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8年秋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孝是人性自然生发的一种亲情。任何个人都因其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只有亲人时时刻刻地关照,才可度过其婴儿期。正是因为父母无私的爱,子女才得以成人。在子女年幼时,父母为子女尽心操心,是父母的责任与本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在人的孩提时代,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就知自己已经有了双亲。基于对父母的爱和尊重之上的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会逐渐成为孝道,然后进一步成为超越任何个人利益的人格。 ‎ 在父母和子女形成一种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后,父母能特别理会到孩子的需要,孩子则尤其亲近父母。两者相互都有亲近感,达到爱的统一。子女尽孝也就是爱的体现,这样一种爱,也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蕴含着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这种关系既不是契约协定,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因而,这里有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孝道把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对君王的忠诚看成是孝的扩展和提升:“移孝作忠。”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核心则是“孝悌”。在孔子那里,他以“仁”为最高道德要求,而“孝悌”则是“仁”的基础。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并且明确地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中,孝的教育尤为重要。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即儒家往往“孝悌”并用,“孝”指孝敬父母的德行要求,而“悌”则指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但前者更为根本。‎ 孟子也明确到“孝悌”是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且把它看成是传统的社会伦理的核心,这也是儒家的基本观点,他不仅把“孝悌”看作是基本的德行,而且提出了“移孝作忠”的说法。汉代董仲舒也说:“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孝悌则不配做人,更无从谈政治上的公忠。‎ 当代社会由于传统的断裂,孝与公忠已经看不到基本的联系了。多年来脱离个人道德来讲政治,实践表明这样的政治是靠不住的。传统孝道认为,为父母尽孝是一切教化之本,由亲亲施始,亲亲启蒙,人情陶冶,进而达到道德的升华。试想,谁会相信一个连侍奉双亲的德行都没有的人,会真诚地热爱他人和国家呢?把孝与公忠联系起来,其起点就在于孝。教化强调施从亲始,而其根本精神在于更多地远离对自我利益的关切,把爱心更多放在社会和他人那里,从而养成一种关怀他人、关怀社会的胸怀和情怀。‎ ‎(节选自龚群《孝道的情感与外推》,有删改)‎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孩子的孝需要经过强化培养才能转化为孝道,可见孝道是需要后天学习修炼的人格。‎ B. “孝”指孝敬父母的德行要求,而“悌”则指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但“悌”比“孝”更重要。‎ C. 儒家教化强调从侍奉双亲开始,就是以孝道推动公忠,以亲情陶冶来升华道德。‎ D. 一个人的私德不好,必然会影响到对他的政治评价:不爱父母的人不会真正爱他人、爱国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整体上看, 文章的论述由现象到理念,由古代到当代,由孝道到公忠,逐层深入,层次分明。‎ B. 第一段从孝的自然生发的特点讲到孝道的形成,引出了第二段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在道德情感方面的关系。‎ C. 作者将个人为父母尽孝与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相结合并将孝与公忠结合起来。‎ D. 文章以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的观点。‎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为父母尽孝,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可见孝是一切爱的核心。‎ B. 父母年老后子女也应尽自己的孝心,这是因为正是父母的尽心尽力,子女才得以成长。‎ C. 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孝悌”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要求,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伦理核心。‎ D. 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孝悌”是“仁”的基础,因此,“孝悌”包含了儒家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与文不符,文中“孝”指孝敬父母的德行要求,而“悌”则指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但前者更为根本。应是孝比悌更重要。