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检测试题 高一语文 ‎2019.09‎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来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惊一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 26 -‎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而某些煤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睛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然而,新闻不是爽文。如果只讲管销不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贵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了“10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300万,各类机构对内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就更需恪守自律。倘若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忌惮造噱头,结果只能是漫出道德水位,偏离法治轨道,消解媒体公信力。‎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人疑惑,是文章不会写了吗?并不是。还记得,南海仲裁闹剧群情激愤,“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新闻作品却产生共鸣。针锋相对却有礼有节,气贯长虹而又言之有物,这样的文风文气,怎能不引发舆论场同声同气?全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平实求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自信的作品。‎ 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新闻讲事实,讲真相,讲正道,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那些热表于耍噱头、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路数可以休矣。‎ 石羚在《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谈》中写道;曾经,读者反感“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的热衷故弄玄虛,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的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节选自林峰《文章不会写了吗?》,有删改)‎ ‎1. 下列对“文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浮夸自大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大多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一味夸大事实。‎ B. 浮夸之作无事实,无内容、无思想,外强中干,极少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C. 浮夸作品多哗众取宠以博人眼球,其作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罔顾社会责任。‎ D. 文风好的文章从容自信,追求言之有物,而不讲求营销,不追求“吸睛”。‎ ‎2. 下列对文中所举例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以“爆款”文章的标题为例,指出文风不良的文章存在“一味夸大”的弊端,树立了批判的靶子。‎ B.‎ - 26 -‎ ‎ 本文以加“刺激”猛料来“吸睛涨粉”的“标题党”为例,批评文风浮夸的作者重利轻责,误导大众。‎ C. 作者举新媒体运营的数据;意在证明自媒体创作虽有“前途”和“钱途”,但若浮夸会步入新闻生产的歧途。‎ D. 本文以新闻作品“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引发社会共鸣为例,说明言之有物、言而有文的文章方可行而致远。‎ ‎3. 下列语句的内涵与文章中作者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 A.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B.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C.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D.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4. 根据文本,概括好文风的特点。‎ ‎【答案】1. D 2. C 3. C ‎ ‎4. 内容真实;形式质朴清新,言之有文;经世致用,持中守正;体现实事求是、真诚的创作态度。‎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文风”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 D项,“而不讲求营销”表述错误,原文第六段相关表达是“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自信的作品”,原文提到的意思是说,创作者不要被流量和情绪所绑架,选项说的是不讲究营销,属于以偏概全。‎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 - 26 -‎ 项,“若浮夸会步入新闻生产的歧途”表述错误,原文第五段相关表述为“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就更需恪守自律”,原文列举数据论证的是警醒媒体从业者们应该恪守自律,而不是题干所说的“步入新闻生产的歧途”。‎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通过分析可以得知,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于对创作者创作深度的思考。‎ A项,“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对创作者创作高度的思考,涉及的蒞围过大。