2)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带着问题读,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对于不懂的词语先不管它,一口气读下去;边读边想,捕捉有用的信息;不断练习。这样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提高效率。‎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5搭石 ‎1.快速阅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习惯。‎ ‎2课时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平凡的事物感受美。‎ ‎6将相和 ‎ 1.能用简洁的话讲述三个故事,感受蔺相如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 ‎2.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2课时 ‎ 从具体事件中,把握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楚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1.快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中应用的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明白这些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2课时 ‎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本课中出现的说明方法。‎ 习作 会写题为“‘漫画’老师”的文章,重点是抓住老师的特点,并通过具体事件展现老师的特点。‎ ‎1课时 ‎ 首先介绍老师外形的特点,然后通过介绍具体事件来突出老师的特点。‎ 语文园地 ‎1.学习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把握人物特点的写法。‎ ‎2.用多种方式扩大积累。‎ ‎3.提高阅读速度,快速掌握文章内容。‎ ‎1课时 ‎ 通过把握重点词语来把握句子的意思,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描述成语的方法;积累珍惜时间的名句。‎ ‎5 搭石 课题 搭石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 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第一课时 381‎ 教学 目标 ‎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一、出示题目,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读一下课题,并说出你们的问题。(出示课件1)同学们想知道什么是搭石吗?它有什么用呢?搭石承载了哪些美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搭石)‎ ‎ ‎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互读。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谴责 俗语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汛期 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从文中找出重点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 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放 ‎ (2)从这些搭石的挑选和摆放,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 师小结: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搭石,让人们从上面平稳地过去。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乡亲们的善良与质朴。‎ ‎2.学习2-4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想,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风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 ‎ 生读,师总结:‎ 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好好体会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我们下节课来解决这个问题。‎ ‎ ‎ ‎ ‎ 381‎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带着上面的问题朗读课文。‎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感受家乡的景色美以及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心灵美,并受到熏陶。‎ ‎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复习、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文章,同学们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新授课。‎ ‎1.师: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的搭石。就是这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交流反馈,出示重点句。‎ ① ‎(出示课件9)“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指名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说了什么事?体现了家乡人的什么特点?‎ 生思考,讨论 师总结:秋凉人们摆搭石, 体现出人们的勤劳。‎ ‎(板书:秋凉勤劳摆搭石)‎ ‎“上了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读段落,想象:上了岁数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板书:无私奉献换搭石)‎ ‎ ‎ 381‎ ① ‎(出示课件11)欣赏第二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每当上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谈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美?你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理解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 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 ‎(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换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搭石的美?‎ ② ‎(出示课件1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交流,师总结:理所当然的事,就是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和感想,并有感情地读课文。师相机指点。)‎ 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情,读起来让人感到那么亲切。谁能把亲切感读出来?(再指名读)‎ ‎(板书:谦让敬老过搭石)‎ 三、用朗读来理解最后一段。‎ 生速读第五自然段。‎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赞美了搭石的什么?‎ ‎(板书:热爱家乡赞搭石)‎ 师:还赞美了谁?‎ 师:对,还赞美了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乡亲们有哪些美好的感情?请你们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吧。(生小组讨论,师指名回答)‎ 那为什么不直接写乡亲们,而写搭石呢?‎ 再读第五自然段。‎ ‎(在反复朗读练习中,指导学生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体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 ‎(板书:搭石是联结家乡人们美好感情的纽带。)‎ 四、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 五、总结写作方法:(出示课件15)‎ ‎1.仔细观察, 生动描写。‎ ‎2.用心感受,以小见大,平凡事物中见真情。‎ 381‎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6)‎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的心灵美。‎ ‎2.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 ‎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 秋凉勤劳摆搭石 ‎ 无私奉献换搭石 搭石是联结 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家乡人们 ‎ 谦让敬老过搭石 美好感情的纽带!‎ 热爱家乡赞搭石 教学反思 ‎ ‎ ‎6 将相和 课题 将相和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 重点 ‎ 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学 难点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 381‎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可如果同学们之间不团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生自由讨论 师:看来,我们都知道团结的重要性了。古人更知道这个,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文章。‎ ‎(板书:将相和)‎ ‎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 ‎(1)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 (出示课件3)‎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 ‎ ‎ ‎ 新课 教学 ‎ ‎ ‎ 二、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 ‎ ‎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无价之宝 失信 抵御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同心协力 负荆请罪) ‎ 三、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出示课件5)‎ ‎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说说“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课件5)‎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四、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出示课件6) ‎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整理。(出示课件7)‎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 ‎ ‎ ‎ ‎ 381‎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出示课件8)‎ ‎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出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 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 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五、总结、预习。 (出示课件10)‎ ‎1.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 ‎(1)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完璧归赵)‎ ‎2.课堂练习: ‎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 ‎3.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 ‎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学习第二、第三个故事,了解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复述故事,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 ‎ 导入 ‎( ‎ 一、复习检查。(出示课件13)‎ ‎ 1.‎ ‎ ‎ 381‎ ‎ )分钟 ‎“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 2.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机智勇敢)‎ 新课 教学 二、教师引导,进入新课。‎ 小组学习,讨论、汇报。‎ ‎1.学习第二个小故事。 按照学习第一个小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小故事。(出示课件14)‎ ‎(板书:渑池之会)‎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思考:秦王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生答,师总结:‎ 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 ‎(出示课件15)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讨论、交流、点拨:秦王让赵王击缶实际上是侮辱赵王,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荣誉,让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板书: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 ‎ 第三个小故事。 ‎ ‎4.学习第三个小故事。(出示课件16)‎ (1) 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 ‎(板书:负荆请罪)‎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思考:廉颇说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真的吗?‎ 生答,师总结:从渑池会中,秦王因为廉颇在边境做好了准备而不敢动赵王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廉颇说的是真的。‎ ‎(2)画出廉颇和蔺相如的言行。(出示课件16) ‎ ‎ ①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品质?‎ ‎(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板书: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②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表现了廉颇怎样的品质?‎ ‎(语言:‎ 381‎ 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行动: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板书: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3)思考: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详细说出因果联系;爱国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 ‎(4)思考:负荆请罪中蔺相如解释自己不和廉颇针锋相对的一番话有几层含义?说明了什么?‎ 引导生读相关文字,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总结:A.和秦王做比较,点明自己不害怕廉颇。‎ B.秦王不敢进攻赵国,因为有廉颇。‎ C.将相不和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识大体、顾大局,心胸宽广的人。‎ 三、回顾全文,归纳中心。(出示课件19)‎ ‎1.课文的三个小故事叙述了谁和谁的矛盾?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这些矛盾可以归纳为哪两种矛盾? ‎ ‎2.贯串两种矛盾的中心人物是谁?‎ ‎ 3.三个小故事间有什么联系? 哪是因,哪是果?‎ 归纳中心:本文通过记叙将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表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精神,以及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的精神,赞扬了将相爱国的好品质。‎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总结、拓展。‎ 本文通过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抓住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下请同学们自读历史故事“刎颈之交”,进一步学习将相团结一致、全力合作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 布置作业。‎ ‎ 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三个小故事。‎ ‎2.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 ‎ ‎ ‎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 完璧归赵—机智勇敢 将相和 渑池之会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 ‎ 负荆请罪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 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知错就改 教学反思 ‎ ‎ 381‎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快 课题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猎豹、鸵鸟”等词语。‎ ‎2. 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来安排写作顺序。‎ ‎3.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教学 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 难点 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猎豹、鸵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来安排写作顺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 似虎不是虎, 速度快过虎, 身披花点衣, 羚羊填饱肚。 —— 打一南非动物 ‎ 生猜谜语。‎ 同学们,我们知道,猎豹是动物界非常著名的运动健将,它奔跑的瞬间时速可达一百千米每小时。猎豹厉害吧?可是,还有比猎豹更厉害的呢?它们是谁?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新课 教学 ‎ 二、读文识字。‎ ‎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速读检测。(出示课件5)‎ 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能把握文章内容。如果我们能加快阅读的速度,那么阅读的效果是不是就会增强呢?下面,我们就进行速读练习。‎ ‎1.本文共700多字,我的阅读速度为_______分钟。‎ ‎ ‎ ‎ ‎ ‎ ‎ 381‎ ‎2.讨论、交流:如何才能加快阅读速度?‎ ‎3.速读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生读课文,交流。(预设)‎ 生1: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5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先根据题目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读,这样读得更快一些。‎ 生2:我读这篇文章用了4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词语,我也不纠结,而是直接越过,继续读下去。‎ 生3: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6分钟。‎ 我在读课文的时候,用的时间比较多。因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稍作停留,思索一下,这样就拖慢了阅读速度。‎ 生4:我用了大概四分钟多点,不到五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抓住每段的重点句子,重点读,其他的地方,我会加快速度。‎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那么,速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1:速读课文,能尽快把握课文内容。‎ 生2:速读课文,能节省阅读的时间,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对课文的理解上。‎ 生3:在做题的时候,加快阅读速度,能提高效率。‎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明白了速读的好处后,要经常练习,这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四、整体感知。(出示课件6)‎ ‎1.指名朗读课文,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介绍了哪些事物的速度?由慢到快完成下列表格。‎ ‎ ‎ 名称 速度 名称 速度 人 二十四千米 喷气式飞机 鸵鸟 火箭 猎豹 流星体 游隼 光 声音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知道了速读的好处,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运用速读,提高学习效率。‎ 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1.熟记本课的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381‎ ‎2.继续阅读课文,看看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用快速阅读的方式读课文。‎ ‎2.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速读的方式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看一看这篇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板书:说明方法)‎ 新课 教学 二、精读课文,问题探究。(出示课件11)几种常用说明方法的定义)‎ ‎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一说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生速读课文,找说明方法。小组讨论后,交流:‎ ‎(板书:作比较)‎ ‎①第二自然段中,人和鸵鸟的速度作比较,说明鸵鸟的速度快。‎ ‎②第三自然段中,猎豹和鸵鸟的速度作比较,点明猎豹速度快。‎ ‎(板书:陆地上速度最快的——猎豹)‎ ‎③第四自然段中,游隼的速度和骑车的速度作比较,点明游隼的速度快。‎ ‎④第五自然段中,把喷气式飞机和游隼的速度作比较,点明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快。‎ ‎(板书:喷气式飞机比游隼速度快)‎ ‎⑤第五自然段把声音同喷气式飞机的速度作比较,点明喷气式飞机速度快。(⑥第六自然段中,把火箭和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相比较,说明火箭的速度快。‎ ‎⑦第七自然段中,把流星体和火箭的速度作比较,说明流星体的速度快。‎ ‎(板书: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快)‎ ‎⑧第八自然段中,把光速和流星体的速度作比较,说明光速最快。‎ ‎(板书:光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 381‎ 师:同学们,在比较这几种事物速度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怎样的顺序?‎ 生总结,并回答 ‎(板书:由慢到快的顺序)‎ 师:同学们,我们找出了文中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读了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作比较的什么作用?(出示课件14)‎ 生1: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生2:使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师总结: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适用于介绍抽象的或者我们不熟悉的事物,能突出事物的特点,能增强说明效果。‎ 本文除了作比较外,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出示课件15)‎ 生读课文,并总结。‎ ‎(板书:列数字)‎ 在介绍各种事物的速度的时候,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写人的速度时,用“二十四千米每小时”;写猎豹的速度时,用“一百千米每小时”等等。‎ 师:你觉得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生1: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的速度更加具体,更加科学。‎ 生2:数字这么准确、可靠,更有说服力。‎ 师总结: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我们了解了事物的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借鉴。‎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三、课外拓展。(出示课件16)‎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一下你熟悉的一件事物。 ‎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由慢到快的顺序 ‎ 什么比猎豹 陆地上速度最快的---猎豹 ‎ 的速度更快 喷气式飞机比游隼速度快 ‎ 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快 ‎ 光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 说明方法:作比较 列数字 教学反思 381‎ ‎ ‎ ‎ ‎ 习作 “漫画”老师 课题 ‎“漫画”老师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法,围绕“漫画”老师去写习作。‎ 教学 重点 能突出老师的特点,能用具体事件使老师的形象更加突出。‎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法,围绕“漫画”老师去写习作。‎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接触过很多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怎样才能把老师的特点写出来呢?我们这次的习作就是:“漫画”老师。(板书:“漫画”老师)‎ ‎ ‎ ‎ ‎ 新课 教学 二、审题指导。‎ ‎1.读题目。(出示课件2)‎ 思考:看到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板书:老师 漫画)‎ ‎2.这次习作,你应该在什么上下功夫?‎ ‎(板书:突出老师的特点 具体事件)‎ ‎3.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突出老师的特点呢?‎ ‎(板书:外貌、衣着、性格、喜好等方面突出老师的特点。)‎ ‎4.你怎样理解“漫画”呢?(出示课件3)‎ 师:要突出特点,普通的地方可以忽略,要把体现特点的地方浓墨重彩地描绘、刻画,这样会使老师的特点更加突出,使人印象深刻,也符合了“漫画”这个主题。)‎ ‎ ‎ 381‎ 三、组织材料。‎ ‎1.要求:(出示课件4)‎ ‎(1)确定你要描写的对象,也就是先确定要写的老师。‎ ‎(2)想一想:这个老师的特点是什么?‎ ‎(3)想一想:在他身上发生过哪些突出其特点的具体事情?‎ ‎2.汇报自己所选材料。(出示课件5)‎ ‎ (1)请写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评价。‎ ‎(2)请中等和写作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汇报,同学们和老师及时做出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加以指导。‎ 四、突破难点。(出示课件6)‎ 师:刚才,我们确定了写作的材料和方向。那么,怎样才能使“老师”这个形象丰满呢?请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 师总结:我们除了要描写老师的外貌、衣着、言谈举止等方面的内容外,还要通过典型的、具体的事件来突出这位老师的特征。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才会更丰满。‎ 五、动笔练习。(出示课件7)‎ 根据刚才组织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人物外貌的特点凸现出来,要突出事件的主要内容,力求生动,能吸引人。‎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六、小结:‎ 这节习作,我们给老师“画”了一幅“漫画”。在画漫画的同时,我们要抓住特点,同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习作中。‎ ‎(板书:融入情感)‎ ‎ ‎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 老师 漫画 ‎“漫画”老师 突出老师的特点——具体事件 ‎ ‎ 突出特点---外貌、衣着、性格、喜好 ‎ 融入感情 教学反思 381‎ ‎ ‎ ‎ ‎ 语文园地八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学习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学习详细地描述成语的方法。‎ ‎3.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 重点 ‎1.学习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 难点 学习详细地描述成语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分钟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这一单元,现在, 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二,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二)‎ ‎  ‎ 新课 教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 ‎(板书:速读)‎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有个训练的主题,那就是:速读。(给出一篇附问题的短文,请同学速读。)对于速读,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交流一下。‎ 生总结、交流。‎ ‎ ‎ 381‎ 生1:阅读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 生2:阅读的时候,不能一字一句地读,要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也不能回读。‎ 生3:带着问题可以读得更快。‎ 生4:边读边想,这样不仅能读得快,还能收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生5:多练习。我们读文章的时候,有意识地练习速读,久而久之就能读得又快又好。‎ 师总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到位,希望我们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多多练习,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2.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3)‎ ‎(1)读下面句子,快速把握句子所表现的主要内容。‎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每句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c学会概括语句的意思,提高阅读速度。‎ 生总结,交流(出示课件4)‎ 第一句表达了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 第二句主要体现出光的速度快。‎ ‎ 第三句主要体现地道多。‎ ‎ 师总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及时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这样能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在今后的阅读中,希望我们能用到这个方法。‎ ‎(板书:理解句子主要意思)‎ ‎(2)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板书:用具体情景描述成语)(出示课件5)‎ 师: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一边读一边想,在头脑中重现文中描写的内容。现在,我们就进行这样的练习。对于一些重点词语,比如成语,我们要边读边把成语的内容具体化,这样更容易理解。‎ ‎(出示课件6)‎ a小组活动。读文中给出的例句,看看是怎样体现“左右为难、奋不顾身”的,再照样子,描述“喋喋不休”“悠然自得”。在描述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把成语的意思理解清楚,然后再去描述。‎ b每个小组把成果展现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 生探讨、交流 左右为难:句子中的“不能上当”和“怕他派兵来进攻”表现出他的左右为难。‎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句中杨靖宇不顾伤势,打击敌人,体现出了奋不顾身。‎ 喋喋不休:‎ 381‎ 生1:现在的人是怎么了?刚才在公交车上,上来一个老太太,有一个中年人给她让座,可是她嫌座位在车尾而没有坐,非要坐到前面去。可是前面又没人给她让座。这个老太太就开始念叨起来:“我说,你们这一车人什么素质,看到我这样的老人家也不说让座,就是让座也这么靠后。你们家的大人们没有教过你们要尊老爱幼吗?……” ‎ 生2:体育课上,大家比赛跳远。小红怕跳不远丢人,就躲在后面。直到体育老师叫她,她也还是不想上。后来没办法,她闭着眼睛一跳——没及格。之后她就一直念叨:“我说我不跳,你们非让我跳,这下丢人了。”放学到家了,她还在说着这一番话。‎ ‎ 悠然自得:‎ 生1:秋高气爽,墙外的菊花开了。各种颜色的菊花傲然挺立。我哼着歌,把菊花采下来,拿在手里。抬头望向远处,一座青山矗立在那里,和近处的菊花相映成趣,好一幅优美的图画。‎ ‎ 生2:夏天的夜晚,爷爷把躺椅摆在浓密的葡萄架下后,躺在了躺椅上,旁边是冒着热气的茶。这时候,爷爷一边听着戏,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喝着热茶,真是快乐无比呀!‎ 师总结:同学们描述得真好。这说明大家都理解了这些成语的含义。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重现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也能加快阅读速度。‎ ‎3.日积月累。(出示课件9)‎ ‎(板书:珍惜时间)‎ ‎(1)朗读这几句名言,体会名言的意思。‎ ‎(2)思考,这些名言给了你什么启示?‎ ‎(3)你还知道哪些珍惜时间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总结、交流 生1:这些都是劝人珍惜时间的名言。时间非常宝贵,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生2:从古代到现代,人们都懂得时间的宝贵,都知道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生3:我也要学习这些名人,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生4:我不会再把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去完成了,真正做到珍惜时间。‎ 生5:我还知道珍惜时间的名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师总结:时间非常宝贵,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要把握住现在,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明天。‎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三、课堂小结。‎ 381‎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怎样提高阅读速度,明白了怎样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知道了怎样用具体的情景描述成语,还知道了一些珍惜时间的名言。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到这些知识与方法,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 速读------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语文园地二 用具体情景描述成语 ‎ 珍惜时间 教学反思 ‎ ‎ 第三单元大单元说明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这个主题编排。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让同学们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编写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民间传说,都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来体现人物特点的。如《猎人海力布》一文中,通过“救小白蛇”“要宝石”“听鸟语”“劝乡亲”“变石头”这几个故事体现出海力布善良、勇敢、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牛郎织女(一)》则通过详细介绍牛郎认识织女的过程,表现出牛郎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特点以及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牛郎织女(二)》通过描述织女跟王母娘娘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体现出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的特点以及织女渴望自由的真情和勇敢。‎ ‎(2)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我们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创造性地复述。我们可以换一种人称,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还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8 猎人海力布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2.抓住人物言行,细心体会人物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课时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把握人物的特点。‎ ‎9 牛郎织女(一)‎ ‎ 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 2.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道理。‎ ‎2课时 ‎ 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分析具体事件来把握人物特点。‎ 381‎ ‎10 牛郎织女(二)‎ ‎1.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神话传说、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1课时 ‎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口语交际 ‎1.学习在讲民间故事时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 ‎2.在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激发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 ‎1课时 ‎ 学会通过想象和模仿等方式将故事讲得更加生动。‎ 习作 学习缩写的方法,通过缩写,进一步提高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能力。‎ ‎1课时 ‎ 通过对原故事进行适当删减和概括的方法缩写故事。‎ 语文园地 ‎1.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学会扩写段落。‎ ‎4.积累古诗词。‎ ‎1课时 ‎ 通过比较意思相同词语,体会不同表达效果。通过想象扩充情节,使情节更加生动。积累古诗词。‎ ‎8 猎人海力布 课题 猎人海力布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会认“牺”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酬谢、叮嘱、崩塌”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 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教学 难点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牺”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酬谢、叮嘱、崩塌”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381‎ 导入 ‎(出示课件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中的故事。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者感人至深。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同学们讲得真好,今天我们也学习一篇民间故事,那就是(板书:猎人海力布)‎ ‎  ‎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出示课件2)‎ 小组活动,解决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板书:大声朗读 默读 速读 等方式)‎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 生总结、汇报:‎ 课文总共可以分为四部分:(出示课件4)‎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海力布热心帮助大家,大家都非常敬爱他。‎ 第二部分(3—4自然段)故事的起因。写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小白蛇要报答他。‎ 第三部分(5—8自然段)故事的经过。写海力布借着宝石得到了可怕的消息,劝说乡亲们搬家。‎ 第四部分(9—11自然段)故事的结果。写乡亲们得救了,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二、初步自学。‎ ‎(课件出示5)‎ ‎1.自学提示:‎ ‎(1)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看谁用的字少。‎ 生总结、汇报:‎ 课文写了海力布救白蛇、得宝石、听鸟语、救乡亲、变石头这几件事。‎ ‎(板书:救白蛇 得宝石 听鸟语 救乡亲 变石头)‎ ‎(2)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课件出示6)‎ 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了宝石。‎ 经过: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 结果: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3)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画下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 ‎ ‎ 381‎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三、课堂小结:‎ ‎ 布置作业。(课件出示7)‎ ‎1.背写课后生字。‎ ‎2.熟读课文并练习复述课文。‎ ‎3.思考: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 ‎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能复述故事。‎ ‎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10)‎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我请一位同学再把这个过程讲一讲。‎ ‎(生讲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 ‎ 新课 教学 二、合作交流。‎ ‎1.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出示课件11)‎ 生交流、总结、汇报:‎ 行动:把猎物分给大家 ‎ 语言:告诉大家灾难就要到来 结论:通过语言、行动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人。‎ ‎(板书:热心助人 舍己救人)‎ ‎2.人们对海力布怀有什么样的感情?(出示课件12)‎ 生总结并汇报:‎ 海力布把猎物分给大家,受到人们的尊敬。‎ 当海力布变成石头后,大家非常后悔、非常悲痛。‎ 通过这些重点词语和句子,可以看出人们非常喜爱海力布,因为他是那样善良,那样舍己为人。‎ 三、讲故事,练习复述。‎ 海力布的故事多么感人,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出示课件13)‎ ‎ ‎ 381‎ ‎1.师指导讲故事   (1)叙述要清楚,交代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可以脱离课文,自己组织语言。文中的重点部分可以用上书上的词句。  (3)讲故事要有表情、有感情。   2.自由练习。   3.指名汇报,师生评点。 ‎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海力布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今后你会怎样对待身边的人?‎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15)‎ 仔细读读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分角色和同学演一演。‎ 六、布置作业。(课件出示16)‎ ‎1.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 2.找一找其他的民间故事读一读。‎ ‎3.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 ‎ ‎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 救白蛇 ‎ ‎ 得宝石 猎人海力布 听鸟语 善良 热心助人 舍己为人 ‎ 救乡亲 ‎ 变石头 ‎ 大声朗读 默读 速读 教学反思 ‎  ‎ ‎9 牛郎织女(一)‎ 课题 牛郎织女(一)‎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381‎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教学 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激情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闪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板书:牛郎织女)‎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3)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初步自学(出示课件5)    小组合作,探究思考:‎ ‎1.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 ‎2.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    3.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为线索):     板书: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    4.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5.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四、复述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熟悉了这篇文章,了解了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出示课件6)   复述时应注意:首先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时尽量口语化;复述尽量简化描述,只把重要内容突出即可,文章略写部分可以省略或简化。‎ ‎ ‎ 381‎ 生练习复述,师随时点评。‎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复述做得很好,看来我们掌握了复述的要点。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练习。‎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1.默写生字词。‎ ‎2.继续阅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是怎样的人。‎ ‎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道理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0)‎ ‎ 1.复习生字词。‎ ‎ 2.再次邀请同学复述课文,复习课文内容。‎ 新课 教学 二、精读课文,解决问题。(出示课件11)‎ ‎ 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运,他是多令人羡慕哇!怎么,为什么只有他能有这奇遇呢?‎ ‎(把神话色彩去掉,我们会发现,神话故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现实愿望的反映。换个角度提问,引领学生去发现藏在神话后的人心。)   2.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做批注,以便交流。   3.交流。 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出示课件12)‎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有关牛郎的段落,体会对牛郎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从中感受人物形象。)‎ ‎ ‎ 381‎ ‎ ①牛郎勤劳。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有集中体现。  ②牛郎关心他人。到第三自然段中找。  ③牛郎十分乐观豁达。爹娘都死了、兄嫂不喜欢、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牛郎的态度是哼小曲儿,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 小结:勤劳、关心他人、乐观,这些优秀品质使牛郎不仅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还赢得了织女的芳心。‎ ‎(板书:心地善良 吃苦耐劳)‎ ‎4.织女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13)‎ 师:我们可以先在文中找到关于织女的描写,再进行总结。‎ 生总结:织女是个善良的、追求自由的人。‎ ‎(板书:心灵手巧 渴望自由)   5.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语录体的形式,写下你的感想。(出示课件14)‎ 预设: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   “真诚的关爱必定能换来真诚的爱!”   “幸福靠自己创造。”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不怨天不尤人,勤劳才能改变命运。”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三、拓展活动,自选其一    1.牛郎织女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请爱好古诗词的你背诵这首词: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善于讲故事的你可搜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田螺姑娘》等,准备参加故事会。   3.爱好天文的你别忘了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 ‎ 板书 内容 ‎ 牛郎织女(一)‎ 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 牛郎 心地善良 吃苦耐劳 织女 心灵手巧 渴望自由 教学反思 381‎ ‎10 牛郎织女(二)‎ 课题 牛郎织女(二)‎ 课型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 重点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 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那么,他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 新课 教学 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课件出示3)‎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 ‎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板书:老牛、王母 ‎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王母——织女的外祖母 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 牛郎、织女----亲密爱人 板书:牵手——分离——相会 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 ‎1.牵手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 ‎ 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 勤劳 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 ‎ ‎ ‎ ‎ 381‎ 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 ‎(赞叹、钦佩、祝福)‎ ‎(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 生交流、汇报:‎ 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 ‎2.分离 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生总结,交流:‎ 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但我们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 ‎(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 ‎3.相会 阅读5—8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 生读课文,总结,并回答。‎ 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综合这些原因,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是中国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这比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更浪漫?‎ 四、质疑,深化 ‎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 ‎2.‎ 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的;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 ‎(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 4. 为什么牛郎织女最后不在一起?‎ 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 ‎(板书:想象基于现实。)‎ 381‎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五、小结:‎ 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 六、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古而有之,在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总在不断地变化。读一读《迢迢牵牛星》《天上的街市》,感受其变化。‎ ‎  ‎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 牛郎织女(二)‎ ‎ 织女: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 ‎ 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 ‎ 想象基于现实。 ‎ 教学反思 ‎ ‎ 口语交际 讲民间故事 课题 讲民间故事 课型 口语交际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 1.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到交际活动中。‎ ‎2.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丰富细节,甚至模仿人物的语气、动作等,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 ‎3.让学生在充分亲近神话人物与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进一步激发学习神话传说的兴趣。‎ 教学 重点 ‎1.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到交际活动中。‎ ‎2.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丰富细节,甚至模仿人物的语气、动作等,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 教学 难点 让学生在充分亲近神话人物与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进一步激发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381‎ 导入 一、漫聊民间故事,激发兴趣。‎ ‎1.同学们,神奇有趣的民间故事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谁来说说你最喜欢的民间故事的名字?(指名发言)‎ ‎2.是啊,惹人喜爱的民间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今天我们就开一场民间故事会,让大家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 板书:民间故事会 新课 教学 二、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出示课件1-6)‎ 小组活动,互相讲故事。‎ ‎1.小组成员每个人都讲一个民间故事,选出最好的在全班交流。‎ ‎2.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丰富细节,并填入人物对话等。3.努力做到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如,不仅可以适当添加细致的人物形象的描绘,还可以模仿人物的动作、表情等。‎ ‎4.各小组要对其他小组的故事进行评议,评议的要点如下:‎ A.主讲人所讲故事的情节是否完整;B.讲故事时主讲人是否面向听众,态度是否自然大方,有没有符合故事情节的动作展示;C.主讲人声音是否适当,眼神和听众是否有交流。‎ 板书:讲故事 三、小组推荐,组员汇报。‎ 生交流、汇报。‎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讲一个民间故事。‎ 板书:大家推荐故事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师:孩子们,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民间故事,就像大千世界的一扇扇天窗,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遐想。亲近民间故事吧,它能滋养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想象。‎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 讲故事 民间故事会 ‎ 大家推荐故事 教学反思 ‎ ‎ 381‎ 习作 习作故事 课题 缩写故事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 1.学习缩写方法,缩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保留主要内容,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2.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我们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 重点 能把故事缩写得语言简练,内容简洁而重点突出。‎ 教学 难点 能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写法进行缩写。‎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创设情境 我们以往写习作,都是要求把习作语句写具体、生动。这是一种习作能力。但是仅把习作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次习作就是学习训练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使人看了以后一目了然。‎ 板书:缩写故事 新课 教学 二、内容研讨 ‎1.什么是缩写呢?(出示课件2)‎ ‎(缩写就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 有时候文章很长,而人们往往又没有时间一点一点地细读。怎么办呢?如果我们能把篇幅较长的文章缩成短文,并且还能把主要的内容说出来,不就大大节省了时间吗?这就是缩写。‎ ‎2.帮你快构思(出示课件3)‎ ‎(1)选择原文,读懂内容。对选择的原文要多读几遍,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同时对原文的内容要排排队,知道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2)抓住重点,适当改写。缩写要对原文做大量的删减和压缩,或去掉一些描写内容;或把一些事例、过程摘录、概括起来,综合叙述一下;或删去次要内容等。缩写时。一定要抓住要点,对保留的主要内容也不要照抄原文,而应适当地改写。改写时,以叙述为主,不要加入主观的评价和抒情。‎ ‎(3‎ 381‎ ‎)保持原貌,基本完整。缩写要保持原文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既要体现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又要保持故事情节的相对完整,另外原文的层次结构、表现手法等也应该尽量保持原样。‎ ‎(4)对照原文、细心修改。缩写后,再多读几遍。再和原文对照一下,看是否保留了原文的主要内容。删去句子后,看留下来的部分前后衔接是否自然,概括的内容是否正确完整,连缀成文时,是否通顺连贯,有没有突兀生硬的感觉。‎ 最后还得注意一点,在字数上符合要求。比如:要求不许超过400字,如果缩写超过了要求的字数,那你就要检查一下,先看哪里写得不够简练,再进行修改。 ‎ 板书:‎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三、共同学范文 ‎(出示课件7)出示语文书42页《猎人海力布》缩写范文。我们已经学过本文了,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可以先快速地浏览课文内容,然后重点读范文。对比着读更能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四、课堂练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缩写的方法。下面的时间,同学们根据习作的要求试着动笔写一写《牛郎织女》的缩写吧!‎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讲评缩写草稿 ‎ 六、修改 板书 内容 ‎ 缩写故事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教学反思 ‎ ‎ ‎ ‎ 381‎ 语文园地三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 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学习扩写段落。