故选B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推断有误,“文章以孔子孟子和童仲舒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的观点”错误,从文中来看,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等言论有力地论证了孝悌是仁爱、公忠等道德的基础。故选D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A项,“可见孝是一切爱的核心”错误,该推断有误,文中说“子女尽孝……也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这只能说明是“起点”,不能证明是核心。B项,“……这是因为正是父母的尽心尽力,子女才得以成长”错误,“正是父母的尽心尽力,子女才得以成长”与“父母年老后子女也应尽自己的孝心”不构成因果关系,原文表述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这种关系既不是契约协定,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D项,以偏概全,“‘孝悌’包含了儒家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错误,儒家道德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如“谨”“信”“仁”等都是。故选C项。‎ ‎【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微笑的鸭子 包利民 当家家户户的炊烟依次消散,太阳便已爬到了东边树林的梢上。这个时候,丫崽便赶着一大群鸭子去村西的小河边了。十二岁的丫崽跟在那些蹒跚的鸭子后面,笑容满面。‎ 一直以来,村里人对于丫崽每天都能笑得出来,很是不解。丫崽本是孤儿,后被村里的李家夫妇领养,那一年,她才三岁。这个女孩的到来,并没有给这对不育的夫妇带来什么欢乐,不过李家夫妇对她尚好。丫崽五岁的时候,她终于为这个家里带来了天大的惊喜,李家媳妇忽然便怀孕了!当弟弟出生以后,家里便充满了欢乐,可丫崽的艰难生活便开始了。六岁的她就要干家务,七岁开始做饭带弟弟,连学都上不了。弟弟上学后,她除了每天干活做饭,就是放鸭子。即便如此,养父母也不待见她,常打骂她。可这个孩子却极少哭,而且只要和鸭子在一起,就会笑个不停。‎ 弟弟上学以后,便回到家给姐姐当老师,丫崽起初只是抱着哄弟弟玩儿的心思,乖乖地当学生。可是学着学着,竟是入了迷。弟弟也越发有兴趣,为了回家能给姐姐好好地讲课,每天都极认真地上课听讲。如此一来,学习成绩竟稳稳地保持住了第一名。本来养父母很讨厌丫崽跟弟弟学习,可见到这个效果,也就默认了。‎ 有一天,弟弟给丫崽上课的时候,忽然问:“姐,你咋每天都那么爱笑呢?你看爸妈对你那样,你怎么还能笑出来呢?”弟弟心里对父母如此对待姐姐很是生气,不过却也无能为力。丫崽却说:“和那些鸭子学的,你看,鸭子的眼睛都是弯弯的,就像一直在笑着,你听它们叫的时候,也像是在笑呢!其实爸妈对我挺好的,哪家的爸妈不打骂孩子?”‎ 弟弟上初中后,在镇里住校。每周回来的时候,依然会给姐姐讲课。可是两年后,丫崽的心里第一次有了挣扎。因为这个时候,养母开始张罗着给她找婆家。那个时候,嫁出一个女儿,可以得到不少彩礼钱。丫崽一露出不乐意的神情,养母就骂:“我把你养了十五六年得花多少钱?”丫崽即使不高兴的时候也是微笑着的,养母看着她的笑就来气:“赶明儿把你许配给一个爆脾气男人,一天打你八遍,看你还笑不笑?”‎ 终于有一天,说妥了一门亲事,丫崽根本反抗不得。那天家里很热闹,杀了好几只鸭子待客。丫崽注意到,那些鸭子被割断了喉咙,那眼睛依然是微笑着的。于是心里有了更大的悲哀,可她依然笑迎客人。就在那个晚上,丫崽失踪了。养父母带着好多亲戚四处寻找,也没能找到。‎ 好几个月后,丫崽寄回了五百元钱,并写来一封信,说:“爸,妈,我会把那些彩礼钱都挣回来!你们别找我,我没事。让弟弟好好上学。”养父母就真的没有再去找,虽然知道了她在哪里。就这样,每个月丫崽都要寄钱回来,养父母有时望着满院的鸭子,心里就会忽然很不是滋味。‎ 一晃四年过去,丫崽依然往家里寄钱,而弟弟也快高考了。这个时候,养父去山上拉石头的时候,被滚下来的石头砸到了头部,去世了。丫崽回来了,大哭,这次她没有笑,可是看着她哭,养母的心里更是难过。临走时,丫崽对弟弟说:“你好好学习,要是考上大学,姐就一直供你!”‎ 果然,弟弟考上了大学,而丫崽一直在供他上学。养母独自一人在家,每当喂鸭子的时候,就会念叨丫崽。在养母年年的念叨中,丫崽终于又回来了,那天她说:“妈,我要结婚了。你别担心,那个男人脾气一点儿也不爆,不能一天打我八遍。你放心,我会把弟弟供完大学!”养母笑了,然后又哭了。‎ 丫崽在城里结的婚,养母和弟弟都去参加了婚礼。养母仔细地看着新姑爷,的确是那种很安生的男人,便也放了心。三天回门的时候,丫崽带着丈夫回到家,养母要杀鸭子,丫崽没让。晚饭的时候,养母拉着丫崽的手,说不出话来,丫崽笑着说:“妈,你可要高兴啊!你把我养大不容易,可惜爸没享着福!幸好当初弟弟教我那么多知识,要不去城里打工,会更难。”‎ 丫崽走的时候,带走了两只鸭子,她说她要一直养着它们,看着它们!‎ ‎(选自《天池》2012年第4期,有删改)‎ ‎4.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一直以来,村里人对于丫崽每天都能笑得出来,很是不解”,既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由此引出丫崽不幸的身世,更可见她乐观坚强性格的难能可贵。‎ B. 。那些鸭子被割断了喉咙,那眼睛依然是微笑着的”,借写鸭子被伤害来表现丫崽的情感被伤害,更表现出丫崽的乐观坚强,为下文她离家出走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C. 本文语言平实质朴,不事雕琢,所写故事情节也贴近生活,令人感到真实亲切。‎ D. 小说虽然短小,但通过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塑造了主人公丫崽的形象,其他人物如养父母、弟弟也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5. 小说中丫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为什么以“微笑的鸭子”为标题?‎ ‎【答案】4. D 5. ①重情重义,知恩图报。打工赚钱,供养弟弟,感恩养父母的养育,看重姐弟之间的情谊;②乐观坚强,心胸宽广。虽然身世不幸,但不管生活给予她怎样的磨难,甚至养父母的打骂,始终微笑着面对;③勤劳能干,努力上进。自幼做家务,靠弟弟教学到许多知识,不甘命运,到城里努力工作。 ‎ ‎6. ‎ ‎ “微笑的鸭子”作为全文的线索,起到结构全文、渲染气氛、点明主旨的作用。文章以其开头,又以其结尾,首尾呼应。“微笑的鸭子”实际是“微笑的丫崽”,这个题目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丫崽坚强乐观面对生活磨难的形象特点,从而点明了小说的主旨。‎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多个考点,其中A项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B项考查对文中情节的分析,C项考查对小说语言风格的鉴赏,D项考查对小说表达方式的分析,此项的错误在于,文中没有用到“抒情”的手法。‎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找出有关“丫崽”的内容,然后分析归纳。丫崽是被收养的孩子,她对养父母恭敬孝顺,全心全意供弟弟读书,养父去世她悲痛伤心,都表明她重情义,知恩图报。养父母对丫崽不好,她却认为他们对她很好,不仅不记仇,反而对他们充满感激,每天都微笑面对生活,表现出丫崽乐观坚强的性格。丫崽从小就放鸭子,长大进城打工,孝顺养父母,供弟弟读书,从无怨言,表现出她勤劳的特点。跟弟弟学知识,不甘心早早嫁人,又表现出丫崽不屈从于命运、上进的特点。‎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解答时要从标题含义、结构、主题表达等角度分析。从含义来看,表层含义是指鸭子的眼睛是弯的,像是在微笑,深层含义则指小说主人公,鸭子是农村非常普通的家禽,主人公丫崽是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农村女孩,而且曾是一个弃婴,这一标题暗示了主人公丫崽的坚强乐观精神。从结构上来看,“微笑的鸭子”贯穿了全文,起到了线索作用。本文中作者的情感倾向非常明显,作者对像丫崽一样饱受磨难但坚强乐观的人是赞美的,小说的这一标题有暗示主题的作用。‎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过去5年,手游用户数从9000万增长至5.54亿,而青少年成为游戏主力用户之一。‎ 广东一所高校有学者进行了一项针对518名中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青少年中,大受欢迎的网游以暴力题材为主。玩家对暴力网游接触量越大,则越倾向于认为世界是丑恶的、他人是不值得信任的,同时对暴力的赞同度也越高,倾向于采取暴力行为解决矛盾冲突。‎ 记者调研发现,目前,受成瘾性电子游戏影响的群体呈现出低龄化、边缘化两大特征。‎ 低龄化——00后甚至05后被称为“数字化原住民”,一些经营者在设计、运营成瘾性电子游戏时倾向于针对低龄群体。江苏省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副会长孙紫阳说,业余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往往比专业选手更容易对游戏成瘾,因为缺乏辨别力,游戏的设计能持续给他们以精神刺激,获得巨大快感。‎ 边缘化——成瘾的青少年存在一些共性,如现实世界社交面窄、少有其他获取娱乐的途径等。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精神科主任医师陈振宇介绍,临床发现游戏上瘾的孩子社交能力差,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存在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农村、县城留守儿童成为重灾群体的原因。‎ 成瘾性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巨大杀伤力有两大主因,一是复合成瘾难以断根,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持续的负面影响;二是游戏构建的虚拟世界,以粗暴甚至错误的规则冲击误导了未成年人三观,埋下严重社会隐患。‎ ‎(摘编自《低龄化边缘化:成瘾性电子游戏正摧毁我们的新生代》)‎ 材料二 从6月19日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并且通知世界各国将这个病症纳入医疗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把“游戏障碍”正式列入“精神与行为障碍”,其典型症状是:无法控制地玩游戏、越来越经常将电子游戏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游戏时间。‎ 要认定为游戏成瘾,需要满足下列条件:首先要表现出对游戏的自控力不足,其次是将游戏的优先级放在其他兴趣与日常活动之前,就算有身体或精神上的负面情况也要继续玩游戏甚至增加游戏时间,然后病患因为游戏已造成家庭、社会、工作等方面重大损害,最后需要至少十二个月才能确诊。‎ WHO称,对于游戏是否成瘾,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部分国家此前已承认游戏成瘾是重大的公共卫生议题,许多国家都有治疗游戏成瘾的戒瘾机构。‎ ‎ (摘编自环球网科技)‎ 材料三 如今好玩的网络游戏多如牛毛,少数青少年游戏成瘾,精神颓萎、身体羸弱、学业荒废,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行为。因而,如何防止游戏参与者从“着迷”走向“沉迷”,是亟待破解的公共卫生课题。‎ 正如工厂不能只顾盈利而肆意排污,游戏开发运营商有责任规制游戏的“副作用”,不能一切向钱看。日前,不少游戏开发商采用实名认证等措施,推出防沉迷系统;有的游戏公司还上线“数字契约”功能,引导家长和孩子订立使用契约……这些主动作为,展现出建构行业伦理的积极态度。业界也逐步认识到,应当努力从“娱乐游戏”向有益于技能成长的“功能游戏”转型。可以说,积极承担责任,主动转型升级,游戏行业才能摆脱困境,实现健康发展。‎ 然而,市场如马,脱缰则野。近年来,有的游戏平台实名认证形同虚设,各类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手段频出,还有一些网络游戏传播低俗色情、渲染凶杀暴力,甚至扭曲历史、传播不良观念……这些顽疾,仅靠市场自我调节,显然难以消除。治理游戏市场乱象,必须善用法律与制度。除了事后下线封禁涉黄涉暴的网络游戏,能否加强源头评估与管控,将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拒之网外”?