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宜昌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线上统一调研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宜昌市 2020届高三年级 3 月线上统一调研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休闲阅读是人在闲暇时间里,于内心之爱驱动下自主选择的以阅读为内容的休闲方式。休闲阅读是阅读与休闲的结合,阅读赋予休闲以文化内涵,提升了休闲的文化品位;休闲赋予阅读以审美乐生的内涵。宋代陆九渊提出“优游阅读”,主张以悠然闲适的心态去读书。鲁迅在《读书杂谈》中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休闲阅读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读书内容、方式、地点等,不受强制性目标与任务的限制和约束。休闲读书是随兴而为,是为了满足审美需求,获得内心的丰盈与适意。它还具有趣味性高、进入门槛低的特点。趣味性高意味着吸引力大,进入门槛低意味着休闲机会的易得性与可达性高,这些均十分有利于让阅读进入休闲,让闲暇接纳阅读,从而在普通大众中得到推广和普及。与其他休闲活动相比,休闲阅读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 休闲阅读不但能起到消遣放松的作用,还能够提高学识水平,陶冶气质情操,具有重要的养心益智功能。尤其是,休闲阅读的派生价值对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均较有益。宋代朱熹强调,读书带给人的是智慧之乐、心灵之乐与和美之乐。明朝李贽说:“龙湖卓吾,其乐何如?四时读书,不知其余。”休闲阅读有助于克服内在贫乏对休闲的制约。内在贫乏主要指精神世界的贫乏。休闲阅读对充实精神空间,建构休闲生存智慧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闲暇管理的要义,是用积极健康的休闲活动填充闲暇时间,实现闲暇时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西方休闲理论认为,闲暇是时间形态的社会资源。它的特点一是无法以真空的状态存在,如果不积极占用,便可能导致消极占用;二是这种资源的使用效果, 取决于人们的休闲选择。亚里士多德早在 2 000 - 28 - 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闲暇管理对于个体幸福和城邦和平的重要性,认为闲暇越多,越需要智慧、节制和正义。罗素强调,明智用闲是对人类文明的最后考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均寿命的延长,闲暇时间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闲暇时间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空间。如何管理和利用闲暇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休闲选择和闲暇时间的利用与人成为人有着直接的与内在的关联。人成为人的过程也是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格的健全,意味着人的潜能的实现与多方面的生命体验的获得,意味着包括审美在内的人与对象世界关系的全面性和人的内在世界的丰富性与完整性。休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契机。自从分工出现以来,专业化的繁忙劳作易使人片面发展,而闲暇时间的增加将使人有机会弥补和打破分工对自己发展空间的限制。分工越细,闲暇时间和休闲活动对人的全面发展越重要。在工作专业化与教育功利化的背景下,休闲阅读对于弥补实用阅读和应试教育对人的发展空间的限制,丰富人的生命体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学科专业分化越细,休闲阅读对人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对人的整体性与均衡性发展越重要。 (选自王景全《论休闲阅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休闲阅读既提升了休闲的文化品位,又给阅读带来审美乐生的内涵,所以,陆九渊提出了“优游阅读”的主张。 B. 只有不受强制性目标与任务的限制和约束,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读书内容、方式、地点等,阅读才能满足审美需求。 C. 内在贫乏即精神世界的贫乏,它对休闲具有制约作用,而休闲阅读能够充实精神空间,有助于克服这一制约作用。 D. 闲暇是时间形态的社会资源,这种资源的使用效果,取决于人们的休闲选择,应该积极占用,不然就可能被消极占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按休闲阅读是什么、休闲阅读的特点、休闲阅读的作用、休闲阅读的意义的顺序展开论证,层次清晰。 B. 第三段引用的明朝李贽的话强调了读书的快乐,这是为了说明休闲阅读能起到消遣放松的作用。 C.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兼顾中外学者观点,使文章关于休闲阅读的观点阐释更具有说服力。 - 28 - D. 文章末段论证了休闲阅读在学科专业分化越来越细的今天具有的时代意义,说明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休闲阅读是不能听从他人建议的,因为休闲阅读是在闲暇时间里,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的自主选择。 B. 休闲阅读能在普通大众中得到推广和普及,与休闲阅读的选择方式和效果有关,也与它的趣味性容易获得有关。 C. 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它已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D. 人格的健全、人的潜能的实现与多方面的生命体验以及人的内在世界的丰富性与完整性等都可以通过休闲阅读的方式获得。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A项,“休闲阅读既提升了休闲的文化品位,又给阅读带来审美乐生的内涵,所以,陆九渊提出了‘优游阅读’的主张”说法错误。原文是“阅读赋予休闲以文化内涵,提升了休闲的文化品位;休闲赋予阅读以审美乐生的内涵”,选项强加因果。 B项,“只有不受强制性目标与任务的限制和约束,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读书内容、方式、地点等,阅读才能满足审美需求”说法错误。结合原文“休闲阅读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读书内容、方式、地点等,不受强制性目标与任务的限制和约束。休闲读书是随兴而为,是为了满足审美需求,获得内心的丰盈与适意”可知,“不受强制性目标与任务的限制和约束”“自由自主地选择读书内容、方式、地点等”是休闲阅读的特点,选项说法太绝对,不是休闲阅读也能满足审美需求。 C项,“内在贫乏即精神世界的贫乏,它对休闲具有制约作用,而休闲阅读能够充实精神空间,有助于克服这一制约作用”说法错误。