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26第一次工业革命作业
练案[26]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26讲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2019·云南大理模拟)“1700年时,英国总人口中尚有60%在田野中耕作,而到18世纪末时,只剩不到33%。”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C ) A.近代交通促进了人口迁移 B.环境严重污染导致了人口死亡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D.工业化发展加剧了耕地的减少 [解析] 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故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故C项正确;近代交通发展,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环境严重污染导致人口死亡,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耕地的减少并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故选C项。 2.(2019·湖南湘东六校联考)1801~1831年间人口增加一倍以上的城市,大部分都是这一类新兴工业城镇,如博尔顿伊普斯威奇、普雷斯顿、斯托克波特……除这些新兴工业城镇外,人口增长迅速的就是利兹、曼彻斯特等工业大都会了。这种变化表明( B ) A.机器大工业改变英国城市分布 B.工厂制推动了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C.英国此时已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带来英国工业城市数量增长 [解析] 工厂制的出现使得工厂规模有所扩大,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增加,相应推动了工业城市、都会人口的增加,故B项正确;A项错在题目在于城市人口的变化而非城市分布的变化;C项错在题目仅提及人口增加,但是城乡人口比例并未说明,无法得到城市化进程完成的结论。D项错在是城市人口而非城市数量,与材料描述对象不一致。 3.(2019·浙江台州质评)对下列图表的解读,正确的是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 A )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20 50 15~20 - 10 1840 45 - 12 11 1850 39 - 15 15 1870 32 10 13 23 A.广阔殖民地是影响英国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B.法德第一次和解推动了两国工业的迅速发展 C.英国工业生产能力在工业革命之后急剧衰退 D.美国新租借法案赢得了稳定的工业生产环境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阔殖民地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市场、资金等,推动了英国工业发展,A项正确。1870年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取得胜利,实现统一,为德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排除B项。从1820到1840年英国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下降,但该时期英国工业化发展迅速,即将完成工业革命;且英国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下降,不等于工业生产能力急剧衰退,排除C项。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结束,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而不是美国新租借法案赢得了稳定的工业生产环境,排除D项。 4.(2018·四川泸州)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D ) 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B.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C.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D.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中可以看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使用导致煤炭消耗增多,使用工人的数量减少,故D项正确;A项错误,“垄断”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材料中只是说明了“多消耗煤炭”,没有说明对煤炭的依赖,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所以答案选D项。 5.(2018·大连渤海) “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论述( A ) A.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 B.证明城市生活方式被普遍欢迎 C.认为粮食问题阻碍城市化进程 D.指出世界城市化取得同步发展 [解析] 据材料“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推动了科技和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城市生活方式被普遍欢迎,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粮食问题阻碍城市化进程,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世界城市化取得同步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A。 6.(2018·三明)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你认为当时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 B ) A.工人阶级需要娱乐 B.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 C.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 D.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 [解析] 据材料提到,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种满绿色植物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业革命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故赞赏绿色植物,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工人阶级需要娱乐,故A项排除;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没有这种说法,故C项排除;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过于绝对,故D项排除。 7.(2018·潍坊模拟)下图是1756-1793年英国兰开夏郡男性工人实际工资指数变化示意图。下图客观上反映了当地( D ) A.工人已经摆脱了贫困境地 B.工农业人员收入差距拉大 C.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提高 D.工业化水平得到持续发展 [解析] 材料反映了该地工人工资持续上涨,,但无从判断其生活状况,故A错误;材料未提及农业人员的收入,无从比较两者收入差异,故B错误;材料仅体现工人收入的增加,与社会地位无关,故C错误;工人收入的持续上涨得益于工业化水平的持续发展,故D正确。 8.(2018·四川资阳一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童工盛行,一些父母“很少从保护子女与子女福利的角度要求控制劳动时间,却十分担心议会将限制劳动时间,剥夺他们子女的劳动利益。”该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工业革命时的英国( D ) A.劳动力严重短缺 B.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C.