‎ B项,“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意思为修改章节比重写一篇文章更困难,更换一个字比取代一句话还艰苦,与材料含义不符。‎ D项,“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意思为上句要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下句主张要创作,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强调的是与众不同的新格调,与材料内容不符。‎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就更需恪守自律。倘若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忌惮造噱头,结果只能是漫出道德水位,偏离法治轨道,消解媒体公信力”“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全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平实求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自信的作品”“新闻讲事实,讲真相,讲正道,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那些热表于耍噱头、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路数可以休矣”等分析概括即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26 -‎ 沙海的绿荫 朱春雨 ‎18号甲,是导弹某部队的一个研究所。偌大一个师级编制,女的只有三员。‎ 不记得是哪个休息日,欧阳美怡换上了那条有水仙花图案的旧裙子,从第二研究室小院门口经过,去她负责的放射线病理研究室拍小动物实验的照片。欧阳美怡不管穿什么衣服,看上去都那么端庄得体,加上她举止文静,谈吐大方,显得有见识,有风度。‎ 咣!一盆仙人掌从二楼阳台上摔下来,阳台上站着18号甲的老姑娘沈巧,她看着门口,爽声笑了,笑得站在门口的唐天虚心慌意乱。‎ 沈巧一声轻笑:“如果你真想谈恋爱,我看欧阳美怡这位凌波仙子对你不一定合适……”‎ 唐天虚愤愤然瞪着眼睛。‎ ‎“沈大姐——”不远处传来一句甜丝丝的声音,“你还是管管你自己的事吧,少说几句伤人的话。”‎ ‎“哟,这个小妹妹也恼我了。”沈巧顺着声音,在山溪跟前的马兰草丛里找见了一个娇小的身影。‎ 唐天虚此时此刻真是有点厌恶沈巧了。他扶扶近视眼镜,看见了植物苗圃的管理员黄金桃正挑着一对老大的箩筐走来,竹扁担在肩上咯吱咯吱响,一走身子一颤。她把这些花枝从苗圃里剪来,要压植到18号甲本部的每一条路边,让鲜花打扮我们的道路。‎ ‎“你看她,”沈巧指指黄金桃,喃喃地说,“为了用绿荫和花朵去给别人装点生活,这个含羞草一样的小姑娘总是这样默默工作,好像她生到世上,就是为了别人……”‎ 唐天虚烦躁地甩手进了第二研究室的小院门。从二楼阳台摔下来的那盆仙人掌在晒得滚烫的水泥地面上依然生机盎然,满身棘刺。他真奇怪:沈巧为什么独独喜欢这种生命力强悍的植物,既无芳香,又不华美?想想,沈巧这人,倒多少有点像仙人掌。父母早亡,使她过早地接触了人生;生相平庸,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固然是一种悲哀,同时又是一个难得的长处:她不会被千奇百怪的媚眼耗去金子一般的青春。优异的学习成绩像条闪光的金线,贯穿在沈巧的小学、中学、大学和留学苏联的漫长时日里。她穿上了军装,军人的天职很自然地渗进了她单纯而诚朴的灵魂。她懂得命令和服从,也懂得忠诚和牺牲,但她仍然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私生活.‎ ‎“没有对心的,我就当一辈子女光棍儿!什么孤独呀,寂寞呀,笑话!我有我的追求,我有我的爱好,我有我的做不完的工作。荡去那些世俗的迷雾吧!”‎ - 26 -‎ 第二天,沈巧拿着核查出来的一处运算错误,走到唐天虚面前:“唐天虚同志,你似乎不应该忘记,这里有一个∑系数的。”‎ 唐天虚伸手重新运算一番,果然错了。他说:“你作为助手,本来就有修正错误的责任。”‎ ‎“可惜我这个助手,无法排除你心灵上的故障。”沈巧狡黠地眨了眨她的眼睛。‎ 唐天虚压着火儿说:“沈巧同志,你最好能把精力集中到研究工作上,那会有助于你出成就。而我,也不需要你这么提醒。”‎ ‎“感谢你的警告。只是我并没有损人的念头,也没在利己上花心思。有了看法,我还是要说。”沈巧把一本两个月合刊的《学术通报》丢到了唐天虚面前。‎ ‎《学术通报》的目录是印在封皮上的,头题便是沈巧的文章:《∑系数在AR综合使用程序研究中不可忽视》。唐天虚怔住了。他的助手沈巧,竟然在∑系数上持截然不同的见解。‎ ‎“你干嘛用这样的眼光看我?”沈巧毫不胆怯地迎着唐天虚谴责的视线。‎ ‎“起码,你写这篇论文时,不该不让我知道。”唐天虚在咬着牙。‎ ‎“你在学术上的门户之见,足可以当一个严格管教孩子的家长。”沈巧回了一句。‎ ‎“你赞同顾雨时的观点,你可以申请调到他所在的一室去,我绝不挽留。那样,你可以全力以赴地搞你的∑系数。”唐天虚很是激动。‎ 沈巧强忍着不快,说:“申不申请到一室去,是我的事。但是,我还是要请你注意这个∑系数!我的文章,完全依赖事实。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我还是要把∑系数搞下去的。”‎ ‎“那——悉听尊便!”唐天虚把《学术通报》丢到嵌着三排仪表的实验控制台上。‎ 沈巧拿着还要继续核算的计算草稿,转身走了,边走还丢下两句话来:“荡去世俗的迷雾吧,让你的太阳闪光!”‎ 他从来没发觉在自己的信念沉积中还夹杂着“门户之见”。果真如此吗?唐天虚从控制台上拿起沈巧留下的《学术通报》读起来。从沈巧的文章里看不到盛气凌人的架势,寻不见强词夺理的词句,感觉不出发难于人的私欲;她用苦心的求证,来说明∑系数是个客观存在,她还苦于目前无法推导出∑系数的具体数值。她的论据不能说服唐天虚,起码目前不能。不过,唐天虚认真读完她的文章之后,对沈巧却由衷地刮目相看了。‎ ‎“荡去世俗的迷雾吧,让你的太阳闪光!”又是沈巧的声音,可是沈巧并不在跟前。‎ ‎(节选自《中篇小说选刊》,有删改)‎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沈巧讽刺欧阳美怡为凌波仙子,赞美黄金桃给别人装点生活,说明她赞赏勤劳无私的人,表现出她鲜明的爱憎取向。‎ - 26 -‎ B. 小说中间插叙交代沈巧的相貌经历,其中“优异的学习成绩”一句为后文她指出唐天虚的一处运算错误埋下了伏笔。‎ C. 小说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了唐天虚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三位女性人物的形象个性鲜明。‎ D. 小说人物语言含义丰富,例如“荡去世俗迷雾”,其中“迷雾”既指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又指学术上的门户之见。‎ ‎6.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三位女性军人形象的特点。