内在贫乏主要指精神世界的贫乏,“内在贫乏即精神世界的贫乏”缩小了内在贫乏的范围。 故选D。 - 28 -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这是为了说明休闲阅读能起到消遣放松的作用”说法错误。原文第三段中,李贽说:“龙湖卓吾,其乐何如?四时读书,不知其余。”“卓吾”是李贽的号,他说自己一年四季在龙湖读书,十分快乐,不在意其他的事情。这个论据论述的是休闲阅读“能够提高学识水平,陶冶气质情操,具有重要的养心益智功能”。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休闲阅读是不能听从他人建议的,因为休闲阅读是在闲暇时间里,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的自主选择”说法错误。休闲阅读是在内心之爱驱动下的自主选择,但与听从他人建议并不矛盾,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28 -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人民日报评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二: (新华社发,国家统计局数据) 材料三: 中国财政部11月1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近日提前下达,共计1136亿元,以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引发外媒关注。 据拉美社11月18日报道,根据中国财政部的说法,其中一部分资金将分解到具体的地方政府,以在2020年加强脱贫攻坚战的力度。 报道称,这些资金将继续重点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三区”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 - 28 - 报道称,今年10月,中国国务院一位高级官员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再经过2020年一年的努力,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该官员还提到,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0%左右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 (《外媒关注中国投入巨资决战脱贫攻坚》,参考消息网2019年11月20日) 材料四: 从范畴逻辑上看,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在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的深刻把握上,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然而,只要社会存在收入差距,就会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数。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在绝对贫困现象消除后,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凸显,农村人口成为相对贫困的主要群体。 从时间逻辑上看,要立足2020年和2050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在全面脱贫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者着眼于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 (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 4.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贫困发生率来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员比片区外的贫困人员更加贫困。 B. 2013年到2017年,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4000万,说明我国脱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C. 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是解决贫困地区农村贫困问题的重中之重。 D. 如果按照2013年的监测范围来统计贫困人口,2017年的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应该更少。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说明党和国家对解决我国贫困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 从国务院某官员的预计情况来看,2020年必须让全国剩下的5%左右贫困人口与10%左右的贫困县脱贫。 C. - 28 - 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到2020年,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D.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是到2050年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6. 为什么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A 5. C 6. 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并将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国家战略。②目标明确具体。2020 年要实现“两个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③有资金保障,针对性强。中央财政提前下达专项扶贫资金,继续重点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④扶助对象精准。贫困地区明确,贫困人数清楚,实行精准扶贫。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A项,“从贫困发生率来看”是错误的。贫困发生率指贫困人口所占的比例。发生率高不能表示贫困人员就更加贫困。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C项,“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错误的,由原文“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可知,精准扶贫的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要达到的目标。 故选C。 