价值体系的紊乱 D.倾向于立法保护童工 [解析] 根据题意,针对童工现象,议会提出限制劳动时间,但父母却认为此行为剥夺了其子女的劳动利益,从侧面得出,议会倾向于用立法保护童工,A、B、C三项表述属于脱离题意的人为联系,故A、B、C三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 D项正确。 9.(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联考)本杰明·迪斯累里曾在其小说《西比尔》中强调了这些阶级的生活是多么不同、多么互不相关:“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它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受同样的法律支配……富人和穷人。”这种情况( C ) A.使社会出现新的种族 B.导致英国议会进行改革 C.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分裂 D.动摇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基础 [解析]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产生了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即“富人和穷人”,他们不是新的种族,故A项错误;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其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与“穷人”没有任何关系,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其不足之处是导致了社会的分裂,其中一部分掌握生产资料的人成为大资本家,而绝大部分人处于被雇佣的地位,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使社会阶层出现分裂,不等于民主政治的不稳定,相反,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会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来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 10.(2018·河北沧州质监)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聚集了一大批人才。“蓝袜”是一种文化沙龙,上层妇女伊丽莎白·蒙塔古被称为“蓝袜女王”。世人评论说:“‘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这说明( A ) A.工业革命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B.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的平等 C.男女平等思想在英国迅速普及 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发生了改变 [解析] 根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结合所学,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女性追求社会权益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故A项正确;B项表述绝对,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C项“迅速普及”与材料“‘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英国早在16、17世纪就进行了国教改革,故D项错误。 11.(2019·山东德州期末)16~18世纪,欧洲从海外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烟草、蔗糖、茶、咖啡、瓷器等;19世纪,欧洲在海外寻求的主要产品逐渐成为金属、植物油、染料、棉花和麻等。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A.世界市场规模的扩大 B.欧洲生产方式的变革 C.全球殖民强国的更替 D.亚非拉美地区的衰落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6~18世纪欧洲主要进口的商品是生活用品和奢侈品,而19世纪主要进口是工业原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机器生产导致工业原料需求增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世界市场的规模和殖民强国的变化,故A、C项排除;工业革命开展导致亚非拉美地区更加衰落,故D项排除。 12.(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有资料显示,英国的农场数1880年为553000个,1913年减少为513000个。从1870~1910年,英国小麦的播种面积减少了近一半。19世纪70年代英国农业尚能保持77%人口的粮食需要,到1914年却只能养本国35.6%的人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当时的英国( A ) A.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 B.农业已经全面落后 C.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D.社会经济畸形发展 [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外国农产品源源不断涌入英国,加剧了与英国农业的竞争,从而导致了英国农业出现农场数量减少,农业生产降低的状况,故选A项;英国农业发展的萎缩并不能证明其农业已经全面落后,也无法推断工农业比例失调,更不能说明社会经济畸形发展,故排除B、C、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前工业时代(18世纪中叶以前),由于行政人员数量少,军队行动缓慢,信息传递耗时较长,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很薄弱。中央政府仅负责军队、治安、税收等核心职能,学校、喷泉、引水道等公益设施多来自民间捐赠而非中央政府。大量非行政人员,比如封建领主、显贵、士绅,负担着协助政府治理地方的任务。官员能力低下,机构职能交叉,致使行政信息得不到妥善的搜集和管理,更遑论在中央与地方、官员与最高统治者之间传递。 在新的工业时代,政府获得的新能力可以“PEP”表达,“P”代表“plenty”(丰裕),国家财富迅猛增长;“E”代表“energy”(能源),自然能源和无生命的机器取代了人类的技术和劳动;“P”代表“penetration”(渗透),政府能够通过自己的代理人直接作用于民众,同时,在收集、储存和检索信息方面的巨大的新能力,还有公务人员数量的巨大增加,政府的渗透也相应地大大增强。 ——摘编自(英)塞缪尔·E·芬纳《统治史》 材料二 在我们作出“在第一个工业革命中,市场是唯一的推动力,与政府丝毫无干” 这个结论前,应该记住:使英国地位与别国不同的这个市场环境的特点,大部分还是国家行动所造成。英国自十七世纪内战以后政府演变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创造一个相当严密和统一的市场。在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不列颠国家利用它对法律、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利用它时使人们能自由发挥能力和利用资源的影响,在几代人的时间里致力于建立一种能掀起工业革命的社会结构。 ——摘编自(意)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工业时代政府行政的特点。试分析工业革命的开展为政府能力的增强创造了哪些条件。 (2)材料二中作者如何看待“工业革命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的,试用所学的英国史相关内容对作者的观点加以论述。 [答案] (1)特点:边疆管理不善;公共职能有限;依赖地方精英;官僚机构效率低下。 条件: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国家财富迅猛增长;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新能源的应用和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善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能力。 (2)观点:政府行为推动工业革命。 论述:“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资本。