‎ ‎4.积累古诗词。‎ 教学 重点 ‎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积累古诗词。‎ 教学 难点 学习扩写段落。‎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 复备 导入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这一单元,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板书:语文园地三 ‎ ‎ ‎ ‎ 新课 教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 同学们,你给别人讲过故事吗?你讲故事的时候是不是增加了一些内容?是不是对故事进行了创编?今天,我就教大家怎样创编故事。‎ 板书:创编故事 ‎(1) 师:同学们,你知道怎样创编故事吗?你知道创编故事的要求吗?现在,老师就跟大家谈一谈。(出示课件3)‎ A.可以换一种人称讲。根据讲述的需要,我们可以改变原文的人称。‎ B.可以对故事“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这样会让故事更加生动。‎ C.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这样会使情节更加完整。‎ ‎(2)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要点,把课文中的例子说一说。‎ ‎2.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4)‎ A.大声朗读词语。‎ B.寻找左边词语和右边词语的差别。‎ ‎ ‎ 381‎ C.体会表达效果。‎ 生总结、汇报 ‎(出示课件5)‎ 左边的词语是俗语,比较口语化;右边的是成语,较为简洁。在表达效果上,口语化的语言更贴近生活,显得更为生动。‎ 板书:口语化的语言更生动 ‎ 成语较为简练 如:一毛不拔 铁公鸡 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杞人忧天 拿不定主意 举棋不定 ‎(2)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出示课件6)‎ A.读44页两段文字,比较二者的不同。‎ 师:我们读文中给出的例子,发现原文比较简洁,而改写的文章较为生动。这是因为在改写过程中,加入了作者的合理想象,把狼和小羊的对话描写得非常详细。但是小羊的结局并没有改变,这说明改写的同时也要忠于原文。‎ B.师总结:我们在写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时候,也要加入合理的想象,把他们的语言、动作描写得详细一些。‎ ‎3.日积月累 学习《乞巧》这首诗。‎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度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1)指导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7)‎ 林杰(831-847):字智周,唐代诗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六。《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3)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8)‎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 381‎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了俗语和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明白了怎样进行创编故事,还学习了古诗。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 创编故事 语文园地三 口语化的语言更生动 成语较为简练 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反思 ‎ ‎ ‎                  ‎ 课题 快乐读书吧 课型 快乐读书吧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 1.了解中国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并能讲述故事内容。‎ ‎2.理解民间故事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3.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 重点 通过阅读或听别人讲述民间故事,体会蕴含在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教学 难点 通过读或听民间故事,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具 准备 课件。‎ 381‎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的民间故事吗?你都听过哪些民间故事?把你知道的民间故事的名字告诉大家吧。‎ 生自由发言,师出示民间故事的名字:‎ 我国的民间故事有很多,老师给你们列出几个:‎ ‎《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等。‎ 师: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快乐读书吧中出现了哪些民间故事吧。‎ 板书:快乐读书吧 ‎  ‎ 新课 教学 二、感知故事。‎ ‎1.同学们,谁知道《田螺姑娘》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出示课件3)‎ 生讲故事,师提出问题 ‎2.同学们认真想一想,真会有田螺姑娘吗?这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什么愿望?‎ 生自由发言,师总结(出示课件4)‎ 现实中是不会有田螺姑娘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板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3.这个故事选自《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我希望大家有时间读一读这本书,这部书中有动人的情节、精彩的人物,还蕴含美好的情感。(出示课件5) ‎ ‎ 板书:动人的情节 美好的情感 ‎4.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为什么 生自由回答,畅所欲言 ‎5.大家还知道哪个民间故事?故事中包含了主人公怎样的愿望或情感?‎ 在学生讲完故事后,师适当做出评价。‎ ‎ 民间故事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些:(出示课件6)‎ 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欧洲的《列那狐的故事》‎ 非洲的《非洲民间故事》‎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三、拓展。‎ ‎ 中外民间故事有很多,请同学们上网搜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记下来,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 内容 ‎ 动人的情节 快乐读书吧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美好的情感 教学反思 381‎ 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单元内容总述 ‎ 1.本单元主题:‎ ‎ 本单元围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个主题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冀中的地道战》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叙述中,详略得当地来表达情感。‎ ‎2.本单元重点 ‎ (1)通过不同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情感。本单元的4篇文章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如《古诗三首》中,陆游、林升、龚自珍 三位诗人分别通过对愿望的描写、对现实的描绘、对统治者的希望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操;《少年中国说》则通过介绍中国与少年的关系以及少年前途光明、远大来点明中国也一定会在少年的建设中变得更强大的爱国情感;《圆明园的毁灭》则是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冀中的地道战》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冀中的地道,展现出冀中人民的智慧及对侵略者的反抗。‎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1 古诗三首 ‎1.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2.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3课时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通过重点句子的赏析,把握作者的爱国情感。‎ ‎12 少年中国说(节选)‎ ‎1.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结合查找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课时 ‎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13圆明园的毁灭 本文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介绍了它被毁灭的经过,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感,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课时 ‎ 在把握详细描写的基础上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4 木笛 ‎ ‎ ‎1课时 ‎ ‎ 习作 ‎1.围绕“二十年后的家乡”写作。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学习编写习作提纲。‎ ‎3.在叙述中要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1课时 ‎ 有详有略地叙述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的情感。‎ 381‎ 语文园地 ‎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 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 积累成语。‎ ‎1课时 ‎ 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读出感情。‎ ‎ 通过理解词语的含义来把握词语的情感色彩。‎ ‎ 通过多读、多记的方式扩大积累。‎ ‎11 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3课时 ‎ 教学 目标 ‎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学 重点 ‎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 难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 复备 导入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 板书:陆游 示儿 ‎2.作者简介及背景 ‎①(出示课件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出示课件3)‎ ‎ ‎ ‎ ‎ 381‎ 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出示课件4)‎ ‎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出示课件5)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 新课 教学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出示课件6)‎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出示课件7)‎ ‎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理解古诗的内容。‎ ‎①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交流。‎ ‎②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③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师总结: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为其间隐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板书: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四、把握重点 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是什么?‎ ‎②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 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 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 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榻上会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的?然后说一说。‎ ‎ ‎ 381‎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下读这几首诗,感悟诗中的爱国情感。‎ ‎1.(出示课件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出示课件13)《病起抒怀》《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会写“熏、杭”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激趣导入 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 ‎ 新课 教学 二、课前预习布置(出示课件17)‎ ‎1.自学生字;‎ ‎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 三、解诗题(出示课件18)‎ ‎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 题:题写,把诗句写上。‎ 邸:官员居住的地方。‎ 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板书:题临安邸 ‎2.介绍诗人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四、读诗句(出示课件20)‎ ‎1.大声朗读诗句。‎ ‎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五、释诗意 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 ‎ 381‎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六、入诗境(出示课件22)‎ 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 七、悟诗情(出示课件23)‎ ‎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 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 ‎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出示课件24)‎ 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 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熏”与“醉”的解析)‎ 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作:当作。这些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作者直斥统治者忘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忧。)‎ ‎3.填空(出示课件26)‎ ‎《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对统治者( )。‎ 板书:忧国忧民 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4.有感情地读诗(出示课件27)‎ 师:(放音乐)请大家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出诗句的含义,读出作者的感情。‎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八:作业设计:‎ ‎1.背诵这首诗。2.在网上找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并背诵下来。‎ 第三课时 ‎ 教学 目标 ‎1.会认“擞”等3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教学设计 复备 381‎ 导入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⒈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板书:己亥杂诗 ‎2.题解:(出示课件18)‎ ‎“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⒊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9)‎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 ‎ 新课 教学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出示课件20)‎ ‎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21)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⒊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⒋汇报交流。‎ 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出示课件22)‎ ‎⒈指导诵读。‎ ‎⒉赏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⒊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示课件23)‎ ‎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⑵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出示课件24)‎ ‎⒋‎ ‎ ‎ 381‎ 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出示课件25)‎ ‎⒌感悟写作方法:“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板书: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6)‎ ‎⒈拓展: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⒉作业:诵读默写。‎ ‎ ‎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 《示儿》------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忧国忧民以及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 《己亥杂诗》---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 ‎ 教学反思 ‎ ‎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 《古诗三首》中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被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381‎ jì zǔ yān xūn hánɡ zhōu jū shù nǎi shì ‎( ) ( ) ( ) ( ) ( )‎ 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 )‎ ‎2.家祭无忘告乃翁。( )‎ ‎3.西湖歌舞几时休。( )‎ ‎4.九州风气恃风雷。( )‎ 三、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根据内容填空。‎ ‎《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这首诗通过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题临安邸》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这首诗描写统治者 只顾吃喝玩乐,忘却国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愿望。‎ 五、读诗歌,回答问题。‎ ‎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王师” 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3.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把你知道的一首有关爱国的诗分享给大家吧。‎ 38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祭祖 烟熏 杭州 拘束 乃是 二、1.本来。 2.你的。 3.停止。 4.依靠。‎ 三、1.人死了本来什么都不知道了,但可悲的是看不见国家统一。‎ ‎2.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四、宋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 林升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清 龚自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五、1.国家的军队 2.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爱国,希望国家统一。‎ 六、‎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381‎ ‎12 少年中国说 课题 少年中国说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 难点 学习本课的写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 二、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出示课件2)‎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 ‎  ‎ ‎ ‎ 381‎ ‎,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新课 教学 二、读文识字。(出示课件4)‎ 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决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 ‎3.小组成员先自读课文,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探讨。‎ 三、整体感知。‎ ‎ 1.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5)‎ ‎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 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6)‎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板书:磅礴的气势 蓬勃的生命力 赞美之情 ‎ 3.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出示课件7)‎ ‎ 层层深入: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 4.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出示课件8)‎ ‎ 红日 (黄)河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5.小组活动 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总结并汇报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四、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的结构。‎ ‎2.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81‎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列生字。(出示课件12)‎ 板书:泻 潜 试 胎 皇 履 疆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的方法介绍了少年与中国的关系。‎ 板书:层层深入 ‎ ‎ 新课 教学 二、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师引导,生总结。(出示课件13)‎ 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第一句为总起句,起引领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阐述。‎ 板书:总分 总领全段 ‎②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师引导,生总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任。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 ‎③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完成下列表格。(出示课件14)‎ ‎ ‎ 少年 中国 ‎ 师总结: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告诉我们,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 ‎ 2.朗读、感受第二自然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出示课件15) ‎ ‎①“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 ‎②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 ‎ ‎ 381‎ 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如“干将”的锐利锋芒;(出示课件16)‎ ‎③“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 朗读要求:这是一段韵文,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读出这种感觉。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思考:这些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作者这样比有什么用意?‎ 生读课文,并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7)‎ 师:我们在总结过程中发现,这些事物都是动态描写,都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 ④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句子承载的思想感情。‎ ‎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8)‎ 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三、小结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进行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本文表现出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 总分—总领全段 少年中国说 磅礴的气势 蓬勃的生命力 赞美之情 ‎ 动词:泻 潜 渊 胎 履 纵——层层深入 教学反思 ‎ ‎ 381‎ 381‎ ‎13 圆明园的毁灭 课题 圆明园的毁灭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 重点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 ‎ ‎ ‎ 新课 教学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 ‎ 381‎ ‎(1)针对第2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板书:举世闻名 举世闻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这个词说明了圆明园是一座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家园林。‎ ‎②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弄清楚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进一步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清哪里是“月”,哪里是“星”。‎ ‎(2)针对第3自然段。‎ 细读第3自然段,在网上搜集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板书:建筑风格 ‎①圆明园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想象画面。(出示课件4)‎ A总写:‎ 板书:……有……也有……有……也有……‎ B举例 板书: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的……‎ ‎②园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出示课件6)‎ 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列举了哪些?‎ 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师总结: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山乡村野。‎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美----赞叹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三、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1.在网上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历史。‎ ‎2.继续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 ‎ 第二课时 ‎ 381‎ 教学 目标 ‎1.继续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 复备 导入 一、复习导入。‎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面填一个词。‎ ‎________的圆明园 ‎(出示课件11)‎ ‎(举世闻名 金碧辉煌 诗情画意 建筑雄伟 万园之园……)‎ ‎ ‎ 新课 教学 二、深入领悟。(出示课件12)‎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之情。‎ ‎2.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这个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句既是过渡句,又总领了全段。这样使段落结构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3.“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板书:历史文化---珍贵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运用时间顺序,点明圆明园收藏之丰富,同时也说明宝物之贵重,其价值不可估量。‎ ‎4.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看一下资料:(出示课件13)‎ 其价值难以估量。仅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 ‎5.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 ‎6.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就曾经在我们的圆明园中。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三、研读“毁灭”。 (出示课件14)‎ ‎1.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里呢?请同学们阅读第5自然段。‎ ‎2. 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第5自然段中出现的时间是1860年10月6日和10月18日、19日。10月6日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10月18日、19日写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两个时间点揭示了侵略者所犯罪行,令人发指。‎ ‎ ‎ 381‎ ‎3.有感情地读一读让你感到愤慨、痛恨、痛惜的句子。‎ 重点感悟:(出示课件15)‎ ‎(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体现出了什么?‎ ‎ 板书: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2)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出示课件16)‎ ‎①思考:圆明园中化成灰烬的是什么?‎ ‎(建筑艺术的精华 文化艺术的瑰宝 中华民族的尊严)‎ ‎②圆明园就这样在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损失吗?‎ 四、品读体味(出示课件17)‎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圆明园的损失巨大,无法估量 ‎(2)这一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板书:痛惜、痛恨、悲哀 五、感悟写法(出示课件18)‎ 这篇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的篇幅却是描写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这样写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课文以大量的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而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傲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六、小结。面对帝国主义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2.预习《木笛》这一课。‎ 教学反思 ‎14 木笛 课题 木笛 课型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381‎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等词语的意思。   2.品读朱丹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的语句,适当引用资料,体会他真挚的爱国情怀。   3.初步了解小说是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 教学 重点 ‎ 在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中感受朱丹炽热的爱国之情。‎ 教学 难点 ‎ 在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中感受朱丹炽热的爱国之情。‎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 复备 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赵恺的小说《木笛》,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小说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朱丹呢?这节课我们走进《木笛》,走近朱丹。 ‎ ‎ ‎ 新课 教学 一、 品读考试 ‎1、《木笛》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 2、这是一场怎样的考试,快速浏览课文第1-6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意思,学习抓关键字义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在这么重要的考试中,朱丹却选择了放弃,大师能接受吗?为什么?你体会到大师怎样的心情? 4、朱丹为什么放弃考试,他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补充材料,理解背景。      理解朱丹不愿吹奏欢乐曲目的原因,感受朱丹炽热的民族情怀和爱国热情。      指导朗读,读中体会朱丹的情感。      了解语言描写的特点,在表达内心情感上的作用。      你还能从朱丹的穿着打扮上读懂朱丹的情怀吗?      朱丹取出木笛,又放入木笛,从一取一放中,你又能体会他怎样的心情呢?      小结: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是小说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反复品读这些关键语句,你就能读活人物,读懂人物。 ‎ 二、感动悼念    1、引读课文,说说朱丹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为什么说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2、配乐范读,理解是什么让朱丹感到寒冷,又是什么让朱丹感到温暖。    3、配乐诵读,升华情感。    4、小练笔: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在遇难同胞纪念碑前,耳畔回响朱丹那如泣如诉的笛声,用心去感受,这笛声仿佛在向我们倾诉什么?叹息什么?控诉什么?呐喊什么?来,拿起笔来,把你听到的、感受到的声音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 ‎ ‎ ‎ ‎ ‎ 381‎ ‎ 5、叩问朱丹内心     朱丹吹奏的幽幽笛声在夜空中回旋,在雪花中盘旋。此刻,我有几个问题想问问朱丹。     朱丹,你不会演奏欢乐的乐曲吗?     考入乐团是你梦寐以求的愿望,现在你就这样草率地离开考场,难道你就没有为自己的艺术前途担忧吗?     那可是国际知名乐团,你为自己的决定后悔吗?    6、体会大师态度的改变     (1)好一个爱国青年,好一段动人心曲,这笛声我们听懂了,孩子们听懂了,还有谁听懂了?你怎么知道的?(学习30-31自然段)     (2)是什么改变了主考大师的态度?感动大师的仅仅是笛声吗?     (3)让我们读出笛声中的这些感动。     朱丹被破格录取的原因是什么?大师被什么打动了?这个故事打动你的是什么?     朱丹的手中仅仅握住木笛吗?‎ ‎ ‎ ‎ ‎ 拓展延伸及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提升民族责任感    (1)感悟梅花寓意      中国人的这种气节如果用一种花来形容,就是——为什么?      那幼松呢?      在这里,文章中腊梅与幼松都象征着我们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气节,这就是我们的国魂。    (2)屈辱的近代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青少年也不能忘记历史。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要发奋读书,振兴中华。    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收集资料,去了解我们中国的近代史。‎ ‎ ‎ 板书 内容 ‎ ‎ ‎ ‎ 教学反思 ‎ ‎ 381‎ 习作 二十年后的家乡 课题 二十年后的家乡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二十年后的家乡进行写作。‎ ‎2.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 3.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 ‎4.学习编写习作提纲,在叙述中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 重点 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 教学 难点 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 学习编写习作提纲,在叙述中做到详略得当。‎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1)出示二十年前民居、交通、景色等和二十年后的对比。‎ ‎ 看了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交流感受。‎ 师:我们发现,二十年的时光,景在变,人在变。瞧,我们身边的楼房越来越高,人们身上的衣服越来越漂亮。二十年前手机、电脑还很少,可是现在基本都普及了。二十年的变化真大呀!那么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习作。‎ 板书:二十年后的家乡 381‎ 新课 教学 二、指导审题,明确习作要求。(课件出示3)‎ ‎ 1.指导审题 ‎ (1)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性质的习作?‎ 板书:想象习作 ‎ (2)关于想象习作,你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 生交流、总结(课件出示4)‎ ‎ A首先在现实的基础上大胆发挥想象。‎ ‎ B要融入感情,合理想象。无论什么样的文章,离开了感情,就会缺乏生气和真实感。‎ ‎ (3)明确写作要求 ‎ 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二十年后的家乡》应该写些什么呢?‎ 板书:写什么 生交流、总结(课件出示5)‎ ‎ 师:是呀,我们可以从景物、建筑、人、交通等方面写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 三、指导想象,书写变化。(‎ ‎1.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有哪些?对这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情?课件出示6)‎ 板书:写变化, 融入感情 师提示:‎ ‎ ⑴ 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家——家人。  ⑵ 二十年后与亲人团聚的场面:  ⑶二十年后与同学聚会的场面: 生组织材料,并汇报。‎ ‎2.汇报自己的材料。‎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2)再请中等的同学汇报,其他同学及时做出评价。‎ ‎(3)请习作稍差的同学做汇报,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指导。‎ ‎ 四、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课件出示8)‎ ‎  板书:怎样写 ‎1.开头、结尾怎样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2.说说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写作思路、开头结尾。   3.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 ‎(老师举例──学生编写──集体示导──个别辅导。)‎ ‎4.叙述过程中要详略得当。‎ ‎ ‎ 381‎ 为了读出重点,我们要把材料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次要材料略写,也就是要做到详略得当。同学们思考自己收集的材料,看看哪些材料要详写,哪些材料要略写。‎ 板书: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五、试写初稿,自行修改(课件出示9)‎ ‎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提示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板书:要修改 六、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修改步骤:(课件出示10)‎ ‎ 思路──重点(家乡人、事、景、物的变化)──开头、结尾──字词句(是否通顺)‎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七、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 写什么----写变化,融入感情 二十年后的家乡 怎样写--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 要修改 教学反思 ‎ ‎ 语文园地四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4.学会把字写得工整、漂亮,积累成语。‎ 教学 重点 ‎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81‎ ‎3.积累成语。‎ 教学 难点 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语文园地四给我们带来了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导。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吧。‎ 板书:语文园地四 ‎ ‎ 新课 教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 ‎ 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感。我们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 生总结、汇报师总结:(出示课件3)‎ ‎①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如,《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是________之情;《少年中国说》表达的是___________感情。‎ ‎②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等来体现课文的感情。如,《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一自然段,可以读得________一些;《少年中国说》的第三自然段应该读得________________一些。‎ 板书:痛惜 豪情壮志 缓慢、沉痛 高昂 ‎2.词句段运用 ‎(1)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出示课件4)‎ 小组活动:‎ A.朗读这些成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B.这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异同。‎ C.选择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生查字典,并说明两组词语的异同。‎ 生汇报:(出示课件5)‎ ‎ 每组上下两个成语的意思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它们的感情色彩。上面的成语是褒义词,用作褒扬、赞美;下面的成语是贬义词,用作贬斥、斥责。‎ ‎ 生展示自己写的话。‎ 板书:褒义词、贬义词 ‎(2)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再给最后一句加上标点。(出示课件6)‎ A.读这两个句子,找出句子中的顿号和逗号,看看它们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B.体会它们的不同。‎ ‎ ‎ 381‎ C.给最后一个句子加上标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顿号、逗号的异同(出示课件7)‎ 师:逗号、顿号均表示句内停顿,但停顿性质不同。   逗号属句内一般性停顿,而顿号有专门的用途。‎ 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不外乎三类:一是表示分句之间的停顿,二是表示句中成分之间的停顿,三是表示句子成分内部的停顿。   而顿号呢,在句子里,一个顿号相当于一个连词,停顿时间比逗号短,有时也用来表示次序语之后的停顿,如一、二、三等 顿号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短语,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 ‎ 生给最后一个句子加标点:(出示课件8)‎ 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3.书写提示(出示课件9)‎ 我们在书写一首诗的时候发现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横写的时候,我们要从左到右写,竖写的时候,要从右到左。要注意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的文字要对称,使篇章看起来美观。‎ 每个字要做到笔顺正确,结构合理,使每个字看起来很美观。‎ 展示相关书法作品。‎ 学生临写 点评学生作品。‎ ‎4.日积月累(出示课件11)‎ ‎ (1)朗读这些成语。‎ ‎(2)借助工具书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3)感悟两组成语所描绘的不同生活状态,珍惜美好生活。‎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2)‎ 师总结:这两组成语分别描绘了不同的生活状态。第一组成语描绘的是“太平盛世”下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场景;第二组词语描绘的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下,人们悲惨的生活。我们现在就处在太平盛世,我们生活幸福,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板书:幸福生活---悲惨生活----珍惜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三、课堂小结 ‎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以及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还明白了顿号和逗号的区别,积累了许多成语,收获不小。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知识。‎ 381‎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 痛惜 豪情壮志 缓慢 沉痛 高昂 语文园地四 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 ‎ 顿号、逗号的异同 幸福生活---悲惨生活----珍惜 教学反思 ‎ ‎ 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单元内容总述 ‎ 1.本单元主题:‎ ‎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为主题编排的。主要由《太阳》和《松鼠》两篇文章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 ‎2.本单元重点 ‎(1)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两篇文章都是说明文,在说明事物的时候都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如《太阳》这篇文章,就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特点;《松鼠》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性的语言介绍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来把握说明方法。‎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5太阳 ‎1.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课时 ‎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说明方法。‎ ‎ 借助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16松鼠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2.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3.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事物的特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习作 ‎1.学习有序观察,并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 ‎2.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 ‎1课时 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特点。‎ 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 381‎ ‎16 太阳 课题 太阳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 难点 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1) 1.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 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板书:太阳 ‎ ‎ ‎ ‎ 381‎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 ‎(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 蔬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 ‎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出示课件4)‎ 生总结,汇报 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出示课件5)‎ 生总结、汇报 板书:特点:远  大  热 ‎3. 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出示课件6)‎ 生总结、汇报 师:介绍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阅读兴趣。‎ ‎4.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说说过渡句的作用(出示课件7)‎ 生总结,汇报 ‎ 生:“虽然……但是……”用这个关联词结束上文,引起下文“关系密切”的介绍。所以,这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关系密切 ‎5.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8)‎ 生总结、汇报 ‎ 第二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先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紧接着就分段告诉我们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雨雪的形成、风的形成、太阳的杀菌能力和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最后用“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来结束。前后呼应。‎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四、作业超市(出示课件9) 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两遍。‎ ‎2.熟读课文,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上网查找说明方法。‎ 381‎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复习生字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的哪些特点?(出示课件12)‎ ‎ ‎ 新课 教学 二、学习1---3自然段,品味说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12)‎ ‎1.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呢?在前三个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 生交流、汇报 ‎ 师出示句子 ‎ (太阳离我们……也要飞二十几年。)‎ 思考: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句子,读出“远”,读出感情。‎ ‎ 师总结:这段话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突出了“远”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太阳“大”的特点呢?生找句子,并汇报 出示句子 ‎(我们看到太阳……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B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作比较。‎ ‎3.体会描写“热”的句子:‎ A找出描写“热”的句子,说说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出示句子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板书:列数字。‎ B读一读,读出“热”的特点 ‎4.小结说明方法。‎ 师:在介绍太阳的特点的时候,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 ‎ ‎ ‎ ‎ ‎ ‎ ‎ 381‎ 三、学习4---8自然段,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出示课件18)‎ ‎1.体会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读5---7自然段,说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在哪里。‎ A指名答,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相关资料图片。‎ B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并做出评价。‎ 板书: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 形成雨雪 形成风 杀菌 C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太阳作用之大。标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四、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关于太阳的其他知识。‎ 上网查找自己喜欢的天体的相关知识。‎ ‎ ‎ 板书 内容 ‎ 远 列数字 作比较 ‎ 特点 大 列数字 太阳 热 列数字 ‎ ‎ 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 形成雨雪 ‎ 关系密切 形成风 ‎ 杀菌 教学反思 ‎ ‎ ‎16 松鼠 课题 松鼠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381‎ 教学 重点 ‎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3.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 复备 导入 ‎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2.(出示课件1)(出示松鼠图片)请看大屏幕,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板书:松鼠 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进入松鼠的世界,去认识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吧!‎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出示课件2)‎ ‎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1)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3)结合上下文理解“嬉戏”、“遮蔽”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课件4)‎ ‎(1)读词句 ‎[出示榛子、橡栗、苔藓的图片]‎ 灰褐色:[出示灰褐色的松鼠]‎ ‎ “遮蔽”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嬉戏”你怎么理解?‎ ‎(2)识记生字,掌握多音字。(出示课件5)‎ 晃 huǎng( )huàng( )‎ 组完词同桌订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出示课件6)‎ ‎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讨论:( )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81‎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再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介绍松鼠的形体特征。‎ 第二部分(2):主要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3、4):从松鼠的行动、储备食物过冬和搭窝写出了松鼠聪明、警觉、乖巧的特点。‎ 第四部分(5):介绍了松鼠的繁殖、换毛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四、细读第一段,了解外形(出示课件8)‎ ‎1.默读,找一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画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呢?试着填一填:在写松鼠的外形时,抓住松鼠的__________,详细描写了松鼠 ____、____ 、_____ 、和_______的特征,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可爱。‎ 板书:外形特征 面容----清秀 ‎ 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 尾巴---上翘 ‎3.读第一段,讨论:你认为这段好在哪儿?(出示课件9)‎ 小结:文中第一段确实写得好,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比喻句,把松鼠的外形写具体了,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可爱。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4.指名读,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朗读指导:我们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要读出这种情感,我们首先确定描写松鼠的重点词语如“乖巧、漂亮、讨人喜欢、面容清秀、敏捷、机警”等词语,并通过重读、轻读等方式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0)‎ ‎1.抄写生字、新词。‎ ‎2.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介绍它的外形。‎ ‎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继续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从中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81‎ ‎2.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复习导入 ‎1.听意思写词语(出示课件13)‎ 动作迅速而灵敏。 (敏捷)‎ 小巧、灵活、精细。(玲珑)‎ 遮住的意思。 (遮蔽)‎ 游戏、玩耍。 (嬉戏)‎ ‎2.《松鼠》一课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生回答问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一下松鼠有哪些生活习性。‎ ‎ ‎ 新课 教学 二、精读课文,了解习性(出示课件14)‎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说一说这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征。‎ 生总结,汇报 板书:性格特征---胆小(活动范围 活动时间)‎ ‎2.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生活习性?默读课文第二部分,选择一方面来准备并在全班介绍。‎ ‎3.指名介绍,随机导学:‎ 读第三部分,看看这部分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特点?(出示课件15)‎ 生总结、汇报 板书:行动、储备粮食 搭窝 (聪明 警觉 乖巧)‎ 师:你们瞧,作者把松鼠搭窝的过程写得多具体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画出来?‎ ‎(先……再……然后……)‎ 师生对读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学生动笔,用上“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写后交流。‎ ‎4.读第四部分,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生活习性(繁殖 换毛 爱干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请2名同学分部分读全文。