‎ ‎7. 这篇新时期军事题材的小说突破了过去“战斗文学”的老框框,更注重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展现了哪两个方面的矛盾冲突?作用如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5. A 6. 欧阳美怡:端庄得体、文静大方,有见识,有风度;黄金桃:声音甜美,与人为善,默默奉献;沈巧:心直口快,单纯诚朴,执着钻研,没有世俗观念。 ‎ ‎7. 矛盾冲突:(1)学术上的矛盾冲突,沈巧与唐天虚关于系数有不同见解,产生了激烈的冲突;(2)感情上的矛盾冲突。唐天虚对欧阳美怡暗生爱慕,沈巧对唐天虚的感情直言不讳,他们在爱情的看法上产生了冲突。作用:在冲突中展现了军人对事业的认真执着,同时也有利于丰富人物形象,塑造真实可信的军人形象。‎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项,“沈巧讽刺欧阳美怡为凌波仙子”重“讽刺”一说错误,文章前面提到欧阳美怡时说“欧阳美怡换上了那条有水仙花图案的旧裙子……欧阳美怡不管穿什么衣服,看上去都那么端庄得体,加上她举止文静,谈吐大方,显得有见识,有风度”,由此可知,欧阳美怡是一个文静优雅的女子,沈巧称她为“凌波仙子”是就其外貌而言,并没有“讽刺”之意。故选A。‎ ‎【6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三位女性军人形象的特点”,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从文中来看,这三个女子都是军人,却各有各的特点,如第二段提到欧阳美怡“换上了那条有水仙花图案的旧裙子……欧阳美怡不管穿什么衣服,看上去都那么端庄得体,加上她举止文静,谈吐大方,显得有见识,有风度”,这些内容表现出欧阳美怡的端庄得体、文雅大方;如提到黄金桃的时候,写到“‘沈大姐——’不远处传来一句甜丝丝的声音”“植物苗圃的管理员黄金桃正挑着一对老大的箩筐走来,竹扁担在肩上咯吱咯吱响,一走身子一颤。她把这些花枝从苗圃里剪来,要压植到18号甲本部的每一条路边,让鲜花打扮我们的道路”“为了用绿荫和花朵去给别人装点生活,这个含羞草一样的小姑娘总是这样默默工作,好像她生到世上,就是为了别人……”,这些内容说明黄金桃的声音很甜美,为人和善,工作上默默奉献;写沈巧的时候,主要侧重她的语言和行为,如她直接与唐天虚说欧阳美怡不适合他,直接指出唐天虚的运算错误,这些内容表现出她的心直口快单纯诚朴,如她在学术研究上坚持自己的看法,决心要把∑系数搞下去,这表现出她的执着钻研,从她对人对学术的态度来看,她没有“门户之见“,没有世俗观念。‎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欣赏作品形象,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篇新时期军事题材的小说……更注重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展现了哪两个方面的矛盾冲突?作用如何”,然后到文中找出所写的人物,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明确矛盾冲突是什么,最后分析作品设置这些矛盾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来看,所塑造的人物有沈巧、唐天虚、欧阳美怡、黄金桃等,他们既是事业上的战友,也是生活中的朋友,从事业上来看,沈巧和唐天虚关于∑系数存在争议,“他的助手沈巧,竟然在∑系数上持截然不同的见解”“你赞同顾雨时的观点,你可以申请调到他所在的一室去,我绝不挽留。那样,你可以全力以赴地搞你的∑系数”“申不申请到一室去,是我的事。但是,我还是要请你注意这个∑系数!我的文章,完全依赖事实。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我还是要把∑系数搞下去的”,二人对于这系数都有自己的看法,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是矛盾之一,属于学术上的冲突;从生活中来看,唐天虚心中倾慕欧阳美怡,而沈巧认为“如果你真想谈恋爱,我看欧阳美怡这位凌波仙子对你不一定合适……”,这是他们在爱情看法上的分歧,这是矛盾之二,属于感情上的冲突。从两个矛盾设置的作用来看,学术上的冲突表现了军人对事业的认真和执着,而感情上的冲突又让军人变得真实可信、有血有肉,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 26 -‎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文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三)实用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到航空航天,下到家电制造,电磁脉冲焊接技术可以拓展的工业领域很广泛。但是作为一种尖端技术,电磁脉冲焊接技术一直被国外封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从本科起,周言就和几名同学一起,钻进实验室,探索起其中的奥秘。‎ 在“焊武帝环保高效型异种金属焊接解决方案供应商”项且展位前,创始人周言和团队小伙伴回想起一路走来,专注于电磁脉冲焊接设备研发的点滴。‎ ‎“在实验室,我们经过3800余次实验,先后攻克了‘低阻抗同轴电缆技术’瞬时感应电流测量技术,‘多物理场耦合全动态仿真技术’等多个关键技术,得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磁脉冲焊接技术及成套设备。”通过測试,运用这项焊接技术后,焊接处的拉伸强度高于母材。同在重庆大学的邱玮杰是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的一名学生,也是项目的联合创始人。他告诉记者:“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我们不是为了赚取多少利益,而是想要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不让中国制造被外国技术卡住脖子。”‎ ‎(摘编自《学生创客:学而优则“创”》,《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5日)‎ ‎【材料二】‎ ‎2018年10月1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与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承办的2018年“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期间于广州成功举办。