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摸底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摸底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摸底质检考试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这种思维模式可以使人在看问题时不太容易走向形而上学的绝对化,避免固执、僵化和教条主义。在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下,中国人有时会以一种非常通达、宽容的态度来调和矛盾冲突。”最能体现这一思维模式的思想流派是 A. 法家 B. 道家 C. 儒家 D. 墨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这种思维模式可以使人在看问题时不太容易走向形而上学的绝对化,避免固执、僵化和教条主义。在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下,中国人有时会以一种非常通达、宽容的态度来调和矛盾冲突”指的是道家相反相成的辩证思维模式。这一模式深刻把握住了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从而使人不容易走向绝对化,故B正确;法家、儒家和墨家没有这种辩证思维模式,故ACD错误。‎ ‎2.在诸子百家中,他们主张“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学派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可以得出,所述为法家的法治思想,故C正确;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与题干无关,故A不正确;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与材料无关,故B不正确;墨家的基本思想“兼爱、非攻、尚贤”,与材料无关,故D不正确。‎ ‎3.《书林清话》记载,宋朝初年,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宋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收藏大量书版,书坊遍布全国各地。与此密切相关的技术发明是 A. 火药 B 印刷术 C. 造纸术 D. 指南针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宋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反映了印刷效率的提高。结合所学,印刷术是关于印刷的技术,故B符合题意;火药多应用于军事,造纸术与造纸相关,而指南针则是指示南北方向,故ACD不符合题意。‎ ‎4.明代《三国演义》、《水浒传》、《镜花缘》等许多作品,运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商人及众多市井不民的形象。这些作品的文学体裁是 A. 楚辞 B. 诗歌 C. 小说 D. 戏曲 ‎【答案】C ‎【解析】‎ ‎【详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为中国古典小说,故排除BD,C符合题意;楚辞是战国时期南方楚国以散文和韵文并用文体,故A不符合题意。‎ ‎5.“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这句谚语是下列哪一艺术形式的体现(  )‎ A. 书法 B. 京剧 C. 剪纸 D. 绘画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中“丑角”这一关键词中可以推知这种艺术形式是京剧,京剧的人物表演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上述“丑角”特征不相符合。‎ ‎6.下表列举了兴起于意大利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人物 但丁 薄伽丘 彼特拉克 作品 ‎《神曲》‎ ‎《十日谈》‎ ‎《歌集》‎ 这些作品出现在 A. 古希腊时期 B. 文艺复兴时期 C. 启蒙运动时期 D. 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但丁、薄伽丘和彼得拉克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故答案为B;这些文学家不属于古希腊时期、启蒙运动时期或工业革命时期,故排除ACD。‎ ‎7.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这引发了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运动 C. 宗教改革运动 D. 启蒙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这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答案为C;智者运动是公元前5世纪,文艺复兴是从14世纪开始,启蒙运动是17和18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BD。‎ ‎8.启蒙运动时期,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根源的思想家是 A. 卢梭 B. 孟德斯鸠 C. 伏尔泰 D. 康德 ‎【答案】A ‎【解析】‎ ‎【详解】启蒙运动中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又重视公共意志的思想家是卢梭,故A符合题意;孟德斯鸠主要是阐释三权分立学说,伏尔泰强调自由平等,康德从哲学上探讨启蒙的真谛,故BCD不符合题意。‎ ‎9.‎ 达尔文认为:“生物母体牲畜的众多后代,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它的被淘汰。”材料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A. 《社会契约论》 B. 《物种起源》‎ C. 《论法的精神》 D. 《纯粹理性批判》‎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标志着进化论诞生,材料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答案为B;A是卢梭的作品,C是孟德斯鸠的作品,D是康德的作品,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10.19世纪末,“天演”“物竞”“天择”等词汇在中国流传并成为仁人志士的口头禅。与这些词汇直接相关的科学成就是 A. 经典力学 B. 进化论 C. 量子论 D. 相对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严复把西方进化论传入中国,翻译成《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成为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维新变法的思想武器,答案为B;ACD都属于物理学,排除。‎ ‎11.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为这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音乐家是(  )‎ A. 贝多芬 B. 莫奈 C. 毕加索 D. 雨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贝多芬是音乐史上一个承前启后式人物,既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莫奈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不是音乐家;C选项错误,毕加索是西班牙现代立体派画家,不是音乐家;D选项错误,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不是音乐家。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2.18世纪,德国诞生了一位天才的作曲家。他与命运不屈抗争,用欢乐笑对人生,留下了《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等不朽作品。这位作曲家是 A. 舒曼 B. 舒伯特 C. 贝多芬 D. 德彪西 ‎【答案】C ‎【解析】‎ ‎【详解】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品有《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等,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3.洋务派在维护清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巩固封建统治,其思想可概括为 A. 工商皆本 B. 中体西用 C. 扶清灭洋 D. 经世致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洋务派提出得思想是“中体西用”,意思是在维护清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巩固封建统治,故B符合题意;“工商皆本”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观点,意思是工商业也是本业,故A不符合题意;“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期间得口号,意思是扶助清王朝,消灭西方文明成果,故C不符合题意;经世致用指做学问要关注现实,要解决现实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 ‎14.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发起了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 陈独秀认为“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因此他要广泛提高国民的自觉性、提高思想觉悟、促进思想解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故答案为D;陈独秀没有参与ABC的各项运动,排除。‎ ‎15.他的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将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新文学中有重要地位。”他“是 A. 鲁迅 B. 李大钊 C. 陈独秀 D. 蔡元培 ‎【答案】A ‎【解析】‎ ‎【详解】《狂人日记》《孔乙己》是鲁迅的文学作品,将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故A符合题意;李大钊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后来都成为中共的领导人,故BC不正确;蔡元培是新文化运动期间的北大校长,故D不符合。‎ ‎16.下列报刊中,由陈独秀创办并成为新文化运动宣传阵地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陈独秀创办的并且并成为新文化运动宣传阵地的是《新青年》,答案为D;ABC不是由陈独秀创办的,排除。‎ ‎17.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其中“社会革命”是指(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人文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指的是平均地权,这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因此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民生主义,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民族主义对应的是“民族革命”的内容;B选项错误,民权主义对应的是“政治革命”的内容;D选项错误,人文主义不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中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8.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A.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C. 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D.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叫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共同点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案为A;毛泽东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BC错误;材料列举的毛泽东思想包含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而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的思想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理论,不是最佳答案,没有A全面,故D错误。‎ ‎19.“它系统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教训和计划经济的弊端,明确了改革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思路,因而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水岭。”该评价与下列哪一思想理论成果有关 A. 新三民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科学发展观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它系统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教训和计划经济的弊端”“因而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水岭”联系所学可知与邓小平南方谈话有关,强调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属于邓小平理论成果,故答案为C;AB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符,排除;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 ‎20.