‎ ‎2.说一说:通过学习课文和查阅资料,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 ‎ ‎ ‎ ‎ ‎ ‎ ‎ ‎ ‎ ‎ 381‎ ‎3.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 (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4.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白鹭》。‎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四、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8)‎ ‎1.完成课后第3题。‎ ‎2.继续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接着写一写它的生活习性。‎ ‎ ‎ 板书 内容 ‎ ‎ ‎ 面容---清秀 ‎ 外形特征 身体---矫健 松鼠 四肢---轻快 ‎ 尾巴---上翘 ‎ 胆小 活动时间 活动范围 ‎ 性格特征 ‎ 行动 储存粮食 搭窝(聪明 警觉 乖巧)‎ ‎ 繁殖 ‎ ‎ 生活习性 换毛 ‎ 爱干净 ‎ 准确生动的语言 合理清晰的结构 鲜明的事物特征 恰当的说明方法 教学反思 ‎  ‎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课题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381‎ 教学 目标 ‎1.了解说明性文章的写作目的,了解说明文。‎ ‎2.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3.会用说明性的语言说明身边的事物,正确运用说明方法。‎ 教学 重点 ‎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教学 难点 会用说明性的语言说明身边的事物,正确运用说明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 复备 导入 ‎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1)‎ 师: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太阳》和《松鼠》两篇说明文,谁来说一说这两篇文章分别介绍了太阳、松鼠的什么特点?‎ 生讨论并总结:‎ 板书:说明事物的特点 太阳------远 大 热 松鼠------漂亮 乖巧 驯良 作者为了把说明对象交代清楚,就使用了说明文这种体裁。(出示课件2)‎ ‎ ‎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整体感知。‎ 师:结合我们学过的这两篇课文,请同学们说一说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生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和同学们交流。(出示课件3)‎ 师总结:说明文写作的目的是说明抽象、复杂的事物,使它们变得通俗易懂。‎ 师:为了把事物的特点介绍得更清楚,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们会采取哪些方法?‎ 生讨论,并回答。(出示课件4)‎ 师总结:‎ 板书:1.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介绍。‎ ‎2.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师: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举出相应的例子。‎ 生总结并回答:(出示课件5)‎ ‎ ‎ 381‎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等。(出示课件6)‎ ‎《太阳》一文就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三、比较鉴别 师:同样是说明文,《太阳》和《松鼠》相比较,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生总结并发言(出示课件7)‎ 同样是说明文,和《太阳》相比,《 松鼠》一文的语言更加生动。(出示课件8)‎ 师: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对比,我们可以明白,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样性的,《太阳》一文语言较为平实,《松鼠一文的语言更生动,描述更细致。‎ 板书: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四、初试身手 我们明白了说明文的写作目的,也知道了怎样写说明文。现在,就让我们试着写一写身边的事物吧。‎ 要求:选择身边的事物,运用多种方法说明它的特征。‎ 生自由选择,组织语言 师请同学在全班交流,并要求同学们认真听,提出优点和不足。老师及时做出评价。‎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 五、作业布置(出示课件9)‎ 同学们,我们也可以把《白鹭》这篇散文的2-5自然段改成说明文。要改成说明文,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白鹭的特点。然后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板书 内容 ‎ 选材 ‎ 说明事物的特点 ‎ 写作方法-----突出特点 教学反思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 381‎ ‎2.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 二、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简要介绍你喜欢的一样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列数字 2.举例子 二、 示例:我这个手链,由三十二个小环组成,每个小环上面镶有六颗水钻。这些水钻在阳光下能发出七彩的光芒,漂亮极了。‎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向学生们介绍了说明文的写作目的、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多样性等特点。引导学生明确说明文的作用,并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进行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 习作例文 ‎ 课题 习作例文 课型 习作例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 1.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说明文突出事物特点的方法。‎ ‎2.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事物,学习通过分条的方式介绍制作事物的过程。‎ ‎3.运用所学的方法学习写说明文。‎ 教学 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说明文突出事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 难点 ‎1.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事物,学习通过分条的方式介绍制作事物的过程。‎ ‎2.学习写说明文。‎ 381‎ 教具 准备 课件,白鹭的图片 教学设计 ‎ 复备 导入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1)1.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 生自由答。‎ ‎2.对,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鲸。‎ 板书:鲸 展示鲸的图片 ‎ 3.关于鲸,你们知道哪些知识?(出示课件2)‎ 生自由回答, 畅所欲言。‎ ‎ ‎ ‎ ‎ 新课 教学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读文章。(出示课件3)‎ ‎1.文章介绍了鲸哪些方面的内容?‎ ‎2.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读课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明确 ‎1.为了让人们对鲸有很好的认识,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鲸进行了介绍:(出示课件4)‎ 板书:形体特点 种类 生活习性 ‎ 2.理解句子,把握说明方法。‎ ‎ 人们见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出示课件5)‎ ‎ 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突出鲸什么特点?‎ 生回答,师总结: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鲸大的特点。‎ 板书:作比较 作比较也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出示课件6)“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找出这句话中的数量词。“十六万吨、两千吨、四万吨、十七米、十几头。”‎ 数字、数字,还是数字,这里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 ‎ 381‎ ‎( 板书:列数字 )列数字也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师总结: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更突出,让人了解得更清楚。‎ 为了说明事物,还有很多种方式,现在我们就学习另一种。‎ ‎3.请同学们读《风向袋的制作》解决下列问题。(出示课件8)‎ ‎①作者是怎样介绍风向袋的制作的?‎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 ‎(出示课件9)总结: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作者采用分条的方法进行介绍。这样条理更加分明,能让读者很清楚地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在介绍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板书:分条论述 列数字 三、整合 我们读了这两篇文章,也明白了每篇文章的侧重点。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0)‎ ‎①这两篇文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②从这两篇说明文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 ‎(出示课件11)师明确:《鲸》侧重于介绍事物的特点,让人了解这种事物;《风向袋的制作》侧重于介绍事物的制作过程。通过学习这两篇说明文,我们要明白,不同的说明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说明。‎ 四、学以致用(出示课件12)‎ 师:我们学习了这两篇课文,了解了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仿照这两篇文章的写法,写一个小动物。‎ 生当堂写习作,并交流。(出示课件13)‎ 师: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文章,看看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突出了动物什么特点。‎ 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及时做出评价。‎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4)‎ ‎ 1. 介绍一种事物,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突出事物的特点。‎ ‎ 2.制作一个万花筒,并把制作过程介绍给大家。‎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 形体特点 种类 生活习性----作比较 列数字 鲸 381‎ ‎ 分条介绍 --------列数字 教学反思 ‎ ‎ ‎ ‎ 习作 介绍一种事物 课题 介绍一种事物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2.学习有序观察,并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 ‎3.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 重点 ‎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一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要突出这种事物的特征。‎ ‎2.在介绍事物特征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教学 难点 能按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运用到习作中去。‎ 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 复备 导入 ‎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精美的物品,大家看:(出示课件1)香甜可口的水果、营养丰富的蔬菜、美观实用的电器、漂漂亮亮的玩具……‎ 多美呀!你最喜欢什么?你了解它吗?想给我们介绍介绍吗?‎ 板书:介绍一种物品 师:要把你喜欢的物品介绍清楚啊,就要用到前面我们前面学过的一种文体——说明文。大家还记得吗?‎ ‎ ‎ 381‎ 新课 教学 二、方法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1回忆一下学过的说明文——《太阳》《松鼠》等,总结学过的说明方法及说明文中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等特点。(出示课件2)‎ ‎2、出示习作要求:介绍一种物品,选材方面:可以是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等。(出示课件3)‎ 提示写作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要抓住所要介绍物品的特点来写。运用我们学过的一些说明方法。语言要准确、生动。写完后认真修改。(出示课件4)‎ 板书:选材 写作方法 三、师生讨论归纳(出示课件5)‎ 师: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介绍商品呢?让我们一起读读习作要求,看看文中给我们提示了些什么?‎ 第一步:确定好要写的物品。‎ 第二步:认真观察,找到物品的特点。‎ ‎1、介绍蔬菜、水果,应重点介绍形状、颜色、味道,还可以介绍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保鲜等方面的情况;‎ ‎2、介绍玩具、文具、电器,应重点介绍形状、特点、构造、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 注意的问题等等。‎ 第三步:具体描写,结构有条理 四、小组交流,练习表达。(出示课件7)‎ ‎1、出示物品,思考物品的特点。‎ ‎2、同桌间交流:把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物品向同桌介绍。‎ ‎3、班上交流:如何在介绍物品时用到不同的说明方法。‎ ‎4、打算介绍同一物品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交流如何突出物品特点。‎ 板书:突出特点 五、确定写作对象,为作文拟提纲并练习写作。(出示课件8)‎ ‎1、在稿纸上简单记录交流后的收获。‎ ‎2、为自己的作文拟一个提纲,包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如何结尾。‎ ‎3、写作。‎ 六、组内评议,练习修改。(出示课件9)‎ ‎1、展示自己的作文提纲,说说自己打算如何写作,请同桌或写同一物品的同学提建议。‎ ‎2、用笔试着介绍你手中物品,注意,(出示课件10)‎ 一、要有内容,二、要有顺序,三、要有说明方法。‎ ‎ ‎ 381‎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 七、集体评议,作业安排。‎ ‎1、展示优秀习作进行点评,总结优点。‎ ‎2、继续修改习作,写好这篇说明文。‎ ‎ ‎ 板书 内容 ‎ 选材 ‎ 介绍一种物品 ‎ 写作方法-----突出特点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单元说明 单元内容总述 ‎ 1.本单元主题:‎ ‎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 2.本单元重点 ‎ (1)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情感。本单元的3篇文章都运用了具体的事件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慈母情深》中,通过介绍自己思想斗争、详细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对别人的不理解的回答,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父爱之舟》中,通过写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通过介绍父亲在生活中用“糟糕透了”和母亲用“精彩极了”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来体现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 ‎ (2)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7慈母情深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外貌、语言等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方法。‎ ‎2课时 把握课文内容,注重把握细节,通过细节描写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 381‎ ‎2.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18父爱之舟 ‎ 1.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 2.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2课时 ‎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话概括事件内容,从小事中领悟人物的情感。‎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对描写人物语言句子的体会,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1课时 ‎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把握人物语言描写,体会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口语交际 ‎1.口语交际是以“父母之爱”为内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1课时 ‎ 通过具体事例感受父母的爱。 ‎ ‎ 勇于发言,清楚表达,做到文明有礼。‎ 习作 会写题为“我想对您说”的书信。重点是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情感,培养爱父母的情感。‎ ‎1课时 ‎ 掌握书信的格式。用具体的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语文园地 ‎1.体会父母子女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感情。‎ ‎2.学习文章的几种结尾方法。‎ ‎3.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4.以“第一次”为主题,写片段。‎ ‎4.积累名句。‎ ‎1课时 ‎ 学习习作中几种结尾的方法。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学习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 增加积累。‎ ‎17 慈母情深 课题 慈母情深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381‎ 教学 重点 ‎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 难点 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铺垫的作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 ‎1.板书:慈母情深 ‎ 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 师:看题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字。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 ‎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出示课件2)‎ ‎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总结,汇报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出示课件3)‎ 三、精读课文,体会铺垫的作用。‎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买一本书。你们觉得买一本书容易吗?请大家读1-4自然段。‎ ‎2.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①“书价一元多”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什么信息?(出示课件5)‎ ‎ 板书:书很贵。‎ ‎(出示课件6)②“母亲还从来没有……要过这么多钱。”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这句话暗示了家里很穷。“从来没有”“也从来没有”这两个词表明 ‎ ‎ ‎ ‎ 381‎ 板书:A家里很穷。‎ B“我知道家里穷,因此很懂事,不给家里增添负担。”‎ ‎③读第4自然段,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出示课件7)‎ ‎ 这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的。从“卖破收音机”和“吃进了肚子里”直接描写家里的穷。‎ 板书:破收音机 吃进了肚子里 ‎ ‎ ‎ ‎④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反复交代家里很“穷”呢?里面的用意是什么?(出示课件8)‎ ‎ 生各抒己见 师总结:文章一开头先介绍书价(一元多),然后反复强调“从来没有”,暗示读者这一元多对“我”家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紧接着作者又写出“卖破录音机”和“吃进肚子里”,这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作者反复介绍“穷”是为了下文母亲毫不犹豫地掏钱让“我”买书做铺垫,从而衬托出母亲对“我”的爱。‎ 板书:穷 做铺垫,衬托母爱的伟大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四、小结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知道了文章运用了衬托的写法做铺垫。可以说收获匪浅。‎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 ‎1.背写课后生字词。‎ ‎2.继续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zhēng zhèng ‎ ‎1.爸爸每天出去打工挣( )钱,非常辛苦。‎ ‎2.到底去还是不去呢?他在内心不断地挣( )扎着。‎ ‎ guī jūn ‎3.我很喜欢这只小乌龟( )。‎ ‎4.天太冷了,很多人的手都龟( )裂了。‎ 二、读拼音,写词语。‎ ‎1.他非常有pò lì( ),经过这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工厂里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局面。‎ ‎2.爸爸这几天非常máng lù( ),连嗓子都累哑了。‎ ‎3.虽然遭遇了灾难,但他挺直jǐ liáng( ),直面苦难的人生。‎ 381‎ ‎4.这盆diào lán( )真漂亮。‎ 三、选择题。‎ 前四个自然段,反复强调自己家穷,其作用是( )。‎ A衬托母爱,为下文做铺垫 ‎ ‎ B交代家里的实际情况 ‎ C说明家里真的很穷 参考答案:‎ 一、1.zhèng 2.zhēng 3.guī 4.jūn 二、1.魄力 2.忙碌 3.颓败 脊梁 4.吊兰 三、A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分析描写母亲的细腻的语言文字,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3.通过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和善良,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 导入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会写的生字。‎ ‎2.为了突出母爱,作者进行了怎样的铺垫?‎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书的渴望与贫困的家境让作者失魂落魄。也就在这一天,作者走进了母亲那个他从未靠近的世界。‎ ‎ ‎ 新课 教学 二、深入品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5~29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出示课件12)‎ 板书:瘦弱 疲惫 贫穷 辛苦 善良……‎ ‎2.在这部分中,关于母亲的哪些镜头让你印象最深?‎ ‎3.罗列句子,对比感悟:(出示课件13)‎ ‎⑴“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①你的脑海中有这样一幅画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 ‎  ‎ ‎ ‎ ‎ ‎ ‎ ‎ 381‎ ‎②外表极其瘦弱的母亲内心也瘦弱吗?她是怎样做的?从哪儿可以感受到母亲内心的坚强呢?‎ 引出对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③哪个词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④母亲为什么要“立刻”?“立刻”带给作者的又是什么?‎ ‎⑤对比对这两句话,小结: ‎ 瘦弱但坚强。‎ ‎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出示课件14)‎ ‎①再带着感受读这句话。‎ ‎②如果你是梁晓声,面对这样一位眼神疲惫的母亲,你读懂些什么?‎ ‎③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极度需要休息的母亲却一刻也不肯休息,你看到了吗?‎ 二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母亲这样的“立刻”是一天吗?是一个月吗?‎ ‎⑤读,小结:‎ 辛苦 忙碌。‎ ‎(出示课件16)⑶“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①从哪个词最能体会母亲的辛苦?(龟裂)‎ ‎②怎样的手才叫“龟裂”的手?母亲的手为什么龟裂?‎ ‎③尽管手已龟裂,但母亲还在任劳任怨,争分夺秒地忙碌着:‎ 三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再读这句话,你还读懂些什么?“皱皱的毛票”说明了什么?‎ ‎⑤读,小结:‎ 贫苦不吝啬。‎ ‎4.再读这些句子,母亲的伟大形象是通过什么表现的?‎ ‎(1)自由读。‎ ‎(2)交流:‎ 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3)再读,再感受。‎ 三、触景写情(出示课件17)‎ ‎1.拿出笔,写下作者的感动:‎ 我拿着母亲给我的钱,鼻子一酸,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我攥着钱跑了出去,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2.交流。‎ 381‎ ‎3.母亲的希望是什么?你觉得那个劝她的女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四、音乐渲染 ‎1.母亲像天空,像大海,更像一条河,静静地流淌在四季的交替中……‎ ‎2.送出歌曲《母亲》。‎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 ‎ 五、作业。(出示课件18)‎ ‎1.搜集表现“母爱”的古诗句。‎ ‎2.用充满感情的文字来写一写自己的母亲。‎ ‎ ‎ 板书 内容 ‎ 买书---贵 ‎ 穷 两个 “从来没有” 衬托 铺垫 慈母情深 录音机---进肚子 母爱伟大 ‎ 工作环境 母亲 动作、神态、语言 善良 勤劳 辛苦 ‎ “我”的心理 ‎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她尝了一口这个果子,不禁皱起眉头,发出感叹:“真suān( )哪!”‎ ‎2.他挺直了jǐ liáng( ),昂首挺胸地走了出去。‎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疲惫——( ) 忙碌——( )‎ 耽误——( ) 立刻——( )‎ 三、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酸 2.脊梁 二、疲劳 繁忙 耽搁 马上 三、虽然瘦弱,但是坚强、勤劳、对孩子充满爱。‎ 教学反思 ‎ ‎ 381‎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节选自梁晓声的中篇小说《母亲》,题目是编者加上去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小学时代的事。作者在为一元五角的书去找母亲,最后得到了这本书。字里行间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和崇敬之情。‎ ‎【作者介绍】‎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亲》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母亲》获得了《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奖。 ‎ 梁晓声幼年家境贫寒,19岁时插队北大荒,先后当过农工、小学教师、报导员,经历了生活的苦辣酸甜。他的作品选材广泛,思维独特,文笔跌宕,情感真挚,展现了生动、鲜活而泥土气息浓郁的现实生活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感染并教育着读者,其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巨大的激励与鼓舞。 ‎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青年近卫军》:是法捷耶夫的代表作品,是苏联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小说描写了敌占区共青团组织“青年近卫军”与德国法西斯英勇斗争的事迹,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小说于一九四五年出版后,立即受到了苏联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次年获得苏联国家奖。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苏联青年的英雄形象,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青少年的偶像,对这一代人的成长产生过广泛而积极的影响。所以作者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以至于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这一带的zào yīn( )非常大,让人忍受不了。‎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quán lì( )和义务。‎ 二、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词语。‎ ‎1.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心神不定,极度惊慌)。__________‎ ‎2.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非常大)。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选择填空。‎ A贫苦的母亲 B辛劳的母亲 C 通情达理的母亲 ‎1.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巴巴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 381‎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zhēng zhèng)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振 震)耳欲聋。‎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划去括号内错误的音或字。‎ ‎2.选文第二自然段运用的是( )。‎ A环境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3.用简洁的语言总结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的母亲有什么特点?你对她的感情是怎样的?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噪音 2.权利 二、1.失魂落魄 2.震耳欲聋 三、1.A 2.B 四、贫穷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儿子买书 感激、热爱、崇敬 五、1. zhēng 振 ‎2.A ‎3.“我”为了要钱去工厂里找母亲。 ‎ 381‎ 六、示例:我的母亲热情大方,心地善良。我非常喜欢我的母亲。‎ 381‎ ‎18 父爱之舟 课题 父爱之舟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 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学 难点 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具体事件初步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 复备 导入 ‎ ‎ ‎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爱是那亲切的话语,父母的爱是那热情的鼓励,父母的爱是那严格的要求。父母的爱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可是,不论哪种形式,都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父爱之舟》这课,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父爱吧。‎ 板书:父爱之舟 ‎ ‎ 381‎ 新课 教学 ‎ ‎ 二、读文识字。(出示课件3)‎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出示课件4)‎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的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蚕、茧、掀、席、庙、屑”等课后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以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4.讨论交流(出示课件5)‎ ‎(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感动的理由。‎ ‎(3)读一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5.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带感情朗读课文,评出朗读较好的同学推荐给大家。‎ 三、整体感知。(出示课件6)‎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些事。‎ ‎2.从这些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3.画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 生总结 汇报(出示课件7)‎ ‎ 本文先回忆了过去:父亲送“我”报考学校和上学,见“我”晚上在旅馆被臭虫咬,父亲心疼的样子。‎ ‎ 在庙会中,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给“我”买豆腐脑,可是自己却舍不得吃,后来还给“我”做万花筒。‎ 父亲在雨雪天气背“我”上学。‎ 为了供“我”读书,家里筹钱,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借船送“我”。‎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出示课件8)‎ ‎1.课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哪个场景让你感动?‎ ‎(梦中出现了父母深夜喂蚕,父亲带“我”住旅店;父亲带“我”去庙会让“我”吃豆腐脑及为“我”做万花筒;父亲雨雪天送“我”上学;鹅山高小为“我”铺床;无锡师范送考;无锡师范送“我”去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这些场景都显示出父亲对儿子博大的爱。‎ ‎2.分小组讨论,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生总结,汇报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  ‎ ‎ ‎ 381‎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 ‎1.背写课文的生字。‎ ‎2.继续阅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中的思想感情。‎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用√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cán( ) xiè( ) jià( )‎ 蚕 屑 嫁 ‎ chán( ) xuè( ) jiā( )‎ 二、读拼音,写词语。‎ ‎1.哥哥用玻璃、zhǐ xiè( )给我做了一个万花筒。‎ ‎2.是姐姐péi( )我去的kǎo( )场。‎ 三、 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哪些内容?‎ ‎ ‎ 参考答案:‎ 一、cán xiè jià 二、1.纸屑 2.陪 考场 ‎ 三、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1)‎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 ‎ 381‎ ‎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新课 教学 二、品读感悟,体会父爱。‎ ‎1.课文出现了五个场景,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场景。(出示课件12)‎ 板书:第一个场景 找出描写父亲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父亲的情感。‎ 生总结、汇报 ‎“心疼极了”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深切的关爱;“父亲动心了”说明在明知道自己非常贫苦的情况下,还打算为孩子换房间,体现出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师:我们只体会了父亲对孩子的爱,那么,这段文字里有没有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呢?‎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3)‎ ‎“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不肯再加钱换房子”表现出“我”对父亲艰难的体谅,也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 ‎2.品读第二个场景。(出示课件14)‎ ‎(1)作者详细描写庙会盛况的目的是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5)‎ 详细描写庙会的盛况,尤其详细描写各种小吃,表达出当时“我”想吃的愿望。“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做万花筒”更能体现出父亲的爱。‎ ‎ (3)从哪些地方看出儿子对父亲的爱?(出示课件16)‎ ‎“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说明“我”非常体谅父亲,也非常爱父亲。‎ ‎ 板书:第二个场景 ‎3.品读第三个场景。(出示课件17)‎ 详细阅读“雨雪天送我去上学”,从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生总结,汇报 是父爱给儿子撑起了一片天,是父爱让恶劣的环境变得温暖。‎ 板书:第三个场景 ‎4.品读第四个场景。(出示课件18)‎ 读“无锡师范送考”这个场景的描写,体会作者沉痛的心情。‎ 板书:第四个场景 ‎5.品读第五个场景。(出示课件19)‎ 哪件小事体现了父爱?‎ 生总结,汇报 送“我”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板书:第五个场景 三、感受写法。‎ ‎ ‎ ‎ ‎ ‎ ‎ ‎ ‎ ‎ ‎ 381‎ 对文章的写法,你有什么见解?(出示课件20)‎ 总结: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同时也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和感激。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 板书:以小见大。‎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四、激情升华,拓展延伸 从父亲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深沉的父爱。从儿子身上,我们也感受到了爱和感激。你对父母的感情是否也是这样?是否也是互相的?写下来吧。‎ 五、作业布置。(出示课件21)‎ ‎1.找出文中那些描写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句子。‎ ‎2.仿照这种写法,也写一写父亲对自己的爱。‎ ‎  ‎ 板书 内容 ‎  ‎ ‎ 第一个场景 ‎ 第二个场景 ‎ 场景描写 第三个场景 以小见大 ‎ 第四个场景 ‎ 第五个场景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辨字组词。‎ ‎ 订( ) 兼( ) 陪( )‎ ‎ 钉( ) 廉( ) 赔(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盛大----( ) 珍贵----( ) 领略----( )‎ 轮换----( ) 心酸----( ) 启迪----( )‎ 三、下列对父亲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父亲爱儿子,处处为儿子着想。‎ B父亲溺爱儿子,家里条件那么差,还想方设法满足儿子。‎ C父亲非常懦弱,不懂得反抗儿子。‎ 参考答案:‎ 一、订书 兼顾 陪着 钉子 廉政 赔钱 二、宏大 珍惜 领会 倒换 心痛 启发 三、A 381‎ 教学反思 ‎  ‎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全文以“舟”为线索,紧紧围绕父爱这一主题,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圆合。从选材方面看,文章所选取的,都是些平凡的小事,但却小中见大,表现出了父爱之伟大与深沉。‎ ‎【作者介绍】‎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茧子 庙会 春蚕 B比业 主席 不屑 C启迪 嫁妆 上邀 D上榜 兼职 朝笑 二、读拼音,写字词。‎ ‎1.他xiān kāi( )炕xí( ),从下面拿出了一个小布包。‎ ‎2.这里的sī chóu( ) 非常漂亮,很多人下了订单。‎ ‎3.他还没bì yè( )就在这里做jiān zhí( ),非常辛苦。‎ 三、仿写词语。‎ 千变万化(带数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结结实实(AABB)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以___________为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等几个场面,字里行间充满着父亲对儿子的爱。‎ 五、重点段落品析。‎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但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 381‎ 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旧——( ) 精致——( )‎ ‎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描绘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爹的小船让人感到亲切的原因是( )‎ A因为这只小船承载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B因为这只小船对作者来说非常熟悉。‎ C因为这是姑爹的小船,姑爹是作者的亲人。‎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父母对我们的爱是那样无私,那样令人感动。请你把这种感动表达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 二、1.掀开 席 2.丝绸 3.毕业 兼职 三、万紫千红 千疮百孔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四、父爱 “我”的梦中出现了父母深夜喂蚕,父亲带“我”住旅店 父亲带“我”去庙会让“我”吃豆腐脑及为“我”做万花筒 父亲雨雪天送“我”上学 鹅山高小为“我”铺床 无锡师范送考 无锡师范送“我”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五、1.依然 精巧 ‎2. 无锡师范送“我”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3.A 六、示例:爸爸妈妈,你们的爱是那样无私,是你们给我撑起一片蓝天,是你们给了我无忧无虑的生活,我爱你们。‎ 381‎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课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课型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 ‎2.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 教学 重点 ‎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 难点 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父母对我们的爱会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妈妈对我们的爱如春风,那么温柔,那么温暖;爸爸对我们的爱是秋风,能扫去我们的浮躁。爸爸妈妈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父母是怎样用爱引导孩子不断成长的吧!‎ 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新课 教学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出示课件3)‎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梳理课文内容。‎ ‎2.标出自然段的段落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脉络层次。‎ 生总结,汇报 生认清字形,并能一字组多词,规范书写,理解词语。‎ 板书:主要内容:‎ 作者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小诗,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他从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的爱。‎ 板书:脉络 层次。(出示课件4)‎ 第一部分(1-14):写“我”创作的小诗得到了母亲“精彩极了”的表扬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 第二部分(15):写几年之后,“我”意识到了父亲的评价是对的,并继续坚持写作。‎ 第三部分(16-17):写“我”‎ ‎  ‎ 381‎ 成年后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功,归功于父爱和母爱的共同力量。‎ 三、精品细读,感悟表达。‎ ‎1.品读巴迪情感变化。‎ ‎(1)在这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巴迪对父母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认识一样吗?速读1-14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表示巴迪心情的词语。(出示课件5)‎ 得意洋洋 迫不及待 立刻 自豪 满怀信心 紧张极了 湿润 沉重 失声痛哭 板书: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 表扬与批评共存 ‎(2)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读懂此时巴迪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巴迪对两种不同的声音的认识吗?(出示课件6)‎ 矛盾 不解 困惑 不知所措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出示课件7)‎ ‎(1)父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声音,让幼小的巴迪迷惑不解。快速浏览1-14自然段,看看巴迪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来。‎ ‎(2)找出文中对爸爸妈妈的动作描写,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3.关注文章细节描写。(出示课件8)‎ 巴迪面对母亲雨点儿般的赞扬和热烈的拥抱,他多么渴望也能得到父亲的赞扬,我们来看细节描写----‎ 整个下午……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我实在等不及了。‎ 你读懂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 ‎4.体会巴迪正确认识父母的评价的情感升华。‎ ‎(1)默读第15自然段,思考:几年后巴迪理解父母的评价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理解“不得不承认”。‎ 板书:长大感悟 母亲鼓励,父亲严格 ‎ 慈母与严父同在 ‎(3)自由朗读第16、17自然段,思考:巴迪成年后,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边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出示课件10)‎ ‎(4)体验交流(出示课件11)‎ ‎①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感激的过程。(出示课件11)‎ ‎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丧失信心而一蹶不振。”‎ ‎③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 381‎ 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对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都有了正确的认识,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提醒。)‎ ‎ 板书:成年体会,精彩极了是创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警告的力量,这两种爱缺一不可 评价相反,但是目的相同。‎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四、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不同的教育方式(出示课件12) 师: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不同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责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格要求的方式?(指名说)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学了课文,我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正是他们的爱让巴迪成为了大作家。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地看待不同的爱。)(出示课件13) 师:有一首诗,正说明了这一点: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六、作业:小练笔(出示课件14)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巴迪后来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曾经历过的爱的故事,以及你从中汲取了怎样的力量。‎ ‎ ‎ 板书 内容 ‎ 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 表扬批评共存 ‎“精彩极了” 长大感悟:母亲鼓励,父亲严格,慈母严父同在 ‎ 和 成年体会:精彩极了是创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 ‎“糟糕透了” 警告的力量,这两种爱缺一不可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典 誊写 鼓励 B篇章 出版 分歧 C谨慎 慈详 糟糕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或十分称心如意。( )‎ 381‎ ‎2.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两种不同的评价,里面包含着父母不同的爱。( )‎ ‎2.“精彩极了”体现母亲的慈祥;“糟糕透了”反映出父亲的严厉。( ) ‎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明父母二人的审美相差很大,母亲觉得美的,父亲却觉得糟糕。( )‎ 参考答案 一、B 二、1.得意扬扬 2.一如既往 三、1.√ 2.√‎ 教学反思 ‎  ‎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讲了两种评价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告诉我们,这两种评价都饱含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作者介绍】‎ 巴德▪舒尔伯格(1914.3.27—2009.8.5):知名编剧、作家。他担任编剧的《码头风云》风靡全球。他的作品有《在滨水区》《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等。‎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连一连。‎ 篇 腼 腆 誊 励 版 ‎ ‎ ‎ miǎn tiǎn ténɡ lì bǎn piān ‎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 ‎2.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 ‎3.他需要鼓励。(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381‎ ‎1.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用加点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给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写面对“我”写的诗,母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父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评价里都饱含了他们的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爱有不同种方式。‎ 五、重点段落品析。‎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1.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写这个比喻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一项是( )‎ A点明“我”对父亲的期待,体现出紧张的心情。‎ B说明时间过得很快。‎ C“我”实在是没事可干,就看着钟表玩。‎ ‎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父母是怎样对你表达爱的?你有什么感受?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篇 腼 腆 誊 励 版 ‎ ‎ ‎ 381‎ miǎn tiǎn ténɡ lì bǎn piān ‎ 二、1.大方 2.挖苦 3.压制 三、1.她既聪明又伶俐。‎ ‎2.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承认父亲是对的。‎ ‎3. 世界上糟糕的诗够多了。‎ 四、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爱 五、‎ ‎1.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的身上。‎ 这个比喻句把密集的赞扬声比喻成雨点,表现出母亲当时高兴的心情,母亲为孩子感到自豪。‎ ‎2.A ‎3.对于“我”写的诗,母亲极力赞赏,“我”也非常高兴,并期待父亲的赞扬。‎ 六、示例:当我表现得很好的时候,爸爸妈妈对我和颜悦色,让我也感到高兴;当我表现得不好的时候,父母对我疾言厉色,让我感到害怕。不过,不管是哪种“颜色”,里面都蕴含着他们对我的爱。‎ 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 课题 父母之爱 ‎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 重点 ‎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教学 难点 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 复备 导入 ‎ 一、激趣导入 父母的爱有时候是和风细雨,有时候却又是狂风暴雨。无论哪一种,都是他们对我们真情的付出。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吧。‎ 板书:父母之爱 ‎  ‎ ‎ ‎ 381‎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讲事例,感悟父母深情(出示课件1)‎ ‎1.把父母爱自己的生活片段和大家分享。‎ ‎2.教师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 板书:交际要求:‎ ‎①认真倾听;‎ ‎②表达清楚;‎ ‎③文明有礼;‎ ‎④大胆发言。‎ ‎3.指名讲述。引导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体会父母之爱。‎ ‎4.学生评议。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的要求出发,评议同学的发言,做出中肯的评价。‎ ‎5.教师点评。教师根据交际要求,围绕学生的发言,抓住要点,做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学会交际的技巧。‎ 三、阅读故事,说说自己的见解(出示课件2)‎ 出示三个小故事:‎ 故事1:妈妈的包办,使刘明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故事2: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故事3: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出示课件3)‎ ‎1.谈谈自己对这三个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2.小组交流。学生先自由在学习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3.全班交流。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四、再创情境,提升应对能力(出示课件4)‎ ‎1.假如刘明明的妈妈、冯刚的爸爸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 ‎2.教师扮演刘明明的妈妈,学生纷纷劝说,教师随机应变,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礼貌和语气委婉等。‎ ‎3.指一名学生扮演冯刚的爸爸,学生根据刚才教师的提示再次劝说。‎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展开评说。‎ ‎  ‎ 381‎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五、走进生活,分享体会(出示课件5)‎ ‎1.在你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2.小结。听了这么多的见解,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回去以后可以把你的想法和你的父母进行沟通。世上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只是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无论用哪种方式沟通,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体谅你的父母,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能做到吗?(出示课件6)‎ 六、诉说心语,升华情感(出示课件7)‎ ‎1.对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 ‎2.学生交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充分表现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七、作业设计(出示课件8)‎ ‎1.把这三则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2.向父母讲讲自己上课的感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收集有关父母之爱的故事、诗歌、散文。‎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 ‎ ‎ 认真倾听 父母之爱 表达清楚 ‎ 文 明有礼 ‎ 大胆发言 ‎ ‎ 教学反思 ‎ ‎ 习作 我想对你说 课题 我想对您说 ‎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课时 ‎ 381‎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写法,用书信的形式围绕主题进行写作。‎ ‎2.联系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情感,培养爱父母的情感。‎ ‎3.学习第一人称来写作,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教学 重点 ‎ 1. 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写法,用书信的形式围绕主题进行写作。‎ ‎2.联系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 教学 难点 学习第一人称来写作,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教学设计 ‎ 复备 导入 ‎ 一、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2)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有培育你的老师,有与你相处了整整四年多的小伙伴,可唯独缺少了每一位同学生命中至亲至爱的人,他们是谁呢?‎ ‎(爸爸妈妈)‎ 尽管爸爸妈妈未能来到我们今天的课堂,但老师知道他们深深地装在你的心中。假如你朝夕相处的父母此刻就在你眼前,渴望与你沟通,你最想对他们倾诉什么呢?‎ ‎(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畅所欲言,述说心里话)‎ 板书:我想对您说 ‎  ‎ ‎ ‎ 新课 教学 二、心事谁能解 ‎1.小调查:平时与父母交流的同学有多少?‎ ‎2.老师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深入体会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三、回忆生活,体验真情(出示课件3)‎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爸爸妈妈,那天我真的很开心……‎ ‎2.选择自己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3.选择具体事例说清楚 板书:说事例,要具体 师总结:刚刚说了一句话,如果只有这句话让爸爸妈妈听见了,他们能明白你为什么会开心吗?所以交流应该要把具体事例说清楚。‎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四、明确要求,疏导倾吐(出示课件4)‎ ‎1.出示习作要求。‎ ‎2.小组活动,互相说说心里话。‎ ‎3.学生汇报 ‎ 引导学生把事例说清楚,要讲具体。‎ ‎ 语气要委婉。‎ 五、写法指导,懂得表达。(出示课件5)‎ 381‎ ‎1.抓细节打动人 A展示例文。‎ B这篇文章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板书:抓细节,打动人心 ‎2.写真情,露真情 对比品读,明确写真事,露真情。‎ 板书:写真事,露真情 ‎3.明确书信的形式。‎ 称呼 问候语 正文 祝福语 署名和日期 板书 内容 ‎ 说事例,要具体 我想对您说 抓细节,打动人心 ‎ 写真事,露真情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个性习作 教学反思 ‎  ‎ ‎ ‎ 语文园地六 课题 语文园地 ‎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学习习作中如何结尾的方法以及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2.学习写一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3.积累名句。‎ 教学 重点 ‎ 1.学习习作中如何结尾的方法以及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2. 积累名句。‎ 381‎ 教学 难点 学习写一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教学接近尾声。现在,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了本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请大家完成下列填空。(出示课件2)‎ 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作者往往通过场景、细节等的描写来表达感情。