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处范文之课题研究文本中常见术语释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导处范文之课题研究文本中常见术语释义

教导处范文之课题研究文本中常见术语释义 ‎ ‎  我们在中小学科研管理过程中,发现课题研究文本(如课题方案、结题报告)中存在着术语使用不当的现象。为此,我们选择了几个常见的易混淆的术语进行释义,以求达成共识。‎ ‎  ⒈实践、探索、研究、整合 ‎  课题的名称往往包含“实践”、“探索”、“研究”等涉及研究方法的词汇。从词典知,实践是“实行(自己的主张),履行(自己的诺言),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探索是“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研究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因此在课题名表述中,我们的理解是:如有“实践”的,则课题多以活动为载体而展开;有“探索”的,则需要研究者提出有创新的观点;单写“研究”的,则课题采用的是思辨性方法,或是需要多元方法的组合。‎ ‎  整合也是课题名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术语,就是把不同的事物与物质相互渗透与交互,资源共享结合在一起,以发挥最大的价值。狭义上好、坏的事物,在广义上及现实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把它们的价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本来无意义的事物变得有意义起来,让这些单一看来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事物获得超值的效果。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  在课题名表述中,“××研究”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类型。如课题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以某一种科研方法为主的,则可以在课题名中直接写明,如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等。有时也会把“实践、探索、研究、整合”搅在一起,如“实践探索”、“整合研究”等,可以参照上述的理解,没有必要分得太清。但是对于“××策略研究”的课题,这是的“策略”并不特指课题研究的方法,而是追求课题研究所形成的操作措施的最优化。‎ ‎  ⒉文献综述、研究依据 ‎  通常出现在课题方案的“问题的提出”部分中,对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具体分析。研究者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真正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实践价值,这是制定课题方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清楚为什么要研究这一问题和研究背景,充分显示研究基础。‎ ‎  文献综述要对现阶段各流派的思想观点与方法、已取得的成果、依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现状作适当的评价,指出其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否则只是文献摘录)。撰写时注意:⑴紧紧围绕研究问题,所引述文献应与课题直接相关;⑵从共性的角度做引述,突出“综述”特色,尽量避免大量引文;⑶所引述文献尽量是原文,避免引用他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转述;⑷所引述文献有所选择,尽量来自政府、专业的学术研究机构、有影响的正式出版物或重要文献及有影响的专业人士等,是最近5-10年的;⑸‎ 有述有评,对所引述文献做提炼分析,避免一般性简介;⑹建立在大量的文献检索、查询与阅读的基础上,做到资料翔实,避免内容干瘪。‎ ‎  研究依据通常包含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⑴政策依据是国家某种法定的条文证明课题研究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可以是国家现行的教育法规或教育政策。⑵理论依据是提高结题报告理论水平的重要部分,是体现课题研究性的重要标志。理论的选择需要有启发性并对课题研究应该具有支撑作用。要求①少而精;②针对“问题”;③能指导操作;④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以便教师理解和把握。可引经据典,也可自圆其说。防止搞成目录式,似贴标签。⑶实践依据就是某种实践活动能证明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课题的实践依据,其核心问题是认真思考和分析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反映了现实教育实践与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对现在、将来有指导意义的问题。‎ ‎  ⒊研究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假设 ‎  目的和目标在汉语中的词义很难区分。从词典知,“目的”是“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目标”则是“想要达到的境界或标准,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可见它们几乎是同义词。但在课题方案陈述中,两者还是有些区别。研究目的是对研究结果的概括性预测与期望,是整个研究的归宿,显得笼统而抽象(因此有时也写成“总目标”‎ ‎)。教育科研要达到预想的目的,通常需要把笼统的目的加以分解,提出一系列可操作、可验证的具体目标。所以,研究目的是目标的统领,而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两者呈上下位关系。‎ ‎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有待验证的暂时性答案。假设是关于条件和反应关系的表述,即我们创设了什么条件,采取了哪些教育措施,就可能达到预期想达到的结果和反应。如果条件、自变量是X,反应、因变量是Y,则假设一般采用“如果X,则Y”的表达形式。它指明了研究问题可能带来的结果,即变量之间关系的性质以及变量作用的程度。当一个假设提出后,研究的目标和预计达到的结果之设想就构成了。因此,在课题论证中,虽然不一定将“假设”的字样写在文字中,但研究的目标却是以假设为基础的。学习和掌握假设的表述,除弄清一些相关概念外,关键是假设所描述的变量必须是明确的、可操作的、可检验的。总之,从目的到目标,再从目标到假设,课题研究逐步明确了操作的方向和途径。‎ ‎  关于课题研究的目标,还要注意两点:⑴课题研究目标不能等同于教育教学工作目标。课题研究目标在于探索未知的教育教学规律,获得对教育规律认识的研究成果;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在于完成具体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质量人才。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⑵‎ 多个目标要在课题研究目的的统领之下须具有系统性。有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课题,往往存在着子目标系列,这就需要按它们之间的关系理出一个多层次的目标系统,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有机体系。