可否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用户,建立游戏分级制度?强化监管、创新手段,既是引导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共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必然要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走上网游成瘾之路,与其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有的家庭亲情冷漠或过度约束,激起“青春叛逆”,无形中将孩子推向网络游戏;有的家长自己就是“游戏迷”,为孩子树立起反面榜样。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游戏上瘾,要么粗暴地拔掉电源、没收终端,要么简单地将孩子送到“网瘾戒除学校”。事实证明,类似做法效果十分有限。与其一味苛责、视游戏为洪水猛兽,不如一点一滴改善家庭教育,通过增亲子之情、添假日之乐、促健康之趣,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培养多元爱好,提升自控能力。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上台阶的过程,当他们眼界更开阔、生活更丰富,游戏的吸引力也自然会减弱。‎ 数字时代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也潜藏着风险和挑战。面向未来,进一步增强“反成瘾”的自觉、共同维护“数字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拥抱数字生活、追求美好生活。‎ ‎(摘编自姜赟《美好生活需要“数字健康”》)‎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对于专业选手,低龄群体由于缺乏辨识能力,往往更容易受游戏的连续性刺激的影响而上瘾。‎ B. 游戏成瘾给少数青少年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因而,如何防止参与者游戏成瘾成了一个亟待破解的公共卫生课题。‎ C.‎ ‎ 对于某人游戏是否成瘾,WHO认为相关行为的表现要持续至少12个月,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 D. 游戏开发商有责任意识,有行业伦理,能积极创新,游戏产业才能实现健康发展,就会有清朗的网络空间。‎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势必会引起很多争议,但其判断的标准为卫生专业人员提供了诊断参考依据。‎ B.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游戏成瘾有别于我们平时认识中的“网瘾”,着迷甚至沉迷不能轻易地论定为到了精神疾病的程度。‎ C. 那些家庭关怀缺失、少有其他获取娱乐的途径等青少年,比较容易成为沉溺于网游的玩家。‎ D. 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各有侧重,但都论及游戏成瘾的成因、危害及破解措施。‎ ‎9. 如何防止青少年游戏成瘾?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或建议。‎ ‎【答案】7. D 8. D ‎ ‎9. ①游戏开发商要有责任,有良知,不能一味趋利,能主动优化设计内容,转型升级。‎ ‎②青少年也要加强自控力,提升辨识能力,培养多元爱好。③家庭关爱充分,家庭教育恰当,父母做好榜样。④政府部门加强法制监管,整顿游戏市场乱象,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⑤公共卫生医疗部门也可根据世卫组织的新规定,加强这方面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工作。‎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 “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D项表述不正确,通过材料二、三最后一句看出,“就会有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相关部门强化监管、创新手段。故选D。‎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本题D项无中生有,材料一没有涉及破解措施。故选D。‎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题干是“如何防止青少年游戏成瘾?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或建议。” 仔细审题,解答该题先阅读文段,从文中找出相关段落进行分析概括,如材料二中“从6月19日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并且通知世界各国将这个病症纳入医疗体系。”;材料三中“游戏开发运营商有责任规制游戏的“副作用”,不能一切向钱看。日前,不少游戏开发商采用实名认证等措施”;“治理游戏市场乱象,必须善用法律与制度。除了事后下线封禁涉黄涉暴的网络游戏,能否加强源头评估与管控,将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拒之网外”?可否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用户,建立游戏分级制度?强化监管、创新手段,既是引导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共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必然要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走上网游成瘾之路,与其成长环境息息相关。”结合以上内容注意从“游戏开发商”“青少年本身”“监管部门”“家庭”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B.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C.