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思品八上礼仪展风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思品八上礼仪展风采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礼仪展风采”。 教学重点:  为什么说“因礼仪而优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情景活动一:“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指名学生朗读材料) 说一说:①你能讲一讲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整个过程吗?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②在学校活动中,哪些礼仪最能体现我的风采?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     礼仪缘于最初的人类交往,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现代礼仪既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又与一个民族的传统相承接。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 2、板书标题              礼仪展风采 二、讲授新课 1、因礼仪而优雅 (1)礼仪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 活动二:小茅经常扮“酷”(指名学生朗读材料) 议一议:①小茅的行为与礼仪有关吗? 请指出其不符合礼仪的地方。 ‎ ‎        ②对我们来说,有哪些基本的利益要求 ?       (学生讨论回答。)     “礼仪纯属私事,与他人、学校无关,也不存在合不合乎礼仪的问题”是这样的吗! (2)礼仪是一门学问,有特定的要求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都很重礼仪。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看来礼仪无论是对国家对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礼仪是一门学问,有特定的要求。在家庭、学校和各类公共场所,礼仪无处不在。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学校集体活动中、社会交往活动中,都有相应的礼仪要求。 想一想:就个人礼仪来说,我们中学生应该做到哪些呢?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并列举“相关链接”的材料。)      如果我们不讲礼仪,不仅有可能伤害别人,也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相关链接:(学生朗读材料) 想一想:这个大学生最后问什么没有被录用? (不讲礼貌、不懂礼仪,给人留下了轻浮的印象。) (3)人既是审美的主体,也是审美的对象     在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审美的主体,也是审美的对象。我们在审视、欣赏生活中每一处美的东西,对美的一切我们赞叹不已;同时我们也作为审美的对象展示在社会生活中,被别人审视。所以说,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 到周围的人,关系到外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活动三:比一比、评一评、做一做(见教材P84页材料)  怎样使自己的姿态优雅、符合礼仪要求? 让我们比一比、评一评、做一做。    (让学生表演,其他学生评论,教师适当引道点拨。) 教师总结:(根据现场情况,在充分肯定的前提下适当指导。) (4)按礼仪要求去做,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更易被人接纳。     (教师按教材讲述,让学生示范,其他学生进行评论,从中体验利益的优雅,从而认识到讲礼仪的重要性和学习礼仪的积极性。) 相关链接:(学生阅读后,学习正确的站姿、坐姿、步态等。) 2、社会交礼仪ABC (1)社交礼仪涉及交往的各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 活动四:“见面的礼仪”(教材P86页材料)     根据自己的经验,探讨我们与不同的人见面时握手的礼节。(阅读“相关链接”) 与同学相见: 与长辈相见: 与异性朋友相见: (2)社交礼仪的掌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观察和思考 活动五:待客礼仪(P87页) (按教材要求设计)    ①待客礼仪的设计 ‎ ‎ ②电话礼仪的设计 资料介绍:                    社交礼仪三题     握手礼仪。握手是现代社会人么最常用的礼仪。握手时,主人应主动伸手与客人握手。年长者、身份高者,应主动伸手与年轻者、身份低者握手。男性应等女性先伸手后再握手,男性只握女性手指部分即可;女性无握手之意,男性不应伸手,而以点头致意。多人握手时不要交叉握手,要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    待客礼仪。当得知客人要来访时,应将室内打扫干净。收拾整齐。客人来时,要及时开门表示欢迎;然后请客人就坐,送上茶水。对熟悉的客人可以随便些,对初次登门的客人则尽可能消除其陌生感,使之愉快、自然。交谈时,可以寻找些双方都熟悉和感兴趣的事作为话题。客人离开时,应有礼貌地送到室外,并打招呼“欢迎再来”。    舞会礼仪。参加舞会前要适当熟悉打扮,着装要整齐、 大方、得体。