如把重大的课题研究比作攀登高山,那整个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那光辉的顶点。在出发之前,我们要规划好每天的行程。这些行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不可或缺,组成了抵达顶点的理想路径。‎ ‎  ⒋方法、策略、研究方法 ‎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程序”,是完成任务与实现目标的程序、途径、技术、手段、操作规则的总称。策略是“讲究艺术的方式方法”。所以,相对于策略,方法显得较为宽泛、粗放,层次较低;策略源于方法、高于方法,追求的是最优化的境界。‎ ‎  研究方法是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可分为:⑴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任何影响。⑵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这些方法是要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的结果。研究可能采用单一或多种方法,如实验法或行动研究法必然要用到数据资料收集方法,以了解最终结果如何。‎ ‎  在具体课题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不少教师对于研究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随便写上去的方法有可能是孤立的,与整个课题研究的联系是机械的,无法融入具体的研究过程,不能与研究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要能够选择与研究实践需要相对应的研究方法,做到研究的方法与需要、过程相匹配,这是研究方法选择和使用的原则。⑴‎ 要熟悉和掌握各种常见的教育科研方法。应用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写明在研究过程中此种方法用在哪些方面,这种方法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使用的。⑵要从解决问题需要的角度来考虑研究方法。①以“问题”为中心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②还要看研究目的,也就是对问题的解决要达到什么程度。⑶要注意多种研究方法的组合。‎ ‎  ⒌研究内容、研究过程 ‎  研究内容是课题方案的主体,要求陈述研究什么。它包括研究内容的界定(要明确所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它有何内涵和外延,对课题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和对课题分解出来的任务(依据目标制定)。许多老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进行逻辑分解,进一步细化为一些相互关联的小问题,从而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并在正面陈述研究问题,来表明所要研究的“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存在的情况”。至于分解方式,应考虑到课题的性质,以及研究的状况来具体选择。课题研究的内容应当依据研究目标展开,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呈现研究过程(即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是结题报告的主要特征。课题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必须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在研究的过程中去体验、去发现,在依据事实的基础上,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理性思考,提炼自己的观点。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但千万不能报流水账,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如何运用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如采取问卷调查法,那就要阐明问卷是怎么设计的,在什么时间向哪些人做了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论及报告等,最后需要把问卷附在报告后面作为佐证材料。总之,在阐述研究过程时,通常是先说理,后举例。可按照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发展过程(自然顺序,层层深入式),或者按照事物或问题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分类排列式)来写。‎ ‎  ⒍结果、结论、成果、成效 ‎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向读者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得到什么、是什么。如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技术、路径、模式、方法等。结果最好是用一般与典型、数据与事例相结合来表述。预计要解决哪些问题,怎样表述研究结果,这是预先就应做出设计的。只有预先设计,才能在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研究所得到的必要数据、资料、典型案例、观察记录收集起来。‎ ‎  结论是作者对研究总体的判断、总结性的见解。它是在研究结果的分析或讨论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思维而形成的更高层次的总体论点,是全文的精髓。它使中心论点更加明确,或是归纳出论点,或是对中心论点的进一步深化,或围绕着中心论点提出建议、设想等。不论是哪种类型,都必须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而不是简单重复。写作时要做到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简明、具体,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 ‎  如把“果树生长”比作教育科研过程,则“长出的果实”是研究结果。而“吃了这种果实后所吸收的营养及副作用”是研究结论。显然,与词典上的“结论”定义(从前提推论出来的判断,也叫断案;对人或事物所下的最后的论断)相近。‎ ‎  成果是一项研究“工作或事业的收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整个研究的物化形态(包含结果和结论)。它既可以是结题报告、学术论文等理性成果,也可以是指导方案、活动案例、教育实例、经验总结等操作性成果。结题报告是研究质量的显性表现,也是研究成果得以广泛传递的主要载体。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其中的部分形式作为成果,如把它们存储成光盘、电子作品、录像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 ‎  预期研究成果就是该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在研究之前应预先有个考虑。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  成效指“功效,效果”。研究成效,是对研究目标的回应,表明对应于研究目标所取得的达成程度,为研究结果的一部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