举办“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战略部署,助力“互联网+”行动深入实施,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为宗自,意存激发创新潜力,集聚创业资源,营造“双创”氛围,共同打造为中小企业和创客提供交流展示、产融对接、项目孵化的平台,发掘和培育一批“双创”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 ‎(摘编自《2018年“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广州成功举办》)‎ - 26 -‎ ‎【材料三】‎ ‎《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已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正式出版,蓝皮书在总结2012到2016年中国创客教育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人、时间、空间和活动等不同维度,有事实、有观点、有故事、情怀地展现了在快速发展和迭代过程中的中国创客教育发展的全貌。并且以一种开放式的姿态,提出了未来创客教育发展过程中值得探索和反复研究打磨的方向,以聚集最广大范围的行业资源,促进创客教育能够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新亮点和新的突破口。‎ 蓝皮书从基础教育实践者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梳理了“发展中的创客教育”这一定义的蝶变过程,而且引述了大量来自创客、教师、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者的采访和心路历程的自我解剖。创客教育是创客和教有两个领域融和的产物,如果单独从教育从业者和专业研究者的角度出发;往往可能会陷入到既有的思考模式中,而像李大维、程晨、叶琛、余翀、潘昊这些很少出现在教育研究文献的创客们,则通过开放的、社会化的创客教育蓝皮书的编纂过程,将他们的心路历程和对创客教育的理解全面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对未来创客教育的后续梳理和研究具有很大的文献价值。‎ ‎(摘编自《(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中国教育报》2017年1月11日)‎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言和同学们研发的“焊武帝环保高效型异种金属焊接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破了国外对电磁脉冲焊接技术的封锁。‎ B. 2018年“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主办单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承办单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与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C. 以“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为宗旨,“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推动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 D. 《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展现了中国创客教育发展的全貌,提出了未来创客教育发展过程中值得探索和反复研究打磨的方向。‎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测试,运用“焊武帝环保高效型异种金属焊接解决方案”所提供的电磁脉冲焊接技术后,焊接处的拉伸强度高于母材。‎ B. 举办“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背景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战略部署。‎ C.‎ - 26 -‎ ‎ 蓝皮书内容翔实,书中引述了大量的来自创客、教师、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者的采访和心路历程的自我解剖。‎ D. 李大维等研究者,通过对开放的、社会化的创客教育蓝皮书的编纂,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对创客教育的理解全面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10. 下列关于推进中国创客发展的措施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国家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搭建平台,引导中国创客的种学发展。‎ B. 企业转型升级,在确保利益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创造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 C. 促进教育改革,大力推进开放的、社会化的创客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D. 个人勤于实践,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摆正自己心态,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答案】8. C 9. D 10. B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推动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错误。由材料二“以‘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为宗旨,意在激发创新潜力,……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可知,“推动了促进了”与原文意思不符,“意在”说明只是意图。‎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项,由材料三“蓝皮书从基础教育实践者的角度出发,……引述了大量来自创客、教师、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者的采访和心路历程的自我解剖”“而像李大维、程晨、叶琛、余翀、潘昊这些……这对未来创客教育的后续梳理和研究具有很大的文献价值”可知,“对开放的、社会化的创客教育蓝皮书的编纂”的是蓝皮书的编者,而不是李大维等人,李大维、程晨、叶琛、余翀、潘昊等人是创客,蓝皮书的编者将他们的心路历程和对创客教育的理解全面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故选D。