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教案3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通过分析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加深对这两个纲领的理解、认识。 (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以及时代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知识梳理】 一、运动的发展——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一).兴起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的激化 (1)阶级矛盾: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 (2)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重要)。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起义 3.广西自然灾害严重,饥民不断暴动 (二).革命的过程:金田起义(开始:1851年)——永安建制(初步建权)——定都南京(正式建权:1853年)——北伐、东征和西征 (军事全盛:1853-1856年)。 北伐 西征 东征 目的 为推翻清政府 巩固天京大本营 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时间 1853年 1853年 1856年 领导 林凤祥李开芳 赖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 结果 失败 鄱阳湖大捷 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 意义 为西征创造条件 巩固天京大本营 保证了军粮供应,解除了天京之围 二、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2.颁布: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 3.内容: 在生产资料上,主张平分土地;在分配制度上,主张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4.评价: (1)进步性——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 (2).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三、运动的失败——天国悲歌 (一).天京变乱(转折点:1856年) (二)后期重建: 1.领导核心的重建: 2.军事局势的稳定: 3.后期的政治方案——《资政新篇》 (1)背景: 1856年天京变乱严重削弱了太平军的自身力量,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富国强兵和扭转形势,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作为改革内政的新方案。 (2)内容:政治上主张法治、民主;经济上提倡发展工商业,重视科技;文教上提倡新式学校和西方科技;外交上主张开放和独立自主。 (3)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且在战争环境迫使下,它也没能实行。 (三)运动的失败: 1.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2.失败原因: ⑴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提不出科学纲领;错误、缺陷不断升级 (2)战略上的失误 (3)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启示)。 【典例展示】 1.下列关于定都天京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B.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C.标志着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D.标志着太平天国转折点 [解] A是永安建制;C是西征、东征的影响;D项是天京变乱。 [答]B [评]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提示我们对于一些重要历史结论必须要记熟。 2、1853年太平军大举西征的直接目的在于 A.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B.为推翻清朝统治 C.发展自己的经济力量 D.断绝清政府的财源 【解】1853年太平军大举西征的直接目的在于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的是北伐;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发展自己的经济力量进行的是东征。 【答】A 【评】本题为陈述型选择题,它考查了学生识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当时定都天京后形势的分析。 3、《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领袖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解】《天朝田亩制度》之所以具有双重性是由农民阶级的两面性所决定的。而农民阶级的两面性又是由其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反映到其革命纲领中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革命性和落后性兼有的双重性。 【答】B 【评】本题为因果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用阶级和经济的观点去分析历史事实。 4、下列太平天国的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 【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联系世界史。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资政新篇》具有强烈的资本主义色彩,是最早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 【答】B 【评】本题为陈述型选择题,考查了识记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当时世界历史潮流。 5、洪仁玕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的“供词”中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谴责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B.推卸失败的责任 C.向清政府摇尾乞怜 D.正确总结了失败的客观原因 [解] 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含义,对它作出正确评价。排除明显错误的B、C两项,A项干涉内政的表述不准确,正确答案是D项。 [答] D [评] 本题是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高考链接】 1、(2005辽宁大综合)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 A.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方案 C.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 D.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资政新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允许贫富差别,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但在当时脱离了农民革命战争的实际。所以,A错,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因此C错,D明显错误。 规范解答: B 2、(2000年全国高考题)《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命题意图:本题旨在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 解 题思路: 《天朝田亩制度》是实行特殊分配的制度,不管是谁生产的产品,生产多少,都实行“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太平天国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规范解答: B。 3、(1996年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年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阵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杨秀清对外态度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 (2)据材料二,归纳洪仁玕对外态度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 (3)概括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太平天国对外政策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本题所选材料简明,且材料二又直接来源于教材引文,材料的出处又有很强的提示性。因此,认真读懂材料,稍加归纳对比即可。 规范解答:(1)以天朝上国地位自居,表示欢迎外人来访,准许外人自由活动,希望他们帮助太平军反清。 (2)承认西方国家长处,主张有限度开放;外人活动要有益于天国,不准毁谤天国。 (3)共同处:都体现了太平天国的自主精神,表明了愿与外邦交往的态度。 不同处:前者自尊自大又抱有幻想,后者较为实际且对外邦有所警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