【6题详解】 - 28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筛选、概括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由原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可知,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并将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国家战略。 由原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可知,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目标明确具体,2020 年要实现“两个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由原文“中国财政部11月1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近日提前下达,共计1136亿元,以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报道称,这些资金将继续重点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可知,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有资金保障,针对性强,中央财政提前下达专项扶贫资金,继续重点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 由材料二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数量可知,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扶助对象精准。贫困地区明确,贫困人数清楚,实行精准扶贫。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 28 -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鼠 疫(节选) 【法】阿贝尔•加缪 晚上将近十点,里厄的汽车停到老哮喘病患者的楼门前,这是他今天出诊的最后一站。他从座位上起身都特别吃力,不免磨蹭了一会儿,望了望昏暗的街道、黑乎乎的天空中时隐时现的星星。 老哮喘病患者半卧在床上,正数着从一只锅放进另一只锅里的鹰嘴豆,看样子呼吸通畅些了。他喜形于色,欢迎大夫来探视。“怎么着,大夫,闹起霍乱来啦?”“您从哪儿听说是霍乱?”“报上刊登的,电台里也广播了。”“不对,不是霍乱。” “不管怎么说,”老人非常兴奋,“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哼,他们说得也太过火了!” “千万不要这样想。”大夫说道。他给老人检查了身体,现在,他坐到这间简陋的餐厅的中央。不错,他是害怕了。他知道单在这个城郊街区,就有十来个病人等待他明天上午去诊治,一个个因患腹股沟淋巴结炎而佝偻着身子。在动手术切开淋巴结的患者中,仅有两三例病情好转。可是,大多数病人都得住院,然而,这天晚上,政府公报仍旧很乐观。 第二天,朗斯多克情报所公布,公民对省政府采取的措施反应平静,已有三十余病人登记。卡斯泰尔给里厄来过电话:“那两间亭阁里有多少床位?” “共有八十张。” “全城的病人,肯定不止三十名吧?” “有些人是胆小,还有其他更多的人来不及申报。” “丧葬没有人监视吗?” “没有。我给里夏尔打过电话,提出必须采取全面措施,不要讲空话,必须筑起一道真正的屏障,阻止瘟疫蔓延,否则就什么也别干。” “他怎么说?” “他回答我说,他无权决定。依我看,人数还要往上升。” 果不其然,三天时间,两间亭阁就满员了。里夏尔似乎得知要把一所学校改成附属医院。 里厄等待运来疫苗,给患者切开淋巴结排脓。卡斯泰尔重又埋头查阅他那些古书,长时间泡在图书馆里。 “老鼠死于鼠疫或者十分相似的瘟疫,”他下了结论,“老鼠传布了数万只跳蚤,如不及时消灭,跳蚤传播疾病的速度,肯定要呈几何级数增长。” - 28 - 里厄没有应声。 他静静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这个时期,天气似乎固定不变了。最近几场大雨积成的水洼,也被太阳吸干了。蔚蓝的天空中阳光灿烂,流光溢彩,热气初升中回荡着飞机的轰鸣。在这样的季节,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然而,四天当中,高烧症天天飞跃,死亡病人依次为十六例、二十四例、二十八例和三十二例。到了第四天头上,当局宣布在一家幼儿园里开设附属医院。此前,我们的同胞总以玩笑话掩饰内心的不安,现在走在街上,就显得更加沮丧,更加沉默寡言了。 里厄决定打电话给省长—— “措施还不够啊。” “我有统计数据,”省长说道,“这些数据确实令人担忧。” “何止令人担忧,而且非常明显了。” “我即将请求总督府发布命令。” 里厄当着卡斯泰尔的面挂了电话: “发布命令!那还得有想象力啊!” “血清怎么样?” “这星期能运到。” 省政府通过里夏尔请里厄写了一份报告,呈送给殖民地首府,恳请发布命令。里厄在报告中描述了临床状况,并提供了数据。同一天,统计有四十个死亡病例。省长自称,他要承担起责任,从次日起就强化已经制定的措施。强制性申报与隔离措施继续有效。病人的住所必须封闭起来并进行消毒,病人亲属必须接受检疫隔离,而埋葬死者的事宜则由市里组织,具体规定另行公布。 就在这段时间,春天从四周郊区抵达城里市场。成千上万朵玫瑰花,凋谢在沿人行道摆摊的卖花人的篮子里,甜丝丝的花香在全城飘浮 - 28 - 。表面上毫无变化。有轨电车一如往常,高峰时刻挤得满满的,其余时间空空荡荡,又十分肮脏。塔鲁观察那个小老头,而那个小老头还是瞄准小猫吐痰。格朗每天晚上回家,干他那神秘的营生。科塔尔四处转悠,而预审法官奥通先生,仍然率领全家人散步。那位老哮喘病患者还继续倒腾他的鹰嘴豆;时而能遇见那位记者朗贝尔,还是一副沉静和对事物感兴趣的样子。夜晚,街上熙熙攘攘,还是同样的人群,电影院门前照样排起长队。况且,瘟疫仿佛减退了,一连数日,每天统计只有十来个死亡病例。接着,数字又像箭似的,骤然上升。死亡人数重新又达到了三十来例的那天,贝尔纳·里厄看着官方电文,省长递给他电文时还说了一句:“他们害怕了。”只见电文上写道:“宣布鼠疫流行。全城封闭。” (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年版《鼠疫》,译者李玉民,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鼠疫》是一部二战期间写成的小说,此时的法国正处于被占领的时期。“鼠疫”指一场可怖的瘟疫,意味着痛苦、分离、死亡等。 B. 里厄对鼠疫的关注和在鼠疫中做出的努力直接促使了政府的最后决策,作者对他的赞扬隐藏在字里行间。 C. 小说运用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以及白描的手法对这座城中的广大群众进行了生动地刻画,突出了他们的恐惧、悲伤和愚昧。 D. 文章画横线的环境描写与紧张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推动情节发展,反衬当前局势的恶劣。 8. 请简要分析里厄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9. 加缪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发生在一个小城里的恐怖的灾难,他曾说:“每个人都患有瘟疫,无人能幸免。” 一旦灾难真正降临,作为人类的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D 8. ①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②推动情节发展。