‎ - 26 -‎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在确保利益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错误。结合“以‘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为宗自,意存激发创新潜力,集聚创业资源,营造‘双创’氛围,共同打造为中小企业和创客提供交流展示、产融对接、项目孵化的平台,发掘和培育一批‘双创’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分析,“确保利益的基础上”文中并末提到,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B。‎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休宁戴东原曰:“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其妇后生一子,祝之曰:“尔不能杀虎,非我子也:后世子孙,如不能杀虎,亦皆非我子孙也。故唐氏世世能捕虎。”)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救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例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帝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 知,主持,执掌 B. 老翁手一短柄斧 手,手执 C. 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仆:倒 D.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 瞬,一瞬间 - 26 -‎ ‎12. 下列“之”的指代对象与举例不同的一项是 例: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A. 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 B. 纵八九寸,横半之 C. 虎扑至,侧首让之 D. 视之,自颔下至尾阔,皆触斧裂矣 ‎1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用“伤猎户数人,不能捕”说明虎患堪忧,为下文唐打猎的出场作铺垫。‎ B. 引用戴东原的叙述,是为了交待唐打猎家族的由来,使叙事完整。‎ C. 虽然唐氏家族派来的老翁信心十足,大家不要害怕,中涵还是感到非常不满。‎ D. 作者最后引用《庄子》的话,为了说明老翁打虎技艺高超,是因为长期的苦练。‎ ‎14. 翻译下列句子 ‎(1)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答案】11. D 12. B 13. C ‎ ‎14. (1)于是(中涵)就派遣小吏拿着财礼前往,(小吏)回来禀报说,姓唐的猎户挑选捕虎技艺最精到的两个人,走在路上,快到了。‎ ‎(2)先帝不因为臣卑微鄙陋,亲自屈尊相访,三次到草舍中来看我,向我咨询当今世上的大事。‎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项,“瞬”,别人用扫帚在他的眼前挥过,他的眼睛不会眨一下。译为动词,眨眼。‎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含义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找到句子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句意,把握语气,然后选择本空所需要的虚词。‎ 例句,你去把它叫醒。是代指老虎。‎ - 26 -‎ A项,我听说这只老虎距城不过才五里地。是代指老虎。‎ B项,向前冲出九寸,举起手臂屹立在老虎面前。代指斧纵向的尺寸。‎ C项,老虎扑过来,老头儿侧头避开它。是代指老虎。‎ D项,上前去看老虎,从下巴到尾巴都因碰到斧头而裂开。是代指老虎。‎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老翁信心十足,大家不要害怕,中涵还是感到非常不满”错误。结合“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分析,中涵不满在前,老翁让差役不怕在后。‎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补充主语“中涵”;“乃”,连词,于是;“遣吏”,派遣小吏;“持币”,拿着财礼;“报”,禀报;“艺至精者”,捕虎技艺最精到的人;“且”,快,将要。(2)“以”,动词,认为;“卑鄙”,卑微鄙陋(古今异义词);“枉屈”,屈尊相访;“于”,介词,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状语后置句);“咨”,咨询。‎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 26 -‎ 参考译文:‎ 我的族里面有位叫中涵兄长做旌德县知县时,郊外有虎患,已经使好几位猎户受伤,却不能捕到它。县里有人说:“只有聘请徽州的唐打猎才能除去虎患。” 休宁戴东原说:“明代有个姓唐的人,刚一结婚就被老虎杀死,他的妻子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告诉他说:‘你不能杀死老虎,就不是我儿子;后代子孙不能杀死老虎的,也都不是我的子孙。’所以唐氏世代都能捕捉老虎。”)中涵便派遣使者拿着钱去请唐氏的人来,使者回来说:唐氏已经选捕虎手艺精良的两个人来了。”人到了是一个老头儿,头发胡须都白了,时不时还咯咯笑;另外一个是个十六十七岁的小孩子。中涵非常失望,也只好为他们准备饭食。老头儿察觉到中涵心中不满,半跪禀报说:“我听说这只老虎距城不过才五里地,我们先去捕捉它再吃饭也不晚。”中涵于是叫差役带他们去老虎出没的地方。差役到山谷口时不敢前进了。老头儿蔑视的说:“有我在,你怕什么?”进到山谷深处时,老头儿对小孩子说:“这只小老虎(蔑视)好像刚睡,你去把它叫醒。”小孩儿于是发出老虎的呼啸声,老虎果然从林子里冲出来,径直向老头儿扑来。老头儿手拿一短柄斧,向前冲出九寸,举起手臂屹立在老虎面前。老虎扑过来,老头儿侧头避开它,老虎自老头儿头顶跳过已经流血倒在地上,上前去看老虎,从下巴到尾巴都因碰到斧头而裂开。中涵于是重赏他们二人送他们回去。老头儿自己称锻炼手臂十年,锻炼双眼十年,他的眼睛就是用笤帚横扫也不会眨一下。他的手臂让壮夫攀爬,掉在他的手臂上也不能动摇。 庄子说:练习才是解决一切事情的方法,技巧不过是练习的门径罢了,相信了吧。‎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5. 