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小数的意义 丨苏教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小数的意义 丨苏教版 (1)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米尺”为学习载体,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小数读写的方法,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2.在经历小数意义的探索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小数的产生过程,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基于正方体、数轴等模型,通过一系列推理、想象等活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极限思想,体会数域拓展的价值。‎ ‎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抽象小数的意义,体会数域拓展的价值。‎ ‎【教学准备】‎ 教师:希沃白板课件、PPT课件、米尺、课堂练习等。 ‎ 学生:1分米长的纸条、小尺等。‎ ‎【教学过程】‎ 一、激活认知经验,感悟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1.谈话引入,激活数认识的经验 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要上一节什么课?数学课当然离不开数。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那你知道这些数都是怎么得到的吗?‎ 课件出现“数是数出来的”。‎ 谁来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回答。‎ 指出:最初我们就是在数东西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些数。今天我们的数学学习就从数图形开始。‎ ‎2.数图形,激发小数产生的需求 出示1个小的涂色正方形。‎ 设疑:这是一个涂色的正方形,换句话说,这里的涂色部分可以用 ‎1来表示。这些涂色部分的正方形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呢?(10)看来我们在数的过程中的确得到了一些数。‎ 出示1个大的涂色正方形。‎ 思考:右边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指名汇报,板书学生想到的数,并说一说理由。‎ 课件动态演示,得出涂色部分可以用或0.3表示。‎ 追问:这次为什么大家想到用分数或小数来表示阴影部分,而不用整数?‎ 小结:因为不好用整数表示了,所以想到了分数或小数。其实刚才大家说的小数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古代的人们和我们一样,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才慢慢产生了小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3.欣赏视频,了解小数产生的历史。‎ 远古时代,人们分配狩猎或采摘来的食物时,有时无法正好得到整个数的物体,计量物体的长度或重量时,也出现了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数据无法读出。怎样能精确地表示这些数量呢?1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小数表示的方法。在古代,人们用低一格摆算筹的方法来表示小数。荷兰人斯蒂文想到将小数部分的各个数字用圆圈圈起来,例如把5.714记为这样:5◎7①1②4③或5,7'1''4'''。这些记法有趣,但很麻烦。直到425年前,瑞士数学家布尔基想到用一个小圆圈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隔开,例如:用5。24表示5.24。再后来,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又用小黑点代替了小圆圈,这种方法被全世界沿用至今。‎ 二、经历探索过程,建构小数意义 ‎(一)结合情境,形成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抽象。‎ 谈话:有了前人的智慧,现在再计量物体的多少或测量长度、重量时,即使不好用整数表示,我们也能精确地表示结果了。比如,成人拳头的宽度,有1米吗?但是我们能用米做单位来表示。‎ 课件出示信息:成人拳头宽度大约0.1米。‎ 质疑:你知道这里的0.1米是怎么得到的吗?‎ 学生说0.1米的形成过程,课件动态演示。(师强调:由于投影比例的原因,这里的1米和生活中真正的1米相比,可能是有误差的。)‎ ‎8分米呢?1米里面一共有多少个0.1米?你能有序地说出每个刻度对应的小数吗?‎ ‎(二)借助直观模型,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1.基于米尺,启发思考。‎ 引导: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了这样一些新的数,0.1米还能继续平均十份得到一些新的数吗?如果能,将得到哪些新的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0.1米的纸条上分一分,写一写。‎ 2. 动手操作,交流分享 ‎(1)实践:每人在0.1米纸条上等分。‎ ‎(2)全班交流:你得到了哪些新的数?‎ ‎(3)想象:刚才我们把0到0.1米平均分成了10份,想象一下,像这样继续分下去,1米一共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你是怎么知道呢?‎ 学生回答过程中,课件动态呈现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的过程。‎ ‎3.引发冲突,感知意义。