里厄对鼠疫的关注和在鼠疫中做出的努力直接促使了政府的最后决策。③与那些麻木自私的民众形成对比,歌颂了里厄这类人在鼠疫中的积极抗争和高度责任感。 9. ①坚守岗位,履行职责。里厄在鼠疫初期坚持诊治和探视病人,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具有高尚的医德。②脚踏实地,措施妥当。小说中里厄医生给里夏尔医生打电话,提出必须采取全面措施,筑起一道真正的屏障,防止瘟疫蔓延。③主动担当,有所作为。小说中里厄医生主动给省长打电话,请求上级下达封城命令;又在报告中描述临床状况,提供数据。④头脑清醒,冷静面对。小说中里厄医生冷静注视着疫情初期的变化,在别人不安和沮丧时,保持头脑清醒,想法应对。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 28 - D项,“推动情节发展”说法错误。画线部分是对日常生活环境描写,与紧张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当前局势的恶劣,但对情节的发展并没有推动作用。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作用的分析能力。①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②对其他人物的作用;③推动情节发展。选文没有用“我”来叙述,使叙事口吻冷静客观,结合“晚上将近十点,里厄的汽车停到老哮喘病患者的楼门前,这是他今天出诊的最后一站”“第二天,朗斯多克情报所公布……卡斯泰尔给里厄来过电话”“他静静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可知,里厄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从情节上看,结合“不对,不是霍乱”可知,里厄对病情有着准确的判断,基于此,他“提出必须采取全面措施,不要讲空话,必须筑起一道真正的屏障,阻止瘟疫蔓延,否则就什么也别干”,并且“决定打电话给省长”,可见里厄对鼠疫非常关注,在鼠疫中做出了努力,结合“宣布鼠疫流行。全城封闭”分析可知,里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了局面,促使政府作出了最后的决策,故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主旨上看,在这场疫情中,结合“‘不管怎么说,’老人非常兴奋,‘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哼,他们说得也太过火了!’”“塔鲁观察那个小老头,而那个小老头还是瞄准小猫吐痰。格朗每天晚上回家,干他那神秘的营生。科塔尔四处转悠,而预审法官奥通先生,仍然率领全家人散步。那位老哮喘病患者还继续倒腾他的鹰嘴豆;时而能遇见那位记者朗贝尔,还是一副沉静和对事物感兴趣的样子。夜晚,街上熙熙攘攘,还是同样的人群,电影院门前照样排起长队”分析可知,普通的民众麻木自私,里厄的高度责任感和他们形成了对比,丰富小说的主题,使选文变成了带有反思人性意味的心灵独白。 【9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概括作品内容的题目需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应答题区间,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出相应内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类题目首先要对作品的人物、主旨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注意答题原则,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所以需要尊重文本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本题中,题干是“加缪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发生在一个小城里的恐怖的灾难,他曾说:‘每个人都患有瘟疫,无人能幸免。’一旦灾难真正降临,作为人类的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首先要解读题干中“每个人都患有瘟疫,无人能幸免”这句话的意思,“瘟疫”在这里代表的是一种“恶”的象征,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毁灭性的恶时,所作出的种种与道德相关的不同的选择,有逃跑,有逃避,有躲避,有积极战斗,有宣扬宗教思想的言说者等等。那么,“作为人类的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要求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单纯回答这一问,可以从里厄医生的角度谈,也可以从民众、政府的角度挖掘。但是题干中加缪的“每个人都患有瘟疫,无人能幸免”这句话,其实已经在暗示考生在作答本题的时候要从“应该怎么做”来分析。而“里厄”先生的做法,正是人们在面对“瘟疫”时的正确选择。首先,结合原文“晚上将近十点,里厄的汽车停到老哮喘病患者的楼门前,这是他今天出诊的最后一站。他从座位上起身都特别吃力”可知,里厄在鼠疫初期坚持诊治和探视病人,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具有高尚的医德,他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正是我们该做的;结合“我给里夏尔打过电话,提出必须采取全面措施,不要讲空话,必须筑起一道真正的屏障,阻止瘟疫蔓延,否则就什么也别干”分析可知,面对鼠疫,里厄医生做出了及时并正确的判断,可见他工作脚踏实地,措施妥当,这正是我们该做的;结合“里厄决定打电话给省长”“我即将请求总督府发布命令”分析可知,里厄主动担当,有所作为;结合“不对,不是霍乱”“千万不要这样想”“我给里夏尔打过电话,提出必须采取全面措施”“依我看,人数还要往上升”分析可知,里厄头脑清醒,冷静面对。正如加缪在书中写道:“是的,如果人们确实坚持要指出他们称之为“英雄” 的榜样和模范,如果这个故事一定要有一个这样的英雄的话,那么作者就推荐这位无足轻重和甘居人后的人物,而里厄医生无疑就是这样的人物担当。 【点睛】个性化探究题往往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所以在组织答案时分三步走:第一步,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赞成或反对什么一定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如果自选角度,应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多角度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切入点宜小、巧新。如果是题干当中有明确探究方向的,一定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面。第二步,分层论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中,最容易出现以下三种毛病:层次不清,泛泛而谈,以述代评。为分清层次,答题时可在每个层次前标上序号或者每层用一个段落。