下列对于诗歌的解说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古寺,正逢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B. “曲径”两句移步换景,诗人前行,发现幽深的后院正是禅房所在。‎ C. “山光”两句描写山色使鸟儿高兴,水潭空见清澈,人迹寂寥。‎ - 26 -‎ D.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16. 赏析诗歌最后两句。‎ ‎【答案】15. C 16. 诗歌最后两句描写古寺万籁俱寂、唯有钟磬之音回荡的景象:采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充分表达了古寺空门忘情尘俗的超脱意境,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人迹寂寥”错误。“空”与前文的“悦”一样,解释为使动,使得人心空明。“悦”即使欢悦,山光水色使飞鸟都怡然自乐,用拟人手法极言山之美;“空”即使空阔,深潭倒影使人心都空灵而开阔,极言水之美。“空人心”与“悦鸟性”相对应,不仅衬托了环境的静寂优美,更说明自然山水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暗示人宜保持本真,逍遥适世。此一句充满禅意哲思,使全篇表达更为深切动人,发人深省。‎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主语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采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1分)‎ - 26 -‎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 ‎(2)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3)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4)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 ‎(5)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6)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7)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8)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9)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10)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1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____________。(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答案】 (1). 逝者如斯夫 (2). 入则无法家拂士 (3). 山气日夕佳 (4). 不知秋思落谁家 (5). 天涯若比邻 (6). 惟吾德馨 (7). 却话巴山夜雨时 (8). 商女不知亡国恨 (9). 佳木秀而繁阴 (10). 自缘身在最高层 (11).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拂”“涯”“馨”“阴”“壁”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8.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 ,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 的思想,手稿却板正、 ,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A. 洒脱 特立独行 拘谨 B. 潇洒 狂放不羁 拘谨 C. 洒脱 特立独行 谨慎 D. 潇洒 狂放不羁 谨慎 ‎【答案】B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第一空:洒脱用于较为抽象的评价,潇洒可以用于评价具体的人和事。语境中用来评价歌德的字迹,应选“潇洒”。‎ 第二空:狂放不羁强调不受约束,特立独行强调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语境中指你尼采的性格,与前文的“最怪异”相一致,应选“狂放不羁”。‎ 第三空:拘谨:(言语、行动)过分谨慎;拘束。语境中与“板正”“木讷”相一致,应选“拘谨”。‎ 分析可知,B项的词语全都恰当。‎ 故选B。‎ ‎【点睛】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 ‎ 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七、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八、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九、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 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 ‎19.下列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甲】一军难撼声威远 三字含冤忠孝全 ‎【乙】犹留正气春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丙】经天纬地才能傲世 整纪维纲德行服人 ‎【丁】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A. 韩信/文天祥/岳飞/张衡 B. 岳飞/文天祥/张衡/韩信 C. 韩信/张衡/文天祥/岳飞 D. 文天祥/岳飞/张衡/韩信 ‎【答案】B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文化常识、文学知识等,解答此类题,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一项”,答题时,要根据对联中相关信息判断出对联咏颂的哪位历史人物,然后选出正确答案。(甲)“一军难撼”指金人称颂岳家军时所说的“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三字”指“莫须有”,据此可知此联所咏人物是岳飞。(乙)“正气”指《正气歌》,“丹心照古今”,即《过零丁洋》中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据此可知此联所咏人物是文天祥。(丙)“经天纬地”指制作浑天仪和地动仪等在天文、地理方面的成就,“整纪维纲”,指张衡出京担任河间相时,整顿法纪、打击豪强之事,据此可知此联所咏人物是张衡。