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D.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祖,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庙号,如刘邦被称为汉高祖、李渊被称为唐高祖。‎ B.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C. 陛下, 陛,原指帝王的宫殿。陛下后来变成了尊称帝王的称谓。‎ D. 流涕,指流泪。古代的“涕”一般指眼泪。而“泗”指鼻涕。‎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B. 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独自一人进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C. 文章结尾部分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依附他人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D. 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答案】10. A 11. C 12. B ‎ ‎13. (1) 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 ‎ (2) 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本题结合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事件及关键词判断。本句“天下”,作主语,后面要紧跟谓语词“已定”,意思是“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所以要排除B、C项。根据前后语境看,不是“大臣震恐不见”,而是“高祖尝病甚,恶见人”“陛下病甚”,因此是“大臣震恐”,且高祖“不见臣等计事”。“顾”表示转折,“难道”,前面一般要停顿;且“独……乎”,固定句式。结合句意断句: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故选A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C项,“陛,原指帝王的宫殿”说法错。“陛”,原指殿前的台阶。故选C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B项,“樊哙独自一人进入宫内”错,不是独自一人进入宫内,原文中“大臣随之”说明还有其他人一起进入宫中。故选B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句关键词:“谋”,谋划;“令”,命令;“屏蔽”,像屏风似的遮挡;“拔剑舞坐中”,状语后置句,拔剑在席前起舞。第二句关键词:“是日”,这一天;“微”,如果没有;“诮让”,责备;“殆”,完了。‎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当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宴席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 ‎……‎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恩德惠及子孙吗?‎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朱敦儒 谁转琵琶弹侧调,征尘万里伤怀抱。客散黄昏庭院悄,灯相照,春寒燕子归来早。‎ 可惜韶光虚过了,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征尘万里”点明了客居他乡的处境,“伤怀抱”一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 燕子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充满情义,燕子早早归来给自己带来了慰藉。‎ C. “客散黄昏庭院悄”写出了客人聚会离开后庭院静谧的情形,给人孤单落寞之感。‎ D. “只恐莺啼春又老”一句既点明时令,又在景物描写中寄托着强烈的人生感慨。‎ ‎15.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答案】14. B 15. 从“征尘万里伤怀抱”“客散黄昏”可看出词人羁旅思乡、孤单落寞之愁。从“韶光虚过”“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可看出词人内心那份韶华已逝,年老体衰的无奈与忧愁。从“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可以看出词人因人海茫茫,知音难找,无志同道合之人相伴相守的苦闷。‎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在词人眼中充满情义,燕子早早归来给自己带来了慰藉”分析错误,与“灯相照”意境一致,应是用燕子归来进一步衬托出白己的孤单落寞之情。故选B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同时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词上片“征尘万里伤怀抱”中“征尘万里”点出作者是羁旅之客,正客居他乡,而“伤怀抱”则表明作者作为羁旅之客,此时此刻内心正伤感、忧愁。“客散黄昏庭院悄”三句则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及思乡之情。下片“可惜韶光虚过了”“人已非年少”“春又老”则是作者感慨年华易逝、人生衰老,一个“又”字又体现了作者对此的无奈。“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是作者感慨无人理解自己,知音难觅。‎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3)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长声叹息,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 。”