‎ ‎(1)引导:1米被平均分成了100份,这里的1份是多长呢?‎ 指出: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是1厘米,也可以用米作单位表示成米,写成小数是0.01米。你能说说0.01米是怎么得到的吗?‎ ‎(2)数数,初步感悟十进制。‎ ‎0到0.1之间的每个刻度对应的小数是多少?有序地数一数。‎ 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质疑1:0.09再添一个0.01是多少?(预设1:0.1,因为是;预设2:0.10,因为是)‎ 课件演示,感受两种表示的合理性。‎ 质疑2:0.10再添一个0.01是多少?(因为是,所以可以用小数0.11表示)接着再添呢?(指导读法和写法)‎ ‎(3)巩固:同桌互说46厘米和92厘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 ‎(4)聚类分析:仔细观察0.01、0.46、0.92这些小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揭示:两位小数)‎ ‎(5)回顾过程,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都是怎么得到这些两位小数的?它们对应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板书: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以前学习的0.5、1.3这样的小数都是几位小数?表示什么样的分数呢?(板书: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三)促进知识迁移,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1.引导想象 思考: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接着往下想,你能想到什么呢?(千分之几可以写成三位小数)怎样才能得到千分之几呢?我们需要花时间把1000份全部画出来吗?可以怎么办?‎ 借助直观,想象推理: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老师把这1厘米取出来,把它放大,平均分成10份。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10份,1米里面有多少个这样的10份?一共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000份)‎ 小结:数学学习有时不一定把所有情况都写出来才知道结果,借助想象、推理、计算同样可以获得。‎ ‎2.主动迁移 ‎(1)迁移:现在的1小份是多长?可以用哪些数表示?‎ 同桌交流、汇报。(板书1毫米,米,0.001米)‎ ‎(2)巩固练习。(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 )‎ ‎( )‎ ‎3毫米= 米,写成小数是( )米。‎ ‎( )‎ ‎( )‎ ‎86毫米= 米,写成小数是( )米。‎ ‎( )‎ ‎( )‎ ‎160毫米= 米,写成小数是( )米。‎ ‎( )‎ ‎( )‎ ‎826毫米= 米,写成小数是( )米。‎ 质疑:86毫米,写成0.086米,你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小数点后面要写0呢?‎ ‎(3)观察这些三位小数都表示什么?怎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四)聚类比较,抽象小数的意义。‎ ‎1.回顾过程,概括小数意义: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小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揭示课题:《小数的意义》)‎ ‎ 2.深入联想:0.001 米有多长呢?你还能用手势表示出来吗?你有什么感觉?这么小还可以继续平均分吗?还可能得到哪些数?一直分下去会怎么样?‎ ‎ 三、巩固认知,应用小数意义 ‎1.变换认知情境,深化小数意义的理解。‎ ‎(1)改写成用“元”做单位的小数。‎ ‎3角=( )元 5角9分=( )元 ‎ ‎8分=( )元 4元7角=( )元 ‎ 比较:5角9分为什么是0.59元?4元7角为什么是4.7元? ‎ ‎(2)下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涂色部分。‎ ‎ ‎ ‎ ‎ 分数: 分数: 分数: ‎ 小数: 小数: 小数: ‎ ‎2.运用数轴模型,内化小数意义的理解。‎ ‎(1)在0—1的数轴上找0.2、0.71、0.4、0.99、0.11。‎ ‎(2)延伸数轴,感受数域扩展的过程和价值。‎ 在现在的数轴上能找到1.1吗?1.1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课件演示:数轴不断向右延伸。指明找一找1.1的位置。‎ 指出:这些比1大的小数以后将进一步学习。 ‎ 四、沟通关联,架构知识整体。‎ ‎ 1.回顾认数过程,感悟十进制计数法。‎ ‎(1)配合课件动态演示,师生共同回顾以下认数过程:‎ 我们对数的认识,是从整数“1”开始的,一个一个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像这样每次乘10可以得到更大的数。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个“1”也可以继续平均分,平均分成10份,相当于除以10,一份是0.1,继续分呢,每份是0.01,再分下去呢,每份是0.001,还能分吗?‎ ‎(2)现在你对数学中的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2.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数学学习就是这样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回家后可以扫一扫作业纸上的二维码。‎ 板书设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