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的乘法口诀 ︳青岛版 (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的乘法口诀 ︳青岛版 (8)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学习1-6乘法口诀基础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观察、联想、推理,在探索与交流中探究出7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应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口诀的编写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迁移的能力,积累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数学与思考:在编写口诀与整理记忆乘法口诀时,初步培养学生推理的学习能力,以及发现简单规律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观察、联想、推理,在探索与交流中探究出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 ‎【学具准备】探究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一:‎ 谈话: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历史悠久,你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吗?‎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多媒体课件:课前欣赏:中国结、剪纸、皮影、风筝、沙包、七巧板、纸牌等。‎ 投影出示到最后一张,引入本节课:我们祖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继续了解。‎ 活动二:‎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凯蒂跟着中国小朋友学做沙包,这节课我们再跟随凯蒂去看看,他跟中国小朋友学做什么了,好不好?” ‎ 出示信息窗场景图,说一说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文化传统情境引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让学生整体观察情境图,再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类推学习,探究新知 ‎(一)解决红点问题:一共能折多少个纸牌?创编7的乘法口诀。‎ ‎1.观察寻找规律 谈话:要求“一共能叠多少个纸牌?”每个人折7个,有7个人,就是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预设:它表示7个7相加是多少。(板书:7个7相加)‎ 追问:怎样列式?(板书:7×7=49(个))‎ 预设:有学生有可能说出49。‎ 追问:你怎么知道是49?‎ 预设:学生可能会脱口而出7的乘法口诀 谈话:有的同学已经想到了7的乘法口诀,那到底是多少呢?(板书?)‎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回忆一下,6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研究的?(微课回顾6的乘法口诀研究的过程)‎ 预设:编写小儿歌、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列出乘法算式、编写口诀。‎ 谈话:今天我们就借助6的乘法口诀自己创编7的乘法口诀。‎ ‎2.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要求:拿出你手上的探究单,自己先独立完成,写完之后和同位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探究时间5分钟。)开始。‎ 提前设计探究单:‎ 巡视指导:有的同位已经都完成了,同位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3.全班交流。谈话:谁想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过程?(展台展示)‎ 小结:这就是咱们编出来的乘法口诀,看来,7×7确实等于49(擦掉?),运用的是哪句口诀?(板书:七七四十九)‎ ‎4.读口诀:你瞧,咱班同学居然和数学家想到一起去了,下面我们就来自豪的读一读吧。‎ ‎5.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谈话:7的乘法口诀你读了几句?‎ 谈话:读了7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哪些规律?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7的口诀是按一二三四五六七排列的。‎ 预设2:口诀里的第二个字都是七,7的乘法口诀共有7句。‎ 预设3:下一句口诀的得数比上一句的得数多7。‎ 预设4:每句口诀的前半句都表示几个7,小数在前大数在后,后半句都表示得数。‎ 小结:同学们找到的规律可真多,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每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分别是1、2、3、4、5、6、7;第二个数都是7;得数一个比一个多7(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整理总结7的乘法口诀规律,并且课件改变相关字体颜色。)‎ 谈话:你感觉7的乘法口诀中,哪几句比较容易记,哪几句难记一些?‎ 预设1:一七得七,七七四十九,比较好记。‎ 预设2: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比较难记。‎ 追问:哪一句难记?那难记的口诀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把它记住呢? ‎ 预设1:根据三七二十一,用得数21再加一个7得28,就知道四七二十八。 ‎ 预设2:根据七七四十九,用得数49减去7得42,就知道六七四十二。 ‎ 预设:《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炼丹中经历七七四十九天,练成火眼金睛。‎ 小结:看来7的口诀也有很多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口诀。‎ 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背过的同学大声的背,如果有的同学哪一句不熟,可以抬头看一眼。起头背诵。(一边背一边板贴7的乘法口诀)‎ ‎6.小游戏巩固7的乘法口诀。‎ 谈话:口诀记住了,我们来对口令的小游戏。‎ ‎(1)谈话:老师说口诀的上半句,你们来对下半句。二七、三七、七七。‎ ‎(2)同位两人互相对两句口诀。‎ ‎(3)小老师起来和同学们对口诀。(2人每人两句)‎ ‎(二)解决绿点问题“有多少个同学在玩老鹰捉小鸡?”,学习运用口诀进行计算的方法。‎ 谈话:刚才我们编制了7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 谈话: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求“有多少个同学在玩老鹰捉小鸡?”,也就是求什么?(2个7相加)‎ 你会列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 2×7=14(个)或7×2=14(个))‎ 追问:你是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板书:二七十四)‎ 小结: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用微课形式回顾6的乘法口诀探究过程,引导学生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通过观察、联想、推理,在探索与交流中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并通过观察口诀的隐含规律、亲历口诀的自由诵记、交流口诀的记忆窍门等途径增进对7的乘法口诀的个性化理解并加强记忆。有效培养学生有理有据,思维严谨的良好思维品质和数学的推理能力。‎ 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谈话:同学们又善于观察,又很会动脑筋,从同学们的课堂表现看7的口诀掌握得还不错,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1.自主练习2。‎ 谈话:把口诀补充完整,看谁做的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以开火车的形式呈现。‎ ‎2.接下来咱们来个抢答练习好不好,老师说乘法算式,如果你知道答案,直接站起来先说结果,再说口诀: ‎ 口答:  5×7=    7×6=    7×4=    2×7=    ‎ ‎7×3=    7×7= ‎ ‎3. 出示七巧板,谈话:这是我国传统的益智玩具,七巧板。它是由7块板组成的,它能拼出各种图形。这是拼出的图形,都有什么呢?生:鱼、鸭子、牛、船、风车。每一幅都是用了7块板。‎ 要摆出这些图形一共需要多少块七巧板?自己独立列算式。‎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谈话:7的乘法口诀解决了七巧板的知识。‎ ‎4.出示古诗,谈话:其实古诗中也藏着数学知识,先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你能从中发现数学信息吗?能提出什么问题?(这首诗一共有几个字?)‎ 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为什么这么列?预设:每一行有7个字,有四行,就是4个7相加。‎ 教师总结:像这样一行有7个字的古诗,我们叫它七言绝句。其实谜语中也藏着数学知识,数学真是太奇妙了!‎ ‎6.看日历,找规律。‎ 谈话:生活中也有数学知识,你看这是什么?(月历牌)你都看见了什么?第一行是什么?下面呢?‎ 谈话:先自己观察一下,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预设1:每一行都有7个数,‎ 预设2:每一列的两个数之间都相差了7。‎ 预设3:每一行相邻2个数之间相差1。‎ 谈话:你知道今天星期几吗?怎么知道的,上来指一指。(换一屏)‎ 教师追问:你能不能说出下个星期三是几号?你是怎么想的?上个星期三是几号?‎ 小结:你瞧,7的乘法口诀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多广泛。‎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基础到综合,由数学到生活,巩固本节课所学的7的乘法口诀,并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我学会了7的乘法口诀。教师适时追问:口诀有几句?‎ 试试能不能熟练的背诵一下。‎ 谈话:还学会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适时点拨:也就是说像这样的两个算式(板书的算式)都可以根据一句口诀计算是吗?‎ 谈话:同学们根据发现一七、二七口诀的方法,自己写出了其它四句口诀,真好,自己能独立研究问题,还能和大家合作讨论问题,这样学习高兴吗?‎ 学生回答。‎ ‎……‎ 谈话:看来同学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新知识,及时回过头来再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会记的更清楚,更明白。希望同学们课下能继续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二年级的小同学对整堂课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回顾,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他们全面回顾的习惯,感受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几个几相加 乘法算式 口诀 ‎1个7 1×7=7 一七得七 ‎ ‎2个7相加 2×7=14 二七十四 ‎3个7相加 3×7=21 三七二十一 ‎4个7相加 4×7=28 四七二十八 ‎5个7相加 5×7=35 五七三十五 ‎6个7相加 6×7=42 六七四十二 ‎7个7相加 7×7=49 七七四十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