‎ ‎【答案】 (1). 舳舻千里 (2). 旌旗蔽空 (3). 尔卜尔筮 (4). 体无咎言 (5). 长太息以掩涕兮 (6). 哀民生之多艰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舳舻”“旌”“蔽”“筮”“咎”“太息”“涕”“艰”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样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笔法的变换、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诗的内容鲜明可感,而且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也每每可见 B. 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字势的倾侧、其笔法的变换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 这不仅体现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字势的倾侧、其笔法的变换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 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 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 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答案】17. D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此处句子首先需要承前应有代词指代上文“情感抒发”,排除AB;C项,“体现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句式杂糅。故选D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此处从逻辑关系上看,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则表因果。排除A、B项。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排除D项。故选C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 比喻诗文等没有破绽。修饰字帖应用“行云流水”。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形容写文章时,善于运用词汇和组织材料,用不着怎么思考。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从使用对象上看,应用“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此处修饰“作品”,应用“浑然天成”。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形容《兰亭集序》全篇内容,应用“悠然自得”。故选A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 ‎)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自我介绍,有五处措辞不太恰当,请指出并作修改。‎ 老师,您好!敝人叫李华,今年18 岁,是××中学的高三毕业生。我玩命地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我坚强乐观,不怕困难,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无助、最伤心时鼎力相助,送去关怀。××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成为贵校的优秀学子。谢谢!‎ ‎①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敝人 (2). 我 (3). 玩命地学习 (4). 刻苦学习 (5). 多有建树 (6). 取得了一些成绩/多有涉猎 (7). 鼎力相助 (8). 热诚帮助 (9). 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 (10). 希望贵校能给我一次机会/如果贵校能够录取我 ‎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题干“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自我介绍,有五处措辞不太恰当,请指出并作修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把握句子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本题要注意语段是“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自我介绍”,用语要符合招生面试自我介绍的要求。本题中“敝人叫李华”中“敝人”使用不当,“敝人”是对人谦称自己,使用的场合不对,可改为“我”。“玩命地学习”使用不当,过于口语化,显得不够庄重,与场合不合,可改为“刻苦学习”。“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中“建树”使用不当,“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此处作为一名高三毕业生,用于自己不当,可改为“取得了一些成绩”或“多有涉猎”。“鼎力相助”,是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可改为“热诚帮助”或“全力相助”。“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中称自己为“金”,过于自夸,可改为“希望贵校能给我一次机会”或“如果贵校能够录取我”。‎ ‎【点睛】解答本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要结合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做出准确判断。