如《父爱之舟》通过描写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的__________,流露出父子间的温情;《慈母情深》通过掏皱皱的毛票这个________描写,点明母亲工作的辛苦以及“我”的羞愧和自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通过“我”热切盼望父亲回来的_________描写,表达出了“我”当时紧张的心情。‎ 板书:场景 细节 心理 ‎2.词句段运用。‎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几篇课文结尾的特点。(出示课件3) ‎ ‎①大声朗读这几段文字。‎ ‎②说说结尾有什么特点。‎ ‎③请你也写一段结尾吧。‎ 生总结,汇报 ‎(出示课件4)师:同学们说得好。这三段文字都是文章的结尾。但是,我们发现,结尾的方式不一样。第一段文字是顺着故事发展的顺序,自然而然地结尾;第二段文字以回忆过去,表达感情来结尾;第三段文字则以议论、抒情结尾,表达出浓烈而深沉的感情。不同的结尾有不同的作用。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结尾方法。‎ ‎ 板书:结尾的方法 (2) 体会场面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①大声朗读这两段话。‎ ‎②概括这两段话的大意。‎ ‎③思考:这两段话描写了怎样的场景?这样的场景描写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出示课件6)‎ 生总结,汇报 ‎  ‎ ‎ ‎ 381‎ 师:第一段描写了母亲工作的场景。场景描写突出了工作环境的恶劣,突出了母亲挣钱的不易,反衬出母亲对“我”学习的支持,从而更能表达出母亲对孩子的爱;第二段场面描写,详细描写了庙会上热闹的景象,重点突出了卖小吃的场面,表现出“我”当时对吃的渴望,从而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很多文章都会用到场景描写,我们要根据文章的主要意思,来把握场景描写的作用。‎ ‎(3)读句子,想想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写。(出示课件7)‎ ‎①大声朗读这两段文字。‎ ‎②说说这两段文字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③仿照文中的句子,我们也来写一写吧。‎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8)‎ 师: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由“第一次”而发出的感慨,点明“第一次”给我们带来的特殊体验,体现出人生中“第一次”的重要性。‎ ‎ 生自由展示成果。‎ ‎3.日积月累。‎ 板书:日积月累 这几则名言以“勤俭”为主题,告诉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出示课件9)‎ ‎(1)大声朗读这几则名言,争取做到当堂成诵。‎ ‎(2)试着用自己的话理解每句名言的意思。‎ ‎(3)谁知道类似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0-12)‎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 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 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381‎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三、课堂小结。‎ ‎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几种结尾方式,知道了场景描写的作用,还学会了写一写自己“第一次”的独特体验,背诵了有关勤俭的名言,可以说受益匪浅。‎ ‎ ‎ 板书 内容 场景 细节 心理 语文园地 结尾的方法 ‎ 日积月累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一背日积月累的四则名言,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的意思。‎ 参考答案:‎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 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 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教学反思 ‎ ‎ 第七单元单元说明 单元内容总述 ‎ 1.本单元主题:‎ ‎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 2.本单元重点 381‎ ‎(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20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三首诗的意思,背诵《枫桥夜泊》。‎ ‎2.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3.体会诗中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学习景物的描写方法。‎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诗歌内容。‎ 通过对重点诗句的理解把握诗人的情感。‎ ‎21四季之美 ‎ 1.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2课时 ‎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景物描写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 ‎22鸟的天堂 ‎1.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课时 ‎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景物描写,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3*月迹 ‎ 划分文章的段落,品味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1课时 ‎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会根据内容划分段落,通过抓住重点句子来品味其中蕴含着的优美与童趣。‎ 习作 会写题为“_____即景”的文章。重点是做到突出景物的变化,体现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1课时 ‎ 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并写出景物的变化。‎ 语文园地 ‎1.品味优美的语句。‎ ‎2.学习制作宣传海报。‎ ‎3.学习把画面描写得更具体。‎ ‎4.积累诗歌。‎ ‎1课时 ‎ 通过朗读景物描写的句子,感受景物描写给自己带来的美。通过认真观察,把画面描写得更具体。‎ ‎21 古诗词三首 课题 古诗词三首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3课时 ‎ 381‎ 时间 教学 目标 ‎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 ‎3.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4.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 重点 ‎ 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 难点 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板书:山居秋暝 ‎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3)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有《王右丞集》。 ‎ ‎  ‎ ‎ ‎ 381‎ 新课 教学 二、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 (一)题解(出示课件6)‎ 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7)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8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出示课件9)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出示课件10)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板书:寂静,清新,幽雅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出示课件11)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12) 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板书:山村生活美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出示课件13)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 ‎ ‎ 381‎ ‎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出示课件14) 明确:是。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这里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5.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生概括。(出示课件15) 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四、拓展延伸 ‎ 网上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下来。‎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预习。‎ ‎  ‎ 板书 内容 山居秋暝 诗中有画 寂静,清新,幽雅 山村生活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山居秋暝》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 381‎ ‎3.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 ‎ ‎1.板书课题 ‎2.题解:(出示课件16)‎ ‎ “泊”: 停泊。‎ 板书:枫桥夜泊 ‎  ‎ 新课 教学 二、初解诗意,读出韵味。(出示课件17)‎ ‎1.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 ‎2.学生自学自读。 ‎ ‎3.指名生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 指导: “到——客——船”,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 学生齐读全诗。 ‎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出示课件19) ‎ ‎(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想一想: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我们透露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 ‎ ‎(2)学生默读、圈画。 ‎ ‎(3)停。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板书:月落 ‎ 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耳闻乌啼,所以未眠。‎ 板书:乌啼 ‎(出示课件20)霜满天。张继还看到了霜满天的景象。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哦,霜满天其实写的是作者的什么感受?对,是诗人感觉到的。诗人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呢?‎ 板书:霜满天。 ‎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 板书:江枫、渔火 ‎ ‎ ‎ ‎ ‎ ‎ ‎ ‎ 381‎ 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 板书:半夜钟。 ‎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 学生齐读全诗。 ‎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出示课件21)‎ ‎(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 学生回答。 ‎ 一个字,愁。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 板书:愁 ‎(出示课件22)(2)是的。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 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 板书: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件23)‎ ‎(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考: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 ‎ 板书:对(出示课件24)‎ ‎“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想一想:是什么在陪伴着孤独的诗人呢? ‎ 哦,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做伴,是江枫、渔火和钟声在与诗人作陪,这一对,对出了什么? ‎ 学生回答。‎ ‎(2)张继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 生带着“愁”来读。 (出示课件25)‎ 教师范读。但是,这里什么都没有,这里有的只是—— ‎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 板书:愁 四、钟声叩心,释放愁怀 ‎ ‎1.钟声响起,述说情怀(出示课件26)‎ 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 381‎ ‎2.交流评析,释放情怀 ‎ 学生述说着钟声的述说。 ‎ 学生在钟声的伴奏下齐读全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五、总结拓展,人文关照 ‎ 推荐《不朽的失眠》给大家阅读。‎ 六、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 ‎ ‎ 板书 内容 枫桥夜泊 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江枫、渔火---半夜钟 对 愁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枫桥夜泊》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第三课时 381‎ 教学 目标 ‎1.要求学生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 导入 ‎ 一、导入课文,直切主题。(出示课件27) 师: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学过哪些这类的诗句?(生自由答)‎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词,就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板书:长相思 ‎ ‎  ‎ 新课 教学 二、读准《长相思》(出示课件28) 1.自由读,读准字音。‎ 畔(pàn) 更(gēng) 聒(guō)‎ ‎2.指名读全文,读后评价。 3.朗读时注意节奏:(出示课件29)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根据节奏,小组成员互读,要读得有韵味。 三、把握词意(出示课件30) 1.根据注释默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意,把握不准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请学生说说词的意思。要求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解释。 3.评价。(出示课件31) 四、深入理解。‎ ‎1.根据问题再读课文。‎ A作者身在何方?‎ B作者在“相思”谁?是从哪句中体现出来的?‎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出示课件32) 2.指导朗读:“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   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在行军途中历经了千辛万苦,尝尽了酸甜苦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故乡,不想自己的亲人呢?他怎样想呢?怎样相思呢?‎ ‎  ‎ ‎ ‎ 381‎ ‎(出示课件33) 3.思考:作者怎样相思?想到怎样?题目中哪个字体现了?‎ 板书:心眷故园 4.想象词的意境:(出示课件34)     师引导:同学们认真听同学朗读,想象一下当时的景物以及人物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小结:是啊,此时只能聆听寒风呼啸的声音,看到大雪纷飞的情景,一种难以入眠的心境装着一颗思乡的心。‎ 五、交流纳兰性德的资料。(出示课件35) (出示课件)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正三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出示课件36)       六、再读《长相思》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 七、拓展《长相思》(出示课件37)   1.问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想家,你为什么不回家呢?谁来替纳兰性德回答。 2.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板书:心系祖国  八、交流 交流纳兰性德的《菩萨蛮》。(出示课件39)‎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 ‎ ‎ 381‎ 板书 内容 ‎ ‎ ‎ 身在征途 长相思 心眷故园 ‎ 心系祖国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这首词,并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参考答案:‎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啊,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教学反思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的课。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753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纳兰性德(1655.1.19—1685.7.1),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 381‎ 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 sūn bó bo( )把船tíng bó( )在hé pàn( ),自己上岸,走进sì miào( )。‎ 二、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竹喧归浣女。( )‎ ‎2.随意春芳歇。( )‎ ‎3.身向榆关那畔行。( )‎ ‎4.聒碎乡心梦不成。( )‎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内容梳理。‎ ‎《山居秋暝》这首诗体现出诗人对______________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枫桥夜泊》表达出诗人满怀的__________;《长相思》则表达出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五、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B走了一路,很累。‎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 六、把你知道的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和大家分享一下。‎ 38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孙伯伯 停泊 河畔 寺庙 二、1.洗衣服 2.尽 3.边 4.声音嘈杂 三、1.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2.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四、田园 愁绪 家乡的思念 五、1.清 纳兰性德 2.A ‎3.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81‎ ‎21 四季之美 课题 四季之美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会认“窠、旷”等6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 重点 ‎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 难点 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窠、旷”等6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1)‎ 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分别是什么?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生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其特点,师加以点拨。‎ 我们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是怎样的。请我们打开书,翻到90页,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师板书课题。‎ 板书:四季之美 ‎ ‎ ‎  ‎ ‎ ‎ 381‎ 新课 教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2)‎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小组活动,大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长检查小组每个同学对生字的识记和理解情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 ‎4.每个小组在向老师汇报学习生字的结果时,要总结出本小组的识字方法。‎ 生汇报识字情况,并总结识字方法。‎ 三、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出示课件3)‎ ‎1.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全文总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4)‎ 这篇文章描写了四季不同的美景。‎ 作者抓住每个季节不同的美景进行描写。‎ 板书:‎ 春天----黎明 夏天----夜晚 秋天---黄昏 冬天-----早晨 四、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美。‎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出示课件5)‎ 师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这篇文章描写的是四季之美,表达的是作者对四季之美的喜爱之情。因此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把这种喜爱的情感读出来。我们要通过轻重读的变化、语速快慢的改变,来表达情感。下面,我们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2.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读课文,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其他同学及时做出评价。‎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朗读,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这节课还是有所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6)‎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3.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体现的四季之美。‎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381‎ 一、读拼音,写词语。‎ ‎1.乌鸦在yè mù( )降临的时候,飞回了自己的窝。‎ ‎2.姑娘的脸上露出幸福的hóng yùn(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心胸开阔,精神愉悦。( )‎ ‎2.蝴蝶飞舞的样子。( )‎ ‎3.寒冷刺骨。( )‎ 三、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夜幕 2.红晕 二、1.心旷神怡 2.翩翩飞舞 3.凛冽 三、这篇文章介绍四季美丽的景色。‎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的写作方法。‎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复习导入 ‎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四季之美》这篇文章。‎ 板书:四季之美 ‎2.听写词语。(出示课件9)‎ 黎明 红晕 漆黑 夜幕 降临 愈发 心旷神怡 闲逸 和谐 扫兴 ‎  ‎ 381‎ 新课 教学 二、深读课文,体会四季之美 ‎1.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春天的美体现在哪里?作者写这一部分用了怎样的写法?‎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0)‎ 作者认为春天最美的是黎明。作者描写了春天黎明的动态变化,描绘出春天特有的特点,体现出春天的动态美。‎ 板书:春天----黎明(颜色的变化)‎ 鱼肚白-----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 ‎ ‎2.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夏天哪些景物,体现出夏天怎样的特点。(出示课件11)‎ 生总结,汇报 板书:夏天----夜晚(萤火虫的动态)‎ 夏夜萤火虫----迷人 ‎3.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秋天的美体现在哪里。‎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2)‎ 板书:秋天---黄昏(鸟儿们的动态)‎ 乌鸦归巢 成群大雁 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4.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冬天美在哪里,你的心情怎样。(出示课件13)‎ 生总结,汇报 板书:冬天早晨----落雪----闲逸 师总结:分析课文,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四季和我们常接触到的描写四季的文章不同。作者在描写四季之美的时候,只是抓住每个季节最具有代表性的美。‎ ‎ ‎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 ‎ 三、探讨写作顺序。(出示课件14)‎ 我们再一次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采用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5)‎ 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的。是从“春、夏、秋、冬”这四个词语看出来的。‎ 板书:时间顺序 ‎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这篇文章就是用时间顺序来介绍的。我们常用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这两种。介绍事物的发展,一般用时间顺序;介绍物体不同部位的情况,适合用空间顺序。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所写内容来确定写作的顺序。(出示课件16)‎ 381‎ 四、布置作业。‎ 试着用时间顺序写一写你喜欢的植物的成长过程。‎ 板书内容 ‎ 春天----黎明(颜色的变化)‎ ‎ 夏天----夜晚(萤火虫的动态) 时间顺序 四季之美 秋天---黄昏(鸟儿们的动态)‎ ‎ 冬天-----早晨(落雪—闲适)‎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 ‎(窠 果)里 (淋 凛)冽 安(逸 益)‎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 ‎2.那闲适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 ‎3.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 三、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括号里。‎ ‎1. 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 A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萤火虫飞舞的样子。‎ B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萤火虫飞舞的样子。‎ C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萤火虫飞舞的样子。‎ ‎2.“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静态描写转入动态描写,静中有动,让景物充满了活力。‎ B由动态转入静态描写,动中有静,把景物写活。‎ C静态描写,写出月夜的美丽。‎ 四、选择题。‎ 这篇文章采用了( )顺序。‎ A时间 B空间 C逻辑 参考答案:‎ 一、窠 凛 逸 二、1.明亮 2.忙碌 3.助兴 三、1.B 2.A 四、A 教学反思 ‎  ‎ 381‎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抓住每个季节不同的方面,通过动态描写来体现四季不同的美,表达出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作者介绍】‎ 清少纳言(966~1025)是日本平安时代著名的歌人、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为平安时代的三大才女,曾任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身边的女官。清少纳言,清是姓,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官职。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她的随笔为日本散文奠定了基础。‎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lí míng( )前的天空yù fā( )黑起来。‎ ‎2.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和谐,景色都那么令人xīn kuàng shén yí( )。‎ 二、选词填空。‎ ‎ 固然 必然 ‎1.这件事( )是他不对,难道你就没有一点错处吗?‎ ‎2.他们( )会经过这里,我们只要耐心等待就可以了。‎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的美,体现出作者的_____________之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用横线分别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 381‎ A动态 B静态 C心理 ‎3.在作者眼里,冬天的美在于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喜欢哪个季节?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黎明 愈发 2.心旷神怡 二、1.固然 2.必然 ‎ ‎ 三、1. 天空飘着彩云。‎ ‎ 2. 落雪的早晨当然美,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风景也是不一样的。‎ 四、春 夏 秋 冬 喜爱 五、1.秋天最美是黄昏。 冬天最美是早晨。‎ ‎2.A 3.闲适的心情 六、示例:我喜欢冬天。冬天雪花漫天,银装素裹,世界一片洁白,非常美丽。‎ ‎22 鸟的天堂 课题 鸟的天堂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 重点 ‎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381‎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4自然段,把握这部分内容,初步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一、激趣导入 ‎1.“天堂”用来比喻什么?‎ ‎2.(出示课件1)看,鸟儿们在这里自由飞翔,多么快乐。这里就是鸟儿们快乐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 ‎  ‎ ‎ ‎ 新课 教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2)‎ ‎1.生初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有难度的生字词圈起来,可以用查字典、向同学请教等方式解决。‎ ‎2.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简单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出示课件3)‎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4.汇报,交流。‎ 三、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出示课件4)‎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5)‎ 板书: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出示课件6)‎ 找出这部分中的比喻句,并说说其作用 生总结,汇报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划水的声音比作乐曲,体现出声音的优美,同时也点明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 指导朗读。‎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四、小结(出示课件7)‎ 这一次,“我们”去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为什么?这部分中,作者把精力放在景物描写上,又是为了什么?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揭晓。‎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8)‎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看看“鸟的天堂”到底是怎样的。‎ ‎ ‎ 381‎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 他拨动chuán jiǎng ( ),在这狭窄的róng shù( )的缝隙中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着。‎ 二、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 )‎ ‎2.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 ‎3.树上变得热闹起来。( )‎ 三、填空。‎ ‎“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修辞方法,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船桨 榕树 二、1.稀疏 2.喧闹 3.冷清 三、比喻 划水的声音 乐曲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继续把握课文内容,领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听写生字词。(出示课件9)‎ 白茫茫 规律 榕树 纠正 错误 片刻 天堂 应接不暇 错过 兴奋 留恋 ‎  ‎ 381‎ 新课 教学 二、快速阅读,把握重点 ‎1.读5~14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出示课件10)‎ A作者详细描写大榕树的目的是什么?‎ B描写鸟儿们,作者用了怎样的顺序?‎ C作者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生总结,汇报 ‎2.把握重点段落:‎ ‎⑴指名读5~9自然段:(出示课件11)‎ 说一说,本文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板书:大、美 ‎⑵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生找出词语、句子,读一读。)(出示课件12)‎ ‎⑶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榕树的美的?(出示课件13)‎ 板书:大榕树的静态美。‎ 找出体现大榕树动态美的句子。‎ 板书:动态美 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出示课件15)‎ ‎(4)有感情地朗读5~9自然段。‎ ‎(出示课件16)‎ ‎(5)读10~13自然段,思考:这次作者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7)‎ ‎(6)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语句。‎ 板书:多、欢 热闹景象 ‎(出示课件18)‎ ‎(7)对鸟儿们的描写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找出相关语句。‎ 板书:动态描写 ‎(8)有感情地朗读10~13自然段。‎ ‎3.朗读第14自然段。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的确,确实,果真。因为这里既有适合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又有人类对鸟的保护,所以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板书: 离开 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4.小结: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鲜明的印象。‎ ‎ ‎ 381‎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出示课件20)‎ 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并积累课文第八自然段。‎ ‎2.说说你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见或建议。‎ ‎ ‎ 板书 内容 ‎ 去鸟的天堂玩 ‎ 榕树:大 美(静态美 动态美)‎ 鸟的天堂 天堂 对生命的热爱 鸟:多 欢 (热闹景象 动态描写) 和赞美 ‎ 离开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1.枝叶繁茂。( )‎ ‎2. 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 ‎3.高兴到极点。( )‎ 二、选词填空。‎ 陆续 继续 连续 ‎1.战士们( )三天不眠不休,辛苦地奋战在抗洪第一线。‎ ‎2.上课了,同学们( )走进教室。‎ ‎3.短暂休息了一会,我们( )往前走去。‎ 三、结合课文,说说你对下面这件事的看法。‎ 我叫白鱀豚,被誉为“长江女神”。但是现在你已经见不到我了,早在十年前,人类就宣布我功能性灭绝了。人类围湖造田,使我家园面积减小;修坝阻隔了我洄游路线;长江水污染使我食物严重不足,免疫和生殖系统也受到了伤害,我们就这样消失了。‎ ‎ ‎ ‎ ‎ 参考答案:‎ 一、1.茂盛 2.应接不暇 3.兴奋 二、1.连续 2.陆续 3.继续 三、我 381‎ 对白鱀豚的功能性消失感到难过,对人类的行为感到惭愧。我们应该像课文中大榕树那里的人那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努力为小动物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教学反思 ‎ ‎ ‎ ‎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作者介绍】‎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这棵róng shù( )非常茂盛,下垂的枝条jiū chán ( )在一起,非常壮观。‎ ‎2.他pāo kāi( )杂事,加入到这个lǜ shī( )团队。‎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 ‎2.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计可数。( )‎ ‎3.当我说许多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 三、读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 ‎1.我见过不少的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却还是第一次看到。( )‎ ‎2.一部分树枝吹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 ‎3.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 381‎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突出了榕树_______、_______的特点,突出了鸟_______、______的特点,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_______________的赞美之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假 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īng xì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划去错误的字或读音。‎ ‎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运用( )描写,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特点。‎ A动态 B静态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想一想,我们怎样使鸟的天堂更加热闹、更加繁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榕树 纠缠 2.抛开 律师 二、1.展现 2.不计其数 3.改正 三、1.× 2.× 3.√‎ 四、大 美 多 欢 生命力 五、1. 假 xìng ‎2.鸟儿们很多。‎ ‎3.A 六、示例:我们要保护鸟的天堂,不准人们捕鸟,不准人们破坏当地的植物,给鸟儿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广阔的生活空间。‎ 381‎ ‎23 月迹 课题 月迹 ‎ 课型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 会认“袅、嫦”等7个生字,掌握“累”这个多音字。‎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的段落 ‎3.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4.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 重点 ‎ 1.给文章划分段落。‎ ‎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 难点 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到题目,我想起一首诗:(出示课件2)‎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 这首诗是孩子们眼中的月,“白玉盘”、“瑶台镜”多么美好的比喻呀。从中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眼中,月是多么美好。‎ 今天这篇文章也写了孩子眼中的月。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板书:月迹 ‎  ‎ 381‎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出示课件3)‎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解决这些生字词。‎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生汇报学习成果 课文共分三部分:‎ 板书:(出示课件4)‎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月亮的到来。‎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寻找月亮,并发表感慨。 ‎ 三、 细读,寻月之迹 ‎1.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读文章,(出示课件5)‎ 思考: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生总结,归纳:‎ 中秋月夜,孩子们在庭院中、小河里寻找月迹。‎ ‎2.默读课文,总结: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 生总结,归纳(出示课件6)‎ ‎ 板书: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四、 品读,赏月之美 ‎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我们先看到镜中月。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出示课件7)‎ 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 “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2.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出示课件9)‎ ‎ 明确:(1) 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出示课件11)‎ ‎(2) 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 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惹人怜惜。‎ 五、 再读,探月之喻(出示课件12)‎ ‎1.精读,深入思考: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 ‎ 板书:寻找月亮,月亮无处不在。‎ ‎2.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 ‎  ‎ 381‎ ‎3.找出文中对月亮静态和动态描写的语句,并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六、小练笔。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使用叠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七、作业。‎ ‎ 摘抄文中描写月亮的优美的句子进行积累。‎ ‎ ‎ 板书 内容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月亮的到来 月迹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 月的过程。(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月亮无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寻找月亮,并发表感慨。 处不在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用横线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niǎo jí hù dāo 袅 嫉 妒 刃 ‎ xiāo jì dù rèn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 ‎2.没有边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 ‎3.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忌恨的心理。(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1‎ 参考答案:‎ 一、niǎo jí dù rèn 二1.面面相觑 2.无边无际 3.嫉妒 三、1.星星还在天上眨着眼呢。‎ ‎2.净沙闪着银光。‎ 教学反思 ‎ ‎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一篇自读课文。这篇文章的作者贾平凹描写了幼年时候,中秋节时从盼月到寻月再到议月的过程。文章的重点在“寻月”中,作者用儿童视角介绍了中秋时分对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等,表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告诉人们,只有想方设法去努力追求,才能得到的道理。‎ ‎【作者介绍】‎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用“凹”替代“娃”。‎ 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业创作。著有小说集 《商州散记》、《天狗》 ; 长篇小说 《浮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lěi( ) jǐ( ) gū( )‎ 累 几 骨 ‎ lèi( ) jī( ) gǔ(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 )的桂树 ( )的骨朵儿 ( )的感觉 ‎( )地爬高 ( )地溜进来 ( )地闪着银光 三、在括号里写出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 )‎ ‎2.(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381‎ 这篇课文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时间)孩子们寻找月迹的过程,他们先后寻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足迹,表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让人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五、重点段落品析。‎ 奶奶说: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去找它吧。”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 ‎“月亮在这儿!” ‎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兴趣----( ) 粗糙----( )‎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月亮饱含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它在每个人的心里。‎ B月亮不见了,奶奶让大家去寻找。‎ C天阴了,月亮才不见了。‎ ‎3.通过阅读选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写出几句你喜欢的描写“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积累 几个 骨朵儿 ‎ 很累 几乎 骨头 二、高高 累累 奇妙 ‎ 渐渐 悄没声儿 灿烂 三、1.拟人 2.拟人 四、中秋 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只有想方设法去努力追求,才能得到 五、1.兴致 粗劣 ‎ 2.A ‎3.月亮无处不在,它在每个人的心里 美好事物的追求 381‎ 六、示例: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 习作 ______即景 课题 ‎________即景 ‎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者一处自然景观进行写作。‎ ‎2.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习作,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 重点 ‎ 写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要写出景物的变化。‎ 教学 难点 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分钟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课件1)‎ ‎ 大家看一看这些美丽的图片,这些景物是那样迷人。‎ ‎ 我们读过不少写景的文章,那些优美的景物描写让我们非常难忘。今天,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景物,也让我们用自己的笔把景物写下来,给别人以美的感受。‎ ‎ 板书:________即景 ‎  ‎ ‎ ‎ 381‎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方法指导 ‎1.读题(出示课件2)‎ 师:大家读一读题目,发现题目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总结 预设:题目不完整,需要补充。‎ 师:在写作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 ‎2.出示习作要求:(出示课件3)‎ ‎_______即景,在选材方面,可以写“雨中即景”、“日落即景”,可以写“田野即景”等。‎ 写作方法:认真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语言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在写作中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出示课件4)‎ 板书:选材 写作方法 三、师生共同讨论(出示课件5)‎ 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写呢?先让我们看看课本,看文中给我们进行了哪些提示。‎ 书中提示我们:(出示课件6)‎ ‎1.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按照空间顺序、观察顺序或者游览顺序等进行描写。‎ ‎2.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师:除了书中的提示,我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呢?(出示课件7)‎ 生总结:在写作的时候,要融入自己或喜悦、或赞叹等的情感。‎ 板书:有条理 动态变化 四、小组交流,练习表达。(出示课件8)‎ ‎1.选择一处景物或自然景观,思考其特点。‎ ‎2.和小组成员交流:把自己所选的习作介绍给大家,请大家评价。‎ ‎3.班上交流:把自己的习作和全班同学交流,认真听取同学的意见,及时做出修改。‎ 五、拟提纲,练习写作。(出示课件9)‎ ‎1.在稿纸上简单记录交流后的收获。‎ ‎2.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给自己的习作拟一个提纲,包括:写哪儿的景物,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如何结尾。‎ ‎3.写作。‎ 六、组内评议,练习修改。(出示课件10)‎ ‎1.展示自己的习作提纲,说说自己打算怎样写,请大家提出意见或建议。‎ ‎2.试着把你确定的内容写下来。‎ 注意:要按一定顺序;语言要生动形象;要注意动态描写。‎ ‎ ‎ 381‎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七、集体评议,作业安排。‎ ‎1.选取写得好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总结其优点。‎ ‎2.继续修改习作,写好这篇写景散文。‎ ‎ ‎ 板书 内容 ‎ 选材---写作方法 ‎ ‎_____即景 ‎ ‎ 有条理---动态变化 ‎ ‎ 教学反思 ‎ ‎ 语文园地七 课题 语文园地 ‎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品味句子中的景物描写,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2.学习怎样把一个画面描写具体。‎ ‎3.积累古诗词。‎ 教学 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把画面写具体。‎ ‎ ‎ 教学 难点 学习怎样把一个画面描写具体。‎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一、情境导入。‎ ‎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来到了语文园地。现在让我们去看看这个语文园地都有哪些内容吧!‎ 板书:语文园地 ‎  ‎ ‎ ‎ 381‎ 新课 教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1)‎ ‎(1)朗读这两段话。‎ ‎(2)读一读这两段景物描写,认真品味这些句子在描写景物方面有什么特点?‎ ‎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2)‎ 师:这两段都是景物描写。第一段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抓住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表达了作者对“充满生命力”的榕树的赞美;第二段文字,描写了月亮的动态,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 板书:动静结合描写景物。‎ ‎2.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3)‎ ‎(1)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吧。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要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最吸引人。‎ ‎①收集有关元旦祝福的句子。‎ ‎②为元旦晚会设计一个海报。‎ ‎③在海报上写上一条打动人的宣传语。‎ 生制作海报,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编写的宣传语。‎ ‎ 板书:宣传语要能打动人 ‎(2)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出示课件4)‎ ‎ ①读句子,体会每组中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区别。‎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5)‎ 师:这两组句子中,每组的第一句都描写得比较概括,不生动,第二句在第一句写景的基础上进行细化,比如,“夕阳西下,乌鸦归巢。”这句话,第二句把“夕阳西下”进行了细化,并且用“斜照”体现出夕阳的特点以及夕阳对万物的“感情”;在描写“乌鸦归巢”时,作者更是赋予乌鸦以人的情感,用“急急匆匆”点明乌鸦回家时内心的焦急,给人无限遐想,同时作者还用“动人”点明看到这样的景物时的感觉;“点点”则形象地写出了乌鸦往家飞时的形状。综上所述,第二句比第一句更生动,更富有感情。‎ 板书:更生动形象,更富有感情 ‎②根据例子,仿写句子。(出示课件6)‎ 师对学生们仿写的句子进行点评。‎ 示例:‎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示例:一条清澈的小河缓缓地、优雅地在眼前流过。‎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 ‎ 381‎ 示例:可爱的小狗在公园碧绿的草坪上尽情地玩耍。‎ 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示例:寂静的清早,低沉、昏暗的天空中布满了浓浓的阴云。‎ ‎3.日积月累。(出示课件7)‎ 学习《渔歌子》这首诗。‎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8)‎ ‎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 ‎(3)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出示课件9)‎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三、课堂小结。‎ ‎ 这节课我们接触到了富有特点的、美丽的景物描写,明白了怎样把景物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还积累了古诗词,更学会了制作海报,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 ‎ 板书 内容 ‎ 动静结合描写景物 ‎ 宣传语要能打动人 语文园地 更生动形象,更富有感情 ‎ 说说诗句的意思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古诗《渔歌子》,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81‎ 参考答案:‎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教学反思 ‎ ‎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渔歌子》这首词是富于诗情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381‎ 第八单元单元说明 单元内容总述 ‎ 1.本单元主题:‎ ‎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这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介绍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 2.本单元重点:‎ ‎ (1)通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这三篇文章都明确了作者在读书中悟出的道理。如《古人谈读书》的三篇文章都介绍了名人自己悟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忆读书》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的过程,悟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我的“长生果”》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和写作的经历,悟出写作的道理。‎ ‎(2)学习在阅读时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24古人谈读书 ‎1.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2.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所启发。‎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把握重点句子,体会古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25忆读书 ‎ 1.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 2.品味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感受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培养读书的兴趣。‎ ‎2课时 ‎ 弄清文章的顺序,品味重点句子,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26* 我的“长生果”‎ ‎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 2.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1课时 ‎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以“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为内容。重点是能大胆、准确、清楚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能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并能认真倾听,迅速抓住说话的重点。‎ 举办一次“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 ‎1课时 ‎ 用清晰的语言,大声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要把人物的特点及喜欢的理由介绍给大家。‎ 习作 ‎1.会写题为“推荐一本书”的文章。重点要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 ‎2.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1课时 ‎ 提示学生推荐哪些内容能让别人接受。‎ ‎ 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381‎ 语文园地 ‎1.学会找课外读物的方法。‎ ‎2.学会把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到句子中。‎ ‎3.学习书写,规范自己的字体。‎ ‎4.增加积累。‎ ‎1课时 ‎ 学会把比喻这种修辞方法运用到句子中,使句子生动形象。‎ ‎ 扩大积累。‎ ‎254古人谈读书 课题 古人谈读书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 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  ‎ ‎ ‎ 381‎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课件4)‎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 是知也 识 ‎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 ‎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5)‎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一)1.谦虚 2.求实 3.勤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 四、拓展。(出示课件6)‎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部分。