日益扩张的海外市场需求推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市场等经济条件。 “圈地运动”使得大量农民离开土地,成为雇佣工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政府通过一系列法律,保护发明专利,催生了一批技术成果,在技术层面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兴起及发展。 [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归纳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行政人员数量少,军队行动缓慢,信息传递耗时较长,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很薄弱”可归纳为边疆管理不善;根据材料“学校、喷泉、引水道等公益设施多来自民间捐赠而非中央政府” 可归纳为公共职能有限;根据材料“大量非行政人员,比如封建领主、显贵、士绅,负担着协助政府治理地方的任务” 可归纳为依赖非行政人员;根据材料“官员能力低下,机构职能交叉,致使行政信息得不到妥善的搜集和管理,更遑论在中央与地方、官员与最高统治者之间传递” 可归纳为官僚机构效率低下。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政府能够通过自己的代理人直接作用于民众”“在新的工业时代,国家财富迅猛增长”“自然能源和无生命的机器取代了人类的技术和劳动”可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概括归纳条件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问分两步走;第一,根据材料“不列颠国家利用它对法律、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围绕“工业革命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提炼观点为“政府行为推动工业革命”。第二,根据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观点。根据材料“英国自十七世纪内战以后政府演变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创造一个相当严密和统一的市场”“ 在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不列颠国家利用它对法律、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殖民扩张、圈地运动、政府政策等四个方面论证政府行为推动工业革命发展,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 14.(2019·四川绵阳二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城市风气淳朴转为奢靡,这种社会风气从俭而奢的记载,封建上下秩序的颠倒,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十五、六世纪以后南北各地所普遍存在的。既承认这一“社会风气的变化,出现一股活泼、开朗、新鲜的时代气息”,又指出“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对扩大再生产的负面影响。商贾地主奢侈腐化,经济发达的地区尤为突出。江南城市的高消费以奢侈品消费为大宗,与乡村的低消费形成强烈的反差。反映到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其中明代人陆揖关于奢侈不足以贫天下,而“其地俭,反不易为生”的主张,就是其典型的代表。 ——摘编自钞晓鸿《第九届明史 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英国社会各阶层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对各类奢侈品的狂热消费,突破了等级与阶层,奢侈消费经济兴起。旅居英国的荷兰医生伯纳德·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提出了“私人恶德即为公众利益”的惊人论断,认为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公开为奢侈传统进行辩解。英国思想界甚至掀起了“奢侈大讨论”,预示着奢侈消费正在经历“去道德化”趋势。亚当·斯密也站在政治经济学立场为奢侈消费和商业辩护。法国启蒙思想家也极力为奢侈消费鼓与呼。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商业计划》中这样描写英国社会:“人口众多,国家富裕,物质产品丰富多样,人们的生活更加奢侈、爱慕虚荣,每个人都出手阔气。” ——摘编自曹瑞臣《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人陆揖的奢侈消费观点,说明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经济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中后期和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风尚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差异。 [答案] (1)观点:奢侈消费能促进经济发展。意义: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冲击了封建伦理与等级观念,是对理学家禁欲主义的批判与唾弃;反映了明朝市民阶层的觉醒;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原因:工场手工业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海外贸易的繁荣;社会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 (3)中国: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影响了扩大再生产(地主,商人将资金用于买田置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在生产);城乡消费的差异性,限制了国内市场的发展。未能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 英国: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刺激了国内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推动了英国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 [解析] (1)观点:根据“陆揖关于奢侈不足以贫天下,而‘其地俭,反不易为生’的主张”得出奢侈消费能促进经济发展。意义:根据“明代中后期,城市风气淳朴转为奢靡”,联系所学得出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根据“封建上下秩序的颠倒”得出冲击了封建伦理与等级观念;根据“而是十五、六世纪以后南北各地所普遍存在的”得出反映了明朝市民阶层的觉醒;根据“其地俭,反不易为生”分析得出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原因:根据“18世纪以来,英国社会各阶层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对各类奢侈品的狂热消费”,结合所学,18世纪工业革命的推动,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英国经济的繁荣;根据“英国社会各阶层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对各类奢侈品的狂热消费”得出社会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根据“亚当·斯密也站在政治经济学立场为奢侈消费和商业辩护。法国启蒙思想家也极力为奢侈消费鼓与呼”得出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 (3)中国:根据“‘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对扩大再生产的负面影响”得出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影响了扩大再生产;根据“江南城市的高消费以奢侈品消费为大宗,与乡村的低消费形成强烈的反差”得出城乡消费的差异性,限制了国内市场的发展。综合得出:未能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 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促进国内工业发展和海外贸易发展说明英国奢侈消费风尚的影响。综合得出:推动了英国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