(丁)“生死一知己”,暗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存亡两妇人”分别指施食救韩信一命的漂母和杀害韩信的吕雉,据此可知此联所咏人物是韩信。故选B。‎ ‎20.下列各句加点处修辞手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 A.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B.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C.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D.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D项是比喻。“紫云”:比喻紫色的砚石。其余三项为借代。A项“青铜”借代镜子。B项“干戈”借代抗元战争。C项“蛾眉”借代女子。‎ ‎21.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该社区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更喜欢借阅实用的图书。‎ - 26 -‎ B. 该社区的居民对图书馆的科学普及类图书不太感兴趣。‎ C. 该社区的居民喜欢借阅富有悠闲生活意味的图书。‎ D. 该社区女性居民图书借阅量超过了男性居民借阅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图示,不放过图示中的文字,然后概括答题。A项,“该社区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更喜欢借阅实用的图书”分析错误。根据题中图片分析可知,哲学历史与科学普及类的图书男性比女性借阅的多,其他类型,如插画艺术类、经典名著类、影视欣赏类、家庭教育类图书,女性比男性借阅的多。总的来看,女性居民比男性居民更喜欢借阅实用的图书。故选A。‎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一首诗,在下面两个要求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请读出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以此为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记叙文。‎ ‎(2)请读出诗歌中蕴含哲理,或赞同,或反驳,写一篇议论文。‎ ‎【答案】邻居 一对夫妇乔迁新居,不巧,第一夜就停电,室内室外,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这时,对门的小女孩匆忙跑过来问:“阿姨,您有蜡烛吗?”“没有”,少妇冷冷地答道,“轰”的一声便把铁门关上,“真是的,我们刚搬进来就串门借东西!喂,以后得谨慎点,听见了吗?”过了一会儿,门铃又响了,少妇开门一看,又是邻居的小女孩!“阿姨,妈妈让我送一根蜡烛给您!”说完微笑着将蜡烛递给少妇……这是前几年中央广播电台播出的一个故事。每每想起这个故事,我都被小女孩的那一颗善良、纯洁的心灵深深地感动着。‎ - 26 -‎ 一种莫名的惆怅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我们今天的人们都怎么了?走在大街上,害怕“飞车党”;进了菜市场,担心缺斤两。楼上楼下甚至对门,常常是老死不相往来:“囚居”在家中,进门后防盗窃门“砰”地一声响,出门后防盗窃门“砰”地一声响,末了拉拉推推好几回;听见门铃响,蹑手蹑脚地先从“猫眼”窥视,谁?干吗?……警觉得像个睡着了还睁着一只眼睛的犹太人。‎ 人与人之间如此互不信任,心与心隔得那么远!‎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拄杖无时夜扣门”、“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些美好,几乎都荡然无存了。‎ 在广东开平侨乡广袤的田野上,一座座中西合璧的碉楼形成了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清末民初,开平贼匪猖獗,生活富裕的归侨或侨胞成了其主要抢夺对象。为了防贼抗匪,侨胞纷纷捐资寄回家乡兴建碉楼。从建材上看,早期是泥墙楼,中期是青砖楼,最后是钢筋水泥楼,越来越坚固……顶层四面都有枪眼,楼顶还有望台、探照灯、警报器、枪械等。‎ 再过若干年,也许不少人家都要修建这样的碉楼,只不过顶层四面没有枪眼,楼顶没有枪械罢了!‎ 是富了家里有许多钱财?是传统美德在逐渐丧失,还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不法分子多了?人心惟危,有这么可怕?是不是我们多虑了……‎ 我们的小村,人们的相处要和谐得多。有事没事,都喜欢串串门,天南地北地侃大山,大大咧咧捧起个海碗喝粗茶,仿佛在自己家似的。农忙时节,今天东家帮西家割稻子,明儿西家帮东家挑粮食。逢年过节,我家做粽子,忘不了给邻送上几串;邻居做糍粑,少不了端来一海碗。‎ 我向往着考上大学,我向往着在城市生活……想起张学友的歌,“静静默默望着陌生的背面,心中所想原来离我多么的远,像天涯那一端没法行前一寸”,心里有几分伤感。‎ 远与近 这世上,远和近究竟应该怎么定义,我不能确定。‎ 远方到底有多远,近旁又能有多近,谁能告诉我? ‎ 有人说,企鹅的故乡是远方;有人说,地球的那面是远方;也有人说,去看一次大海,就是到了远方。但是,真正的远方该在哪里,又有谁会讲得清楚?我真的很向往远方:我想让自己的双脚真真正正地接触到珠穆朗玛的山巅,看看那里是否生长着植物,看着世间万物在我脚下生息繁衍,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壮阔;我想让自己切切实实地嗅到古都的气息,想象着一座座宫殿再一次耸立在那里,目睹着一个个王朝在我眼前兴盛和灭亡,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沧桑。‎ - 26 -‎ 我希望的远方不是要有多远的距离,哪怕只是我所居住的城市的一个角落,只要那里的人过着和我迥然不同的生活,他们的习性,他们的历史,都是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那就是我的远方,就是我所渴望的远方,此时,远方与近旁是那么的相似,我甚至都分不清哪个才是远,哪个才是近,似乎远和近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是同时存在的。‎ 人生之路是没有终点的,所以我们要一刻不停地向前走,去寻找生命中的远方,那时我们的方向,尽管它是那么渺茫,那么遥不可及,但是仍然要固执地向前,去追寻心中的梦。‎ 前进的道路本来是很容易的,可是总有太多太多的牵挂使我们举足不前,因此在功成名就、大悲大痛之后继续前进,则是太困难的一件事情。于是就有人选择了留在近处,放弃了追求很久的关于远方的梦。