为防止泛泛而谈或者以述代评,可尝试进行“分论点+文章材料或积累的材料+分析评价”的方式,逐步做到观点正确,例证典型,分析深入。第三步:总结自己的观点。语言要简洁,要与第一步圆合。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亮早孤,从父 - 28 - 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时先主屯新野,闻亮名,凡三往,乃见。曹公来征,先主率其众南行,为曹公所追破。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观望成败,亮说权曰:“将军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权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权即遣周瑜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 建兴六年春,亮身率诸军攻祁山。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大为张郃所破。亮还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不能训章明法,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景耀六年秋,魏征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B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C.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D.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父,即叔父。在古代,以“从”称堂房亲属,意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 28 - B. 牧,指州郡长官。文中刘备曾被封为豫州牧,所以孙权称刘备为刘豫州。 C. 中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后泛指中原地区。 D. 表,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以抒发至诚之情为主,一般不用于陈述事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葛亮明于时局,有雄辩之才。在向孙权求救时,他先激将孙权,再深入分析敌我双方形势,最终劝动孙权放弃观望,合力抗曹。 B. 诸葛亮公正无私,不回避错误。街亭战败之后,诸葛亮主动承担过失,认为是自己任人无方,虑事不周所致,上疏请求自贬三等。 C. 诸葛亮才能出众,赢得对手敬重。他去世之后,司马懿巡行其营垒处所,对他赞叹有加;钟会征蜀,命令士兵不得在他坟墓左右放牧打柴。 D. 诸葛亮廉洁自律,不谋求财利。诸葛亮上表说有八百株桑树,十五顷田地,可以养活家人,此外不谋求多余财物,在他去世后,果真如此。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2)谡违亮节度,大为张郃所破。亮还汉中,戮谡以谢众。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您)如果不能抵抗,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或:解除武装),北面称臣侍奉他呢! (2)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管理,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回到汉中,斩杀马谡来向三军谢罪。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中,“又荆州之民附操者”本句是定语后置句,“附操”是“民”的定语,不能断开,排除A;“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数万”是修饰“兵”的,不能断开,排除D;“与豫州协规同力”,“协规同力”指齐心协力,是“与豫州”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B。 - 28 - 本句译为:况且北方人不习惯打水战,另外荆州投降曹操的百姓,只是被兵势所逼罢了,并不是心甘情愿的。现在将军您如果能够派遣猛将,统领数万军队,和刘豫州合谋并力,就一定能够打败曹操。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D项,“表……一般不用于陈述事情”说法错误。表是中国封建时代一种公文文体,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项,“诸葛亮公正无私,不回避错误”说法错误。斩马谡不能理解为“公正无私”。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当”,同“挡”,抵抗,抵挡;“案兵束甲”,放下武器、捆起铠甲,意指解除武装;“北面”,臣服于人。 第二句得分点:“节度”,管理、部署、约束;“为……所”,表被动;“谢”,谢罪。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 28 -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郡阳都县人。诸葛亮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叔父诸葛玄被袁术推荐暂时代理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着诸葛亮和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前去上任。适逢汉朝改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平常和荆州牧刘表有旧交,就前去投靠他。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听闻诸葛亮的名声,前后总共往返三次,才得以见面。曹操北来征伐,刘备就率领军队往南行走,被曹军打败追赶。到了夏口,诸葛亮说:“现在事情很紧急,我请求奉您的命令去向孙权求救。”当时孙权正拥军旁观谁成功谁失败,诸葛亮游说孙权说:“将军如果能够凭着吴越的军队和中原对抗,就不如趁早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够抵挡的话,何不解除武装,向他北面称臣来事奉他呢!”孙权说:“我不能拿东吴所有的土地,十万军队被人家控制。除了刘豫州没有人可以抵挡曹操了,然而刘豫州刚打了败仗,怎能够抵抗这样的灾难呢?”诸葛亮说:“曹操的军队,从老远的北方南下,都非常疲倦。况且北方人不习惯打水战,另外荆州投降曹操的百姓,只是被兵势所逼罢了,并不是心甘情愿的。现在将军您如果能够派遣猛将,统领数万军队,和刘豫州合谋并力,就一定能够打败曹操。”孙权立刻派遣周瑜等三万水军,随着诸葛亮去拜见刘备,一起出力抵抗曹操。曹操在赤壁打了个败仗,率领军队回到建邺。 建兴六年春天,诸葛亮亲身率领各路军队攻打祁山。魏明帝西迁坐镇长安,命令张郃抵抗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督率各军前进,和张郃在街亭大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规定,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回到汉中,斩杀马谡来向三军谢罪。