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1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数学4_1坐标系4_1_2极坐标系同步测控苏教版选修4-41
4.1.2 极坐标系 同步测控 我夯基,我达标 1.点 P 的直角坐标为(- 2 , 2 ),那么它的极坐标可表示为( ) A.(2, 4 ) B.(2, 4 3 ) C.(2, 4 5 ) D.(2, 4 7 ) 解析:方法一:因为点 P(- 2 , 2 )在第二象限,与原点的距离为 2,且 OP 的倾斜角 为 4 3 ,故选 B.方法二:代入坐标互化公式直接求解. 答案:B 2.极坐标系中,与点(3, 3 )关于极轴所在直线对称的点的极坐标是( ) A.(3, 3 2 ) B.(3, 3 ) C.(3, 3 4 ) D.(3, 6 5 ) 解析:关于极轴对称的点,极径ρ不变,极角互为相反数(或再相差 2kπ,k∈Z). 答案:B 3.将点 P 的极坐标(2, 3 4 )化为直角坐标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 x=2cos 3 4 =-1,y=2sin 3 4 =- 3 ,所以直角坐标为(-1,- 3 ). 答案:(-1,- 3 ) 4.极坐标系中,点 A 的极坐标是(3, 6 ),则 (1)点 A 关于极轴对称的点的极坐标是;_______________ (2)点 A 关于极点对称的点的极坐标是;_______________ (3)点 A 关于直线θ= 2 的对称点的极坐标是_______________.(规定ρ>0,θ∈[0, 2π)) 解析:如图所示,在对称的过程中极径的长度始终没有变化,主要在于极角的变化.另外, 我们要注意:极角是以 x 轴正向为始边,按照逆时针方向得到的. 关于极轴对称 关于极点对称 关于θ= 2 对称 答案:(1)(3, 6 11 )(2)(3, 6 7 )(3)(3, 6 5 ) 5.已知两点的极坐标 A(3, 2 )、B(3, 6 ),则|AB|=_____________,AB 与极轴正方向 所夹的角为_____________. 解析:如图所示,根据极坐标的定义结合等边三角形性质,可得|AO|=|BO|=3,∠AOB= 3 , 即△AOB 为正三角形.所以直线 AB 与 x 轴的夹角为 6 ,则 AB 与极轴的正方向所夹的角为 2 + 3 = 6 5 . 答案:3 6 5 6.如图,在极坐标系中,写出点 A,B,C 的极坐标,并标出点 D(2, 6 ),E(4, 4 3 ),F (3.5, 3 5 )所在的位置. 思路分析:关键是确定点的极径ρ和极角θ. 解:由图可得点 A,B,C 的极坐标分别为(1,0),(4, 2 ),(5, 3 4 ). 点 D,E,F 的位置如上图所示. 7.中央气象台在 2004 年 7 月 15 日 10:30 发布的一则台风消息:今年第9 号热带风暴“圆规” 的中心今天上午八点钟已经移到了广东省汕尾市东南方大约 440 千米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 9 级.请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出该台风中心的位置 (ρ≥0,0≤θ<2π). 思路分析:首先确定极点和极轴,即确定极坐标系,然后标出点的位置表示出坐标. 解:以广东省汕尾市所在地为极点,正东方向为极轴(单位长度为 1 千米)建立极坐标系, 则台风中心所在位置的极坐标为 A(440, 4 7 ). 我综合,我发展 8.已知点 A(ρ1,θ1)、B(ρ2,θ2)的极坐标满足条件ρ1+ρ2=0 且θ1+θ2=π,则 A、B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 解析:可以数形结合,由极坐标的意义得出结论;也可以化为直角坐标得出结论.设 B(x2,y2), 则 x2=ρ2cosθ2=-ρ1cos(π-θ1)=ρ1cosθ1,y2=ρ2sinθ2=-ρ1sin(π-θ1)=-ρ1sinθ1,∴A、 B 关于 x 轴对称,即在极坐标系内,A、B 关于极轴对称. 答案:关于极轴对称 9.在极坐标系中,已知两点 A(3, 3 ),B(1, 3 2 ),求 A、B 两点间的距离. 思路分析:数形结合,根据 A,O,B 位置关系直接求解. 解:∵∠AOB= 3 2 -( 3 )=π,∴A,O,B 三点共线. ∴A、B 两点间的距离为|AB|=3+1=4. 10.已知 A、B 两点的极坐标分别为(1, 3 )、(2, 3 2 ),求 A、B 两点间的距离. 思路分析:数形结合,由余弦定理求 AB 的长. 解:∵|OA|=1,|OB|=2,∠AOB= 3 2 - 3 = 3 , ∴由余弦定理得 |AB|2=12+22-2×1×2cos 3 =3. ∴|AB|= 3 , 即 A、B 两点间的距离为 3 . 11.在极轴上求与点 A( 24 , 4 )距离为 5 的点 M 的坐标. 思路分析:题目要求的点 M 在极轴上,可设点 M(r,0),由于极坐标中有一个量是关于角的, A、M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5,所以可以根据余弦定理求出点 M 的坐标来. 解:设 M(r,0), ∵A( 24 , 4 ), ∴|AM|= 4cos28)24( 22 rr =5, 即 r2-8r+7=0.解得 r=1 或 r=7. ∴M 点的坐标为(1,0)或(7,0). 12.如图是某校园的平面示意图.假设某同学在教学楼处,试以此点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并 分别说出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实验楼、办公楼的极坐标来. 解:如下图所示,以 AB 所在直线为极轴,点 A 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 则教学楼 A(0,0),体育馆 B(60,0),图书馆 C(120, 3 ),实验楼 D(60 3 , 2 ), 办公楼 E(50, 4 3 ). 我创新,我超越 13.在直角坐标系中,以点(x0,y0)为极点,以 x 轴正向为极轴方向建立极坐标系,如图, 写出平面上点的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的变换公式(假定长度单位不变). 思路分析:把直角坐标系内的平移公式转化为极坐标得出结论. 解:由直角坐标的平移公式 , , 0 0 yyy xxx 得 ,sin ,cos 0 0 yy xx 即 ;sin ,cos 0 0 yy xx .tan ,)()( 0 0 2 0 2 0 2 xx yy yyxx 14.如图,求 A(ρ1,θ1)、B(ρ2,θ2)、C(ρ3,θ3)围成的△ABC 的面积. 思路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知 OA、OB、OC 的长及它们的夹角关系,所以可用割补法及面积公 式 S= 2 1 absinθ间按求 S△ABC. 解:S△ABC=S△ABO+S△BCO-S△ACO = 2 1 ρ1ρ2sin(θ2-θ1)+ 2 1 ρ2ρ3sin(θ3-θ2) - 2 1 ρ1ρ3sin(θ3-θ1)= 2 1 [ρ1ρ2sin(θ2-θ1)+ρ2ρ3sin(θ3-θ2)-ρ1ρ3sin(θ3-θ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