‎ ‎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bù chǐ xià wèn( ),每个教育者都要huì rén bú juàn( )。‎ 不用心sòng dú( )对我们来说qǐ bú shì( )浪费时间?‎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2.余尝谓( )‎ ‎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 三、对号入座。‎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 381‎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参考答案:‎ 一、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诵读 岂不是 二、1.智慧 2.说 3.随意 三、1.② 2.② 3.①‎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8)‎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  ‎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出示课件9)‎ ‎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师补充:恒:恒心 ‎ 自足:自我满足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出示课件10)‎ ‎1.默读课文,思考: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求:‎ 生读课文,总结并汇报:‎ 板书:有志 有识 有恒 ‎  ‎ ‎ ‎ 381‎ ‎2.再读课文,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 生总结,汇报 板书:有志----不甘为下流 ‎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出示课件11)‎ 师加以引导,生汇报 板书: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出示课件12)‎ 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四、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畅所欲言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4)‎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六、作业 背诵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意思。‎ ‎  ‎ 板书 内容 ‎ ‎ ‎ 谦虚 ‎ 一 求实 ‎ 勤奋 ‎ 心到 ‎ 古人谈读书 二 眼到 口到 ‎ 有志----不甘为下流 ‎ 三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从正反两方面 ‎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加以论证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我们做事要有héng xīn( ),不能半途而废。‎ ‎2.每个人都有quē diǎn( ),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 二、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381‎ ‎1.盖士人读书……( )‎ ‎2.第三要有恒。( )‎ ‎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 三、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恒心 2.缺点 二、1.读书人 2.恒心 3.下等、劣等 三、1.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 2.就像河伯观海,就像井底之蛙看天。‎ 教学反思 ‎  ‎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9.28―公元前479.4.11):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381‎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 我们在sòng dú( )诗书的时候,要有héng xīn( ),要有毅力,二者quē yī bù kě( )。‎ 二、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并解释整个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论语》这三则,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有________;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点段落品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 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 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把你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38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诵读 恒心 缺一不可 二、1.勤勉 以……为耻 勤勉而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为耻。‎ ‎2.智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呀。‎ ‎3.曾经 我曾经说过:读书要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三、 谦虚 勤奋 求实 三到 三有 四、1. song 决 ‎2.B ‎3.示例: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又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 五、示例:‎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 张维屏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 王梓坤 ‎25 忆读书 课题 忆读书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会认“浒、传”等16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3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 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 1.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掌握多音字。‎ ‎2. 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教学 难点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第一课时 381‎ 教学 目标 ‎1.会认“浒、传”等16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3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 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书)‎ ‎2.我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生畅所欲言 师: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感受。冰心的感受是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板书:忆读书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  【设计意图:用谜语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欲望。】‎ 381‎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出示课件4)‎ 小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 ‎2.借助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的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在默读的时候思考,把握全文的结构。‎ 生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词,师巡回指导。‎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出示课件5)‎ 全文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先分说后总说,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的最大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八十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 ‎ 【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解决基础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四、教师小结(出示课件6)‎ 概括课文内容: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掌握生字词。‎ 继续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在阅读中体会读书的好处,以及自己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能夯实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用√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xǔ( ) shà( ) guàn( ) yú( )‎ 浒 煞 寇 栩 hǔ( ) shā( ) kòu( ) xǔ( )‎ 二、读拼音,写词语。‎ ‎1.zhè piān( )文章的描写部分有点儿fán suǒ( )。‎ ‎2.一拿到这份kān wù( ),他就jīn jīn yǒu wèi( )地读起来。‎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津津有味”写一句话。‎ 38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hǔ shà kòu xǔ 二、1.这篇 烦琐 2.刊物 津津有味 三、1.月亮一出来,就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2.他讲得滔滔不绝,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复习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2.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8)‎ ‎1.听写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生回顾并回答 ‎  ‎ 新课 教学 二、进一步感知课文:(出示课件8)‎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出示课件9)‎ 文中提到了作者读到的哪些书?从读书中,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课文,总结 归纳: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荡寇志》、《红楼梦》等。‎ 通过读书,作者感受到了最大的快乐,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板书:‎ ‎ 读书获得快乐 明白大道理 (出示课件12)‎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等词语。‎ 三、 细读赏析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四、 ‎1.齐读课文第1段:文章开篇的这句话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出示课件13)‎ ‎ ‎ ‎ ‎ 381‎ 明确: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多么深切的体会。(出示课件14)‎ ‎2.默读课文第2—13段,回答问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读书好”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的?)‎ ‎(2)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明确:全文第二、四、六、七、九自然段写的是“多读书”,并且,在写多读书的同时,也简略地写出了每次读书的不同感受。‎ ‎(3)作者是怎样写“读好书”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后明确:‎ 板书: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各种情感。‎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中“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 四、默读课文,合作探究:(出示课件16)‎ ‎1.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是冰心老人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围绕这几个字,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出示课件17)‎ 明确:作者回忆了少年时期读《三国演义》的情形并和《荡寇志》进行了比较;回忆了读《红楼梦》的感受;回忆了自己如何选择书等。‎ 作者认为那些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才是好书。‎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出示课件18)‎ ‎3.作者对《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做出了怎样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明确:作者认为《水浒传》中的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在对《水浒传》人物做评价时,作者还通过与《荡寇志》中人物描写作比较,突出《水浒传》中人物性格鲜明的特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五、拓展延伸:‎ ‎1.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出示课件20)‎ ‎(学生交流)‎ 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 ‎ 381‎ ‎  ‎ 板书 内容 ‎ ‎ ‎ 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各种情感,‎ 读书获得快乐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明白大道理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文章按照__________顺序介绍了自己读书的过程。‎ ‎2.在读书中,作者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 A说明“我”读书融入了感情,读得非常认真。‎ B是“我”觉得伤心,所以才会哭。‎ C“我”很喜欢哭。‎ 三、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给孩子们怎样的忠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时间 2.获得快乐和懂得大道理 二、A 三、告诉孩子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反思 ‎ ‎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地告诉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者介绍】‎ 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 381‎ 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荡寇志》是中国清代长篇小说,作者俞万春(1794—1849),此书草创于道光六年(1826),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间凡“三易其稿”,首尾历22年。本书中,作者仇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起义的思想与金圣叹一致,所以他紧接金圣叹“腰斩”过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从七十一回写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张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此书的初刻本却又署书名为《结水浒传》。‎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斩首 凯旋 水浒 B传记 煞气 敌冠 C派遣 报利 呻吟 二、读拼音,写词语。‎ ‎ 1.妈妈每天忙碌于这些fán suǒ( )。‎ ‎2.他们家非常háo huá( ),漂亮极了。‎ ‎3.他的身体日渐shuāi ruò( )。‎ 三、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 我听得津津有味。( )‎ ‎2.(他们)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 ‎ ‎3.看来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站》,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按照__________顺序,介绍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告诉少年儿童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赏----( ) 思考-----( )‎ ‎2.下列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81‎ A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对《红楼梦》的理解不一样。‎ B说明“我”不喜欢《红楼梦》这本书。‎ C“我”不喜欢贾宝玉和林黛玉,因为他们的性格不好。‎ ‎3.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经常读书吗?在读书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 二、1.繁琐 2.豪华 3.衰弱 三、1.索然无味 2.呆板 3.死气沉沉 四、时间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五、1.观赏 2.思索 ‎2.A ‎3.总结读书的好处。‎ 六、示例:我经常读书,我也非常喜欢读书。在读书的时候,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读书还让我静下来,由一个假小子变成一个真正的淑女。‎ ‎26我的“长生果”‎ 课题 我的“长生果” ‎ 课型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 重点 ‎ 1.认识生字及多音字,掌握重点词语。‎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教学 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381‎ 导入 ‎ 一、设疑导入(出示课件2)‎ 同学们,我们看题目,“长生果”是什么呢?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板书:我的“长生果”‎ ‎  ‎ ‎ ‎ 新课 教学 ‎2.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批注。‎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出示课件4)‎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板书: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①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板书: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2.反复读一读作者列举的两篇作文,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出示课件6)‎ 板书: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 ‎①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出示课件7)‎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出示课件8)‎ 板书:津津有味 废寝忘食 如醉如痴 这些词语可以体现出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 师总结:‎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出示课件9)‎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  ‎ 381‎ ‎1.生动的比喻。‎ ‎2.恰当的词语。‎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在读书中的故事,以及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0)‎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 ‎ 板书 内容 ‎ 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 博览群书,入情入境 ‎ 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 做读书笔记 ‎ 我的“长生果” 会借鉴运用 ‎ 津津有味 ‎ ‎ 废寝忘食 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 ‎ 如醉如痴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 比(欲 喻) 上(引 瘾) (卓 桌)越 书(级 籍)‎ 二、根据意思写成语。‎ ‎1.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 ‎2. 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 381‎ ‎3.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 ‎4. 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像蝴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用加点的词语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喻 瘾 卓 籍 二、1.如醉如痴 2.浮想联翩 3.囫囵吞枣 4.牵肠挂肚 三、1.满天繁星像闪光的宝石,像眨着的眼睛。‎ ‎2.书籍难道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吗?‎ 教学反思 ‎ ‎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我的长生果》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她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象力,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作者介绍】‎ ‎ 叶文玲,女,当代小说家,生于1942年11月4日,浙江台州玉环楚门镇人。代表作品《叶文玲文集》,其中作品《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 diàn() guì( ) jiào ( ) lì( )‎ 甸 馈 酵 沥 381‎ ‎ jù( ) kuì( ) xiào ( ) lí( )‎ 二、补充词语。‎ 如( )似( ) 千( )一( ) ( )光( )彩 ‎( )欢( )合 心( )理( ) ( )肠( )肚 别出( )( ) 不( )而( ) ( )( )有味 三、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 ‎2.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 )‎ ‎3.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介绍了自己读书的感受以及读书给写作带来的启发,作者对写作的感悟有两点,一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教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 )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 )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1.在括号里填入正确的成语。‎ ‎2.用横线画出“我”对写作的感悟。‎ ‎3.选文的第二自然段运用了( )的手法,描写了作者眼中的秋天。‎ A拟人化 B比喻 C象征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在写作上有什么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diàn kuì jiào lì 二、如饥似渴 千篇一律 流光溢彩 悲欢离合 心安理得 牵肠挂肚 别出心裁 不谋而合 津津有味 三、1.愉快 2.报酬 3.赠送 四、构思要别出心裁 要写真情实感 381‎ 五、1.千篇一律 别出心裁 ‎2.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3.A 六、示例:在写作上,除了构思要别出心裁,要写真情实感之外,我觉得还要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口语交际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课题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 课型 口语交际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在情境交际中能大胆、准确、清楚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态度大方,声音洪亮。 2.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交际过程,在交际过程中,通过多方面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和相互交际的能力。‎ ‎3.举办一次“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 ‎4.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并迅速抓住说话的重点。‎ 教学 重点 ‎ 1.准确、清楚、大声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 2.积极和别人交流,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 教学 难点 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并迅速抓住说话的重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一、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出示课件2)   师:同学们,你平时喜欢看什么书?你最喜欢书中的谁?他有什么特点?‎ ‎ (指名说)     师:大家有那么多喜欢的书,有那么多喜欢的人,那么,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板书: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 ‎  ‎ 381‎ 新课 教学 二、明确目的。(出示课件3)‎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应该做到哪些呢?‎ 生讨论,并总结:‎ 板书:说话条理要清楚 ‎ 声音要洪亮 ‎ 要介绍出处和喜欢的理由 三、合作探究(出示课件4)‎ ‎1.小组的每位同学把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介绍给大家。‎ ‎2.每位成员要认真听,并能尽快抓住每个同学所说的重点。‎ ‎3.每个小组成员要对讲述者进行评价,让讲述者进行修改。‎ ‎4.每个小组都推选出一位同学,向全班展示。‎ 生进行活动,并汇报 师及时进行指导 四、小组汇报。‎ 师:请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同学进行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做到以下几点:(出示课件5)‎ ‎1.要认真倾听,快速地把握说话者的重点。‎ ‎2.听完之后,要对讲述者从内容、仪态、语气等方面做出评价。‎ ‎3.同学讲完后,听众能复述内容。‎ 板书:认真倾听 ‎ 快速把握重点 师请同学们讲述, 师引导:‎ 师小结:真不错,同学们的小耳朵可真灵,听得很清楚,不但知道了他们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谁,还明白了他们喜欢的理由。祝贺大家,为自己鼓掌加油吧!(出示课件6)‎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 拓展延伸,彰显个性,游戏中交际     师过渡:来,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出示课件7)     做一做。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人物图片拿出来办一个人物展吧!    师:同学们,赶快来办一个最喜欢的人物展吧!(同学们兴趣盎然地拿出图片,并邀请大家一起观赏。)    ‎ 师:同学们,课后,你们可以和家人、朋友聊一聊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也可以围绕“我喜欢的人物形象”办一次画展,开展讲故事比赛,还可以演一演人物的故事呢!‎ ‎ ‎ 板书 内容 ‎ 说话条理要清楚 ‎ 说话要求 声音要洪亮 381‎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要介绍出处和喜欢的理由 ‎ 认真倾听 板书: 听话要求 ‎ 快速把握重点 教学反思 381‎ 习作 推荐一本书 课题 推荐一本书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2.能把要推荐的一本书的名字、作者及推荐的原因写清楚。‎ ‎3.培养学生评价与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 重点 ‎  1.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2.能把要推荐的一本书的名字、作者及推荐的原因写清楚。‎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评价与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请把这本书介绍给大家吧。‎ 生畅所欲言 师:这次习作就是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板书:推荐一本书 ‎  ‎ 新课 教学 二、明确要求。(出示课件2)‎ ‎1.读习作要求,把握习作重点。‎ 内容上:推荐一本喜欢的书。‎ ‎2.思考,我们推荐哪些内容才能让别人接受呢?‎ 生畅所欲言(出示课件3)‎ 明确:可以推荐书的内容、推荐书中吸引人的情节或者推荐个性鲜明的人物等。‎ ‎3.思考文章的写法:‎ 板书:‎ 写法上:写出书名、作者及推荐原因;写后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一评,再修改。‎ ‎4.小结:‎ 不管你怎样介绍,书名、作者及推荐的原因是一定要说清楚的。‎ 三、小组活动,交流选材。‎ 将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出示课件4)‎ ‎   ‎ 381‎ ‎1.要介绍清楚书的栏目、内容。‎ ‎2.要说清楚你的推荐理由。‎ ‎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推荐自己的书,听的同学可以给他提问题或者意见。‎ ‎4.评价他的介绍。注意是否说清楚了推荐的原因。‎ ‎5.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四、交流收获,习作评改。(出示课件5)‎ ‎1.请学生读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2.师:你们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哪一句话或是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准?是否写清了推荐的原因?你对他的书是否感兴趣?‎ ‎(学生互评)‎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五、结语。‎ 让我们和书成为朋友,让我们在书的陪伴下快乐成长吧。‎ 板书 内容 ‎ 内容上:推荐一本书 ‎ ‎ 推荐一本书 写出书名、作者及推荐原因 写法上:‎ ‎ 听一听,评一评,再修改 教学反思 ‎ ‎ 语文园地八 课题 语文园地 ‎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学会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2.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介绍书。‎ ‎3.积累古诗词。‎ 教学 重点 ‎1.学会把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到句子中。‎ ‎2.增加积累。‎ 381‎ 教学 难点 学会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入 ‎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语文园地里面包含着丰富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丰富的营养吧。‎ 板书:语文园地八 ‎  ‎ 新课 教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1)‎ 我们都喜欢读课外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到有趣的课外书呢?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找到课外书的?‎ 板书:找课外书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2)‎ ‎①找和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读了一个故事,找整本书来读。如学了《美丽的鹿角》,就可以找《伊索寓言》等。‎ ‎②读了整本书,找同类书来读。如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还可以读布封的《动物素描》。‎ ‎③别人推荐的书。比如,同桌向我推荐《安徒生童话》。‎ 师总结: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我们来说会受益匪浅。‎ 板书:由一个故事到整本书 ‎ 由一本书到一类书 ‎ 读别人推荐的书 ‎5.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3)‎ ‎(1)读一读,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照样子说一说。‎ ‎ ①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 ②思考,这几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 ③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比喻修辞方法的作用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4)‎ 师:这三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第一句话把书比喻成“长生果”;第二句话把书比喻成“营养品”;第三句话把书比喻成“朋友”。这三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体现出书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去读书,爱读书。‎ 示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出示课件5)‎ ‎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 ‎ 书是我最好的伙伴。‎ ‎  ‎ 381‎ ‎(2)想一想:下面的句子主要讲了什么?把他们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读一读,再抄写下来。(出示课件6)‎ ‎ ①读句子,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 ‎ ②根据意思排列这几句话的顺序,使之形成一段完整、连贯的话。‎ ‎ 生读句子,排列句子(出示课件7,8)‎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师:我们认真读这段话可以发现,这段话介绍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一个是由外到内,一个是由内到外。它告诉我们,只有先吸取营养,脑子里的东西才会变得有价值。‎ ‎6.书写提示。(出示课件9)‎ 书写指导:我们在写字的时候,用笔要刚劲有力,学习欧阳询在点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尽量把字写得平整端庄。‎ ‎……‎ ‎7.日积月累 学习《观书有感》两首诗。‎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朗读这两首诗。‎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10)‎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3)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出示课件11)‎ ‎ 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 381‎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出示课件12)‎ ‎(4)学生读读背背。‎ ‎(5)当堂测试背诵。‎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怎样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来读,知道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还进行了写字指导,积累了古诗,可以说受益匪浅。‎ ‎ ‎ 板书 内容 ‎ 由一个故事到整本书 ‎ 找课外书 由一本书到一类书 语文园地八 读别人推荐的书 ‎ 比喻修辞方法的作用 ‎ 说说诗句的意思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古诗《观书有感》其一、其二,并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 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教学反思 ‎ ‎ 381‎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观书有感》这两首诗都是朱熹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一》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但如果不读书,原有的知识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会不断更新。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又是一篇针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教育的好教材。‎ ‎《其二》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若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目 录 第一单元 ‎1 白鹭……………………………………………………………4‎ ‎2 落花生…………………………………………………………11‎ ‎3 桂花雨…………………………………………………………17‎ ‎4 珍珠鸟…………………………………………………………25‎ 381‎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30‎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语文园地一………………………………………………………34‎ 第二单元 ‎5 搭石……………………………………………………………41‎ ‎6 将相和…………………………………………………………49‎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57‎ 习作“漫画”老师………………………………………………61‎ 语文园地二………………………………………………………65‎ 第三单元 ‎8 猎人海力布……………………………………………………71‎ ‎9 牛郎织女(一)………………………………………………75‎ ‎10牛郎织女(二)………………………………………………79‎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习作:缩写故事………………………………………………86‎ 语文园地三 快乐读书吧 第四单元 ‎11 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90‎ 381‎ ‎12 少年中国说(节选)……………………………………… 112‎ ‎13 圆明园的毁灭……………………………………………… 117‎ ‎14 木笛………………………………………………………… 122‎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5 太阳…………………………………………………………125‎ ‎16 松鼠…………………………………………………………129‎ 习作例文:鲸鱼风向带的制作 习作:介绍一种食物 第六单元 ‎17 慈母情深……………………………………………………135‎ ‎18 父爱之舟……………………………………………………138‎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40‎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143‎ 习作:我想对你说………………………………………………146‎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0 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 150‎ ‎21 四季之美……………………………………………………155‎ 381‎ ‎22 鸟的天堂……………………………………………………159‎ ‎23 月迹…………………………………………………………169‎ 习作:即景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4 古人谈读书…………………………………………………155‎ ‎25 忆读书………………………………………………………171‎ ‎26 我的“长生果”……………………………………………182‎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习作:推荐一本书…………………………………………… 184‎ 语文园地八 ‎1.白鹭 教学目标:  ‎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381‎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 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 (师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381‎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导“鹤、嫌”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学生背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381‎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   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5小节,边读边想边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的精巧美。]‎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381‎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听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赏读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11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381‎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瞭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381‎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6)齐读第11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7)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 381‎ 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1、白鹭 ‎   颜色的配合 ‎ 精巧的诗 ‎ 身段的大小 觅食 白鹭觅食图 栖息 白鹭瞭望图 韵味无穷的诗 飞行 白鹭低飞图 教学反思:‎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设计中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意蕴无穷的白鹭外形及生活的画面展示,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受白鹭无穷的韵味,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引导学生个别入情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读书境界。在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文学语言,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3、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381‎ ‎2.落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8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词语。 ‎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难点: ‎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 ‎2.教师准备落花生和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字卡片。 ‎ 教学课时:2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381‎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 ‎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2.导入新课。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本文的作者有一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疏通字词。‎ ‎(1)要特别注意 ‎①正音:“榨”是翘舌音,读zhà,不读zà;“空地”的“空”读第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②写字:“慕”的中部是不要多写一横,不要写成“目”,下部不要少写一点,不要写成“小”;“亭”下面是“丁”,注意不要写成“子”;“吩咐”都是“口”字旁;“亩”和“播”都有一个“田”字。‎ 排火车读生字:亩(mǔ)播(bō)浇(jiāo)吩咐(fēn fu)亭(tíng)榨(zhà)慕(mù)矮(ǎi)‎ ‎(2)新词理解。‎ 381‎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2.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的事。)‎ ‎(1)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写种花生、收花生。)‎ ‎(2)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事情发展顺序):‎ a.课文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最后写(议花生)。‎ b.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 第三部分(第3—15‎ 381‎ 自然段):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 ‎2.复习旧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花生的特别。这一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花生的特点及爸爸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 ‎1.默读课文,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议花生是详写。)[‎ 思考:收获花生后,全家人的心情怎样?(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讨论:花生的特点是什么?‎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答: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381‎ ‎(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的    鲜红嫩绿 有无果实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子、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1)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381‎ ‎(2)出示父亲的话,启发思考:父亲借落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个什么样的人?引导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齐读父亲的话,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 回顾课文,开展活动 ‎ ‎1.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小练笔: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1.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了解花生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唤起学生的情感投入,以激发兴趣,让学生保持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感悟道理的目的。‎ ‎3.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 381‎ 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 (师板书:桂花)‎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 (师板书:雨 齐读课题)‎ 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381‎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是后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 初读课文,初闻花香 ‎1.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 ‎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 381‎ ‎(“邻居”“整个村子”“全年”)‎ ‎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理解:桂花盛开时,花香弥漫四方。不开花时,人们可以把以前晒干的桂花拿出来,做各式食品,如文中所说的桂花茶、桂花糕,除此之外,还有桂花酒、桂花元宵,等等。因为有了桂花食品,人们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桂花香甜的气息。也就是说,村里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四、品读文段,再闻花香 ‎1.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1)结合课文内容,我们来看看。‎ ‎(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 ‎(2)再看看插图,结合我们童年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作者可能还会在桂花树下做些什么?‎ ‎(在桂花树下读书、玩游戏、喂小鸡,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学,晚上坐在门前数星星、听长辈讲故事……)‎ ‎2.小结 381‎ 由此可见,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人的一生中,童年快乐的时光是最难忘的,难怪每见到桂花,每提起桂花,作者就会想起故乡童年时代对桂花的记忆,这份记忆是香香的、甜甜的。‎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感受摇花乐 ‎⒈体验摇花乐[‎ ‎(1)师: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闻着迷人的花香,她是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默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那些句子,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 ‎  (2)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  (3)情境对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想想我会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早晨睁开眼睛,吃饭的时候,睡觉前,放学一回家)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 ‎  (4)带着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齐读这段话 ‎  出示课件: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381‎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  2.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里,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多舒服啊!多快乐啊!)‎ ‎  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  课件出示: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  (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陶醉)‎ ‎  3.快乐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板书:摇花乐)‎ 三、品读句子,感悟思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 381‎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板书:思桂花)‎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家乡,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乡情)‎ ‎7.总结:‎ 381‎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板书:片片桂花雨,浓浓故乡情)‎ 四、拓展阅读,加深感悟(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她的生平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11岁来到杭州,32岁移居台湾,60岁移居美国,84岁回故乡探亲,86岁定居台湾。‎ ‎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咱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 ‎(1)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选自琦君的《<烟愁>后记》‎ ‎(2)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选自琦君的《家乡味》‎ 五、拓展延伸,抒写童年。‎ ‎1.学习本文写法,写一写自己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味道的呢?请以“儿时的味道”为主题,写写你的童年记忆吧。)‎ 381‎ ‎2.荐读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板书设计: 爱桂花 桂花雨 摇花乐 片片桂花雨 浓浓思乡情 思桂花 教学反思:‎ ‎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上课时,我们要把教学重点放在:‎ ‎  1.谈话营造阅读期待,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在具体教学中,抓住一个“浸”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  2.享受摇花乐,体悟母亲的思乡情怀。借助朗读,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画面,从画面中点出这是思乡之雨、回忆之雨。这样的处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有留恋,让作者魂牵梦萦。‎ ‎4* 珍珠鸟 381‎ 教学目标 ‎1.认识“蔓、幽”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在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 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领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 1.谈话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养过什么小动物呢?一开始,大家是如何与它成为朋友的?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2.探求新知:(课件出示珍珠鸟的相关图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板书课题:4.‎ 381‎ 珍珠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与这可爱的小家伙成为朋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朗读完毕,师正音)‎ ‎2.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说说通过阅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珍珠鸟长什么样子?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有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珍珠鸟的习性: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三、再读课文,全面理解 ‎1.找出文中写珍珠鸟活动的语句,与同桌一起读一读并交流,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全班讨论交流,指名几位学生作讨论总结)(珍珠鸟活动的语句:①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②‎ 381‎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③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④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⑤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⑥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板书)(怕人——亲近)‎ ‎2.文中的珍珠鸟是一只怎样的鸟?作者是如何写出它的可爱的?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学生自由回答。‎ ‎(相关语句:①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可爱 ‎②‎ 381‎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活泼 ‎③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淘气 ‎④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⑤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亲近人)‎ ‎3.思考: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爱、宽容、尊重动物等)‎ 四、深入探究,延伸拓展 ‎1.是啊,正因为作者是一位懂得关爱、宽容、尊重小动物的人,所以作者与小珍珠鸟的距离才能慢慢(缩小),最后,小珍珠鸟不仅不怕接近作者,甚至还在作者的肩头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到这里,作者感慨无限,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81‎ ‎2.探究:作者说的仅仅是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 ‎(不仅是人与鸟,还有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 ‎3.拓展:原来信赖有如此美好的内涵,那么,就让我们来学习作者,写一写对“信赖”一词的赞美与认识。 ‎ ‎(出示例句:信赖是一座桥梁,让人与动物心灵相通,真情相融。)‎ ‎ 4.最后,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与小珍珠鸟之间的真挚感情。‎ 五、 小结[‎ 课文通过作者记录的与小珍珠鸟之间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正因有了信赖,才会创造出如此美好的境界。同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因互相信赖、理解、宽容,和睦相处,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美好与和谐。‎ 六、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亲身经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写一篇关于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彼此信赖的小作文。‎ 教学板书 ‎ 初到家中 小心翼翼 怕人 ‎ 在笼子四周飞 信赖,‎ 珍珠鸟 熟悉过程 在屋里飞 亲近人 往往创造出 ‎ 落在桌上 美好的境界 381‎ ‎ 落在肩头 教学反思 ‎1.通过查找课文相关语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理解、体会珍珠鸟的可爱及作者的情感;‎ ‎2.通过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和宽容,进一步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内涵,使学生懂得不论是人与动物,人与自然,还是人与人之间,必须互相信赖、理解、宽容,才能和睦相处,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活动目的:‎ 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游戏和故事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了解在学习上、生活中应该遵守哪些方面的纪律;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 ‎ ‎2、善于发现一日活动中不守规则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积极参与制定班级公约。‎ 381‎ ‎4、通过活动,拓宽学生对守纪的认识,并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活动准备:‎ ‎1、选好一名主持人 ‎2、小组排练小品、哑剧,准备故事 ‎3、集体学唱歌曲:《真心英雄》 ‎ ‎4、黑板布置,书写“纪律伴我成长”等 ‎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真快乐,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目标靠我们共同来完成,集体的荣誉靠我们大家来维护。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班级公约吧。‎ ‎ 二、审题 ‎ 学生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 三、组织活动,讨论发言 ‎1、全班齐唱歌曲:《真心英雄》。