上奏疏说:“臣凭着微弱的才能,不能宣扬军令,训明法度,以至于有马谡在街亭违背命令的过错。所有的错都在我授人任官不当。臣的见识不能了解人才的好坏,考虑事情大多不够聪明,《春秋》记载,军队战败该督责的是主帅,臣下的职位正当受此罪责。我自请贬职三等,来督责这个罪过。” 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司马宣王(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宣王(懿)去巡察诸葛亮所设的军营堡垒等处所,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景耀六年秋天,魏国征西将军钟会征伐蜀国时,到汉水,祭拜诸葛亮庙,下令士兵不能够在诸葛亮坟墓的附近割草、牧马和砍柴。 - 28 - 先前,诸葛亮自己给后主上表说:“成都有八百株桑树,有十五顷薄田,供给家里人的穿衣吃饭,还会有盈余。等到我死的时候,不会让家里有多余的布帛,外面有多余的钱财,而辜负陛下。”在他去世后,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扫花游(台城春饮,醉余偶赋,不知词之所以然) 张炎① 嫩寒禁暖,正草色侵衣,野光如洗。去城数里。绕长堤是柳,钓船深舣② 。小立斜阳,试数花风第几。问春意。待留取断红,心事难寄。 芳讯成捻指。甚远客他乡,老怀如此。醉余梦里。尚分明认得,旧时罗绮。可惜空帘,误却归来燕子。胜游地。想依然、断桥流水。 [注]①张炎,南宋著名词人,南宋覆灭后家道中落,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据考证,此词为词人北游南归后作。 ②舣,指停船靠岸。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第一小句写天气,初春时节,天气微寒;二三小句写景色,草色青青,天地纯净。 B. “钓船深舣”中“深”与上文的“柳”照应,表现柳树的浓密,也可以理解为船在岸边停靠了很长时间。 C. “罗绮”借代佳人或者是前朝,“分明认得”说明已好久不相见。“归来燕子”是词人的自喻。 D. 该词将现实与回忆结合起来写,表达了词人用情之深,结尾写神驰于旧日胜游,无限怀念,无法忘记。 15. 词人说“不知词之所以然”,这是障眼法,他表达的情感就在字里行间,请简要分析表达了哪些情感。 【答案】14. A 15. ①韶光易逝的伤感。(也可回答伤春之情)诗人站在斜阳里,数风中的落花,想留住春意;“芳讯成捻指”,也是对春的眷念,说春天花期很短,弹指就是一生。②作客他乡的伤感。“甚远客他乡,老怀如此”,表达了作客他乡的羁旅之愁,写出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③对佳人或故国的怀念。“尚分明认得,旧时罗绮”,表达了对好久不见的佳人或者故国的怀念;“可惜空帘,误却归来燕子”,写词人去寻找,却成空,心里非常难过。④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胜游地。想依然、断桥流水”,深深地想念过去游玩过的风景美好的地方。 【解析】 【14题详解】 - 28 -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开头第一小句写天气,初春时节”说法错误。“初春”应为“暮春”。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本题题干“词人说‘不知词之所以然’,这是障眼法,他表达的情感就在字里行间,请简要分析表达了哪些情感”,要求简要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可根据诗歌标题和诗句具体内容分析得出。结合“小立斜阳,试数花风第几。问春意”“芳讯成捻指”分析,诗人站在斜阳里,数风中的落花,想留住春意,奈何春日苦短,花期不长,弹指就是一生,表达了诗人对春的眷念,以及韶光易逝的伤感;结合“甚远客他乡,老怀如此”分析,诗人远离家乡,客居异地,眼前之景,更是勾起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写出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结合“尚分明认得,旧时罗绮”,诗人酒醉入梦,昔日的佳人穿着旧日的罗裳,还能清晰的辨识,“可惜空帘,误却归来燕子”,佳人入梦,诗人急切的去寻找,但是却寻觅不得,表达了对好久不见的佳人或者故国的怀念;结合“胜游地。想依然、断桥流水”,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去游玩,或许还是像过去那样流水潺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 28 -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安史之乱以来,难以入睡,晚上很难挨到天亮,表达了诗人强烈渴望灾难尽快过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陷入物我混同的境界的迷惘,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深切怀念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采用比喻和对比手法,从空间的角度极言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自经丧乱少睡眠 (2). 长夜沾湿何由彻 (3). 庄生晓梦迷蝴蝶 (4). 望帝春心托杜鹃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蜉蝣”“沧”“掷”“粟”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 - 28 - ),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___________影子,在水里_________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__________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________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交融着,并存着,使灯射着渺渺的灵辉,月成了缠绵的月;这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也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了。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黑黑的 招摇 浴着 沧桑迟暮 B. 淡淡的 摇曳 浴着 精神矍铄 C. 淡淡 招摇 披着 沧桑迟暮 D. 黑黑的 摇曳 披着 精神矍铄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灯光是亮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夹杂了些许清辉 B. 月色是清的,灯光是浑的。在清亮的月色里,混入了缕缕灯光 C. 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 D. 月色是浑的,灯光是清的。在浑沌的月色里,透入了一丝清光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B. 