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 (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 (12)

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作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一部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为以后深入学习角的含义、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等知识奠定基础。本课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和感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简单地比较角的大小。第二部分是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学生分析:‎ ‎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角”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并且知道一些图形中有角。‎ ‎2、知道生活中存在着的“角”:如桌面上有角,教室的黑板和铁柜有角,也有把角误认为是那个尖尖的点。‎ ‎3、不能形成角的正确表象: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以直观思维为主,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对角的认识还处于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阶段,学生必须通过亲自操作和感知获得直接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索发现角的特征,认识角,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角的共同特征,能够正确画角,知道如何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为角的度量打好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角、长方形)、学生学具、学习单 教学流程:‎ 猜图形导入→研究角的特征→根据角的特征画角→找生活中的角→角的大小比较→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猜图形导入:‎ ‎1、猜图形,教学法:‎ 出示图形①:遮挡了一部分的三角形 请学生说清猜图形的方法。‎ 提炼学法:抓特征,猜图形 ‎2、用学法,猜图形:‎ 出示图形②、③、④‎ 请学生回答图形特征及所猜图形 ‎3、找共同特征 ‎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入手,先教学法,再放手让学生用所学方法,继续猜图形,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自然导出新知识。)‎ 二、研究角的特征:‎ ‎1、课件出示:‎ 问题:这些角有哪些共同特征?‎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 ‎2、学生反馈,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3、教师点拨:明确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4、变式练习:判断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是的打√, 不是打X。并说明原因。‎ ‎(讨论:你为什么这么判断?)‎ 指名讲解。‎ ‎(设计意图:从图形特征到角的特征,学生认识到“特征”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角的共同特征,尊重学生的认识,再给予数学规范性的语言。通过变式练习,巩固学生建立的角的表象)‎ 三、根据角的特征画角:‎ ‎1、明确用具 纸、笔、尺子(再次强调角的特征)‎ ‎2、学习画角 电脑动画→指名汇报→教师示范→动手画角→展示评价→儿歌牢记 ‎(设计意图:通过电脑、指名说、教师示范等强化画角的步骤,让学生牢记画角的步骤和方法)‎ 四、生活中的角 ‎1、找一找,身边藏着哪些角。‎ ‎2、教师指导指角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认识数学书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学过的知识更理性地找角,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五、角的大小比较 ‎1、“谁的眼力好”‎ 信封里的东西倒出来:缺一角的长方形,三个角 找一找合适的角,向同桌解释为什么不选择另外两个角。‎ 全班交流(请同学到黑板上演示)。‎ ‎2、三个角的大小比较 独立思考,你是怎么比较的?‎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突破角的大小比较的难点,让学生通过“补一补”的方法,判断长方形原来的角,并能够通过动作明确角有大有小。之后进行三个角的大小比较,学生的比较方法多样,要尊重孩子有价值的想法。)‎ 六、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师的三种滑梯草图,请同学们利用角的大小的知识,看看哪个设计又安全又有趣?‎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生活中常见的滑梯中的角引发思考,里面蕴含着角的大小比较的知识,学生能说清楚选择哪一种滑梯的原因,也就明白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意义。)‎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特征: 共同特征: ‎ ‎3个角→△ 1、尖尖的→一个顶点 ‎5个角→☆ 2、两条直的线→两条直的边 ‎4个角→‎ 弯弯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