当前进的路上赢得鲜花和掌声,他们会在周围投射来的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中神情恍惚,满足于这点成就;当前进的路上坎坷不断,最后终于重重地绊倒,他们会在爬起来后舔着自己的旧伤,寻找千百个借口来告诉自己:停下来吧,够了!然后站在原地,看着更远的地方想:那里不属于我,一路跋涉到这里,看看来时的路,很长了。他们认为自己的脚下就是曾经梦想过的地方,殊不知这里仅仅应该是一个休息的小站。他们曾有过一个多么远大的志向,曾怀过一颗多么虔诚的心,为何最终只是行动了那么近的一段距离?在我的眼里,留在近处,就代表着妥协,代表着懦弱。‎ 我渴望永远的远方,尽管不知道它在哪里,何时才会到达终点,却依然怀着最初的梦想,向前努力着,纵使前路是艰难的,都不会轻言放弃,因为我知道,只有不断地向命运挑战,才能超越今天的自己。‎ 所以,不要让懒惰占据了你的心灵,也不要执迷不悟,舍弃你所拥有的近出的一切,请相信远方的风景会更美丽。去远方探索,你就会发现,奇迹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 ‎【解析】‎ ‎【详解】本题主语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审题】这首诗看似平常,但耐人寻味。全诗只有短短的24‎ - 26 -‎ 个字,描写“你”“我”“云”是聚焦的变换,用“距离”阐述在视觉变换的不同感受。诗歌之中充满着哲理性的思考,一种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一种关于人与人的思考。该诗在朦胧美之外,是不尽的遐想空间,诗人对诗歌留白艺术的处理,恰到好处地赋予了诗歌更深远的意义,使得诗歌充满着更强烈的生命力。一个远,一个近,引发了人类与自然、物质与精神、肉体与灵魂、存在与虚无的种种思索,还能给读者带来很多联想,唤起共鸣。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存在各种隔膜与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觉着“很远”。而人与云、人与大自然却能沟通感情,因而觉得“很近”一亲近、融洽。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不和谐,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追求与向往。‎ 参考立意:表面上很“近”,其实很“远”;正确认识远近;心灵的远近;天涯成咫尺;两颗心的距离等。‎ 行文结构:(1)可以结合社会生活中,有不少现象分析,令我们痛心。如或为了遗产,兄弟大打出手,反目成仇;或子女不孝,父母沿街乞讨;邻里之间,空间距离倒是很“近”,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是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对门邻居家的小孩蹲在门前号啕大哭,可能父亲出差母亲在外打麻将,他倒好,得意洋洋吹着口哨给号啕大哭的小孩作伴奏……邻里之间多“远”啊!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 ‎(2)写议论文,建议如下:①从古今亲人、邻里、官民、师生、同学等等之间的关系入手,选择典型的事例,叙说虽“近”实“远”或虽“远”实“近”;进而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及形成的结果;最后或批评或礼赞,归结全文。但这种文章牵涉的范围太广,不易驾驭,写出来比较空泛。从一两件同类型的小事入手,分析前因后果,容易鞭辟入里。②注意论据的典型;本论部分可以对比论证为主。‎ ‎【素材】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热心人关心着鳏寡孤独的老人。他们之间,原本素不相识,甚至相隔千里,既无血缘关系,也不是组织的委派、分内的工作,“远”得很!可是偏偏多少年如一日,视他们为亲人,省吃俭用,缝补浆洗,捧茶端饭,甚至砸锅卖铁为老人治病,比子女还亲,比子女还“近”。他们究竟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社会效果?‎ 同处一片蓝天下,同在一爿屋檐中,按说应该情同手足、亲如姐妹。可是,我们与亲人、朋友、老师、同学是不是有点“远”甚至隔膜了?我们与同学关系有点僵,难道问题都出在对方?是不是我们过分炫耀了靓丽、富裕、成绩的优秀?是不是我们有些冷漠该伸援手而没伸?是不是我们没有讲究沟通艺术未能良药甜口利于病?对此我们又该怎么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在叫/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生死相依》)‎ - 26 -‎ 人心的距离是有形也是无形,它可以是一个圆,兜兜转转之后,又回到了起点,回到了零距离;它可以是两条交叉线,从远方逐渐走近,相遇的一刻碰出了耀眼的火花,却转瞬即逝,然后越走越远,不再重逢;它又可以是两条平行线,无论时光流逝多久,永远保持着不远也不近的距离。什么距离才是最适合呢?如何保持最适合的距离呢?总是无法说得清道得明。(《人心的距离》)‎ 我喜欢的交通工具是火车,每次路程上总是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年龄有大有小,职业也不尽相同,总是让我有不同的收获。收获了见识,也收获了幸福。喜欢那个跑来让我代劳做各种事情的小朋友,比如说是开可乐瓶,每次都是很礼貌的说谢谢哥哥,还很开心的跳舞给我们看。喜欢那次遇到那位武大的教授,和他一路交流学生和老师的各种看法,既有赞同也有分歧。更喜欢那位向我借CD的邻铺老乡,从一开始他一口流利的武汉话误会他的产地到我接一个电话后用温州方言来交谈的变化。(《幸福的距离》)‎ 爱情如花,友情也如花,那娇弱艳丽的花朵,需要细心的呵护才能开得持久,它却往往容不下有时仅仅是一次的伤害便瞬间凋零,空盈泪眼看着一地落花缤纷,寻之已无觅处。(《人心的距离》)‎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级工程师姜迅生从1975年开始,30多年来坚持无偿献血,总量达30000毫升。2003年,参与创办了“希望大地助学工作室”。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已资助儿童300多名。他本人捐资4万多元。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但是,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手帮一把,你会感受到最大的幸福。”姜迅生在用一生诠释这句话。(《人民政协报》2006年10月14日)‎ 日前,深圳中学初中部举行“心系贵州山区,援助贫困学生”助困献爱心捐款活动。全校1800多名学生积极响应,在短短一个多小时时间里捐款达2万余元。‎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26 -‎ ‎ ‎ - 26 -‎ ‎ ‎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