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乘法运算定律-人教版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26页例7及相关练习。教材分析:运算定律与四则运算是有机的整体,运算意义是运算定律的基础,运算定律是对数的运算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归纳与总结,这几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没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的教学也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习运算定律除了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体会运算之间的关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积累丰富的四则运算活动经验(本单元的学习,更多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具体情境与数据的讨论,上升到规律的发现与归纳,最终形成相应的数学模型,这个过程是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经历与体验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过程);通过学生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掌握了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单元学习的难点,因为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加法的运算。因此,本节课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育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理解乘法分配律。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成功感,增强学生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借助乘法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从形式上正确的表达。教具准备:课件、学习卡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乘法分配律。二、创设情境,初感规律1、二年级六一表演的时候,三班和二班合演了一个节目,三班有8人参加,二班有4人参加,每套服装25元,这个节目共需要多少服装费?(1)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视,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2)交流反馈:(每个算式先算什么?每步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设想:分步计算(8+4)×258×25+4×25 追问: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说出10个35相加分成了8个35和4个35相加)总结:这两种算法虽然思路不同,但计算结果怎样?这两个算式是否可用等号连接?(板书:(8+4)×35=8×35+4×35)请学生分析一下:25×(8+4)与8×25+4×25是否相等?哪种方法更简单?老师也找到一些这样的算式,请分组帮老师验证它们是否正确?(11+9)×7=11×7+9×7(42+58)×3=42×3+58×3(75+25)×4=75×4+25×4©(33+17)×200=33×200+17×200.......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这些算式左边都有怎样的特点?右边怎样变话的?什么没变?这些等式有共同的特征吗?你想怎样叙述这些等式的特征?从这些等式的分析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总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你有更简洁的表示形式吗?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总结: (a+b)×c=a×c+b×ca×c+b×c=(a+b)×c(引导学生说说括号里表示什么?应该怎样填,括号外面又应该写什么?)三、巩固练习1.利用刚刚学习的知识,判断下列算式是否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说明理由)56×(19+28)=56×19+28()32×(7×3)=32×7+32×3()64×64+36×64=(64+36)×64()44×9+44=(9+1)×44()2.根据刚刚学习的知识填空。(32+28)×4=()×4+()×4(64+36)×3=()×()+()×()25×(4+6)=()×()+()×()32×7+32×3=(+)×()43×102=()×()+()×()3、选择。(机动练习)25×(4×8)与下面哪个算式相等?A、25×4+25×8B、25×4×25×8C、25×4×8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怎样的收获?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8+4)×25=8×25+4×2525×(8+4)=8×25+4×25(a+b)×c=a×c+b×c乘法分配律学习卡姓名:新课探究:二年级“六一”汇演的时候,三班和二班合演了一个节目,三班有8人参加,二班有4人参加,每套服装25元,这个节目共需要多少服装费? (11+9)×7=11×7+9×7(42+58)×3=42×3+58×3(75+25)×4=75×4+25×4©(33+17)×200=33×200+17×200.......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这些算式左边都是怎样的?右边都是怎样变化的?但等式左右两边什么没变?这些等式有共同的特征吗?你想怎样叙述这些等式的特征?从这些等式的分析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写出有这样特征的等式吗?用字母怎样表示:巩固练习:1.利用刚刚学习的知识,判断下列算式是否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说明理由)56×(19+28)=56×19+28() 32×(7×3)=32×7+32×3()64×64+36×64=(64+36)×64()44×9+44=(9+1)×44()2.、根据刚刚学习的知识填空。(32+28)×4=()×4+()×4(64+36)×3=()×()+()×()25×(4+6)=()×()+()×()32×7+32×3=(+)×()43×102=()×()+()×()3、选择。(补充练习)25×(4×8)与下面哪个算式相等?A、25×4+25×8B、25×4×25×8C、25×4×84、送饮料:(补充练习)“六一节”,某超市送来了26箱苹果汁和24箱西瓜汁,每箱24瓶,超市共送来多少瓶饮料?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说内容:第26页例7及相关练习。说教材:运算定律与四则运算是有机的整体,运算意义是运算定律的基础,运算定律是对数的运算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归纳与总结,这几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没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的教学也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习运算定律除了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体会运算之间的关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积累丰富的四则运算活动经验(本单元的学习,更多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具体情境与数据的讨论,上升到规律的发现与归纳,最终形成相应的数学模型,这个过程是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经历与体验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过程);通过学生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掌握了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单元学习的难点,因为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加法的运算。因此,本节课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育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说课标:探索并了解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了解乘法分配律。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成功感,增强学生数学的兴趣和自信。说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乘法分配律。说教学难点:借助乘法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能从形式上正确表述特征,了解乘法分配律算式的特征并能变形。说教学的设计与过程: 创设计算六一表演的服装费的情景,借助情景支撑,比较几种不同算法的联系与区别以及一组算式的验证,分析乘法分配律等式两边算式的联系和区别,理解分配这个词在算式中的意义,(展示学生的不同计算方法,分析每一步的意义。追问: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这两种算法虽然思路不同,但计算结果怎样?这两个算式是否可用等号连接?),利用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与正确性。通过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等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解决下面的这些问题:这些等式左边都有怎样的特点?右边都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没变?这些等式有共同的特征吗?这些等式有怎样的特征?从这些等式的分析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补充,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算式特点有点感觉。(当然学生通过计算会发现,有一种形式计算起来比较方便,让学生感觉如果以后遇到这样的形式,通过变化能使计算简单的,就可以应用,增强学生简便运算的应用意识,这也是为下一节课乘法分配律的练习课作铺垫)抓住学生有价值的发言,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概括出规律。试写有这样特征的算式?发现这样的算式有很多很多,从而激发学生用更简洁的方式表示所有算式的欲望,尝试用字母表示算式当中的数字而代替同学们写的任何一个数字。利用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最终得出正确的表示方法:(a+b)×c=a×c+b×c,由于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比较困难,分析a×c+b×c等于(a+b)×c,将乘法分配律反过来试试能不能应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在练习部分,其中有基本练习的题,也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如:44×9+44=(9+1)×44,43×102=()×()+()×( ),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说。如果学生有困难,请学生利用算式编故事,进一步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学生的比较与辨析,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乘法分配律算式特征的印象。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问题情景,理解情景中的数量关系,把握这些算式的本质,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数学是有规律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对孩子来说,发现的过程甚至超过规律本身,这就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整个过程让学生经历“问题情景——探索归纳——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基本过程,这就是数学思想的体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也体现了数学的本质与魅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