于是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也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了。 C. 但灯与月竟能交融着,并存着,使灯射着渺渺的灵辉,月成了缠绵的月;这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也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了。 D. 于是灯与月竟能交融着,并存着,使灯射着渺渺的灵辉,月成了缠绵的月;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 28 -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结合上下语境,“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可知,秦淮河光线的朦胧,故而“垂杨柳”的身影是“淡淡的”,色彩并不浓厚。“招摇”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摇曳”指摇荡。后文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来写“垂杨柳”,写出了如美人般的“垂杨柳” 体态的婀娜,风姿的“摇曳”。“浴着”比“披着”更能突出月光的“精神”。最后一空,“却又俨然”,有转折之意,与前面老树光光的立着的衰老之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差。故而,最后一空强调的是老树在月光下的另一种精神状态,用“精神矍铄”好。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文段开始就说“灯光黄而有晕”,故而灯光不可能是“亮的”、“清的”。排除 A、D 项。括号处的前一分句,先写灯光,再写月色,故而括号处依然先写灯光,再写月色,且“渗入”一词,强调清辉对浑沌灯光的影响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于是”表明和前文是承接关系,“但”是转折关系,前文写灯光的黄晕和月色的皎洁,它们的特点是不同的,后文写它们的并存、交融,是转折关系。灯月并存交融之景,先“厚秦淮河”,再“厚我们”,遵循“物——物”,再“物——人”的思维逻辑。 故选A。 - 28 -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非常必要。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____ 。正因如此,各地在开展联防联控工作中,格外强调要减少外出,避免串门、拜年、聚餐等聚集性活动。____,这不仅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不负责,也严重扰乱了疫情防控大局。各地严管严控措施释放的信号是鲜明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个公民,应当按照联防联控的要求主动承担应有责任,主动配合政府的非常举措。若选择以身试法,_____。 【答案】 (1). ①居家隔离是联防联控的重要举措 (2). ②然而一些人依旧我行我素 (3). ③等待的将是法律的惩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要准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文段的主旨,因为文段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围绕主旨表达展开的。重点则是瞻前顾后,前勾后连,灵活推断。如文段中的第①处空缺,下文有“正因如此”,那么分析出“因”就可以推断①空的内容,结合“减少外出,避免串门、拜年、聚餐等聚集性活动”,可知第一空应填写“居家隔离是联防联控的重要举措”;文段第②处,结合下文“这不仅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不负责,也严重扰乱了疫情防控大局”分析,此处应填入的是“这”指代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语境的分析,此处应该填写的是“然而一些人依旧我行我素”;文段第③处,根据上文“若选择以身试法”,推断下文填入的应是“以身试法”的结果,故填写的是“等待的将是法律的惩处”。 21.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不超过 50 字。 新华社北京 3 月 5 日电(记者彭茜)“我们正在一边飞行一边造飞机。”在日前召开的一场新冠病毒疫苗研讨会上,美国梅奥诊所疫苗研究部主任、《疫苗》周刊主编格雷戈里·波伦如此形容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急迫性与高风险。随着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人们对有效疫苗更加翘首以盼。然而,不管需求多么迫切,出于安全考虑,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还是“不得不慢”,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研发疫苗首先要对病毒本身足够了解,才能“有的放矢”。除了对病毒的了解有待加强,提高疫苗制备技术也颇具挑战。此外,疫苗研发出来后,能否规模化生产、保存和运输便利性等多种因素,也都直接影响人们最终接种上疫苗的“时间表”。 - 28 - 【答案】新冠病毒疫苗需求迫切,但研发“不得不慢”,因为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中的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叙述类)压缩语段。新闻类压缩语段,它主要考察提炼主要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对于此类材料压缩后的表述,要突出有新闻价值的语句,比如时间、地点、中心事件等具体要素。新闻是围绕“新冠病毒疫苗”的话题展开,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介绍目前对新冠病毒疫苗需求的迫切情况,然后强调虽然情况紧急,必须要慢下来,最后具体阐述了要“慢”的原因是疫苗的研发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据此分析,本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新冠病毒疫苗需求迫切,但研发“不得不慢”,因为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地中课,学习状态有很大差异。有的同学能够严格自律,学习有规划,按时作息;有的同课没有学习氛围,不习惯一个人独自学习;有的同学缺乏自主学习方法,没有老师的现场辅导与管束,很不适应;也有同学虽然有时想络上其他内容吸引力太强,更不用说游戏了……事实上,一个人可能一辈子都离不开学习,特别是处于学习黄金期的中学生。学会学习,包括良好的习惯、适合的方法、自我管理或自律意识、媒介素养等,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任务: ①作为高三年级的一名学生,针对上述现象,将在下周络升旗仪式上演讲,请你替他写一篇演讲稿。 ②作为高三(18)班班主任,针对所在班级部分同学的学习现状与认识误区,给全班同学写一封公开信。 ③一名职业为教师的学生家长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准备与同学们来一场“云对话”,请你帮他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少于800 字。 【答案】例文: 莫把“停课不停学”的好经念歪 - 28 -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菱延,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各地、各校以及以在线教育机构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纷纷响应,一些上教学,多家在线教育机构上线免费课程。 “停课不停学”对保障正常教学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但也要防止落实和执行过程中的异化和走偏。有一线教师反馈,个别学校超前讲授,以“不停学”之名,行提前教学和假期补课之实;个别在线教育机构和平台提前上线新学期学习资源,以免费公益之名,行市场推广之实,不仅给仍处于假期中的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导致新的“教育焦虑”,也让“停课不停学”的内涵被曲解,背离了假期定位和政策初衷。 如今,部分省份已将开学时间延迟至3月1日之后,面对延长的假期,尽快明确“停课不停学”的科学内涵,杜绝乱象,确保“停课不停学”好经不被念歪,已成当务之急。 首先,要严格遵守假期规定,确保假期属性。严格意义来讲,只要各地没有宣布正式开学,就仍处于假期当中,相关教学安排,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安排就需符合假期定位。个别学校把疫情期间看成“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原有寒假作业基础上布置新的在线学习内容,还有一些家长要求孩子大量学习在线教育机构提供的免费学科类课程,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增加了额外负担。从这个角度来说,日前发生的小学生“组团”给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和工具打“1星差评”,留言“还我假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要明确“不停学”究竟该“学”什么。因为疫情,这个假期承载了特殊而厚重的教育使命。在寒假和延期开学阶段,广大教师、机构应以身心健康为核心倡导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锻炼、自主劳动、自主探究,实现更有价值的自主成长。 当然,也要避免“停课不停学”形式化、简单化。有基层老师反映,个别学校要求老师在假期中每天给学生在线布置任务、监督学习,还有个别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录制视频课程,无论适合与否、擅长于否,这都有过犹不及之嫌。“停课不停学”需进行顶层设计和科上络课程内容、如何进行优质资源整合、推送,对相关技术平台与系统进行遴选,都需要教育部门科学设计、严谨推进。 每临大事有静气,教育尤是如此。我们期待,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更多学校、在线教育机构、家长能保持一份静气与定力,让教育能始终沿着情怀、温度的方向稳健前行。这不仅是学生之需,也是未来之需,国家和民族之需。 【解析】 - 28 -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首先解读材料,这道作文题以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为具体内容,紧密贴合疫情之中上学习实际命制,虽然没有审题障碍,但充分体现了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强化具体情境的应用性考查方向,四项写作任务,“写作者”(或发言者)身份各不相同,读者(听众)对象也略有不同,目的要求自然有差别,这是写作前必须精准把握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材料主要罗列了部分中学生的认识误区,意在引导考生合理引入驳论的论述方式,采取立驳结合的写作思路。立意上扣住“学会学习”,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适合的学习方法”“加强自我管理,增强自律意识”“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等选择 1~3 方面来谈。 【立意】1.网课利弊并存,取舍要因人而异。 2.网课诚可贵,育人价更高。 3.帮扶绿色网课,共建在线课堂。 4.网课虽好,不可贪多。 5.疫情当前,“停课不停学”是个伪命题。 【素材】1.《教育部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中指出,在校生应做“守护者”,粉碎谣言,关爱家庭,守护健康;应做“修行者”,即“宅其身、抱道行",做到“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应做“识途者”,错峰出行、平安出行、游必有方。 2.这是最漫长的寒假,更是最让人无法放松的假期,没有期限,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宅在家里,成了必然,但是,“宅其身,抱道行”,“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越是这样艰难的时刻,我们越要报之以静,越要坚持学习。毕竟,在那些逆行者身后,我们是那唯一的光,照着他们的征途,温暖着这个寒冷的冬,他们守护着我们,为的是一个更加耀眼的未来中国。 3.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在网络上授课,也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此次面对的,有可能不只是孩子,还有可能包括孩子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甚至感兴趣的其他观众。对我而言, 这是一个挑战,简直比公开课还公开课。我感觉压力很大,因为我的表现不仅仅代表我自己,还代表我们学校的教学形象,不求有“名师名课”的效果,但至少也要中规中矩。 - 28 - 【结构】本文先介绍“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以及现状,接着谈这项举措的意义重大,正因为意义重大,才要防止落实和执行过程中的异化和走偏,并阐明一定要尽快明确“停课不停学”的科学内涵,杜绝乱象,确保“停课不停学”好经不被念歪,已成当务之急。然后,作者有三条建议:首先,要严格遵守假期规定,确保假期属性。其次,要明确“不停学”究竟该“学”什么。当然,也要避免“停课不停学”形式化、简单化。三条分三个分论点阐述,有理有据。最后,作者提出期望,让教育能始终沿着情怀、温度的方向稳健前行。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 28 - - 2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