‎ ‎2、学生演小品《早读课风波》。‎ 语文早读课老师没来之前,学生有讨论昨晚电视剧的、有睡觉的、有抄作业的,教室内一片喧哗声,课代表在不停地喊“‎ 381‎ 安静、安静”;有人在班门口望风,一声“嘘”声,大家迅速各回各位、拿起课本装模作样。 ‎ ‎ 3、学生自由发言:自己在早读课方面做得如何?‎ ‎ 4、生演哑剧:《课堂内外》‎ 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可还有三人不在,一会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编造迟到理由;下课后老师进行批评教育、不停点头;放学后不及时回家,在校门口买零食、玩耍。‎ ‎5、小组讨论:找找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在集体生活中,我们应该共同遵守哪些规则?‎ ‎6、教师相机点拨,讲邱少云烈火烧身的故事、大雁严守纪律的故事,增强学生守纪律的自觉性。‎ 四、制定班级公约 ‎1、针对班级建设的目标,每位同学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公约内容,再分别讨论,去除不合理的、重复的部分,形成小组意见。公约内容要具体,便于落实。‎ ‎2.要求各小组形成共识,最后各自总结成公约内容,汇报讨论结果,全班表决。‎ 五、齐读班级公约 ‎1、准时到校,佩带红领巾,衣着整洁,整理好课桌,主动与同学老师问好。‎ 381‎ ‎2、学好各门功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学会管好自己 。‎ ‎3、铃声一响即安静,专心听讲勤思考;课间午休不追逐、不打闹,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 ‎4、出操集队快静齐,动作规范做好操;每天眼操做两次,持之以恒视力保。‎ ‎5、学校是我家,公物爱护靠大家。勤俭节约爱公物,遵循公德要重要。‎ ‎6、爱惜粮食,节约水电,勤练体魄,积极劳动。 7、同学之间勤勉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8、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学会自理。‎ 六、总结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需要全体同学共同的努力。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自律自强,做最出色的自己,做自觉遵守班级公约的榜样。‎ 七、作业 每人把班级公约写下来,可以用硬笔书写,也可以用毛笔书写,然后挑选书写优秀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督促同学共同遵守。‎ 教学反思:‎ 在班会课中,有一些同学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大部分同学能清楚 381‎ 地表达自己观点,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积极参与制定班级公约。但有一些同学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及促进学生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班级公约本身需要根据班级实际动态调整,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持续互动和努力。这对班主任的民主意识、沟通能力、需求识别能力、管理能力等都是一种挑战。‎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通过句子的对比,找出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何相似之处,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把握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了解诗人李白;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朋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 3.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朋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381‎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一词多义”的词语;‎ ‎ 2.学生查找相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一)‎ 2.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都是在写什么的?(写事物)仅仅是写事物吗?是有没有其他内涵?(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 二、 交流平台 1. 既然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我们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并且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那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下【交流平台】中第2.3位同学说的话,并回顾《白鹭》和《珍珠鸟》两篇课文,想一想,这两篇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把你的发现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3.交流完毕,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381‎ ‎(《白鹭》一课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白鹭平凡之美的赞美和对白鹭的喜爱之情;《珍珠鸟》通过描写珍珠鸟由怕人到亲人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及抒发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一、 深入探究 ‎1.思考: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总会用到类似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手法,比如:妈妈包的饺子,饺子里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还有没有同学能够举出其他的例子呢?(梅花——不畏寒冷,喜欢在冬天开放,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2.学习完【交流平台】这一板块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修辞手法。请同学们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齐读句子并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①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用某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作比较)‎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③这种通过比较来描写事物的方法,在修辞手法中叫做什么?(板书:对比)‎ ‎④请用对比的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 二、 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还掌握了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在以后的写作中,同学们可以大胆运用这些方法技巧,来给我们的文章增加亮点。‎ 381‎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妈妈包的饺子、梅花、蜡烛等)‎ 修辞手法 对比(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 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和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个新的知识点。请同学们到课文p14【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 1. 比较例题中的加点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这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意思是不同的。)‎ 2. ‎①读第1、2句,说说这两个“开辟”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开辟是开创的意思,第二个开辟是开发的意思)‎ ‎ ②读第3、4句,说说这两个“姿态”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姿态是指物体呈现的样子,第二个姿态是风格、气度的意思)‎ 3. 像这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的词,我们叫做“一词多义”(板书:一词多义)‎ 二、 结合理解,深入运用 1. 下面我们用课文中的温和来造两个句子,注意结合不同的词义。学生完成练习,自由发言分享。‎ 2. 那么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一词多义”‎ 381‎ 的词语呢?思考一下,请同学们回答交流。‎ ‎(眉目:这个女孩眉目清秀。 这件事情总算有了眉目。)‎ ‎(意识:我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他的意识渐渐模糊,最后晕了过去。)‎ ‎(算账、舒展、究竟等)‎ 一、 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1.通过上节课和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语言中蕴含的内涵真是博大精深,而在文学中,有一种文学体裁,正是语言高度凝练的体现,这种文学体裁,就叫做——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日积月累的这首古诗吧。(板书诗题)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这首古诗。‎ ‎2.(板书作者)请同学们分享所搜集的关于诗人李白的相关资料;‎ ‎3.初步了解什么是七言绝句,一般情况下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4.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题:‎ ‎①通过诗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因此,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②理解诗题。黄鹤楼是地点,送是送别,孟浩然是李白的好友,之是动词,意思是去、到,广陵即扬州。诗题仅有10个字,就把地点、人物、事件全部表达出来,可见古诗语言的高度精炼。(再次齐读诗题)‎ 381‎ ‎5.读中有感,从读中悟:‎ ‎①齐读一、二句,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作者和孟浩然是老朋友)从何得知?(故人)不错,还有呢?(孟浩然在三月要去扬州,所以在黄鹤楼与作者告别)‎ 讨论:三月前面的“烟花”一词,是什么意思?(引导理解:三月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的花有什么特点?)‎ 那么,这两句诗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意思是说?(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从内容上看,这是描写(板书:送别时)的情景。‎ ‎②齐读三、四句,这两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孤帆、远影、碧空、长江),从这些景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诗人看着朋友远去,心里空荡荡的)不错,还有没有同学有更深一层的发现?(朋友乘船离开后,诗人还在那里望着,直到朋友的船消失在天际,诗人还没有离开)‎ 思考:从这一细节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引导理解:诗人与老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人与老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诗人送别朋友后内心的孤独……)‎ 结合我们的理解,这两句诗应该怎么解释?(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从内容上看,这是描写(板书:送别后)的情景。‎ ‎③再次齐读全诗。通过朗读和理解,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呢?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381‎ ‎④学生汇报交流成果。(作者因老朋友孟浩然的离去而依依不舍,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及深深的眷恋,同时也体现出两人深厚的友情。)‎ ‎⑤试着背诵全诗。‎ 一、 小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语言艺术更是博大精深,一个词就有多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应注意体会和充分运用语言种不同的意义,短短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老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画面,所以,在以后学习语技巧。‎ 二、 布置作业 1. 自己搜集两个“一词多义”的词语,并根据不同的语境造句;‎ 2. 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背诵,体会作者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3. 你是否也有感情深厚的朋友呢?请写一段话,表达你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吧。‎ 板书设计 黄鹤楼 ‎ 送别时 烟花三月 ‎ ‎ 下扬州 感情深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 难舍难分 ‎ 送别后 唯见长江 教学反思 381‎ 1. 学生通过学习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掌握修辞手法:对比,更全面地理解本单元课文在表达方面的技巧,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够适当运用;‎ 2. 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进一步感悟友情、友爱的真挚温馨。‎ 第二单元 ‎5.搭石 教学目标:‎ 1、 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 381‎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381‎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81‎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   B.舒缓柔美  C.外号 381‎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    )白雪(     )明月(      )‎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81‎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381‎ B、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结合具体事例写一写身边令你感动的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381‎ 本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采用“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幅幅画面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初步了解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6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强、划”,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召集、大臣”等3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质。‎ ‎4、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81‎ ‎2、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因。‎ ‎3、结合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预习检测 ‎1.讲述和氏璧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璞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鉴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专家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璞玉奉献给武王。武王也让鉴定专家来鉴别,结果也说是块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到楚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像你这样痛哭的,你怎么哭的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 381‎ 于是,文王派人对这块玉进行加工,果然琢磨成一块宝玉,文王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和氏璧夜能发光,冬能取暖,价值连城。‎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由“和氏璧”引起的。(板书课题:将相和)齐读课题——。 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之后100多年,西汉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板书:《史记》)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它改编而来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解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 ‎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出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指导字音、字形。随机展示图片“鼓瑟”“击缶”。指导书写“荆”,注意“荆”左右结构,左边的部分写短一些,收一些,右边的“刂”可以向下伸展一些。‎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同学们都读过了课文,知道了课题中的“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题目是“将相和”‎ 381‎ ‎,那么之前两人之间因为什么原因不和呢?我们先来关注两个词语,这是战国时期两个官职的名称,谁来读一读:上大夫、上卿,(指名读,正音、齐读)你们读了课文,知道这两个官职谁更高吗?(上卿比上大夫级别更高,相当于宰相。) ‎ ‎2.课文围绕着“将相和”讲了三个小故事,下面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每个小故事中小结性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试着找出关键词概括小标题。(学生交流)‎ ‎(1)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用小标题概括——完璧归赵,看老师把这个词语写到黑板上,(板书:完璧归赵)“璧”其实就是一种玉器,所以是——玉字底。在这个故事里的这块璧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璧,它是无价之宝——和氏璧。‎ ‎(2)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渑池是一个地名。在这段课文中还有这几个词语比较难读,谁来试试——鼓瑟 侮辱 拒绝 击缶;(指名读,正音、齐读)第二个故事用小标题概括——渑池之会(板书:渑池之会或渑池立功)‎ ‎(3)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用小标题概括——负荆请罪。理解“负”(背着)‎ 381‎ ‎(板书:负荆请罪)‎ ‎(4)这三个小故事合起来就是“将相和”。请大家把这3个小标题端端正正地写在相应的故事旁边,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照,写整齐,写美观。‎ ‎3.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交流,师小结。‎ ‎(起因——发展——结果)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 ‎2、《将相和》一课由哪三个小故事构成?‎ 二、深入阅读,感知人物 过渡:廉颇和蔺相如之间有和,那在这之前就有不和,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直接描写两人不和的那段话。‎ ‎1、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他头上了,说说廉颇是什么样的人?蔺相如又是什么样的人?‎ 指导朗读,读出廉颇的不服气。‎ 那蔺相如是不是只靠一张嘴就会耍嘴皮子呢?我们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能告诉大家用什么方法学?‎ 381‎ ‎(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2、讨论、交流、整理:‎ ‎(1)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 ‎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 ‎(2)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 ‎(3)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 ‎3、看图讲述,训练表达。    ‎ 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故事能力。进一步了解蔺相如是个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人。 4、小结:     ‎ 381‎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 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 5、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 6、 总结、扩展  ‎ ‎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 ‎(2)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 ‎(3)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学生自主学习“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 ‎(1)学生按照以上学习方法,前后桌四人为小组进行学习。‎ ‎(2)组织交流学习情况。‎ ‎(3)小练习:‎ ‎ 师:廉将军为什么口口声声表示不服蔺相如,可最后为什么又负荆请罪了呢?‎ 结合插图想象,廉颇背着精挑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会说些什么?蔺相如又会怎么说?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言行写生动具体,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 三、总结:‎ 最终,蔺相如完璧归赵,“完”‎ 381‎ 是完好无损,那完好无损的只有和氏璧吗?‎ ‎ (引导学生回答)‎ ‎ 除了和氏璧,还有蔺相如自己,更为重要的还有赵国的尊严,蔺相如凭借自己的勇敢机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封为上大夫。经过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最终促成了将相和这一家喻户晓的大故事。本篇课文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阅读,去体会其中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 四、作业设计 ‎ 1.小练笔:请用上“无价之宝,为难,理屈,完璧归赵”等词语,把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件事简写成100字左右的小故事。 ‎ ‎2.搜集历史故事进行阅读。‎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81‎ ‎《将相和》是一篇叙事性课文。这篇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中,表现蔺相如性格特点的词句是教学重点,教学中抓住这些词句,就能让学生体会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以国事为重的品质,同时感性认识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在教学时,我提出的问题是:蔺相如和廉颇为什么不和?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层层展开学习。他们从故事的发展中知道这两员大将之所以不和的最终原因是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那蔺相如又是怎么“爬到”廉颇的头上呢?学生通过阅读很快会找到结果:是因为蔺相如聪明机智,以国家利益为重,帮楚王解了围。  长文短教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摸索实践,最终用最短的时间上好较长的课文,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  ‎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冠”,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猎豹、冠军、俯冲、浩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3、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难点: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课前准备:ppt课件 381‎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师出示奔跑中的猎豹的照片,先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它每小时的速度是多少?(生纷纷举手回答,师:猎豹奔跑的瞬时速度可达到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时,学生哗然。)[‎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快多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名生读。重点指导多音字:冠、喷;整体认读音节:赤、置;“枚”字右边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2、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3、生讨论交流,指导分段,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381‎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比列举了人、鸵鸟、猎豹、游隼。‎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比列举了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结尾指出宇宙中速度最快的东西是光。‎ 四、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题目。‎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 ‎ 课文列举了哪些事物的运动速度?‎ ‎ 二、细读文本,研读速度 ‎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出猎豹和鸵鸟跑的速度比人快得多。重点读出“一点儿赢的希望也没有了”的语气。‎ ‎2.师出示问题:找出2—8自然段中所讲的事物,以及它们的速度,用横线在课本里划出来,并进行比较。‎ ‎3.四人一小组进行学习、讨论、交流,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4.汇报交流。‎ ‎ A 381‎ ‎、师用课件分别出示人、鸵鸟、猎豹、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的图片,指名生答出速度:人:二十四千米每小时;鸵鸟:七十二千米每小时;猎豹: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时;游隼:三百二十千米每小时;声音:一千零五十千米每小时;喷气式飞机:声速的数倍;火箭:四万千米每小时;流星体:二十五万千米每小时;光:三十万千米每秒。‎ ‎(师指出:为了把各种事物的速度说具体,课文中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2—8每个自然段中是怎样讲出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快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错的及时纠正。 ‎ C、把以上几种事物按运动速度的快慢排序,标上数字。(1、光;2、流星体;3、火箭;4、喷气式飞机;5、声音;6、游隼;7、猎豹;8、鸵鸟;9、人)‎ ‎5.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师指出读时要把数字重读,读得流利,读得明白。‎ ‎6.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抓住“难以置信”和“轻易”两个词进行理解,突出光的速度快。‎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1、 师:本文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列数字、作比较。使用列数字的好处是:准确具体,有说服力;使用作比较的好处是:鲜明、突出论点)‎ ‎2、这篇科普文章让我们懂得在宇宙中,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写法的句子。‎ ‎2、课后找一找相关的科普书籍读一读。‎ 381‎ 板书设计: ‎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 速度按从快到慢排列:‎ 光—流星体—火箭—喷气式飞机—声音—游隼—猎豹—鸵鸟—人 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各种事物变成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直观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体验也更深刻。‎ 其次,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 习作《“漫画”老师》‎ 教学目标 1. 明确自己想要描写的是哪一位老师,了解这位老师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2. 挑选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 3. 学会通过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挑选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 ‎2.学会通过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381‎ 教学时间 ‎ 1课时 教学准备 ‎ 几张人物漫画;班上几位老师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出示人物漫画)同学们都看过人物漫画吧?(看过)‎ 里面的人物形象有趣吗?(有趣)‎ 你觉得有趣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 没错,漫画里的人,特点非常突出,配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让人觉得可爱又有趣。‎ ‎2.如果要给一位老师画漫画,你会选择谁呢?(出示班上几位老师的图片)(学生自由发言)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把我们可爱的老师“画”出来吧!(板书:“漫画”老师)‎ 二、 启发思路 1. 各位小画家们,请说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位老师为他“作画”呢?(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①引导学生先说出要描写哪一位老师;‎ ‎②这位老师有什么突出特点,比如:外貌、衣着、性格、喜好(此处可作细节描写);‎ 381‎ ‎③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回忆,有没有什么典型事例可以体现该老师的这些特点,有的话,选择一两件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写下来。(注意:事件必须要能够突出人物的特点)‎ 一、 习作指导 1. 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位老师,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板书:XX老师 突出特点:……)学生先把思路整理出来;‎ (1) 以语文老师自身为例,给学生讲解如何刻画形象:(学生归纳)特点:‎ ① 外貌:清秀的脸 大大的眼睛 戴着眼镜 高高的鼻子 ② ‎②性格:很温柔,有时候也很严厉,但同学们都很听她的话 ‎③喜好:爱说笑,上课很有趣 喜欢穿淡雅颜色的衣服 (2) ‎(学生回忆)事例:‎ 表现性格的典型事例:有一次,班上的一位同学在别人的课本上乱涂乱画,导致那位同学的笔记都看不清了,老师十分生气并严厉批评了这位同学,这位同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帮别人补好了笔记,从此以后也学会了爱惜别人的东西。‎ 表现喜好的典型事例:老师上课很有趣,因为她很喜欢跟我们开玩笑,我们的课堂既精彩又活跃。比如有一次一位学生在上课时喷花露水,搞得整个教室都是奇怪的味道 381‎ ‎,老师说了一句歇后语:你这是在公共厕所里跳高——引起公愤(粪)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细节刻画:语言幽默)‎ 1. 结构安排:选出两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同时,还要注意,文章必须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两个事例刚好安排一个详写,一个略写。‎ 2. 学生自由习作,师巡视指导。‎ 一、 习作点评 找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重点在是否讲清楚所写的是哪位老师,事例是否能体现人物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恰当等。‎ 二、 小结 ‎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熟悉的老师,运用典型的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和特点,掌握刻画人物的技巧。‎ 三、 延伸 将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画出对方作文中所刻画的老师形象,看看你用文字“画”出来的老师,能不能真的画出来。(看出是否刻画到位)‎ 板书设计 外貌 ‎ 细节描写 穿着 ‎ 性格 形象突出 ‎“漫画”老师 喜好 一目了然 ‎ 典型事例 凸显人物形象 381‎ 教学反思 1. 学生在写作文之前,必须对想写的老师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这篇习作要求学生第一步必须先留心观察所选对象,找出最突出的特点;‎ 2. 学生在选择事例时,必须注意,事例要典型,要能凸显人物的形象特点,让人一眼便能看出所写的对象是谁。‎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懂得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在实际阅读中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 ‎2、能根据语句写出主要意思,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情景表现出来。‎ ‎3、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在实际阅读中运用。‎ 2、 能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情景表现出来。‎ 3、 理解并背诵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 1.收集有关描写情景的成语;‎ ‎ 2.学生查找相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381‎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 ‎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二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二)‎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每篇课文题目下面都会有什么阅读提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下所用的时间)‎ 二、交流平台 ‎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阅读第二单元的课文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时间用得少、阅读速度快的同学。)‎ 2、 老师表扬阅读速度快的同学,学生交流自己提高阅读速度的心得。‎ 3、 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课本里有四位同学也有自己的发现,请女生、男生分别读出相应的心得。‎ 4、 小结:同学们在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 381‎ 读,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一口气往下读,同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圈画出关键词句,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只要同学们持之以恒地用这种方法进行训练,大家的阅读速度一定能够提高。‎ ‎ 三、词句段运用 ‎ ‎1、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用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课文中有很多句子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个句子。‎ 课件出示: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生齐读后思考:这个句子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2、 课本【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同桌先读一读,再互相交流一下句子的主要意思。‎ 3、 检查反馈,全班交流。‎ ‎ (1)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三十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光的速度快到令人惊叹。)‎ ‎(2)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弯曲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场面混乱,所有人都很恐慌。) ‎ ‎4、在我们这单元的课文中,也有不少这样的语句,请找出来,与周围的同学交流、细细品味,说说这些语句的主要意思。‎ ‎5、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81‎ 四、小结 ‎ 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懂得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并在实际阅读中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还学习如何概括句子的主要意思,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要注意运用这两种技巧,就能帮助我们读得快,读得好。‎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1、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 ‎2、遇到不懂的词 ,圈画出关键词句;‎ ‎3、一边读一边想,圈画出关键词句;‎ ‎4、不断练习,熟能生巧。‎ ‎ 词句段的运用 :概括句子主要意思 第二课时 一、 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概括句子的主要意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个新的内容——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请同学们翻到课文p30【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板书: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二、 词句段运用 ‎1、师出示左右为难、奋不顾身这两个成语,学生 381‎ 先说一说这两个的意思,再读一读文中相应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句子描写的情景都能够表现成语的意思,并且句子都是从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找出来的。)‎ 2、 师出示成语:喋喋不休、悠然自得,请同学说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生举手发言。‎ ‎(喋喋不休:指说话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 3、 生齐读这两个成语的意思,然后在课本中找出能表现这两个成语意思的具体情景的句子,全班交流。‎ ‎(喋喋不休 ‎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 ‎(悠然自得 ‎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感觉。)‎ 4、 拓展练习:‎ (1) 师出示成语:苦口婆心、不可思议,学生从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描写成语具体情景的句子。‎ (2) 生说成语,其他同学说一说能描写成语具体情景的句子,互相交流,教师点拨。‎ 一、 日积月累 ‎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注意读准“重”、“转”‎ 381‎ 的读音。‎ ‎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第一个句子出自【晋】葛洪的《抱朴子》,意思是:不要整日就只是吃饱喝足(却不去多思考、多探索),不要因为懒惰少花一点时间,造成功亏一篑。‎ 第二个句子出自【晋】陶渊明《杂诗》,意思是:盛年就是生命力旺盛的人生时段,不会再有;一日之中难有第二个早晨;应当及时自勉自励生活和工作,因为时间和岁月是不随人而改变的。大体意思就是说时间很宝贵,人的一生中没有多少像早晨那样珍贵和旺盛的时间,时间不等人也不随人而改变,所以要自励自勉,珍惜时间。‎ 第三个句子出自【宋】岳飞的《满江红》,意思是:年轻人要珍惜生命和时间,要善于利用每一分钟时间不断完善自己,锻炼自己,取得成功,而不要等到年老体弱时,才懊悔自己年轻时的少不更事,虚度光阴,到那时再感到悲观失望已经是悔之晚矣。‎ ‎ 第四个句子出自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意思是:天下的事情,从来都是那样急切;日月轮回,光阴紧迫。要等一万年后才等来胜利,实在是太久,我们要抓紧时间,力求主动,只争朝夕。‎ ‎(学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时,只要大致说对就好。教师相机简介四位名人。)‎ ‎3、你还积累了哪些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全班交流。 ‎ 381‎ ‎4、结合实际,学生谈谈如何珍惜时间。‎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用具体的情景描写来表现成语的意思,同时积累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同学们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五、布置作业 ‎ 1、自选三个成语,并用具体情景的描写表现成语的意思。‎ ‎ 2、背诵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左右为难 奋不顾身 喋喋不休 悠然自得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珍惜时间 好好学习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懂得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要在实际阅读中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需要持之以恒地训练。‎ ‎2、以句子训练为中心,引导学生概括句子意思,反之将成语用具体的情景描写表现出来,强化学生的句子训练,并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背诵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做到珍惜时间。‎ ‎ 8猎人海力布 ‎ ‎ 381‎ 教学目标:‎ ‎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  4.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  教学重点:‎ ‎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  教学难点:‎ ‎  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  课时安排:一课时 ‎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你们知道哪些民间故事。‎ 生:白蛇传...‎ 师:出示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故事特点。引入本课,板书课题。‎ ‎  二、初读感知 自学提示:‎ 381‎ ‎  1.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  2.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画下来,‎ ‎  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生概括出小标题。‎ 三、精读感悟 ‎1、小组合作研讨 ‎  想一想,从使你感动的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画出一两处最打去动你的描写海力布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的体会。‎ ‎  2、生汇报 ‎ 课件出示描写海力布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 ‎ 3、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急忙、急得掉下眼泪、镇定)‎ ‎4、在这里有几个描写动作的词,谁能找到,如果让你描述人物动作时你会运用这些动作的字、词吗?试一试。‎ ‎5、还有吗?(生找说感受)现在情况十分危急,尽管海力布全乡亲们避免灾难,但是乡亲们都不听他的,所以他流着眼泪着急的说(引读“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焦急地说(引读)镇定的说(引读)‎ ‎6‎ 381‎ ‎、为什么由着急变得非常镇定,是,虽然他很着急,但他没有乱了方寸,是因为他已经决定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7、谁能找到最后一部分对海力布心理描写的句子。‎ ‎8、读课件说体会。这里有两个词“迟延、灾难”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什么意义。‎ ‎9、难道他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吗?(生答)对这是何等可贵呀。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难道他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吗?‎ ‎10、当乡亲们看到海力布变成石头的时候,他们心里会怎么想呢?会怎么说呢?谁来模拟乡亲们来说一说。‎ ‎11、乡亲们得救了,可我们可爱的猎人变成了石头,找同学们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2、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为什么用据说这个词呢?‎ ‎13、猎人海力布虽然只是一个民间故事,但是海力布舍己为人的精神代代流传,你想说点什么呢?‎ ‎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生配合读。‎ ‎14、结合小标题复述课文(加上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15、改编其中的一个情节。‎ ‎16、续写大屏幕上的三个小故事。‎ ‎17、介绍讲故事大家,发扬传统文化。‎ 四、小结 381‎ 老师建议你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我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一定会把海力布的这种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精神发扬光大,我也相信同学们时刻能做到心中有他人,处处留美名。‎ 板书 ‎ ‎ 乐于助人 ‎8、猎人海力布 见义勇为 ‎ 舍己为人 ‎9牛郎织女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教学重难点 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知道《梁祝》《夫妻双双把家还》吗?‎ ‎2、很好,他们反映的都是民间故事。(板书:民间故事)其实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早已接触了大量的民间故事。你知道吗?‎ ‎3、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再学一个民间故事(板书:牛郎织女)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个民间故事的无穷魅力!‎ 381‎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2、初读汇报:文中的人物有哪些?‎ 学生说出人物,师板书:(哥哥 嫂子 牛郎老牛 王母 娘娘 织女)‎ ‎3、默读课文说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重点读:‎ ‎(1)哥哥嫂子 牛郎 课文第1自然段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哥哥嫂子对牛郎的态度。‎ 学生讨论交流。‎ 多指名读与自己表达的词或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用一个词表达自己对哥嫂的情感。再读 ‎(2)牛郎老牛 课文第2自然段,“牛郎照看老牛非常周到,他把一些好的东西都给老牛吃,你看,他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老牛知恩图报,“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板书“舔”,教学“添”)‎ 老牛还给牛郎介绍织女,就是对牛郎的一个回报。‎ 381‎ 老牛还让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披上它。‎ ‎(其实这里,作者还使用了一个写作方法——铺垫。铺垫是为下文的出现而打下的基础,如果没有了它,后文会显得很突然。)(板书:铺垫)‎ ‎(3)牛郎织女 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见到了那位美丽的姑娘了吗?见面后的结果又向哪发展了?‎ 大声读课文相应的自然段(4-----6自然段)‎ 初评牛郎织女。-------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牛郎织女的印象汇报时说出自己的理由。‎ 启发想像:如果故事中不出现意外情况,牛郎织女一家的幸福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 小组讨论后写一段描绘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话。‎ 代表汇报自己的描述,集体评议。‎ 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 ‎(4)牛郎与王母娘娘 在牛郎和织女的婚姻关系上,王母娘娘算是一个破坏者。读读文中对王母娘娘的描写吧。‎ ‎“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空……”‎ 381‎ ‎(5)牛郎与喜鹊。‎ 鹊对牛郎来说,是他婚姻的帮助者。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见面,真感人。(找到喜鹊搭桥的段落,并和同学们一起读。板书:喜鹊)‎ 三、概括主要内容 ‎1、好,借助人物关系,让我们从内容上具体说说《牛郎织女》写了一个(    )的故事?‎ ‎2、出示:《牛郎织女》是一则民间故事,课文主要讲述了孤儿牛郎在              的帮助下认识了(        )。他们(      )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       )。牛郎 (     ),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        )。从此,(        ),天长日久,他们(       ) 。‎ ‎3、生交流 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刚才这样的梳理,我们对“写了什么”既做了细致的分析,又学会了简要的概括。‎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条理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做到内容完整,语句流畅。‎ ‎2、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关键语句感受人物性格,有感情朗读。‎ 381‎ ‎3、抓住文中的问句,初步感受设置悬念给故事带来的变化,了解这样表达能够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4、通过想象鹊桥相会的美好,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情感,拓展两首描写牵牛织女的诗歌,知道人们对于自由、幸福的追求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进而了解民间故事流传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流利的复述课文,感受人物特点。‎ ‎2、想象鹊桥相会的美好,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情感,进而了解民间故事流传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在晴朗的夏天夜晚里,我们仰望星空,可以看见一条银色的天河,它就是银河。在银河东岸有一颗明亮的星星——牛郎星。在银河的西岸与牛郎星隔河相望的这颗明亮的星星就是——织女星。自古以来,人们对这两颗星星都怀有特殊的情愫,连唐代大诗人杜牧也在《秋夕》中这样描写:“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出示,齐读)‎ 其实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许多关于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老先生改编的这篇民间故事《牛郎和织女》。(齐读课题《牛郎织女》)‎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并读了课文,下面检查一下生字词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381‎ 这篇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既然是故事,它一定围绕一连串的人物展开的。课前已经预习并读了这个故事,说说看,写了哪些人物?‎ 有牛郎、织女。‎ 有王母娘娘 牛郎的哥哥和嫂嫂 老牛喜鹊。不错,故事里,动物也是“人物”‎ 还有牛郎的儿子和女儿。‎ ‎(板书:牛郎、织女、儿女、兄嫂、老牛、王母、喜鹊)‎ 这么多人物中,中心人物是牛郎和织女,就让我们以牛郎为起点,聊聊牛郎与其他人的关系。‎ 一、牛郎和哥嫂 ‎1、牛郎与哥哥嫂子的关系怎样?‎ 没有名字的牛郎是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虐待牛郎,叫他吃剩饭、穿破衣、住牛棚……哥哥嫂子真是自私自利,不讲骨肉亲情的人呀!‎ 二、牛郎与老牛的关系 哥哥嫂子虐待牛郎,可牛郎和老牛关系却非常密切,他们俩之间一个是人,一个是动物,但看起来更像朋友和兄弟。‎ ‎1‎ 381‎ ‎、首先,牛郎对牛好,照顾牛的吃喝是那么细致周到,好得没法说。结合课文,具体聊聊牛郎照看老牛是如何的周到?他把一些好的东西都给老牛吃,你看,他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2、牛郎照顾那头老牛细致周到老牛也知恩图报 ‎(1)用温和的眼神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 ‎(2)老牛给牛郎介绍织女,就是对牛郎的一个回报。也就是说老牛是媒人,也叫红娘,帮助牛郎介绍对象,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人,织女可是仙女呀!你羡慕吗?感谢你的发现,找出相关段落读读 ‎(3)老牛除了要成全牛郎的婚姻,还怎样报答牛郎的?‎ 还有老牛让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披上它,后面没说完,老牛就去世了,证明老牛对牛郎后面事一清二楚,而且临死都不放心。不但给婚姻,而且还给牛皮。希望牛郎关键的时候用上。(引导学生读相关段落。)‎ 关键时候用上了吗?(引导学生读相关段落)‎ 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善待自己的身体,老牛也是如此呀!可这老牛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头到脚把自己的皮扒下来,献给牛郎,真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三、牛郎和织女 理清了牛郎和老牛的关系,下面该聊聊牛郎和织女了。‎ ‎1、他们在哪相识的?那是一个怎样的环境?看,古时候谈婚论嫁就晓得找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 381‎ 牛郎和织女第一次就你看上了我,我看上了你,这叫一见钟情。‎ 不过这部分文中写得较简单,你猜他们第一次见面会有怎样的情景?‎ 我曾经看过一个版本,说仙女下凡,在湖中戏水,牛郎偷偷把仙女的衣裳 藏了起来,这样牛郎和织女一见钟情,可见,牛郎也不傻,这叫“智取织女”‎ 牛郎织女相识,之后就相爱,最后又相相守!织女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是什么原因让织女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的?‎ 心眼儿好,又能吃苦。‎ 心眼儿好,又能吃苦——这是一种朴素的美德,如果你心眼儿好,又能吃苦,长大了,说不定也会有仙女下凡嫁给你呢。‎ 牛郎织女结婚以后,他们生活得美满吗?美满。找相关句段朗读。‎ 四、牛郎织女和王母娘娘 牛郎织女婚后的生活多么幸福美满呀!可是好景不长。接下来的课文中安排王母娘娘出场了。王母娘娘心狠手辣,破坏美满婚姻、拆散一对恩爱夫妻,请一个同学朗读有关段落(指名朗读第8、9自然段)。哇!(  )同学读得真是撕心裂肺呀!是不是你家的织女被抓走了?‎ 381‎ 请注意第9段中的一个叠词,‎ ‎ “狠狠” 写出了王母娘娘的什么?还有哪些词写出了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 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这一句要读出织女痛苦、难舍。‎ ‎(齐读第9小节)‎ 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 生:忽然,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 师:这段话与前面哪一段话相互照应?‎ 生: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 师:果然是神皮,老牛没有吹牛皮。(笑)牛郎为什么没有追回织女呢?‎ 生: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381‎ 生: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师:读到这,故事由喜转悲,令人感慨万千。东汉乐府是这样咏叹的。‎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齐读)‎ 师:牛郎织女天河永隔,但是隔不断恩爱夫妻的真情。请看黄梅戏《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唱段(出示课件18):“纵然把我化成泥,心与人间不分离;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仍是牛郎妻。”‎ 不过在织女和牛郎不屈不挠的斗争下,王母娘娘被迫答应他们每年可以相会一次。‎ 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人间的喜鹊也被天上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感动了,它们纷纷加入了天河搭桥的志愿者队伍。 “鹊桥”象征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是反抗专制势力的具体形式。‎ 381‎ ‎ 师:在许多人看来,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场悲剧,不过我倒觉得这是一个悲里透着喜得爱情故事。你想,牛郎不过是个孤儿,按说可能打一辈子光棍,居然有天上的美丽仙女嫁给他,还共同生活了三年,并且有了一儿一女的爱情结晶。难道还不满足吗?即使后来遭到王母娘娘的破坏,他们每年仍然可以有一次鹊桥相会。一个人拥有这样浪漫而幸福的爱情,多羡慕啊,宋代词人秦观就在《鹊桥仙》里这样描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师: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现在演变成了什么节日?(情人节)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据说七夕之夜,人们躲在瓜果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呢。‎ ‎ 好,读到这儿借助人物关系,我们基本上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内容和人物特点。借助提示说说《牛郎织女》讲了一个(   )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哥嫂对牛郎不好,虐待牛郎。牛郎对老牛照顾周到,老牛想回报他,就给他介绍织女,死后还给了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于是牛郎就相识了织女,并结婚过上美满生活。王母娘娘暴跳如雷,于是抓回了织女。后来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结合板书,师生一起,很轻松地聊了故事梗概。)‎ 381‎ 真了不起,通过对人物及其关系的梳理,这就很好地运用了抓人物关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我们既读了课文,又学会了简要的概括。下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叶圣陶在写这篇《牛郎织女》中用了哪些方法,哪些写作特色值得我们学习。‎ 习作 缩写故事 教学目标 1. 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2. 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3.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难点: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教学时间 ‎ 1课时 教学准备 ‎ 故事《草船借箭》‎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381‎ ‎(出示故事《草船借箭》)同学们,谁能给我们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说了什么呢?(学生看故事,自由发言)对比一下原来的故事内容和你们讲的,有什么不同?(学生自己讲的比原来的内容短)那么故事的情节完整吗?(完整)你们能听清楚来龙去脉吗?(能)像刚刚同学们这种用概括的语言来讲故事的方式,我们就称为缩写。(板书:缩写)但是,口头表述的和我们书面表达的,还是有区别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如何缩写故事。(板书:缩写故事)‎ 一、 启发思路 1. 理解什么是“摘录和删减”(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事的原意)‎ 2. 理解什么是“改写和概括”(把长句子缩为短句子,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具体的描写改得更简洁)‎ 3. 结合实例,理解概念 齐读《猎人海力布》1-4自然段缩写,对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么,删减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改写,哪些句子是概括。‎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删减: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改写)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 381‎ 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给海力布许多珍宝。