不要穿过于暴露的服装,舞会进行中,邀请舞伴要有礼貌,男女可以互相邀请,但以男方邀请为主,女方对男方的邀请一般不应拒绝。舞姿要端庄、大方、健康,说话要轻声,不可旁若无人地大声谈笑。尊重舞伴,双方距离适度。大家正在起舞时,不要在舞池中穿行、找人。 (3)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是我们与他人顺利交往的前提 活动五:中华民族的礼仪习俗         中华民族的礼仪习俗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民族的根,我们应该加倍珍视。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你是怎样看待以下礼仪习俗的? 春节的传统习俗:祭灶  扫尘  贴春联 贴门神 年画  除夕夜  年夜饭  ‎ 祭祖  守岁  迎春  红包     新年放爆竹  拜年(大年初一,主要是向长辈们拜年,初二到初四五,是走亲戚的时间。)  你的评价: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端午食粽  佩香囊  悬艾叶菖蒲  你的评价: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祭月、赏月、吃月饼,此外还有观桂花 你的评价:     (学生朗读教材P87页最后一段) (4)在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朵花,装点着美丽的民族大家庭。在民族大家庭中,我 们要以礼相待,和谐共处。 活动六:你对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了解多少?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苗族: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彝族:彝族人热情好客,客人来访常常以酒当茶招待客人,所以谚语说:‎ ‎“汉人待客贵在茶,彝人待客贵在酒”,“无酒不成敬,无酒不成礼。” 彝族人喝酒不分地点也不分生人熟人,大家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圈,端着酒杯依次轮流着喝,这种喝酒的习俗叫喝“转转酒”。彝族人对人很真诚,凡是到彝家做客,主人都要端出酒来,与客人一边谈心一边劝酒,对客人说:“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彝家没有错喝的酒。”直到客人醉倒才不再劝。另外,在过年时,彝家人端出一坛酒,插上几枝麦杆或竹竿,摆在家门口的路上,凡是来往的行人都要劝他吸上几口才让走,彝家称之为“杆杆酒”。  彝族家庭是父系家庭,父亲起支配作用,对内对外的事务均由父亲决定,客人一般也由父亲作陪。 壮族: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白族:礼仪——‎ 白族性格外向、好客、尊老爱幼,在对人的称谓前喜欢加个“阿”字表示亲切和尊敬。白族访友或探病时一般不选择在上午,到农村遇到主人家有人分娩或有重病人时,进屋时应谨慎。白族喜欢敬茶待客,同样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在喝酒方面,白族很文雅,通常是各自随意。  习俗—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纳西族禁止在河里洗屎布、禁止向河里扔废物或倒垃圾,禁止向河里吐口水,禁止堵塞水源。忌在长辈面前说丑话脏话,忌外人闯入产妇房间,忌孕妇进入新房。忌坐在门坎上,忌向火塘吐口水,忌在水溏边吹树。 土家族:土家族很注重礼仪,见面要互相问侯,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土家族平时粗茶淡饭,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天就先吃一碗开水泡团馓,然后再以美酒佳肴待客。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 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哈尼族:传统节日主要有十月年和六月节,有些地区还有“黄饭节”、“仰安纳”、新料节等3个小节日。         ‎ 哈尼族为父权制的小家庭。男子一旦结婚并有了孩子之后,一般都要与父母分家,独立生活。父母把田地、房产、耕畜、家具、农具等,平均分给独立生活的儿子,幼子留在身边继承大房子和献祭本家族祖宗,家族观念认为幼子的血缘最可靠,而幼子尚年幼,尚需父母继续教养。        家庭中以长者为尊。 人死实行棺木土葬。哈尼族有尊老受幼的风尚。并喜爱音乐,能歌善舞,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随身带着乐器。传统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俗称"苦扎扎"或祭秋房、祭田节)等。 教师总结:  在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尤其不能违反民族禁忌,因为这会伤害民族感情,妨碍交往,影响团结。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传统礼仪、现代礼仪、以及少数民族礼仪。懂得了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是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要掌握这些基本要求,并在交往中加以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繁琐礼仪,而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继承其精华,剔出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