‎ ‎21.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答案】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框架图的转化。该题采用图形与文字混合的形式给出一个构思框架,要求写成一段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的语句,该题考查了考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构思转写的能力,而把心里想的东西写出来是常见的语言表达需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答好这样的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出所给构思图形的构思特点,二是将所给构思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答题时注意把这些转化为语言,在框架中主要是准备活动和实施过程,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先做哪些准备,进行哪些活动,涵盖框架图中的信息。‎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夏日傍晚,沉寂多时的蛙声突然在你耳边响起;售书现场,敬仰已久的作家终于在你的面前出现;语文课堂,默默无闻的你因一次精彩的展示而获得掌声;潜心陈思,绞尽脑汁的你因一个偶然的契机而豁然开朗……那一刻,相信你的心会像小鸟一样跳跃不止,这些景、人、事给我们快乐,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以“我心雀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我心雀跃 穿梭于忙碌的都市中,看到过无数张漠然的脸,无数个紧绷着脸的天空,压力感使我们不断前行,可你心是否真的高兴?‎ 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雨季常伴着花季接踵而至。城市的喧嚣,三点一线的生活放下笔,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赏赏那错过的风景,雀跃那慌张的心……‎ 田里的水稻依旧绿油油的,还未染上金黄。抽了穗,飘着淡淡的香,那种夹杂着草叶和泥土的香气。还有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 稻草的草香,一阵阵沁入鼻腔,那是一种独特的味道。孩子们就那样咬两根草,眯着眼睛望着天空,说一些不着天际的话。‎ 河面上飞过几只鸟,掠过树头的梢枝,又轻忽闪过那片稻田,消失在远村的天际。‎ 黄昏,在村子里散步。这条路,开满野菊花,娇小的脸庞,却蓬勃了一片片乡野阡陌,她们默默无闻悄然绽放,柔弱中透着倔强,在秋霜中兀自芬芳。‎ 夕阳矮矮地挂着,村舍散落,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灶膛的烟从烟囱里升腾而出,扶摇直上,入云霄。十来岁的孩子们,在奔跑,追着炊烟。抬头,云,就那么悠悠忽忽的,闲散飘着,不急不徐,缕缕随性。好多人家的屋顶上,歇着一两朵白云,于是,整个村庄就被包裹在云朵里。美得那样飘渺。一路走,一路看。浓绿的树丛,湛蓝的天幕,洁白的云朵。‎ 小院里,一位阿婆端张竹椅坐着,阵阵轻笑,笑得满树小花飞落,落满衣襟和发上。不小心惊起停落的雀鸟,受惊的鸟儿们倏忽一下子腾空飞去,转瞬又消失……‎ 有村子人经过,笑着打招呼,那般亲切。那醇厚朴质的脸庞,染着岁月的风霜,泛着盈盈的光。‎ 田野上,人们一袭青衣,头戴斜笠。清风徐来,衣袖左右摇摆,真好似不问世事的隐者。‎ 村中的人云淡风轻,淳朴自然,已经占据了我心灵的浅浅一角。我定是学到了享受生活,放松身心。这乡村中的一切都给予了我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一树一树的火红,凌风的红叶,簌簌的,暖透了心房,唤醒我雀跃的心……‎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以“我心雀跃”为题,属于命题作文。导语分两层,首先列举了生活中的四个场景,偶听蛙鸣,喜见偶像,一鸣惊人,解出难题,这四个场景给出了选材的范围,可以绘景,可以写人,可以叙事。其次“跳跃不止”“快乐”突出了选材的中心,“奋进”“成长”则突出了作文的立意。最后,导语中的“一次”“一个”“一刻”限定了只能写一件事。“我心雀跃”,作文题共四个字,是个主谓短语,可以分两层理解:第一层:“我心”。“我”限定了写作的对象,是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行文必须以第一人称叙述。“心”,这儿不是指它的本义“心脏”,而是指“是引领人获得生命高度提升的器官”,也就是人的思想感情。“我心”,就是我的思想感情。第二层:“雀跃”。“雀跃”:麻雀是以跳跃的方式行走。用以形容人因高兴而非常兴奋,像麻雀一样不停跳跃,也形容非常高兴。不难看出,“雀跃”即作文的题眼,注意“雀跃”指非常高兴,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的“高兴”“兴奋”。因何“雀跃”?如何“雀跃”?导语中的“突然”“偶然”告诉我们可以写惊喜的事,而“终于”则是说也可以写期待已久美梦成真的事。无论如何选材,不仅要快乐,而且要使我获得启发,催我向上,使我成长。综上所述,就是写一件让我感到特别兴奋而感触很深的事。这个题目审题难度不大,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写,不易偏题,但要选择有意义的事情,要注意选材新颖,立意深刻不落入俗套,才能得高分。本次题目,可分解为主语“我”、宾语“心”、谓语“雀跃”三部分;重点在于“雀跃”二字;可以从如下方面来写:“我”因什么事雀跃:联系正能量,将目光放在更为广阔、更为发展的方向上。“我”在雀跃中收获了什么:自身获得的进步,生活环境的美化等,更可联系时事进行讨论,如自身的成绩进步等。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点睛】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巧妙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