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概括)‎ 1. 在保留原意的情况下,什么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故事的引入部分一般可以删去,故事的主人公、起因、经过、结果必须保留)‎ 2. 习作指导 以《猎人海力布》5-6自然段为例,进行讲解:‎ 来到龙宫,老龙王十分感激海力布救了小白蛇,要重重地酬谢他。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己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1. 齐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哪些地方可以删减?(“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2. 哪些地方需要改写?(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 381‎ 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要怎么改?(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 1. 剩下的内容要用什么方式缩写?(概括)‎ 2. 结合上面删减和改写的内容,概括这两个自然段。‎ ‎(海力布来到龙宫,龙王想送他珍宝表示感谢,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龙王稍加思索后就给他了。临走时,小白蛇再三叮嘱海力布不要忘记刚才它说过的话,海力布谢过小白蛇便回家了。)‎ 3. 除了把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之外,还要注意两点:1.不能改变故事的原意;2.改写之后的语言必须通顺。‎ 一、 学生交流并练习概括其他自然段,师巡视指导。‎ 二、 习作点评 选择其中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最好有优秀作品和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学生对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五、小结 总而言之,缩写故事就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要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面貌。也就是说,缩写不允许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要保持原文的主要事件,保持原文人物的基本特点。‎ 第一, 要按缩写的要求将原文的篇幅缩短或者去掉部分描写语句,或者把有些次要事件加以概括,或者删去无关紧要的介绍。‎ 第二, 要衔接自然,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381‎ 板书设计 ‎ ‎ 摘录和删减 缩写故事 保留原意,浑然一体 ‎ 改写和概括 教学反思 ‎1.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学会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 ‎2.在懂得判断的基础上,学会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情况下概括文章内容,必须注意的是,改写完的文章应做到衔接自然、语言通顺。‎ ‎11古诗三首 示 儿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3、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381‎ 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教学准备:‎ ‎1.音乐《乱红》、《望月之城》。‎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陆游诗《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少年中国说》诗文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人 1、(背景乐)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双眼,时间回到1210年的除夕,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嘱咐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刚刚在你们眼前浮现的那位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人翁——陆游。 2、学生介绍陆游生平、作品。‎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 ‎2、学生朗读,把诗读通顺。‎ ‎3、师:这是一首几言诗?生:七言。师:请大家按照以往所学的七言诗节奏规律在书上将节奏划出来。复习古诗节奏。(2 2 3)‎ ‎4、再读古诗,掌握朗读节奏。‎ 381‎ 师小结: 大家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想读得更好吗?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更要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这样就能读出诗的意境美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这首诗。‎ 三、细读《示儿》,理解诗意。‎ ‎1.揭题“示儿”是什么意思?(告诉儿子。)‎ 师:诗人此时是以什么身份告诉儿子?(父亲。)诗中有个词语透露出这位父亲的年龄情况,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死去。)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说明诗人年纪已经很大了,不久于人世。)所以这首《示儿》相当于陆游对儿子的一份(遗嘱。)‎ ‎(过渡语)那么陆游生前对儿子最后的嘱托是什么呢?请看一二句诗。‎ ‎【一】‎ ‎1、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重点字词,师生共同解释字义。根据字义请一到两个学生试着翻译诗句。‎ ‎(“元”,本来 ;“但”,只是的意思; “九州”,指全国,“同”,统一。)‎ ‎3、请学生朗读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内反复吟诵古诗。‎ ‎(2)根据字义讨论诗句意思。‎ ‎(3)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小组合作学习。‎ 381‎ ‎5、小组汇报: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5、师:从“死去元知万事空”你能体会到作者对生死的态度是?(无奈,看淡生死)作者对生死看的这样淡了,却对一件事耿耿于怀那就是(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诗有一个字概括了诗人感情是?悲。(板书:悲)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 ‎1、出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重点字词,师生共同解释字义。根据字义请一到两个学生试着翻译诗句。‎ ‎(“王师”,指国家的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 “家祭”,祭拜祖宗; “乃”,你的,“翁”,父亲。)‎ ‎3、小组合作学习。‎ ‎4、小组汇报:这句诗的意思是:国家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5‎ 381‎ ‎、师:诗人看到王师收复中原了吗?这是诗人生前最大的遗愿。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种渴望的心情是?生:盼。(板书:盼)诗人渴望有一天王师能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所以他对儿子再三叮嘱“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对儿子最后的嘱咐,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强调,语重心长)这两句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三】小结 ‎ 师:诗人悲伤是因为看不到祖国统一,即使知道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依旧渴望有一天朝廷的军队能收复失地、统一祖国。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板书:爱国)‎ 四、主题升华 ‎(背景乐)诗人的一生都在盼望着朝廷的军队,在弥留之际,诗人念念不忘的不是生的不舍,而是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这是为什么呢?请看陆游早些时候的一首诗作。‎ ‎1、出示《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2、读后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3、师:说说从这两句诗中,从“泪”字,你能听见什么?有哪些人在哭泣?他们为什么哭?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生活艰辛不幸让他们有一个动作—“望”‎ 望着谁?他们会怎样地望?他们等到王师了吗?(没有)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又”‎ 381‎ ‎,说明他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盼望王师,可是却始终没有盼来。‎ ‎4、师:正是因为诗人唯独放不下流血流泪的故土和故土里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望眼欲穿的遗民。所以,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   作者的遗憾是(死去元知万事空)。   作者的遗恨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作者的遗愿是(王师北定中原日)。‎ 作者的遗嘱是(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过渡:就这样,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永远的离开了。与此同时,当朝统治者在做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 ‎1、出示《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 ‎2、学生回忆这时的统治者在做什么?国家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当朝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381‎ 师过渡:南宋衰败的遗恨已经永远的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么于我们少年而言,如何才能使国家强盛呢?在中国的近代也曾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帝国主义肆意瓜分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此时,爱国学者梁启超认为要挽救民族危难,必须改造年轻一代的思想,于是写下了这篇《少年中国说》‎ ‎3、出示《少年中国说》片段。学生齐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学生展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能为祖国强盛做些什么?‎ 六、教师总结,升华感情。‎ ‎ 师:同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富民强,少年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心怀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一起背诵《示儿》吧。‎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2、收集爱国诗句,摘抄到采集本上。‎ 板书设计:‎ 悲 示儿 爱国 ‎ 盼 题临安邸 教学目标:‎ ‎1、借助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理解诗文深刻含义,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个性化体验)‎ 381‎ ‎3、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查阅资料,并合理利用查阅资料帮助体会古诗更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华文学宝库的桂冠上。读诗能陶冶情操,能让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还能让我们跨越千年的阻隔,去触碰那一段不曾了解的历史。上节课,我们跟随诗人王昌龄的脚步一起感悟了唐代边关将士连年征战的悲苦。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历史去品读宋代诗人林升的爱国名作——《题临安邸》。‎ ‎2、板书课题。‎ 二、熟读古诗,了解大意。‎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2、题写在杭州一家客栈的墙壁的上的诗。‎ ‎3、这是一首题壁诗。这种题壁诗在唐宋年间十分流行,诗人们在墙壁上留诗寄情,就好像今天的人们上网络发个帖子一样。一些客栈还专门设置“诗板”供旅客题诗。‎ ‎4、齐读课题。‎ ‎(二)熟读古诗。‎ 381‎ ‎ 指名朗读,正确流利。‎ ‎(1、读诗要字正腔圆,声音洪亮。2、有板有眼,读出韵律,读出节奏。在字里行间。3、声音高低起伏,抑扬顿挫。)‎ ‎(三)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合作学习方法:‎ ‎ (1)齐读古诗。‎ ‎(2)共同研究,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再读一遍古诗。‎ ‎(4)分配任务,每人汇报一句诗意。‎ ‎2、学生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注: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师:这个小组的汇报流程完整,诗句意思简单明了。‎ ‎4、教师总结诗词大意。‎ ‎(①青山之外还是青山,楼阁之外还是楼阁。②西湖边上的歌舞什么时候能够停止?③暖洋洋的的风吹得游人沉醉其中。④简直把杭州当作是汴州了。)‎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了解到了,你们现在已经具备了能够借助注释和预习工作了解诗词大意的能力。现在这首古诗我们已经读通,读懂了,接下来要做的是读透。‎ 三、感悟爱国情怀。‎ ‎(一)学习前两句。‎ 师:古人写诗都爱由景入手,这首诗描写的哪些景物呢?‎ 381‎ ‎1、体会“山外青山楼外楼”是怎样的景象。‎ 重重叠叠的青山说明景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重重叠叠的楼阁说明人多热闹,一片盛世繁华。‎ 补充资料:柳永《望海湖.东南形胜》‎ ‎2、体会“西湖歌舞几时休” 所表达的情感。 ‎ 师:就是在这样一个这风景如画的繁华闹市中作者面对西湖边上人们的轻歌曼舞,本应写道“西湖歌舞烟雨中”或是“西湖歌舞惹人醉”之类的溢美之词,可恰恰相反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了“西湖歌舞几时休”,这里的“西湖歌舞”仅仅是指歌舞吗?还有别的所指吗?下面我们就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去体会字词背后的深刻含义。(板书:歌舞)‎ ‎(1)教师出示多媒体资料。(北宋如何灭亡,南宋如何建立)‎ ‎(2)学生“靖康之耻”。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 ‎(3)师:我们再去看看刚刚逃过一劫的南宋的统治者都在干什么。‎ ‎(4)补充写作背景 师:刚刚建立新的政权,他们本当卧薪尝胆,本当奋发图强,本当重整河山待后生。可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寻欢作乐。这里的“西湖歌舞”绝不仅仅指眼前所见到的“轻歌曼舞”,而是暗指统治者忘却国仇家恨,只顾享乐的荒淫生活。‎ ‎(4)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朗读。‎ 381‎ ‎(1)愤怒的质问。(指名读)‎ ‎(2)悲伤的担忧。(指名读)‎ ‎(3)教师引读。(齐读)‎ 师:大家想想,王朝初立,国家还在风雨中摇摆,统治者不思收失地,救俘虏,不思兴国安邦,只顾纵情歌舞。眼见这一幕诗人怒从心头起,不禁高声怒斥道:“……”。‎ 师:转念一想,半壁江山已失,统治者一味的卑微屈膝,休战言和,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祖国一统河山啊!诗人不禁愁绪万千,悲叹道:“……”。‎ ‎(二)学习后两句。‎ 师:通过前两句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古诗当中有些字、词,不仅表面上的意思,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句诗中的哪些字、词,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呢?‎ ‎1、同桌互相讨论,并汇报。‎ ‎2、单独体会“熏”“醉”。‎ 师:现在,同学们也能学着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了。这句诗中用的最好的两个字是“熏”“醉”。(板书)“熏”字表面上是吹的意思,实际上是写从统治者到达官贵人,再到普通的游客间弥漫着一种浓浓的享乐之风,这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是一种深深的相互影响。“醉”不仅仅指陶醉,喝醉。醉酒的人终究会醒,而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沉浸在歌舞的靡靡之音中,花天酒地,早已醉生梦死,根本就不愿醒来了。‎ 381‎ 师: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写人们行为上的享乐,那么这一句就是写精神上的沉沦,是一种自甘堕落。因此,诗人在最后一句中写道:简直把这避难所杭州,当作是老家汴州了。这是对统治者极大的( )。板书(辛辣的讽刺)‎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讽刺的意味。‎ ‎3、体会诗人为什么要使用辛辣的讽刺来抒发情感。‎ 师:每逢读到这两句诗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思考:‎ ‎(1)师:诗人林升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辛辣的讽刺来抒发情感呢。让人读起来稍显憋闷,不畅快。现在我们需要去了解一下林升这个人。(板书:作者)‎ ‎(2)出示林升简介。‎ ‎“林升,南宋时期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历史上关于林升的记载没有很多,当过官吗?打过仗吗?可见他并不是一个很出名的人物,只一届文人,终日舞文弄墨,人微言轻。空有一腔爱国情怀无处可表。他能做的就只有“口诛笔伐”,于是痛苦愤恨之余,他拿起手中的笔在这人来客往的客栈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政治讽刺诗《题临安邸》。为的是能给统治者以当头棒喝,也为的是能唤起更多的民众热爱祖国,更为的是自己也能为祖国的统一尽一份绵薄之力。由此可见,这林升是何等的忧国忧民啊!(板书:忧国忧民)‎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范读。‎ 381‎ 师:这首《题临安邸》有的人从诗中读出了愤怒、悲伤、忧愁。我却从中读出了 一种无奈,读出了林升作为一届文人,面对时局时的那种无力感。下面我想带着我的体会,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可以吗?‎ ‎……‎ 师:相信同学们现在对这首诗也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体会,带着你的独特体会去大声朗读吧。给大家朗读两遍的时间。‎ ‎2、学生个性化地朗读。‎ ‎(四)、总结。‎ 板书总结:这首诗作者由热闹的歌舞写起,揭露了当时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只顾享乐的社会现实,最后用辛辣的讽刺抒发心中不满,借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现在我们已经将这首诗读通,读懂,读透了。在此过程中,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帮了我们大忙。这两项工作也是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所必须做的。‎ 四、拓展阅读南宋爱国诗词。‎ 师:今天既我们学习了古诗《题临安邸》,又简单了解了一下宋朝的历史。南宋王朝,始于赵构,一朝九帝全无作为,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王朝。曾有诗词云:‎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好一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381‎ 道尽了南宋皇帝为保皇权,最终在歌舞声中灭亡的历史。但是,南宋的历史无论有多少悲酸离苦也都已经逝去,它为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屈辱与警醒,还有无数的诗词歌赋。在这独特的历史背景之下,涌现出许多爱国诗人,词人,他们有着不完整的国,不完整的家,却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抒写铁马金戈、家国情怀的旷世名篇。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几首:(提前布置三个同学学习朗读)‎ ‎(一)《满江红》‎ 千古名将岳飞的名作《满江红》。‎ 师:这首词是一首气壮山河,大气磅礴的千古名作。好一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中洋溢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二)《破阵子》‎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作《破阵子》。‎ 师:这首词以写“梦回战场”为题材,好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抒发了作者有志难伸,报国无门的悲愤。‎ ‎(三)《过零丁洋》。‎ 南宋大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好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达诗人誓死不降的爱国心。‎ ‎(四)《示儿》‎ 师:在欣赏了几篇佳作后,我们再次回归到课本中,课本中还有一首南宋的爱国诗,请大家齐读。‎ ‎……‎ 381‎ 师:这首诗与《题临安邸》一样,都是在同一个大时代背景之下的古诗,但是《示儿》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写作背景,诗人陆游也不似林升,陆游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相信同学们在了解了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之后,会对这首诗有更深的体会。‎ 五、开启南宋爱国诗词之旅。‎ ‎1、师:学到这里,我有一个提议,把我们今天这节课作为我们开启南宋爱国诗词之旅的一扇大门。之后每周的校本课上,我们将逐一去品读南宋爱国诗人词人的爱国名作。这段旅程的第一站,我们就将它定为“陆游”。 陆游是我国古代存诗最多的诗人,存诗9000多首,其中不乏爱国之作。‎ ‎2、作业:‎ ‎(1)、每人积累两首陆游的爱国诗词。 ‎ ‎(2)、查阅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介绍。 ‎ ‎(3)、了解古诗意思。‎ ‎3、结束语 师:下节课,我们将一起穿越近千年的历史走近陆游。‎ 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 歌舞熏醉 忧国 背景 辛辣讽刺 忧民 作者 满江红 ‎(南宋)岳飞 ‎ ‎ 381‎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 梦回吹角连营。 ‎ 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 ‎ 五十弦翻塞外声。 ‎ 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 ‎ 弓如霹雳弦惊。 ‎ 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 ‎ 可怜白发生。 ‎ 过零丁洋 ‎ ‎(南宋)文天祥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381‎ 己亥杂诗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 ,读通诗文,注意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龚、己、喑、哀等。‎ ‎2.借助乐学案、注释、资料、工具书,自学古诗,整体把握 ,初步理解诗意。‎ ‎3.利用小组合作交流补充,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4.紧扣“万马齐喑“”哀“”风雷“”不拘一格“等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补充清政府腐败统治的现实状况,引导同学们深入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5.结合图片,创设情境,诵读赏析,进一步领悟作者情感的变化。‎ 结合具体描写,探讨诗句比喻、对比、想象(创设景象表达情感)的手法。‎ ‎6.拓展延伸。通过《己亥杂诗·离京》进一步感知龚自珍的爱国情怀;通过配乐练笔,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歌颂与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感受诗情,读出诗境。‎ 教学难点:清朝没落的现实状况,诗句的深层含义,作者感情的不断变化。‎ 教学准备:ppt、资料、音乐、图片、乐学案 381‎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过过程:‎ 一、引入:‎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第220首。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师生交流,简介作者 龚自珍,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由于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 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有《龚定庵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惊醒很多世人的沉梦,促使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向勇。‎ 三、交流预习 ‎1.自由读文,尝试停顿,字音准确正确地读顺诗句。‎ ‎2.指名读诗文,正因。‎ 381‎ ‎3.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乐学案、借助资料工具书自学了古诗,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分享你对整首诗的理解,不明白的地方互助解决,做好汇报准备。‎ 四、小组汇报,补充前两行,集中释疑。‎ ‎1.小组汇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九州:中国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风雷:变革 恃:依靠 究:终究,毕竟。‎ 喑: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治毫无生气。‎ 整句: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2.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千军万马)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万马哑了)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 ‎3.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祖国的大街上看看吧!(出示图片,创设情境,教师激情渲染)‎ ‎(1)卖唱的歌女,这就是——“万马齐喑”!(2)大清朝的达官贵人们,这就是——“万马齐喑”!(3)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这就是——“万马齐喑”!(4)官府施粥场景,这就是——“万马齐喑”!(5)逃之夭夭,这就是——“万马齐喑”!‎ ‎4.现在你能不能结合这图片来说说,什么是万马齐喑?举国上下死气沉沉,人们不敢讲话,包括哪些人?(君、官、民……‎ 381‎ ‎)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就是—万马齐喑。‎ ‎5.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体会着读读这行诗。‎ ‎6.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7.你希望这风雷洗去什么?炸醒什么?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8.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不感慨!前两行连起来,放声读出来吧!‎ ‎9.小结: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灭亡中国国家之心不死,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愿望是那样的美好,而现实却又是那么可哀。‎ 五、小组汇报,补充后两行,集中释疑。‎ ‎1.小组汇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天公:老天爷,实际指皇帝 抖擞:振作精神 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381‎ 整句: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2.知道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课件出示八股文资料,自读,交流:龚自珍希望皇帝和政府如何做? 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力挽狂澜。‎ ‎3.配乐图片,激情朗读:‎ ‎(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读,悲愤一些,再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激昂一些,再读! 4.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六、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②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2.感悟写作方法,拓展阅读 381‎ 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他所思所想的呢?(暗喻、对比)同学们看,诗中的“万马”“风雷”“天公”这些浩大的景象都不是真实的,而是作者想象创造出来的,以此来抒发自己复杂的情绪,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之情,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这样通过想象创设景象表达情感的方法,我们第一次遇到,今后我们可以多多关注。‎ ‎3.我们再借助注释去读读龚自珍《己亥杂诗》第五首,再来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 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4.拓展练笔:‎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我们中华大地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技飞速发展,军事力量强大,农业实现现代化,经济迅猛增长,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你能不能写一段话来赞颂一下伟大的祖国?内容、题材不限。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好一番真挚的爱国情!‎ ‎5.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未来靠你们。让我们时刻牢记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好好读书!‎ 板书设计:‎ 变革  万马齐喑——————九州生气 ‎ 381‎ ‎ 不拘一格 ‎12少年中国说 ‎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重点:朗读、体会感情充沛的特点。   难点: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步骤:   一、导入课文:   由"戊戌变法"过渡到梁启超以及课文。由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由梁启超怎么会想到变法的思想这一悬念来阅读本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重点字、词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果真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   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惟进取也故日新   日图更新   故常敢破格 ‎ 381‎ ‎  打破常规   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本来应当   为缘   结为一体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顶着踏着   2、正音:   恶wū   澌sī   硎xíng   三、提出突破口   什么是"少年中国"?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四、朗读第一、二段导入   、少年人与老年人性格有何不同?   )老年人常思既往留恋心保守永旧   少年人   常思将来   希望心   进取   日新 ‎ 381‎ ‎  老年人   思既往   照例   少年人   思将来   破格   2)老年人   多忧虑   灰心   怯懦   苟且   灭世界   少年人   好行乐   盛气   豪壮   冒险   造世界   3)老年人   常厌事   一切事无可为   少年人 ‎ 381‎ ‎  常喜事   一切事无不可为   4)老年人如   夕照   瘠牛   少年人如   朝阳   乳虎   2、归纳   用比喻、对比,将少年人与老年人的不同性格比喻国家的强弱,以整齐的句式层层深入,形象鲜明。   少年人充满朝气,积极进取,敢于破格创新的性格就是少年中国的特点。   3、朗读,背诵。注意语势,情感充沛。   五、重点研读第三段:   (1)、朗读导入   (2)、阅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如何展望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的?   、分析这个段落层次   2、把握关键句"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说说二三段的关系。   本段热烈讴歌少年中国,将希望寄托中国少年,层层深入。 ‎ 381‎ ‎  3、朗读感受第三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2)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有如"干将"的勇武形象;   3)"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4)"美哉…………与国无疆"   既赞颂少年中国,也讴歌中国少年,表明两者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   六、朗读感受,背诵,概括中心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表现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 ‎13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准本课词语,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2.抓住关键句段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381‎ ‎3.学习作者“有……也有……”写清楚曾经辉煌的写法,并指导迁移写作。‎ ‎4.学习毁灭激发爱国情感。‎ 重点:‎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难点:‎ ‎1.学习作者“有……也有……”写清楚曾经辉煌的写法,并指导迁移写作。‎ ‎2.学习毁灭激发爱国情感。‎ 一、 导入 ‎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圆明园的毁灭》,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 二、 反馈自学 (一) 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这些词语你都能读准确吗?‎ 第一组: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 1、 估量是什么意思?不可估量呢?在我们文中什么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把词语放到文中去读一读。(出示课件)‎ 两个不可估量,你觉得应该怎么读?(指名读)‎ 师:相信学完课文,你一定会对这个词语有更深的理解。‎ 381‎ 1、 举世闻名中的举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是指……(联系上下文理解)‎ 2、 众星拱月 是什么意思?‎ 我们把词语放到文中读一读。(课件)‎ 它有三个大圆组成。大家一齐读,它由哪三个大圆组成?这三个大圆周围有许多小圆,这就叫什么?‎ 第二组: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 天南海北 蓬莱瑶台 武陵春色 教师评价:同学们字音都读准了。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些词语在文中都是描写什么的?……圆明园建筑的 (一) 词语同学们都掌握了,可见同学们课前的自主学习都能认真完成,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你知道了吗?‎ 课文主要写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圆明园昔日辉煌时的 位置布局、建筑、历史文物。(板书)‎ 一、 品读辉煌 下面就让我们先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去看看,去欣赏一下那里宏伟的建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把文中最吸引你的描写画下来,并在旁边简单写写你的体会。“读书切忌在慌忙,潜于功夫兴味长”。‎ 381‎ 希望同学们能从字里行间,细细去感受文字的魅力。‎ 你画了哪些语句?我们来交流一下。‎ 预设一:金碧辉煌的殿堂。 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既有城市也有乡村)‎ 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 这些都是我国各地非常著名的景点。‎ 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 预设二、蓬莱瑶台有知道的吗?‎ 师:神话传说中说,海上有三座神仙住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而瑶台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 预设三、武陵春色,有知道的吗?‎ 师:这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也是想象。‎ 预设四、民族建筑、西洋景观、欧美各国的建筑。‎ 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加上自己的感受,会使文章更有韵味,更有说服力。‎ 预设五、同学们,仔细看这段话,作者在描写圆明园里建筑时,你发现了什么?‎ 对比写法(对比读,分男女)‎ 381‎ 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这美丽的景色?‎ 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这些都出自我们勤劳而智慧的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 请带着这份自豪和骄傲来读读这段文字。‎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过,齐读。‎ 出示课件: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法国)雨果 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之情,把圆明园的美印在我们每一个的心中。‎ 四、迁移写作 ‎1.这段话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 有……也有…… 学生齐读七个“有”。‎ 2、 除了建筑宏伟,作者还写了什么?‎ 让我们走进圆明园去欣赏一下那里珍贵的历史文物。‎ 所以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是……也是……‎ ‎3、圆明园浓缩了天南海北的精华,应有尽有,数不胜数,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用上“有……也有……”试着写一写。‎ 出示:①圆明园中饲养着许多珍禽异兽, 有 的丹顶鹤,也有 的猴子;有____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漫步园内,___________;流连其间 381‎ ‎__________。 ‎ ‎②圆明园中种植着许多奇花异草,有 ,也有 ;有 ,也有 。漫步园内,___________;流连其间__________。 ‎ 五、 读毁灭 然而,就在1860年10月6日,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哪个字眼深深刺痛了你。‎ 交流:凡是 统统 任意 然而这些还没有完,指读:10月18日和19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段视频。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此时的感情已经统统写在了每一位同学的脸上,你想说点什么?此时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从此,圆明园中,没有了……也没有了……‎ 六、 升华 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请同学们起立,让我们一起铿锵有力的发出我们的《少年说》。‎ 381‎ 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名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14.木 笛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考试,后来又为什么被破格录取。‎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教导学生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历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电教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个叫朱丹的木笛手到乐团去参加最后一轮考试,这是经过几轮激烈的竞争之后的终试。但是在考场上,朱丹却放弃了考试。而当晚又由慢到快的顺序 被破格录取,(板书:终试 放弃 录取)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回到12月13日这一天,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吧!‎ 二、新授:‎ ‎1.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想想朱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381‎ ‎.默读课文,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朱丹的爱国之情的?请边读边划细细品味。‎ 出示幻灯:“看过卡片……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 体会出在这个悲伤的日子里抽到这个题目而难过;他知道拒绝后意味着失去这宝贵的机会,甚至永远与机会失之交臂;他可能会想到,在这不该忘却的日子里有人竟出这样的题,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3. 指导朗读 ‎4. 就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这是为什么?‎ ‎(1)出示幻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窃窃私语起来。” ‎ 体会这一段的意思,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闷雷突然爆炸的情景。然后可以联系课文第一部分——机会来之不易。‎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说,教师适时引导,“也许有人认为爱国和比赛是两码事。‎ ‎(3)多么难得的机会却被他却放弃了,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 ‎5. 他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名士,但他的做法却令我们肃然起敬,此时,我们再读他与大师的对话,‎ 该怎样读呢?同桌互读——指名读 381‎ 师:一边是自己的前途,一颗有良知的心,让朱丹选择了放弃。‎ ‎6. 还从哪能够看出朱丹强烈的爱国之情?‎ ‎(1)(出幻灯“朱丹伫立雪中……天地间翩然回旋”)‎ ‎(2)此时朱丹又在想些什么?(体会朱丹对自己的做法无怨无悔和对遇难同胞的深深缅怀。)‎ ‎(3)同学们你们听,(放音乐)这是怎样的笛声啊,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对亡灵深切哀思。)‎ ‎(4)这一天,朱丹内心很痛苦,他的装束表示出对亡灵的哀悼;一身黑色,衣衫上的梅花,也表示 了中国人的不屈不挠。‎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朱丹这样一位热血青年,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对环境的描写,使朱丹的形象深深扎根于我们心中。‎ ‎7. 故事的结尾让我们大家如释重负,朱丹被破格录取,如果你是那位主考官,你会对朱丹说什么?‎ 写下来,同桌交流,推荐。‎ 三、巩固:‎ 师:其实在12月13日这个沉痛的日子里,还有很多人和朱丹一样怀着沉痛的心情。文中有没有提到?‎ ‎1.出示幻灯:临近石碑……红宝石般的泪。‎ 抓住三个“像……”四个“有”两个“他们”还有“流出红宝石般的泪”体会想象 381‎ ‎2.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其他纪念活动。‎ ‎3.教师幻灯片简单介绍,学生默读。‎ 板书 ‎ 朱丹 终试 ‎ 木笛 放弃 忠诚 热爱 ‎ 录取 ‎ ‎ 中国人 不忘历史 ‎15太阳 教学目标 ‎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 ‎1.了解太阳的特点,掌握有关太阳的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体会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教学用具 ‎ 教学过程 ‎ 381‎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请看投影(出示太阳图片的投影),它与我们共同生活,与我们是形影不离的朋友,它是谁?(太阳)‎ ‎2.你们对太阳有哪些了解呢?(太阳是个大火球,很圆。太阳离我们很远。没有太阳,地球就会变成一片漆黑。)‎ ‎3.你们对太阳还是有一定的感性了解的,但是我们对太阳还要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了解它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说明文《太阳》。(板书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新词多拼读几遍。 (2)借助字典弄清生字的偏旁部首和笔顺、笔画。‎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课文中介绍的有关太阳的知识。‎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  摄shè 氏shì度 庄zhuānɡ 稼jia 生存cún 繁fán 殖zhí 蔬shū菜 比较jiào 预yù防 杀shā菌 差chà不多 抵dǐ得上 温wēn度 钢ɡānɡ铁 ‎  (2)认清字形。‎ ‎ ①找出相同结构的生字。‎ 381‎ ‎  上下结构:蔬 杀 繁  左右结构:抵 稼 殖 较 预 ‎  半包围结构:差 庄 存 麻  独体字:氏 ‎  ②“蔬”左下部的笔顺:。‎ ‎  ③“繁”左上部“每”第四笔是“”。‎ ‎  (3)学会书写。‎ ‎  ①不要少写一横的字:差 殖 兽 ‎  ②不要少写一点的字:抵 蔬 预 ‎  ③不要多写一点的字:氏 庄 ‎  (4)用生字组词。‎ ‎  麻 棉麻 麻烦 心乱如麻   存 生存 存在   杀 杀害 捕杀 ‎  (5)理解词语意思。‎ ‎  摄氏度:摄氏温标的单位。 估计: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作大概推断。‎ ‎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治疗:用药物、手术等消除疾病。‎ ‎  杀菌:用日光、高温、过氧乙酸、酒精、抗生素等杀死病菌。‎ ‎  (6)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 ‎  4.总结自学生字、新词的方法。(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会书写,用字组词,理解词义。)‎ 381‎ ‎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  第1自然段:太阳离我们很远。‎ ‎  第2自然段:太阳实际上很大。‎ ‎  第3自然段: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  第4自然段: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  第5自然段:太阳和云、雨、雪的关系。‎ ‎  第6自然段:太阳和风的关系。‎ ‎  第7自然段:太阳光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  第8自然段:太阳给地球送来光明和温暖。‎ ‎  2.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太阳的特点。‎ ‎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写太阳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  3.文中有一个过渡句,你能找出来吗?(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  点拨:句中的关联词语(虽然……但是……),它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很自然地引出另一部分内容,因此把它称为过渡句。如果是一个自然段,称为过渡段。‎ 381‎ 1. 分段朗读课文,感受太阳与我们的关系。‎ 2. ‎  四 引出课下思考题 ‎  太阳有哪些特点?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进行介绍的?‎ ‎16松鼠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层次,了解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 2.学习课文用生动的描述来准确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3.感受松鼠的漂亮、驯良和乖巧,增强喜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 教学难点 抓住动物特征,进行生动、准确地说明 教学过程 一、由“鼠”字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展示松鼠图片。‎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鼠的文章,叫 。(学生回答:《松鼠》)‎ 请一位字写得好的同学板书“松鼠”课题。教师用红笔把“鼠”字描红,强调笔顺。‎ 鼠,象形字。鼠,甲骨文 381‎ 像一只尖嘴、大耳、长尾的动物在啃啮什么,四点代表啮碎的物屑,也有人认为是胡须或偷吃的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层次 ‎1.作者笔下的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 讨人喜欢(教师板书:讨人喜欢)‎ ‎2.为什么说松鼠是一种讨人喜欢的动物?‎ 漂亮、驯良、乖巧(教师板书:漂亮、驯良、乖巧)‎ 请同学们用下面的句式来概括:因为松鼠 ,所以它很讨人喜欢。‎ ‎3. 第1自然段和第2至5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第1自然段总写,第2自然段写松鼠的漂亮,第3自然段写松鼠的驯良,第4、5自然段写松鼠的乖巧 总说和后分的关系(先总说,后分说)(教师板书:总→分)‎ ‎4.第1自然段中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三个词语概括了松鼠的三个特点,与下文一一对应,这是按照从外形到习性的逻辑顺序写的,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教师板书:外→内)‎ ‎5.第6自然段又介绍了有关松鼠的什么内容?‎ 生理特征,经济价值,属于补充说明。(由主要到次要)‎ 教师总结:课文主要是从漂亮、驯良、乖巧三方面来写松鼠 381‎ ‎“讨人喜欢”的特点的,课文结构先总后分,即先概说后具体、说明顺序是由外形到习性的逻辑顺序。‎ 三、深入研读课文,体会特点 ‎1.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松鼠漂亮的?又用了哪些词语来写松鼠的漂亮的?‎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小面孔、尾巴、坐姿、吃相 作者用了“清秀”“闪闪发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等一连串的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松鼠美丽而富有活力的特点,让人初步感受松鼠“讨人喜欢”的模样。‎ 用“帽缨”形容尾巴,既写出了松鼠的特征,又给人以美感。‎ 用副词“老是、一直”,既说明了翘的状态和高度,又流露作者的喜爱之情。“身子躲在尾巴底下歇凉”,点出松鼠形态的奇特之处。‎ 最后从松鼠的坐姿和吃相说明它“最不像四足兽”的体态特点,流露出作者对松鼠可人体态的喜爱,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松鼠“漂亮”这一特点的认识。‎ ‎2.作者又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松鼠驯良的?‎ 活动范围:树林(不侵犯人类) ;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 ;主食种类:果实(不伤害人畜)‎ 教师引导:“满树林里跑”“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歇凉”“练跑”“玩耍”等拟人化的语句,笔端流情,活画出松鼠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突出了它的“讨人喜欢”。‎ 381‎ ‎3.作者写松鼠的乖巧,侧重于“巧”字,重点写了它的机灵、巧妙、聪明。小组讨论4、5自然段,找出认为写出松鼠乖巧的句子,写出你们的理解?‎ 教师预设:‎ ‎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船。‎ 写“过水”,连用两个“当做”,巧妙地刻画出松鼠的乖巧,仿佛让人看到一个聪明的顽童。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松鼠过水的特点。‎ ‎⑵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触动”这个动词前又加了一个“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 ‎⑶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用“极”“那样……那样……”“一忽儿”等词语,写它的跑跳敏捷,强调了它的机灵。‎ ‎⑷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381‎ 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松鼠叫声的特点。‎ ‎⑸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写叫声,除了写一般叫声的特点,还写它被惹恼时的“恨恨声”,突出它的灵性。‎ 可以请学生模仿一下,松鼠不高兴时发出恨恨声。‎ ‎⑹写松鼠搭窝的先后顺序,运用准确的动词“搬”“放”“编扎”“挤”“踏”以及形容词“错杂”“宽广”“坚实”“舒适”“安全”,生动地体现了松鼠的巧妙与能干。‎ 窝址选择与窝口处理的合理科学,更突出了松鼠是一种极有灵性的动物,故而“很讨人喜欢”。‎ 教师总结:第4、5自然段,作者通过写松鼠过水方法、警觉性强、跑跳敏捷、叫声特点、松鼠搭窝(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窝口的特点)来表现松鼠的乖巧。‎ ‎4.下面这段文字同样是写松鼠的,在语言表达上与课文有何不同?‎ ‎《辞海》中的“松鼠”条目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381‎ 师生总结:《辞海》中的一段话,是如实的说明有关松鼠的科学知识,如属类、体长、毛色、食物、产地、用途等,是注释性的,要求语句确切,句子短,修饰少,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而课文是文艺性说明文,用文学笔调写的,在同样科学、准确说明的基础上,语言表达上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拟人手法生动地来说明事物;形容词、动词、副词的使用精当准确。(教师板书:语言生动:打比方、拟人、词语)‎ 四、进行片段仿写,迁移能力 ‎1.请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小白兔外貌或习性方面的特征,写一段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性文字,100字左右。‎ 小白兔,体形小,全身白色,三瓣嘴,有两只竖起的长耳朵。牙齿终身不断生长,需要不断进食干草磨牙。兔子的眼睛有红色,蓝色,茶色等各种颜色,眼睛能聚很多光,即使在微暗处也能看到东西。胆小,机敏,素食,可爱,易保持清洁,少有攻击性。高兴时会原地跳跃,跳跃时还会抽动尾巴,生气时会咕咕叫。‎ ‎2.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 松 鼠 ‎ 讨人喜欢:漂亮、驯良、乖巧 ‎ 总→分 外→内 ‎ 语言生动:打比方、拟人、词语 381‎ ‎17慈母情深 教材简析:‎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写出的。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刻画出一位用含辛茹苦挣来的钱给儿子买书看的母亲的形象,表现了母爱的深沉、无私和宽广。这样文章的教学只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感受、去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去与文中人物对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感悟、表达感受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当然,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前提出要求,即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体会,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记下来,与同学交流等等。学生朗读、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表达感受、互相启发、丰富课堂、丰富课文、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总之,在这课书的教学中,教师应将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练习这三项阅读教学策略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强调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陷、禄、攥”,区别多音字“龟”的读音,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的含义。‎ ‎2.通过对母亲外贸、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此项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8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研读文本,通关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 学 法 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与同学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有关作者梁晓声的资料,阅读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 ‎3、PPT课件。‎ 教学环节:‎ 一、诗歌赏读,明确目标 活动一:朗读诗歌《母亲的牵挂》分享感受。‎ 活动二:师生共同书写课题,说说老师为什么将课题中的“深”用红色粉笔写的猜想。‎ ‎(学生可能会围绕“深”‎ 381‎ 字提出的问题。如:慈母情有多深?慈母情怎样深?作者梁晓声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检查预习。‎ 活动一:‎ ‎1.学生开火车读词语。(大屏幕出示: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龟裂  陷入  忙碌  攥)‎ 读词语,注意“攥、龟”的读音。理解“龟裂”,问:你见过龟裂的手吗?谁的手是龟裂的?理解“攥“,做动作:学生把笔攥在手中。‎ ‎2.书空“攥”。‎ 活动二:‎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这些词语,学生说课文大意。‎ 三、品读课文,体会慈母深情。‎ 活动一:学生带着阅读要求读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学生默读课文并作批注。‎ 阅读提示:‎ ‎1.从文中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作者佳境的贫寒?‎ ‎2.那些描写母亲的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些关于对作者自己的描写让你感同身受?‎ 活动二: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交流时学生会从以下几个句子谈体会:‎ ‎(1)家境贫寒 ‎“‎ 381‎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这么多钱。”‎ ‎“那是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买了,被我和弟弟美俄米们吃到肚子里了。”‎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工作环境差:‎ a.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抓住“震耳欲聋”一词体会母亲的工作环境差。指导读句子。)‎ B.一个老头儿朝嘴里变得角落一指。‎ C.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3)母亲瘦弱 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一个瘦弱的母亲!)‎ ‎(4)工作辛苦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5)通情达理的母亲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突出变现了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无比的热爱。)‎ ‎(6)我对母亲的爱和敬意 381‎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那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想我没有权力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活动三:分角色读课文 师生分教色朗读作者与母亲的对话,再次感受慈母情深。‎ 四、语言实践,倾诉真情 活动设计:爱需要表达!同学们,把你想对你母亲说的话写出来,并和我们分享你对母亲的尊敬与爱意吧!‎ ‎1、学生独立够细并书写。。‎ ‎2、全班交流自己对母亲的一片爱意。。‎ 五、总结 活动设计: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出事孩子们的母亲辛勤工作和关爱孩子的照片,学唱歌去。‎ 六、作业 ‎1、学唱《烛光里的妈妈》。‎ ‎2、摘抄有关歌颂母爱诗歌。‎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1、会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81‎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懂得成长的背后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关爱与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赏和批评。‎ 教学重点:从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体会都饱含着对巴迪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逐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反馈预习 ‎1、直接导入并解题: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 ‎2、反馈生字词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过渡语:那么,作者是怎样逐步理解了父母不同的评价出发点都是对自己的爱?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朗读品悟 体会感情 ‎(一)、童年故事部分 默读。