“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该论断出自 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毛泽东思想 D. 列宁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标准……‎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出自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的内容,属于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排除CD,选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关于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理论,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A不符合题意;‎ ‎21.1970年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给美苏等国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这项”重大成就“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银河1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 “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B ‎【解析】‎ ‎【详解】1970年我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地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故B符合题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于1964年,而且属于国防科技,故A不符合题意;1983年“银河1型”计算机研制成功,2003年“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时间均不符,故CD不符合题意。‎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此,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A. “双百”方针 B. “863计划” C. “星火计划” D. “科教兴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1956年春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答案为A;B是1986年提出,排除;C是1986年批准执行,排除;D是1995年提出的,排除。‎ ‎23.1956年后,我国涌现出一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如贺敬之的诗歌《雷锋之歌》、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等。这主要得益于 A. “双百”方针的提出 B. 高考制度的恢复 C. 义务教育的实行 D.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56年后”“我国涌现出一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并联系所学可知主要得益于当时提出的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答案为A;B是1977年,C是1986年,D是1995年,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CD。‎ ‎24.1977年冬天,全国有570多万考生参加了考试。考生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多少人的命运由此改变。这改变主要得益于(  )‎ A. 扫盲教育的开展 B. 《义务教育法》的制定 C. 高考制度的恢复 D. “希望工程”的启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恢复高考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1977年12月进行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这次考试使许多人的命运发生改变,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开展扫盲教育是建国初期我国教育工作的重心;B选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于198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希望工程”启动于198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5.中国曾在古代的科技文化方面为世界发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百年一度落伍了;而今,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创造又迎来新高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三 两届世界博览会中美展品对比表 时间 国家 代表性展品 ‎1876年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等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2010年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最主要的发明与应用成果。这些成果传到欧洲后,在“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所列两届博览会中美展品不同,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2010年中国展品变化的原因。‎ ‎【答案】(1)观点:宋代科技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2)发明与应用成果:印刷术成熟,火药技术成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作用:加快了文艺复兴进程,打击了封建堡垒和骑士阶层,推动地理大发现。‎ ‎(3)说明:现代中国在奋力追赶世界发展潮流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原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环保问题得到重视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可知作者主要的观点为宋代科技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2)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的发明与应用成果为印刷术成熟,火药技术成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作用:根据材料“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结合所学知识从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欧洲影响的角度来回答。即加快了文艺复兴进程,打击了封建堡垒和骑士阶层,推动地理大发现。‎ ‎(3)说明:根据材料可知1876年中国的产品是手工业,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2010‎ 年中国展品是航天技术,多媒体和环保包装材料。美国是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和再生竹地板,说明中国的展品不再是手工业,而是和美国一样在高科技和环保方面的贡献,说明中国在奋力追赶世界发展水平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原因:从展品的科技含量可以看出科技的进步,根据所学可知是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化建设在科技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还有中国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 ‎26.“如何走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 材料二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材料三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为哪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思想?他何时实现了“创立民国”的梦想?为了保护这一革命成果,他努力促成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的制订?‎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孙先生革命事业”的性质是什么?“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毛泽东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答案】(1)指导思想:中国同盟会;‎ 思想:三民主义;‎ 时间:1912年;‎ 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事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1)指导思想:根据所学,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思想: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阐发中国同盟会的纲领为三民主义。时间:根据所学,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宪法:为了保护革命成果,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性质: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史事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的胜利,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 ‎(3)毛泽东:根据“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得出农村包围城市;邓小平:根据“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7.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影响社会生活各方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 ‎——《朱子语类》‎ 材料三 知(感觉、知觉)是心之体(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认为……是对的)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的治学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学说的核心思想。‎ ‎(3)据材料三,归纳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理论依据。‎ ‎(4)材料四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答案】(1)思想:仁、礼。作用:有利于规范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教化人民,治理国家。‎ ‎(2)格物致知(或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或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3)良知是人心中固有的善性(致良知)。依据:心外无理,理在心中。‎ ‎(4)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解析】‎ ‎【详解】(1)由材料“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可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孔子仁与礼的思想主张要待人宽容,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规范了人与人的关系,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由材料“格物须是到处求”和所学知识可知,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思想的核心是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认为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3)由材料“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可知王阳明主张致良知。由材料“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和所学知识可知,原因是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只需要反省内心即可。‎ ‎(4)由材料“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可知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