思考:‎ 当听到母亲和父亲不同的评价后,“我”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要求:用“—”划出 听到母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 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 ‎ 用“﹏”划出 听到父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 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 ‎1、汇报交流:听了母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 出示句子: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体 会:腼腆、得意洋洋 381‎ 出示句子:“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道。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 体 会:迫不及待 出示句子: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 体 会:自豪感 指导感情朗读:‎ 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 小结 过渡语:终于,父亲回来了,可是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我们来看看听了父亲的评价后,我是怎么表现的?‎ ‎2、汇报交流:听了父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 出示句子:‎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体 会:伤心、痛苦、失望、受不了 换词体会“再也受不了”:我走出饭厅,来到自己的房间,扒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想象体会:巴迪当时会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用一个词来说说。‎ 指导感情朗读:带着种对父亲的不理解,带着这种无比悲伤的复杂的心情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381‎ 问题:面对同一首诗,母亲和父亲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呢?‎ 学生:妈妈这样说是在鼓励巴迪,‎ 爸爸这样说是为了严格要求他 教师:妈妈的鼓励也好,父亲的批评也罢,这都是出于对巴迪的(爱)!‎ 过渡语:可是当时,对于这些,巴迪是不理解的,那么后来当他慢慢长大后,是怎样认识这两种评价的呢?‎ ‎(二)、后来的认识部分 读文,思考:后来对父母不同评价,巴迪是怎样认识的?‎ 要求:用“( )”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汇报交流:长大后,不得不承认父亲的评价是对的,母亲一直在鼓励我。‎ 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的幸运。‎ 理解这个句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总是鼓励我,给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时常提醒我: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不走入歧途。‎ 这些年来,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理解这个句子: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能正确地对待赞赏和批评,对于赞赏,不会因骄傲而不求上进;对于批评,不会因泄气而停止前进的脚步。‎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381‎ 学了这篇文章,来谈谈:在生活中你应该怎样认识父母、长辈的赞赏和批评的呢?‎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总结 ‎2、再读课文,冷静的分析自己,完善自己,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倾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教学重难点】‎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课前准备】1.师生搜集有关“父母的爱”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父母的爱,是早晨阳光拂面,是午夜月光如水,他们的爱时刻感动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吧。(板书课题:父母的爱)‎ 二、讲事例,感悟父母深情 ‎1‎ 381‎ ‎.古今中外,有无数人赞美过父母之爱,那是人世间最纯洁、最美好的情感。那么,在生活中,你的父母又是怎样爱你的呢?你能把父母爱你的一些生活片段讲述出来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吗?‎ ‎2.教师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板书:交际要求:㈠认真倾听;㈡表达清楚;㈢文明有礼;㈣大胆发言。)‎ ‎3.指名讲述。引导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体会父母之爱。‎ ‎4.学生评议。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的要求出发,评议同学的发言,做出中肯的评价。‎ ‎5.教师点评。教师根据交际要求,围绕学生的发言,抓住要点,作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学会交际的技巧。‎ ‎6.教师小结: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我们知道了,父母之爱是那样深沉而感人。为了儿女,父母们不知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不知起过多少早,贪过多少黑,不知有多少心力被操碎,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诵《游子吟》吧。(课件展示《游子吟》)‎ 三、阅读故事,说说自己的见解 ‎1.是呀,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阅读。教师课件出示三则小故事(课文第110页的内容),学生自由阅读。‎ ‎3.小组交流。学生先自由在学习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4、全班交流。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教师在交流过程中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对三个故事谈看法,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比较集中地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交际,互相补充,发表见解,甚至可引导学生对某一观点进行辩论。最后力求达到共识:‎ 故事1:妈妈的包办,使刘明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381‎ 故事2: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故事3: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四、再创情境,提升应对能力 ‎1.假如刘明明的妈妈、冯刚的爸爸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 ‎2.教师扮演刘明明的妈妈,学生纷纷劝说,教师随机应变,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礼貌和语气委婉等。‎ ‎3.指一名学生扮演冯刚的爸爸,学生根据刚才教师的提示再次劝说。‎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展开评说。‎ 五、走进生活,分享体会 ‎1.提问:在你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2.小结 听了这么多的见解,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回去以后可以把你的想法和你的父母进行沟通。世上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只是爱的方式各不相同。通过这节课,相信大家对于父母的爱一定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了解。不管父母们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对我们,都是为了我们好,他们一生忙忙碌碌,为了儿女任劳任怨、含辛茹苦、无怨无悔,我们没有理由去埋怨他们。在这里,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体谅你的父母,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能做到吗?‎ 六、诉说心语,升华情感 ‎1.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抚养大,尽管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儿女的回报,但是儿女的爱也会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幸福。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吗?(配乐《烛光里的妈妈》)‎ ‎2.学生交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充分表现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七、作业设计 ‎1.把这三则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2.向父母讲讲自己上课的感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81‎ ‎3.收集有关父母之爱的故事、诗歌、散文。‎ 习作:我想对你说 ‎ 教学目标:‎ ‎1.正确审题,明确本次写作的要求。‎ ‎2.复习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3.能用通顺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学习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多种描写方法的作用。‎ ‎5.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6.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7.让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 ‎8.培养学生认真体验感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多种表达方法的作用。‎ ‎2.学习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3.能用通顺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交流谈话,复习书信的基本结构;说说写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 381‎ 教师随机点拨:写信就像和别人面对面说话,是传情达意,交流感情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要以书信的方式给你想倾诉的人说一说心里话。这次作文的题目是《____,我想对你说》,和以往的题目不同,今天作文题目中有个逗号。这个逗号的运用加强了题目的感情色彩,很抒情。那么怎样才能把内容写得生动具体,更好地抒发情感呢?我们现在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出示典型片段,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1.出示片段1(《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一段,及对比句)。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悟运用典型事例的好处。‎ 教师:(1)同学们,请齐读第一个句子。‎ ‎   (2)想一想,读完后这个句子让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   (3)看下面这段话,边看边想从这段话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哪段话更能充沛地表达真情实感,让你更能产生情感共鸣?‎ ‎ (4)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段话是怎样达到这种表达效果的?‎ ‎(然后通过师生共同交流,让学生感知典型事例的叙述,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的运用,以及多种抒情方法的运用,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更能表达真情实感,更富有感染力,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那种浓厚的亲情,依依惜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写作文时要注意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同时要注意运用多种写作方法。‎ ‎2.出示片段2(《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絮絮叨叨说错话的段落)。‎ 教师创设情境“清明时节雨纷纷”,作者史铁生来到母亲的墓前深情地对母亲说:“妈妈,您还记得吗?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您进来了……”‎ 引导、鼓励学生以“妈妈,我想对你说”‎ 381‎ 的方式完成对这个片段的改编,体会本次作文应该具备的语言特色。‎ 先自己认真思考,再与周围的同学互相交流。教师注意情感的引导。然后让一两名学生改编表演。教师相机示改编朗读。‎ 三、出示本次作文要求,引导学生确立中心,选择典型事例,书面写作。‎ ‎ 1.本次作文要求:‎ 这次习作的内容可以是“高兴的事”“烦恼的事”,也可以是其他事情;写作对象应当是某个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可以放心地倾诉心里话;写的内容应当是讨论某一件事,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要表达真情实感。‎ 思考:你想对谁说心里话,为什么最想对他说心里话?‎ ‎2. 出示作文提示,指导构思。‎ ‎(1)观看课件,师生交流,拓展写作思路。‎ ‎(2)出示课件要求:根据作文题目,确立中心,选择你刚才联想到的典型事例以书信的格式,向你的倾诉对象敞开心扉,尽情抒发情感。‎ 学生独立思考,确定写作对象,确立中心,选择典型事例。然后列写作提纲,对着提纲想;或者写几个重点词语,对着词语思考;或者画几笔简笔画,用简笔画激发自己的灵感……‎ ‎ 学生写草稿,教师巡视指导。‎ 五、 作文修改与讲评。‎ ‎1.出示修改要求。‎ ‎2.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文,再选几名学生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381‎ 六、课堂小结。‎ ‎1.板书总结。‎ ‎2.出示教师的话。‎ 七、作业:继续完善自己的作文,并与其他同学互相分享,互相修改。‎ 板书设计:‎ ‎        ,我想对你说 ‎      写出真情实感 ‎ 材料: 典型事例 ‎ 方法: 多种描写方法 ‎         多种修辞方法 ‎          多种抒情方法 课堂练习:‎ ‎1. 读一读,比一比哪种表达效果更好,说一说为什么?(文字材料见课件:《再见了,亲人》与“小金花话别”那段文字,及比较句。)‎ ‎2. 根据图片展开想象,任选你感兴趣的一个图片,以“-------,我想对你说”为题,编写一段抒情文字。‎ ‎(1)观看“雷电交加图片”图片,根据“飞入”的其中一组文字编写一段话。‎ 第一组:病房 深夜 老师 湿透 补课 第二组:吵架 失望 雨中 蜷缩 发烧 (2) 从“学生的照片”中选择其中一张展开联想写一段话。‎ ‎3.互相修改作文。‎ ‎  ‎ 381‎ ‎20古诗三首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 感受诗人的“愁”,感受古诗的魅力。‎ 2、 理解诗人是怎么表达“愁”的。‎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愁。‎ 教学难点:‎ 与“月亮”做对比,感受用“钟声”来写愁的独特魅力。‎ 一、引入诗歌 ‎1、出示当代诗人陈小奇歌曲《涛声依旧》,抽生读。‎ ‎2、说 “无眠”的意思,找“无眠”的近义词。‎ ‎3、提问: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屏幕出示)十年旧约江南梦……‎ 师过渡: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抽生读 3、 提问: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 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大屏幕出示)‎ 师过渡: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齐读诗句)‎ ‎4、提问:师: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 又听到了什么?‎ ‎5、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381‎ 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师: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 ‎(大屏幕出示)齐读。‎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为什么都在写钟声 ?‎ 二、检查朗读,指导朗读 ‎1、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紧紧相连。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板书枫桥夜泊。‎ ‎2、自由读 ‎3、抽生读(读准确)‎ ‎4、师生读 (读出节奏和韵律)‎ 三、走进诗歌,感悟诗歌 师过渡: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愁眠)‎ 1、 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诗歌 2、 把“愁眠”这个词语圈出来。(板书“愁眠”)“愁眠”是什么意思?‎ ‎3、提问:‎ 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寂寞的感觉吗?‎ 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寂静的感觉吗?‎ 为什么读《枫桥夜泊》,你感到的却是忧愁、是孤独、是寂静、是凄凉呢?‎ ‎5、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咱们一样一样地说,读读第一句诗,看到了什么?师板书月落 过渡:因为“愁眠”,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渐渐地落下。当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 381‎ 师板书江枫 过渡:落叶飘零,江枫瑟瑟。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啊!那么,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 板书渔火 ‎6、过渡: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又听到了什么? 板书乌啼 过渡:当乌啼声飘过,茫茫秋夜反而变得更加沉寂。还听到了什么?师板书钟声 是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板书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 到客船)‎ ‎7、过渡:看到了,听到了,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还感到了什么?师板书霜满天 ‎8、师(指着板书)大家看,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指抽眠)——生齐读愁眠;都伴随着(指抽眠)——生齐读愁眠;都一层又一层地笼罩着(指抽眠)——生齐读愁眠。‎ ‎9、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江枫渔火——生齐读对愁眠。师板书对 ‎10、孩子们,你们注意过这个看起来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对”字吗?为什么要用这个“对”?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想一想,你选第几个?‎ 过渡: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月落是愁,乌啼是愁;江枫是愁,渔火是愁。一个看起来极其普通、极其简单的“对”字,“对出”的是诗人心中的无限——(指愁眠)‎ ‎11、于是,情动于中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教师范读全诗)‎ 过渡: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天地;江枫凋零,渔火点点,钟声划破了凄清的夜空。在这个孤独而寂寞的晚上,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在心里轻轻地念道——‎ 学生再次齐读全诗 ‎12、月亮已经落下去了,诗人还看得见吗?(擦去“月落”)‎ 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乌鸦凄厉的叫声也已经消失了。(擦去“乌啼”)‎ 381‎ 那满天的霜气看得见吗?(擦去“霜满天”)‎ 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中,那瑟瑟的江枫看得清吗?师:(擦去“江枫”)‎ 点点渔火忽明忽暗,若有如无。(擦去“渔火”)‎ 还有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看得见吗?(擦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到客船”)‎ 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景物可以相对了。(擦去“对”)‎ ‎(形成如下板书)‎ ‎ 愁眠 钟声 ‎13、过渡:突然,听——(钟声和音乐缓缓响起)PPT放声效 ‎ 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在“钟声”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声声敲打着愁眠,声声陪伴着愁眠,声声抚慰着愁眠。(在“愁眠”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 ‎14、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学生用此句式说话)‎ 让我们一起像张继那样,用心去感受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悠悠传来的钟声,好像在对孤独的张继这样说——‎ 四、 拓展升华 过渡:孩子们,其实“愁眠”是人人会有的一种心情。这种心情,会伴随人的一生,也伴随着人类的全部历史。所以,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写愁眠,尤其是写思乡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在师的引导下读诗句 ‎1、大家一定已经发现,所有的愁眠都跟一种景物连在了一起,这个景物就是—明月。正所谓,明月千里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那么,在没有明月的夜晚,在月亮落下去的夜晚,诗人张继又把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寄托给了谁呢?‎ ‎(大屏幕出示)枫桥夜泊 381‎ ‎2、劝解张继这份愁眠的是——抚慰张继这份心情的是——温暖张继这颗心灵的,还是——‎ ‎3、孩子们,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生:(齐读《枫桥夜泊》)‎ ‎4、于是,从张继之后,从《枫桥夜泊》之后,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国诗人的心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钟声!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宋】陆游《宿枫桥》师:听,四百多年过去了,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明】高启《泊枫桥》师:听,八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师: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空灵的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 ——陈小奇《涛声依旧》‎ 生:(齐读诗句)‎ ‎5、今天,你读了《枫桥夜泊》,你的心里有了一种感触、一种感受、甚至一种感动。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哪座桥? ‎ 来到枫桥,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谁?‎ 想到张继,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充满深情地背诵一首诗,那就是——(齐答)《枫桥夜泊》。‎ 来,我们一起边走边吟——(集体背诵《枫桥夜泊》)‎ ‎6、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和张继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你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和枫桥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 381‎ 长相思 教学目标 ‎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 畔 帐 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21课的前两首古诗,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张籍那浓浓思乡情。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下古诗?请学生配乐诵读。 ‎ ‎2、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诵读、试着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2、在预习时,你发现长相思与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 教师介绍词:词是诗的别体,词因为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教师补充:‎ 长相思是词牌名,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通常用来写思念之情。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 381‎ ‎3、检查朗读 下面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 大家看,更在这儿应该读几声?你怎么知道第一声的?解释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 再指名读,教师评价:字正腔圆 ‎*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和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老师给大家标出来了,谁来试试。一起试着这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读读这首词。‎ 三、学习这首词 ‎(一) 默读 ‎ ‎1、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词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但这还不够,还要读得有情有味才可以,这就需要我们读懂词意,体会词人的情感。同学们,想想可以运用什么办法读懂这首词?和我们读懂古诗的方法一样。‎ ‎2、请大家运用刚才提到的方法自学这首词, 想想这首词的大体是什么意思?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 ‎3、同位之间可以交流一下学习收获。 ‎ ‎(二)学习上阙 ‎ ‎1、大家看,这是词的上阙,谁来读读,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谁能帮他解决?‎ 谁能简单说说它的意思。‎ ‎2、康熙21年,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一等侍卫随皇上从北京出发,出山海关去长白山祭祀,他们初春时节出发,现在已经到了寒冬时节,这期间他们岂止翻过一座山,跨过一道河,山一程水一程指的是?你从这一程又一程读出这是怎样的征途?板书:征途 ‎ 我们可以用那些词语可以形容这种漫长艰辛的征途?(长途跋涉 千里迢迢、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3、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纳兰性的他们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 学生读,学生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他的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 ‎4、夜深千帐灯,读到这儿,老师产生了疑问,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381‎ 是呀,将士们白天车马劳顿,疲惫不堪,为什么夜深还不休息?‎ ‎(三)学习下阕 ‎ ‎1、自己读读下阕想一想 ,为什么会夜深千帐灯 ‎2、谁来说说下阕的意思。‎ ‎3、和上阕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样,这儿的风一更雪一更,指的是,一整夜风雪交加。‎ ‎4、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走进营帐、走进纳兰性德,边听边想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看到的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 ‎ ‎5、同学们,出现我们在面前的,是一位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词人。板书:身在,心系故园 ‎ 他行走在千山万水之间,然而他那颗心,却在故园,在家人身上。‎ ‎6、大家想像一下,出征前,在他的故园会有什么样的情景呢?学生交流, 他多么希望可以,梦回故园,感受这份温馨、宁静、祥和,可是,现在,却被吵得乡心破碎,乡梦难圆。‎ ‎7、此时,你就是纳兰性德,你来读,‎ ‎8、对词人来说,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 四、拓展 ‎ ‎1、同学们,这首如梦令也是纳兰性德在这次征途中写下的佳作。 自己读读。‎ 万丈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 解道醒来无味。‎ ‎2、指名读读,‎ 381‎ ‎3、仔细读读这首词的注解,想一想这首词和长相思,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注解:将士们怀念自己的家园,不禁借酒消愁,希望沉醉不醒。但是,大凌河水,惊涛拍岸,把梦中人催醒了。当一觉醒来,这思乡者又赶紧叮嘱自己再睡一会儿,因为睡着了总比眼睁睁地思乡好过一些。‎ ‎4、是呀,虽然,聒碎乡心的声音不同,但是纳兰性德的思乡之情是一样的,体会着词人的思乡之情读读这首词。‎ 五、总结 ‎ 同学们,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也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长相思》。‎ 六、课下请同学们继续诵读这两首词,,也可以搜集一些表达思乡的歌曲唱一唱。‎ 板书设计:长相思 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 ‎22鸟的天堂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81‎ ‎   5、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并将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 ‎  教学时间   2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 ‎   ‎ ‎  (出示有关榕树的图片)师:俗话说“独木难成林”‎ 381‎ ‎,榕树却是独木成林。榕树不断在枝干上长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长成树。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见到了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榕树的叶子很茂密,很多小鸟在这里住下来了,这里也就成了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   ‎ ‎  (出示有关《鸟的天堂》的图片)‎ ‎  师:课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那里有一颗近四百年的榕对,枝叶覆盖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常年栖息着千万只鸟,以白鹭为主。1933年,巴金爷爷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这里,写下了这篇散文,“鸟的天堂”因此得名。‎ ‎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   1、教师播放《鸟的天堂》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381‎ ‎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    ‎ ‎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    注意:“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 381‎ ‎  5、理解以下词语的含义 ‎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    不禁:不由自主地。‎ ‎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    应接不暇: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顾不及全看。后来,多用来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看都看不过来。‎ ‎    注意:“不禁”的“禁”读jīn;“颤动”中的“颤”读chàn,“应接不暇”中的“应”读yìng。‎ 第二课时 ‎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      1、集体拼读 ‎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  二、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又是什么意思?‎ 381‎ ‎  (提示:“天堂”本意是某些宗教教义中,认为正直的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泛指美好的生活环境。)‎ ‎  2、作者和他的朋友一共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  (提示:两次)‎ ‎  三、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   第一段(1-4):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   第二段(5-9):“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   第三段(10-13):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   第四段(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  四、学习第一段(1-4)‎ ‎  1、师:这四个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作者去“鸟的天堂”的背景。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去“鸟的天堂”?‎ ‎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傍晚 381‎ ‎  2、作者在这四个自然段里描写了去“鸟的天堂”前傍晚的景色。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 ‎  师:作者在这四段里,主要写了哪些事物?从这些景物描写,我们看到了怎样的黄昏景象?‎ ‎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  太阳 灿烂的红霞 白茫茫的水 平静的船 优美的桨声 ——宁静的黄昏 ‎  师:作者描写景物,既描写了它们的颜色,如:红霞、白水,又描写了它们的声音,如:桨声很有规律像是音乐,既有静态描写,如:天边的红霞,又有动态描写,如:船在水面上移动,桨在水中划。在宁静的氛围里,这些动态的描写更令人觉得环境是多么的宁静。‎ ‎  五、学习第二段(5-9)‎ ‎  1、学生朗读5-9段 ‎  2、师:作者在一个宁静的黄昏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第5-9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 ‎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      大榕树 381‎ ‎  3、师:请把描写大榕树的有关句子划下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  4、作者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 ‎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      树叶:伸到水面上 绿得可爱  不留一点缝隙  绿得耀眼 ‎      树干:看不出主干  枝干不可计数 ‎      树枝:枝上生根  有些树枝垂到水面 ‎      树根: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 像木桩 ‎  5、作者主要突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  特点:‎ ‎  ① 大——只有一株,但枝干无数 ‎  ② 茂盛——树叶不留一点缝隙 ‎  ③ 绿——绿得耀眼 ‎  6、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如何展现大榕树的生命力。‎ 381‎ ‎    注意: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  师:这一句中写树叶的形态:“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说明了树叶的什么特点?‎ ‎  (提示:“簇”“堆”说明了树叶多和茂盛。)‎ ‎  师:这一句中写树叶的颜色:“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绿得耀眼,说明了树叶的什么?‎ ‎  (提示:说明了树的生命力旺盛。)‎ ‎  7、师:这棵茂盛的大榕树,朋友说它是“鸟的天堂”,为什么呀?‎ ‎  (提示: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窝。)‎ ‎  师:那么,作者有没有见到鸟?‎ ‎  师:作者是怎么写的?‎ ‎  (提示: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  8、师:这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经历。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部分的内容。‎ 381‎ ‎  (提示:这一次,作者见到了茂盛的大榕树,但是,只听到鸟扑翅的声音,没有见到一只鸟。)‎ ‎  9、师:“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是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第一次印象。我们可以想象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  (提示:一定很失望。)‎ ‎  六、学习第三段(10-13)‎ ‎  1、播放《鸟的天堂》视频,让学生体会鸟的天堂的情景。‎ ‎  2、学生朗读10-13自然段,并思考:‎ ‎  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 ‎  ②上一次,作者很失望:鸟的天堂竟然没有一只鸟。这一次,作者有没有看到鸟?‎ ‎  3、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补充并板书:‎ ‎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  早晨 ‎  4、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见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鸟。现在,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作者是不是又失望而归?作者有没有见到鸟?‎ ‎  (提示:见到了。)‎ ‎  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381‎ ‎,作者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榕树,作者着重描写了大榕树,写它很大,很茂盛,叶子很绿。我们看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是树还是鸟?‎ ‎  (提示:鸟。)‎ ‎  5、请学生把文中有关鸟儿描写的句子划下来,给有关的动词加上着重句。‎ ‎  6、学生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儿?‎ ‎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    数量——热闹、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    体形——大的、小的 ‎ ‎    颜色——花的、黑的 ‎    姿态——叫、飞、扑 ‎  7、作者主要突出了鸟的什么特点?‎ ‎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      特点:多 ‎  师: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准确地表明了这里鸟儿众多的特点,这个词是“应接不暇”。‎ ‎  七、小结 ‎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381‎ ‎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傍晚,这时“鸟的天堂”很安静。作者着重写了鸟儿生活的大榕树。作者主要采用静态描写。‎ ‎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早晨,这时“鸟的天堂”很热闹。作者着重写了鸟儿欢腾的情景。作者主要采用动态描写。‎ ‎23月迹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课前尝试]‎ ‎1、画出生字,认识的字用“△”标出,田字格中的生字用“○”圈画出,每个生字口头组词2个以上。‎ ‎2、认读生字,分析字形。 ‎ 盘: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 柔: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 牵: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 俗: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 兔: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 银: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 ‎3、思考: 题目为什么叫做“月迹”?‎ ‎4、读熟下列词语: ‎ 洱海 柔和 坑坑洼洼 风俗 沉甸甸 闪闪烁烁 ‎[课堂探究]‎ 学习引导(一) ‎ ‎1、将课文的主要的内容进行叙述。‎ ‎2、自由读课文,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381‎ 学习引导(二) ‎ ‎1、再读课文,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最美?写一写 ‎ ‎ ‎2、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学完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赶快把想法写在《日积月累》的笔记本上,字数多少不限。‎ ‎ ‎ ‎ [课后检测]‎ ‎1、我会朗读课文。 ‎ ‎2、句子大本营。(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好吃的果子不是挂满了枝头吗?‎ 改成陈述句:‎ ‎(2)月亮挂在天空。‎ 改成比喻句:‎ ‎(3)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一直在延续。‎ 缩句:‎ ‎(4)父子俩看着大鱼。‎ 扩句:‎ ‎3、照样子写词语:‎ 坑坑洼洼(AABB式):‎ 修一修,补一补(ACA,BCB式):‎ ‎[作业设计]‎ 抄写下列描写月亮的词语:‎ 皓月高悬 水波映月 月明星稀 新月如钩 月明千里 月白风清 ‎ ‎ 花好月圆 月明如昼 月色如华 月光如水 月满则亏 月黑风高 ‎ ‎ 晓风残月 星月交辉 流星赶月 众星捧月 月落乌啼 381‎ ‎ ‎ ‎25忆读书 教学目标: ‎ ‎1、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 ‎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 ‎3、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位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目标 ‎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 一、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 ‎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 ‎3‎ 381‎ ‎、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不同的书带给作者的影响。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 ‎2、名言:(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好文章,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在那一瞬间获得的,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1、教师范读课文。 ‎ ‎2、题目中“忆”的内容是“读书”,从题目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著名作家冰心的读书经历以及一些启迪人的经验之谈。 ‎ ‎3、作者: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 381‎ ‎“爱的哲学”,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 ‎4、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写作此文,主要是勉励青少年朋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 ‎ ‎5、学习生字: 津津.有味(jīn) 催.促(cuī) 笸.箩(pǒ) 天罡.(gāng) 地煞.(shà) 荡寇.志(kòu) 消遣.(qiǎn) 堆砌.(qì) ‎ ‎6、理解生词。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 ‎ 五、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 全文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的强烈。 ‎ 第二部分(2——11):先分说后总说,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的最大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 第三部分(12、13):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八十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 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 381‎ 六、教师小结: 概括课文内容: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导入: ‎ ‎1、听写生字词。 ‎ ‎2、冰心七岁开始读书,初次接触书便是《三国演义》这样的鸿篇巨制,自此一发而不可收。大量的阅读积累奠定了冰心的文学基础,从而造就了这位文坛上的一代名家。‎ ‎ 二、初步感知课文: ‎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 (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什么意思?(前者说刘关张在桃园结拜;后者说三人在剿灭黄巾军起义中首次立功) (2)、“分久必合”的意思是什么?(这是指三国鼎立几十年后,魏国最终统一了三国。) „„ (3)、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381‎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4)、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状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2、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 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 三、细读赏析课文。 过渡:“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是作者一生的感悟。语重心长,耐人寻味,启人心智。 ‎ ‎1、齐读课文第1段:文章开篇的这句话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多么深切的体会。 2、默读课文第2——13段,回答问题: ‎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读书好”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呢?) ‎ ‎(2)、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 ‎(3)、作者是怎样写“读好书”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后明确: (1)、① ‎ 381‎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各种情感,让读者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中国古典小说,让人了解到三国时代的“天下大势”,了解到宋代“官逼民反”的历史状况,了解到爱国将领怎样抗击外来侵略。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以至于老师在“我”的作文本上批下了“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评语,给予很高的评价。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正如作者所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 ‎(2)、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3)、在欣喜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 381‎ 情况后,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 四、教师小结: ‎ 读书的确是一件快乐的事。书能让你增长知识,能教会你怎样做人,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尊敬师长,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它还会告诉你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书真的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使我们领略到无穷的乐趣。正如高尔基所说:热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再借用冰心奶奶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忆读书》一文作者向读者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起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缓缓流进了读者的心中,让读者终生难忘。 ‎ 全文按时间顺序回忆了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体会,最后概括为三个方面:‎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中“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 ‎ 二、语言赏析: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爱书? ‎ ‎1、“„„‎ 381‎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表情+动作)表现了对故事恋恋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 ‎2、“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我”是性情中人,突出“我”读书的投入。 ‎ ‎3、“„„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表现出作者对于读书的极大热情。 ‎ ‎4、“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懂得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点明读书的好处。 ‎ 三、默读课文,合作探究: ‎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是冰心老人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围绕这几个字,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 ‎3、细读下面的文字,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说在这段话中,作者对《水浒传》的人物描写作出了怎样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4‎ 381‎ ‎、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订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 四、拓展延伸: ‎ ‎1、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 ‎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 ‎ ‎3、《春水·一O五》: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的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 赏析:这首小诗典型地反映了冰心的哲学和思想:童心、母爱、自然,三位一体。诗中的“我”、“母亲”、“小舟”、“大海”所构成的,是宇宙中最美好也是最和谐的一幅图景。 ‎ ‎4、冰心妙语: (1)、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季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2)、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 五、教师小结: 冰心奶奶会因为她舅父没有给她讲完故事而哭泣,让我们赞叹不已。我们就缺乏这种自觉学习的精神,缺乏这种思考的精神,缺乏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种痴心求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认真体味的。 ‎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 七、板书设计: 1、忆读书 总说——读书感受; 读书经历经验——‎ 381‎ 读书好(美的享受、扩充知识、培养能力、 提高修养);多读书(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文学);读好书(挑选比较、真情实感)。 概括——全文内容。 ————最大快乐、一生感悟。‎ 教学反思:‎ 忆读书时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书”中的一篇主题课文,作者冰心。‎ 这篇课文的重点在于通过冰心讲述她少年时读书的经历以及自己读书的心得,来让学生明白“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这一道理。‎ 本文有两大难点会影响到重点的突破,‎ 本文内容丰富,涉及到了许多中华古典名著学生理解能力以及阅历有限不能充分明白文字中所含有的意思。‎ 写作手法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前半部分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读书的经历,以叙述为主,同时夹有少量的议论。在剩下的大部分内容中主要是说读书的好处,重点在于议论,但同时为了支持观点夹杂一些议论。这种夹叙夹议的形式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较少,更别说一篇文章两个侧重点不同。‎ 381‎ 鉴于课时的限制,以及长文短教的思想,我把本课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字词弄清楚,明白文章中所提出的著作背景及写作特点。第二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来对本文有一个总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到本文采用的写作手法是夹叙夹议,第一部分以叙为主,第二部分,以议为主,在此顺便说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是因为如果把两个难点,一个一个去突破的话,对于学生来说有困难,在上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明白文本的内容,又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手法,这样害怕效果不好,还不如直接告诉写作手法,让学生心里有底,这样对于文本的理解就更透彻了。‎ 主要两个字“忆”“议”“忆”——读书的经历。“议”——读书的好处。由于有前面的铺垫,这节课就主要由学生说,说到哪里引导主题上来就行,这样这篇文章就上的调理比较清晰了。‎ 这节课上完后,学生感觉不错,学生感觉还不错,我也感觉比较愉悦,因为把一些知识给了学生传授后,学生能够加上自己的理解,生成新的知识。所以在课堂上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比如:在学习第10自然段,讲到冰心十三岁读《红楼梦》时不喜欢读,到后来人到中年了才读懂了。黄璐同学说:“这可能是因为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对人生有新的认识,才能真正理解到作者的辛酸。”这时有个学生就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6*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381‎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西游记》中,众妖魔都惦记吃唐僧的肉,知道是为什么吗?谁都想长生不老,老师这里有一种长生果,吃了也可以使人长生不老。(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 ‎2.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果子能让人长生不老呢?赶快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快速读文,找寻答案 ‎1.学生自由速读课文,思考:我的“长生果”究竟是什么?‎ ‎2.学生汇报。‎ ‎3.如果只用两个字或词来概括本文的内容,你认为是什么?(“读”和“写”)‎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道理。‎ ‎(1)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汇报自学情况,教师随机点拨。‎ 381‎ ‎①注意的字音:‎ ‎“水浒”的“浒”不读xǔ;“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ào;“美差”中的“差”读chāi;“差不多”中的“差”读chà;“全班之冠”中的“冠”读ɡuàn;“分外”中的“分”读fèn;“禁不住”中的“禁”读jīn。‎ ‎②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 预设: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别出心裁、呕心沥血”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写的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为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③教师小结学生自学情况。‎ ‎2.理解读写关系,学习读写方法。‎ 381‎ ‎(1)细读课文,思考: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联系实际说一说读书和作文的关系。‎ ‎(2)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3.深入探究,升华主题。‎ ‎(1)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2)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四、总结归纳,明确方法 ‎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和作者一起品尝了阅读的快乐和情趣,也懂得了重要的作文方法,还明白了读与写之间的亲密关系。请再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还用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呢?‎ ‎2.引导学生回顾、讨论,明确阅读方法:快速浏览法、画树状图理清脉络法、品词赏句法、交流合作法等。希望我们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能和作者一样,品尝到“长生果”的美妙滋味。‎ 口语交际 推荐一本书 ‎【教学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 ‎2.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 3‎ 381‎ ‎.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 ‎【教学重难点】‎ 能将书里的重点内容或特点选一二讲清楚。‎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多媒体打出,师生齐读)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 381‎ ‎  二、自由交谈 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书名,可不提及内容)  三、介绍一本好书  ‎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一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c.方法指导 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三是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d.老师可做示范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它的名字叫《西游记》。这本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动画片。相信我们这些小朋友已经看过无数遍了。‎ 故事内容是:几个与众不同的神仙,应为做错了事,被罚下人间,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一路上斩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这些内容,相信大家都知道。‎ 381‎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呢?首先,《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话小说。书中通过文字,展现了比动画片里更多的好词好句,人物刻画以及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把每一个神仙描写得活灵活现,将每一个妖怪刻画得栩栩如生,使神魔皆有人情,使精魅亦通世故。其次,书中的五个主要人物形貌奇特,与众不同。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猪八戒,错投了猪胎……最后,不管是西游记的动画片,还是电视剧,都是节选了原著中的部分内容。‎ 因此,我推荐大家看《西游记》,让我们在书中真正地领略故事的离奇与绝妙,品味其中深含的意义。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他们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感兴趣的书。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   四、小结 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 381‎ ‎  五、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报纸)”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38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